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配小學堂】
HYC Flow 拉花鋼杯-殘奶效率篇
這週要分享的議題非常務實,
殘奶量與出杯效率對營業端非常重要,
因為兩者均會影響最後的利潤。
【何謂殘奶?】
殘奶是製作牛奶飲品品項後剩餘的牛奶。
牛奶飲品不光是咖啡拿鐵與卡布奇諾,
抹茶拿鐵與可可拿鐵也在其中。
※有些店家有提供燕...
【業配小學堂】
HYC Flow 拉花鋼杯-殘奶效率篇
這週要分享的議題非常務實,
殘奶量與出杯效率對營業端非常重要,
因為兩者均會影響最後的利潤。
【何謂殘奶?】
殘奶是製作牛奶飲品品項後剩餘的牛奶。
牛奶飲品不光是咖啡拿鐵與卡布奇諾,
抹茶拿鐵與可可拿鐵也在其中。
※有些店家有提供燕麥奶、豆漿等選項,
雖然不是真的牛奶,但通常還是會以殘奶稱呼。
【殘奶的優缺點】
先講優點:
◎拉花收尾容易產生較細線條:
當收尾沒有牛奶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一坨奶泡,
適度的殘奶可以讓收尾更好完成。
◎確保飲品滿杯:
如果牛奶抓得很剛好但發泡不穩定時,
很有可能造成未滿杯,達不到出杯的標準,
只好重新製作一杯,反而造成飲品的報廢,
適當的殘奶量可以降低這個未滿杯的情況。
◎打發升溫慢:
牛奶越少,打發時加熱速度會越快,
打發時間短又要達到好的奶泡品質需要多加練習。
對初學者而言
多點牛奶可以減緩升溫的速度,
有足夠的時間製作出好品質的奶泡。
缺點:
◎成本增加、原物料浪費:
殘奶過多的情況下,會造成食材成本增加,
雖然一杯看似差不了多少錢,
但長期下來其實還是很可觀的。
◎殘奶再利用的潛在風險
為了避免殘奶的浪費及成本的增加,
有些店家會將殘奶冷藏再利用,
如果短期內使用完,對飲用健康上是沒有危害的。
但殘奶的保存會增加管理上的成本,
例如:訂定殘奶的保存規範、查核人員是否如實執行,
當未按照規範處理時,可能會有食安的疑慮。
【殘奶越少越好嗎?】
以成本及原物料浪費的角度,
如果可以做到零殘奶當然很好。
但也要考量到實際操作層面的問題,
吧台人員的穩定性與飲品製作的速度。
咖啡師不是機器人,
沒有辦法每杯品質都一樣(雖然這是目標),
尤其在快速且大量出杯的高壓環境下,
穩定度更容易受影響。
因此有適當的犯錯空間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將牛奶量抓的很剛好,
只要一不小心泡發的太少,
可能就會造成飲品未滿杯的情況,
如果是外帶杯不看拉花的倒還好
補一點熱牛奶下去就行。
但如果是用內用杯補一點熱牛奶,
表面就會很明顯凹一個洞,
最後的下場還是要報廢重做一杯,
原本要省的牛奶反而沒省到。
綜合上述結論,合理的殘奶量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操作穩定又可以做到零殘奶那會更好(目標)。
【不同杯子大小所需牛奶量不同】
一杯牛奶咖啡的組成有三種成分:
Espresso、牛奶、奶泡
杯子容量、Espreeso萃取量、奶泡量,
三者的多寡會影響牛奶的需求量,
以下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
咖啡杯(V)-Espresso(V)-奶泡(V)+適當殘奶量(V)=牛奶量(V)
※(V)=體積
這公式可算出每種杯型的建議牛奶量,
由公式也可以看為什麼每間店家的牛奶量都不同,
因為每個店家咖啡萃取量及奶泡的厚度有差異。
【常見的外帶杯容量】
難道每次做咖啡都要算數學嗎?(當然不用
上面的公式只是幫助你了解牛奶量是如何產生的。
市售咖啡杯及外帶杯幾乎都是以盎司(OZ)為單位,
1OZ大約等於30克/毫升。
外帶比較常見的杯子容量
8OZ、10OZ、12OZ、16OZ,
幾乎不會看到11OZ或者是14OZ的外帶杯。
根據上述我們可以得知,
只要針對上述常見的容量訂定適合牛奶量即可。
【如何測量牛奶量】
早期的鋼杯沒有刻度線,
以前學到的是牛奶倒到鋼杯凹槽處,
但製作10OZ以下的容量時往往會造成過多的殘奶。
也有聽過凹槽下一公分或者是一個指頭的高度,
用這種方式只能得到一個大概。
有些店家使用量杯測量,
測量完成後再倒至鋼杯打發,
有了參考線可以讓牛奶倒得更精準,
除此之外,教育訓練時大家有了共同的語言。
缺點是多一個步驟,也多洗了一個容器,
對大量出杯分秒必爭的店家而言,
能省一秒則是一秒,
提升產能才能創造更多營業額。
磅秤與量杯的概念有點雷同,
教育訓練上有共同的語言,訂定SOP比較容易,
牛奶量比使用量杯更精準。
但缺點是需要添購磅秤,
秤量過程也容易將檯面弄得髒亂。
【直覺式刻度線】
綜合上述測量方式,
考量牛奶精準度與操作效率,
我認為最有效率的方式是「直覺式」刻度線。
相較於量杯密密麻麻的刻度,
只提供比較常用的刻度即可,
刻度設定以常見的杯子容量(8、10、12oz)為主。
好處是倒入牛奶時,
不用再尋找自己需要的線在哪。
雖然刻度線因為目測角度不同而有差異,
但以連續快速出杯的角度還是可接受的。
【Flow鋼杯刻度線的好處】
設計這款鋼杯時,
除了考量牛奶發泡及圖案成型,
也希望可以透過一些巧思,
讓這個產品更符合營業端的需求。
希望透過這個鋼杯,
提升出杯速度、減少殘奶量及協助訂定SOP。
以上就是本周的分享,我們下周見!
#coffee #coffeelatte #latte #barista #baristagram #wlac #2019wlac2nd #2019wlac #咖啡 #咖啡師 #咖啡拉花 #拉花 #flow #controltheflow #咖啡課程 #拉花課程 #hyccoffeestudio
卡布奇諾咖啡與拿鐵咖啡最大的差異是 在 Yutop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的一天可以不喝咖啡嗎?喔,不行,我不行。說起來,我對咖啡的需求,早已晉升為「渴求」,這應該是住在義大利那五年所落下的美麗習慣,咖啡之於我,不在於提神醒腦,更多的是心靈慰藉啊。如今,因為疫情關係短期內可能無法前進義大利了,只好在家靠著咖啡香「神遊」一番。
「Facciamo un caffe’?」(我們去喝杯咖啡如何?)
在義大利,無論你開心、失落、傷心、興奮,上課前,來一杯!約會前,來一杯!跑趴前,來一杯!截稿前,再來一杯!管你是上山下海還是上刀山下油鍋,給!我!來!一!杯!咖!啡!先!若說把義大利人的手綁起來他就不會講話了,把咖啡給沒收了他們可真就不能活了,我想。
如今,憶起那五年的旅義生活,最令我魂牽夢縈的,還是那裊裊咖啡煙啊!而且必須得是濃縮咖啡Espresso!我喜歡那濃郁的苦味,有點品嘗烈酒的快感,又能享受香濃醇厚的勁頭。
回到台灣後我成了上班族,雖說台北咖啡廳林立,卻不似義大利遍地是平價咖啡廳,一杯一歐就能喝到令人微笑的義式濃縮咖啡,掐指一算,我每天花在咖啡上的錢,就能達到300塊錢以上,Excuse meeeeee,我薪水才多少?幫個忙好嗎?那時,我立刻想起在米蘭大教堂旁的文藝復興百貨B1,總是大排長龍的Nespresso旗艦店,嗯?義大利人認證的咖啡機?買一台回來用用看好了!於是那台3000多塊的基本款,便陪我度過了頭幾年在台北打拚的日子,不僅喝到了好喝的義式咖啡,更省了不少錢。但我很蠢,把那台機器放在瓦斯爐旁,多年過後,它的半邊就融化了,哎呀呀。
這回搬新家,美麗又功能眾多的Creatista Plus,就這麼帶著佛光般翩然降臨了。首先,我們來論顏值吧!嗯!無須我多言的美翻!論功能,這旗艦機款,不僅能製作咖啡,還有蒸氣奶管能打出8種不同質地的奶泡,更內建8款咖啡飲自動調法,我可以早餐來杯卡布奇諾Cappuccino,午餐完喝個濃縮Espresso,晚餐後的甜點則由Caffe’ Macchiato加一匙糖代替......一台Nespresso機器就能喚醒在義大利的生活感,在家也能當Barista,當真是極好的(淚)。
更別說自從擁有Nespresso後,每次只要到新光三越A11,我最享受的就是走到一樓Nespresso精品店討幾杯咖啡來喝,順便了解一下當下新推出的口味……是的,咖啡分為很多種,就連在義大利,不同地域的咖啡喝起來也有些為差異。像是今年剛上市的「義式致敬經典系列咖啡」,便重現了義大利不同地區的咖啡精髓和烘焙手法,其中我最愛的,當然是翡冷翠代表,除了那是我此生最愛的城市(ya可不是米蘭),他採以短時間深焙,讓咖啡擁有可可香,融合苦味與香甜氣息,正如同我深愛著翡冷翠卻回不去的苦楚啊。其他還有威尼斯、熱那亞、羅馬、拿坡里、巴勒摩……我已迫不及待每嚐一口,腦中便出現義大利的種種。除此之外,咖啡迷們最愛的單一產區咖啡,我也很推薦。雖說我喜歡苦味重的咖啡,但Nepresso的「ETHIOPIA衣索比亞」用衣索比亞日曬處理法的阿拉比卡豆,雖然口味偏酸,有著濃郁的果香氣味,聞著、喝著都開心。每每從Nespresso離開,我總無語問蒼天,怎麼又帶了一打膠囊走呢?哈哈!
說起膠囊,可能正是人們對Nespresso卻步的原因,事實上,為求環保,除了過去在Nespresso精品店或專櫃店能回收膠囊,如今全台灣有超過1300家郵局也提供免郵資郵局回收服務!咖啡膠囊將被分離為鋁及咖啡粉,鋁將由政府合法認證的公司做回收處理,可以重生做成各種鋁製生活用品,咖啡粉會由桃園地區的有機農場作為有機肥料。
Nespresso 的29款頂級經典咖啡,讓我在家隨時都能品味到品質穩定的美味咖啡,不論是義式濃縮、熱美式、卡布奇諾、濃郁拿鐵還是拿鐵馬其朵,我一個人在家裡慢慢煮、細細嚐,雖然沒有咖啡廳中老義的眨眼問好,也沒有人遞咖啡給我前叫我一聲「我的情人」,但每天有幾分鐘的時間想像自己還在義大利,真是挺不錯的。
而且,拜託,這台Creatista Plus真的太美了,比我還美,反了,反了。
連結:https://bit.ly/2WCHTVJ
#Nespresso #在家安心喝咖啡 #Nespresso義式咖啡饗宴 #29款經典咖啡口味選擇
#Nespresso咖啡時光
📸 @yuweiiv for @nespresso
卡布奇諾咖啡與拿鐵咖啡最大的差異是 在 1Zpress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小編看到有咖啡友對1Zpresso有點誤會,小編心在垂淚
決定和大家分享一下1Zpresso到底好在哪裡~
如果您追求的是義式濃縮的深醇口感,或者單品咖啡的細緻飄香,那麼義大利經典的咖啡製作方式:加壓精粹 - 沖出咖啡油脂,能為您展現出相較於手沖、虹吸更有層次的咖啡口感。如果想要神複製喜歡知名連鎖店的拿鐵、卡布奇諾等,祕訣就在加壓精粹。
行動咖啡手壓壺採加壓法淬鍊出咖啡,與一般義式最大的差異在於以手動加壓取代電力加壓,因此施力點的設計大大地影響操作的難易度。1Z以符合人體工學的掌壓取代指壓,可以大幅降低指壓時對掌骨(Metacarpal)與腕骨(Carpal)造成的負擔。
其次,有別於市面上的咖啡機功能單一,1Zpresso只要更換適配器,就可以適用咖啡填粉、多款咖啡膠囊(X-cup, Kcup)、冷熱奶泡,加上1Zpresso的研發團隊從不停歇,正如火如荼地開發Nespresso、Caffitaly, Lavazza 咖啡膠囊適配器,1Zpresso一機抵多機,絕對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