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南瓜多久施肥一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南瓜多久施肥一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瓜多久施肥一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瓜多久施肥一次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54的網紅說說 Speka,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二章出來囉^^~ 天地間的你與我 讚~~ #神魔之塔二創故事集 神魔之塔 Tower of Saviors #天地間的你與我 第二章 蓋婭定眼再次審視著眼前的人,思付著他應該不是神界派來的追兵,便對他放下警備之心。 心念一轉,她低頭沉思,爆炸性的記憶如潮水般湧入她的腦中...

  • 南瓜多久施肥一次 在 說說 Spek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10 13:08:19
    有 28 人按讚


    第二章出來囉^^~ 天地間的你與我 讚~~

    #神魔之塔二創故事集

    神魔之塔 Tower of Saviors

    #天地間的你與我 第二章

      蓋婭定眼再次審視著眼前的人,思付著他應該不是神界派來的追兵,便對他放下警備之心。

      心念一轉,她低頭沉思,爆炸性的記憶如潮水般湧入她的腦中,頓時讓她失了方寸。

      但稍加冷靜後,她還是明白身無神力的她就算回去了也只是自投羅網罷了,還不如先摸清眼下狀況,再從長計議。

      陸遜見蓋婭不再迫於掙開他,他緩緩的鬆開手。

      「呃……」陸遜蹙緊眉頭,「妳——」

      「咕嚕嚕嚕嚕!」驚為天人、如野獸嚎叫的聲音在兩人之間響盪著。

      冷靜後的蓋婭臉上又炸起一抹異樣的紅暈,她捂著空了一整天的肚子,羞得不敢抬頭看眼前的人。

      不能怪她呀!歷經了幾次激戰,還拼著最後一口氣逃離神界,也不知道暈了多久……難怪肚子都理直氣壯的向她抱怨。

      「妳……要不要吃點什麼?」前方傳來低沉的男音,但語氣裡夾帶著一絲笑意。

      「好……」蓋婭弱弱的說著。

      ***

      最後一口飯被吞下肚後,蓋婭心滿意足的喝了一口水。

      坐在她對面的陸遜托著下巴,不斷地觀察著她,見她吃飽喝足,收回視線,是時候該跟她討債了。

      「妳叫蓋婭是吧?」

      「是的。」蓋婭對陸遜投以感謝的目光,隨後視線轉向四周。

      剛才聽陸遜說這裡是他經營的一個叫“豬露亭”的旅舍。

      這棟旅舍只有兩樓,一樓是餐館,二樓是供人住宿的地方。

      幾寸大的空間,擺著幾張木桌及木椅,再往店內走是寬敞的櫃台,後頭有一個通往廚房的通道。

      周圍環境雖然簡樸,但手指抹過,指尖不沾一粒灰塵,就知道主人對店內打點的用心。

      況且,對看慣雕樑畫棟、美輪美奐的建造的蓋婭來說,眼前的一切好生稀奇,忍不住就多瞧了幾眼,直到被陸遜的話音扯回神。

      「喂,妳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妳要糟蹋我的田地?為什麼妳會從天而將?」

      陸遜回想起自己跟小黃瓜聊得正盡興……不對,是例行替它施肥。

      突然,雲裂天破,一個人竟從團簇的綿雲中飄然而下。

      碧衣飄飄、長得驚人的棕栗色長髮簇擁著她,隨風捲舞飛揚。周身熠熠流光悄然流瀉落,時間仿若乍停。

      暗光亮影映得她霜白勝雪的臉上,凝脂之膚宛若透明。

      那一刻,他屏氣凝神的注視著她;那一瞬,他還以為看到一個天使,從天而降。

      想到這,陸遜一向處變不驚的臉竟染上三分熱意,他連忙嘖了一聲,皺著眉,沉著聲冷道:「妳為什麼要糟蹋我的田地?」可惡,糟蹋他田地的人都是惡魔,那時一定是他太陽晒多了眼花看錯,一定是!

      蓋婭不解的晃晃頭,「為什麼要重複兩次一樣的話呢?」看著眼前長相極為年輕,卻執意要板著一張臉的陸遜。

      「少廢話,妳到是什麼人?」見蓋婭轉移話題,不願回答,翠綠的眼眸竟然閃過一絲猩紅的殺意,既然是可疑的人,殺了算了。

      「我是一個旅者。」蓋婭臨時編了個拙劣的謊言,但她自己卻未察覺,反而理所當然的挺著胸膛,滿意的點點頭。

      「哦~一個旅者……」陸遜的聲線降至冰點,「會不帶背包,然後又從天而降?」

      蓋婭被陸遜的詰問噎了一下。

      「我我我我我……」蓋婭我了不知多少次,仍擠不出下一個字,眼睛不斷打轉, 索盡枯腸,想著藉口。

      「唉!這小鬼怎麼那麼多問題啊!」蓋婭沒好氣的嘀咕著。

      「妳、說、什、麼!」這四個字從陸遜牙縫中迸出。

      他生平最恨別人說他是小鬼了!

      蓋婭察覺到陸遜的殺意,雖然感到莫名其妙,但她現下喪失神力,她哪敢拿自己的命開玩笑,二話不說,連忙推翻椅子,直朝門口跑去。

      「想跑!」陸遜怒吼,氣得追上去。

      蓋婭感覺到後方有人追來,她頭都不敢回的奔跑。

      殊不知,追在她身後的陸遜只是想測試她罷了,雖然她叫他小鬼,他真的很想把她給殺了,不過想歸想,有沒有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蓋婭像無頭蒼蠅似的亂跑,途中,她仍不斷試著催動自己的神力,但依舊如石沉大海,沒有任何的回應。

      她只顧著前方逃跑的路線,忘了顧及腳下的障礙物。

      喀嚓一聲,一腳踩進黏糊糊的東西,腳步一滯,全身順著慣性往前撲。

      蓋婭疼的忍不住哼聲,來不及顧上灰頭土臉的自己,只見眼前光線一暗,一個人影籠罩她狼狽的身形。

      她翻過頭看去,見到陸遜抱臂而立,眼中透出的精光愈發得不和善。

      蓋婭害怕至極,卻又忍不住生氣起來,她堂堂一尊大地之神,竟然淪落這般田地!

      為什麼她就得遭到這樣對待?神力被剝奪,被貶為凡人之身,還要被一個人類小鬼抓著玩弄!

      「你這人——」

      「妳手拿開。」

      「什?!」蓋婭不由得照他的話行動。

      她僵硬的移開手,看到一株細瘦莖黃的萎靡植物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茁壯。

      蓋婭驚訝得一分分睜圓眼眶。

      「愣著呢,還不去提水過來。」陸遜越過她,半跪在地上,動作極為輕細、小心翼翼,如手捧昂貴的陶瓷。眼中流露出的溫柔洪流湧現,仿若面對摯愛之人。

      見到這樣的陸遜,蓋婭不禁盯著他發愣。

      感受到她的目光,陸遜回頭瞪她一眼,「為什麼我跟妳說話都得重複兩次啊。」

      「啊……哦哦哦,水水水,我去提水來。」蓋婭回過神來,從地上手腳並用的站起來,這時她才注意到自己是踩碎一顆南瓜。

      難怪他剛剛看起來更生氣,這裡是他的田嗎?蓋婭目光巡視一圈,整片田地種滿各種蔬果花草,而且不見一根野草。

      她連忙左右張望,見田邊放著一個澆水器,小跑步拿給陸遜。

      眼見陸遜嫻熟且呵護至極的照顧那株植物,蓋婭眼中閃過一抹驚色,沒想到他還有這麼一面……

      良久,陸遜舒展雙眉,用手背擦拭額上的汗珠。

      「怎麼樣怎麼樣?」蓋婭連忙問道。

      「終於能活下來了。」陸遜話音輕快,但轉念間,忽然一噎,惡狠狠的瞪著她。

      他低聲嘖了一下,便頭也不回的走回去了。

      蓋婭稍稍鬆了一口氣,他是不打算追殺她了吧?雖然不知道出於什麼理由。

      她目送他漸行漸遠的背影,忽然,那背影一頓,陸遜扭過頭來。

      「喂!妳不是沒地方去嗎?」

      「誒?」

      「看在妳救回植物的份上,就姑且讓妳住我的旅舍。」說完,就真的頭也不回的自逕走了。

      蓋婭先是一怔,隨即提著腳步追向他。

      清晨的微風揚起她的頭髮,她笑著把垂落的髮絲攏至耳後。

      遠方的東邊天際逐漸翻起魚肚白,一顆朝陽緩緩升起。

      再轉身,望了一眼身後的田野。

      那株植物被風吹得不停的晃動,像是在向她道謝般的點頭。

      果然還是討厭不起來呀……這片大地,這個地方。 

      ***

      回到旅舍,陸遜指著樓上說著:「樓上都是空的客房,隨便選一間去住吧……喂,妳幹嘛?」

      接受到蓋婭投來淚汪汪的視線,陸遜彆扭的偏過視線。

      「想謝我的話就免了,妳只要幫我打掃屋子就行了。」

      蓋婭擦擦淚花,哭喪著說道:「真是辛苦的孩子,這麼小的年紀就要出來工作,而且店內一個客人都沒有……」

      被她的話音刺痛傷口,陸遜抖著額角。

      「滾!!!」

      一道劇吼掀翻了旅舍的屋頂。

  • 南瓜多久施肥一次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4-03 18:00:01
    有 36 人按讚

    【Cooking Studio活動文字記錄】2018.02.24《《原味,每一天》自然純蔬餐桌的簡單日常》誠品生活新板店

    本場活動摘要:
    1.工作室為什麼叫「鵝黃色廚點廚房」
    2.愈簡單的東西不代表它愈平凡,重要的是
    3.均勻的攪拌濕性材料有2個原因
    4.黑豆要炒到什麼時候,炒好的黑豆可以存放多久時間
    5.堅果種子要炒到什麼時候才算好
    6.什麼是營養酵母
    7.豆腐的豆味如果很重,要怎麼處理

    《 02/24《原味,每一天》自然純蔬餐桌的簡單日常
    示範/ Wendy Chen( JAUNE PASTEL 鵝黃色甜點廚房創辦人、本書作者)
    02/24(六) 3:00pm-4:30pm︱
    誠品生活新板店3F Cooking Studio
    ►活動地點│新北市板橋區縣民大道二段66號
    玄米可可杯糕與豆腐奶霜、檸檬起司四季豆、黑豆咖啡
    ►直播位置│
    誠品書店 the eslite bookstore
    絲人空間(李絲絲)

    年紀輕輕的Wendy,學設計和電影出身,卻在廚房找到另一個自己。
    Wendy說,吃蔬食不是為了健康,單純是追求好吃而已。
    一直主張過蔬食生活的Wendy&Sean,2013年起成立「鵝黃色甜點廚房」,烘焙各式色香、味美、質純的無蛋奶純素甜點;更遠赴美國天然烹飪學院進修,帶回第一手純植物飲食觀念和烹飪美學。全書收錄78道常備食譜&純素甜點X 25篇飲食生活札記,大方公開多年來鑽研純素甜點製作和中西式餐飲的料理心得,更將習得的全食、有機料理美學,落實在日常煮食生活中。
    本場邀你一同體驗美味不打折、創意滿分的純植物自然飲食生活,並由Wendy親自示範書中三道料理,歡迎蒞臨參加!
    出版社: 日月文化集團_大好書屋
    贊助 Okogreen 生態綠
    ■作者簡介

    JAUNE PASTEL 鵝黃色甜點廚房
    鵝黃色JAUNE PASTEL,是檸檬塔的顏色,是熱愛自然生活的顏色。試著抱持單純、提升靈魂的素質,吃好的食物,做善良的事,學習成為現代的嬉皮。

    成立於2013年,是以手工檸檬塔為特色的飲食工作室。自然、簡單、美味,是品牌的創作核心;2015年起加入第二個副品牌──項溫溫小鄉村,供應無蛋奶純素甜點之餘,也藉由撰寫網路日記、蔬食食譜和開班授課等方式,分享對自然飲食的各種生活實踐。

    Wendy
    網路文案和散文的主筆者,負責食譜研發和行銷管理。2016年從Rouxbe cooking school取得蔬食烹飪專業認證,隔年赴美進修,於紐約天然美食烹飪學院(Natural Gourmet Institute)主廚學士課程,研究以全食、有機、永續為核心的烹飪美學。學習設計和電影出身,但大學念了兩所都沒畢業,最後將求學時的熱情變成事業,在廚房找到另一個自己。

    Sean
    負責糕點製作和食譜測試,近年來投入烘焙教學的領域。學習現代美術出身,做過八年的設計接案自由工作,同時從事繪畫和木工創作;和朋友合開過早餐店,也在西餐廚房待過幾年。熱愛慢跑和單車,有一雙綠手指。

    誠品書店以及絲人空間的線上讀者,大家午安,歡迎收看《原味,每一天》的直播,現場的朋友大家午安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誠品書店的企劃,我的名字叫李絲絲。我負責誠品書店3家Cooking Studio料理的活動都是我策劃的,也和企劃團隊一起來為大家服務。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是由日月文化集團,大好書屋所出版的新書《原味,每一天》自然純蔬餐桌的簡單日常。

    想問一下各位,之前就已經知道這本新書的朋友舉個手?請問是從哪裡知道的?是從粉絲頁「JAUNE PASTEL 鵝黃色甜點廚房」知道的。

    因為2位老師衷心期盼大家能夠一起共襄盛舉,共度一個美好的下午時光。不論你是不是認識老師,都要教給大家非常棒的,一時之間很難做到,但是是很正確的飲食概念。

    看到書名《原味,每一天》,你的感覺是什麼?
    每一天都要吃原味,人生原味,飲食、料理是原味,它是很純靜的、很自然的、很單純的、不複雜的,對飲食來說沒有過多人工添加物的,是不是可以這樣解釋。

    作者是Wendy、Sean,他們是一對年輕的夫妻。我跟Wendy是第2次見面,為了今天的活動,在過年前特別來到現場勘察場地,為的就是能在今天呈現一個很好的狀態,做3道美味的料理給大家吃,並且說說他們的故事。

    如果大家有先翻閱這本書都知道,在臉書搜尋粉絲頁「鵝黃色甜點廚房」就可以找到Wendy老師’、Sean老師,為什麼叫做鵝黃色?待會兒會請作者來解釋。

    在2013年成立了鵝黃色廚點廚房,一開始是做特色手工檸檬塔,是一個飲食的工作室,「自然、簡單、原味」是他們飲食的方針。

    我覺得我非常羨慕Wendy而且佩服她的文筆,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它相當的優美,文詞非常的棒,我非常非常的喜歡,你會一頁一頁看下去,然後去嚮往我以後也要過這樣子的生活。

    帥氣的Sean非常會料理以及烘焙,也開班授課,今天應該是他們第一次公開對讀者做料理,所以我要來好好的介紹他們。

    讓我們用熱情的掌聲,歡迎Wendy老師、Sean老師。

    Wendy老師:
    大家好,謝謝大家週末來參加這場活動,非常感謝大家。

    Sean老師:
    各位朋友大家好、網路上的朋友大家好。
    很高興可以跟Wendy聯袂來這邊,示範甜點跟簡單的一些菜,跟大家分享,謝謝。

    Q:心情怎麼樣?
    Sean老師:還是有點緊張。
    Wendy老師:每次活動我都很緊張,雖然都做足了萬全準備,但前一刻還是非常緊張,因為戰戰競競的感覺讓我們很重視每一次活動,希望可以把每一刻都做得很好。

    絲絲:
    如果要2位作者不緊張,你們就要用熱情的笑容、用力的鼓掌,來讓他們不緊張,在座有沒有辦法做得到?(((有)))靠你們囉!

    剛剛絲絲有提到,你們有一個工作室,可以解釋一下,為什麼叫「鵝黃色廚點廚房」?

    一開始在想工作室的命名時,想了蠻久的,那時候有點回到做烘焙最初的元素,想說有哪個顏色可以代表烘焙食材共通的顏色?我就想到鵝黃色蠻符合的,一些常見的食材帶一點點鵝黃色粉嫩的色調在裡面,我就覺得這個名字還蠻好的。

    Q:請問Wendy在嫁給Sean,開立鵝黃色工作室之前的職業是?
    A:以前是學設計、學電影,後來我是在西餐廚房工作,我們兩個相遇也是在餐廳廚房,我們都是廚房裡的廚師,這是從食物開始的愛情故事。

    Q:剛剛Wendy講的輕描淡寫,Sean可以再多說一點嗎?
    A:因為我以前做設計,然後自己對下廚非常有興趣,因為這個原因被朋友看到,他就問我要不要餐廳工作室看看,我就認識了Wendy。那時候我對甜點真的是一竅不通,也沒有什麼概念。但因為餐廳需要做甜點,那時候Wendy算是我的前輩,一開始讓我對甜點有了啟蒙,慢慢的開始愛上了製作甜點,當然也同時愛上Wendy。

    絲絲:
    因為料理在餐廳工作,2個人相遇了,對料理非常的熱愛,志同道合。

    Q:可是一開始就是走自然原味料理的路線嗎?
    A:工作室在2003年成立,前面半年就只有賣一個品項,就是檸檬塔。在這之間我們不斷的尋找研發配方,就是大家俗稱完美的黃金比例配方。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也給朋友試吃,做了很多sample出去,最後是Sean做的檸檬塔比較好吃。

    絲絲:原來這個叫做愛情的檸檬塔XD

    Q:在鵝黃色當中,兩位是如何做分工的?
    Wendy:我是負責研發食譜的部分,網路文案的撰寫以及一些食物食譜背後故事的發想跟拍照。
    Sean:我主要就是製作甜點,然後研發一些未來的新產品,這些工作苦力都是我,腦力活是Wendy。

    絲絲:
    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今天利用一個簡短的Video,來了解Wendy跟Sean在《原味,每一天》開宗明義要跟我們說什麼。

    【大好書屋】原味,每一天_新書宣傳影片

    「料理從擁有一位愛吃的情人開始。」
    -桐島洋子

    對我們而言,能夠按照自己的步調,每一天隨著生活中的各種律動來準備三餐的料理,就是理想的煮食生活。

    選擇以蔬食為主的一個飲食,其實是一種減法生活的概念,當你找到身體真正需要的食物之後,心靈也會跟著有所改變,最後,在這個不斷探索自我學習料理的過程中,會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除了喜歡鬆餅的單純跟樸素之外,製作的時候你需要細心的照顧,並且耐心的等待每一片鬆餅的完成。這個等待的過程,就讓時間自然而然慢了下來,這就是它迷人的地方。

    煮一鍋水,其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這個寶寶高湯,其實就是蔬菜高湯,它是這本書當中唯一沒有食譜的食譜。

    你可以將紅蘿蔔的蒂頭還有削玉米粒的時候剩下的芯,以及一些去除的蔬菜的硬梗,在平常料理的時候就把這些食材的剩餘部位收集起來,加入一些添香的食材,像是香料的顆粒或是柑橘皮,跟一些像月桂葉之類的香料食材,然後找一個湯鍋,把這些食材通通都收集在一起,接著加入可以蓋過食材表面的水量,煮沸之後用小火去烹煮15~20分鐘之後就完成了。

    在家裡煮這種高湯,其實不需要太認真,也沒有說有一個制式的食譜告訴你應該要怎麼做,唯一的任務就是要想辦法把蔬菜的滋味發揮到淋漓盡致。

    鵝黃色呢,除了是許多西點烘焙食材中的一個共通顏色之外,它也是象徵了一種對於天然純淨的嚮往,我們當初成立這個品牌的初衷,其實是希望這個品牌以及相關的作品,包含了甜點還有文字以及美學的層面,可以帶給大家一種溫暖且豐沛的力量。

    吃蔬食不是為了「健康」,單純是追求好吃而已。

    如何將無蛋無奶的蔬果料理做出變化和極致美味?人氣網路甜點「鵝黃色甜點廚房」首度公開純素食譜。

    本書顛覆對蔬果餐食不夠好吃、變化不夠豐富的印象。教你從常備食材及烹調方法開始,自製植物乳品與香料粉,創意變化出植物性飲食的美妙新風味。捨棄了蛋和奶油,味蕾卻更有驚喜體驗。

    絲絲:
    相信看了影片之後,對這本書更加深了印象。
    剛剛從影片中看到了廚房,每個喜歡做料理的人,心中都會有個夢幻廚房。

    Q:Wendy,現在妳已經找到了心目中的夢幻廚房嗎?
    A:我覺得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性的任務,我現在找到一個臨時的工作室,非常開心可以跟對方合作,租用了一個小空間,它有很好的採光環境,讓我們可以在那邊創作。

    絲絲:
    看這本書,你會獲得療癒。
    我不會把這本書定義成食譜,身邊的Wendy,我今天要好好的稱讚她,文筆之好!所以大家一定要買這本書。

    請Wendy來講解關於本書的章節內容。

    Part 1 廚房裡的療癒微光──從料理儀式中,揭開自然煮食序幕

    備料儀式
    過程中的趣事
    基礎常備食材的食譜

    Wendy老師:
    我們把廚房常做的一些備料儀式,例如說做豆漿、自己磨製香料粉這些與食譜收錄在這個單元,還有在這些過程中無端想的一些想法、故事。

    Part 2  理想的煮食生活──純蔬餐桌,豐盈心靈與味蕾

    Wendy老師:

    收錄了用一日為單位的方式,然後用散文穿插食譜來呈現每一天的樣貌。

    絲絲:
    從這些散文可以看得出他們的日常生活,告訴你們,他們怎麼過日子的。

    Q:(影片畫面倒數1:34:45)我對這個很有興趣,它是什麼?
    A:Vegan butter純素奶油,這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使用蛋跟奶。這個食譜是我前年在宜蘭做教學工作坊的時候,我個人非常喜歡,也花了非常多時間研究的食譜。它主要是利用大豆卵磷脂乳化的作用,把食物奶例如豆漿或杏仁奶,跟油脂融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像奶油一樣cream的質地。

    絲絲:所以這個不是奶油,是純素的,書上也有寫到製作的方法。

    Q:什麼是妳理想的煮食生活?
    A:嗯…就是我剛剛有講到,每天可以照自己想要的步調去完成想要吃的三餐,它就是一個理想的煮食人生。

    Q:Sean跟Wendy在家裡是天天做菜嗎?
    A:現在因為跟婆婆住,大部分時間是婆婆在掌廚,廚房是她的場域,但我們之前在工作室的時候三餐都是自己煮的。

    Q:在座各位有天天三餐都自己料理煮菜的嗎?
    A:一位、二位…相當厲害。

    Q:雖然在書中有說到夫妻倆還很年輕的時候就選擇蔬食這條路,要請Wendy稍微補充一下,以前你們並不是素食者,為什麼會選擇蔬食料理?
    A:其實因為我2013年之前都在廚房工作蠻長一段時間,身體跟心理都處於非常高壓的狀態,我發現自己必須要停下來,因為免疫系統也出了一些狀況,心理也非常沮喪,覺得身體跟不上心裡想要的一些成就或是多學習,都沒有辦法達到。

    我覺得那剛好是一個轉折點,應該停下來。停下來的那一年我也在學習,也想說著我能不能再回到廚房、能不能再做我喜歡的料理,或許用另外一種方式,所以我決定開了工作室,成立一個料理廚房。

    Q:是認識Sean以後,2個人才決定一起吃蔬食嗎?
    A:一開始是我,因為我覺得需要停下來,需要改變我的飲食跟生活作息,慢慢也影響了他,後來發現這個飲食跟生活方式是比較輕鬆。尤其現在這個社會太多資訊,太多事情要做,可能很多壓力,我覺得這個方法是一個輕鬆生活的飲食型態。

    絲絲:
    在座有人是蔬食者嗎?不管大家吃素的原因是什麼,宗教也好、環保也好、健康也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在這麼多年提倡蔬食料理中,有的人覺得素食不好吃,有過多的加工品。

    但是現在的蔬食要大大的躍進了,如果你買了《原味,每一天》這本書,你會發現每一道都好好吃,並且都能自己動手作。

    剛剛有說到,以一日為單位,用散文穿插食譜,可以感受到很輕快、很豐盛、很慵懶的日子,因為一位很會做甜點、一位很會做料理,這樣的夫妻真好,很幸福,過著屬於他們的小日子,其實這就是一種幸福。今天爸爸媽媽女兒都有來到現場為Sean和Wendy加油打氣,現在去逛書店了XD

    Q:照片上感覺是鹹粥,對嗎?
    A:這是早餐的單元,因為早餐是蔬食鹹粥跟很多小菜。我們早餐非常喜歡吃粥式的,因為粥是一個變化多端的料理,而且裡面藉由換不同的穀物跟配料,可以是全新的一餐。

    我們看一下這個早餐,其實每道菜都很特別。
    Q:看起來像肉鬆,這是什麼?
    A:我們做完豆漿之後有豆渣,用這個豆渣去做烘炒,加咖哩粉、鹽巴、芝麻調味之後做成一個素鬆。

    Q:昆布?
    A:苦茶油去滷的昆布,也是非常快就可以完成的一個滷的海帶類料理。

    Q:發酵的泡菜?
    A:其實很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在家裡做。

    Q:妳什麼都自己做厚?好厲害
    A:默默點頭,還在學習。

    (換照片)

    Q:這一道是哪一餐?
    A:算是早午餐吧,在寫食譜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想法,這幾年非常喜歡逛農夫市集,因為有一個獨特的魅力,跟你去逛超市是很不一樣的一個氛圍,而且你可以跟種植的人還有跟這個土地有一些連結,所以當我寫這篇是希望大家能夠去逛農夫市集,找靈感。

    它叫做「夏天的沙拉、冬天的濃湯。」
    做沙拉跟濃湯,其實沒有公式,就是看市場有什麼食材然後去做發揮。

    Q:我問大家,大家買菜的習慣,有到小農市集、農夫市集、主婦聯盟的經驗嗎?
    A:還是有。

    Q:Wendy妳都跟誰買菜?
    A:很常去「水花園」,因為那邊的人跟菜,跟我們的個性搭得起來,我們就很常去那邊。

    Q:聽說有陣子還是現在也有跟「大王菜」訂購?
    A:大概是3年前,我懷孕的那段期間,因為每天都煮,需求量大,可是懷孕又不可能每天出門買菜,所以就跟農場進每個禮拜新鮮直送的蔬菜。

    絲絲: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聽過「大王菜」?
    它就是可以幫你做一個蔬果箱,裡面有各種的蔬果然後直接宅配到家裡,很方便。有時候一打開看到有什麼新鮮食材,你會馬上去聯想並設計成什麼樣的料理。

    Q:獨創的好吃餅乾,看到檸檬,請解釋一下?
    A:這是我老公最常在家裡做的一個解饞甜點,因為每次像我們做完杏仁奶或豆漿或燕麥奶,都會剩下渣渣,就用這個渣渣來做大概半小時就能上桌的餅乾。

    因為我們把豆渣炸好之後平鋪放冰箱冷凍,保存時間幾個月沒問題,我覺得很適合下午朋友來訪,能快速完成的餅乾。

    絲絲:
    而且這個餅乾看起來非常華麗對不對?視覺效果就已經很好了,它是非常天然、非常自然健康的餅乾。

    大家知道嗎?我身邊的Wendy老師,她有一個稱號。
    提示:某某天后,有人知道嗎?(甜點天后)
    看到餅乾就想到,Wendy非常會做小點心。

    Q:為什麼大家會給妳「甜點天后」這個很沉重的稱號?
    A:其實這是我跟我老公之間一個小小的戲稱,因為我特別愛做餅乾、馬芬這種小西點,不用像生日蛋糕這麼豪華、這麼費時或是工序很多,就是很快能完成的,因為我個人也非常愛這類的小點心,吃了也不會有罪惡感。

    Q:既然Wendy是甜點天后,Sean的稱號是?料理國王嗎XD
    A:待會兒可以問問他。

    工作室招牌鹹派,這個派皮是用整顆燕麥去研磨,也可以用燕麥片去取代,書上有食譜可以做參考,而且非常好操作。

    Q:左邊是什麼?右邊是什麼?
    A:右邊這張寶寶也在,印象很深刻。記得那時候在測試一個芒果杯子蛋糕。左邊是草莓蛋糕,沒有蛋奶,主要是用涓豆腐跟蘋果汁,來達到cream的效果,

    絲絲:看起來很漂亮、很優雅、很美麗。

    創作的歷程

    Q:寫這本書,光看內容就發現Wendy在文字的表現上很有她獨特的想法,為什麼想做這樣的呈現?
    A:這本書其實從0開始到這邊跟大家分享,大概2年多的時間,我的寶寶現在差不多快3歲,也等於是我第2個寶寶的意思。我花了非常非常多的心思,去培育它、讓它慢慢成形,然後當中也有些時候我蠻折磨我自己,因為想要表現出我原本的樣子。花了非常多時間去選擇我想要傳遞的訊息,包括那些文章的樣子。

    我也很感謝我的編輯-謝美玲,她可以適時的把我胡亂的想法做一些修剪,變成一個很乾淨、很原味的樣子。

    絲絲:
    大家可以翻閱這本書,一般食譜書文字量並不會這麼多,但是這本書的文字量非常多,讀起來你會發現Wendy很獨特的想法,還有優美、優雅的文筆,是非常值得購買的。

    Wendy:
    在寫這本書的期間發展了非常多相關領域的朋友,包括農夫、廚師們,還有一些對於簡單生活有一些實踐的朋友,其中有一站,我們在大王菜舖子那邊住了一小段時間,我老公去種菜,我就負責全職媽媽帶小孩,做一些文字跟想法的記錄。

    絲絲:
    過著一種非常單純的生活,一個自然田園風光。

    Wendy:
    這本書大部分食譜是我先生做執行,創作部分是我們倆共同撰寫,花了這麼多在做食譜測試這一塊的目的是,大家可以回家到書不會覺得霧薩薩(台語發音),這是可以操作的,我們寫了非常非常多細節,盡量讓大家做出來的成品不要差太遠,花了非常多時間做示範,也試了非常非常多的菜。

    絲絲:
    但是2個人還是吃的這麼瘦,大家不要擔心,吃Wendy的料理配方,身材都會跟他們夫妻倆一樣好。

    今天要帶給大家3道料理,請問今天如何分工料理?

    今天非常感謝「生態綠」的贊助。
    要講一下「生態綠」,是臺灣第一家提倡公平貿易的廠商。
    大家知道什麼是公平貿易嗎?
    農夫在種植時如果灑了過多的農藥,其實會影響環境,造成汙染,而且又被商人中間剝削,產品的收入回歸到農夫身上是很少的。公平貿易的方法就是要破除這樣子的事情。

    另外,我要鄭重推薦大家待會兒要使用的餐具,可是大有來頭。這是誠品書店舉辦料理活動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採用的。

    Q:請Wendy老師幫我們介紹一下,今天給大家用的是什麼餐具?
    A:這個廠商叫「和器選品」,主要訴求非常講究永續一次性餐具的,大家可以看到外形非常的優美,有一種日本和風的美學在裡頭,材質以竹子及甘蔗渣作為原料製成,它不是用砍樹的方法來做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理念,比較少人在用,希望可以藉由這次活動來推廣,讓大家知道說免洗餐具也是有不一樣的選擇。

    絲絲:
    料理示範的主持人是由我的同事-安妮,我們都是誠品書店的企劃,訪談的部分由絲絲負責,料理的部分由安妮負責。

    安妮:
    大家好,我是誠品書店的企劃安妮,很開心今天來到誠品書店跟大家共享原味每一天,美食的下午,希望大家可以從Wendy老師、Sean老師這邊學到、吃到食物的原味與食物的美味。

    Sean:我先示範「玄米可可杯糕與豆腐奶霜」。

    絲絲:所以老公今天變成甜點國王XD

    Q:請問這一道料理我們先從哪個部分開始呢?
    A:奶霜的部分因為需要冷卻,我事前準備好了。
    現在直接來做蛋糕體的部分。
    蛋糕跟餅乾通常都只要2個鋼盆就可以操作完畢,在做之前會有很多的材料,準備乾性材料有燕麥粉、糙米粉、可可粉、泡打粉、蘇打粉,這些放在同一個鋼盆裡。

    Q:我發現這裡面都沒有麵粉?
    A:這應該是我們第一款無麩質的甜點。
    為什麼會有這款甜點的誕生,是我們認識一些種稻的小農,他問我說有沒有辦法用米粉來做甜點?應該可以吧!

    現在市面上也有愈來愈多無麩質的甜點了,只是說:
    【愈簡單的東西不代表它愈平凡,重要的是食譜的配方。】

    在操作的時候…

    Q:只能用糙米粉嗎?
    A:當然是可以用其他的粉,譬如說為什麼會用燕麥粉,因為它有一定的黏性,遇到水會延展它的黏性,米粉的話如果說沒有加入其他的粉,製作出來會粉粉的,容易碎裂。所以你在做的時候當然可以用糯米粉、玉米粉等等去替代,這是你要去實驗才會得到一個完美的比例。

    Q:無麩質製作出來會比較鬆散嗎?
    A:會,畢竟它是沒有筋性的東西,所以才要加燕麥粉、玉米粉,這2種有黏性的粉類,讓它能夠結合在一起。

    把所有的粉類都加進來之後先放在一邊,拿另一個鋼盆把濕性材料,日本的食譜通常以這2種(乾性、濕性)來做分類,我覺得會比較體貼一點,歐美的食譜就不會這樣做分類了。

    濕性材料需要植物奶,豆漿、燕麥奶、薏仁奶都可以,方便的話直接買豆漿也行,葡萄籽油、有機砂糖、1撮鹽。

    通常我們在工作室製作甜點的時候,因為製作非常的多,所以會有很多的器具,但是在這邊跟大家分享如何節省使用器具的量,例如這個打蛋器、乾、濕性材料,先拌勻乾性材料,再用打蛋器去拌濕性材料。

    如果你先打濕性材料後打乾性材料,就得需要用到2個打蛋器。

    均勻的攪拌濕性材料,拌久一點。
    這個動作有2個原因,先讓砂糖融化,再讓油跟植物奶做乳化的動作。

    Q:需要打到像一般的蛋白霜立起來嗎?
    A:不是,這只是一個混合的液體,跟蛋白霜不太一樣。
    油跟水剛加進去的時候是分離的狀態,經過攪打後會變化像牛奶的樣子,就是不能讓油浮在上面。

    其實這道甜點非常的簡單,食譜非常的重要,在操作的過程中,都照著這個方法去做的話就不會失誤。

    接著把濕性材料倒進乾性材料裡面,因為這是無麩質的,大家不用擔心攪打它會有出筋的問題。用打蛋器攪拌均勻,如果是一般麵粉不太可能這樣子做。

    最後把檸檬汁加進來,這個動作是讓檸檬汁、蘇打粉、泡打粉做一個立即的反應,迅速的攪拌讓它產生起泡,攪拌大概40~50下。

    把它倒進大的量杯,為什麼要放到量杯裡,因為它比較稀,直接放在擠花袋也不是很好操作,用湯匙的話,因為杯模比較小,所以用倒的是最保險的方法。

    倒的量大約7、8分滿就可以,然後直接進烤箱。

    做甜點不能有所謂的靜置,所以在做甜點之前,烤箱一定要先預熱,千萬不能說麵糊做好了才發現烤箱沒有熱,這樣會影響出來的成品。

    安妮:
    所以大家要記得,做甜點千萬不要讓它靜置。

    Q:請問這道甜點是2位老師一起研發的嗎?
    A:算是一起研發的。

    Q:書中有提到像糙米粉都是向小農購買的新鮮食材,有自然農法這個名詞,特別好奇「自然農法」是什麼意思?
    A:所謂的自然農法就是不施肥、不農藥,沒有太多的人為干預。
    像有機農業是很需要去照顧菜的,其實自然農法算是蠻極端的,有的是放任、有的是低干預,盡量讓它跟自然一起生長,而不是一直去鋤草。

    烤箱預熱160度,烤10~12分鐘左右,主要還是要看每個人家裡烤箱的狀態,去做時間上的調整。

    奶霜的部分,是不是很像cream cheese跟奶油做出來的東西?
    盡量找品質好一點的豆腐,選擇細緻一點的涓豆腐,現在解釋一下這個怎麼做。

    先把涓豆腐買回來之後,切成塊狀,備一鍋水煮滾丟進去,小火煮5分鐘,再煮滾後拿出來瀝乾放涼備用。

    家裡如果有食物調理機的話,把所有的材料丟進去,直接打勻、打細,大概1~2分鐘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食物調理機的話,用打蛋器把豆腐打的非常細緻之後,再加入其他的材料拌勻,就完成了,但花的時間會比較久。

    先把奶霜放到擠花袋裡,以前我們都是用手抓著擠花袋直接填入,現在覺得把擠花袋套入量杯,雙手都能活動,不用單手一直拿著擠花袋,待會兒來做擠花的動作。

    先請Wendy老師來示範其他料理。

    Wendy:
    我今天主要會做「檸檬起司四季豆」跟帕瑪森起司粉,會跟大家介紹一下「黑豆咖啡」的做法。

    絲絲:我們今天要喝到黑豆咖啡,黑豆咖啡是咖啡嗎?不是,是黑豆。但是要怎麼做呢?其實也有很多的眉眉角角(台語發音)。

    安妮:有人想要分享一下喝到黑豆咖啡的口感嗎?
    讀者:雖然叫咖啡,可是喝得到黑豆的香,還有它的甜味,真的是很難得,有材料香甜的味道。跟咖啡相較的感覺是比較清香、順口。

    Q:請老師簡單講一下「黑豆咖啡」?
    A:今天用的黑豆是臺灣非常有名的雜糧達人蘇榮燦大哥所種的臺灣本土的青仁黑豆,強調非常新鮮,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以非常悉心照顧的方式去照護它成長,所以我覺得它本身就有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能量。

    我的作法是先浸泡一晚,主要是變軟,把豆類當中一些不容易消化的物質泡出來,隔天瀝乾後準備一個大鍋子,像鑄鐵鍋很適合來炒黑豆,保溫、熱傳導能力夠,不會一下子就把熱傳到豆子上焦掉。

    若家裡沒有鐵鍋,可以用平底鍋、不沾鍋、中華炒鍋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花蠻多的時間去炒它、照顧它。

    所以我的建議是找一個深一點的鍋子,把泡好的豆子放進去拌炒,拌炒的時間大概需要1個小時,當然還是要看實際新鮮程度來決定。如果豆子買比較舊,沒那麼新鮮,炒的時間要更久了。

    今天喝的到豆子是2天前炒的,大概花了60-70分鐘,其實至少要1個小時,不斷的翻炒。我個人認為做這個黑豆咖啡很適合假日的時候,全家都在,一個一個輪接著炒,那個時間也不會說很久,而且滿屋子充滿黑豆咖啡的香氣,就覺得非常非常的開心。

    安妮:
    剛剛聞了,有淡淡的清香,沒有咖啡這麼的濃厚。

    Wendy老師:
    如果家裡有支氣管方面問題的人,其實喝黑豆水是非常非常有幫助的,另外青仁黑豆也富含非常多花青素,有抗氧化的作用,我覺得這是一個全家通用的飲品。

    炒的過程有一個小小的眉角(台語發音),跟大家介紹。
    因為平常都是我在炒黑豆,這次是我先生在炒,在炒的過程覺得炒很久,就問我黑豆要炒到什麼時候呀XD

    炒到豆子的皮會皺起來,皺一圈,代表快要完成了,而且你拿在手上會覺得它變輕了。然後炒的時候的聲音,五感要打開,不僅要吃、要看、要聞、耳朵也要打開,一開始是很沉重的聲音,後來會沙沙沙的聲音,會發現它其實在改變。

    泡水瀝乾後放到鍋子裡去炒,就這麼簡單而已。就像咖啡豆也有炒焙的過程,會有很自然的烘焙香氣在裡頭。

    有些人會問,這樣炒好後的黑豆可以放多久?
    炒完放在密封罐裡,加一包保鮮劑,大概可以放好幾個月,只是放太久的話,香氣會愈來愈沒這麼香,最好還是盡快喝完。

    剛剛講炒黑豆的過程,現在講怎麼煮黑豆咖啡,今天用的比例是1:8,黑豆1、水8。比例是我個人偏好,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濃度做調整。煮沸水把黑豆倒入水鍋燜煮,大概10~15分鐘,是你要的味道就完成了。

    「檸檬起司四季豆」

    這個菜對我來說是家裡的常備菜,每次到了冬天去逛農夫市集,看到攤位有非常非常多四季豆出現的時候,我就很開心。當初我在收錄這個食譜的時候,我家寶寶大概才1歲多,那時候正是開始對食物有興趣,動手去探索,我在想怎麼樣可以讓她自己像是吃零食一樣的拿東西吃,因為大部分的小孩看到綠色的東西都會說不要不要。

    看到四季豆,第1個原因是品質好,非常鮮甜,幾乎不用拔絲也非常鮮嫩。希望寶寶在開始對食物認識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很好的開始。

    記得小時候我不喜歡吃某些東西,後來想,可能是因為沒那麼好吃,打壞了我對那個食物的印象,後來再也不吃之類的。

    希望小孩可以吃到品質好的食物,看到孩子在吃,會覺得做了一道還不錯的菜,大人在創作的過程也能得到一點成就感。

    這道菜分為2個部分。
    一開始先做帕瑪森起司粉,這本書是全素,為什麼會有起司粉?就是說我們要想辦法去做一個像奶蛋素起司粉口感的調味料,在工作室創業的過程當中,我其實也做了蠻多版本的嘗試,這幾年也做了很多的教學,也聽到學生很多的聲音,所以想著要怎麼吃到所謂蔬食者想要吃到的風味要怎麼樣達成。

    食材有南瓜籽、葵花籽還有營養酵母。先介紹營養酵母,有些人會覺得它是不是做麵包、蛋糕做的酵母,其實不是。

    安妮:剛剛第一道料理出爐囉!待會兒Sean老師會進行擠花動作,請拭目以待。

    Wendy老師:
    我先把2種堅果種子拿去炒,炒的時候就能帶出堅果原來鮮甜的香氣,這是起司粉最主要的材料,用小火慢慢炒。

    Q:堅果種子要炒到什麼時候呢?
    A:可以看顏色,它顏色會改變,炒到上色。一般來說家裡的爐台我覺得8~10分鐘就可以完成。

    Q:其實也不用一直去翻炒?
    A:對,如果不要那麼上色,去這樣的也可以,只是炒的香氣沒有這麼明顯。有些人可能不想要味道這麼重,稍微炒一下就可以起鍋備用。

    Q:這個研磨哪裡買的?
    A:我個人很喜歡,這個很有在製作食物的感覺,而且你可以把你的能量放在這個食物裡頭。
    記得前幾年有幫大自然老師開一個食療的課程,也是把種子一個一個傳遞下去讓學員研磨,有舒壓感,我覺得這個調味料最特別的地方是會讓你一吃就上癮,後來我會做大量的是因為太多小朋友跟我要,磨好的堅果粉味道很鮮甜、很堅果的香氣,小朋友如果給整顆堅果可能不會很愛,如果是磨成粉,營養也還留在裡頭。

    線上讀者Shining提問
    Q:炒堅果種子直接炒不會炒焦嗎?要不要加鹽炒呢?
    A:其實還好,如同剛剛提到,你要一直看著他,不能夠下鍋後就去做別的事。如果要炒這個或是豆類,最好是用比較厚的鍋子,就比較不會這麼快燒焦,因為它的熱會很均勻的在鍋子裡。若是比較薄或品質不那麼好的鍋,會容易焦掉,所以鍋具的選用和你的耐心是必須的。我個人傾向先原味拌炒,最後再調味,看個人需要的鹹度。

    Wendy老師:
    水裡放鹽巴煮沸之後下四季豆,我小孩現在2歲半,什麼事情都想參與、想要看,像我在廚房就說我要看妳做,搬張椅子來墊高看我做東西,讓我非常緊張,一邊要顧她一邊要顧廚房XD

    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家裡煮完四季豆的水,千萬不要倒掉,因為充滿了四季豆的甜味在裡面,用來當高湯都是非常好的,很合適。

    燙好的四季豆起來後也可以用冰塊水冰鎮一下,通常這個步驟在家裡就會省略XD

    像我們2個料理的風格,就是喜歡慢慢把這些食物完成,而不是很快速的完成它,我會花蠻多時間的。

    因為現在有很多書都強調15分鐘上菜什麼的,我就覺得這樣壓力好大喔。

    在這本書花很多時間是,這本書希望讓大家享受慢慢來生活的過程,所以我食譜寫的很詳細,盡量讓大家可以少掉一些慌亂的時刻。

    安妮:
    我覺得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很不像一般食譜書,反而很像是看做菜的雜記,文字優美,推薦大家購買。

    Wendy老師:
    這裡面有76道中西式的蔬食餐點,還有可以讓大家調劑一下身心的20多篇飲食雜記跟文章。

    剛剛講到一半的營養酵母。
    它不是做麵包、蛋糕用的活性酵母,這是去活性的酵母,跟一般做啤酒的啤酒酵母也是不一樣的東西,有非常豐富的維他命B群、葉酸跟蛋白質,如果你是吃素的人,你會很需要這些所謂的營養補給品,它是一種食材的方式,我會覺得在這邊推薦給大家,可以在料理當中使用。

    一個很特色的地方是它的味道,有一個起司跟堅果的香氣在。單獨使用味道是蠻濃烈,今天和堅果粉搭配是可以再提出鮮味的部分。

    炒過的堅果除了看顏色和聞過香氣之外,因為它的水分在蒸發,你會聽到它有一個ㄅ一ㄚㄅ一ㄚㄅ一ㄚ的聲音,稍微讓它放涼一點點,再做研磨的動作。

    徵求自願者上來研磨堅果,王小姐、鄭小姐。

    Q:王小姐也會常在家裡自製、研磨嗎?
    A:會,但是沒有三餐。

    Q:請問鄭小姐在這麼多人面前研磨的心情?
    A:很好,很療癒。

    Wendy老師:
    研磨的顆粒程度就看個人口味來決定,堅果有很濃郁的油脂,在磨的過程中待會兒也會散發出來。

    剛剛提到因為堅果有油脂,不要太燙的時候去磨它,太燙的時候去磨,油脂馬上會滲透出來,可能就變成濕濕的樣子。

    一邊研磨的同時,我先講一下四季豆的調味,主要的材料今天選用橄欖油、黑白胡椒粉、黃檸檬皮絲的部分,最後做一些裝飾性的調味,黃檸檬皮絲如果沒有馬上用,請先蓋起來,以免乾掉。

    加橄欖油因為堅果粉要沾附在四季豆上,一點點就夠不需要太多,再放黑胡椒、白胡椒,若有小寶寶要吃,白胡椒不要加太多,會有一些辣。再加一小撮鹽巴、檸檬皮屑。

    檸檬皮屑是這道菜很清爽的元素。

    我寫的食譜希望是個地圖,給大家一個明確的方向,想要怎麼走,想要辣一點、想要甜一點、想要酸一點,可以自己調整。

    Q:除了四季豆以外,還可以用其他食材嗎?
    A:我是以食材的角度去發想,用四季豆來設計出這個點心,書上有另一個對照是花椰菜,想著如何讓食材呈現一個新的樣貌。

    寫的時候有個標題是「蔬食零嘴」,因為我覺得吃了好像是在吃家裡的小零嘴。我很喜歡做大人小孩都很喜歡的開胃小點心,大家也可以翻翻書找到屬於自己版本的靈感。

    堅果粉加上營養酵母(片狀)大概一大匙的量,鹽巴看個人口味調整,再稍微攪拌一下,帶有一點點的黃,呈現一種起司粉的效果。

    Q:營養酵母在哪裡可以買得到?
    A:有機店或是營養補給品的網路平台都可以買得到。

    我個人覺得它是很好的B群來源,就是它的味道充滿了B群跟葉酸。

    把攪拌好的堅果粉酵母,先取一些倒入四季豆裡面拌勻,剛剛的油脂堅果就會包覆在四季豆上,可以每一口都吃得到香氣。

    Q:堅果類只能用南瓜籽、葵花籽嗎?
    A:這2種是我調出來的味道最搭的。杏仁或核桃也可以,只是比例上可能需要再多做嘗試。

    Wendy老師:
    再加入檸檬皮絲,釋放檸檬精油天然的香氣,還有增加顏色,記得不要弄到白色的地方,會苦苦的。

    大家可以看到步驟非常的簡單,食材非常的少,我個人非常喜歡寫食材少的食譜,覺得如果把它做得很好吃,就很有成就感。

    Sean老師:
    擠花高一點沒有關係,蛋糕體沒有奶霜的話就會失色很多,重點是上面的奶霜,再灑一點裝飾,例如核桃、堅果、葡萄乾、果乾類都可以,今天是灑巧克力碎片,一點點椰子絲,這樣搭配起來就很棒。

    Wendy老師:
    這個杯糕我建議一口吃掉它,因為它是糙米粉做的,不像一般麵粉有那麼好的結合度,結構比較脆弱一點點,所以能夠一口吃就一口吃。

    安妮:
    2位老師今天來到新板誠品書店的現場,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你們在廚房裡的生活,在原味食物下有什麼想再跟讀者分享的嗎?

    Wendy老師:
    我個人很常逛誠品書店,是我尋找創作或是寫作或者是食譜靈感很常去的地方,所以今天能到誠品辦活動真的感到非常榮幸,也很開心大家能參與到,讓活動非常的圓滿,至少,大家吃起來應該是蠻開心的。

    因為有大家的參與,我就覺得在準備工作呀、設計、設想上都非常開心。

    Sean老師:
    今天示範的這道甜點其實我非常希望說,做甜點不是要選那種非常困難的,因為你做的次數也不會非常的頻繁,今天這個甜點,很簡單,大家會去嘗試,常常做,自己做久了,對甜點的一些概念,然後一些經驗、一些敏感度,再循序漸進的去挑戰一些困難的甜點,會對大家非常的有益處。

    安妮:
    買一本書以及你們好吃的讚嘆聲,都是對作者、對出版社、對書店最大的鼓勵。

    Wendy老師:
    補充一下,今天由生態綠提供的公平貿易可可粉以及可可豆碎,剛好就是大家今天吃到的點心食材,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因為它們的原味,也很符合書的主題 。推薦給大家!

    Q:請問豆腐奶霜的部分,是指嫩豆腐嗎?
    A:其實是很接近,可是一般坊間的嫩豆腐可能會有添加物,盡量選擇嫩一點,品質好一點的,就可以了。

    Wendy老師:
    我補充一下奶霜的部分,有馬來西亞的學生寫信問我,書上的豆腐美奶滋呀等相關的食譜,豆味如果很重,要怎麼辦?
    因為豆腐百百種,1.換個牌子試試看。2.氽燙豆腐的時間加長。

    把豆腐燙熟,去除豆腐在製作過程中不乾淨的地方,一個殺菌的作用,也可以把豆味釋放在水中,就不會有這麼重的豆味了。

    現場讀者-瓊安姐:
    我也想分享黑豆,因為我常常煮,可是沒有這麼多耐心慢慢炒,我把豆子晾乾後放在氣炸鍋,100~120度,烤30分鐘,可以試試看,不行就多烤一下,一個比較省時的方法。另外,我會把烤完的豆子放在醋裡面,變成黑豆醋,據說對高血壓有益處,就像老師剛剛說的地圖,把它做個延伸。

    絲絲:
    我為什麼認識瓊安姐,因為她是參加誠品信義店廚藝教室多年來的忠實讀者,廚藝功力也累積了幾十年了,非常會做菜,也非常支持誠品書店的料理活動。今天其實還有好多信義店的朋友來到新板店,都是為了2位老師。

    如果你給廚師最大的回饋是什麼?要把菜吃光光,再來是大聲回應好不好吃以及買一本書。

    今天有2位外國朋友,想要訪問一下外國朋友來參加誠品書店的料理活動的感覺。

    Q:在bookstore裡面居然有cooking,會不會覺得很surprise?
    A:很酷、很美味、很棒。

    絲絲:
    剛剛在展示的時候,聽見哇~覺得非常有滿足感、成就感,不管是做料理也好,做活動也好,如果有回應,會讓台上的人更加的起勁,這個是很重要很重要的。

    如果說台上很賣力的演出,台下一片靜默,我們就會開始覺得是不是有哪邊做的不好,覺得很自責。

    如同安妮剛剛說的,這是一本值得購買的書,它是一本飲食小日子書,飲食原味料理其實是流傳很多年了,食物的原味、食物的原態。

    原態是指,你要吃食物本身生長出來的樣子。
    譬如說地瓜,可以在超商買到原態食物,這樣的觀念不斷在改進、不斷在提升。

    Sean老師跟Wendy老師所要強調的就是,他們的原味料理、他們的崇尚自然,而不是單純覺得是好吃的蔬食,這是不太一樣的。

    抽獎時間
    得獎者-
    蔡佩珊。
    吳政達,這是誠品信義店的忠實讀者,政達本身就是一位廚師喔。

    絲絲:
    活動近尾聲了,由大好書屋所出版的最新作品《原味,每一天》。它闡述了很多自然料理的理念,希望能夠帶進你的生活中。

    今天是初九,天公生,也請2位老師跟大家拜個年。也請說說第一個書孩子誕生的心情,與見到讀者想要說的話。

    Sean老師:
    首先感謝誠品這個平台讓我們來發揮,也非常感謝對廚藝有興趣的朋友來參加活動,再來是,我和Wendy可以展現廚藝給大家看,也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情,最後跟大家拜個晚年。

    Wendy老師:
    我講一下書名的插曲好了,記得這個書名花非常非常多時間,包括我們和出版社一直在想,書名到底要怎麼取?就差那麼臨門一腳。

    有一次開車從宜蘭回臺北的路上,Sean就突然蹦一句說,不然就叫原味,每一天好了,聽起來就蠻順的,因此就拍版定案了。

    也非常開心這個書名很忠實傳達我們想要呈現的一個想法跟概念的生活型態,也祝福大家能在這個新的一年,每天都能夠萬事如意,都可以原味的每一天,謝謝大家~ 😊

    絲絲:未來的每一天,如果想跟老師互動的話,要利用什麼平台做互動呢?
    Wendy老師:可以用「JAUNE PASTEL鵝黃色甜點廚房」粉絲專頁,直接跟我們連繫。

    絲絲:
    希望大家都能正視自己的生活、正視自己的飲食,閒暇時間把這本書細心的閱讀一番,會讓你非常的有感覺,讓你的生活步調放慢,並且很優雅。

    -------------【食譜】-------------

    【玄米可可杯糕與豆腐奶霜】 *製作長方形小杯糕6個
    〔食材〕
    ◆糕體:
    糙米粉80g、燕麥粉25g、無糖可可粉20g、無鋁泡打粉4g、小蘇打粉2g
    植物奶110g、葡萄籽油45g、二砂糖50g、海鹽一小撮、黃檸檬汁20g,約⅓顆量
    ◆奶霜
    絹豆腐300g、無糖可可粉30g、楓糖漿80g、椰子油60g、海鹽一小撮
    香草莢半根,取出籽
    ◆裝飾 : 開心果 少許
    〔作法〕

    ◆奶霜 
    1 取一個小湯鍋,加入適量的水,加熱至沸騰。準備一個擠花袋,套上花嘴。
    2 將豆腐切小塊,放入沸水中,轉小火煮約5分鐘。關火,將豆腐取出,放在濾網上瀝乾放涼。
    3 將豆腐放入食物調理機中(或用打蛋器),攪打至綿密無顆粒;接著,倒入剩下的所有食材,再攪打一下,使其均勻混合。
    4 將作法3放入擠花袋中,冷藏至少1小時,定型後再享用。密封冷藏保存可以放3~5天。
    ◆糕體 
    1 烤箱預熱160℃。準備烤盤與杯模。
    2 取一大盆,加入糙米粉、燕麥粉、可可粉、泡打粉和小蘇打粉拌勻。
    3 取中盆,加入所有剩下的食材(檸檬汁除外),用打蛋器攪拌至均勻混合,完全乳化。
    4 將作法3的濕性材料倒入作法2的乾性材料中,繼續用打蛋器拌勻。
    5 最後加入黃檸檬汁,快速攪拌至麵糊起泡後,盡速將麵糊倒入杯模中。進爐烘烤12~15分鐘至金黃上色,以叉子插入杯糕,取出後,上頭沒有沾黏麵糊,即代表完成。
    6 將烤好的糕體取出,放涼後,擠上奶霜、撒上開心果,即可享用。

    【檸檬起司四季豆】 *製作4人份
    〔食材〕
    過濾水1公升、海鹽½小匙,分兩次使用、四季豆200g、白胡椒粉少許
    現磨黑胡椒少許、初榨橄欖油少許、黃檸檬皮屑1顆量,分兩次使用
    帕馬森起司粉¼份
    【作法】
    1 取一湯鍋,加入一公升水,以中火煮沸後,加入¼小匙鹽和四季豆,汆燙至熟;取出,過一下冷水,瀝乾放涼備用。
    2 取一大盆,放入四季豆、¼小匙鹽、白胡椒粉、現磨黑胡椒、油和半顆檸檬皮屑,攪拌均勻後,試吃一下,調整味道。
    3 盛盤,刨上剩餘的半顆檸檬皮屑,沾著起司粉享用。

    【黑豆咖啡】 *製作2人份
    甘甜溫和的黑豆,炒過後充滿咖啡香氣,豐富的花青素有抗氧化功能,是潤肺止咳的居家良伴。
    〔食材〕
    炒過的黑豆* 4大匙
    過濾水 2杯
    〔作法〕
    1 取一個小鍋,將所有材料放入,以中小火加熱至微滾後,轉小火加蓋燜煮15分鐘。
    2 關火,將其過篩後**,倒入馬克杯趁熱享用。
    ───────────
    *如何炒黑豆?先將適量黑豆(建議200g~300g)以冷水浸泡一夜,洗淨瀝乾後,放在厚底平底鍋中,以小火慢炒60~70分鐘,至其完全乾燥;炒的同時會聽到「沙沙」的聲音。過程中須不時攪拌,以免燒焦。放涼後,置於密封容器中冷藏,可保存數個月;不過香氣會隨著時間淡去,最好盡快用完。
    **煮完黑豆咖啡的豆子,可以直接拿來吃或是入菜使用。例如包飯糰、沙拉佐料等。

    ★相簿縮網址 https://goo.gl/ABbfYe

    JAUNE PASTEL 鵝黃色甜點廚房
    日月文化集團大好書屋
    絲人空間(李絲絲)

    #原味每一天
    # Wendy
    # Sean
    #日月文化集團大好書屋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新北板橋店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 南瓜多久施肥一次 在 阿榮自然農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06-25 05:48:46
    有 27 人按讚

    由林義隆上傳
    6/23 今天整天, 我太太連絡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的黎醫師來台東!
    分享今年五月與我太太等人, 在日本參觀幾個秀明自然農法農家的經驗, 重點是在 [旱田育苗]的農家參觀心得.

    今天來了30多個人, 認同無肥料無農藥栽培的花東農友愈來愈多了!
    早上與下午都有室內分享課, 中午在我和王龍的鳳梨田大樹蔭車道下用餐. 最後還有稻田邊的討論.

    我今天邊聽邊作記錄如下, 很多喔!

    分享給大家, 也會轉寄給秀明自然農法協會轉載!
    *******************************************

    秀明自然農法 日本參觀心得與水稻育苗方法

    (記錄者: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林義隆)

    主講者: 黎旭瀛醫師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參加者: 共 31人

    ** 台東 –
    秀明自然農法農友 : 日卡地自然農莊(王龍&大嫂), 轉角.上自然農場(Vivian), 浪人米(陳仁傑&明明, 永安, 一公頃水田), 黃素珍(龍田), 感恩米許壬佶(三公頃水田), 鴻泉小鋪(銘孝),夏耘自然生活農莊(曉萍&義隆),九叔公(有三分地), 詠情民宿-夢田農場(芳誼), 大雄(日卡地部落, 幫王龍)

    無肥料無農藥栽培農友: 默默米(林柏宏), 芳瑜&趙笠(龍田新移民, 要耕作),
    朱光亞(龍田新移民),黃建峪(100坪菜園), 小菇(龍田新移民) ,小鳥(種三分水梨) ,許淑玲(想在都蘭種一分稻田),小葛(龍田雜貨店店長, 阿榮自然農園小幫手),日卡地部落族人(種南瓜), 退輔會台東農場莊主任家庭2人

    ** 花蓮 –
    秀明自然農法農友 : 四季耕讀農園(慧芸&慶豪), 豐裡自然田(高麗貞&杜芳群)
    無肥料無農藥栽培農友: 二馬&雅玲 (壽豐種水稻)

    地點: 日卡地自然農莊 (台東鹿野永安村日卡地部落)

    日期: 2014年 6月23日(週一)
    09:30 to 10:3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1, 2 , 3 點
    10:40 to 12:1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4, 5 , 6 點
    14:00 to 15:30 -- 室內課程, 如記錄的第4, 5 , 6 點
    15:30 to 16:30 – 田間討論 , 沒作記錄

    1. 秀明自然農法簡單介紹

    (1) 1935年岡田茂吉先生提倡
    當時在日本是從舊的農法轉成化學農法的時代, 有很多人聽到這個方法覺得很奇怪, 但有上萬人開始遵循耕作. 當時有些農夫的水稻產量比傳統多了1.5倍, 草也變少(因為沒有肥料). 當時日本的主管農業單位認同此方法 (雖然在科學上不可能, 但實務上卻是可以), 正要開始推動時, 日本戰敗受到美國託管的壓力, 開始引進化學肥料.
    (2) 現在看, 以科學方法解釋此農法有點行不通.
    (3) 岡田茂吉自然農法論文集: 土壤為何? 土壤是造物主所作, 是為了養活生物, 就像個肥料堆. 當時沒有人相信, 因為剛開始種都種不好. 但現在的微生物學者認為自然農法的無肥料是沒問題的.
    (4) 但為何大家現在還是有人仍種不好?
    因為從微生物的角度看, 我們的土壤微生物不夠豐富. 以植物來看, 它只能吸收附近的肥料, 但土壤到處是肥料, 植物卻抓不到, 那是因為少了搬運肥料的微生物. 因此, 只要土地回到以前的健康狀態就會有這些搬運的微生物.
      (5) 自然農法還有靈性的部份, 比如BD農法也有比重不輕的靈學方面而不是只有農業技術部份.
    (6) 岡田茂吉先生的自然農法是無肥料, 但後來其它提倡自然農法的人卻說可以加肥料.
    (7) 自然力 – 火水土
    火: 太陽或X. 太陽也有光和熱, 每年都會發現太陽有新的粒子過來, 光就是氮素.
    靈就是X。
    水: 受月球與X的影響. 靈就是X。
    土: 地球的中心是個火團, 是地熱的發生源頭, 地熱也有靈體兩面, 體就是氮素. 打雷的時候會有許多氮素 (雷就是雨和田拼成的字, 日本人說雷是水稻的太太, 當年閃電多就會生長的好). 靈就是X.
    (8) 尊重自然, 順應自然是基本原則.

    2. 木村秋則的蘋果園科學分析

    (1) 土壤裡的氮素有 51.1 mg/Kg (但它已經實施了無肥料栽培 30多年), 而附近的慣行農法田卻是只有 46.6 mg/Kg.
    (2) 弘前大學農學博士 – 出了一本書介紹無肥料栽培的自然農法. 這學者分析慣行農法農田的微生物含量是766mg/kg, 但木村秋則的田裡竟然是 1千多mg/Kg!

    3. 微生物研究 -- 神慈秀明會與美國Rodale有機協會的合作

    (1) 研究學者的土壤調查 (包括黎醫師家的土壤) –
    不是要刻意去引進微生物菌, 而是要瞭解其運作. 人類無法瞭解整體的微生物運作, 因為有太多種了, 比如我們瞭解的EM菌只是土壤中細菌的99.99%之外的一種. 我們無法拿一種土壤去培養微生物, 因為在實驗室裡也不知道它會吃什麼東西? 我們瞭解它在實驗室裡的作用, 但無法瞭解它在自然界裡與其它微生物的互動關係.
    現在新的研究方式是作出好多個洞, 放入不同的材料, 再於這些洞裡放入土壤樣品, 讓土壤樣品裡的微生物去吃這些不同的材料, 能吃愈多種的微生物就代表這土壤裡的微生物多樣性愈高. 微生物多樣性高, 作物生長的好, 也比較不會生病.
    (2) 目前發現秀明自然農法的田裡微生物種類多, 昆蟲也多 (比如日本SNN古民家的秀明自然農法示範區域裡有80多種昆蟲, 但附近農田只有30多種).
    (3) 日本研究學生霸凌現象發現: 易發生霸凌的班級多半是班級裡有一個特別強的學生並有其它追隨者. 而較不容易發生罷凌的, 則是一班裡的學生有很多不一樣的意見, 沒有人會聽誰的. 因此以土壤來看, 刻意放EM菌就是讓土壤裡有強者而產生霸凌.
    (4) 土壤裡的氮素作用也需要有酵素才能吸收. 氮是如何來的? 有機質是植物枯死形成的, 但要有微生物分解才能形成氮. 而這個氮又會養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會抓空氣中的氮, 有些會讓氮讓植物吸收, 有些會讓氮汽化. 若是這些作用很均衡, 這就是自然界的循環.
    但人類加入化肥到土壤裡補充氮, 植物吃了很高興, 但若加了太多氮, 那些消耗型的微生物 (會讓它汽化的那些)就會變多, 久了之後, 化學肥料就會效果變差!
    (5) 這樣的狀況在非洲出現, 非洲有些地方一開始加肥料長得不錯, 之後愈來愈長的不好 (所以使用化肥與農藥的綠色革命在非洲就不容易成功). 化肥讓作物依賴肥料, 土壤壞掉, 也會變成更需要水.
    (6) 有機農法的堆肥與自然農法的草葉堆肥之意義不同
    比如秀明自然農法要求水稻堆肥不用在旱田的作物, 旱田堆肥不用在水田的作物.
    有機農法的肥料與慣行農法不同, 但仍是在計算肥料的氮磷鉀. 而自然農法的草葉肥料不去管其氮磷鉀比率, 而是在乎其提供的保溼性與保溫性.
    (7) 保溫包溼對土壤來說, 形成團粒結構, 也是提供微生物更好的生存空間. 不同的細菌, 黴菌與線蟲等在這團粒構造的通道裡移動.

    4. 秀明自然農法種水稻的方式簡介

    (1) 稻子與蘋果不同, 稻子會用氮更多.
    (2) 水稻產量推算
    (a) 日本農學的一般常識:
    調查水稻一分地要有500公斤(已脫殼, 碾成糙米狀態時)產量, 要有 10.7公斤氮. 這就形成慣行農法添加肥料的依據.
    無肥料稻田的氮來源:有機質4.3公斤, 微生物固定或身體裡的 2公斤, 來自雨水與灌溉水的是 3公斤, 因此總量是 9.3公斤. 一般植物可吸收到一半氮素, 因此可吸收 4.75公斤. 照這個推算是不太夠, 因此無肥料栽培的水田, 照農學教授推算是應該只有 250公斤(已脫殼, 碾成糙米狀態時)產量
    250公斤只有500公斤一半, 這是目前農學教授的推算.
    (b) 木村秋則的學徒種出來的水稻是 325 公斤, 已到慣行農法的60%多.
    日本有些地方作無肥料栽培的自然農法其產量又更高, 可以到達 500公斤.
    這些狀況是如何產生的? 目前農學教授也無法確定!

    5.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日本木戶將之先生 (奈良縣櫻井市)

    (1) 背景
    -- 種了25年. 日本產量最高的水稻農家之一.
    -- 原來是日本上班族, 先從通車開始假日到附近去種稻.
    -- 神戶大地震之後公司倒閉且人被活埋被救出, 之後就開始作秀明自然農法
    -- 剛開始以自然農法種稻的產量很少, 因此開始研究古代的農法, 但不是只學技術, 而是學習古人對待稻子的細膩之心.
    -- 偶然間學會[旱田育苗]的方式, 這方式的水稻苗根系長得非常壯.
    (註: 黎醫師試過一次旱田育苗但失敗, 但稻穀不是學他只灑七公克, 而是灑了較多的50公克)
    (2) 產量至少 10包 (當地慣行農法水田的產量也大約在10包) – 而全日本自然農法的平均在 5包. 所以這個農場的水稻產量很驚人.
    (3) 採種經驗
    他們盡量採收走道邊的水稻種子, 因為這部份的水稻被風搖過會較強壯, 陽光較多也長得比較好.
    (4) 這裡種的是晚生種 – 6月到 11月.
    (註: 越光米在日本北邊寒冷的新潟縣是晚生種, 但到了南邊較熱的九州就變早生種且味道不一樣, 到了更南邊的台灣就變超早生種且可能無法採種).
    (5) 這農場的育苗的方法很不同, 它是用 [乾式育苗法].
    (a) 照片裡是40坪的苗田 –
    先作表面粗耕 (轉速慢, 走速慢, 淺土) – 再將溝裡的土一大塊一大塊打上田畦 再用人力加鋤頭將翻上的土打細 準備好了! 播種直接播在苗床上 (稻種沒有溫湯處理, 只有水選; 因為採種的稻穀種已很強壯飽滿) 灑播不均勻的稻粒再以人力拿長夾子夾開, 讓它分佈很均勻
    (一個60x 30公分苗盤只有 7公克穀種, 但台灣慣行農法是放 250公克穀種),
    因此一分地只需要 450公克穀種 苗田再蓋上水田冬天長出的草, 蓋的很厚, 但灑種後沒有先覆土) 沒有澆水, 只有靠下雨, 溝裡也不放水 (土壤應該是正常的壤土) 剛播好種會在上方放上黑色透氣網子防鳥 (白網也可以), 苗剛長出會被網子壓住, 但稻子生命力強, 愈壓長愈好 大約2至3葉時, 稻穀已沒有養份, 鳥也不再來吃, 就可以將黑色網子拿走 大約5月長出苗, 此時本田已長出雜草 育苗2個月 苗田上也會有野草, 先用人力除草 六月取秧苗, 秧苗此時大約20多公分高且已分糱幾株, 並且其株莖都很粗 (手插秧只插當初的一個種子長出的這一整株) 取苗時會再選一次較好的苗 鏟苗之後, 苗的根上的土會先抖掉一些回苗田
    (b) 手插秧 – 七分地
    行距40公分, 株距 30公分 (比一般寬很多), 一穴只差一株 (一個種子),
    (6) 插秧後
    這個田有福壽螺, 但不多.
    插秧後有放淺水, 大約一個月可以分糱到30株(註: 非常多). 最後變成 60多株 (且莖很粗)
    收割時下方有矮矮的野草 (因水稻很高會遮住下方的草之陽光), 草相看來很單純 感覺很早就停水.
    (7) 收割
    成株收割機, 11/8日收割, 在田間倒掛曬稻約一週就好了.
    (8) 倒掉曬稻
    會追熟 (稻桿的養份會回流, 讓米粒變更飽滿).
    不怕下雨, 但怕颱風帶來的雨.
    要作防鳥的透明線
    曬到剩下水份 14%.
    (四季耕讀農園的慶豪補充說明: 台灣的糯米要悶, 低溫烘乾到水份剩一半先停火, 再加火; 但用倒吊的方式就很好, 會讓它白化變比較均勻)
    (9) 分糱
    一個分支後又繼續分支 (且後長的穗可以在同樣的時間成熟).
    岡田茂吉先生的1952年論文: 一枝莖繼續長出其它莖 (穗又長穗), 因此產量變多.
    (10) 2013年這方法在日本公布, 之後日本其它秀明自然農法追隨採用這樣的方法 (旱田育苗法) ,一旦採用之後就產量變多.
    (11) 水稻長得好不好的七成是靠育苗.
    (12) 台灣是否適合此方式? 要靠大家去研究!
    (13) 在日本能吃到這農場的米的人不多, 是很好吃的米.
    ☆黎醫師補充說: 若是一般育苗, 作苗到一葉或2葉要放水, 放水會洗掉細菌, 要不然會生病.)

    6.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小林老師 (兵庫縣姬路市)

    (1) 背景
    很會作加工 – 米的粉 (古法石磨), 黑豆 (想出口到台灣)….
    31歲, 12年日本的神慈秀明會老師, 長髮的太太會開收割機
    (2) 用苗盤育苗 (穴盤) +稻桿堆肥試驗
    (他是日本秀明自然農法高產量研究的稻農鈿先生的徒弟)
    (3) 以前是採用山土來育苗, 因為穴盤的苗磐只有2公分的深度, 用真土時苗的根部長得不夠多, 無法用機器插秧. 因此才會與當地的農改場合作試驗 [稻桿堆肥] 試驗.
    (a) 沒有打碎的稻梗捲成一圓桶, 放在田間兩年, 自然變成堆肥.
    今年要試先將稻梗切碎再放置 (要試曳引機快速切碎).
    堆肥的土就夠用了(是一般的育苗方法)
    (b) 比例試驗:
    100% 山土(日本叫真土)
    30% 堆肥+真土
    50% 堆肥+真土 這比例是三者之間地上部長的最漂亮, 地下部也長得較粗.
    (c) 改善
    – 實施50%堆肥+真土來育苗之後, 產量雖沒有提升 (但色彩選別機挑出留下來的變多), 但食味值可提高到85點 (這是最高的數值, 真的很好吃)
    ##默默米的柏宏補充:
    2012年曾試過將稻桿切碎灑到苗床上, 但那次育苗失敗無法用機器插秧, 後來手插秧後之後, 此區的稻子卻長得很漂亮 (但以前育苗區的稻子都長不好).
    重點 -- 是要成為好氧性的堆肥. 若變成厭氧性的堆肥, 微生物就容易攻擊作物.
    (4) 低溫育苗 / 低溫催苗
    (a) 用10度以下的水催芽20天, 就可以洗掉水溶性的抑制發芽物質 (很冷的泉水) 再放入正常的水中就會發芽
    (b) 但日本慣行農法卻是在苗的塑膠棚裡加溫, 等於苗是從棚裡的高溫再到插秧後的田間低溫. 但這是違背日本的自然狀況.
    ☆ 黎醫師補充:
    (a) 以前的人採種不採最高的位置, 而是採中間位置, 若是這樣的話, 可以不作鹽選處理.
    (b) 溫湯處理是要去除抑制發芽的效果, 但搭配鹽水選要在一小時內一起作! 但小林老師沒足夠設備就不作鹽水選與溫湯處理. 但是必須其選出的穀種很飽滿, 只要夠飽滿也沒作鹽水選與溫湯處理.
    (c) 鈿先生會在苗長到一到高度時先用割草機切斷, 讓苗見到光.
    (5) 堆肥迷信
    農場主人小林老師提醒不要變成堆肥試驗, 因為若大家都去割野外的草, 這樣野外的草就不夠了, 而且違反生態.

    ☆ 黎醫師總結:
    (a) 日本黃島曾經發生過案例
    曾經擴大面積種植, 因此砍了很多野草, 之後發現有鳥跑出來吃作物, 海水水質變差, 水草也長的變差. 於是之後就改變: 開始種樹! 開始種樹之後有些地方少砍草了, 海水變乾了, 海裡生物來了.
    (b) 因此無農料無肥料只是基本, 但不只是只作這件事, 而是思考如何作才是更尊重自然順應自然.
    (c) 黎醫師第一年種稻
    是作草葉堆肥 (用台灣苗盤), 產量有到 8包! 但後來幾年都不成功, 於是思考改變, 先從作苗的炒土開始, 但後來又發現這樣炒育苗土, 也會殺死炒過土壤裡的細菌. 再之後的改變, 就是用日本有許多孔的苗盤就較順利了.
    (d) 蘋果農夫木村秋則先生種8年後不成功, 想去自殺, 但發現野外的樹長得很漂亮, 發現原來這株樹下的土壤很棒. 才回來思考作改變. 因此並不是作無肥料無農藥就夠了, 必須思考!
    (e) 想像有一個遊戲: 讓蘋果成長是最終的遊戲終點!
    慣行農法是參賽者一定會贏. 有機農法也是一個參賽者, 另一種是大自然農法也是參賽者, 但對勝負就隨緣. 自然農法卻不是參賽者, 而是監督者, 因為要讓土壤變好, 會去思考如何協助環境變好!
    (f) 所以木村秋則先生總說 : 自己不是蘋果種植者, 而是蘋果樹要他作事!

    ☆ 對黎醫師的 Q & A:
    (1) 肥毒影響產量?
    (a) 黎醫師的經驗
    第一年種稻經驗 – 種稻 5分地, 地主在中央種西瓜但有放肥料. 第二年地主不種了, 全部交給黎醫師種. 發現種過西瓜的部份卻連續三年長得比較黃 (但一般卻認為放過很多肥料的西瓜區應該是長得更好)!
    種長豆的經驗 – 從外面買長豆種子, 到某個高度就停頓生長約三週, 之後下雨又開始長的很快.
    (2) 肥毒如何去除?
    (a) 土壤表層約20公分是肥毒層, 若挖了一個洞有 50公分. 用溫度計量洞裡的土溫, 會發現在某個深度有一層土壤溫度較低 (也許是有化學物質或被壓硬),
    (b) 岡田茂吉先生說一開始可以用機械翻耕讓肥毒變風化. 或種植深根作物, 或種吸肥毒的作物 – 玉米或麥子.

    7. 2014年5月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水田的參觀經驗 --橋本先生 (兵庫縣姬路市)
    (1) 背景: 種 5公顷土地, 以蔬菜為主, 水稻只有一些.
    (2) 他有特別之經驗 – 人與自然的連結
    甜豌豆生吃很甜, 已採種很久. 去年想到要種一般的豌豆, 然後田間就自動出現這種了! 好像植物聽得懂他的想法.
    **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曉萍的經驗補充: 曾經想種瓜, 結果在水田入口就長出一根瓜苗, 就取出去菜園種, 最後是長出哈蜜瓜, 就留下了哈蜜瓜的種子.
    (3) 約20公分是肥毒層, 若挖了一個洞 50公分. 用溫度計量土溫, 會發現在某個深度有一層土壤溫度較低 (也許是有化學物質或被壓硬)
    (4) 日本另外一個年輕農家, 現在這麼成功, 但以前有何契機造成這件事? 他想是:
    先有一個念頭要作好一件事, 也許因為是態度改變了, 慢慢就會有發現田間很多現象, 然後就技術就來了.

    ☆ 對黎醫師的 Q & A:
    (1) 養菌的問題
    (a) 對一般農法的人如何溝通 (如 EM菌, KKF) – 農沒有說好壞, 只想到 EM菌是從自然界中找出四五種分解能力很好的, 可以很快分解有機質變成無機質, 作物就可以很快地吸收養份. 若把很強的微生物放入田裡, 田裡的有機質很快分解被用完, 之後這塊土地是否會愈來愈瘦? 當初發明日本EM菌的農學教授也有提到這個可能的危險. 造成土壤更需要不斷投入有機質.
    (b) 1980年代以來持續再作的很有名的試驗
    – 16個9x9公尺範為的土壤, 種下種類樣數不同的草, 從一種草到16種草.
    -- 結果發現, 土壤養份隨
    (C) KKF 也有類似EM菌的問題, 但是有可能有類似的問題 (秀明自然農法不能作)
    KKF (取上游的土或山土, 用糖蜜養, 再放入田間) 是比較偏向好氧菌的環境, 應該也是分解能力強的菌種, 是否也是分解力過高造成循環.
    (2) 防紫外線的保養
    防氧化 (會消化掉自身的酵素, 所以要早睡, 少大魚大肉, 不抽煙)
    盡量戴墨鏡, 戴帽子, 以防紫外線造成黃斑病變.
    自然農法的水果蔬菜表面都有酵素.
    (3) 台灣一年二期甚至三期的水稻栽培, 但日本卻是一年一期?
    (a) 岡田茂吉說土地會記得稻子, 會產生適合的狀態, 微生物也會適合.
    (b) 水旱田不輪作 (日本通常是這樣).
    (c) 黎醫師的作法
    土地只租半年, 另外半年是地主領休耕補助 (不加綠肥仍有補助, 但會少一點).
    因此春作收完之後就立刻翻耕. 但地主不作任何事, 只是放著.
    翻耕目的是不讓它長野草, 但到了春天就會長出野草到約小腿高, 若因人力不夠而直接將野草打入土裡, 但可能會造成厭氧菌增加影響生產. 水田的影響或許較少, 但旱田的影響更大.
    (d) 在岡田茂吉論文之中, 較熱的地方不用作稻梗翻入田中的動作, 較冷的地方ok.
    (e) 若有在水田中放入稻桿, 怕來不及腐爛, 可以再切斷.
    (f) 日本也沒有人力將收割後的稻桿搬走, 因此收割時先留稻桿, 再淺耕! 淺耕之後因為稻桿腐坏造成厭氧的機會變低.
    (g) 淺耕在日本是找有多一個履帶或類似鐵牛輪的曳引機.
    (h) 日本九州有一個人種10公顷, 有所有機器, 在冬天就作好水田整平的事.
    (i) 淺耕好處對日本前輩鈿先生來說:表面的土是農夫的事, 更深的土是 “自然” 的事.
    (j) 對一期種稻, 一年種綠肥 (田菁與太陽麻) 的想法–
    ## 日卡地部落阿美族大雄的意見:
    沒有施肥的土地一樣長出很漂亮的草, 代表不用肥料是 ok的.
    但從土地永續利用的角度看, 一期不種稻而種油菜花等, 是不浪費土地!
    ## 黎醫師的意見:
    (a)改造山坡地變梯田 (日本的里山 Satoyama) 是人類可以永續的生活方式.
    里山觀念是自然經過一點人的改變, 對自然好也對人好, 這是雙贏的觀念.
    以自家農場旁的茂盛竹林為例, 竹林在夏天會砍掉一些, 讓剩下的竹子長得更粗壯; 若除草也是一樣, 不需要一次除太多.
    (b) 一般的綠肥作物是: 種下比較多氮的作物,但可能會補充過多的氮到土壤裡; 秀明自然農法規範是不能用綠肥.
    (c) 貧瘠的土地要改善, 可以用的方式是落葉.
    (d) 可以少翻耕的地方就不翻耕. 翻耕機的刀子取掉幾片, 讓它翻耕時只能翻成比較大的土塊, 這樣比較不會失去團粒構造.
    (e) 草連根拔起與要用割的?? – 這是平衡的問題 (也許也可以將割下來草先搬回去).

    (4) 從稻子去想: 稻子到底是否想要被一年種兩次?
    日本秀明自然農法以前希望是在 5/5 插秧 (因為這時候是黃金週, 有較多農村人), 現在則改到六月, 因為古代的農法是約六月才插秧.
    ## 四季耕讀農園慶豪的補充:
    現在只種一期, 都會晚點育苗, 因此苗的出穗是較好.
    當地有經驗的老人家說: 驚蟄是三月底到四月, 這時候才有虫出來, 剛好吃到高度剛好的苗! 若晚一點插秧, 虫來還長不夠高, 因此晚一點插秧反而較好.
    (5) 對福岡正信實施 [稻麥輪作] 的看法
    這個方法在哲學性部份很強, 從無的禪學中去發展, 放在農業上較不容易進行. 目前在日本成功複製的經驗也很少.
    (6) 在日本秀明自然農法成功的經驗
    目前農家若務農都是以秀明自然農法, 有少數是兼作慣行自然農法.
    有一些很成功的農家都是只作秀明自然農法, 經濟上很成功的也愈來愈多, 但大多數的日本農家是沒有經驗的半路務農人. 日本約500多個農家. 愈來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在
    (7) 從科學的角度去研究秀明自然農法, 這幾年才開始在神慈秀明會進行.
    但有機農法的科學研究比較早就有人進行, 因此研究成果可以拿來參考.

    ----- The End ----- — 與王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