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印度恆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印度恆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度恆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度恆河產品中有1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黑色威尼斯? 你去過最髒的河川? 那天我搭著過夜輪船,從孟加拉南部順著河道往北,隔天早晨,我來到首都達卡Dhaka 一出房間到了甲板上,我被這河景給嚇到了。 如果你覺得在印度恆河很印象深刻的話?歡迎來孟加拉首都達卡,這是我目前看過最髒的河(根本墨汁)。...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Alina Lee 李炘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希望大家喜歡今次蓮兒遊記的印度Vlog。 願大家身體健康,等疫情過後再周圍遊走吧! #Alina #李炘頤 #印度 #Vlog #旅遊 #遊記 - followme FB : www.facebook.com/alinacllee IG : www.instagram.com/alinaln_...

  • 印度恆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19:06:38
    有 551 人按讚

    黑色威尼斯?  你去過最髒的河川?

    那天我搭著過夜輪船,從孟加拉南部順著河道往北,隔天早晨,我來到首都達卡Dhaka

    一出房間到了甲板上,我被這河景給嚇到了。
    如果你覺得在印度恆河很印象深刻的話?歡迎來孟加拉首都達卡,這是我目前看過最髒的河(根本墨汁)。

  • 印度恆河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1 19:00:14
    有 1,211 人按讚

    至於方老居士如何進入佛法甚深領域之中,從日後彼此憧憧往來,言談之中約莫得知老居士應該向慕淨土,我想應該是受高鶴年居士及印光大師影響之故。數次造訪老居士之小築時,從其廳堂上所供西方三聖兩幅掛軸上可以得知。老居士的佛堂上有兩幅弘一大師親筆所書之「老實念佛」及「放下」,下款署名為弘一沙門,演音書。
     
    弘一大師的書法在近代堪稱獨步,極難仿臨,只能說自得天成,古拙圓滿,這應該是和大師未出家前早就集詩詞、書畫、藝術、金石成一身有關,百年之內難得一見。難怪當時的幾位和弘一大師有往來的文壇翹楚,如魯迅、茅盾、郭沫若等,都視弘一大師之法墨為珍寶。方老居士何其福德深厚?可以時時睹墨如人,並且時時惕厲精進,但基於尊重,我也極少問及此中之因緣,因我對阿彌陀佛自小之信仰,初次約訪老居士住處,謁見景德鎮民國時期名家所塑象牙白瓷、莊嚴無比的西方三聖,我不覺不請自拜,頂禮三聖之前。有此因緣,我便脫口問及老居士平常之日課:「我幾十年來每天日課便是淨土三經,春季持誦《阿彌陀經》,夏季專持大經《無量壽經》,秋冬兩季便持誦《觀無量壽佛經》,從未更改或者停歇過,即便偶有小恙,也是心中默持經文不輟,其他時間便持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這些習慣都是來自於高老居士及印光大師所感召,除此之外,對於其他淨土諸經也幾乎喜從讀閱,做為未來往生之資糧⋯⋯。」我當時聽了老居士所言內容之後,心中便了梗,方老居士對於淨土應是用了大半生的時間用功,心裡便想日後可向其磋詢有關淨土法門的種種門徑。
     
    「我過往也曾研習過淨土相關之經論法門,關於法藏比丘從未成佛經過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之修持,終於成佛。但是究竟有多少行者知道阿彌陀佛祂為了成就極樂世界接引眾生的過程中,所修持的菩薩行究竟有多少?阿彌陀佛過去為了救度眾生,祂所布施過的眼睛據說比印度恆河沙的沙粒還要多,祂所布施給眾生的血,比四大海水的水還要多,祂所布施給眾生的肉就有一千座以上的須彌山那麼多,至於舌頭所布施出去的,堆積起來就有如大鐵圍山那麼高,所施捨給眾生的耳朵就等同純陀羅山那麼高,生生世世所布施給眾生的鼻子又如同闢護羅山一般高,所布施出去的牙齒也如同耆闍崛山那般地高廣,祂身上所施捨給眾生的皮,整個三千大千世界幾乎都可以鋪滿⋯⋯」
     
    我坐在老居士佛堂的圓凳子上,虔誠恭敬地和方老敘述起我是如何地感恩阿彌陀佛的法教,至今才仍然可以得聞。而祂的慈悲心和為救贖度化眾生成佛的過程,特別是學佛、行菩薩道,最難的便是為眾生所做的一切無畏施,我很誠摯地向方老述說著我一直以來心中是如何地感動,同時我一向就認為當自己在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念的人若是對阿彌陀佛沒有打從心裡用感恩的心去念,這樣是不會相應的。如何生起感恩的心,就如同我前面所說的,要去想阿彌陀佛在未成佛之間所發的悲願以及祂為眾生所付出和所受的一切恩德,這些若無至切感恩佛恩的心,報答佛恩的念,這種念法也是有功德,但並不是那麼到位。
     
    目前我們身處末法這個時代,眾生要往生唯一的方法便是要生起自身是罪惡凡夫的心,只有阿彌陀佛可以救度,就如同韋提希夫人她的遭遇一般,她因為遭受到一生中最大的痛苦,頻婆薩羅王——她的先生,被她的兒子阿闍世囚禁關起來,而韋提希為了要救她的先生,沒想也激怒了阿闍世,最後連母子之情也不念及,連她也被關起來,想想這人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更慘絕人寰的遭遇?這個時候的韋提希夫人當然知道自己因為過去世罪業深重,結下了如此的惡緣,因此心中很虔誠地對著釋迦牟尼佛所在的地方不斷地遙求,而當時的釋迦牟尼佛正在開示演說《法華經》,但因為韋提希夫人的信解、虔誠恭敬心,佛當然是神通無比的覺悟者,自然知道韋提希的所有因緣,於是佛便示現神通為韋提希夫人開示如何是解決她目下所遭遇到的人世間最苦惱的解脫法門,於是佛陀看到了韋提希夫人如此地懇切、厭離、求生解脫的心之後,釋迦牟尼佛當下就傳授她往生淨土的殊勝法門。如果各位夠仔細的話,應該都會看到《觀經疏》當中有這麼一段韋提希是如何地求佛開顯救度法門,經文中有這麼寫到一句「我今樂欲往生安樂,唯願如來教我思惟,教我正受⋯⋯」,這句話是最重要的,我們要投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關鍵之一,便是要有欲樂之心,以及決定要往生安樂國的決心。這點也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願之中的總集本願——第十八大願,所說一如。(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 印度恆河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2 18:41:03
    有 40 人按讚

    【結夏 安居】
    很熱,我也覺得。五月至今的WFH期間,時常熱得只想躺著。5月13日全台停電那一天,台北盆地氣溫約33°C,我正躺在房間的磁磚上吹電扇納涼,無預警地想起曾經去過的炎熱地帶。

    2014年十月旅行在緬甸,進入寺院和佛塔都規定要脫鞋。赤腳踏上光滑的各種材質的地面,深深感到千分之一火烤活蝦的痛苦,只能怨自己這雙腳皮不足以抵擋腳下的熱度。

    佛塔周圍充滿著各式各樣躺著的人類和犬貓,村莊、公路旁也能見到各種躺姿。我揣想,大家或許暫時沒有其他地方要去,暫時沒有其他事情要做,既然這麼熱,不如就躺下吧。

    過去我一直驕傲自詡為溫室效應下的優勢人類,連單車環島都在炎熱的八月完成,但今年也不得不臣服於那一座方形、會吐出26°C氣體的機器。

    暑氣貼身,感覺有汗珠從毛孔探出,有時被直接被衣物吸收,有時和其他汗珠匯流成一條汗水小河,順著背脊下滑。如果有個小精靈可以把小河當作滑水道嬉戲,該有多溫馨才好。

    才一腳踏進夏天,就已經是不遺餘力全速前進的盛暑了嗎?

    居家辦公實在不好意思當薪水小偷(但確實有幾次線上會議是忍不住趴著或躺著參加的),得要警惕自己:不能輕易躺下。有時要從客廳的工作桌移到房間的工作桌,有時得要擦上防曬乳,坐在有風的陽台工作。我用上了全副身心體驗公寓裡的微氣候,發現總是有某個角落會比另一個角落涼一點。

    有天晚上到富陽公園散步,臨時起意為自己舉行一場勇氣訓練,決定摸黑走進這座都市小森林。走了一段階梯,身體開始發出「喔!這不太對勁」的訊號,我停下腳步,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查看腳邊是不是有小動物出沒。太擔心自己即將或已經踩死昆蟲蟻獸,便當機立斷中止了這場特訓(怕黑的那個我也偷偷鬆了口氣),改走路燈比較多、水泥化程度比較高的福州山公園。

    非洲大蝸牛像雨落了一地,「結夏安居」從濕熱的地面冒了出來。

    第一次見這個詞彙便覺得傾心不已。是誰的巧心,想出這麼美的漢字組合?少少的四個字充分包含了季節的溫度,季節的聲音,以及季節裡的生活感。

    「結夏安居」也稱「雨安居」,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佛陀在世時,大多在印度恆河流域一代活動,仲夏蚊蟲蛇蟻繁盛,且有長達三個月左右的雨季,僧侶們出外托缽乞食,行腳在泥濘的土地上,容易踩到小生物和草木的新芽,僧衣也因為雨勢而折損。佛陀於是做出結界安居的決定——僧團在這段充滿雨水的期間裡也WFH,接受居士們供養的衣食,在結界的範圍裡聚居一處潛心修行。

    我想像僧團在雨聲裡共學,禪坐經行、朗誦戒律、研修佛法、懺悔過失,我想像朗耀的誦經聲和雨聲難分難捨,分不清楚哪一個才是背景音。

    兩千多年後的今日,我們熬過五月的乾旱,台北回到燠熱多雨的天氣。感覺著熱空氣籠罩,看著天空陰沈下來,我總是期待著趕快下雨。

    我喜歡雨季,喜歡雨季哪裡都去不了的自由,喜歡雨落在大地的各種聲響,落在屋頂的、落在傘上的、落在樹葉上的、落在水窪裡的、落在柏油路面的。只要雨不成災,每一場雨幾乎都隱含著療癒感。

    只是,過了立秋,夏天卻還賴著不走。科學家說,人類耐熱的演化速度趕不上自身所造成的全球升溫,夏天將年復一年加長,到21世紀中末,台灣夏季的長度將從130天增加到155至210天,直到失去冬天。

    如果你也愛夏天,或者夏天對你來說很重要,那麼,我們將擁有漫漫長夏。

    疫情為生活畫下結界,我也設法在這之中偷偷安居,靜心抄經,試著多和自己打一些交道,堅持一點點的自律,面對不斷發生的過錯和原子一般的進步。意外地在溽暑蒸人之際,感到陣陣清涼。

    祝:安居。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010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