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印尼華人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尼華人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尼華人比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蘇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提到「印尼」,你會想到什麼? 印傭,移工,黑黑的呱哩嚕哩? 這一次,因為參加佛光山佛光青年論壇, 我認識了來自八個國家的亞洲青年學子, 其中我對「印尼」印象最深刻、最欣喜。 他們是印尼的華人,在該國是少數族群, 他們特別擁有強烈的凝聚力與專注態度, 會認真聽對方說話,特別得謙遜與誠懇。 也許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
印尼華人比例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07:10:46
思考了很久要不要打這篇 但想想事件也已接近尾聲,這時出來寫應該已經不算刷「存在桿」了吧 事件細部與當中脈絡就不談了,太多人整理,輪不到我 可我總是覺得,至少從這起事件的網友留言中,可以想想兩種迷思 1.我支持你,所以你得按我的想法來活 你是我喜歡的作家、插畫家、運動員、Youtuber、藝...
印尼華人比例 在 Brian C.H. Fong (方志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9 02:44:25
【#香港研究】#統計署 今日公布《#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剛剛睇到一個有趣嘅趨勢,係本港人口中,華人所佔比例持續下降,由2006年嘅95%,下降至2016年嘅92%;增加嘅除左菲律賓人和印尼人,還有白人、印度人、尼泊爾人等。 香港係 #全球城巿,人口族裔多元化,正好突顯 #世界香港 嘅定位...
-
印尼華人比例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07 08:00:00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印尼華人比例 在 蘇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提到「印尼」,你會想到什麼?
印傭,移工,黑黑的呱哩嚕哩?
這一次,因為參加佛光山佛光青年論壇,
我認識了來自八個國家的亞洲青年學子,
其中我對「印尼」印象最深刻、最欣喜。
他們是印尼的華人,在該國是少數族群,
他們特別擁有強烈的凝聚力與專注態度,
會認真聽對方說話,特別得謙遜與誠懇。
也許是華人在該國的生存更需要努力(印尼華人比例只佔2%),他們的眼裡特別溫柔而堅毅,他們不太會使用中文,但卻可以流利地使用臺語(福建河洛語)。
晚會中,他們表演了印尼的傳統樂器「安格隆」,撞擊竹筒而發出音階來組合成樂曲,一座安格隆只有一個音,所以成員們必須注意力高度集中並且緊密配合,才能完成演奏。
影片裡,印尼的青年們歡喜地演奏給我們聽,這絕對是密集練習之後的成果展現,看著這群在自己國家中非主流的華人朋友,跟我們一樣的形貌,卻跟我們不一樣的本質。
聽著聽著,幾乎所有的人都為之感動。
聽著聽著,動容地令人幾乎紅了眼眶。
看著眼前歡喜演奏給我們聽的他們,怎麼,怎麼會眼眶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