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印象樂派音樂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象樂派音樂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象樂派音樂家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36的網紅俏媽艾瑪 x NA星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煩悶的事一波接著一波😢... 你們也會嗎?(明明大家都沒事硬要牽拖😆...) 一位有名的鋼琴家🎹曾經說過, 『能把 #巴哈 的音樂詮釋好的人有兩種,一個就是小孩,一個則是身經歷練的音樂家』😱 因為NA星人最近在拉巴哈的曲子, 心血來潮把我小時候曾經練過的 #巴哈創意曲 拿出來複習 莫名的是...
印象樂派音樂家 在 Elmama x Natalie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19 22:20:11
最近煩悶的事一波接著一波😢... 你們也會嗎?(明明大家都沒事硬要牽拖😆...) 一位有名的鋼琴家🎹曾經說過, 『能把 #巴哈 的音樂詮釋好的人有兩種,一個就是小孩,一個則是身經歷練的音樂家』😱 因為NA星人最近在拉巴哈的曲子, 心血來潮把我小時候曾經練過的 #巴哈創意曲 拿出來複習 莫名的是...
印象樂派音樂家 在 俏媽艾瑪 x NA星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煩悶的事一波接著一波😢...
你們也會嗎?(明明大家都沒事硬要牽拖😆...)
一位有名的鋼琴家🎹曾經說過,
『能把 #巴哈 的音樂詮釋好的人有兩種,一個就是小孩,一個則是身經歷練的音樂家』😱
因為NA星人最近在拉巴哈的曲子,
心血來潮把我小時候曾經練過的 #巴哈創意曲 拿出來複習
莫名的是,
我看到樂譜裡面幾乎五分之三的曲子都有記號,
但我卻一點印象都沒有!
巴哈在天之靈也流淚了吧😭...
小時候的我確實不喜歡巴哈,
他沒有印象派的天馬行空
也沒有浪漫樂派的激情
但也許年紀大了,
突然因為孩子的學習又重新愛上了音樂之父👨🦰
影片是沒有很專業的演出,
但是應付最近煩悶的心情
真的有紓壓啊!
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絲絲的淸幽😊
#鋼琴小記
#Bach #Invention
#俏媽艾瑪xNA星人
印象樂派音樂家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曾經,20元法郎上的著名人物有誰? 法國音樂大師德布西158歲生日!🎉 】
大家在學法文、去法國生活或旅遊的過程中,可能多多少少會接觸一些法國的音樂、法國的作曲家。有些朋友學了法文之後,會慢慢去了解法國的藝術、音樂,嘗試在法國欣賞當地的音樂演出,也有些朋友是為了到法國進修音樂,而開始了法文的學習之路。
在158年前的8月22日,一位重量級的音樂家,誕生在法國巴黎東邊的 Saint-Germain-en-Laye。我們常常可以在電影、電視的配樂聽到他的音樂,而且,他也是「唯一」曾經出現在法國鈔票上的音樂家。法國在改用「歐元」之前,使用的貨幣是「法郎」,鈔票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因此,鈔票上的設計會放上具有代表性的「國家象徵」。而這位音樂家的照片,之所以被放在「法郎」上,就是因為他為法國開啟了「印象樂派」,是法國人非常重視的人物。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已經猜到了,這位紙鈔上的音樂家就是「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昨天剛好是他158歲生日,他的事蹟又再次被提出來讓大家懷念,我覺得他的個性非常法國,他所做的事情也很有意義,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不過我個人對於古典音樂不太熟悉,因此也希望對音樂有興趣,或是音樂人朋友能夠再多補充給大家一些資訊!
👉🏽不甩德國主流樂派,致力於「用音樂說法文」« parler français en musique »
雖然法國巴黎一直是歐洲藝術發展的重鎮,但在19世紀時期,整個歐洲音樂界,皆以「德國音樂」為首。因為那是「浪漫樂派」的年代,代表人物包括貝多芬、李斯特、蕭邦等音樂家,尤其,在德布西的年代,巴黎音樂圈人人推崇歌劇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華格納正是德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歌劇聞名,像是《漂泊的荷蘭人》等等。(朋友們!如果有華格納的粉絲,再麻煩幫我補充你們喜歡的作品)
但是!德布西很不合傳統,或是可以說,他叛逆得很「法式」。
雖然身邊的人總是在談德國音樂,但德布西憧憬著「法國自己的音樂」,他對於什麼風格、類型的音樂適合法國,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而且,認為德國的音樂,尤其是當時主流的浪漫樂派,並不適合放在法國。因此他拒絕德國主流的音樂。德布西創作初期的作品,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德》 « Pelléas et Mélisande »,被視為法國音樂對於德國音樂的回應。
德布西不喜歡當時西方古典音樂的「規定」,不喜歡作曲還要照著前人的規矩走。根據他德布西寫下的評論,他認為音樂的固定格式很沒意思,樂句一再「反覆」(反覆是指「一樣的旋律,一再出現在一部作品中」),只會顯得愈來愈無聊。
德布西不甩德國主流的音樂風格,把全新的音樂視野帶進了法國。他用自己「身為法國人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音樂適合帶給法國人欣賞?因此,法國人給他的音樂很高的評價,認為德布西不只做音樂,更是「用音樂說法文」。
他創作了很多創新的音樂作品,並且愈來愈具有影響力,帶領西方音樂的發展「走入下一個階段」—法國的印象樂派。
👉🏽 德布西被奉為音樂界的「莫內」
喜歡藝術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印象派畫家「莫內」 « Claude Monet » ,他也是一位法國人。
很多人一提到「法國」,就會想到「印象派」的藝術作品,而莫內就是19世紀「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著重「光影」的變化,在藝術畫作中加入了更多「忠於光線」的細節,是在法國發展出來的重要藝術流派。
同樣地,我們可以把「印象派」的概念放到「音樂」上,在音樂創作中加入更多「自然」的細節。而這正是德布西的風格。
雖然德布西覺得自己的音樂是屬於「德布西派」,而不屬於任何音樂派別(是不是很法國?),但是因為他的音樂非常「如詩如畫」« pittoresque »,充滿了「自然」的元素,人們認為這種風格跟印象派藝術家「莫內」很相似。有點把印象派「畫作」的創作手法,融入到「音樂」上創作的概念。因此,後世視他為「印象派」音樂的開創者。
如果朋友們對於印象派的音樂有興趣的話,可以聽聽看德布西的大作《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這部作品對於「夢境」,做出「忠於自然」的音樂詮釋,對於19世紀當時的歐洲音樂產生劃時代的影響,被視為西方音樂從「浪漫主義」走進「印象主義」的關鍵。我在看完這些資料後,再回頭聽這首曲子,就有不一樣的感受了!
德布西除了是音樂家之外,還是一位作家。他曾寫下很多文章,捍衛法國的傳統,反對德國主流音樂,被認為是法國的民族主義者。因為德布西的寫作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再加上他的音樂具有「反華格納」風格(剛剛提到華格納是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家),所以,在二戰期間,法國跟德國開戰時,法國政府還曾經以德布西作為「反德國」的精神典範,用他的故事來激勵法國士兵的愛國精神。可見他對於法國的音樂發展的貢獻,已經擴展到政治、社會的層面,進而成為法國人永遠的精神象徵。
朋友們!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對德布西有新的認識了呢?你們喜歡德布西的音樂嗎?說起法國音樂,你們還會想到誰呢?
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這邊也特別邀請音樂專業的朋友們和我們一起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國音樂
#德布西
#印象派
印象樂派音樂家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詢問度!三階音樂內涵判斷訓練課程(3/18 & 4/14 @台北)】
三階的音樂判斷力課程,詢問度很高,除了音樂科系學生、音樂老師之外,更多的是廣大愛樂者,紛紛詢問:
「我不太會彈鋼琴,但是我是資深愛樂者,也常常去聽鋼琴獨奏會,我很想知道到底大師厲害在哪裡,我能不能直接報名三階課程?」
「比起彈奏,我更喜歡聆聽和討論音樂,可不可以直接報三階呢?」
兩位老師經過長時間討論,終於有了共識,為了讓大家都能聽懂大師的音樂,所以即使沒有上過一二階的課程,現在也能直接報名三階音樂判斷力課程囉!
***
我們都知道霍洛維茲、魯賓斯坦、李希特等大師彈的很好,但好在哪?差異性在哪?如果是盲測,是否也能判斷出來?
當你能分辨哪裡好為何好,欣賞音樂的層次便不同了,你就像X光機,掃描到平常看不見的地方;你就像日本電視冠軍達人,一喝水就知道這水是從哪來的。
最重要的是,你練琴時,會非常清楚你的方向,能判斷修正自己的音樂。你聽音樂會時,知道何時喊Encore、何時可喊Boo~,而不是只能用名氣來判斷。
一般我們認為魯賓斯坦是位老大師,而大師比較難親近,當你聽懂時,你會發現魯賓斯坦每個音都講的非常清楚,每個都有它自己的生命與情緒,有了這個能力,你很容易辨別出其他音樂家在說什麼?
經過測試,除非演奏程度差異大,大部分人盲測很難分辨出好壞。音樂判斷力將影響你的聆聽、你的演奏,因此三階成為學琴者重要的課程。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三階共八堂課,從印象樂派開始到巴洛克時期,包含多位作曲家演奏家音樂,非音樂史或音樂理論,非Google性資料,從音樂本質切入讓您全盤了解。我們近期將在台北開設兩班。
3/18(一)AM10:30(已滿)
4/14(日)PM4:00歡迎報名!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一二三階課程,為專業、有計劃性的進階課程,從手指彈奏基礎到音樂性表達,到音樂的判斷力,成為一套完整的訓練,不僅能在短時間內突破技巧瓶頸,增進音色豐富性,還能深刻理解作曲家的創作本質。如有課程內容以及近期開課時間相關問題,歡迎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