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入侵》:
母親遺留下來的夢靨。(有雷)
先後看了《鬼莊園》與《鬼入侵》,覺得還是《鬼入侵》的故事比較有層次,分析起來也比較有趣。《鬼入侵》大幅改編自同名小說,影集內容大致上是說一家七口的家庭搬進了怪事接連發生的希爾莊園,後來在媽媽自殺後,爸爸帶著五個孩子連夜逃跑。原本以為事情就此落幕,誰知...
🦁️《鬼入侵》:
母親遺留下來的夢靨。(有雷)
先後看了《鬼莊園》與《鬼入侵》,覺得還是《鬼入侵》的故事比較有層次,分析起來也比較有趣。《鬼入侵》大幅改編自同名小說,影集內容大致上是說一家七口的家庭搬進了怪事接連發生的希爾莊園,後來在媽媽自殺後,爸爸帶著五個孩子連夜逃跑。原本以為事情就此落幕,誰知道小女兒長大成人後回到莊園自殺,因此又喚起了剩餘五位家人對於往事的回憶。
先說,這篇影評不會討論哪幕有隱藏的鬼、結局中路克到底有沒有逃離紅房間的魔爪,或者是鬼怪與心理疾病的關聯。我就只是單純想要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影集中「母親」的分析。
➡️「淺看 “母親”」
對於西洋文學有涉獵的觀眾或許對於「缺席的母親」並不陌生。所謂「缺席的母親」,指的是文學作品中死去或者是未被提及的母親角色,比方說灰姑娘與白雪公主的生母、《李爾王》中的皇后、《卡蜜拉》、《科學怪人》、《小美人魚》、《小鹿斑比》、《美女與野獸》⋯⋯等作品。除了缺席的母親,也有所謂「可怕的母親」(monstrous mother),比方說希臘悲劇中的美狄亞、梅杜莎,或是《哈姆雷特》中的母后。而西洋文學除了關心真實存在的母親,也將觸手伸向尚未成形的母親:那些還沒有成為人母的年輕女性與不具備母性的女人。這些有能力成為母親但卻不是母親的女性們,在作家的筆下成了對社會具有威脅的反派,比如說《德古拉》中專門殘害孩童的吸血鬼露西。
以恐怖或驚悚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向來充斥可怕的母親,例如《逃》與《神鬼第六感》。而《鬼入侵》中這位先後殺害了兩位孩子的母親自然也落在這一類別中。《鬼入侵》的影集從一開始就替觀眾打下對於母親麗芙的第一印象:可怕、危險、有害、瘋狂。劇中的母親第一次出場時便是以鬼魅的形象示人,而觀眾的任務就是必須與克蘭一家人一起在恐懼中逃出麗芙的魔爪。在劇本的引導之下,觀眾自然必須將「母親」視為「幸福與和樂」的敵人。這樣的母親角色,可以理解成是母性的反轉(「保護、養育」到「侵害、謀殺」),也可以解讀為孩子與母親之間複雜的關係(孩子生活的安定程度取決於離母親有多遠),雖然難免讓人覺得劇本對母親一職有所歧視,但實際上看來頗有意思。
➡️「房子與母親」
影集中,麗芙曾將希爾莊園比喻作一具身體。將房子比擬為人體,這個概念在後現代小說與故事中也相當常見。《鬼入侵》中,紅房間被娜兒描述為「房子的心臟,喔,不是心臟,是胃」,但我倒覺得這比喻並不完全恰當。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將紅房間比喻作房子的胃臟並無不妥。胃臟負責消化食物,以利腸道吸收,而這正是紅房間的主要功用:消化房子裡的居住者。「胃」這個概念,以文學分析的角度來看,還有另一層意義:將「外來」的事物「內化」。但有鑒於希爾莊園在影集中是由女性(更正確的來說應該是女鬼)主掌的房屋,我傾向於將房屋視為女性的身體。也因為如此,我認為紅房間更適合被解讀成是逆向的子宮:一個將外來物的生命榨乾後加以吸收的器官。比起胃只是單純的將事物吸收,子宮的另一層含義是賦予新生、將一個生命轉換並交託於另一個空間,因此「逆向的子宮」或許更能解釋紅房間對於生命的侵害。
➡️「遺留人間的鬼魂」
在《鬼入侵》的原著小說中,讀者其實不敢肯定這些靈異現象究竟是主角自己精神失常所產生的幻覺,還是真有其事。在影集中,鬼魂似乎是真實存在的,但假如不是呢?假如希爾莊園沒有鬧鬼,克蘭一家也沒有遭受亡靈糾纏,那麼劇中的鬼魅又該如何解讀?我自己的看法是,鬼魅是那些揮之不去的往事。鬼或許不是真的,但是事件所留下的創傷與陰影倒是無比真實。
對克蘭家的五個小孩來說,那個糾纏著他們不放的鬼魂,恰好是自己的母親。英文的haunting,除了可以指「鬧鬼的」,也可以用來描述令人感受強烈、在心頭久久縈繞的事物;在《鬼入侵》中,除了房子本身,孩子們的心靈也像是鬧了鬼一樣,即便長大成人也擺脫不了母親當時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鬼入侵》中的「鬼」,其實也就只是象徵了「母親的遺毒」。
母親麗芙的死,籠罩了五個孩子。麗芙的靈異體驗,使得長子史蒂芬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以理性、科學的方式解構超自然現象,因為相信媽媽精神崩潰,總比相信媽媽被鬼附身容易。麗芙死後經過修復的容貌,促使了長女雪莉成為禮儀師。體質敏感的席兒,因為麗芙的一番話,從此戴上手套,斷絕與人的肢體接觸。至於曾與母親一起待在紅房間裡參加茶會的雙胞胎,小女兒娜兒從此意識到了自己終將死亡的事實,最終以同樣的方式步上了母親的後塵。而小兒子路克則是在成年後,彷彿像是想要完成母親當時未成功的流程似的,拼了命的毒害自己。麗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伴隨(或糾纏)著孩子們長大成人。
把鬼魂當作是超自然的恐怖現象也好,當成是生命中那些沒有解開的心結也罷,《鬼入侵》非常優雅的剖析了家人間的矛盾與摩擦。
#鬼入侵 #康妮可 #Netlfix #Netflix影集 #恐怖影集 #劇評 #影評 #觀影心得 #HauntingOfHillHouse
卡蜜拉兒子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冠
#The_Crown
#第四季第二集
.
皇室全員到巴摩拉城堡度假,聽聞一頭受傷的公鹿身處莊園領地,大夥興致勃勃準備獵鹿。柴契爾夫人當選英國首相,推行的改革政策不受到內閣的支持,腹背受敵。柴契爾夫婦受邀至巴摩拉城堡作客,據說皇室會偷偷觀察(測試)受邀賓客,看他們是否有進入上流社會的資格。查爾斯王子已屆適婚年齡,他邀請美麗的黛安娜到巴摩拉城堡作客,接受家人的「評分」,看她是否具有王妃潛質...
.
《王冠》第四季第二集的劇本精彩到讓人內心狂鼓掌。劇中那頭受傷的雄鹿可以是老舊英國的隱喻,瘸著一條腿,行動緩慢。柴契爾夫人來到巴摩拉城堡作客,皇室覺得柴契爾無趣,柴契爾覺得皇族是過時且拖累英國進步的累贅。柴契爾沒有通過巴摩拉城堡測試,或說,柴契爾並不覺得自己需要通過測試,因為她是改革者不是守舊派。柴契爾回到工作崗位的第一件事:大刀闊斧進行內閣重組。柴契爾在政治上是名獵人,而她對受傷的獵物(沒有革新動力的老人),不帶任何的憐憫。
.
柴契爾前腳離開巴摩拉城堡,黛安娜後腳抵達。相較於柴契爾的格格不入,出身名門的黛安娜如魚得水,熟悉上流生活的習性。菲利普親王邀請黛安娜陪他一起獵鹿,趁機多認識這名女孩(評估她是否適合兒子),黛安娜得宜的應退贏得親王的好感。黛安娜不但是第一個發現雄鹿蹤跡的人,還給予親王正確的風向指示,讓親王能夠順利獵殺雄鹿。黛安娜不是獵人,她完美地擔任「副手」的職務(這點非常打動親王,覺得查爾斯需要一位優秀的「副手/妻子」在他身邊),擒下眾人都想捕獲的雄鹿。
.
黛安娜在巴摩拉城堡短短幾日時間,便擄獲眾人的心。某方面來說,我們也能說查爾斯王子是那頭受傷的雄鹿,他與卡蜜拉戀情的受阻,內心深受傷害,而黛安娜看準了查爾斯的寂寞(愛情裡,黛安娜成為獵人),給予致命一擊,讓自己成為贏家。
.
只是,勝負輸贏有時不能只看當下,黛安娜贏得皇室的心,不代表她與查爾斯王子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影集尾聲,雄鹿被製成標本掛在城堡牆上。原本牆上只有一頭雄鹿標本,如今有了兩頭,這不也是黛安娜與查爾斯的婚姻關係隱喻?對皇室來說,黛安娜與查爾斯的愛情與婚姻,只是皇室用來向世人展現某種形象的「裝飾品」。如此來看,黛安娜才是那頭不小心逃到莊園領地的雄鹿,而皇室的成員,正是獵殺並結束她的生命的獵人。
.
一趟城堡之行,有人急著想逃脫,有人急著想擠進圈子,一頭受傷的雄鹿,既是英國、查爾斯又是婚姻關係的隱喻。《王冠》一集不過 50 分鐘左右長度,劇本的起承轉合寫得精彩,而且觀點毫不扁平,看得人萬分佩服!
卡蜜拉兒子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人對歷史還有王室的情結。
//對大多數英國人而言,「悲痛」並不是因為女王古怪年老的丈夫去世,而比較像是一種失去代言人的哀傷,因為在某種意義上,菲利普親王是英國褪色榮耀的象徵。英國在上個世紀克服看似不可能的賠率贏得兩次世界大戰,這種勝利提醒人們過去幾個世紀來殘餘的大不列顛帝國榮耀。
英國王室從來沒有什麼不同,數百年來他們一直處於爭議之中。從古代殺人的國王和王后,離婚,退位,各種醜聞從不間斷。進入現代,則有人們熟悉的王儲查理斯與卡蜜拉的婚外情,導致他與戴安娜的婚姻破裂,跟隨而來戴安娜在巴黎公路隧道中車禍過世,女王另一個兒子安德魯親王身陷戀童癖指控,戴安娜的兒子娶了離異的二線美國女星,他們遠赴美國並且指控王室成員是令人討厭的種族歧視者。
說真的,即使你和一群肥皂劇的編劇坐下來討論,也無法寫出這樣的劇情。//
卡蜜拉兒子 在 Missy Mousy 伍肆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飛利普親王應該是除了現任女王他爸(喬治六世),還有鐵娘子柴契爾夫人之外我少數知道且喜歡的英國政治人物🇬🇧。
超希望有睿智的導演拍他的真人傳,先不論多到數不清的公益活動,一個上過大大小小戰場的真軍人,高貴卻顛沛流離的兒時背景,幽默又得體、溫柔卻超能打的性格,真正體現了我對真男人的定義 (至少電視裡這樣演)。
他與英國女王70年的相伴與化學效應,刻劃了我對於理想婚姻的輪廓。溫柔卻堅定的力量,對於自己人生的角色設定極為清楚,也發揮到極致。與其說他是英國女王背後最重要的男人,我喜歡說他是女王旁邊強大的夥伴。女王嚴肅於重要國際事務,而同一會場內親王製造得體又不低俗的笑話讓氣氛高漲,對我來說展現高智商與情商的神隊友應該就是這樣吧!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英國記者曾找出,菲利普親王寫給黛安娜王妃的一封信,裡面寫道:「我絕不相信他會離開妳去找卡蜜拉,我無法想像有哪個頭腦正常的人會這麼做。我的兒子沒救了。」
我想對於不是英國人的我 我對於他的了解來自於英國的電視與報章媒體,我也清楚很多媒體會誇大美好,但我也知道挖掘皇室醜聞新聞價值絕對高於塑造皇室形象 (看看梅根 😂😂)。在這個紛亂的皇室八卦裡,希望他的善與美好被眾人知道,即使是在失去他之後精神還是流傳。
#RIP #Royalfamily #英國 #皇室 #菲利普親王
#真男人#菲利浦親王
#唯一一個叫飛利普我不會連想到刮鬍刀的男子 #第二魅力男我爸第一 #我都喜歡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