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印第安人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印第安人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第安人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第安人英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牙膏也歧視」vs.「傳奇貓逝世」。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牙膏也歧視」獲得66%的票數,壓倒性勝利。 5月底發生的「佛洛伊德案」點燃全美反歧視浪潮,現在這把火還燒到全世界,大家應該都知道「黑人牙膏」吧?沒刷過一定也看過,它還因為口味真的非常清涼,吸引了一堆韓國觀...

印第安人英文 在 讀書e誌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07:21:44

最新世界病毒歷史系列!! 從蚊子的視角講述人類的歷史,好想要去拿我的電蚊拍啊! 🦟🦟🦟🦟🦟 “The endless shelves of military history books and Hollywood fanfare lionizing famed generals distort...

印第安人英文 在 看ig學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8 06:06:05

【今天是感恩節,你知道他的由來嗎?】 1941年,美國正式將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定為「感恩節」。感恩節假期一般會從星期四持續到星期天。但感恩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追根溯源,感恩節是和美洲古代的印第安人有關,特別是和玉米的種植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1620年9月6日,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

印第安人英文 在 賓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9 17:06:49

#搭配內文閱讀 #學英文 #聊新聞

這幾天也不少新朋友加入,追蹤數默默突破 15K 了 👏 有這麼多小星星一起學習,真是太幸福惹!如果不想錯過學習英文及時事的機會,可以來主頁 @bingobilingual_bb 打開貼文通知喔 👍   【mild symptoms 輕症】 🎈She has...

  • 印第安人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1:03:05
    有 1,911 人按讚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 印第安人英文 在 馬可老師的地中海料理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17:37:16
    有 106 人按讚

    #同學詢問為啥老師的藜麥都毛毛的專屬解答文章來了

    #文很長藜麥達人老師我寫了快一個小時請注意看謝謝你

    最近有同學在詢問
    為什麼老師你煮的藜麥看起來、
    吃起來都是毛毛的
    那為什麼我們家的都不會毛毛的🤣🤣

    其實老師要告訴你
    你們家的藜麥沒有毛毛的
    其實是沒有煮熟

    而且要記住
    黎麥是植物的種子必須煮熟
    才能食用啊⋯⋯

    沒有煮熟的藜麥
    你有沒有吃到一股苦苦的味道

    其實就是藜麥本身含有
    的皂角苷造成的

    所以老師就來告訴你怎麼煮
    藜麥才是正確的

    而且千萬不要放在電鍋跟飯
    一起煮

    只要用水煮就可以了
    老師通常習慣取用小杯子
    裝滿一杯藜麥
    倒在一個小濾網稍微沖洗一下
    就直接放到鍋子裡面

    再用裝藜麥杯子量7~10杯水
    (所以比例是7~10比1)

    然後直接放在瓦斯爐上開大火等到沸騰的時候轉成小火

    讓藜麥在滾水裡面慢慢熬煮
    像老師慣用的紅色藜麥
    大約小火煮10分鐘之後

    你就會看到它蹦出一個小小的白色小尾巴、毛毛的小尾巴蹦出來才代表你的藜麥煮熟了

    這個時候只要拿一個濾網
    把含有皂角苷的苦水過濾掉
    把藜麥放冷之後

    拿一個保鮮盒放在冰箱冷藏
    冰個3-4天不是什麼問題
    冷凍還可以放一個月喔

    這樣你想吃任何東西的時候
    例如老師的
    紅酒燉牛肉、或者是想吃沙拉
    的時候都可以來上一大匙
    藜麥啦

    那為什麼不能放在電鍋跟白米飯一起煮呢⁉️

    1-因為你如果放在電鍋跟
    白米飯一起煮、
    藜麥的空間就被把米飯擠壓著
    毛毛的小尾巴沒有機會蹦出來
    就代表沒煮熟、吃起來口感硬硬的非常不好吃

    2-如果跟飯一起煮
    皂角苷的苦味就會跑到白米飯中
    所以你每次煮藜麥飯
    都會感覺苦苦的、然後一家大小都不愛吃、藜麥就這樣被冤枉啦

    所以其實你只要煮好一鍋白飯
    把先煮好的藜麥從冰箱拿出來
    放個2-3匙辦均勻
    不就是一碗好吃的藜麥飯嗎⁉️

    而且不只拌白飯
    老師習慣撒在沙拉上~
    加在豆漿裡~
    加在牛奶裡~
    甚至夏天想要吃剉冰的時候也可以來上一大匙藜麥

    所以說不是藜麥不好吃
    而是你從來沒有煮熟過啊🤣🤣

    然後藜麥還有分為
    紅、黑、白三種顏色的藜麥
    煮的時間也不一樣所以千萬不要混合一起煮喔
    免得白色的煮熟了、
    黑色還沒熟啊🤣🤣

    老師也提供每一種藜麥水滾起來之後轉小火煮的時間
    讓大家參考一下
    分別是
    白藜麥~大約5分鐘
    紅藜麥~大約8到10分鐘
    黑藜麥~大約12到15分鐘

    至於還有同學詢問
    為什麼台灣的藜麥都是褪色
    並沒有小小的尾巴

    原因就是品種的關係
    其實台灣紅藜與紅藜麥
    是不一樣品種的喔
    �雖然英文名字都叫
    Red Quinoa
    但看學名便可知道他們
    故鄉不同。
         
    藜麥的學名為
    Chenopodium quinoa
    是原生於南美洲的作物
    也是早期南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

    台灣藜的學名則稱為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身為藜麥品系的一員
    雖然苦味比較重
    但人家可是在地的台灣原生種。

    所以我們較常見到的是
    台灣紅藜
    但其實台灣藜跟外國紅藜麥
    是不一樣的

    這樣各位團友們”咚”了嗎⁉️

    最後我們來科普一下黎麥小常識
    😁😁😁💯💯💯
    種籽穀物雜糧類:
    藜麥(紅/黑/白)quinoa
    藜麥原產於安地斯山脈.適應於高海拔
    在海拔4000米的高山上
    藜麥能長得非常高而且強壯.
    易栽種、易生長的條件 現今在世界各地都有商業種植、

    依照品種與產地的不同簡單以顏色 區分成三種藜麥、
    不屬於穀物類
    是植物的種籽類.
    所以必須煮熟了才能食用、

    但吃了又有飽足感、
    歐美人士常稱藜麥為假穀物.

    含有多種的營養性與氨基酸被視為超級食物流行於全世界

    #照片中有老師各種藜麥的應用

    #一口氣寫長文感覺真爽

    #真心覺得老師這一篇文可以上健康雜誌了

  • 印第安人英文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8 17:14:11
    有 1,554 人按讚

    #蟬爆日奇觀 🇺🇸
    「沉睡17年的蟬......即將爆炸性重生歸來!」美國東岸5月中旬後,就要迎來睽違17年的周期蟬(Periodical cicadas)大舉成熟破土的世界級「蟲蟲奇觀」。屆時將會有將近10億隻周期蟬,席捲美國東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區共15州,包括俄亥俄、肯塔基、印第安納,一路蔓延直到華盛頓特區和紐約。10億隻的周期蟬,將會在短短的幾周內求偶、交配、產卵,然後在蟬鳴高潮中驟然死亡。
    .
    所謂的周期蟬,指的是生命周期為13年或17年的蟬,主要分布於北美大陸上,屬於半翅目昆蟲。13年蟬有4種、17年蟬有3種。在交配期間,雄蟬會發出80至100分貝的叫聲來吸引雌蟬(大約是汽車或摩托車行駛經過的音量大小)。而雌蟬則會在樹枝上鑽孔、產卵,當卵孵化成幼蟲,牠們就會從樹上掉下來,並鑽入土壤中,依靠樹根處的汁​​液生活,整個交配產卵的過程將會持續約6個星期。然後這些幼蟲將會在地底待上13或17年,然後迎接下一個周期的到來。
    .
    而今年將要在美洲大陸破土而出的周期蟬,是名為「第十群」(Brood X)的17年蟬,擁有深黑色身軀、紅色眼睛、橘紅色的翅膀,身長約2-3公分,同時也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昆蟲。
    .
    之所以命名為「第十群」,最早是由美國昆蟲學者查爾斯.馬拉特(Charles Marlatt)提出的。他將同一周期出現的蟬群稱為「群」(Brood),再以羅馬數字標示次序。在1893年出現的蟬被稱為第一群(Brood I),在下一個周期,也就是17年後的1910年出現的也會被稱為第一群;而1894年出現的蟬被稱為Brood II,依此類推……2021年的蟬為第十群。
    .
    雖然外表看起來很嚇人,但周期蟬的爆發其實對自然有許多好處。周期蟬並不會咬人、沒有毒性、通常不會進入室內、也不會破壞大多數植物或樹木(但幼樹除外,可能會因為母蟬在幼樹產下太多卵造成死亡),因此並不需要特別驅趕或殺死。唯一可能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就是雄蟬會發出的噪音相當惱人。另外,牠們也不進食,只依靠喝水過活。牠們的幼蟲在土壤中成長,可以幫助鬆土;而當大規模成年蟬四處飛舞,也間接提供了許多昆蟲、鳥類營養豐富的食物來源。牠們的屍體也提供土壤營養的氮肥。
    .
    每到了17年周期的5月,當土壤溫度達到特定溫度(約為華氏64度;攝氏17.7度)、並且在大雨過後,最容易孵化。今年估計,蟬已在5月初開始陸續在南方州現身;5月中旬,將會出現在印第安納州南部和俄亥俄州;隨後再一個星期,出現在賓州、馬里蘭州、紐澤西、紐約州等地。
    .
    現存對周期蟬最早的英文文獻紀錄,是由抵達美國的清教徒在1634年於普利茅斯記錄下來的。不過早在歐洲移民抵達前,美洲印第安人就知道周期蟬的存在。根據報導,身為印地安人一支的奧農達加族(Onondaga) 人,在許久之前就會將周期蟬當作食物的一種,常見的料理方式為用油脂拌著大蒜與鹽炒。《紐約時報》也指出,周期蟬在奧農達加的部落文化中是相當神聖的昆蟲。許多族人相信蟬是從土地裡冒出來的,每隔17年就會固定出現一次,因此周期蟬也象徵大自然的無盡循環、以及和歸於塵土的祖先重新建立連結。
    .
    而周期蟬之所以沉睡時間這麼漫長,是因為在距今180萬年前,北美地區氣候仍未如現在穩定,有時會遇到夏天的氣溫不夠高,成年蟬在不夠熱的氣候下難以羽化,因此演化成較長的生命周期,以提高群體存活率。
    .
    上一次第十群出現,是在2004年,當時還是由小布希擔任美國總統、Facebook才剛剛出現,雅典要準備舉辦當年的夏季奧運。在當時,也有許多媒體捕捉了成千上萬隻蟬瘋狂飛行、交配、產卵的畫面。
    .
    而今年即將爆發的周期蟬,也吸引大批美國民眾的好奇。已經有學者開發了名為「Cicada Safari」的應用程式,讓民眾可以在地圖上標記看到蟬的地理位置。也有民眾建議要應對大規模的蟬,「出門記得戴上口罩、帽子、隨身攜帶蒼蠅拍,開車時車窗要關好。」來準備迎接這一次的周期蟬奇觀。
    .
    photo credit:(1)EPA/大量發生中(2)AFP/馬里蘭州的周期蟬、(3)也是小動物的重要食物來源
    #蟬 #cicada #周期蟬 #美國 #periodicalcicada #invasion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印第安人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30 22:00:01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牙膏也歧視」vs.「傳奇貓逝世」。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牙膏也歧視」獲得66%的票數,壓倒性勝利。
    5月底發生的「佛洛伊德案」點燃全美反歧視浪潮,現在這把火還燒到全世界,大家應該都知道「黑人牙膏」吧?沒刷過一定也看過,它還因為口味真的非常清涼,吸引了一堆韓國觀光客來台灣掃貨!
    其實應該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我們刷了幾十年的黑人牙膏到底是外國品牌還是台灣品牌。黑人牙膏是1930年代,浙江寧波商人嚴家兄弟檔開發出來的,不過1949年中共建政後,嚴家兄弟搬到香港定居,同時在香港和台灣設廠,繼續生產「黑人牙膏」,後來黑人牙膏就成為台灣的「國民牙膏」。一直到1985年,嚴氏兄弟出售半數股權給美商高露潔,雙方合作成立跨國企業,黑人牙膏才打開了兩岸三地以外的市場。
    據說當初取名叫黑人,是因為大家覺得黑人皮膚黑嘛,對比之下顯得牙齒特別白,閃閃發亮這樣,甚至還標榜配方中含有非洲某種樹木上的潔齒成分。而一開始的商標就是一個戴著黑帽、塗黑臉的男子咧嘴笑,露出潔白牙齒,英文名稱叫「Darkie」(黑人)。不過1989年左右,這個品牌也因為反種族歧視浪潮,把包裝上的黑人「漂白」,英文名字改為「Darlie」避免爭議,但中文仍然沿用「黑人牙膏」。那現在黑人牙膏又中槍了,高露潔正在審查品牌名稱和商標是不是有種族歧視的嫌疑。
    加上有些人覺得標榜可以美白的產品,是鼓勵大家通通變白人,膚色白才是美,等於變相歧視有色人種,所以嬌生就宣布停售他們在亞洲和中東賣翻的美白淡斑產品,包括可伶可俐和露得清細白系列,還聲明強調說「健康肌膚就是美麗肌膚」。如果美白產品歧視黑人,那助曬劑不就歧視白人?
    百事可樂公司最近也宣布,他們旗下一個鬆餅糖漿品牌「傑邁瑪阿姨」(Aunt Jemima),將停用現有的商標,他們原本的商標是描繪一名非裔女傭,後來才修改成普通非裔女性的臉,很容易讓大家聯想到美國蓄奴史,也有人批評這品牌是利用非裔形象,包裝成「為白人服務」的幸福感。其他食品材料,像是稻米食品「班叔叔」(Uncle Ben's)、糖漿Mrs. Butterworth's和穀粉Cream of Wheat,也都開始重新檢視商標。
    除了各式商品現在許多學校也受到波及,像是美國常春藤名校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就被人指控校名的耶魯,其實是來自一名「奴隸販子」伊利胡耶魯(Elihu Yale)。他當時是「英屬東印度公司」總裁,校方為了感謝他捐款給學校,1718年就把原本的名字「大學學院」(Collegiate School)改名為「耶魯學院」。所以現在有人在網路上呼籲耶魯改名,不改就是仇恨黑人,還發起#CancelYale活動。據說其他知名學府像是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創辦人或取名由來都有涉及種族歧視。
    種族議題在美國真的十分敏感,三不五時就會鬧一波反歧視改名或是換商標浪潮,例如兩年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就把引發歧視爭議的印第安人隊徽「瓦荷酋長」(Chief Wahoo)給換掉了,但爭議的「印地安人隊」隊名,球團不打算妥協,所以沿用至今。不過目前這波「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似乎已經有點走火入魔了,演變成「獵巫行動」,看到「黑影」就開槍,好像不改就是政治不正確。你對這些撇清歧視的做法有什麼感想,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印第安人英文 在 Winnie妮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6-19 06:25:49

    British Virgin Island Virgin Gorda/英属维尔京群岛

    英属维尔京群岛(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背风群岛的北端,距波多黎各东海岸100公里,与美属维尔京群岛毗邻。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32℃,年降水量1000毫米。原始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1493年哥伦布抵达该岛。1672年被英国兼并。187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背风群岛的一部分,受背风群岛总督管辖至1960年。现为英国属地。
    • 中文名称英属维尔京群岛
    • 英文名称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 简称维尔京群岛
    • 所属洲北美洲
    • 首都罗德城(Road Town)


    位于大西洋和加勒比海之间,背风群岛的北端,距波多黎各东海岸100公里,与美属维尔京群岛毗邻。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1~32℃,年降水量1000毫米。原始土著居民为加勒比地区的印第安人。

    加勒比海东部,大安地列斯群岛最东北的维尔京群岛中之一部分。分属英、美两国管辖,英属部分多位在东、北部,包括托土拉(Tortola)、安加达(Anegada)、维尔京格大(Virgin Gorda)、约斯特范大克(Jost Van Dyke)4大岛和32个小岛,其中20多个尚无人居。总面积153平方公里(59平方哩)。最大都市为托土拉岛上的罗德城(Road Town)。人口约23000(2012)。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