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印太戰略報告全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印太戰略報告全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太戰略報告全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太戰略報告全文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拜登普京宣佈開啓戰略對話 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峰會在日內瓦落幕,兩人在三個多小時的會談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開啓雙邊戰略對話。 ✏️兩位領導人形容此次會面「坦率、正面、又有建設性」。 ✏️分析認為,拜登政府與中國競爭的外交佈局,是此次會面的大背...

  • 印太戰略報告全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7 05:42:45
    有 634 人按讚

    【拜登普京宣佈開啓戰略對話 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美國總統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峰會在日內瓦落幕,兩人在三個多小時的會談結束後,發表聯合聲明,宣佈開啓雙邊戰略對話。

    ✏️兩位領導人形容此次會面「坦率、正面、又有建設性」。

    ✏️分析認為,拜登政府與中國競爭的外交佈局,是此次會面的大背景;而普京則在「給中國留面子」的平衡外交路線中尋找出路。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6162021103148.html
    ▫️美俄領導人共同聲明:http://en.kremlin.ru/supplement/5658

    ▪️美俄共同聲明:開啓雙邊戰略對話

    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歐洲的最後一個行程,是在瑞士日內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首次峰會。

    拜登與普京的會面地點是在一棟俯瞰日內瓦湖的豪華別墅。當日下午,普京與拜登先後抵達會場。兩位元首在握手後,先進行約90分鐘的雙邊會談;再進行第二階段、約一個多小時、包含兩國國安、外交幕僚的擴大會議。

    普京在會後的記者會表示,這是一場「坦率、沒有敵意、有建設性」的對話。拜登也在隨後的記者會上肯定會談的「正面氣氛」。

    「普京總統與我有共同責任,管理兩個強大又自豪的國家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必須是穩定又可預測的。」拜登說,他當面向普京表達他的議程「不是針對俄羅斯」,而是美國將堅持為基本人權發聲。「最重要的是,我告訴普京總統,我們需要制定一些可以共同遵守的基本規則。」

    美俄兩國領導人會後發表共同聲明,宣佈同意在「不久的將來」展開美俄 「雙邊戰略穩定對話」(Bilateral Strategic Stability Dialogue),在軍備控制及管控風險上展開討論。

    聲明寫道,「即使在(雙邊關係)緊張時期,也能確保在共同目標上取得進展,確保戰略領域的可預測性,減少武裝衝突的風險和核戰爭的威脅……我們重申核戰爭打不贏、絕不能打的原則。」

    ▪️拜登外交政策重點:中國

    前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NIC)負責俄羅斯和歐亞的副國家情報官、現任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高級研究員肯德爾·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觀察,拜登政府把與普京的會面重點放在以外交手段管控可能來自俄羅斯的干擾。

    「拜登政府不想與俄羅斯的關係發生問題,因為這會阻止他們執行其他外交政策的優先順序,也就是他們常提到3C:中國(China)、氣候(Climate)、以及新冠疫情(Covid)。」 肯德爾·泰勒說。

    觀察家們分析,即使拜登與普京有一長串的爭論清單:裁軍協議、烏克蘭、敘利亞、阿富汗局勢、伊朗核計畫、俄羅斯境內的人權壓迫、俄羅斯黑客攻擊……,但拜登此次訪問歐洲的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仍是中國。

    出訪第一站,拜登首先號召七國集團(G7)領導人共同呼籲中國尊重人權、關注台海局勢;第二站北約峰會,在本週一發佈的北約公報中,中國被罕見提及了12次,公報把中國稱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提出了系統性挑戰」,並寫道「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國際政策可能帶來挑戰,我們需要作為一個聯盟來共同應對。」

    拜登與普京的聲明以及記者會沒有特別提到中國。不過,當美國記者提問拜登如何向」老朋友「習近平施壓關於新冠疫情溯源一事時,拜登快速地澄清道,「讓我們把話說清楚……,我們(拜登與習近平)不是老朋友,一切只是公事。」


    ▪️普京: 不認為中國對俄構成威脅

    北京一直在密切關注著拜登歐洲行的一舉一動,特別是美俄在中國議題上的表態。

    在與拜登會面前,普京接受美國媒體NBC的訪問時說,中俄戰略夥伴關係正達到前所未有的信任與合作水平,且俄羅斯不認為中國對其構成威脅。

    普京的公開說法迅速得到北京官方的高度贊賞,官媒大加渲染。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說,「中俄合作上不封頂,下接地氣。真金不怕火煉,我們奉勸那些千方百計離間分化中俄關係的人,任何企圖破壞中俄關係的圖謀都注定不會得逞。」

    在特朗普政府的重要中國政策智囊余茂春看來,在亞洲奉行著平衡外交手段的普京,其說法只是「技巧性地給中國面子」。

    「俄羅斯跟中共周邊這些、跟中共作對的國家關係更加熱絡,比如跟越南、印度,普京是在平衡俄羅斯在亞洲的利益,不可能把賭注都下在中國身上。」余茂春告訴本台,「中共現在面臨著孤立,它的戰略重心就是希望俄羅斯不要拋棄它。中共也希望給世界一種錯覺,好像中俄是一種牢不可破的夥伴(關係)。俄羅斯事實上從來不吃這一套,他拒絕跟中共走得更近。兩國的利益、安全衝突是非常巨大的。」

    ▪️中俄關係 : 「形式婚姻」?

    前美國國務院負責民主、人權與勞工事務的助卿克雷默(David J. Kramer)也認同這種評估,他說,中俄在近幾年走近彼此是兩國都在面臨國際制裁與壓力下的「權宜之計」,他把中俄兩國這種不帶真感情的關係形容成「形式婚姻」(marriage of convenience)」。

    「俄羅斯應該把中國看成她未來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美國,不是北約,更不是歐盟。」克雷默說,「如果是我一邊坐在莫斯科,一邊把武器系統賣給中國,我會很緊張。莫斯科一些人也對中俄關係的發展感到緊張。」

    自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來,西方制裁導致俄羅斯的外國直接投資大降,莫斯科轉向北京來彌補這一部分的損失。中俄雙邊貿易額持續上升,2020年超過1000億美元,兩國還期望這個數字在2024年翻倍。中俄兩國還增加了聯合軍演以及軍事技術合作。

    肯德爾·泰勒在新美國安全中心去年8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俄羅斯與中國「不太可能形成正式的軍事聯盟,他們目標的差異和關係的不對稱性可能最終讓兩國分開。」

    「在我看來,(拜登與普京會面)是說服俄羅斯追求更平衡的外交政策的漸進式機會…….美國必須在公開或私下向他們展示:中國正在吃著俄羅斯人的午餐。」 肯德爾·泰勒說。

    余茂春也提到,俄羅斯對於中國要求軍事技術轉讓、以及侵犯知識產權也有警覺;另一方面,俄羅斯在南中國海議題上與東盟國家立場一致,也與美國等西方民主國家的想法相近。這些都是美國可以拉攏俄羅斯進行合作的領域。

  • 印太戰略報告全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8 09:15:53
    有 344 人按讚

    【拜登百日的對華政策: 「對抗」為主、「合作」難成】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一百天,白宮資深官員稱美國政府在「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學者分析,美中關係呈現「對抗」為主、「競爭」突出、「合作」難成的局面。

    ✏️拜登把美中之爭定調為民主與威權主義之爭,引起北京強烈反彈。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4272021110947.html


    ▪️拜登上任一百天


    4月28日是美國總統 #拜登 上任的第一百天,美國媒體常用執政百日作為評判領導人成績及展望政策的時間點。從各家民調看來,拜登平均拿到五成以上的高支持率,其中皮尤民調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拜登支持率達59%,為近7任美國總統的第三高。

    在對華政策專家看來,拜登的對華政策輪廓初現,並展現高度的沈穩與延續性。

    「有些時候,我們很難以美國總統上任一百天來評價其未來施政方向,但拜登的情況並非如此。」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香格里拉對話亞太安全問題高級研究員郭晨熹(Lynn Kuok)觀察,拜登在去年三月仍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時,就提出振興民主及強化同盟的概念,上任後兩個月又罕見地由國安會公佈《過渡國家安全戰略指南》。

    「拜登顯得有備而來,我們正在看到(印太政策上)強烈的一致性及延續性,也讓盟友感到安心。」她說。


    ▪️盟友安心 中國焦慮


    一名 #白宮 資深官員27日 以背景說明方式向記者表示,拜登政府在上任之初就定調美國的國安挑戰在於「面臨日益獨斷(assertive)的中國與有破壞性(disruptive)的俄羅斯」。他還說,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及技術革命正在重塑世界,而美國有巨大的機會領導各國採取集體行動,應對這些挑戰。

    上述官員提到,拜登執政百日在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挑戰上,已經取得了一些具體成果。除了針對新疆人權問題的制裁,他還以《 #中歐投資協定》(CAI)正在歐盟卡關為例,「我們的盟友看待中國挑戰的角度或許與美國不同,但他們現在更願意在戰略上與美國保持一致。」

    美國數據公司晨間咨詢(Morning Consult)27日公佈的最新調查結果呼應了拜登政府的說法。這份報告對全球14個國家展開調查,發現13個國家(澳洲、巴西、加拿大、日本、墨西哥、俄羅斯、韓國、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印度)對美國的好感度在近三個月內顯著提升,歐洲國家尤其明顯,德國人對美國的好感度大幅上升了22%至46%;日本人對美國的好感度也由一月的36%大幅上升至55%。

    這項調查中唯一的例外是中國,中國人對美國的好感度由拜登上任前的21%下滑至17%。


    ▪️「對抗」為主、「競爭」突出、「合作」難成


    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 把美中關係分成三個領域:對抗、競爭以及合作。

    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撰文稱,「在拜登執政的百日,與中國往來的重點一直放在對抗上」。他分析,「對抗」的主要領域在於雙方交流時的態度、台海以及軍事佈局;「競爭」的主要領域則在科技與貿易;「合作」的證據則僅有習近平參加了拜登主持的氣候峰會。

    德國智庫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馬曉月(Mareike Ohlberg )對於拜登對華政策智囊團的戰略方向表示肯定,她認為拜登重視多邊主義、重返多邊國際組織的作法是執政百日最大亮點。不過,她把美中高層的安哥拉治會議形容是拜登政府的「大失策」 (blunders)。

    「拜登政府似乎被一個進入戰狼模式的中國搞得措手不及。」 馬曉月分析,雖然中國官員的戰狼姿態大多是表演給中國國內受眾看的,但西方國家不應該忽視一個重要的背景,「新冠大流行後,中國政府評估認為全球的權力平衡已轉移到有利於中國的狀態,因此須採取相對應行動。安哥拉治會議正是讓西方嘗嘗這種滋味。」

    她認為在對中國有新的理解後,美國與歐盟都應該重新評估:若要採取「又競爭又合作」的模式,可行性有多高?「美國有可能週一跟中國談氣候合作;週二跟中國談科技競爭嗎?」

    「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雙方都沒有表現出有意重建關係的強烈意願。中國一直聲稱想要‘合作’,但我也沒有看到他們給出太多的迴旋餘地或妥協。」 研究中國政治的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教授季北慈(Bates Gill)說,「因此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風險極高的情況。」

    季北慈點出兩大高風險的領域在於 #人權 問題以及 #台海。


    ▪️定調民主與威權主義之爭 有風險?


    「 (拜登對華政策)最突出的就是有強烈的價值取向,以民主人權為核心。」旅居美國的政治學者鄧聿文告訴本台。

    拜登將於今年舉行「 #全球民主峰會」,上述白宮資深官員強調,拜登認為美中競爭的本質是 「專制制度與民主制度之間的競爭」,更具體來說,哪一種體制與模式能真正為人民提供服務,而不是盜竊公民的財富與自由,這是顯而易見的。

    拜登政府這種價值觀之戰的定調引起北京的全力反擊。

    前中國駐美外交官、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何偉文在中共黨媒撰文批評美國刻意強化意識形態的分歧。他寫道「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因為價值觀不應成為維持國家與國家關係的基礎。」

    中國外交部長 #王毅 上周也拋出所謂的可樂說「民主不是可樂,一個國家生產原漿,全世界一個味道」,來批評美國試圖以意識形態畫線。

    「將(美中之爭)重點放在民主聯盟的意識形態上,這對東南亞國家可能不那麼理想,」國際戰略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郭晨熹(Lynn Kuok)則提出擔憂,她說,鑒於東南亞有許多國家也不能算是自由民主國家,這種美中對抗路線有可能適得其反,增加中國在該區域的影響力。


    ▫️Morning consult 民調:
    https://morningconsult.com/2021/04/27/biden-100-days-global-views-america/?utm_source=news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newsletter_axioschina&stream=china

  • 印太戰略報告全文 在 敏迪選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5 09:52:30
    有 109 人按讚

    拜登團隊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指南出爐了
    我們來看看他老人家葫蘆裡賣什麼藥

    #民族主義崛起 #民主正義後退
    拜登政府認為,外交政策和國家內政一樣重要。
    就如同現在一團亂的美國內政需要更新,
    外交政策一樣得制定新的路線。
    看到這句話不要太緊張,
    拜登的「新路線」不是完全與川普背道而馳,
    我們繼續往下看。
    第一段指出,民主國家受到越來越多外部的挑戰。
    專制、假新聞、腐敗、煽動情緒,
    這些都是對民主的威脅,
    侵蝕著現有的國際規則,替威權抬轎。

    威權指的是誰?報告裡指名道姓提到了幾個國家:
    #俄羅斯:不斷增長影響力,以發揮破壞性作用;
    #中國:投入大量資金,阻止美國捍衛民主和與盟友的關係;
    #伊朗、#北韓:不斷追求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aka核武,挑戰地區穩定。

    所以我叫你不用擔心,
    你看拜登把中國跟誰排在一起,伊朗和北韓欸。
    所以在「抗中政策」上,拜登其實承襲了川普的想法。

    #趨勢帶來的危險和進步
    剛剛那段講的是國家,現在來講新科技。
    文件中提到:
    #綠色能源
    #生物技術
    #5G電信
    拜登說這三項是新科技,但也是危險。
    要避免濫用或惡意行為,也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權。
    特別抓出來講,主要是讓你們知道,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將會著重這三塊。

    #國家安全重點
    美國現在面臨哪些威脅呢?拜登認為有以下:
    大國和地區對手的挑戰
    暴力和犯罪行為
    極端主義者
    氣候變遷
    傳染病
    網路攻擊
    假新聞

    而要讓美國人民免於以上挑戰,
    拜登政府打算這樣做:
    #第一步,捍衛和培育美國實力的根本來源,包含人民、經濟、國防和民主;
    #第二步,促進權力分配,避免對手打擊美國,或美國的盟友;
    #第三步,成為國際體系的領導者。

    敏迪我白話翻譯,就八個字:
    「強身健體,聯合抗敵」

    #這些都是我的盟友
    在這一段,拜登重新點名了美國的盟友們,以及美國會做的改變。

    #核心同盟:
    北約(NATO):進行投資,以及現代化改造
    澳日韓聯盟:公平的分擔責任,鼓勵他們投資自己,以應對當前和未來的威脅

    #夥伴國家:
    亞洲:印度、新加坡、越南,以及東協。
    大洋洲:紐西蘭
    歐洲:歐盟和英國
    中東:以色列

    恭喜以上被拜登點名的國家,你們收到美國的祝福了(好像長輩圖)。

    至於為什麼分核心同盟和夥伴,
    我猜應該是「有簽安全協定」的才是核心,其他則只是夥伴。

    另外有兩個地方要特別留意。
    一是拜登特別提到以下這段話:
    「因為中東的合作夥伴奉行著和美國利益背道而馳的價值觀,所以我們撤回了對進攻性葉門軍事行動的支持。」
    就算沒寫出這個「中東夥伴」是誰,
    你也應該猜的出是沙烏地阿拉伯了吧?

    第二個是非洲。
    對,美國你們不要再忘記非洲了!!
    你們都不知道現在非洲長的多像中國的形狀啊!
    快去好好拉攏非洲國家吧,記得說到做到啊。

    #外交是首要工具,#軍事是萬不得已
    就像國務卿布林肯回應伊朗的嗆聲,
    他說,外交會是主要方法。
    沒錯,有別於川普不斷強調美國軍武實力有多強大,
    拜登的作法比較文官,凡事先好好談。
    萬不得已了,才會派出美國最強大的軍隊出馬。
    所以,拜登再次強調,
    美國將負責任地「結束阿富汗戰爭」,同時確保阿富汗不會成為恐怖主義的溫床。

    而這一段又再次提及中國和俄羅斯:
    「面對越來越自信的中國,以及動盪的俄羅斯,
    美國政府將會和國會合作,評估適當的能力和部隊規模,把一些預算拿來做前端技術的投資,確保美國的軍事實力一直在最前沿。」

    #中國,#中國,#最大威脅還是中國
    沒錯,盼了這麼久,終於出現「Taiwan」這個字啦!
    這段通篇都在講中國帶給美國哪些威脅,我擷取片段給你看:
    「在許多地區,中國領導人積極地破壞原本很穩定地國際規則和價值觀。美國會直接迎戰中國,迎戰中國那些不公平的、非法的貿易行為。」

    重點來了!!!
    「我們將會支持中國的鄰國,捍衛他們做出獨立政治選擇的權力。我們將支持 #台灣!台灣是民主國家的領導品牌,也是美國關鍵經濟和安全伙伴,捍衛台灣,符合美國長期的承諾。」

    有沒有,看到這段有沒有想要起立鼓掌。
    拜登啊,你要說話算話啊。
    台灣雖然小國小民,但如果騙了我們,你美國日子也不好過啊(情勒第一名)。

    但是你也不要開心太快。
    因為接在台灣的下一段,拜登又講了一些可能讓我們不開心的話。

    「我們認知到,戰略競爭不應該與美國利益相牴觸。意思就是,如果合作有益於美國,那我們也可以合作。我們可以和中國進行務實的外交。歡迎中國政府在氣候變遷、全球健康、軍備控制和不擴散國土等問題上,和美國牽手共創美好未來。」

    好吧,看來還是不要太期待拜登。
    不期不待,沒有傷害。
    不過我覺得這一篇國家安全策略還是很值得一讀。
    看完全文,你就知道現在國際勢力是怎麼分的,
    而美國又著重於哪一塊。(雖然可能不是台灣在意的,或對台灣有利的)
    無論如何,都希望拜登說到做到,
    不要當放羊的孩子
    痾不是,是放羊的老人家。

    原文請到這裡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305_interim-national-security-strategic-guidanc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