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職三個月不適應,我該離職嗎?】
如果人生職場重來一次,你會想做什麼事?
我想,認為就職的公司有問題時,
就應該頭也不回的離開,而不是傻傻的死撐在那。
剛畢業時我就業一家非常創新的小公司,
老闆年輕有為,從資訊業出身,然後白手起家,
嚮往有一天可以變成科技新貴,找到一些小門路,
於是招兵買馬,...
【就職三個月不適應,我該離職嗎?】
如果人生職場重來一次,你會想做什麼事?
我想,認為就職的公司有問題時,
就應該頭也不回的離開,而不是傻傻的死撐在那。
剛畢業時我就業一家非常創新的小公司,
老闆年輕有為,從資訊業出身,然後白手起家,
嚮往有一天可以變成科技新貴,找到一些小門路,
於是招兵買馬,我就是他創業初期的員工。
畢竟說是草創初期,所以人事行政不到位,
所以福利跟制度都不太明確,
不過剛進入社會的我保持的一顆熱忱的心,
相信在「腦闆」有遠見的帶領之下,
接下來就是奉獻新鮮的肝與熱情,
不久的日子就是人人買房、買車、分股票!
是的,老闆就是這樣洗腦我們,
然後,掩飾著公司各式各樣奇怪的不足,
例如薪水分三次發,獎金扣一半,下班準時開會,
聚餐非常摳門點最便宜的之等等等,
請了一個非常不專業的經理人進來每天畫大餅,
而我竟然在一半人離職之後才選擇離開。
說實在,我並不討厭工作!
工作的內容是網站企劃,這是我喜歡的內容,
我喜歡在跟客戶應對的過程中了解彼此,
我喜歡跟工程師們打打鬧鬧相互學習努力,
我喜歡加班完成工作只為了成就案子,
但在喜歡的工作碰到不對的職場,
熱情很容易被耗光,
更慘的是你會帶走一身怨氣,
就像渣男婊女,愛的越深,死的越慘。
對!我離職之後老闆還放話說要「產業封殺我!」
心想我才領不到3萬薪水!封殺個屁!
來自馬來西亞的粉絲問我,
目前新工作剛滿三個月,
工作環境讓他感到窒息,工作量也過重,
的確新環境可以學到東西,但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
整份工作就像機器,整個靈魂就要乾枯,
想要離職卻覺得很迷惘。
我想,你的本能,已經叫你準備離職單了。
相信自己心底的聲音,好嗎?
✈ 印尼 布羅莫火山
-
離職不會比較好,但不離職,也不會更好。
#travel #indonesia #旅行日記 #photography #travelphotography
印尼買房網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就職三個月不適應,我該離職嗎?】
如果人生職場重來一次,你會想做什麼事?
我想,認為就職的公司有問題時,
就應該頭也不回的離開,而不是傻傻的死撐在那。
剛畢業時我就業一家非常創新的小公司,
老闆年輕有為,從資訊業出身,然後白手起家,
嚮往有一天可以變成科技新貴,找到一些小門路,
於是招兵買馬,我就是他創業初期的員工。
畢竟說是草創初期,所以人事行政不到位,
所以福利跟制度都不太明確,
不過剛進入社會的我保持的一顆熱忱的心,
相信在「腦闆」有遠見的帶領之下,
接下來就是奉獻新鮮的肝與熱情,
不久的日子就是人人買房、買車、分股票!
是的,老闆就是這樣洗腦我們,
然後,掩飾著公司各式各樣奇怪的不足,
例如薪水分三次發,獎金扣一半,下班準時開會,
聚餐非常摳門點最便宜的之等等等,
請了一個非常不專業的經理人進來每天畫大餅,
而我竟然在一半人離職之後才選擇離開。
說實在,我並不討厭工作!
工作的內容是網站企劃,這是我喜歡的內容,
我喜歡在跟客戶應對的過程中了解彼此,
我喜歡跟工程師們打打鬧鬧相互學習努力,
我喜歡加班完成工作只為了成就案子,
但在喜歡的工作碰到不對的職場,
熱情很容易被耗光,
更慘的是你會帶走一身怨氣,
就像渣男婊女,愛的越深,死的越慘。
對!我離職之後老闆還放話說要「產業封殺我!」
心想我才領不到3萬薪水!封殺個屁!
來自馬來西亞的粉絲問我,
目前新工作剛滿三個月,
工作環境讓他感到窒息,工作量也過重,
的確新環境可以學到東西,但不知道自己能撐多久,
整份工作就像機器,整個靈魂就要乾枯,
想要離職卻覺得很迷惘。
我想,你的本能,已經叫你準備離職單了。
相信自己心底的聲音,好嗎?
✈ 印尼 布羅莫火山
-
離職不會比較好,但不離職,也不會更好。
講座 辭職不幹去旅行!5年我花了148萬上旅行這堂課 coming soon
印尼買房網站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多年後看《Eat, Pray, Love》,發現完全是一部「毒性正能量」之作 ]
幾年前,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Eat, Pray, Love》大紅大紫,後來即便書和電影都出來很多年了,還是時不時會看到有人寫說這部片「讓我也想踏上旅途」或「如何幫助我找到自己」。最近閒來無事,聽說原著作者 Elizabeth Gilbert 要出一本新書,想想,不如把《Eat, Pray, Love》這部片挖出來看吧,或許真有外面說的那種神奇療癒力。
結果,兩個小時的電影,第 15 分鐘我就開始因女主角與年齡不符的孩子氣起滿身雞母皮,到了半小時她決定靠旅行異國(逃避現實)來解決感情問題時,我就開始按快轉鍵,中間還想,會不會前面這些離譜劇情都是鋪陳,好讓後面女主角的轉變更有戲劇性?結果沒有,一部電影到最後,還是典型的白人女性到異國找尋自我的陳腔濫調戲碼。吐槽點實在太多了,以下純屬個人意見,一一道來:
/
更好的閱讀感,請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07/04/why-i-hate-eat-pray-love/
/
Self Help 圈裡有一個很大的迷思,就是覺得我們應該要「找到自己」。但這個世界並沒有某個「自己」正漂浮在某處玩躲貓貓,等妳踏遍半個地球之後去「找到」。Bob Dylan 在《Rolling Thunder Revue》紀錄片裡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人生重點不在於尋找自我,也不在於尋找任何目標,人生的目標是創造自我。」
一個成熟的人格是靠自己一點一滴去創造出來的,過程並不簡單,必須經歷一個又一個 Trial and Error,不斷面臨挫折、失望和懷疑,還得擁有一定程度的覺悟和自省能力,但無論多困難,這都是自我塑造的過程,回頭看,還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有點陌生。
相對之下,「找到」自己表面看起來是積極主動,其實是消極被動,誤解本意的人,就會像 Elizabeth 一樣,感情生活出了問題,不嘗試去面對解決,不懂得站在對方立場著想,而是自以為跟著「本心」,說走就走,說離婚就離婚,完全沒有溝通鋪陳,拒絕給第二次機會,只依一瞬間的起心動念,丟下後面一堆爛攤子要別人收拾,自己則搭飛機跑到千里之外的異國去「找自己」。看到她前夫在電梯裡偷擦眼淚後還要強裝堅強的畫面,真的滿心痛的。
逃避永遠是最簡單的事情,而溝通與磨合雖然困難,卻是活得誠實的必須。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人生某程度就是去接受不完美、去學著和很多事無法兩全其美妥協。我們不一定要時時快樂,但至少要活得問心無愧。
Elizabeth 或許誤會了「聆聽自己聲音」的意思,以為聆聽內心就等於什麼事情都要照自己的意思來,否則老娘不幹,這個幼稚程度,實在嘆為觀止。她的問題一直不在外面,而是在裡面。她離開美國之前,曾和好友說,自己從年輕時候開始就幾乎沒有單身過,也沒有時間學會怎麼和自己相處。本來聽她這樣說,以為這是她的自覺,是她成長的契機,結果她到了異國轉了一圈,見了一堆 Yogi、巫醫後,依舊死性不改。我電影看到最後認真覺得被騙了,還被騙了很多年,一把火燒出這篇文章。
2
Elizabeth Gilbert 本人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她健康、美麗,靠熱愛的寫作賺錢,擁有一個房子,還有一個愛她的老公。但她不滿足,有一天夜深時自問「難道就這樣了嗎?」,然後就決定拍拍屁股,毀滅一切,拋家棄夫,瀟灑買了張到義大利的機票,走人。如果故事主角是一個男的,會不會整部劇一開始就完全站不住腳,成為「渣男一個人的旅行」?
當然,表面生活美滿的人,不一定內心狀態是真正祥和的,但作者最讓人詬病的,並不是她的不滿足,而是她的不負責任,以及用「靈性正能量」來掩蓋不負責任的事實。
電影裡,她所謂的「人生低谷」是有車有房、老公又帥人又好,工作是到各大城市去吃吃喝喝寫評論。但她決定離婚。離婚後,出版社給了她二十萬美金的預付旅遊基金供她上路。如果這叫「人生低谷」,那我們這些人應該是活在地質層的最底吧。
說實話,有錢有自由真的好辦事,誰不想像 Elizabeth 一樣到義大利、印度、峇里島去找自己。但依照《Eat, Pray, Love》的內建邏輯,困在朝九晚五工作的賤民們,是沒有資格踏上靈性之路的。這個故事/劇本的最大問題,在於它過於夢幻而不切實際,因為就連裡面描述的挫折和難題,都是類似「我家黃金做的馬桶讓我覺得屁股很冷」這種牢騷。老實說,我不相信作者本人生命中沒有真正的困境,但有一種作者屬於不願意看清現實的那一型,或太盲目於追求「快樂」,而無法認清人生本來就是快樂與不快樂共存。他們可以花長篇幅講述靈性體驗多美好、多 Life changing,但他永遠不會和你真誠分享他真正的黑暗面。這種人或許你也曾遇過,就是那些看起來過度正向,人生一絲不苟、信手拈來就是勵志金句那種。這叫做「毒性正能量」,讓人不寒而慄。
3
不敢相信我還有把電影看完,雖然是快轉看完。因為我始終懷抱一絲希望,覺得這部片演員陣容堅強,應該不至於這麼糟,覺得不管怎樣,最後 Elizabeth 應該會在峇里島遇見某個頭腦清楚的導師,上前打她一巴掌要她醒醒吧?
但並沒有。Elizabeth 這個角色,在美國時是一個人,世界轉了一圈回去後,還是同一個人,差別是,她現在可以在美國 Elite 圈裡面,講述她在印度與印尼得到的靈性頓悟,衣櫃裡還多了幾件民俗風的服飾。
我覺得整部電影最正常的人,大概是 Elizabeth 在印度遇到的那個愛管閒事的年長男子吧。但一個人執迷不悟,無論旁人對她的分析多一針見血,終究還是左耳進右耳出。最後那男人坐計程車分道揚鑣前,好心告訴 Elizabeth,「妳還是要相信愛」,Elizabeth 回了一個融合了無奈、對世事了然於心、我們再看看吧的表情。因此畫面的作做程度而作嘔之餘,我心裡尖叫,妳沒資格做這種表情!還記得當初是如何無情對待愛妳的人嗎?
如一名朋友所言,《Eat, Pray, Love》是一部「白人女階級的凝視」之作,而這個部分,在電影結尾推向高潮。Elizabeth 在峇里島遇見了另一個同樣離了婚的女性,但不同的是,這位印尼女性不僅貧窮,還有一個女兒要養,而且前夫還曾對她家暴(整個很 "Of Course” 的一個對照組)。而 Elizabeth 的解決方案很經典,那就是:灑錢。她向朋友集資,給了這對母女近兩萬美金供她買一間自己的房子,覺得錢可以解決一切,從此天下太平。在原著裡,這位印尼女性拿了錢卻因莫名原因遲遲不買房,Elizabeth 還得騙對方說如果不買房子,她的朋友就要把錢都拿走,這才讓對方終於「兌現」。這一段很讓人詬病,不是在譴責 Elizabeth 沒有愛心,而是容易給讀者觀眾非常錯誤且脫離現實的印象。不同國家、不同家庭與個人各有各的獨特問題,而這些表面上的難題,底下往往是錯綜複雜的政治與社會矛盾造成,不是靠給點錢、造個橋、蓋個房就能解決的,事實上,在很多志工實例裡,很多外界自以為好的專案,往往會給當地社群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但我想這段劇情,重點應該是在 Elizabeth 多有大愛吧,這下她回到美國,就能說自己改變了印尼某個可憐女人的人生。我想這就是現實的諷刺,生活中很多表面樂善佈施的人,到最後真正揭穿真面目時,才發現對方做善事,不過只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我想,行善不欲人知,電影和書把這段拍出來,不僅是用很膚淺且無法說服人的方式告訴我們,Elizabeth 現在是個有愛的人了,也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歷史因果與階級現實。
或許是我看這部電影看得太認真了吧,但無法認真看待的電影,就是要以笑話一則來看了,而《Eat, Pray, Love》,或許就是近代娛樂史上最大的自我成長笑話。它讓我質疑推薦它的 Oprah 的判斷力,也讓我對 NYT Best Seller 排行榜喪失信心。這就是為什麼人生很難,因為就連想要好好上進的人,都必須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否則一不小心《Eat, Pray, Love》這類作品就會魚目混珠到正能量界裡,讓我們該走的路,變得更蜿蜒曲折。
#電影最好看的部分是義大利麵和JamesFranco
#這部片如果拍成旅遊節目會更好看
#Eatpray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