[爆卦]危機合約順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危機合約順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危機合約順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危機合約順序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1年5月6日 週四 下午4:41 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

  • 危機合約順序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16:14:18
    有 2 人按讚

    工研院攜手產學研鼓勵用電端參與供電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記者李嘉祥/台南報導】
    2021年5月6日 週四 下午4:41

    氣候暖化,推動淨零碳排已是各國施政重點,歐盟預計2023年開徵「碳關稅」,依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課稅;美國與中國大陸今年4月也共同發布「氣候危機聯合聲明」,宣示未來將合作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因應國際趨勢發展,工研院今日深入臺南科學園區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邀產學研專家從節能端、管理端、電源端、供應鏈端等四面向分享電力觀念與技術,期望產業能與供電端攜手合作,共同為降低碳排與穩定供電貢獻一己之力,幫助臺灣邁向無碳電網新願景。

    研討會邀請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台灣電力公司業務處費率組組長陳建嘉、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與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分別以「以ESCO能源管理輔助達成智慧工廠關鍵應用」、「因應第二尖峰之需求面管理策略」、「綠電交易之現況與展望」以及「碳權管理及產品碳足跡熱點分析」為題,向產業分享最新電力觀念與技術發展。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隨美、歐、加、日、韓等上百個國家表態支持氣候政策及允諾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淨零碳排已成為全球最關注的重要行動,工研院今年3月率先成立「淨零永續策略辦公室」,將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路徑與產業技術發展策略藍圖,並宣布全院將在2050年達到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目標。在電力發展上,想要降低碳排放又能穩定供電,需建立自己的電力承載順序,於電力系統面對用電量攀升及負載端多樣需求時,除評估電力供給面需求面及相關成本及風險外,也要納入考量降低碳排放的目標,找出最佳電力資源組合,帶動台灣電力永續發展。

    劉文雄說,近年全球半導體需求激增,帶動國內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對用電需求逐步增加,因此研討會特深入科學園區,希望透過專家分享,讓產業能夠積極參與節約能源、需量反應、分散式電源,實現電力承載順序的思維,讓供電穩定不再只是發電端的責任,藉由所有人攜手合作,產業不但能落實國際減碳目標,還能降低用電成本,創造能源、經濟與環境三贏局面。

    思納捷科技總經理莊棨桀指出,所謂「能源技術服務業」是指提供廠商能源效率相關全方位改善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ESCO可透過三部曲幫助產業節能,第一部曲從最基本能源與資源管理優化做起,包括電能監控、需量管理、空調管理、水質監測,將全廠水電油氣納入監管;第二部曲是透過機電設備聯網構成的設備與機台管理,以機聯網或感測器蒐集製程機台資料;最後透過已知的能源資訊與機台資料進行智慧分析與預警來優化產能與良率,逐步打造智慧綠色工廠。

    台電業務處費率組長陳建嘉說,隨再生能源持續併入電網系統,供電間歇性將對電力調度帶來挑戰。台電除強化傳統發電能力,也針對電力需求管理推動因應策略。在需量反應方面,短期將配合系統需求抑低夜晚尖峰,中長期則發展多元時段與創新方案,並參與電力交易市場投標。時間電價方面,短期持續提高用戶時間電價的參與,中長期則在用戶最小影響下進行電價時間帶調整,希望透過發電端用電端共同努力,滿足電力系統需求並降低碳排放。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經理黃奕儒表示,隨台灣電業走向自由化,綠電交易經過近年醞釀發展逐漸開花結果。國內第一波綠電交易案在2020年5月完成,由13家業者共同完成,實際申請轉供容量超過90MW,預估年度綠電總交易量超過1.1億度以上。國內半導體大廠也與離岸風電廠商簽署綠電購電合約,轉供容量高達920MW。今年俗稱「用電大戶條款」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上路,可預期未來產業會有越來越多綠電需求,將可進一步帶動綠電交易的發展。

    工研院綠能所經理楊斐喬也強調,各國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對企業碳排放量予以價格化,但對其投資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允許轉為「碳權」,可抵換其排放量或販售與其他有需求的企業。產業需密切關注政府與國際間的碳權管理遊戲規則,並掌握自己的碳排與有制度的執行碳權管理。

    工研院綠能所資深工程師黃文輝強調,歐盟、美國等碳關稅的潛在壓力,促使產品碳足跡計算開始受到關注,產業要為產品減碳需要先盤查產品的碳足跡,困難處是蒐集上游原料供應商複雜的碳排數據很耗時間和精力,工研院特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投入淨零碳排相關創新研發,發展出整體解決方案「永續碳管理平台」,除能進行碳足跡盤查、計算、分析,還能協助產品走向減碳設計,也能把碳盤查成果進一步結合企業環境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達到淨零碳排目標,以利打入國際綠色供應鏈,進攻零碳利基市場。

    附圖: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工研院於南科舉辦「能源效率管理暨綠色供應鏈研討會」,工研院院長劉文雄也出席,分享產業界如何為供電穩定與減碳盡份心力。(記者李嘉祥攝)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E5%B7%A5%E7%A0%94%E9%99%A2%E6%94%9C%E6%89%8B%E7%94%A2%E5%AD%B8%E7%A0%94%E9%BC%93%E5%8B%B5%E7%94%A8%E9%9B%BB%E7%AB%AF%E5%8F%83%E8%88%87%E4%BE%9B%E9%9B%BB%E9%82%81%E5%90%91%E7%84%A1%E7%A2%B3%E9%9B%BB%E7%B6%B2%E6%96%B0%E9%A1%98%E6%99%AF-084159025.html

  • 危機合約順序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6 06:00:13
    有 199 人按讚

    #社論

    每次宣布紓困,都像在打擊勤勞納稅人

    行政院長蘇貞昌大動作舉行記者會,宣布擴大紓困對象,舉凡有工作但沒有加保者,例如舉廣告牌、流動攤商等,將排富發放1萬元。記者蘇健忠/攝影

    行政院長蘇貞昌手持長長的撞球桿,比劃著身後牆面上放到超大的文字,逐條說明政府最新的紓困方案,凡舉廣告牌、賣玉蘭花及農漁生產者,將排富發放每人一萬元。這已是不知道政府第幾次追加紓困對象,這類措施如同無盡的迷宮繞來繞去,紓困對象看似不斷擴大,但絕大多數辛勤的勞動者始終不在其列。政府每一次宣布紓困,都自以為是「德政」,卻像在打擊誠實納稅人。

    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有三:其一,政府假定一般勞工都有正常穩定的收入,因此無需再特別給予額外照顧,這當然是錯誤的假設,勞動者所得差距極大;其二,政府對疫情衝擊的評估失準,所以一再追加特定族群,卻總是遺忘一般大眾的辛苦;其三,政府把紓困當成自己向百姓施恩的「特權」,卻忘了這些資源皆取自納稅人的辛勞所得,渾然忘了他們的存在。

    疫情期間許多產業或企業受到重創,政府發錢紓困或協調金融機構助其度過危機,當然是必要之舉。但政府對個別民眾發放現金補貼,在選擇優先順序上,卻大有可議之處。以第一波發放的一千多億元現金補貼為例,對家有老人兒少的低收入戶每人每月給予一千五百元補助,未免太微薄。相形之下,近十萬名計程車司機和遊覽車司機每月可領一萬元,近百萬名水電工、營造工或「自營作業者」則一次發放三萬元。由此看,不同業別或族群的待遇未免太過懸殊。

    也正因為第一波的現金紓困對象太過狹隘,未照顧到許多困苦民眾;因此蘇內閣又追加納入「農漁民」及「未加保勞工」兩大族群計一百七十萬人,每人發給一萬元。但是,這樣的分類選擇,顯然有很大的問題。在路旁舉廣告牌、賣玉蘭花的人,確實是弱勢勞工無疑;但把一二○萬農漁民列為紓困對象,就算有排富條款,亦令人難以苟同。尤其不公的是,首波已有農民計入「自營作業」的三萬元紓困對象,現在又擴大補助;反倒是實際經營農作的「青農」,因兩頭都資格不符落空。這種補貼法,怎不讓人氣憤?

    碰上新冠病毒這樣的百年疾疫,所有國家都難以倖免,此刻紓困措施講究的是既快又準,要公平和效率,也要減少行政耗損。但台灣的紓困方案,更大成分似乎取決於部會首長的政治角力。例如,政治實力大或政治角色重的交通部和農委會,輕易攻城掠地爭取到資金;相形之下,經濟部和勞動部就因說話分量不足而被壓縮,一般勞工受到的照顧明顯不足。

    觀察其他國家這次的紓困,不少是以全民為對象發放現金。例如,川普政府發給每個成人一千兩百美元,已婚配偶可領到兩千四百美元,受撫養兒童每人五百美元,是很實惠的補助;而且錢直接匯入帳戶,民眾不必申請。香港則是發給十八歲以上永久性居民每人一萬港幣,但須提出申請,七月開始發放。新加坡則是發給廿一歲以上公民六百星幣,折合約一萬二台幣,四月即直接入帳。日本原本決定發給特定家庭卅萬日圓,後來取消,改發給全體國民每人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八。

    這種俗稱的「直升機撒錢」法,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快速公平,不必由政府層層審核決定誰符合資格;二是對民眾支持政府共同度過疫情,表示感謝和安撫;三是充實民眾荷包,讓他們有餘裕可以消費採購,兼收振興經濟之效。反觀台灣,蔡政府為了不受歡迎的「酷碰券」,修來改去,至今仍找不到更好的發行方式。而對照我國兩波發放現金的諸多條件,申請民眾窮於奔波,看盡官僚臉色,而其他上千萬勤勞工作者則一次次被排除。只能說,政府機關算盡,分配資源的權力欲耍盡,卻忘了撫慰配合政府度過疫情的納稅大眾。這真是一個傲慢又缺乏溫情的政府。

  • 危機合約順序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4 06:33:08
    有 60 人按讚

    【Fortune Insight】負油價引爆危機,中國銀行原油寶恐蝕300億

    原油期貨價格大跌,5月WTI期油結算價甚至出現負油價的情況,油價大瀉引發連鎖反應,投資產品連橫爆煲,連中國國營銀行中國銀行都要損手。

    本月22日中國銀行在官方網站發佈公告,稱經審慎確認後,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同時將暫停原油寶新開倉交易。公告發佈後市場一片嘩然,因為-37.63美元/桶的有效價格意味部份原油寶投資者保證金不只全數虧損,還需倒賠巨款給銀行。

    有網民為中國銀行計算了虧損金額。從CME查詢到最後交易日(4月21日)有77,076手5月期油合約是按照「原油期貨結算價」交易(Trade at Settlement,TAS)指令執行。TAS指令允許交易者在規定交易時段內按照期貨合約當日結算價或當日結算價增減若幹個最小變動價位申報買賣期貨合約。

    假如買方投資者按照TAS指令成交的5月合約開倉價是20.25美元/桶(4月13—17日的平均價格)而4月21日當日結算價為-37.63美元/桶,即投資者持有一手5月合約虧損金額為57.88美元/桶。

    按照TAS指令成交的77076手原油多頭將虧損44.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316.66億元。

    中國銀行以WTI原油期貨收盤價-37.63美元進行結算,即是投資者在虧光本金之餘,還要倒欠銀行錢。

    然而,事件引發投資者維權,中國證券時報更指控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有8宗罪狀,認為是銀行方面的失誤導致客戶有所損失,銀行應該承擔相關損失。

    1. 轉倉問題。按照中國銀行原油寶合約,中國銀行應在4月20日22:00轉倉,但中行未成功轉倉,導致客戶巨虧。

    2. 保證金如同虛設。原油寶交易界面明確寫道「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系統將按照單筆虧損比率從大到小順序的原則對未平倉合約產品進行逐筆強制平倉。」

    3. 交易系統不穩定。自3月以來,中國銀行原油寶系統一遇到油價大漲大跌就會出現系統崩潰或當機的情況。

    4. 結算規則不清晰。如果按照第二天淩晨5點北美原油的結算價來計算,銀行為何提早在當晚22:00凍結客戶賬戶的意義。

    5. 風險問題。原油寶產品,雖然不帶槓杆,但實際上由於原油價格的波動巨大,已經超越銀行對客戶的風險等級要求,然而銀行卻將其與理財產品相論,一起銷售,有否涉及向不符風險等級要求的客戶開放買賣金融產品。

    6. 風控以及風險提示問題。原油寶涉及的規模和頭寸目前還不得而知,但當晚遇到如此罕見的波動,在原油價格逼近0、甚至是負價格的情況下,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有沒有交易員執行風控,眼睜睜的看著價格跌至負值以下,最後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價附近結算。

    7. 擅自刪除交易記錄。22日公告後,中國銀行App原油寶操作界面內容被全部清空長達10小時,包括各類合約的行情、客戶持倉情況、交易記錄等均小時不見,還要重新簽約保證金賬戶。

    8. 隱秘的高倍槓杆。根據原油寶的交易設計,當出現結算價為負值的極端情形時,看似無杠杆的產品反而會呈現杠杆無限放大的情形。舉個例子,某人以20美元買入,按-37美元結算,只倒虧不到2倍;但如果是1美元的時候買入,按合約設計,還是按-37美元結算,虧損將達到37倍。今天網上更是流傳一個極端案例,有人以0.01元的價格投入1萬元「抄底」,結果結算價卻是-266元,倒欠銀行2.66億,實際杠杆達到了2.66萬倍。

    #投資 #金融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