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南管演出形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管演出形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管演出形式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21/08/22 (日) 下午1600-1700 🔎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 #客庄DoReMi# #非客籍同學的客家傳統戲曲奇幻旅程# 📌本週單元來賓: #陳詠翔#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 🔻在客庄社區裡最有土地連結和文化不可取代性的「 #客家傳統戲曲...
南管演出形式 在 Danny Wen 溫士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2:29:30
📌 2021/08/22 (日) 下午1600-1700 🔎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 #客庄DoReMi# #非客籍同學的客家傳統戲曲奇幻旅程# 📌本週單元來賓: #陳詠翔#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 🔻在客庄社區裡最有土地連結和文化不可取代性的「 #客家傳統戲曲#...
南管演出形式 在 家安老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40:57
#鹿港廟會 「在夢裡我再度回到鹿港小鎮,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羅大佑 ♬ 紀錄片《#聽見臺灣》跟隨作曲家鮑元愷 造訪了交響樂〈臺灣音畫〉的創作實地 從小,就讀音樂班的老師 對於巡迴演出中 自己用法國號詮釋的丟丟銅、高山青總感到困惑: 🎼原來的民謠不好嗎? 這次,從音樂家鮑元愷身...
南管演出形式 在 陳信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0:22:44
2016.07.22 去年有榮幸跟Voco Novo一起參加公視的音樂萬萬歲節目,並且還到中國的5個城市巡迴演出 那次的演出是第一次以A Cappella的方式和南管合作,而且又是和王心心大師,從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樣的音樂層面和可能性,至今仍印象深刻 記得當中的一位現代舞者跟我們聊到,現代舞者不必一...
南管演出形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21/08/22 (日) 下午1600-1700 🔎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客庄花路米
📌 #客庄DoReMi# #非客籍同學的客家傳統戲曲奇幻旅程#
📌本週單元來賓: #陳詠翔#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
🔻在客庄社區裡最有土地連結和文化不可取代性的「 #客家傳統戲曲# 」表演藝術,經過田野調查中發現,客家傳統戲曲之所以較不被一般大眾青睞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一般人對於客語的認知度有限,因此,客家傳統戲曲的精髓「 #客語# 」,反而成了客家傳統戲曲發展和傳承的甜蜜負擔。然而事實是如此嗎?究竟「 #語言# 」是傳統戲曲發展中最大的「 #助力# 」還是「 #阻力# 」呢?此外,傳統戲曲的魅力可不可以跨越世代和族群的「 #制式框架# 」呢?
🔻今天在我們每個月的《 客庄DoReMi》的單元,我們年輕在學的大學同學領路人,是來自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的「陳詠翔」同學,而且還是一位「 #非客籍同學# 」,但是主修的科目卻是「客家傳統戲曲」!在不暗客語的陳同學眼中及實際的學習上,客家傳統戲曲迷人的地方在哪裡?所面臨的學習及傳承的困境又在哪裡?我們要和陳同學及客家戲學系裡的非客籍學長、姐們,一同來搞清楚、弄明白!相當有趣喔。
🎼節目播放歌曲|
1)客家大戲─地獄變/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大戲/陳永淘
3)做得/吉那罐子
📢📢📢 #客家包打聽# #傳統戲曲#
引言人:李佳,客家戲曲學院的畢業生,桃園市的客家人,現為廣播及活動主持人。
台灣的傳統戲曲大致可分為大戲、歌舞小戲與偶戲三大類。「大戲」是指由演員扮演戲劇腳色,代言劇中各種人物,且情節結構完整,藝術形式周全之戲曲表演,目前台灣傳統大戲包括南管戲、九甲戲、北管戲、四平戲、歌仔戲、客家大戲及京戲等劇種。
而「客家大戲」則是從客家三腳採茶戲發展而成的,是客家族群的代表劇種。其曲調以平板為主,客家山歌和民間小調次之,有時也採用歌仔戲曲調。它的唱詞以四句七字為主,演唱時最大特色是以數來寶的表現形式,經常語帶雙關,內容詼諧逗趣。
客家大戲經由戲曲改良不斷演化,從【老時採茶】、【新時採茶】到【老腔平板】,漸漸演進成【平板】。目前,【平板】成為大戲的主要唱腔,又被稱為【改良調】,而客家採茶戲也開始兼備文戲與武戲的演出規模形制,而能與其他劇種在戲園表演場所中相互抗衡。
客家大戲唱腔除由「九腔十八調」發展變化外,也吸收其他劇種及民間歌謠小調,作為客家大戲的養分,不斷茁壯,與歌仔戲的發展過程相似,可算是台灣本土所產生的劇種之一,並不斷在創新演進,已逐漸走向精緻化與專業化,甚至進駐「國家戲劇院」,將客家戲曲文化帶到國家藝術殿堂,呈現新的藝術風貌!
南管演出形式 在 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演出者看《明白歌》02 ✨✨
又到了演出者看《明白歌》時間!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負責詞曲、現場音樂的編劇團隊成員—— #曾伯豪!
在劇中,伯豪深情唱出政治犯李媽兜與愛人陳淑端流亡、離別的心酸,也負責劇中多首詞曲的撰寫。此外,在2019、2020年的《明白歌》巡演活動中,伯豪也分別擔任親子工作坊與校園巡迴講座的講師。
幾場巡演活動中,和國高中生,甚至更小的小小孩分享這段故人事,伯豪有什麼樣的感觸呢?
--
📢 巡演期間,得以與政治受難前輩、後代家屬、當地鄉親等等的演後交流,覺得有什麼特別想分享的?
👨 印象中在慈林基金會舉辦工作坊的時候,有一位小朋友因為年紀還小所以整場都在玩玩具,可是當我們問到「可以怎麼樣做讓我們不會忘記事情?」的時候,他突然指著用撲克牌搭著的像是橋的結構,說「就是這樣玩」。
雖然可能是巧合,也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懂什麼意思,但是這個瞬間很美。
📢 2020年「說故事的人」在校園內外的放映分享會,對於高中生的回饋有什麼感受嗎?
👨 過去自己高中是不談歷史的,甚至對大部分學科是不感興趣的!有興趣的是西洋音樂、街舞、籃球明星、電玩、戀愛,所以看到大部分的學生會踴躍發言,不論是感想或提問,都讓我感到非常的激動與一點點自卑。
尤其是,看到大部分學生對明白歌說故事的人放映會的專注程度,我覺得很開心也覺得台灣會越來越好。
明白歌是我少數參與的劇場製作中最有壓力,但是劇場方面卻將很有壓力的歷史區段,用相較過往劇場比較沒有知識壓力、沈重感覺、痛苦畫面的方式一步步和大家分享。我很希望接下來可以認識更多人,我們可以討論更多。
📢 《 明白歌》對你而言,是用什麼方式在說故事呢?
👨 對我而言,《明白歌》以劇場部分而言是一個表演性、現場性拉到一定水準之上的講座演出(Lecture performance),我覺得這個形式的重點在於,我部分給予情境給予感性部署,但與此同時試著創作跟著觀眾一起思考的過程。有別於以往說唱藝術做法,現場性只服務於炒熱氣氛、互動,明白歌的做法包含故事講述、報告劇、情境扮演、朗誦、表演敘事者身分調度、真實經驗者報告。整個過程都是為了讓知識與感性能夠產生連結,而不是只操作感性與故事的意義範圍。在整個計畫方面,這是一個社群藝術的創作,不論是復返回當地或是工作坊、校園講座,都是在面對社群如何建立以及試著讓社會在未來有基礎找尋共識。在隻字不提殖民、不提黨派的計畫,卻無疑是在對臺灣最基本的地方試著化解部份僵局的溫柔舉動。雖然以普及率、藝術性來說也不算有效率或前衛,但這或許是目前劇團處理歷史議題對於社會溝通最有意義的處理方式,意即長期的多方面的展開對話與合作,而不是過往野台即下鄉、校園即教育、跨國即推廣的簡化邏輯,但其實本質上還是一場場一次性、感性經驗的花火。
📢 為《明白歌》未來的巡演,給觀眾必看的一句推薦、信心喊話,你會說?
👨 最累的製作最誠懇的分享,這段歷史不輕鬆,但我們可以一起談談,讓我們用《明白歌》開個群組邀請你們來!
--
🪕 詞曲/聲響/現場音樂/編劇團隊|曾伯豪
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畢。從小學習中國音樂,高中時歷經西洋搖滾樂衝擊,而後師承周定邦先生學習台灣唸歌。2012年與友人創立《迷宮迴廊》樂團,2013年參與《小嫩豬》樂團。2014年創立鬼講堂,與表演者吳宗恩、戴開成共創改編焦吧哖事件。2018年於臺北和鳴南樂社學習南管。近年常參與劇場與聲音相關創作,曾與各國藝術家:Kitt Johnson(丹麥)、坂本弘道、內橋和久、千野秀一、李世揚、李慈湄、黃思農等人合作或即興音樂交流。近來在音樂間流浪以及嘗試理解何謂「在當場」,除鬼講堂計畫試圖理解抗日事件中的多重敘事問題及背後社會成因外,音樂作品則與社會議題及個人情感相關。
南管演出形式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王心心打破舞台形象吟唱長恨歌】
以南管一人劇場演出形式聞名的音樂家 #王心心,今年在 #雲門舞集 創辦人 #林懷民 建議下,將首度打破既有南管音樂曲牌,藉由吟、說、唱與彈撥琵琶,詮釋白居易「#長恨歌」,勾勒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下與所帶來的家國巨變悲劇。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