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南排灣分佈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南排灣分佈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lacoco (月半可可)看板Tour-Manager標題[閒聊] 台灣原住民~排灣 布農 卑南...
4.排灣族分為Raval亞族和vutsul亞族;vutsul群又分為paumaumaq群(北排灣族)、
chaoboobol群和parilario群(南排灣族)、paqaroqaro群(東部排灣)。
排灣族人口集中屏東縣,以來義鄉人口最多。瑪家鄉、三地門鄉、泰武鄉、
春日鄉、獅子鄉、牡丹鄉及台東縣等行政區也都是排灣族分佈地
總人口數約8萬3千多人(96年6月數據)。排灣族舊稱派宛,目前居住於屏東縣
的八個山地鄉與台東縣大武太麻里鄉一帶。依學者的分類,分為拉瓦爾群(Raval)
與布曹爾群(Vutsul)。三地門鄉屬於前者,其他的鄉鎮屬於後者,崇拜百步蛇,
統住屋以石板屋最具特色。排灣族是個階級分明的族群。分為頭目、貴族、勇士、
平民四個階級,行封建制,家族由長嗣(或男或女)來承繼。超自然與多神祇的信仰
是排灣族的宗教觀。萬物有造物主,河流、山川各有管理的神祇,家屋也有守護神。
而與人最親近的則是祖靈信仰,貴族將祖靈信仰與家族起源傳說
表現在家中的雕柱,平民則表現在衣飾的織紋與刺繡上面。祭典有五年祭、毛蟹祭、
祖靈祭、豐年祭等。排灣族的服飾在原住民當中堪稱最為華麗典雅,早期以繁複的夾織
廣為收藏家喜愛,近年來以刺繡、豐富的圖象表現族人對刺繡藝術的天份。
圖案大抵為祖靈像、人頭紋、百步蛇紋、太陽紋。排灣族是個熱愛藝術的族群,
雕刻是族人日常的消遣,陶壺則是頭目家族權勢、財富的象徵,
色彩豐富的古琉璃珠更是男女老少都珍愛的珠寶。至於籐編、竹編、
月桃席的製作在部落裡隨處可見
5.布農族分佈在埔里以南的中央山脈及其東側,直到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地,
是部落的散居社會。布農族分為六大社群:卓社群(南投縣玉山一帶)、
卡社群(南投縣東部山區一帶)、丹社群(南投與花蓮縣界一帶)、
巒社群(南投縣、嘉義縣界玉山一帶)、郡社群、搭科布蘭郡
(簡稱蘭社群,在今中央山脈南投,人數較少)。現今布農族的分佈地以
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其次為花蓮卓溪鄉,另外還有分佈於高雄縣桃園鄉、
台東縣海端鄉。布農族居住於中央山脈的兩側,在海拔1000~2000公尺之間,
是典型的高山民族,人口約有4萬8千多人(96年6月數據)。
社會組織以父系大家族為主,戶中的人口甚至亦包括非血緣之同居人,
故傳統家屋規模均較大。年中的祭儀行事曆以小米之播種、除草
乃至於收割等生長過程為主要依據,其中以除草之後祭儀中所唱的
「祈禱小米豐收歌」,以精緻搭配合宜之八部合唱聲勢最為壯闊。
「打耳祭」為部落男子成長階段最重要的生命社儀
6.卑南族全族分居八個部落,有「八社番」之名,人口約有1萬多人(96年6月數據)
各部落間因起源傳說的不同,可分為:由"竹子而生"起源的南王群,
發源地是Panapanayan,包括南王、檳榔、寶桑。和由"石頭而生"起源的知本群,
發源地為Ruvoahan,包括知本、建和、利嘉、初鹿、泰安
卑南族分佈於台東縣卑南鄉,共分為八個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泰安村、
檳榔村、美農村、初鹿村、南王村、溫泉村。昔稱「八社番」。
傳統社會組織以長女承家以及男性年齡階段組織為主。
男子會所為政治中心及教育場所,未婚男性必須居住在會所接受軍事訓練以防衛部落,
並依照年齡分為數個年齡階級。卑南族正稱普悠馬,分布在台東平原的卑南鄉一帶,
為所有「高山族」中漢化最深的民族。卑南族是母系社會
男女婚嫁是由男方嫁到女方家,但由於社會的改變,目前母系社會的特色也漸漸的融入
父系社會的制度。卑南族是以農耕為生的,部落內有祭師與頭目,
前者負責部落的祭祀活動,也可為人驅邪、治病、祈福,後者負責政治與軍事的領導。
卑南族的傳統宗教十分盛行,目前各村尚有傳統的巫師為族人治病、驅邪
及生命禮俗的執行。祭典有除草祭、海祭、收穫祭、猴祭及大狩獵祭、除喪祭等。
傳統服飾方面,女子以白、黑色上衣加上刺繡精美的胸兜,配上刺繡的裙子及綁腿。
男子則以藍、黑、白色的上衣加上刺繡的綁腿褲,年長者則穿佈滿菱形紋飾、
紅色為主的無肩短上衣。手工藝以精細的籐編籃子最具特色。
--
領隊與導遊專板~~板工
■ ◢■◣◢■◣◢■◣◢■◣◢■◣
■ ■■◣■■ ■ ■■ ■ ■
■■■■ ■◥■◤◥■◤◥■◤◥■◤
※ 編輯: lacoco 來自: 118.169.217.185 (03/01 16:12)
※ 編輯: lacoco 來自: 118.169.216.206 (03/06 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