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印度賤民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印度賤民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RZ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看板historia標題Re: [發問] 為何印度賤...
印度賤民 在 Nancy L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8:15:09
Netflix 推薦這部電影 (看完不要哭,推薦) 本電影🎬講了印度一家叫做香提巴旺的學校,專門接收貧困人家的小孩,給他們優質的教育直到唸大學,以此來幫助他們的不幸家庭擺脫貧困。 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們分成了四個階層,而香堤巴旺的孩子們甚至不配屬於第四等人,他們出生於「賤民家庭」在舊時代叫做...
※ 引述《citywanderer ()》之銘言:
: 印度賤民到現在還是很受高階種姓歧視
: 那為何都不見他們反抗呢?
: 還是有反抗都沒成功?
: 還讓這制度橫行霸道幾千年
: 歷史上有賤民的抗暴紀錄嗎?
: 像以前中國只要人民吃不飽
: 就起來鬧革命了
: 印度賤民為何這麼安靜
: 印度教種姓觀念也太深入人心了
這個嘛,我想你對印度教需要有更多的了解,因為我也有這樣的刻板印象過.
不過我運氣不錯的是:我的文化史教授之一,是個曾長年留學印度的猶太人;
另外一個教授呢,則是我第一個哲學教授.這兩人都是主修印度的哲學與宗
教,所以我曾經就這個問題,提出請教----當然,這也是我的功課啦XD
對於印度教的'種姓制度',首先要了解印度教義.印度教認為宇宙一體,任何
生命都是這個大宇宙之中的一個小零件,缺一不可.所以整個社會呢,就如同
梵天之體,主分四大種姓:頭(僧侶,國王),身(貴族,戰士),手(商人,工匠),
與足(農夫,工人).
可是在各大種姓之中,又有階級之分,比如說手有肩,臂,肘,腕,掌,與五指之
分,各有所司職之處,不能越俎代庖.所以一種姓之內,還有種姓.故種姓不止
有四,總數可能上千----不過各地民情不同,所以種姓細分部分,亦有不同.
所以就算某一種姓不服當永遠的被統治者,想造反也沒那麼容易,因為這個
制度是非常完美的分化政策,民眾也難以串聯起來,而統治者也方便合縱連
橫,各個擊破.
不過呢,種姓制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所以不是那麼容易被汰換掉的制度,因
為它並非單純的宗教制度,而是宗教因應社會要求,進而演化出來的社會體
制.要知道,印度是一個極其多元文化的國家,基本上它同時是馬賽克牆或大
沙拉碗,但也同時是熔爐.種姓的存在,是基於此現象而自然發展的結果.
比如說某些族群善於經商,所以他們成為商人種姓;某些族群善於作戰,所以
他們成為軍人種姓.
然後再詳細討論,比如說在軍人種姓之中,某些族群善於當兵,但讓他們當軍
士官,卻不見得能夠勝任.所以軍人種姓之中,還有軍官種姓,士官種姓,與士
兵種姓.----當然還有分陸海兩類.
雖然就外人眼光看來,這種理論實在是胡說八道.不過呢,印度社會在數千年
來,都是這樣運轉的.當然也不能說他們都相信這一套,不然印度本土也不會
只有印度教流傳了.實際上印度教本身並不強制要求種姓之分,嚴格來說,就
算在上面提到的社會階級上,也並不能算是有"高下"之分,而是在某種程度
上來說的"平等互惠".
比如說戰士專門負責保護其他種姓,他們不用分心在耕作或政務上.商人階
級專心賺錢,當然他們有貨暢其流的責任義務;農夫階級專心耕田,不用煩惱
其他五四三的問題.各個種姓各有所司,彼此合作,但也互不干涉.對農夫種
姓來說,國家大事甘他屁事,反正沒人來干涉他怎麼種田,他就能活的很快樂.
對商人種姓來說,只要不干涉他們做生意的自由,其餘隨便你們怎麼辦.對戰
士種姓來說,全民只要按時繳稅納糧,我就能保家衛國.只要各個種姓不要逾
越他們應守的本分:比如說商人囤積居奇,操弄物價,搞得民不聊生,農夫仍
有其他商人可以選擇.
----同樣地,民眾也有其他統治者可以選擇,並不是說某種姓就是鐵板一塊,
它是會"汰換"的.比如說蒙兀兒的祖先是蒙古人,而且信的是回教,但它入主
印度後,就成了統治階級的種姓.英國人也是如此,他們在印度長期經營的結
果,逐漸從"化外番民(賤民的一種)",逐步成為"商人",最後成為印度的統治
者.換言之,種姓制度是允許"翻盤"的.
----尤其這點最為重要:印度在英國統治之前,並不曾統一過,所以小邦林立
的情況下,統治階層若是違反種姓階級中應有的倫理道德,正如同中國所謂
的"天命"理論一樣,失"德"就失去"資格",那麼該國就會被它國所滅.基本上
任何政權在印度建立,只要不"失德",它就能存在,即使該政權還不見的信奉
印度教,但它並沒有因為宗教信仰而破壞印度原有的社會結構.
所以印度史上固然常有暴政出現,但並不遍及全印度世界;就算是差點統一印
度的蒙兀兒王朝還是統一印度的東印度公司,也會因為"失德"而將政權拱手
讓人----像東印度公司就在搞出傭兵叛亂之後,只好將政權交給英國.而英國
接下來也有"失德"的地方,所以最後只好讓印度與巴基斯坦獨立,實際上印度
至今仍未"統一",而是主要分成四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與斯里蘭卡.
(當然還有消失的錫金,喀什米爾,與諸多小幫,當然還有算是一衣帶水的印尼
與緬甸.)
所以倘若印度自古以來,就有大一統過,印度教早就滅亡了,因為種姓制度無
法在無政府的狀態下,發揮出維持社會秩序的機能,蓋種姓制度演變成"暴政
",則是在近代印度統一之後,而非統一之前.因為在"統一"之後,統治階級才
不用擔心被外力取代,經濟階級也只需收買專一對象.權勢與金錢的結合,則
必須在"大一統"的情況下,才能出現"共生共榮同進同退"的利害關係,自然
才會具備"舉國暴政"的場面.
除非,"大一統"的建立,並不是傳統的成王敗寇,而是另闢途徑.正好印度的
"統一"(就以今天的印度本身而言),是建立在英國留下的典章制度,也就是
民主政治.而民主政治允許社會有自然轉型與和平演變的體質,所以種姓制
度所造成的"暴政",可以讓基層民眾(或是編制外的族群,也就是賤民)依靠
非暴力的手段,來逐步達成社會改革的目標,雖然這要花很久的時間,但也
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
(當然,代價大小,見仁見智.印度也有人認為毛澤東搞的文革那一套,是社
會革命一勞永逸且一步到位的做法.不過我本人認為有一局全球都有的格
言,才是真理,該格言就是:"欲速則不達."而且這類有識之士也不知道什
麼是"紅五類","黑五類"的存在.實際上中共就曾試圖在中國建立起一套
"種姓制度"----"老子英雄兒好漢"這樣的理論,可是主導過中共的社會改
革政策.)
當然,社會結構會自己破壞它自己.比如說進入工業時代之後,過去這套建
立在農業時代的社會結構,就必須做出調整.不過所幸的是印度教的教義並
不抗拒"現代化"----至少不像伊斯蘭社會那樣強烈,因為對回教世界來說,
"現代化"就是"西方化",也就是"基督教化",偏偏回教與基督教的樑子太深.
目前回教世界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面子上磨不開.
(當然很多非西方國家在現代化上,也有面子磨不開的問題,印度也是如此,
比如說印度就有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如果沒有印度優越的心靈文化的滋補
與配合,所謂的現代化只不過是模仿到西方物質文明而已"等等似乎令人耳
熟的言論.)
其次呢,印度出現甘地,"非暴力"成為社會革命的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而
甘地本人也在一生之內,想辦法廢除種姓制度:他收養賤民當養女,也不以
宗教之分來對待異教徒,雖然這最後讓他遭到刺殺,但這場刺殺反而讓甘地
變成"殺不死的人"----肉身雖去,精神永存.而這正合乎印度教的教義.
既然連印度教都認同的"聖雄"甘地都要打破種姓的藩籬,自然不會堅持非
得在現代社會維持種姓制度不可.當然,這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數千年的
傳統會因一位偉人而改變,但不會因為偉人的出現而"馬上消失".總結來說,
在歷史上,凡是能如此長期存在的,必有其不得不然的合理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