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Chapter 1 Cells and Molecules of Life 細胞與生命分子 中的
1a. molecules of life 生命分子
i. 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
ii. lipids 脂質
iii. proteins 蛋白質
i...
Biology Chapter 1 Cells and Molecules of Life 細胞與生命分子 中的
1a. molecules of life 生命分子
i. 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
ii. lipids 脂質
iii. proteins 蛋白質
iv. nuclei acids 核酸
v. water 水
vi. minerals 礦物質
1b. light microscope 光顯微鏡
i. structure 結構
ii. steps of using 使用步驟
1c. cell 細胞
i. cell theory 細胞學說
ii. animal cell (Eukaryotic cells) 動物細胞 (真核細胞)
iii. plant cell (Eukaryotic cells) 植物細胞 (真核細胞)
iv. prokaryotic cel ls 原核細胞
v. cell membrane 細胞膜
vi. level of body organization 生物體的組織層次
1d. movement of substance across the membrane
物質穿越細胞膜的過程
i. diffusion 擴散
ii. osmosis 滲透
iii. active transport 主動轉運
iv. phagocytosis 吞噬
1e. cell cycle & cell division 細胞週期及細胞分裂
i. definition 定義
ii. mitosis 有絲分裂
iii. meiosis 減數分裂
iv. mitosis vs. meiosis 有絲分裂 vs. 減數分裂
1f. metabolism 代謝作用
i. catabolism & anabolism 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
ii. enzymes 酶
iii. rate of reaction 反應速率
iv. inhibitor 抑制劑
v. 5 common enzyme experiment
5個常見酶實驗
(1) Amylase 澱粉酶
(2) Protease 蛋白酶
(3) Ginger milk curd 薑汁撞奶
(4) Lipase 脂肪酶
(5) Catalase 過氧化氫酶
1g.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i. experiment tools 實驗工具
ii. basic knowledge 基本知識
iii. factors input 輸入的因素
iv. rate 速率
v. photosynthesis rate vs. respiration rate
光合作用速率vs.呼吸作用速率
vi. limiting factors 限制因素
vii. light reaction & dark reaction 光反應、暗反應
viii. chloroplast 葉綠體
ix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 carbon fixation (Calvin cycle)
光化學反應與碳固定 (卡爾文循環)
x.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光合作用產物
都拍完,仲有個 respiration 呼吸作用就完成 Chapter 1
339條片,共21個小時
拍左2個月,進度比我想像中慢
我地會盡力加速,大家一齊加油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zDe9mOi1K8pimOHKxXgEB4A7BkIU_fvE
卡爾文循環暗反應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是關乎階級鬥爭,但實際上電影裡的勞動階級並未與權貴階級抗衡,他們只與自己展開對抗,在那裏有條界線一清二楚的劃分開來,而有錢人總是可以留在那條線後面。無論有意或無意,朴社長永遠在那條線內,他不知道究竟出了什麼事,也沒有意願去理解窮人之間出了什麼事,對於朴社長而言,就好比事情發生於外太空一樣。在電影中只有一次這條線被跨越的案例(就是天氣劇烈變化一段),我相信你們可以從故事來龍去脈觀察到他們的關係,因此這裡有一個貧窮爸爸,一個富裕家庭,他們表面上看似很好也很善良,但檯面下,在如此性格裡,有東西不知不覺中正朝著朴社長逐漸醞釀,最後終於一次爆發。所以這部電影,並沒有一個清楚明瞭的反派,沒有人是那個心懷不軌的壞人,但我們後來還是無可避免的走向了災難性悲劇,我覺得,《寄生上流》亟欲傳遞給觀眾的就是這種恐懼本身。」
⠀⠀⠀⠀⠀
─ ─ 奉俊昊
⠀⠀⠀⠀⠀
讀《奉俊昊,上層與下層的背後》讀到拿出《#寄生上流》來複習,於我而言,這部電影並非意在探討階級,從無數觀眾的反應、評價來觀察,顯然作品本身就代表了階級。
⠀⠀⠀⠀⠀⠀
觀眾眼前明白易懂的是故事,笑聲收斂後那無法理解的是錯綜複雜的社會脈絡,在國家迅速成長、經濟起飛之前,換個地方人人都可以擁有美國夢、中國夢、韓國夢等,只要肯拚,白手起家絕非難事,但發展到後來,整個大環境卻不知不覺邁向極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貧窮成為一種代代遺傳的癌症,從呱呱墜地那一刻便已決定,有些石頭被人拾走收藏,有些石頭依然躺在野外,各自靜置於各自的階層裡。
⠀⠀⠀⠀⠀
上承《末日列車》的貧富對比與《駭人怪物》的家庭連結,《寄生上流》帶著強烈的奉俊昊風格,荒謬襯托真實,黑色幽默瀰漫其中,敘事高明運鏡完美,劇情緊湊高潮迭起,對白自然充滿巧思,以立體鮮明的人物魅力抓住觀眾,以普世認同的庶民視角引發共鳴,關於貧富差距、階級對立等矛盾衝突掌握的恰到好處,不帶批判又透過藝術帶出批判性,背後強而有力的無形社會結構撐起整個故事,複雜精妙而千絲萬縷。
⠀⠀⠀⠀⠀
導演說,這是一部沒有小丑的喜劇,也是一部沒有反派的悲劇。一家四口蝸居於像是貧民窟的地下室,不停失業與數度落榜似惡性循環,偶爾折折披薩紙盒賺取微薄家用,連無線網路都必須窩在馬桶旁偷接附近咖啡廳微弱的 Wifi。貧窮卻沒有限制他們的想像,一日,兒子即將出國深造的同學搬了塊石頭贈與這家人,並介紹他去一戶有錢人家擔任家教的機會,接著開始一連串偽造學歷、用盡心機的背德行為,從老師、司機到管家,進而神不知鬼不覺一步一步舉家寄生於高雅別緻的大宅中。
⠀⠀⠀⠀⠀
大家總說,有錢人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錢不是萬能,但貧賤夫妻百事哀。窮人滿是自卑、羨慕而不願看見自己,這是他們眼裡的上流世界,因為有錢,所以可以善良,因為有錢,所以高枕無憂,因為有錢,所以鈔票也足以把人生熨得平整光滑毫無皺褶;因為自己被分割到了另一個區塊,為求生存因此種種自私行徑皆合情合理。
⠀⠀⠀⠀⠀
許多有錢有勢者眼睛長在頭頂上,處處流露盛氣凌人之感,但這不是奉俊昊鏡頭下刻意塑造的醜陋嘴臉,只見富者注重聲望因此先看見了自己,這是他們眼裡的自我要求:因為有教養,所以舉止必須得體,因為有餘裕,所以展現高度與氣度,因為你我不同階層,所以更須顧及比自己身份低微之人的感受,只要對方懂得拿捏分寸不踰底線,盡量和顏悅色、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在可容忍的範圍內睜一隻眼閉一隻。但人有可能一夕致富,貴氣卻不會自動附著在金錢上隨之而來,社長對氣味的本能反應洩了底,那因窮酸而百味雜陳的氣味,等到夜闌人靜之時,四下無人之際,才肯暗自鬆口,他們與我們骨子裡依然不是一路人。
⠀⠀⠀⠀⠀
任誰都不禁想問一句,貧窮何錯之有,有錢何罪之有?這也是為何管仲會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美好、良善、純真與骨氣是否真的只是生活無虞之後的特權?導演選擇呈現最現實的一面在觀眾眼前,電影不像文學,用不著與舉足輕重的道德議題正面交鋒。
⠀⠀⠀⠀⠀
一窮二白只能放手一博,家庭也是,一個人都背負幾個秘密,一道門都隱藏著幾齣悲劇,前管家說出的「同行」一詞更是雙關,讓人不由自主暗暗心驚,表面看起來兩位婦女皆為管家,但實際上都是依附在大戶人家眼皮底下的寄生蟲,暗中吸取血液,餵養背後更多絕望的生命,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
永無翻身之日形成一種恐懼,在做出這麼多一步錯步步錯的見不得人舉動後,仍無法贏得一點機會、換來一絲尊嚴的恐懼,某些事既與金錢息息相關,又並非金錢能輕易解決,有時沒有計畫就是最好的計畫,有時最樂觀之人最容易不知不覺向黑暗之心靠攏。宋康昊演技精湛極富層次感,一開始流浪漢在窗邊便溺,大氣也不敢吭一聲,而當有了工作、抬頭挺胸過日子後,當流浪漢二度現身,與兒子二話不說拿起水桶驅離自己眼裡的礙眼蟑螂;最後,與社長戴著印地安頭飾一同躲在草叢裡時,那嫌惡的眼神投射過來,彷彿當頭棒喝喚醒被逐漸催眠卻仍如影隨形的深沉自卑感,再從無法抑制的自卑變成了《燃燒烈愛》的滿腔怒火,在文明壓抑之下的生物原始本能因而被誘發出來,當宿主死亡時寄生者又何以為生,我們只能看著畸形的社會繼續束縛於意圖衝破禁錮的底層群眾身上。
⠀⠀⠀⠀⠀
後段燈光忽明忽滅,呼應開場若有似無的網路,階級屏蔽了同溫層外的求救信號,一列火車就算衝出懸崖也會按順序掉落,沒有人真正聽見其他車廂的求救聲響,別忘了「寄生」這件事並非一消一長,而是唇亡齒寒。
⠀⠀⠀⠀⠀
猶如 Jordan Peele《我們》持續向下的單向手扶梯,《末日列車》節節分明的前後車廂,在在象徵階級劃分牢不可破,《寄生上流》櫃門後面何其漆黑,長長的階梯看不見盡頭,一場暴雨就將奮不顧身往上攀爬的社會底層打回原形,污水無情湧入陰暗簡陋的地下室,似乎費盡千辛萬苦氣喘吁吁才爬到制高點,卻沒料到想在如履薄冰的金字塔頂端全身而退卻是比登天更加艱難,踩空一步皆不出落得粉身碎骨的命運。
⠀⠀⠀⠀⠀
據說水能聚財,所以有庭院的富貴人家不少會設計水池、造景瀑布之類,象徵錢財滾滾而來。然而一下子降下大量的時雨量時,又沒有相對應的洩水機制,也會導致豪雨成災,任何計畫都有可能在某個環節失去控制,並非運氣不好,而是或早或晚都會發生的意外,所謂的走捷徑、抄近路甚或一步登天,在這個時代都似乎是癡人說夢。此部電影正遊走於灰色地帶、刀鋒邊緣,社長口中的底線到底是什麼?就是別以為你與我可以平起平坐,別以為你可以因此翻轉階級,燈一打開的剎那,蟑螂就像這樣四處逃竄。
⠀⠀⠀⠀⠀
這齣沒有反派的悲劇,這些介於好與壞之間、不慎犯下過失的尋常人,導致一連串不可收拾的後果發生,我們憐憫、恐懼,深怕稍有疏忽就會落得類似處境。現在的社會表面看似人人平等,皆有無限可能,但真正打滾一遭後才發現,機會是按階級分配的,資源也永遠掌握在權貴階層手中,既得利益者運用這些優勢加倍鞏固自己的權力,階層漸趨分明,人們漸趨壓抑,一天比一天容易預測,因為明天大概也不知道有這些人的存在。
⠀⠀⠀⠀⠀
卡爾維諾言,人生是一個地獄,偶爾才會想起悠遠的快樂天堂,正如結局潺潺溪流底下的石頭兀自躺著,隱形的巨輪持續運作、轉動,日以繼夜年復一年,我們在滿是諷刺與暴力的結局裡始終遍尋不著答案,上層者依然過著上層生活,下層份子仍只能躲回地下。
⠀⠀⠀⠀⠀
也許很多人想問奉俊昊的藝術想表達什麼?真正的藝術就是相由心生,因為藝術不會煽動暴力,只會反映現實社會,點出暴力與挫折根源。綜觀《燃燒烈愛》、《大象席地而坐》到《寄生上流》,結局不出只能訴諸暴力,但暴力只是一種原始本能,人與動物並無二異的本能,即使滿身油污衝出水面,收在想像中的美好圓滿當中,這灘船過水無痕的難聞死水也不會有一絲一毫流動,奮力前進卻不停回到過去,在一點甜頭過後注定回歸一無所有,誠如胡波所寫,這個從根發爛的世界某種程度而言只會越來越壞,越來越壞。
⠀⠀⠀⠀⠀
另一方面,黑白版也有其有趣之處,在夜幕壟罩時分,在大雨滂沱之處,還有感應燈一明一滅的場景,都於光影對比下突顯出一種彩色畫面難以並重的詭譎氛圍,最重要一點,在於削弱視覺感官的同時更為提升導演特別強調的「氣味」。第一次觀賞時,全然受畫面極其精緻的巧奪天工深深吸引,第二次則令我將專注力不自覺轉移到嗅覺之上,視覺告訴你劇情,聽覺告訴你感受,但嗅覺,嗅覺足以勾起你的模糊遐想,氣味不帶美醜,亦不帶善惡,美麗畫面不見得散發撲鼻香氣,舉世皆知好聞的氣味就是香,不好聞的氣味就是臭,但人們對香味的認識比單一外觀標準還來的見仁見智,有些主觀好惡的氣味尤為抽象,奉俊昊對於強化「嗅覺」之無形屏障的階級隱喻因此更上一層樓。
⠀⠀⠀⠀⠀
「窮酸味」,就是黑白版本在故事之外最能深刻領悟到的無孔不入,從五感深入整個故事核心,觀眾難以清楚看見金家這一群人穿的是體面或是廉價,是骯髒狼狽或是人要衣裝,失去色彩時金錢才能燙平的皺摺也不再輕易地一目了然,那一條不容逾越的線就這麼被氣味劃分開來,被人們對氣味無法掩蓋的自然反應劃分開來。我們幾乎看不見血的鮮紅,取而代之的是恐懼的形狀;幾乎看不見衣著的差異,取而代之的是氣味的現形;幾乎看不見污水的顏色,取而代之的是人性的真實;幾乎看不見階級的落差,取而代之的是從根本就不容於高雅宅邸的壁壘分明。
⠀⠀⠀⠀⠀
《寄生上流》的黑白版適合期待能從另一種角度深度切入的觀眾,淡化了色彩,強化了氣味,失去飽滿色調一眼帶給觀者的光鮮亮麗,卻在光影閃爍之際緊緊牽動著牢不可破的貧窮味道,讓此份真正由多重感官帶出的觀影餘韻更為耐人尋味。
卡爾文循環暗反應 在 陳建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國版音樂完成
【6/26(三)啟售】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Shakespeare's Wild Sisters Group
《不在,致蘇菲卡爾》
Absente:rendez-vous avec Sophie Calle
為什麼,我們不相愛了?
這是一場從「在」到「不在」
無止盡來回折返的情感運動
時輕時重時繁茂時衰頹時明時暗
她,試圖趨近,內在的缺,內在一個小小、模糊的圓
但如何能重返不愛了的現場
反覆述說那,已然不在場的在場?
努力之徒勞,可笑的愛
我對我們之間真真感到絕望
一曲傷逝的複調,給不在場的人
本節目首演於2013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
節目簡介 —
法國當代藝術家蘇菲卡爾(Sophie Calle )在她的作品「劇痛」(Exquisite Pain)裡,展示了她所有分離苦楚的證據,並且收集了他人的痛苦經驗,再由她自己的文字與攝影回應。透過這個敘事的循環,她的痛苦一點一滴地被抹除消逝,這位藝術家也逐漸變得冷靜客觀。這個治療的舉動與往返的運動,成為《不在,致蘇菲卡爾》的主要創作概念。
繼2008年的《給普拉斯》後,編劇周曼農,演員徐堰鈴與導演Baboo再度合作,並邀以色列舞者Shai Tamir參與演出。《不在,致蘇菲卡爾》試圖與蘇菲卡爾對話,演出從一次傷痛的私密經驗出發,對照、交換蘇菲卡爾的分手痛楚,描述、揭露、再現、重塑並投射自身與他人的苦難經驗,成為一場集體治療。詩化的語言、動作結合舞台裝置、光、影像和音樂,共譜一曲傷逝的複調。
關於Sophie Calle的「劇痛」(Exquisite Pain) —
發表於2003年的作品「劇痛」,很典型地反應了Sophie Calle的風格。這個作品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她的最痛苦時刻的倒計時,從出發到日本的那一天開始,倒數到和情人分手之日為止。每一日,她以一些照片和信件記錄下她的生活痕跡,記錄她在日本的所見所聞,也曲折地讓人感受到她的充滿希望的等待,對與情人的那個約會的急切盼望。
第二部分,是最讓她痛苦的地方,也就是印度新德里那家飯店房間的原樣重現。
第三部分,是最痛的時刻之後。這個部分形式是圖片加文字,也是最最吸引人的。第一張圖是那個飯店的房間,下邊配著蘇菲對她這次痛苦的戀愛經歷的敘述,那些字是繡出來的,白的字,黑的底,刻骨銘心;第二張,是一個朋友的關於他生命裡最痛苦時刻的自述和蘇菲據此拍的相關圖片;第三張,還是旅館,還是蘇菲的敘述,稍稍改動了一些字眼;第四張,是另一個朋友的自述……就這樣循環往復,蘇菲的敘述越來越簡練,越來越冷靜,越來越客觀,那些字跡也越來越淡,直至看不清。最後,她說:夠了,我的痛苦消失了。
演出人員 —
文本:周曼農
演出:徐堰鈴、Shai Tamir
導演:Baboo
演出場次 —
9/27-28(五-六) 19:30
9/28-29 (六-日) 14:3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廳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02-33939888
http://tinyurl.com/pkcauon
洽詢:莎妹劇團02-23010950
6月25日-7月25日,預購8折
-
Absente Project
https://www.facebook.com/absente.project
photographer-Eiki Mori
graphic design-Aaron Nieh
visual planner-Shauba Chang, 翻訳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