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hcoming
想像南洋,南洋圖像;極目南方,向南遠眺;從島至島,詩文生情。
19世紀的新加坡,使節詩裡的南洋圖像
新馬華文文學之父左秉隆,一生足跡遍及南洋及歐美日等國
失去家國的領事,新馬離散文學的起點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杜南發(新加坡著名詩人和文史研究者)、柯木林(新加坡著...
#Forthcoming
想像南洋,南洋圖像;極目南方,向南遠眺;從島至島,詩文生情。
19世紀的新加坡,使節詩裡的南洋圖像
新馬華文文學之父左秉隆,一生足跡遍及南洋及歐美日等國
失去家國的領事,新馬離散文學的起點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杜南發(新加坡著名詩人和文史研究者)、柯木林(新加坡著名歷史學者)、高嘉謙(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鄭毓瑜(中央研究院院士)、謝裕民(新加坡著名小說家)一致推薦(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浮羅人文 書系
島嶼,相對於大陸是邊緣或邊陲,這是地理學視野下的認知。但從人文地理和地緣政治而言,島嶼自然可以是中心,一個帶有意義的「地方」(place),或現象學意義上的「場所」(site),展示其存在位置及主體性。從島嶼往外跨足,由近海到遠洋,面向淺灘、海灣、海峽,或礁島、群島、半島,點與點的鏈接,帶我們跨入廣袤和不同的海陸區域、季風地帶。而回看島嶼方位,我們試著探問一種攸關存在、感知、生活的立足點和視點,一種從島嶼外延的追尋。
臺灣孤懸中國大陸南方海角一隅,北邊有琉球、日本,南方則是菲律賓群島。臺灣有漢人與漢文化的播遷、繼承與新創,然而同時作為南島文化圈的一環,臺灣可辨識存在過的南島語就有二十八種之多,在語言學和人類學家眼中,臺灣甚至是南島語族的原鄉。這說明自古早時期,臺灣島的外延意義,不始於大航海時代荷蘭和西班牙的短暫佔領,以及明鄭時期接軌日本、中國和東南亞的海上貿易圈,而有更早南島語族的跨海遷徙。這是一種移動的世界觀,在模糊的疆界和邊域裡遷徙、游移。檢視歷史的縱深,自我觀照,探索外邊的文化與知識創造,形塑了值得我們重新省思的島嶼精神。
在南島語系裡,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Proto-Malayo-Polynesian)稱呼島嶼有一組相近的名稱。馬來語稱pulau,印尼爪哇的巽他族(Sundanese)稱pulo,菲律賓呂宋島使用的他加祿語(Tagalog)也稱pulo,菲律賓的伊洛卡諾語(Ilocano)則稱puro。這些詞彙都可以音譯為中文的「浮羅」一詞。換言之,浮羅人文,等同於島嶼人文,補上了一個南島視點。
以浮羅人文為書系命名,其實另有島鏈,或島線的涵義。在冷戰期間的島鏈(island chain)有其戰略意義,目的在於圍堵或防衛,封鎖社會主義政治和思潮的擴張。諸如屬於第一島鏈的台灣,就在冷戰氛圍裡接受了美援文化。但從文化意義而言,島鏈作為一種跨海域的島嶼連結,也啟動了地緣知識、區域研究、地方風土的知識體系的建構。在這層意義上,浮羅人文的積極意義,正是從島嶼走向他方,展開知識的連結與播遷。
本書系強調知識的起點應具有海洋視角,從陸地往離岸的遠海,在海洋之間尋找支點,接連另一片陸地,重新扎根再遷徙,走出一個文化與文明世界。這類似早期南島文化的播遷,從島嶼出發,沿航路移動,文化循線交融與生根,視野超越陸地疆界,跨海和越境締造知識的新視野。/高嘉謙(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南洋群島地理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幾週我們介紹過布干維爾島的獨立公投,昨天公投結果出爐了:98%同意獨立。
但這不是故事的結束,反而是為期三到十年談判的開始。談判又牽扯到美澳中巴多方政治和經濟角力,因此文內將選票比擬為蝴蝶效應。
我們常聽到一個說法,不是獨立了事情就結束了。南蘇丹和科索沃都是如此,建國後事情和政務堆積如山。前者依然在處理部族內戰的遺緒、後者專心處理對歐洲和塞爾維亞的外交,以及國內的治安和經濟發展。對布干維爾來說,究竟談判會影響未來獨立的發展到何種程度呢?
(重要通知:下星期開始「國際三條線」會改為十二點推送。)
🔎國際三條線🔎
2019/12/12
▪️國際:新國家的誕生?巴紐「布干維爾獨立公投」98%選擇建國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220287…
👉劃重點: 儘管這場獨立公投是巴紐中央政府與「布獨」力量,為了平息內戰遺緒所共同承諾的政治解方,但投票僅屬「諮詢性公投」,布干維爾的真正獨立「最快」還需3~10年的長期談判。過程更將牽扯澳洲、美國在南太平洋,對於「中國擴張」的戰略圍堵。種種複雜算計與身不由己,亦使布干維爾人的選票,成為引發蝴蝶效應的微妙鑰匙。
布干維爾自治區位於巴紐東部的南太平洋,在種族文化與地理歷史上,都與索羅門群島較為緊密,因此過去也被稱為「北索羅門群島省」。19世紀末期,布干維爾地區被德國佔領殖民,全區也被納入「德屬新幾內亞」的統治轄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宗主國英國同屬協約國陣營的澳洲才出兵佔領。
一戰結束後,包括布干維爾在內的「前德屬新幾內亞」,也成為「國際聯盟」委託澳洲代管的海外領地。但不久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在珍珠港事變後侵攻南洋。布干維爾被日軍攻陷,之後美軍降臨、南洋混戰。此一區域直到戰後,才再度成為聯合國委任澳洲代管的海外領地。
▪️亞洲:港警暴力應獨立調查:打臉港府!林鄭邀的國際專家團辭職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219337…
👉劃重點:「在最終總結中,我們判斷:香港監警會在權限、能力、與執行獨立調查的空間上,都存在著嚴重的瑕疵。」在這份提前發出給國際媒體——包括《法新社》、《衛報》與《華爾街日報》——的集體請辭聲明中,這批由港府邀請而來、本該對監警會處理「反送中抗爭的警民衝突」問題,提出建議與協助報告的國際專家團隊如此表示:
「我們認為,監警會當前的權限與能力,並無法實現或符合香港人民對於社會自由與權利的期待。」
▪️台灣: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倒數第3 歷年最差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8157
👉劃重點: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差的是落實度,我們的整個落實度在全世界大概倒數前五名之內,所以代表說我們現在的政策其實有被看見,只是這個政見的落實度沒有這麼高。」
環團指出,多個歐亞國家明確推動2050要達再生能源百分百,但台灣的規劃目標卻只停留在2025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黃澄澄說,「規劃是非常不足,也沒有辦法讓台灣規劃後續、我們如果要達到零碳排跟百分百再生能源,所需要的相關政策。」
▪️NASDAQ:0.44%(星期三)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南洋群島地理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幾週我們介紹過布干維爾島的獨立公投,昨天公投結果出爐了:98%同意獨立。
但這不是故事的結束,反而是為期三到十年談判的開始。談判又牽扯到美澳中巴多方政治和經濟角力,因此文內將選票比擬為蝴蝶效應。
我們常聽到一個說法,不是獨立了事情就結束了。南蘇丹和科索沃都是如此,建國後事情和政務堆積如山。前者依然在處理部族內戰的遺緒、後者專心處理對歐洲和塞爾維亞的外交,以及國內的治安和經濟發展。對布干維爾來說,究竟談判會影響未來獨立的發展到何種程度呢?
(重要通知:下星期開始「國際三條線」會改為十二點推送。)
🔎國際三條線🔎
2019/12/12
▪️國際:新國家的誕生?巴紐「布干維爾獨立公投」98%選擇建國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220287?fbclid=IwAR1mT07pEAGj6k24reZ9ZcCceADXg5Y0B-PB9jxdAIxvVHjr0GvD54SDWIg
👉劃重點: 儘管這場獨立公投是巴紐中央政府與「布獨」力量,為了平息內戰遺緒所共同承諾的政治解方,但投票僅屬「諮詢性公投」,布干維爾的真正獨立「最快」還需3~10年的長期談判。過程更將牽扯澳洲、美國在南太平洋,對於「中國擴張」的戰略圍堵。種種複雜算計與身不由己,亦使布干維爾人的選票,成為引發蝴蝶效應的微妙鑰匙。
布干維爾自治區位於巴紐東部的南太平洋,在種族文化與地理歷史上,都與索羅門群島較為緊密,因此過去也被稱為「北索羅門群島省」。19世紀末期,布干維爾地區被德國佔領殖民,全區也被納入「德屬新幾內亞」的統治轄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與宗主國英國同屬協約國陣營的澳洲才出兵佔領。
一戰結束後,包括布干維爾在內的「前德屬新幾內亞」,也成為「國際聯盟」委託澳洲代管的海外領地。但不久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在珍珠港事變後侵攻南洋。布干維爾被日軍攻陷,之後美軍降臨、南洋混戰。此一區域直到戰後,才再度成為聯合國委任澳洲代管的海外領地。
▪️亞洲:港警暴力應獨立調查:打臉港府!林鄭邀的國際專家團辭職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2/4219337?fbclid=IwAR28-nhIWm2ltiROwo0UnJl0VjK9JO4DE1TbnCoAIKZf3TZGHvqrMDYfYTA
👉劃重點:「在最終總結中,我們判斷:香港監警會在權限、能力、與執行獨立調查的空間上,都存在著嚴重的瑕疵。」在這份提前發出給國際媒體——包括《法新社》、《衛報》與《華爾街日報》——的集體請辭聲明中,這批由港府邀請而來、本該對監警會處理「反送中抗爭的警民衝突」問題,提出建議與協助報告的國際專家團隊如此表示:
「我們認為,監警會當前的權限與能力,並無法實現或符合香港人民對於社會自由與權利的期待。」
▪️台灣: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倒數第3 歷年最差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58157
👉劃重點: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差的是落實度,我們的整個落實度在全世界大概倒數前五名之內,所以代表說我們現在的政策其實有被看見,只是這個政見的落實度沒有這麼高。」
環團指出,多個歐亞國家明確推動2050要達再生能源百分百,但台灣的規劃目標卻只停留在2025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黃澄澄說,「規劃是非常不足,也沒有辦法讓台灣規劃後續、我們如果要達到零碳排跟百分百再生能源,所需要的相關政策。」
▪️NASDAQ:0.44%(星期三)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南洋群島地理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起來解謎!!
【尋人啟事:陳澄波的南方朋友】
基金會的夥伴們在最近的史料整理工作當中,注意到一張個人照,背面以漢文與英文註記了新加坡的地址,似乎說明了這是一個來自南方的朋友。
其實,2017年呂采芷老師發表於《藝術學研究》的一篇論文,曾提及陳澄波在1930年代中期,亦有作品到南洋群島的檳城參與展覽。這位畫家與戰前南洋的閩系華人社群網絡之間,確實可能存在著一些聯繫關係。
這張老照片,或許提供了一些相關的線索。不過,照片上的一些題字,實在是讓我們有看沒有懂。乾脆貼到臉書,與各位讀者一起腦力激盪、集思廣益囉!
目前,我們約略可以解讀出照片正面題字的頭兩個字是「澄波」,中間似有一個「長」字,更後面似乎是一串日文片假名,最後兩字則可能是「漫繪」。不過,都不是很肯定。
照片背面,漢字註記的地址是「永久通信處→南洋新加坡荷屬○島東○檳榔○源○○」,其後則是三個字的人名,與草書的「收」。人名部分,乍看似乎是「陳炎勤」(「炎」的漢字註記不知道是誰留下的)。我們在1940年代晚期的《南洋商報》上面,也曾找到一個名為「陳炎勤」的記者,但無法找到更多可供比對的線索。
再看英文,最上方的文字是”Mr. C.”,後兩個字應該就是漢文名字的讀音(可能是廈門話的拼音)。接下來三行是地址,其中可解讀出來的資訊是Tandjung以及Riouw(廖內)。雖然google地圖上可找到一些相對應的名字,不過,南洋群島的地理名稱,其實頗為複雜,我們對戰前南洋的地名也不熟悉,難以遽下論斷。英文部分的最後一行,則是”via. Singapore”。
二戰之前的臺灣,確實與東南亞地區的華人社群關係匪淺(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中研院臺史所鍾淑敏老師的研究),陳澄波會有一個來自南洋群島的朋友,也並不是很令人驚訝的事。其實,陳澄波的遺物當中,還留有許多友人贈送的老照片。這些照片背後註記的人名,有許多都能夠在歷史文獻上找到蛛絲馬跡。
老照片的裡裡外外,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泛黃影像裡的南方朋友,到底會是誰呢?關於這張相片所拍攝的人物,以及上頭的註記文字,如果你有自己的心得或答案,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唷!
更多陳澄波:http://chenchengpo.dcam.wzu.edu.tw/
📷PH5_005
友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典藏。
#小編嚴重臉盲
#不要說老照片了
#我在路上遇到隔壁鄰居都認不出來
#誰來做個歷史人物的人臉辨識資料庫啊啊啊
#E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