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豬》當校園成為社會的縮影 (8.2/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你是豬》是一部馬來西亞懸疑驚悚電影,由黃明志執導,皆由素人演員主演,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2000年馬來西亞南方的國立中學發生了一宗校園暴動事件,學生從食堂到操場展開大型鬥毆,造成兩...
《#你是豬》當校園成為社會的縮影 (8.2/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你是豬》是一部馬來西亞懸疑驚悚電影,由黃明志執導,皆由素人演員主演,改編自真實事件,講述2000年馬來西亞南方的國立中學發生了一宗校園暴動事件,學生從食堂到操場展開大型鬥毆,造成兩名學生墜樓身亡與多人受重傷,但這起事件卻沒有被媒體報導,消息被相關單位全面封鎖,學生和老師都各說各話,最終真相至今仍未水落石出。
⠀
馬來西亞完全可以說是一個文化大熔爐,其中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族群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相互影響,形成一個屬於馬來西亞的獨特文化。然而在這多宗教種族共處一地,政府施行的政策卻無法顧及每個族群、造成長期偏袒某一方的情況下,種族和宗教文化之間的隔閡與互相排斥也變得越發嚴重,而這隨之爆發的矛盾衝突就是導演黃明志想藉由電影《你是豬》講述的主題。
⠀
導演黃明志在拍攝過《辣死你媽》、《鬼老大哥大》等充滿隱喻諷刺的喜劇電影之後,這次新片《你是豬》以認真嚴肅的故事調性與血腥暴力的動作場面,揭開馬來西亞政府隱匿消息、新聞不能報導,甚至連許多人民都不曾知道的事件真相和不願認清的現實狀況,直接針對國家種族政策以及整體社會氛圍作出強力的批判,讓人相當驚豔。
⠀
改編自馬來西亞2000年真實發生的校園暴動事件,《你是豬》把故事聚焦在中午用餐時間因為一位同學不小心打翻可樂,引發全校學生鬥毆,造成多起死傷的衝突暴動之上,或許身處台灣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這件原本只需一句道歉就能解決的小事為什麼會變得如此嚴重,但在馬來西亞各個族群從上一代累積下來的種族歧視與對立之下,一句話、一個眼神其實都可能被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放大,進而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你是豬》整部電影的最迷人之處,就是在警方到場、暴動暫時告一段落之後,信奉錫克教的印度人警官把幾位跟鬥毆事件有直接關聯的學生帶進房間,還原整起事件始末的調查過程。從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各自的代表,到當時嘗試阻止衝突的印度學生,以及兩位跟死者交情深厚的資優生,電影都以他們分別述說暴動發生的原因與那位同學墜樓當下他們的所見所聞,帶著觀眾透過釐清事件真相,來看見整個校園與社會表面祥和背後所隱藏的黑暗面。
⠀
就如同因為身邊朋友口耳相傳得知這起暴動的導演黃明志,透過把每個人講出來的故事交叉比對才能拼湊出事件全貌,《你是豬》在整部電影多半都由幾位學生的回憶片段所構成的情況下,描述同起事件的證詞卻也因為敘述者不同,產生許多在關鍵細節上出現差異的版本。從打翻可樂的人、雙方爭論時講出的每一句話,到最終全校學生群體鬥毆的引爆點,他們都會在其中以自己的觀點加入有利於自身族群,或對他人刻板印象的證詞。
⠀
在過去長久以來遷徙與移民的影響之下,不僅造就馬來西亞現在多元豐富的種族、語言和宗教,還有各個族群與階級因為不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對立。因此我非常喜歡《你是豬》整部電影對於暴動當下狀況的呈現,無論是馬來話、福建話、坦米爾語、英文、中文等各種語言的髒話互噴,或者是全素人演員在演起自身族群時的自然表演反應,《你是豬》都藉由導演塑造出來的寫實記錄感讓觀眾產生相當深刻的帶入感。
⠀
你能相信一個國家竟然會為多數人設立原本是為了保障弱勢族群的配額制度嗎?馬來人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6成,原本就處於相對優勢的地位,但馬來西亞政府卻在70年代開始施行能讓馬來人獨享權利與差別待遇的種族配額(固打制),對土著以外的族群在就業和就學上造成嚴重的壓迫。我想這就是導演黃明志會選擇以《你是豬》(#BABI) 這個被馬來人所信奉的伊斯蘭教視為「禁語」單詞作為片名的根本原因。
⠀
正是如此,《你是豬》這起原本因為種族對立所引發的暴動事件,在黃明志結合他對馬來西亞社會的觀察與這些年來的生活體悟之後,也以兩華一馬的三位資優生彼此之間的關係,帶出不同種族無法通婚、獎學金配額制度,還有老師對學生性剝削、學校政府試圖掩蓋真相等社會黑暗面與不合理現象,真實呈現出許多馬來西亞人內心深處,我們沒有身處其中很難真正體會的憤怒和無奈,讓《你是豬》整部電影具有非常強烈的批判性。
⠀
《你是豬》最後以入圍本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Happy Family》收尾,整首歌包含各種判批字句和髒話,並以馬來話、中文、坦米爾語、英文等四種語言來演唱,都在抒發人們內心憤怒和不滿之餘,突顯《你是豬》最終關於不同族群應該互相尊重與包容的核心主題,可以說是為整部電影寫下一個畫龍點睛的完美句點。就如同導演黃明志說比起馬來西亞相對封閉保守的社會,觀眾能在臺灣觀賞《你是豬》這部被禁播的電影,享受暢所欲言的自由,就是我們擁有最寶貴且應該被珍惜的事物。
⠀
整體而言,雖然《你是豬》片長只有62分鐘,但不僅故事飽滿豐富,改編自馬來西亞的真實校園暴動,把族群與階級之間的衝突拿來跟國家社福與教育體制的荒謬互相結合,也讓當時發生這起被校方媒體掩蓋,直到現在還是只能通過人們口耳相傳、從各方角度拼湊而成事件的「校園」成為整個馬來西亞社會的縮影,或許《你是豬》並不完美,但光是導演黃明志能把這部片拍出來,這種試著以自身力量改變社會的勇氣與決心就值得我們給予高度肯定。
⠀
#電影 #黃明志 #Namewee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babimovie @skyfilms_movie
印度錫克教衝突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包圍紅堡 🇮🇳
「您的農民進攻了世界奇觀....」印度農民為抗議總理莫迪的農業改革法案,自去年11月起持續上街到首都德里抗議,衝突在1月26日來到最高峰,讓當天同時正歡慶共和國紀念日的莫迪倍感難堪。印度政府擔心局面失控不願批准農民的「拖拉機示威」,但最後警方卻批准限定在郊區範圍的示威遊行,但殊不知就在國慶遊行結束後,成千上萬的農民開著拖拉機、騎著馬迅速衝破警察在德里設下路障和防線;措手不及的警方以催淚彈和警棍驅逐農民,卻無法阻止勢不可擋的農民直逼德里,部分農民更事先預謀,開著超過5,000台拖拉機直接衝進世界文化遺產建築物、同時也是印度重要的世界奇觀與權力地標——紅堡(Red Fort)。
.
衝進紅堡的消息一傳開,引起印度內部極大爭議,甚至造成農民運動裡的撕裂——網友和部分農民示威者認為衝進紅堡太超過、連一開始支持農民的政客也迅速譴責此「暴行」、還有農民示威者迅速切割,認為這一定是政府安排的暴力份子滲透進原本和平的示威裡,藉此污名化農民抗爭運動。因此,這進一步延伸的問題是:為何農民「有意圖」地衝進紅堡?而衝進紅堡為何不能被絕大多數的印度民眾所接受?
.
紅堡建於17世紀,為蒙兀兒王朝(Mughal Emperor)時期建立的宮殿。當時的國王沙賈汗(Shah Jahan)從其帝國的首都阿格拉(Agra)遷都至沙賈哈納巴德(Shahjahanabad)(也就是現在的舊德里),耗時10年時間打造紅堡,其名取自於其紅色的建築主體。
.
長達兩個世紀,紅堡一直是蒙兀兒王朝的坐標中心,直到最後落入英國殖民手中。也因此,承載著幾百年歷史記憶的紅堡,其建築特徵融合了波斯、印度文化,反映了蒙兀兒王朝不同階段的歷史發展,同時也見證了英國的統治。紅堡不僅僅是重要地標,後來更成為印度的政治權力象徵,印度在1947年獨立後的第一次慶祝活動便是在紅堡舉行。自此之後,印度每一年的獨立紀念日都會選擇在此慶祝,總理會在城牆上發表演講,並且舉行升旗儀式。
.
「過去六個月持續示威,但政府根本不鳥我們。歷史上我們的祖先就曾多次衝進紅堡,這是要向政府傳達:我們也可以再衝一次!如果不能滿足我們的訴求,我們還可以搞更多!」其中一位衝上紅堡城牆、來自旁遮普邦(Punjab)的農民示威者Diljender Singh,在紅堡城牆上升起了黃色的錫克旗幟。
.
對於連月來駐紮營地不斷抗爭的農民來說,突破紅堡的主要入口「拉合爾門」(Lahore Gate)並且直攻城牆,是一個可以迅速吸引外界關注、逼迫政府正視的手段。除此之外,包圍紅堡也和地理位置有關,那就是此地點距離旁遮普邦(農民抗爭運動裡,農民多來自旁遮普邦)十分靠近。
.
若朝著紅堡拉合爾門方向一直前進,將可以直達位於印度北部、傳統上的農業之邦——旁遮普邦——此地區是錫克農民的故鄉大本營,主要種植小麥維生。也因此,莫迪政府於去年9月在未和農民充分討論,且強勢通過一系列農業改革法案之後,旁遮普邦的錫克教徒們變成了此次農民抗議裡最前線、最核心,且馬上意識到「不對勁」的示威族群。
.
這和1970年代印度推動的綠色革命有關,當時印度政府除了從外國引進小麥種子,也引入化學肥料、拖拉機、灌溉等技術作為種植用途,最終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旁遮普邦也因此成為重要糧倉,成了此後團結錫克農民的重要關鍵。事實上,錫克教農民力量之大不僅僅凝聚了印度農民上街,更獲得海外錫克教社群的廣泛支持,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都有零星示威,表示「與印度農民同在」。甚至,加拿大總理特魯道也曾表明「印度農民有權抗議」,結果引起印度政府不滿,向加拿大駐德里大使抗議「不要干預他國內政」。
.
回到此次衝突事件,當初農民憤怒走上街頭,正是因為擔心農業改革法案會衝擊原先的最低收購價格制度,讓政府和大企業有機會在未來聯手打壓農產品價格,讓農民們淪為要看大企業臉色的奴隸。儘管莫迪在一月中旬稍微釋出善意,表示將暫緩此法案一年半的時間,但農民們依然不願買單。原本認為應該要以「和平」方式進行的示威,在1月26日達到最激烈——衝進紅堡、多名示威者和警察受傷、一名農民死亡——之際,加上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斷傳出:爬上城牆的錫克農民是否拔掉了紅堡上的印度國旗?這可是污辱國旗大罪(後來被證實是假新聞),這也進一步撕裂農民抗議運動以及印度社會。
.
「如果現在不抗議,我們的孩子未來就會餓死!」一名50歲的錫克農民表示,他從旁遮普邦步行了35公里就是為了參與示威,「不撤法案,絕不回家!」
.
Photo Credit:(1)路透社(2)/(3)法新社(4)歐新社
.
#印度 #農民 #農民改革法案 #德里 #紅堡 #錫克教 #redfort #farmer #indiafarmer #farmerprotest #轉角國際 #國際新聞
印度錫克教衝突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印度擁有不少山地師部隊駐軍拉達克,長期以來經營和訓練當地人,編制適合當地的部隊外,長期也經營山地基礎建設,以及提供前線官兵所需的裝備,讓他們發揮更大的戰力
印度不只扶持圖博人,還有廓爾喀人、阿薩姆人和錫克教徒等作為精銳戰鬥部隊成員,熟識山地和高原環境,如今隨著印中衝突升溫,他們表現的機會也增加了
Watch the Valour of "Snow Warriors" of #Ladakh.
Courtesy: LiveFist
Tap below for VIDEO.
印度錫克教衝突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一下印度戰爭電影《喬金德‧辛格上尉》(Subedar Joginder Singh),描述自二戰末期到1962年印中兩國衝突的故事,一名印度戰爭英雄「喬格德·辛格」在英屬印度時期,與錫克教士兵團擊退日軍在緬甸的進犯,印度獨立後參與克什米爾戰爭
1962年印中兩國局勢緊張,他被派往印中邊境對付中國解放軍,在印軍人數劣勢情形下,他一人卻抵擋了解放軍的人海戰術,雖然最後被俘而死於獄中,但是他的事蹟成為印度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而他的骨灰在兩國交涉後運回印度,交給了他的家人安葬故土,印度政府在國家戰爭紀念館立豎雕像供奉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