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H today Part 18
瑪麗‧阿拉納出生於秘魯利馬,童年時期經歷了兩國生活的轉換和適應,多年來思考自己的拉美文化身分,既有豐富的切身經驗,又能具備他者視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以記者身分深度追蹤三位當代拉美人,短則五年,長則二十五年,用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和扎實的紀實寫作方式,將這三位...
WFH today Part 18
瑪麗‧阿拉納出生於秘魯利馬,童年時期經歷了兩國生活的轉換和適應,多年來思考自己的拉美文化身分,既有豐富的切身經驗,又能具備他者視角;既有批判,又有反思,以記者身分深度追蹤三位當代拉美人,短則五年,長則二十五年,用豐富的歷史文獻資料,和扎實的紀實寫作方式,將這三位訪談對象的故事與拉丁美洲過去千年的歷史無縫地編織在一起,使讀者閱見礦工、士兵和神父的生活軌跡如何與數百年前的祖先遙相呼應,從而闡釋了從前哥倫布時代至今,定義拉丁美洲的三個恆久主題:來自外部的對資源的無盡索取(白銀)、揮之不去的暴力陰影(刀劍),以及根深柢固的宗教信仰(石頭)。串聯歷史與現實,拋開「勝利者視角」,阿拉納嘗試挖掘拉丁美洲的獨特經歷所奠定的「本性」,勾勒出這片土地上人民的身分、心態與命運。
李毓中(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全書審訂、導讀):作為一個研究拉丁美洲史的教育工作者,我常思考著怎樣的拉丁美洲史的讀本,能讓一般通識課程的學生,從拉丁美洲在地的觀點,理解他們過去面對大航海時代開啟、全球化時代到來後,所遭遇以及爾後形塑出的所謂拉丁美洲世界歷史。
如今,這本用北美智慧、拉美情感,理解拉丁美洲史的通俗讀本,提供了中文世界的讀者,最好的選擇。
褚縈瑩(國立臺北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專文導讀):翻開《白銀、刀劍與石頭》,我們讀的既是歷史也不是歷史,既是新聞採訪也不是新聞採訪;我們讀的正是拉丁美洲一種重要的知識傳統:一種對現世的關懷、評論與批判,皆發自對於歷史的深度考察與思索。而我們擅於說故事的作者──瑪利‧阿拉納,將用她才華洋溢的筆觸,邀請讀者進入這場對話、思考她對拉丁美洲做出的評價。
國內學者專家一致推薦
石雅如(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副教授)
何國世(靜宜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副教授)
宮國威(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主任)
耿哲磊(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系主任)
張翠容(記者)
陳小雀(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教授)
(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誠品中文選書(2021年7月)
201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書單》雜誌最佳非小說圖書得主
2020年安德魯‧卡內基優秀小說與非小說獎入圍作品
#白銀、刀劍與石頭:魔幻土地上的三道枷鎖,拉丁美洲的傷痕與試煉
#瑪利‧阿拉納
時報↗https://reurl.cc/GmjjED
博客來↗https://reurl.cc/pg33Zd
三民↗https://reurl.cc/9rvvOV
讀冊↗https://reurl.cc/5rvvG6
金石堂↗https://reurl.cc/GmjjxA
momo↗https://reurl.cc/0jvvpY
誠品↗https://reurl.cc/83vv2X
卡內基課程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第三屆樂傑國際鋼琴音樂營🎹
🎼指導教授側寫🎼
#鍾曉青教授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鋼琴專任教授
🏆國際中華蕭邦鋼琴比賽首獎得主
鋼琴家鍾曉青教授畢業於美國寇蒂斯音樂學院,於茱莉亞音樂學院取得鋼琴演奏碩士及演奏家文憑,並取得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波士頓環球報首席樂評家Richard Dyer賦予鍾曉青極高評價:「最特出的是經由她的力度、音色及自由流露的節奏而雕塑出來的音樂線條,以及她對旋律與和聲微妙交互作用的充分瞭解與運用,幾近完美。」鍾曉青經常於台灣國家級音樂廳舉辦獨奏會,並曾在波士頓Jordan Hall、Gardner Museum、紐約卡內基Weill Recital Hall、Merkin Hall、林肯中心Alice Tully Hall、以及美國其他城市、加拿大、義大利、日本、中國、馬來西亞等地演出。與樂團協奏演出包括波士頓愛樂管絃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及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等,備受讚譽。鍾曉青亦活躍於室內樂,曾與國內外知名音樂家曾耿元、胡乃元、Eric Aubier等合作演出並曾擔任多位世界級音樂家如馬友友、Dorothy Delay、Itzhak Perlman、Pinchas Zukerman、Lynn Harrell、Mistalov Rostropovich大師班之鋼琴合作。
鍾曉青近年常受邀於國際鋼琴音樂節教學、室內樂指導並參與演出,包括義大利InterHarmony、Todi International Music Academy、MusicFest Perugia、台北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長沙及唐山菁英鋼琴音樂營和紐約Ameri-China International Piano Festival。
誠摯地邀請您來參加!
日期:
2021/1/24 - 2021/1/30
地點:
漳和國中
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39號
(日間大師班課程及練琴地點)
史坦威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322 號 2 樓
貝森朵夫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253 巷 2 號 3 號 樓之2
📍招生對象及費用
a.高三大考考前衝刺班之鋼琴主修學生: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所有參與考前衝刺班之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另需接受主辦單 位安排之每日三小時練琴時間,同時必需全程參與術科模擬考及三小科模擬考等所有主辦單 位安排之課程。
費用:23000元
*備註:衝刺班若不參加練琴,可減免租借琴房費用!
b.大師班課程正式學員:
國小以上,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具有鋼琴演奏能力者。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及甄選。
一經甄選,每位正式學員可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 旁聽所有大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另隨行家長或成員乙名可享有旁聽所有大 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
(學員若需於營會埸地練琴,可另行告知,琴房使用費另計。)
費用:15000 元
c.老師及所有音樂愛好者
可旁聽各場次之公開大師班課程、大師示範演奏、音樂講座與綜合座談會 費用:
A.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500 元
B. 單場音樂沙龍及連結連連連連單埸講座:500 元
C.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 + 單場音樂沙龍或講座:800 元
D. 全程音樂沙龍及講座:1500 元
E. 全程大師班課程旁聽+全程音樂沙龍:2000 元
(報名 E 項者,主辦單位將特別提供精緻打造之鋼琴鍵盤紀念識別證)
📃🔗學員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LRZhj-YBuxn0j5gyXIV6NM9hyZHPV8IdEuMhBDTb6gg7_VQ/viewform?usp=pp_url
📄🔗音樂沙龍及講座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qii4Gp8WEFbB8nNKz2gLuoSchOfb1lxaG-LVd7y-fIGz9A/viewform?usp=pp_url
💡💡凡於 12/31 前早鳥報名者將給予 95 折優惠!
卡內基課程評價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eeCamp2020結束了,特別驚喜地看到同學們今年的作品,跟以往線下合作在水準上基本沒有區別。今天的活動評選出了兩個總冠軍獎項,但學生們做的每一個作品都非常優秀、用心。也希望參與的200多名學生有真正的收穫。
本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
創新工場DeeCamp2020完美落幕,兩團隊並列總冠軍獎金翻倍,共克真實世界難題
過去的2個月裡,200餘名來自全球高校的學生,聆聽了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AI學術界、產業界大師授課,透徹理解了科技與創投核心規律;分組挑戰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用AI和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世界面臨的真實難題問題發起挑戰。
2020年8月5日,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總冠軍答辯暨結營典禮,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隆重舉行。
經過節奏緊湊的立項、研發、測試,DeeCamp 2020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共37支團隊提交了振奮人心的AI Demo,其中6項入圍總冠軍答辯。他們現場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成果,角逐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的總冠軍和各賽道冠軍。
最終,兩支團隊並列奪得總冠軍,分屬自動駕駛賽道和創新賽道。總冠軍獎金翻倍,兩支隊伍各獲得10萬元獎勵,其餘五個項目獲得各賽道冠軍。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是一項面向全球大學生的公益項目,專注培養應用型AI人才。自2017年暑期啟動以來已舉辦四屆,培養了上千名大學生。DeeCamp 2020 由創新工場聯合華為共同推出,在今年全球變局與挑戰的背景下,旨在召集科技領軍新人才,肩負時代新使命,用AI解決真實世界的難題。受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響,DeeCamp2020大師課和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全部轉為線上進行。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黃蕙雯,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党曉青等嘉賓出席典禮現場,予以專案點評,並為優勝隊伍頒獎。
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表示:“華為一貫非常注重AI人才的培養,我們在2018年就發布了沃土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華為雲線上的ModelArts AI訓練平台,以及端側的Hilens kit等算力平台,在高校,跟學校一起,聯合開展教材設計,課程設計;並且舉行無人車大賽,聯合創新創業及科研合作。目前已經和超過50所雙一流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培養了上萬名學生。這次華為雲ModelArts平台很好支撐了創新工場DeeCamp大賽,幫助全國各地參賽學生隊伍的實戰項目挑戰AI難題。大家的作品和創意都非常好。期望後面大家能基於本次大賽作為良好開端,更好的掌握AI技能,發揮想像力,基於AI工程化落地的視角,用AI解決真實的產業和生活難題,給社會和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表示:“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的發展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可以為氣候變暖、新冠肺炎等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然而它們也會擴大數字鴻溝並造成新的不平等現象。希望各位學員在日後的研究中可以運用所學,促進變革,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類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曉青表示:“從2019年開始,路孚特成為DeeCamp合作夥伴,為學員分享金融行業深厚的業務知識和豐富的專業數據,並提供學習並實踐相關課題的資源。作為路孚特戰略研發運營中心之一,北京研發運營中心希望能夠吸引國內優秀的AI專業人才,增強AI專業人才儲備和研發技術能力。”
▌6支 AI Demo競逐總決賽,兩支並列總冠軍,10萬獎金翻倍
DeeCamp2020入圍總冠軍答辯的6支項目團隊,分別來自創新賽道、自動駕駛賽道、教育賽道、醫療與公共衛生賽道、商業賽道。8月5日上午,通過雲端連線的方式,6支團隊各自展示了激動人心的Demo作品。
經過評委打分、討論,自動駕駛賽道的Faster&Better團隊和創新賽道的方仔照相館團隊,最終共同奪得總冠軍。總冠軍獎金翻倍,兩個團隊分別獲得10萬元獎勵。另有五個項目獲得了各賽道冠軍。
為什麼最終選出兩個冠軍?評委之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解釋說,這兩個項目評委打分相同,難分伯仲。“Faster&Better”團隊的技術讓人震撼,這說明在今天,黑科技創業的空間仍然存在。而“方仔照相館”團隊則以商業取勝,讓我們驚訝於積木居然可以與AI結合。他們的“方頭仔”產品讓人充滿購買欲望,幾乎是一項可以直接拿到融資的項目。“我們認為這兩個組,任何一個單獨奪冠,都不能完整表達DeeCamp代表的精神,所以最終決定評選出兩個總冠軍。”
▍總冠軍:方仔照相館 BrickMeStudio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自動積木建模
AI+積木?聽起來如此跨界的兩件事,會有什麼奇妙的組合?
來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同學們組成的“方仔照相館”團隊,用AI玩轉積木,為創意插上了翅膀。
他們打造了一個AI積木創作平臺“方仔照相館”,簡單上傳一張頭像照片,就可以生成個性化定制的方頭仔玩偶頭像。未來,只需一鍵下單,百變趣味的方頭仔就可以郵送到家。
怎麼實現呢?他們先根據輸入的圖像,抽取特徵向量,比如髮型、劉海、鬍子、眼睛、下巴、膚色、上衣款式、衣服圖案、鞋子顏色、手的擺放、褲子紋理等,匹配相應的積木零件,然後生成積木模型和拼裝步驟。
“方仔照相館”團隊希望將自己對積木的熱情,傳遞給更多人。積木不只是孩子們的玩具,更是創造力的源泉,“AI時代,更要注重創造力培養”。
▍總冠軍:Faster&Better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中最具挑戰、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方向之一。對於需要大規模落地量產的車輛檢測場景,神經網路模型只能在較為廉價的晶片上運行,這為檢測模型的效率帶來了巨大挑戰和約束。
Faster&Better團隊在滿足嚴格算符算力的約束下,設計了一種極為高效的anchor-free車輛檢測模型。該模型採用了backbone、後處理策略,將物體看作點,使用輕量的head來預測物體位置、類別和bounding box,在保障性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速度。
Faster&Better團隊對項目的商業價值也進行了思考。該車輛檢測模型能夠很容易地部署在低成本的晶片上,實現產品的落地,帶來商業回報。模型反覆運算速度快,可以使用更低的功耗訓練和維護。模型精度高,能夠為無人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駕護航。
未來,該車輛檢測模型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一是可以部署到行車記錄儀等傳統硬體上,使其智慧化,具備行車預警功能;二是可以部署到安防監控中,使用模型自動過濾篩選,將視頻中有車輛的場景加以保存,節省存儲空間,也節省人員重播視頻的時間。
▍教育賽道冠軍:Teched U
所屬賽道:用AI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挑戰賽題:網路公開課聚類、檢索、評價和推薦工具
線上教育是未來趨勢,但錄播課的用戶體驗不佳。大量的錄播課僅將一段長視頻從線下直接搬運到線上,難以避免冗餘重複,造成學生積極性差、完課率低等問題。
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沃頓商學院的同學組成了Teched U團隊,希望用AI技術賦能線上教育。他們通過自研原創神經網路 TopicNet,實現長視頻切割、大綱提取、知識搜索三項功能。
通過視頻切割,尋找知識結構中斷點,可以將一小時的教育視頻切割成5-10分鐘的短視頻,讓使用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通過大綱提取,借助整理好的知識大綱進行跳轉,讓使用者快速瞭解知識內容的結構;通過知識搜索,可以精確尋找到相關視頻和精確到秒的視頻跳轉位置。
目前,線上教育巨頭主要通過人工標注做視頻切分,但對於缺乏人才和技術的中小型線上公司,這項低成本的視頻切割自動標注技術,可以説明他們豐富視頻內容,實現精准推薦,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轉化率。
▍醫療賽道冠軍:心靈捕手
所屬賽道:用AI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挑戰賽題:通過深度學習識別生物電信號
在DeeCamp,AI+醫療也可以大顯身手!
由“心靈捕手”小組帶來的“聽醫聲AI 診斷專家”項目,是本屆DeeCamp項目中唯一一個軟硬結合的項目。硬體製作、小程式設計開發等工作,全部是在DeeCamp期間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
“聽醫聲”AI診斷專家通過電子聽診器採集心音、呼吸音、脈搏,並將電子化的信號傳遞給微信小程式及後臺雲端分析系統,進行定量分析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實現健康監護、疾病預警、輔助診斷。若檢測到身體異樣,可自動推薦附近的醫院。未來,“聽醫聲”既可以輔助醫生做疾病早期篩查、健康監測,也可以用在留守老人監護、殘疾人健康關愛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聽醫聲”的脈搏波資料集,通過與醫院、診所、體檢中心等工作單位合作,共採集了6000余例由中醫專家標定的脈象資料,把專家經驗轉化為臨床診斷量化標準,實現了中醫問診的客觀化、資訊化。
▍創新賽道冠軍:AI科幻世界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
你能想像一個AI構建的科幻世界嗎?在DeeCamp2020,AI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寫作時代。
來自中科院、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等高校的五位同學組成的“AI科幻世界”團隊,基於Open AI 的GPT-2模型,在百億級中文大規模語料上重新訓練,打造了一位神奇的“AI科幻小說作家”。
這位元“科幻作家”,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故事主線、人物角色等,互動式生成科幻小說內容,不僅可以遣詞造句,還可以創作構思,讓普通人也可以化身“科幻文學大咖”。
“AI科幻世界”團隊在開發的過程中,借鑒作家創作小說的過程,受到認知心理學和文學理論啟發,提出情節大綱主導的、人機協同寫作的範式:用戶輸入第一句,機器輸出多個人稱一致、語句連貫、邏輯合理的下一句話候選,由用戶做篩選和修改,不斷重複形成情節閉環。
在人機協同的半自動模式下,AI科幻世界寫作故事大綱的速度每分鐘可達50-100字。而在無人干預的全自動模式下,可以在1秒鐘之內寫出一個曲折動人的兩千字故事,揭開了創作的神秘面紗。
未來,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可以應用在商業傳播場景中,提升內容的廣度和個性化,兼顧精准分發下的使用者需求和內容品質,滿足企業對海量資訊的搜集、分析、篩選、整理和發佈需求。
▍商業賽道冠軍:“Non-pretrain”
所屬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挑戰賽題:人工智慧在量化交易和投資中的決策輔助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電腦技術從龐大的歷史資料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Non-pretrain”團隊,針對外匯量化交易的歷史資料,提出了一種資料依賴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對每一個分類,分別使用所提出的層次注意力LSTM模型對未來匯率進行預測。最後對多個類的預測結果進行集成,並結合挖掘出來的典型pattern制定交易策略。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慧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此外,DeeCamp還組織了學員互評,評選最受學員歡迎的作品,最終西天取經、You OnlyLook Us、AI科幻世界三個團隊獲此殊榮。
▍自動駕駛賽道冠軍:“西天取經”AwesomeDet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西天取經團隊由來自北理工、北航、新加坡國立、北大、麥吉爾大學的五位極客組成。他們希望在自動駕駛的漫漫長路上,經歷磨難,不斷成長探索。
團隊採用了業界先進的技術,從Backbone、Neck、Loss三個層面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滿足算符算符約束的目標檢測模型,並做出適配改進,進行算法針對性優化。
推理速度是衡量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指標,目前行業內對推理速度的最低要求是10fps, 而該團隊的產品推理速度最快達到了74.5fps。
同時,他們提出了基於數據分析提出特定的增強方法,改善了夜間難樣本的訓練。經過真實場景下的測試,無論側視、後視、前視、夜景,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遷移效果,測速、性能表現較好,達到了簡單場景下的車輛檢測要求,滿足了商業落地的要求。
該項目另外一大亮點是在手機上集成了檢測產品,做到了產品級別的實時呈現。未來,產品將可以搭載到智能行車記錄儀車輛預警、車載手機預警APP、交通事故實時監測、實時治安情況監測等多個領域。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74所高校200余名學生參與,12位大師授課
DeeCamp2020採用開放報名+定向邀請的方式,通過激烈競爭,200余位學員最終入選。
他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44所國內高校,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30所海外高校,分佈在86個國內城市及北美和歐洲的17個海外城市。
學員中,碩士生占比56%,本科生占比26%,博士生占比17%。另外還有1%的學員是優秀的高中生,他們的技術科研能力已經達到了大學本科生的水準。
DeeCamp2020獨創“大師課+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模式,讓學員既可以近距離與科研及產業領域大師溝通交流,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結隊,親身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在大師課上,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來自AI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的重量級嘉賓,為同學們分享了AI前沿理論、產業創新、行業發展、創業趨勢等領域的最新洞察,讓大家充分領略了學術大師的思維方式,感受知識的魅力。
不同於常見的 AI 領域競賽,DeeCamp2020 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不以完成某一具體指標為目的,而是讓同學們組隊完成一個完整的創新項目,鼓勵其用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面臨的科技問題發起挑戰。
因此,在賽題的設置上,DeeCamp聚焦社會熱點,關注真實世界與人們生活,共設置五大賽道14個新穎賽題,允許學生自由組隊。五個賽道分別是:
•教育賽道:AI 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醫療賽道:用 AI 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創新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商業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自動駕駛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創新
據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這次的賽道賽題設計具有“更熱門”、“更真實”、“更接地氣”三大特點:
“更熱門”: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面對著最多的變化,最多的挑戰,也是最多的機會,因此賽題設置貼合當前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健康賽道關注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冠疫情。
“更真實”:為了讓同學們最大限度地接觸真實世界,所有賽題提供的資料都來自各個合作企業的真實場景資料。例如在Momenta提供的自動駕駛賽道中,Momenta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批獨家未公開的128線雷射雷達檢測資料集和十萬量級視覺資料集,希望同學們在科研人員帶領下一同解決行業中的各類技術問題。
“更接地氣”:賽題設置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育賽道中,人工智慧對程式設計教育的應用占了很大的部分,因為參賽的同學大多來自數學、電腦專業,有自學程式設計的經歷,這能促使參加該賽題的同學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利用自身經驗提高項目完成品質。
最終,共有9支隊伍選擇了商業賽道,10支隊伍選擇了自動駕駛賽道,5支隊伍選擇了教育賽道,6支隊伍選擇了醫療賽道,7支隊伍選擇了創新賽道,向這些難題發起挑戰。
▌你想用AI改變什麼?——DeeCamp學員的AI願望
人工智慧是一項偉大的技術,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也應該努力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
“你想用AI改變什麼?”在主辦方發起的一項徵集活動中,200多名同學用紙和筆,寫下了自己的AI願望:
o“我想用AI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o“我希望用AI改變人們的教育環境,為所有人帶來更加智慧化的教育方式”
o“我希望用AI解決量化投資及商業決策問題”
o“我想用AI改變遊戲設計”
o“我想用AI改變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讓大家能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所思所想”
o“我想用AI改變醫療診斷技術”
o“我想用AI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
………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表示,DeeCamp是一個為學生服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精神的人工智慧訓練營,鼓勵所有來到DeeCamp的同學進行一段自我驅動的AI學習實踐之旅。
在專案期間,DeeCamp的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表現”的精神:自發組織了13場分享會,涉及創業經驗、讀書感想、技術研討、項目交流。在官方組織的“飯?泛?FUN?”談會中,學員們積極與各位大師雲上約飯,探討AI產業發展、創業方向、職業選擇等話題。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自誕生起,就以消弭中國AI應用人才鴻溝、培養和完善中國AI應用人才生態為初衷,堅持公益屬性,將知識課程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自2017年暑期首次開辦以來,DeeCamp總計收到來全球 1000 餘所高校超過 20000 份報名申請,已有 1000 余名學員順利結業。
DeeCamp的最大期待,就是結業的學員們都能在方興未艾的 AI 產業浪潮中,真正解決來自真實世界的難題,將論文中的 AI 演算法打造成一個個成功的 AI 產品與解決方案,用AI創造更美好的人類未來!
未來,DeeCamp 將繼續砥礪前行,不遺餘力地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上面挖掘新方法和新思路,為 AI 領域輸送最新鮮的血液、提供最堅實的力量。
卡內基課程評價 在 古典好好聽 Classicalmusic to g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名家系列
現代小提琴大師之神──海菲茲(Jascha Heifetz 1901-1987) (上)
在20世的小提琴演奏大師當中,有哪一位小提琴家能夠稱得上是我們這個時代中的真正領袖?又有哪一位小提琴家能夠在人們的心目中紿終處在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假如有朝一日真的就這個問題在全世界進行一番討論和民意測驗的話,那麼”海菲茲”的名字肯定會榮登榜首。
對於這位倍受世人所矚目的傳奇般人物,人們的評價是極高的,有人說他是現代小提琴演奏大師中的完美代表,有人說他是20世紀小提琴大師中無與倫比的天才,更有人把他比作是小提琴大師王國中的「奧菲歐」。然而,在全世界熱愛他的無數聽眾面前,以上的評論和比喻都不為過,事實上,在人們的腦海中,海菲茲已經成為整個小提琴大師的化身。他那使人為之無比狂熱和心醉的精美演奏藝術,就像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一樣,始終散發著無窮無盡的熱量,放射著耀眼無比的光輝。今天,人們可以毫無疑問地說,他是一位實實在在的現代小提琴大師之神。
“亞瑟‧海菲茲”出生於1901年2月2日,他的家鄉是當時俄國的維爾妞斯。同許多偉大的音樂家一樣,海菲茲也是一位出生和居住在俄國的猶太人。也許是上天命運安排的原故,海菲茲的父親也是一位狂熱的小提琴手,他曾在當地的歌劇院中擔任過小提琴演奏員,正是因為如此,海菲茲從一生下來就伴隨著小提琴的聲音長大。三歲時,對音樂已經有了強烈興趣的海菲茲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然而這種教學關系僅僅維持了兩年左右,便以父親無法再教下去而告終‧琴技進展神速的海菲茲簡直使他的父親驚訝得目瞪口呆,他深深地感覺到,這個孩子身上所具有的天才是不同尋常的,自己是無論如何不能再耽誤他了,於是,五歲的海菲茲便被父親設法送進了維爾紐斯音樂學院,拜在了當地著名的小提琴教授埃利阿斯‧馬爾金的門下。接受了正規教育之後,海菲茲的演奏才能顯露得更加驚人了,他以極快的進步速度使得他周圍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當他只有七歲時,在一次觀眾達上千人的公開音樂會上,便以令人心服口服的技巧,極為精彩地演奏了孟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此次絕妙的演奏,成為海菲茲幼年成名的重要標誌,從此以後,【小提琴神童】的帽子便順理成章地戴在了海菲茲的身上。
1910年,為了在演奏技巧上得到進一步的深造,九歲的海菲茲進入了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投身在了大名鼎鼎的奧爾教授的門下,成了這位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的龐大教學集團中的一個特殊成員。奧爾教授是一位頗有遠見且又慧眼識才的傑出教育家,海菲茲的到來,立即在他的心中產生出了一種興奮的感覺,這位全身似乎蘊含著無限魔力的小精靈,以他在小提琴上所顯示出的巨大才能,使得奧爾教授驚喜得心花怒放。他從小海菲茲的身上,敏銳地感覺出了一種未來的小提琴演奏大師所具備的全部素質,即而將他列為自己身邊的重點學生,煞費苦心而不辭辛苦地精心培育著他。就這樣,海菲茲從九歲到十五歲整整跟隨奧爾學習了六年,完美地掌握了作為一名優秀小提琴家所應具備的一切技能,同時也成為了從奧爾教授班上畢業的一名最為出色的學生。
作為一名在少年時代便倍受人們矚目的小提琴大師天才,海菲茲很早就開始在歐洲各國進行旅行演出。還是在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奧爾教授門下作學生時,他便在1912年十一歲時來到了維也納和萊比錫等地進行了成功的演出‧1914年的十月,十三歲的他又在著名指揮大師尼基什指揮的柏林愛樂樂團的協奏下,在柏林演奏了柴科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這次演出使得柏林的各界人士無不感到由衷的震驚。當時,正在柏林的著名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在聽完了海菲茲傳神般的演奏之後,曾發自內心地感概道:「我也許會懷著如此滿意的心情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
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海菲茲一家為了避亂而遷居到了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落了腳,那個時候的海菲茲還沒有想到美國從此而成了他的第二個故鄉。海菲茲來到美國以後,便立即開始了他的小提琴演奏事業,這一年的10月28日,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迎來17歲的亞瑟‧海菲茲,這一天,他在這裏舉行了一場多年後都被人們由衷稱頌的,同時又是他在美國取得首次成功的重要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他為來自美國各地的聽眾演奏維尼亞斯基的『d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和帕格尼尼的『第二十四首隨想曲』等十餘首具有艱深技巧的樂曲。他的演奏立即轟動了整個紐約,人們對這位來自俄國的年輕小伙子的非凡才能表示了極大的驚奇。演出結束後,當地的各大報刊都爭先發表了贊揚他的文章,一向語言和態度都異常苛刻的評論家們,卻一致用【出類拔萃的偉大小提琴家】這樣的讚語來稱謂他。而當時在美國正紅極一時的著名小提琴大師”米沙‧埃爾曼”,則被海菲茲那充滿魔力般的驚人演技激動得渾身冒汗,他以極為不平靜的心情對坐在身後的著名鋼琴家哥朵夫斯基說道:「您不覺得這兒有些太熱了嗎?」而哥朵夫斯基卻極其幽默地回答說:「對鋼琴家來說倒還並不太熱。」
海菲茲自從在美國的卡內基音樂廳中一炮打響之後,便由此開始了自己在全球範圍內的繁忙演奏。1920年5月他來到了英國的倫敦,在著名的皇后大廳中,以無可挑剔的技巧演奏了艾爾嘉的『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在這之後的二、三年中,他又先後來到了印度、蒙古、以色列、澳大利亞、朝鮮、日本和當時的中國進行旅行演出,所到之處均受到了當地聽眾的熱烈歡迎。在中國的一些年高的知識分子和音樂愛好者,至今還深深地記得當年海菲茲來中國演出時的情景。據說,當年海菲茲在上海不僅開了個人獨奏會,而且還和當時的上海工業局交響樂團一起合作演奏了協奏曲。這段帶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對於那些親眼見過海菲茲演奏的人來說,真可謂是無比幸運和終生難忘的了。
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海菲茲給人們留下的是一個具有超群天才和極其活躍繁忙的小提琴家的印象,當時,他的足蹟遍及了世界主要地區。1925年,24歲的海菲茲加入了美國國籍,成為旅美俄裔小提琴家龐大集圍中的一員‧1934年,海菲茲終於有機會回到了闊別了近20年的故鄉,這一年,他對前蘇聯進行了一次重要的訪問演出。在那裏,海菲茲面對著狂熱般歡迎他的聽眾們,舉行了多場令人拍案叫絕的精彩音樂會,同時也與當時前蘇聯的小提琴界人士進行了極其有益的交流。據說當時前蘇聯眾多的青年小提琴家和音樂學院的學生,因為仰慕海菲茲的大名而紛紛找到他來上課,這些年青人懷中包著各式各樣的協奏曲和奏鳴曲的譜子準備拉給海菲茲聽。然而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海菲茲卻只聽他們拉”音階”,而且要用各種弓法和變奏來拉,這一下可使得這些毫無準備的年輕人們手足無措了。無奈的學生們紛紛老老實實地在海菲茲的面前一板一眼地拉起了音階‧而海菲茲卻告訴他們,對於小提琴演奏技巧來說,音階練習是最為重要和基礎的東西,如果音階拉得不過關的話,那麼任何作品都是不可能演奏好的。這些屬於寶貴經驗的忠告,使得所有前去上課的學生都獲得了終身的教益。
海菲茲,當時對前蘇聯的訪問演出曾在當地掀起了一陣巨大的狂潮,人們像對待凱旋的英雄一般來看待海菲茲。當時,海菲茲曾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分別舉行了獨奏音樂會,前蘇聯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揚波爾斯基”曾忠懇地評論道:「海菲茲的演奏是一種氣魄浩大而又無所不能的藝術,他的技巧既宏偉又輝煌,表情既生動又細膩,各種妙處無不兼收並蓄和韻味無窮,他的演奏充滿著新鮮生動而又用之不竭的音樂天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海菲茲不再像原來那樣不斷地周遊世界進行旅行演出,他相對地把美國作為他的長期定居點,並在這裏展開了較為系統和有規律的大師活動。1962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洛珊磯大學分別聘請海菲茲去講學,並由此而專設了【海菲茲音樂講座】這一特殊的課程。數年來聆聽過海菲茲講學和示範演奏的人多得數不清,一時間,海菲茲精彩而又生動的講學,成為了這兩所大學中最為吸引人的課程。1969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終於聘請海菲茲擔任了該校的小提琴教授,晚年的海菲茲曾在這裏進行過多年嚴格而又富有成效的教學工作,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小提琴演奏人才。
海菲茲的演奏音樂生命是很長的,進入晚年以後,他的演奏活動雖已不像從前那樣頻繁,但仍然保持著相當的活力,他的演奏技能也始終如一,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1971年,海菲茲在法國舉行了(70誕辰電視紀念音樂會),演奏了布魯赫的『蘇格蘭幻想曲』和巴赫的『夏康舞曲』等長達一個小時的曲目,這次演出通過電視轉播,使得全世界的人們都看到了海菲茲晚年時的不老大師風采。同時,人們也是最後一次看到海菲茲的正式演出,第二年,即1971年,71歲的海菲茲的正式宣告退休了。退出演出舞台的海菲茲仍然忙碌著各種技術方面的工作,如改編樂曲,接受採訪和教授學生等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