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錄:網路
圖片:Logan Weaver
最近因為出書的關係,稍微調查了一下臺灣出版產業的現況,同時瀏覽了不少有關臺灣人閱讀習慣的資訊,想必也有很多讀者曾經接觸過這類訊息,詳細數據不在此細述,不過大家大概也心底有數,情況並不太樂觀。
擁有高度言論出版自由的臺灣,人均出版總量相當驚人(甚至曾...
#
語錄:網路
圖片:Logan Weaver
最近因為出書的關係,稍微調查了一下臺灣出版產業的現況,同時瀏覽了不少有關臺灣人閱讀習慣的資訊,想必也有很多讀者曾經接觸過這類訊息,詳細數據不在此細述,不過大家大概也心底有數,情況並不太樂觀。
擁有高度言論出版自由的臺灣,人均出版總量相當驚人(甚至曾居世界第二),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籍總看得人眼花撩亂,一間書局的落成與歇業甚至可以是為人矚目的新聞,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為何卻有許多人認為出版業是夕陽產業、不要涉足文字相關的工作呢?
因為我們不閱讀。
捫心自問,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翻閱一本書了呢?在限動上分享自己目睹著某間書店的歇業,是因為曾經的回憶而真心道別、抑或只是隨著人潮順道來踩點?
世代改變得很快很快,汲取知識的方式也早已截然改變,不能說鮮少拿起書本閱讀的你呀就不是熱愛文字的;可是,如果你願意認為自己是熱愛文字的,你又願意為之付出些什麼呢?
我們在做決定時的衡量基準往往再簡單不過,就是值不值得。面對文字也是這樣的,如果你把一本書的價值等價於書本本身,那當然會下意識地覺得不值得(事實上經過我的調查,單看書本的材料與印刷往往就已要價不菲),可是書本背後呢?作者與畫家在生活裡騰出時間創作的心意、編輯潤稿與作者來回溝通的耐心、行銷著手安排書籍被看見的巧思、美術、排版、印刷……需要被看見的東西著實太多太多了。
在還沒出書以前,我天真的以為截稿的那個剎那就幾乎趨近於書籍的完成,事實上後期的籌備過程之忙碌完全不亞於創作的時刻,而且我參與的大概都只是表面的部分,無法想像背後的運作流程是何其浩大而辛苦的。
所以呀所以,在用價格衡量一本書的時候,要記得天秤的一端不僅只有書本本身。同時也要記得,天秤的另一端並不會只有金錢,你給予的更是對作者的支持、對整個出版業的支持,你維護了一個良性的大環境,允許了更多值得等待的作品出現的可能。
不能忘記閱讀,因為那會成為我們靈魂豐厚的某個部分;如果有所能力,也不忘記支持,是交流與循環促成更多美好的發生。
#敬天下所有文字創作者與出版業
#手寫 #手寫字 #文字 #手寫文字 #寫字 #語錄 #心情 #horizonwrite
印刷產業現況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五,五倍券的規劃一日數變,先是堅持「民眾先付一千比較有參與感」,接著變成「約有九百萬人免付一千」,再變成「全民免付一千」的五千元消費券。
整個過程中,民進黨政府的決策隨著黨籍立委與總統的意志改弦更張,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時代力量鄭重呼籲執政黨,應審慎思考紓困振興政策的執行。
今天上午,時力黨團召開「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記者會,呼籲在考量今年疫情狀況重創內需產業及勞工經濟狀況之下,應採用發現金紓困及特定產業數位振興券方式為宜。
第一,為什麼去年發三倍券可以,今年發五倍券不行?
從經濟數據來看,2020年國內疫情控制得宜,主要受衝擊的產業,以 #觀光旅遊業和受全球邊境管制與經濟衝擊而影響的 #航空業及外銷導向產業 為主。
然而,今年從5月開始逐漸升溫的疫情,儘管外銷產業不受影響,內需產業卻受到相當嚴峻的衝擊。從幾個數字,就能看出今年的經濟情勢,與去年大不相同:
2021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十年來的新高紀錄。而且,目前國內約有的57萬失業人口,還未包含無薪假的5、6萬人或被減薪的勞工。
7月的通貨膨脹率達1.95%,已經連續四個月在2%上下徘徊。
7月份的「痛苦指數」飆升到6.75%,創下8年來新高。
這些數據,從主計總處最新的經濟年增率展望,完全看不出來。
5.88%的成長率,得益於外銷出口的成長,卻無法反應內需產業受創嚴重的現實。
這告訴我們,今年的經濟情勢#內外有別、#差異受創,與去年大不相同。
第二,現在是振興階段還是紓困階段?
疫情高峰期間,政府推出的紓困4.0方案。整體而言仍有許多缺陷,在實際執行上造成相當多的漏洞,包括申請資格門檻、雇主轉發抵扣、業者名實不符導致勞工無法請領、新成立業者等問題。
時力已透過多次記者會,幫助相關業者或基層勞工發聲。
除了前述因為紓困制度漏洞無法領到補助者外,即便是有申請到政府紓困補助的,其中包括政府勒令停業給薪低於基本工資,雇主每個人頭只補助一萬元,受衝擊部分工時勞工、無一定雇主藝文工作者和司機也是只補助一萬元,若以三個月平均下來,每月大約才3300元,而衛福部的擴大急難紓困,甚至是以戶為單位,符合資格每戶也才補助1~3萬元。
顯然,紓困4.0不只漏洞百出,力道也嚴重不足。
對於這些產業、勞工及弱勢族群,當然需要更強力的紓困方案,也就是說,在目前紓困仍有遺漏且力度明顯不足的現況下,時力黨團認為,普發現金至少可以避免遺漏、補足力度、且不會讓人民產生因為紓困不均而有相對剝奪感。
紓困的遺漏與不足,就是為什麼,普發現金具有高度民意支持的原因。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日公布的線上民調,更有高達九成民眾支持普發現金。
因此,現在需要的是振興1.0,還是紓困5.0,答案是很明確的。
如果政府至今的紓困政策,沒辦法讓有需要的對象,都能領到相應的紓困補助,那麼普發現金,寧願多發也不要有遺漏,就會變成民心所向。
現在做,雖然有些晚了,但仍是民眾的及時雨。停留在紓困還是振興的名詞之爭,並沒有辦法回應民眾的需要。
第三,從振興的角度,為什麼發現金仍舊優於發券?
我們必須很負責任地說,去年發放振興券與特定產業振興優惠券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但其中仍顯露出「發券」的幾個問題,值得在思考發「五倍券」還是「發現金」時審慎考量。
首先,去年發放的三倍券中,總編列預算為510億元,其中22.65億元為其成本支出,佔總預算約4%,包含印刷費、行政、行銷宣傳、會計師查核、與相關業務費用,帶來約一千億的經濟效益。
倘若今年發放五倍券,恐將再耗資超過25億,並造成相當可觀的資源浪費,如印刷之紙張、後段運輸與發放。
這些成本並未對基層勞工帶來經濟效益,反造成成本上、行政手續上更大的負擔。
其次,若為五倍券,預設最低面額仍為兩百元,仍會再再面臨路邊的小攤販或小店家找零問題,讓民眾無意願透過振興券支持小店家。
另一方面,小店家更擔心害怕收取到偽造的振興券,使他們也無太大意願收取,因此對許多小攤販而言,恐怕並無太多實質效益。
第三,若為五千元的五倍券,勢必會增加高面額券數,例如千元的面額。同樣會造成找零困難,又或是找錢須控制在200的面額上,間接改變、導引民眾的消費行為,往購買高單價的商品移動,排擠到最需要振興的小攤商與小店家。
根據以上幾點,民進黨政府應傾聽民意與在野黨的意見,謹慎思考該如何調整紓困振興的措施。千萬不要忽略今年與去年經濟情勢的重大差異,一意孤行,不願及時修正錯誤。
第四,我們的主張:
時代力量黨團主張,紓困5.0應普發現金,搭配發行數位券振興特定產業。
首先,應該視疫情發展狀況,適時發放現金。
其次,針對特定產業發放振興券,例如去年的動滋券、農遊券、藝fun券等。
當然,65歲以上民眾,或偏鄉地區居民,可規劃少量紙本券別,透過地方公所發放實體紙本券,以均衡發各地發展,實質照顧到每個民眾。
以上,是我們對於新一波紓困振興的主張。
今日行政院應會提出相關振興規劃與配套措施,建議執政黨應謹慎考量上述所提出的考量與建議。
此外,新公布的振興規劃,也應清楚向民眾交代,該筆預算將耗資多少的行政成本,以及其預期達到的效益或GDP成長率為何?誰又該為此振興計畫負起政治責任?
再次呼籲,無論中央地方政府相關部會,都應積極檢視過去紓困方案的不足,及時修正紓困方案,「紓困普發現金五千,發券振興特定產業」,扶持台灣受衝擊的民生經濟。
印刷產業現況 在 StockFeel 股感,來自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熊產業透視鏡 EP05】印刷電路板產業
大家好!歡迎來到每週四的 #大熊產業透視鏡 ,我是大熊 🐻
-
本週要與各位分享的主題,是最近頗具話題性的 —— #印刷電路板產業
自 2021 年起,全球景氣開始慢慢從疫情陰霾中復甦 ☀️
其中一類最令市場期待、將迎來報復性消費的領域 💰
就屬「消費性電子產品」了!📱 💻 🖥
而 PCB 印刷電路板身負「工業之母」之稱,勢必在這波行情中迎來崛起 🔥🔥
眼看 Q3 傳統旺季的到來,各路群雄近期股價 📈 也慢慢開始蠢蠢欲動....
-
究竟印刷電路板產業是什麼?台灣又有哪些相關供應鏈呢?
不急不急,跟著大熊 🐻 一起一一揭曉!
-
🔎 下文重點:
1. 印刷電路板 PCB 是什麼?
2. 台灣 PCB 產業鏈分類
3. 市場現況
4. 未來展望
-
每週帶你透視一個產業,下週同一時間,我們股感見 🐻
#大熊在這編
https://www.stockfeel.com.tw/pcb-%E5%8D%B0%E5%88%B7%E9%9B%BB%E8%B7%AF%E6%9D%BF-%E6%A6%82%E5%BF%B5%E8%82%A1-%E5%B8%82%E5%A0%B4%E7%8F%BE%E6%B3%81-%E5%B1%95%E6%9C%9B/
印刷產業現況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移工會是下一個諾富特嗎?
-
6/1封測大廠京元電子2位菲籍移工確診,6/2該公司確診案激增為12例,其中11例被證實與前一天染疫的移工身處同一工作場域或是住在一起的舍友,苗栗縣政府初步判定為移工宿舍群聚集體染疫事件,隨後經採檢匡列人數有26人呈陽性,整起事件共39人染疫。
回溯去年12/6有22例境外移入確診皆為東南亞籍移工,在疫情相對平穩的臺灣社會引爆國人高度關注,政府當時祭以國境管制的手段加以防堵,但國人的憂慮仍餘波盪漾。兩起移工確診案不同的是這幾天的案例是本土群聚感染,境外移入可以在國境線上阻絕,但國內的移工群聚感染,政府做了什麼超前部署?
-
去年3月底新加坡開始發生移工確診,在該國政府的輕忽下,由一開始的4例在短短一周已經爆增單日確診120例,且確診案例都來自移工宿舍,截至去年年底有30多萬移工的新加坡,高達15.3萬的移工感染新肺病毒,移工宿舍儼然成為新加玻的病毒溫床。
-
在台灣,外籍移工宿舍雖有勞動部的「外國人生活照顧服務計畫書裁量基準」來規範移工居住空間,規定每人至少要有3.6平方公尺,相當於1.1坪,但在全國只有約280名的勞檢員能全面稽查近10萬間的移工宿舍嗎?107年在桃園敬鵬惡火中喪生的2名移工就居住在二三百人同住一層的宿舍中。#移工宿舍的居住密度不是一則法規就能沒有問題,移工的工作、起居甚至休閒都以高度群聚在生活。今早又傳出新北市的2間印刷廠共57名移工,確定8名染疫。京元電子的移工疫情就像一顆未爆彈的引信已被點燃,陳指揮官你還停留在過往的防疫績效,還不警覺嗎?
-
非法及失聯的移工更是防疫的隱形炸彈,去年移民署雖以柔性措施鼓勵逾期的外籍人士自行到案,期望能掌握失聯移工,避免成為疫情缺口,但在東南亞各國疫情嚴峻下,多國實施國境管制嚴格禁止入境,且移民署又因非法移工收容天數的限制,在無法驅逐出境也不能收容的情況下,#失聯移工即使到案最後仍以非法身分遊走臺灣各處,#且為了生存仍需非法工作,臺灣業主在國際疫情的影響下缺工,也就不得不雇用這些非法居留的移工。隱形的病毒是否會隨著隱藏的非法移工,以現況判斷是無從得知,一連串制度面的僵化,台灣在疫情的威脅下,蔡政府有居安思危嗎?
-
據我了解在第一線勞檢員的防護工具只有酒精、口罩及防護罩,而防護衣還在採購中,疫苗的施打更不在優先類別裡,與移工會有密切接觸的移民署同仁,#疫苗的接種比例僅僅達6.25%!這些情況都顯示出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如果疫苗數量充足、醫療量能沒問題,我們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們會有如此窘境嗎?在移工群聚疫情持續蔓延下,我相當擔憂我們公務同仁的健康安全,#我已經具體向指揮中心提出要求,提升防護及疫苗接種。
-
在蔡政府購置疫苗的失能下,產業界已發起自救,新竹科學園區更開出第一槍申請自購疫苗以應對將至的疫情破口。新加坡政府因有充足的疫苗,已在今年3月中旬啟動移工接種疫苗計畫。同樣高度依賴外籍移工的台灣,在新加坡的前車之鑑中,過去的一年,蔡政府到底做了什麼抗疫策略?今年蔡總統開了3次的國安會議,到底有什麼戰略?去年的疫情與今年的疫情樣態不同,陳指揮官是否仍是一成不變的落後部署?移工問題的治理涉及台灣經濟的動能及社區安全,本人實在非常希望每天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不要再上演五漢廢言,陳指揮官及相關部會能否即時反應,告訴產業界及全國人民政府能為我們做什麼?
#防堵所有可能的破口才是真正的超前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