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南部登山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南部登山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部登山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部登山社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千個走入戶外的理由:基督教篇】 承認吧!在一個講究務實與物質的社會裡面,大眾或許還可以接受觀光旅遊跟露營,但稍稍帶著點風險的戶外活動就不太OK了。當我們想要出走,「不事生產」的標籤可能就在轉角等著我們~ 😅😅 說起約翰‧繆爾(John Muir)這個百年以前的蘇格蘭裔美國人,如今我們大多只約略...

南部登山社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45:04

EP45最後一po:圖片分享與製作後記 感謝來賓Stanley提供照片跟大家分享! 1. 日益退縮的冰河 2. 南半球的富士山 Orsono 3. 初見巴塔哥尼亞 4. 百內國家公園第一大名景,百內塔 5. 台灣也有的冰河孑遺植物——山毛櫸是百內的優勢物種 6. 阿塔卡瑪高原沙漠的鹽礦 7. 高...

南部登山社 在 朗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4:55:18

2020/12/14 #基隆地標縱走 // 單位登山社出來健行踏青,一種凝聚單位向心的活動。 基本上基隆地標縱走就是個低難度的散步行程,可以觀望整個基隆港。 天氣好時風景更佳,晚上也可看夜景。 雖然這裡也是有小情侶,不過大多都往傳說中的天空競技場去了。 // 學長從頭一路嘴到底捏,於是想讓他上個版面...

  • 南部登山社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3 18:33:04
    有 133 人按讚

    【一千個走入戶外的理由:基督教篇】
    承認吧!在一個講究務實與物質的社會裡面,大眾或許還可以接受觀光旅遊跟露營,但稍稍帶著點風險的戶外活動就不太OK了。當我們想要出走,「不事生產」的標籤可能就在轉角等著我們~ 😅😅

    說起約翰‧繆爾(John Muir)這個百年以前的蘇格蘭裔美國人,如今我們大多只約略記得他是國家公園之父,也是古早年代的環運領袖,但你知道他同時也是一位博物學者兼「山癌」末期患者嗎? (※ 與其說是山癌不如說是荒野癌就是了 )

    他病重的程度,已經到了不往野外跑就渾身不對勁的地步,餐風露宿、冒險犯難對他而言,才是人生的真諦!要說是誰塑造了美國的環保運動和戶外文化,這位大鬍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的書中就有提及,繆爾努力提倡的荒野保護理念,其實也在戰後美援時期溶入了臺灣國家公園的核心精神之中。

    .

    在繆爾29歲的時候,歷經一場幾乎奪走他右眼視力的工安意外,不得不讓他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最後,他決定要忠於自己的夢想,展開一場以探索和植物研究為主題的大冒險。

    日後他回憶這段經歷時,就說:「這次的打擊將我趕到了芬芳的原野之上。有時候,神為了教導我們,就會讓我們無比貼近死亡。」

    於是他徒步從肯達基州走到了佛羅里達州,大約1,600公里的距離(約徒步環島一圈半)。任性且自信的繆爾沒有任何既定的行程規劃,就只是設定了往南的大方向,然後盡量選擇在野地中行動而已。說走就走,可真是瀟灑!

    這一路上留下的事蹟有:遇上持槍強盜時保持鎮定,全身而退(因為他看起來很窮)、假裝自己有槍嚇退兇徒、在荒煙漫草的墓園中露宿、因為身上沒錢餓肚子到眼冒金星 … 說真的,獨自在南北戰爭剛結束沒多久之後的南方徒步旅行超級硬派的啊 ... 先來個RESPECT.

    身為一個將靈魂獻給荒野的男子,繆爾也碰過不少的質疑者,尤其是嚴以律已、務實至上的新教徒。行經田納西州鄉間的時候,他為了找尋過夜的地點,在小鎮裡面逐戶敲門問能否借宿一晚,結果恰巧在最後一戶碰上了願意接納他的一對夫妻,丈夫是一位虔誠的鐵匠。

    .
    .
    .

    晚餐時分,這位鐵匠在禱告之後注視著餐桌另一端的繆爾,開始了以下的對談:

    「年輕人,你來這裡幹嘛?」
    「找植物。」
    「植物?什麼種類的植物?」
    「喔,所有種類的植物;花、草、樹、苔癬、蕨類 … 我幾乎對所有會生長的東西都有興趣。」
    「好吧,年輕人,你意思是政府並沒有僱用你來做這些事囉?」
    「對,我就是自己的雇主。我喜愛所有的植物,我南下是希望能認識越多植物越好。」

    (鐵匠內心OS:遊手好閒、不事生產的年輕人!😠😠)

    「你看起來是個意志堅強的人。與其在鄉間遊蕩拈花惹草,你肯定可以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現在大環境不好,所有人都必須要認真幹活才行。摘花不管放在什麼時候都不像是一個男人該做的事。」

    ………

    遇上這種氣力萬鈞的務實主義批判,別說是19世紀的繆爾了,就算是喜歡戶外的現代人也難以抵擋吧!(苦笑)但聰明伶俐、熟讀聖經的繆爾可沒有就此敗下陣來,竟然反而利用聖經來了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

    「你相信聖經,對吧?」
    「當然啦!」
    「嗯,你知道所羅門王(聖經故事中有名的賢王)不只意志堅強,而且大家還普遍相信他是有史以來最有智慧的人,但他卻認同研究植物的價值喔!不單是撿起它們而已,還要加以研究;你知道他還寫了一本關於植物的書,不只紀載了黎巴嫩高大的雪松,還有牆縫中生長的小東西。」

    「所以囉,你看所羅門王跟你之間的差距比跟我之間的大多了。我向你保證他肯定經常跑去朱迪亞(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區)的山區晃蕩,而且如果他是一個北方佬,他必定也會尋訪土地上所有的草木。再說,你難道不記得耶穌曾告訴他的門徒要『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並將他們的美麗和所羅門王的榮耀相提並論?現在,我該聽誰的話,你或是耶穌的?耶穌說:『想百合花怎麼長起來』,你說:『不要想,它不值得任何意志堅強的人去做』。」

    鐵匠表示:😦😦😦

    於是,啞口無言的鐵匠說他從未以這種方式看待花朵過,並重申繆爾果然是意志堅強的人,承認他拈花惹草一點問題也沒有。

    .
    .
    .

    可惡,我也被長輩唸過好幾次不要去爬山,應該多去讀「實際的書」、多去做「實際的事」 #$!@#%@,讀到這邊真是超有共鳴的 … 😂😂

    但我們都知道,繆爾同時具有戶外活動愛好者和博物學家兩個身分。他熱愛潛藏於大自然中的神性與真理,所以不像大部分人純是為了休閒娛樂而走入戶外,而這也是19世紀博物學家的共通特性,即非常注重實地踏查和紀錄。

    這樣的風氣也影響了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所以我們才會見到日治時期有這麼多勤跑現場的學者出沒於臺灣的山區,如鹿野忠雄、鳥居龍藏、森丑之助、伊能嘉矩、菊池米太郎、川上瀧彌等,其中亦有以斯文豪(Robert Swinhoe)為首的西方學者。有趣的是,雖然看起來都是跑現場,但裡面像伊能嘉矩這種專精於研讀和編纂文獻的學者,就會被認為是沒有真正深入田野採集標本與資料,圈內評價上也會略有差異。

    戰後美援時期,來自美國的學者到臺灣調查生態,跟著原住民嚮導上山下海過倒木,另一方面也感嘆當時臺灣的教授都不願意跑現場,未來本土生態研究還有救嗎?這樣的批判,也是來自於繆爾這類博物學者的所塑造的典範。

    最後,因為博物學的盛行,最早期的戶外俱樂部(相當於我們的登山社團)也會有注重科學和藝術人文的一面,但這畢竟只是一小撮人的興趣,大多數會員只是喜歡到戶外散心或是征服巔峰啦~

    .
    .

    看到這裡還不去支持一下臺灣本土 找樹的人-Taiwan champion trees 團隊,能結合興趣跟學術真是件很酷的事情呀!!

    想多認識繆爾這個傢伙,可以去看2020年出版的《我的山間初夏: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的啟蒙手記》,我講的故事則是來自《墨西哥灣千里徒步行》,但相關的繁中譯本不多,大家自己找找看吧!

    若是要以更宏觀的方式瞭解繆爾在歷史脈絡之中的角色,則可參考一下拙作《#登一座人文的山》~ 但裡面不會講太多這種有趣故事就是了 😆

  • 南部登山社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1 15:00:02
    有 22 人按讚

    【下週就是 #父親節 了,你想好怎麼過了嗎?】

    🔶🔶🔶🔶🔶🔶🔶

    媽媽去世,很多人都擔心爸爸會失去生活重心;
    還好,他平順進入新單身生活。

    爸爸堅持要一個人住,婉拒了跟弟弟一起住的好意。
    其實,我可以體會他要什麼,他這一輩子最想要的是 #自由。

    🔶🔶🔶🔶🔶🔶🔶

    若想對上一代好,應該要按照 ✅「他要的方式」

    而不是 ✅「你或別人看起來比較好」的方式。

    #華人精英 #吳淡如
    本論壇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

  • 南部登山社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8 09:39:11
    有 65 人按讚

    EP45最後一po:圖片分享與製作後記

    感謝來賓Stanley提供照片跟大家分享!

    1. 日益退縮的冰河
    2. 南半球的富士山 Orsono
    3. 初見巴塔哥尼亞
    4. 百內國家公園第一大名景,百內塔
    5. 台灣也有的冰河孑遺植物——山毛櫸是百內的優勢物種
    6. 阿塔卡瑪高原沙漠的鹽礦
    7. 高山鹹水湖
    8. 瓦爾帕萊索的塗鴉與男童
    9. 智利版五漁村 Isla Chiloe
    10. 既然是蜜月⋯⋯(有閃光慎入)

    #製作後記

    我不算是非常活躍、專業的戶外活動份子,但內心對於長程健行一直有著某種嚮往——從國中時候開始看台大登山社出版的《南湖記事》、《丹大札記》、《白石傳說》,到近期會去看雪羊、張元植X呂忠翰八千計畫等粉絲專頁,雖然個人程度仍舊停留在單日往返的郊山,但也很享受跟著這些作者進入山中,以及他們與自然環境的對話中。

    而這些人最讓我佩服的,不是他們爬過多少山、拍下多少令人讚嘆的照片,而是他們在健行的過程中,對環境、對自己、對風險都有非常深入的理解,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行動,而這正好是我過去求學過程中相對缺乏的一塊——體育課永遠都是在校園裡上,就連所謂的童軍課也只是在教室裡打打繩結;台灣雖然已經全面開放山林,我的這一代卻未必了解如何與山林共處。

    也是因為如此,製作Stanley這集企劃到了後段,當我慢慢了解他希望帶著全家走入戶外、在大自然中親子共學的時候,當下就覺得哇這理念真的是太棒了!我的求學過程是把戶外帶到教室裡來教,而Stanley則是努力的把教育帶進戶外,爸媽和孩子一起向自然學習。想像如果有一整個世代的小孩,都願意向環境學習、都知道如何當負責任的登山者、都能夠對風險做出正確的判斷,媒體上見到的憾事或誇張行徑應該會減少許多。

    誠如我本人在節目上說過的,旅行界怪咖很多,Stanley應該算是其中相對正常的一個——去的地方不算獵奇、旅行故事不算驚天動地,但敢於把日常生活帶入戶外(從兩人蜜月到後來帶著小孩一起),而且總是謹慎評估規劃後行動,個人覺得是節目來賓裡堪稱典範的一位呢!

    🔊 【EP45 既然要去,就來個最遠的:智利百內國家公園W Trek蜜月健行 ft. 《走進台灣》Podcast製作主持人、航太產業工作者 Stanley 】

    ✅ 本集重點:
    (00:01:00) 介紹來賓出場,為什麼會想不開,跑到這麼遠的地方去蜜月?
    (00:04:57) 認識智利:簡單地理介紹,了解北中南概略差異
    (00:08:30) 從西班牙殖民地、獨裁政權,到國際經貿合作的領頭羊
    (00:13:02) 行程概述
    (00:14:38) 南部巴塔哥尼亞,四天三夜的W Trek蜜月健行路線
    (00:17:36) 健行路上遇到的各種奇人異事,晚上在山屋裡寫功課的小朋友?
    (00:23:31) 北部阿塔卡馬沙漠,自然景色裡其實到處藏著礦場?
    (00:28:07) 中部核心區:首都聖地牙哥與其週邊,智利人殯葬文化不輸華人?
    (00:32:25) 給旅行者的建議
    (00:34:47) 《走進台灣》節目介紹、結語
    (節目總長 37:45)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拉丁美洲 #拉美 #南美洲 #南美 #智利 #蜜月旅行 #百內國家公園 #健行 �#開放山林 #戶外活動 #聖地牙哥 #阿塔卡馬沙漠 #航太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