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南海特急路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南海特急路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海特急路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海特急路線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傳統上,我們對北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印象,都停留在它是一個西方國家的協防組織,這個概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像是介於歐亞之間的土耳其,其實也是北約最早成員國之一,另外在蘇聯解體後,許多原本隸屬敵對集團──華沙公約組織之下的東歐國家,也陸陸續續都在近年,加入了北約的陣營。很多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

 同時也有4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錄影遵守防疫規範,所有人員皆經量體溫、消毒,並全程配戴口罩。 ✔訂閱【少康戰情室】https://bit.ly/2sDiKcZ 完整版HD集數快速找➔https://bit.ly/2Etctbf 【少康重返國民黨選總統!】https://pse.is/39r2t6 【誰來feat.趙少康】全新特...

南海特急路線 在 ??木昜 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51:57

200204(#🐑の2020 ) 看到大家都會模仿固力果的姿勢拍照📷 觀光客的我們當然要跟風拍個幾張🤣 當下超羞恥的拍完後回家看照片發現每張都超好笑😅 所以還是放後面就好^_^為什麼徐的姿勢比較像在投降阿🤨🤔  📌鄰近地鐵站🚉 🔺御堂筋線/四橋線/千日前線-難波站  下面就是大阪自由行的...

  • 南海特急路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6 15:00:37
    有 1,366 人按讚

    傳統上,我們對北約,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印象,都停留在它是一個西方國家的協防組織,這個概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像是介於歐亞之間的土耳其,其實也是北約最早成員國之一,另外在蘇聯解體後,許多原本隸屬敵對集團──華沙公約組織之下的東歐國家,也陸陸續續都在近年,加入了北約的陣營。很多人,包括美國前總統川普,都常在私底下或是檯面上公開質疑:北約的原始目的是要對抗共產集團的擴張,或是防止德國在二戰後再起,但這些威脅其實在當下的國際局勢裡,早已消失或者說變得不重要,因此北約也在實質上,等於是失去了它的存在目的。但很弔詭的是,就在許多前蘇聯附庸國,近年來紛紛脫離俄羅斯羽翼之下,轉而加入北約陣營的時候,北約的擴張,反而又把北約陣營的分界線,拉到了俄羅斯邊界的附近,因而引起了俄羅斯的警戒,導致了北約組織和俄國之間,對立氣氛逐步升高,有點倒因為果地讓北約似乎又重新找到了它存在的意義。從2014年的克里米亞半島兼併事件後,防禦俄國的軍事進逼,現在就成了北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不過,另一方面,隨著美中對抗態勢越來越激化,美國總統拜登上周接連出席七國高峰會,還有北約峰會時,都隨身攜帶著華府現在最在意的外交議題:也就是號召盟友一起加入「抗中集團」的行列,而北約開會之後發表的公報,果然不出意外,也在美方的遊說下,特別加進了關切中國「挑戰」的文字。然而和近鄰俄羅斯的威脅比起來,中國說實在地,並不是此刻歐洲國家最擔心的問題,多數北約成員國也不認為中國是急迫的挑戰,反而是在氣候變遷和抗疫等工作上,歐洲很積極地想和中國進行合作。

    {內文}
    69年前,北約第一任秘書長,曾任英國首相邱吉爾二戰期間最高軍事顧問的哈斯汀斯蘭諾將軍曾說:北約的宗旨,是把蘇聯擋在外頭,將美國拉進裡頭,同時讓德國沒有想頭...

    北約組織宣傳影片:
    ...彼此結盟,意味著將我們的意志和情感,全部凝聚在一起...藉由群體合作,達成個體無法完成的目標...不同身分族群,各懷不同技能,群聚一堂,立下盟約...因為我們都嚮往「自由」,所以我們挺起胸膛,大聲宣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69年後的今天,當拜登的空軍一號坐機,停靠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停機坪上,準備參加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舉辦的第31屆領袖峰會時,重新回味蘭諾將軍當年那段美蘇德論述,除了德國這部分,與當年英美法等創始國所設想的國際局勢,已經恍若隔世之外,讓人驚嘆的是,現在對照彼時,歐亞大陸上的情勢竟是如此相似,就彷彿七十年只是一晃眼,世界仍是沿著意識形態的隔閡,一分為二,冷戰對峙。

    14號的峰會場上,各國政要勾肩搭背,呼朋引伴,氣氛熱絡的程度,就彷彿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會,或是同鄉聯誼社、不少人甚至拿下口罩,交頭接耳,扒著肩膀,就談起國家大事。在這場繼七國高峰會後,睽違已久的大堆頭、大規模實體國際集會上,30位歐洲與北美國家領袖和行政首長,與他們的一級幕僚,先把對病毒的憂慮擺在一旁,把迫切待解的集體國防議題,和懸而未決的內部爭議事項,搬上了桌面,尋求協商共識,因為畢竟,這是北約領頭羊美國的強勢回歸,光是拜登一句我們「回來了」,就足以讓在場盟國領袖,心跳加速。

    北約秘書長 史托騰伯格:
    各位先生女士,竭誠歡迎各位來到這裡,非常高興能重新和大家面對面,我們的聯盟正面臨關鍵時刻:地緣鬥爭加劇、區域動盪、恐怖主義、網路攻擊,還有氣候變遷問題。沒有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夠獨自因應這些挑戰,但歐洲和北美並不孤單,我們擁有北約這個平台。這張會議桌旁的30個國家,
    是全球最堅實的民主陣營,涵蓋10億人口,擁有超過全球半數的軍武,只要有志一同,我們可以抵禦任何外來威脅。

    荷蘭總理 呂特:
    我想拜登給大家的感覺,是比較不「奇怪」...

    盧森堡總理 貝特爾:
    至少我們知道,現在這位美國總統相信多邊主義...

    美國總統 川普(2018.6.10)
    我們不能被人家佔便宜,他們一直欺負我們;我們的挹注占了北約經費七成,坦白說,他們是受益者,我們是花錢的人,所以...看著辦吧!

    美國總統 拜登:
    我要再次重申:北約至關重要──對美國利益來說;如果北約不存在,我們還得「弄」一個北約出來...

    迥異於他的前任川普,曾經放話北約已經過氣,不再具有存在的意義,甚至批評德國形同是俄羅斯的俘虜;美國總統拜登親訪布魯塞爾,重新擁抱北約,與盟友肩並肩,對著攝影機露出微笑,這些動作的本身,就已經釋放出拜登此行最想對外釋放的訊息:也就是美國不再是過去四年那個無法預測、脫軌暴走的美國,今天的拜登政府已經重拾起多邊主義,走回了以禮相待、溫和漸進的國際外交中道路線。然而,在歡樂大合照與溫馨開場白、替歐洲做足面子之後,拜登想從峰會場子上拿回來的裡子,卻是個歐洲國家一時間有些尷尬的承諾:由於美中矛盾加深,拜登希望北約,這個原本視野只及於大西洋周邊地帶的協防組織,能夠就過去歐洲並不熟悉,也無意插手的亞洲威脅,做出表態。

    英國首相 強森:
    我認為中國,就如我過去一再強調的,中國已經是個無法忽視的巨大存在,對北約來說也是必須思考的策略因素,畢竟過去72年當中,北約大多數時間,都聚焦在蘇聯...那個前蘇聯,與其陣營所帶來的各種威脅當中。但我覺得中國問題必須要...我不認為,今天在場人士中,有誰想要和中國爆發一場新冷戰,我不認為如此,但我想大家確實,確實看到了挑戰

    延續拜登此趟歐洲行,從G7到北約一以貫之的外交戰略目標,中國,也首度赫然紙上,在北約峰會會後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被點名是北約必須關注的對象之一。公報文中第三條,直指北約現在面臨來自專制強權國家,多面相的威脅,和系統性的競爭,而除了傳統宿敵,來自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對北約形成的威脅之外,公報中也應美方要求,特別載明了中國不斷擴張的影響力,和其外交手段,對於北大西洋公約國家帶來了「挑戰」,其中包括解放軍軍火庫裡,不斷充實的核武軍備。

    北約秘書長 史托騰伯格:
    我們關注中國的脅迫手段,因為這完全違背了我們在華盛頓公約中樹立的基本價值。中國正快速擴張其核武軍備,包括了核彈頭,與大量先進載彈系統。

    短短一星期內,兩大國際集團,都在美方策動之下,做出堪稱是有史以來,對中國最強烈的言詞表態,先是七國高峰會後的共同宣言,洋洋灑灑羅列了香港、台海、南海、新疆維吾爾人權和新冠溯源問題,再加上中國的一帶一路,逐項給予針對性的批判,提議抗衡舉措;緊接著,北約峰會也把北京向外擴張,靠著投資、貿易、與科技設備,輸出影響力到歐陸內部的行為,貼上紅色標籤,發聲示警。而中國官方對於華府接連出招的聯外抗中,也隨即重砲回擊:環球時報社論聲稱美國的終極目標,顯然不是與中國熱戰,而是要炒作美中緊張氣氛,升高各國危機意識,藉此拉攏盟友,孤立中國,收割霸權角力的政治利益;另一方面,美國紐約時報則是觀察到,雖然北約國家樂見美國重回領導地位,但不少歐洲領袖卻對拜登會見普丁,向俄羅斯伸出橄欖枝,回過頭卻要求北約搖旗吶喊,充當美國抗中啦啦隊的做法,並不認同;東歐外交人士甚至警告,白宮明顯地厚此薄彼,忽略俄羅斯威脅,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踏進莫斯科的戰術陷阱,賠上歐洲邊境安全。

    德國總理 梅克爾:
    從中俄聯合陣線的角度來看,我們不能忽略中國問題,但我也覺得不應該過度反應,要嘗試拿捏分寸,中國在某些領域是勁敵,但其他方面卻是夥伴,這我昨天在G7峰會就說過了。

    法國總統 馬克洪:
    我必須再次強調:七大工業國不是反中俱樂部。七國集團是一個民主國家集團,我們設法解決全球問題,而中國也願意和我們合作,不管是在氣候議題,還是世界貿易協定的規範,還是國際開發,或是在非洲債務問題上,雙方都有合作空間。

    對多數歐陸國家,尤其是那些蘇聯解體後脫離華沙公約,獨立建國並加入北約的東歐政體而言,俄羅斯在邊境部署大軍、近在呎尺的武力威脅,對東歐而言才是具體,又迫切的危機,相較之下,中國不但缺乏地緣關係,雙方在氣候變遷等全球性共通議題方面,更是合作的好處遠遠大於對立的必要性,而德、法、英等歐洲大國,則是在私底下擔心原本區域性的北大西洋防禦聯盟,有可能因為轉向遙遠的亞洲,而稀釋有限資源,在不知不覺中,無故被扯入另一場,意識型態掛帥的東西新冷戰。

    美國總統 拜登:
    ...因為有很多獨裁國家都自認,他們的政府可以比我們這些民主體制,更有效率、更成功、更能因應變換的世局。我們將證明他們大錯特錯。

    《外交事務》期刊一篇由兩位美國政治學者聯合撰文的評論指出,近年來,由於美國頻傳內部分裂、種族衝突等問題、又遭受疫情重創,國際間也開始響起有關民主與極權,到底誰是王道的論戰;拜登上台之後,為了重振民主陣營聲勢,一馬當先地高舉意識形態大旗,加入了制度的論戰,其結果,卻是和北京的大外宣正面碰撞,導致美中進入了準冷戰狀態。學者認為,華府現行的抗中策略,並不聰明,只會重演冷戰的空轉和虛耗;事實上,今天的美中關係,並不同於當年的美蘇態勢,北京對外輸出影響力的方式,主要是透過經濟和科技力施壓,而非政治思想的滲透;而美國的內部分裂,也唯有透過自身制度的改革與政治和解才有望解決,不可能光靠誇大外來的威脅轉移焦點;因此,對於華府來說,如何建立一個有彈性的新國際秩序,嘗試與北京共存,而非激化對立,才是穩定局勢、找回美式民主的優越性與自信的有效策略。

    https://youtu.be/rba_EpkCk5I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VBS%E6%96%87%E8%8C%9C......
    並開啟🔔

  • 南海特急路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5:00:29
    有 753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冷戰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把世界區分為好人和壞人,共產和民主,不是挺美國,就是挺蘇聯的兩個楚河漢界、清楚分隔的對立陣營;而如果用這個標準,或者說這段歷史,來看今天的中美關係,這兩場冷戰之間有著非常相似的地方,也有完全不同之處,像是今天的美中之間,每一天的貿易交易額,就高達20億美金,這在當年的美蘇冷戰高峰的時候,根本就是無法想像的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的新冷戰,可以幫助我們用不同的眼光,來檢視這兩個霸權的之間的交手,和未來的關係發展。過去這兩個星期,美中在外交戰場上明爭暗鬥的新聞,幾乎占滿了國際版面,從阿拉斯加的首場美中面對面會談,到新疆棉問題,再到兩國外長奔走全球,合縱連橫,到處攏絡盟友,擴大戰線,都讓人聞到霸權對抗的火藥味。但令人玩味的是,不管是王毅和伊朗簽署的4000億合作協定,還是歐洲國家在應對布林肯的時候,顯現出的模稜兩可的態度,都讓人看到,中國經貿滲透全球的影響力。然而,全球經貿的連結,固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軍事衝突的機率,但從另一個層面上看,如果中國的經濟規模一如預期,即將要超越美國的話,北京在搶下霸主的地位之下,會採取甚麼動作?而失去霸主地位的美國,又會如何看待或者因應中國威脅?屆時我們所面對的,恐怕會是一個充滿更多變數的世局。

    {內文}
    聲音來源:英國首相 邱吉爾(1946):從波羅的海的海灣,到亞得里亞海的沿岸,歐洲已經被一道鐵幕分隔。在鐵幕後面,是許多中歐和東歐古老國家的首府: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特、貝爾格勒、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亞。這些知名古都,與城中的人民,都淪入了蘇維埃帝國勢力範圍內...

    75年前,美蘇冷戰,鐵幕的兩側,被視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對抗;3/4個世紀後,美中冷戰,華府領導人,稱之為一種人權價值的對立;但對蟄伏已久,一朝崛起,摩拳擦掌的北京政府來說,美中矛盾不是意識形態,也無關價值對立,純粹就只是個位子之爭:中國想搏上位,美國不想讓位,兩邊各自落人,看誰身後人多,比誰聲勢浩大,如此而已。

    美國總統 拜登:我預見美國與中國競爭加劇,中國設定了總體目標,我不會批評他們的目標,但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領頭羊,成為最富有的國家、最強大的國家。但只要我在,這就不可能發生...

    美國總統 拜登:我向(習主席)表示,沒有一個領導人能夠長久執政,除非他能夠體現該國的價值。我告訴他:主席先生,如我先前所說,美國的價值是「自由」,美國重視的是「人權」,雖然我們並非完美,但這是我們信仰的價值。如果你和你的政府繼續踐踏人權,我們將持續不斷地公開譴責你們,對外揭發你們的不當行為...

    中國央視新聞旁白:...當地時間23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通過中國提交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的決議,決議呼籲各國堅持多邊主義,在人權領域開展建設性對話與合作...

    中國央視新聞旁白:此前,就在12號,古巴代表64個國家,在會議上做共同發言,堅決反對將人權問題政治化和雙重標準作法,讚賞中國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推動中國人權事業取得成就,督促有關方面,停止利用新疆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停止出於政治動機,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停止任何藉口人權問題,遏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行徑...

    除了透過本國媒體、聯合國機構等場域,發動空戰,型塑有利於己的國際輿論,地面上,硬碰硬的陸地戰,則是由美中兩國外交部隊,穿梭游走各大洲之間,走訪地緣戰略要地,攏絡盟國、扎根固樁、同時遊說中立勢力,伺機擴張版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飛行路線,從亞洲拉到阿拉斯加,再繞一圈抵達歐洲,苦心凝聚美歐亞民主陣營內部的向心力;另一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腳步,則是右踹安克拉治、上達北鄰俄羅斯、西訪土耳其中東、南會新加坡外長維文;兩軍交手時火花四射,各自帶開時,又有意無意在全球戰略要地,埋下更多的衝突引信。

    紐約時報29號一篇報導分析,不管是要捍衛意識形態或人權價值,還是要爭辯自由與專制誰更有效率的口舌之快,可以確定的是,美中兩國都正沿著過去美蘇東西對抗的歷史軸線,搬演著似曾相似的爭霸戲碼。過去曾同一陣線的中俄兩國,如今雖地位調換,但反美口徑卻是同一鼻孔出氣:解放軍軍機至今已兩度和俄國空軍聯袂巡弋日本沿海,而同為太空國家的中俄,更宣布將在未來共同架設月球研究基地,與NASA太空計畫分庭抗禮;而中國外長王毅在與拉夫洛夫同台高調批美之後,隨即造訪兵家必爭之地的中東,先爭取阿拉伯國家,包括區域霸主沙烏地的支持和合作,接著又轉往土耳其進行疫苗外交;

    27號,王毅抵達德黑蘭,和伊朗當局簽署一份醞釀多年,規模高達4000億美金的基建投資與戰略夥伴協議,而這個刻意搶在拜登政府重啟伊朗核談判前的動作,勢必會為美、伊、中、歐四方的關係,以及中東局勢的變化,埋下詭譎難料的伏筆

    《經濟學人》網站影片:...美中強權的關係正在惡化,美國認為中國竊取技術機密,藉此取得霸權地位;此外,華府也戒備中國在南海的擴張,不滿中國對加拿大、瑞典的霸凌,認為中國企圖改變國際秩序,但從北京的角度來看,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在中國看來,美國就是不希望中國壯大和崛起,而對周遭其他國家來說,一場新冷戰儼然正在成形,所有人都可能受池魚之殃...

    《經濟學人》網站影片:當然,美國早就和蘇聯打過一場冷戰,結局是美國贏了,所以有人說:美國何不複製經驗,圍堵中國,從經濟上孤立它?但問題沒那麼簡單。1980年代末期,美國和蘇聯之間的貿易往來,一年總和,大約是20億美金;但今天中美之間貿易買賣,光是一天,就20億美金。

    全球化以來,中美之間,甚至整個已開發世界與新興經濟體,在經濟上和貿易上的相互依存,都讓這場新冷戰的衡量標準,和遊戲規則,迥異於上一場涇渭分明的美蘇對抗。但無論是經濟戰場,還是軍事戰場,雙方實力是一回事,各自對彼此的評估,又是另一回事。華爾街日報一篇分析認為,當今世局最大風險因素,就是北京可能對美國衰微的程度,做出誤判,而貿然開出第一槍。對此,拜登團隊似乎了然於心,因此華府目前看似好整以暇,包括新一輪對中貿易談判,都不急著正面迎戰,背後用心,就是希望先灑開外交大網,儘可能攏絡國際同路人,透過四方安全對話和北大西洋公約等新舊聯盟,重振美國武林盟主的外在形象,和實質威信,以便在與中方交手時,能夠先聲奪人,避免因為中國錯估美國實力,而爆發不必要衝突,尤其是在華府最擔心,風險也最高的台海戰場上。

    CNN冷戰紀錄片旁白:1966年的毛澤東,是中國人心中的神、美國人眼中大敵,也是全球革命的象徵...

    中國民眾:我愛您!我愛您!

    CNN冷戰紀錄片旁白:但六年後,毛澤東擁抱宿敵...

    廣播播報員:高峰會上,美中領導人正式會面。這兩個國家加起來,佔了地表總人口1/3,就如周恩來總理所說:中美終於打開了友誼之門...

    1972年,中美破冰,1979年,中國開放。當年轉向西方,跳脫美蘇「資本vs共產」角力格局的中國,在40年後,卻又一手挑起了新冷戰,捲入一場「民主vs專制」的大國對抗。東西陣營的再度槓上,一方面證明了,昔日歐美論者期待經貿交流促成中國思想質變的想法,徹底落空;另一方面,美中現階段經濟上的依存,是否就足以打消未來兩軍一戰的可能性,也沒有人敢過度樂觀。曾獲普立茲獎的紐時記者布萊特史蒂芬斯,日前撰文主張,上一場冷戰美國致勝的關鍵,是共產主義自身的破產,導致了鐵幕傾頹;而盤點今天美中兩造優劣勢,華府最大勝算,依然是來自對手制度上的弊病和治理上的陷阱:今日北京所仰賴的民族主義、一人集權,和宗教管制,固然大幅噌強了內聚力、改善了效率,也維持了社會穩定;但歷史經驗顯示,這些專制手段的副作用,是長久高壓下必然引發的民心反撲與反噬。然而,再多的分析和評估,都不足以保證一場霸權戰爭的不發生,美中冷戰,該如何才能夠和平收場,仍然有賴華府有識之士的縝密操作,和謹慎應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Ot3l25nw4

  • 南海特急路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5 09:06:49
    有 86 人按讚

    1.2 中國地理不利海權
    中國從來不是海權國,因為中國在地理上被孤立,無法成為海權國。中國的港口全部集中在華東沿海地區幾個工業重鎮。船隻離開港口,不是走進茫茫大海而是走進東海,立即受到南韓、日本和台灣威脅。
    美國、日本和英國等海權國的港口面對茫茫大海,船隻出了港口就是「自由行」。中國的船隻出海只有一條路走,不能任意航行。例如日本商船去南美,離開日本之後,在公海航行,不受任何國家阻攔。中國船隻離開上海走進東海,北面是日本和南韓夾著的海峽。走南面一點海路要穿過一系列日本島鏈。再往南走要經過台灣,再南下要經過菲律賓。只要這些國家親美,事實上日本、南韓台灣和菲律賓都親美,中國船隻無論去哪裡都不會通行無阻。美國經濟制裁,對中國來說不是金融上的單方面制裁那麼簡單,而是海上軍事封鎖,將中國的港口堵死。
    習近平在雄霸天下的謀略中,突破中國地理上缺陷是重要部份。習近平要突破東面島鏈封鎖線,只能武統台灣和劃南海九段線,拿到東面島鏈缺口和南海航道控制權才有機會對抗美國的經濟制裁。一帶一路是中共海上航道和陸路交通
    連結中國與歐洲、中東及南亞等地區的通道。沒有一帶一路,習近平的雄霸天下夢想將會永遠是夢想。
    中共不相信中美會因為南海九段線而大打出手,但是,美國一定會經濟制裁中共,經濟上將中共孤立。只要美國成功全面經濟制裁中共,中國會在兩三年之內經濟崩潰,中共也會失去政權。
    中共在南中國海劃九段線還要控制印度洋才能確保通往西面的海路暢通。中共在非洲吉布提設立軍港又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緬甸設立港口,就是要在拿下九段線之後完成整條安全的中國向西的海上航路。有了港口當然要有遠洋作戰能力,這些港口才有軍事作用。中共於是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遠洋作戰艦隊。習近平在外面大撒幣,目的是要利誘沿途各國親中抗美。
    通往東面海路要奪取台灣才能辦得到。很難相信美國會坐視不理中共的對外軍事擴張。美國保護台灣和巡邏九段線成功阻截中共確保海上航道行動。2021年3月15日,美國國防部發表《國防部官員描述印太情勢》向中共領導人發出戰爭警告。2021年4月4日,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群突然進入南海。這樣的舉動不是一航巡邏而是以實際行動警告中共,不要再在這裡放肆。說到這裡,中共的一帶一路和南海爭霸有個小小的誤算誤判。那就是沿途國家採用美元本位,收了中共的錢也不能親中抗美。另外,美國是當今天下的武林盟主,跟美國鬥就是「跟天鬥,跟地鬥,跟全世界鬥」。鬥氣十足的習近平能否鬥得過全世界,我有點懷疑。
    緬甸是中共海上戰略中關鍵地區,緬甸港口和陸路是唯一繞過南中國海的運輸路線。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援中那樣,貨物運到緬甸港口轉到陸路運往中國。緬甸在最重要時刻爆發兵變,昂山素姬政權轟然倒下。緬甸人燒毀中國人設立的工廠,軍政府實行反華政策。中共失去緬甸這條路,九段線上那麼多國家,特別是菲律賓,真的會跟中共幹起來。到時,中國西面海路運輸全面癱瘓,沒有緬甸這條應急通道,中共不消3個月就要扯白旗。由此可見,美元本位之下,沒有國家想跟美國對著幹。習近平的電子貨幣戰爭應該走在一帶一路之前,他卻將電子貨幣戰爭放在後面。美國獨大的情況下要建立南海九段線和控制印度洋,成功機會不大。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