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
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校擦身而過
任何嫌自己所上校系的話,都千萬不要放到公開空間
原因很簡單,學長姐跟同學是會來搜的
試想,如果有小高一新生,連校門都還沒踏進來一步
就已經在網路上大嫌你的母校,講的你的高中有多差一樣
你的感受如何?
對於真心喜愛這個系的人來說,絕對是會很難過的
這就像當人家面,嫌你喜歡的東西很差一樣
甚至對於把系當家看的人,這會給人當面在羞辱家人的感受
遑論你還正要進去
如果都放榜了
還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念,到底該怎麼走
還弄不清楚自己實力到底是不是可以更好,自己是不是失常
還弄不清楚自己念這個校系是不是被糟蹋了
不用弄清楚了
有些事情,從來不是需要弄清楚,而是需要接受的
只有學會接受,才會面對,也只有面對,問題才會有可能被解決
2.不是學校決定了你的價值,而是你的價值造就了學校
我隨便舉:東吳法律、會計、實踐服設、輔大英語、東海建築等
這些系的分數遠低於眾多公立校系
可你畢業到業界、到研究所去闖看看,亮出來校名更閃耀的多
憑什麼?
學長姐打拼出來的價值阿
人家畢業生願意提攜自己學弟妹,願意把好工作留給學校同學
在實務界拿得出實力表現得夠厲害
這個價值是無數學長姐,用自己的人生,擦亮招牌出來的
與其浪費時間哀怨你上的船不夠好,不如想辦法讓這艘可以變得更好
況且念好學校資源就多,這根本就是迷思
假設第一志願資源有1000,你念的只有200好了
問題在於,能分到你身上有多少啊
資源1000有100個天才級又努力奮鬥的人在搶,200的卻可能只有兩三個人跟你爭
到最後分到你身上的,搞不好還是後者較多
若你考得好,只得更加戰戰兢兢,因為你後面的人正虎視眈眈盯者你
他輸了沒差,贏了就是你丟臉
開罐器比罐頭晚了48年才發明,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晚來本就是種常態
你若沒有耐心等,就只好面對一輩子無盡的挫折
3.從今天起,你學測指考考了多少分,已經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你若考得好,優秀得靠你未來繼續更新來證明
不要去瞧不起繁星、體保、原住民、僑生、離島保送等學生
大學所學跟高中幾乎無關了,基本上是完全重新的開始
你高中科目念得好,從不代表你大學理所當然也會跟著強
實話是,就我個人經驗看過的同學來說
反倒特別是繁星、離島保送等的同學會更拚
因為自覺不如人,一進去對於課業就更重視,相對的表現還特別好
隨意基於偏見小看別人,都是極其愚蠢的
若考得差,就請想辦法面對來解決問題
比起嘴巴喊喊,更重要的是要開始付諸實踐
你若打算轉學考,就開始去研究各校的考科,考試方向
去爬學長姐前人的經驗,上榜的奮鬥歷程,你鎖定學校的重點何在
轉學考聯招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各校自己出題
即使同系,不同學校方向可以差很大,甚至考科完全不同
還有免修規定、每年名額、你們學校有無聯盟、一堆眉眉角角要注意
轉學考即使是私立如輔大,好一點的科系錄取率都在10%以下
你現在都沒有決心要拚,還打算玩到開學在說,那不如乾脆直接放棄這條路吧
起碼玩得心安理得,不會要玩沒玩到,受盡罪惡感折磨,還一事無成
你若打算轉系考,也得開始打聽了
轉系考一般都會看在校成績,而大學的課程是自選的
有很多技巧可以刻意壓低學分換高分,或者部分系可以直接給你全修外系的課
還是以通識課程為主,反正轉了之後還可以抵免,選科系共同可以抵的選修等等
通常來說,大學新生的第一次選課都在開學前,而且你們選的都是學長姊選剩的
你若志在轉系,現在開始研究並不嫌早
總之,關於轉學考、轉系、重考、指考、學測得比較我放在IG自介連結了
有需要的可以再去爬文
其他更詳盡的建議與分析收在《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書的後面
4.每個人的家鄉都是美好的,把無知的偏見收一收
諸如:台北人就是天龍,都很冷漠
花東人都騎山豬,便利超商都很少見
南部女生都不太會化妝,穿著很隨便
馬來西亞人不太會說中文,不懂台灣文化
中國學生都很政治狂熱,玻璃心易碎
韓國同學都不好相處,民族性很強
任何基於各種奇怪傳聞、幻想而來的消息,都直接遺忘吧
拜託,台灣已經夠小了,不需要再自己搞分化,更沒權力歧視別人
管他什麼地方來,都有好人也有壞人,請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對方
開這種家鄉的玩笑都是容易傷人的
他可以嫌他自己家鄉不好,他可以大方自嘲,就是輪不到你來
地方不會決定一個人好壞,你的偏見與否,卻肯定會決定你這個人的素質如何
_______________
樂擎文,其餘建議接下篇
@Luke7459,回饋讀者演講,預定新書及《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詳都可見IG自介連結。
南實踐選課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年,臺北市北投區復興四路70號,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張哲生 攝)
1953年,臺灣省教育廳有鑒臺北縣市人口眾多,就學子弟激增,乃於4月間決定創設省中一所,陳永康先生奉派為籌備處主任,學校定名「臺灣省立復興中學」,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所辦理的第一所中學校。其校區位於大屯山麓,面對關渡平原,因校舍依山勢而建,而有「山城」之稱。
1953年8月間,學校正式成立,惟因當時經費短絀,只有班費而缺乏開辦專款,以致圍牆和專用辦公室都付之闕如,操場也只有現在的四分之一,不過大家皆秉持「蓽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營之;陳永康先生為首任校長,當時高中收三班,初中收五班,男女兼收。
1956年,復興中學憑著一股教育熱忱,自願將全省各校問題學生一律收容,期望愛心所至能令頑石點頭;而所收學生爾後大多從軍報國,脫胎換骨,成為優秀的人才、社會的中堅。
1963年8月,王果正先生調掌復中,擔任第二任校長,逐年拆除舊舍,大事整建,校園遂煥然一新。
1966年,自強樓、篤行樓落成。
1968年7月1日,因陽明山管理局士林鎮及北投鎮劃入臺北市,全稱為「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士林區」及「臺北市陽明山管理局北投區」,位於北投的復中遂隨之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中學」。
1969年,科學館落成。(後來更名為勤學樓)
1970年7月,初中部結束,復中開始參加北區高中聯招。並於8月更名為「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
1973年8月,周封歧先生接任第三任校長,學校建設大有進步,新生入學報到人數亦逐年增加,淳樸的校風屢獲社會各界佳評。
1975年,行政大樓改建完成。中正堂、復興大樓、圖書館亦都次第落成。
中正堂的落成乃復中的一件大事,它在1975年9月竣工,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裡頭可容納3500人,外觀宏偉,是一座多元性的建築,共有四層樓:地下室為社團活動中心,一樓及部分二樓乃員生餐廳,二樓尚有體育活動教室,三樓則是大禮堂兼體育館。
復興大樓亦於1975年秋天完工,四層樓共有39間教室,宏偉美麗,全部供作教學大樓;一樓是特種教室,分為烹飪、縫紉、國畫、西畫教室,其餘則作為普通教室。
圖書館共三層樓,面積達1547平方公尺;三樓為閱覽室,二樓設有閱報室、辦公室、教師研究室及輔導中心,一樓則為書庫及儲藏室。
1976年,敬業樓完工。9月間學生宿舍啟用。復中為解決遠來學生的住宿問題,並提供生活服務,特興建可供800人居住的學生宿舍,男、女各乙棟,總工程費為新臺幣一千餘萬元。男、女宿舍分別建於校園南、北兩端,設計新穎,每室住8人,每人各有一床、一桌、一衣櫃、一檯燈,另設有交誼廳、盥洗室,皆為現代化設備,並有大專畢業的輔導員細心照顧,於晚間實施課業輔導。
1978年8月,王祥鑑先生接任第四任校長,以「教學為先,行政第一」自我期許,校譽日隆。
1982年,實踐樓(特種教室)、樂群樓(學生活動中心)先後落成。
1983年,建立全校供電系統、改善照明設備、整修洗手間等工程均如期完成。
1984年,自強樓、篤行樓新舖的磨石子地面使教室煥然一新。奉教育部指定為高級中學自然科學教材實驗教學學校之一。設立資訊及數學資源教室,完成共110人使用之語言教學設備。
1985年,購置電腦13部,通往操場及莊敬樓之走廊架設完工。圖書館設立主任一人,採開架式管理,增闢期刊室,大量添購圖書,且以辦學績優教育局特准再增2班(共78班)。
1986年,採用RAC彩色瀝青膠鋪設運動場跑道。翻修復興大樓、科學館、篤行樓之教室屋頂,整修敬業樓廁所,將洗手台置於廁外。為男女生宿舍及東西向教室安裝遮陽板,並進行大禮堂屋頂鋼架油漆維護。新增視聽教室設備全套;補充電腦14部;備有地球科學教材以及新課程教學資源多種。
1987年,興建特別教室20間,充實各專科教室設備增加教學資源,使學校教學設備更臻充實完善。
1987年10月24日,強烈颱風琳恩(Lynn)侵臺,吹倒了情人坡上的情人樹。
1988年,徵收校地,擴建專科教室,整建操場、中正堂,游泳池加裝太陽能設備。
1989年8月,鄭美俐女士接任第五任校長,太陽能游泳池啟用,新建科學館逐步完成。
1990年,鄭校長推動各項獎勵辦法,使學生在課業上更加積極奮發,迭創佳績。
1991年,新科學館啟用,舊科學館改為勤學樓。蒙教育部指定為高中圖書館示範發展十大學校之一。實施補救教學,提倡讀書風氣,校務蒸蒸日上。
1995年8月,陳必讀先生由大安國中調掌本校,擔任第六任校長,積極進行操場填築加高工程,完成男生宿舍整修工程,籌設家長會辦公室。
1997年,完成操場填築加高工程 (含兩百公尺標準跑道、籃球場、排球場表演台、兩層等)竣工啟用,整建藝術類科教室、拓寬教師辦公室、整修行政大樓、圖書館,勤學樓屋頂防漏工程。利用校區天然環境發展特色,籌設藝術類科(音樂、舞蹈、戲劇、美術),自八十六學年度各招收新生一班。
1998年8月,陳萬富先生接任第七任校長,結合教師會、家長會及學校行政三方力量,致力於行政格新、加速軟硬體設備更新,提高教學品質、積極走入社區,以提學校形象與能見度。11月,全國公立高中唯一的實驗劇場落成啟用,提供了教學及藝術推廣的多重功能並與文建會合辦「教師編導研習營」,獲各界好評。
1999年12月19日,與日本沖繩縣立宮古高等學校締結為姊妹校,為第一所與外國學校締結姊妹校的臺北市立高中。
2000年,結合家長會力量,於89學年度完成教室冷氣機之裝設,提供山城學子絕佳的學習環境。
2001年,復興高中與惇敘工商職業學校、華岡藝術學校、稻江商業職業學校、泰北高中、十信高中,及啟聰學校等7所學校,共組「大屯學園」,共同辦理招生宣導、跨校選課、展演合作,共享教學資源,為學校社區化跨出重要的一步。另外,溫水游泳池整修工程完竣,不僅更加美觀,且增加游泳池之使用效益。
2005年8月,第八任校長呂豐謀接掌校符,以「全人教育」為主軸,確定「精緻、適性、終身學習」之辦學三大向度,開啟復興另一新頁。響應教育部對學生髮式規定之廢止,學生服儀委員會召開會議,集合多方意見(學校行政、家長代表、老師代表、學生代表),廢止學生髮式之規定,以指導代替處罰,使師生關係更加和諧。
2007年,教育部實施「繁星計畫」大學入學方案,復興高中成績亮眼,共錄取14人(國立大學11人、私立大學3人),另「南星計畫」錄取中山大學1人,為全國錄取人數最多的高中。
2008年,人文史地教育實驗班獲教育局審核通過,於97學年度招收第一屆學生一班。
2011年8月,呂豐謀校長榮退,由方淑芬女士接任第九任校長。
2015年8月,方淑芬校長調任萬芳高中,由鄭雅芬女士接任第十任校長。
2019年8月,劉桂光先生接任第十一任校長。
南實踐選課 在 許睿光開運研究社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嚴長壽: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天賦之路】
只要有專注和熱情,生命的火光終會帶領你,穿越人生的迷霧。
.
讓我先說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年輕人的故事吧!
.
他,在士林夜市旁長大,十六歲還是淡水商工餐飲科學生時,就在亞都飯店巴黎廳當學徒。如今,四十歲的江振誠(André Chiang),已是國際餐飲圈表現最出色的台灣人之一。
.
敢尋夢的人太少
二○一○年,江振誠所主掌的新加坡Jaan par André餐廳,名列知名「英國聖貝勒格利諾」全球五十大餐廳第三十九名。他身上傳奇無數,兩度被《時代》(Time)雜誌封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餐飲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將他列為「二○○六年全球最佳一百五十位主廚之一」,「探索頻道」(Discovery )更選他為「二○○六年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
.
二○一四年底,他終於回到台灣,在台北大直開設他的「RAW」,在餐飲界造成很大的轟動,許多人都說它是目前全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也剛剛獲選二○一五年英國「餐廳與酒吧設計獎」亞洲最佳餐廳。
.
江振誠從來沒念過大學,卻在競爭激烈的法式料理中,從台灣出發,一步步站上國際頂尖的法式料理舞台;他走過的路,充滿荊棘,卻是一條跟隨內心熱情的尋夢之旅。但,請恕我直言,台灣的「江振誠」真的太少了。
.
環顧周遭,我看到更多年輕朋友對未來感到迷惘,失去方向者比比皆是,我的痛心更甚。因此,我想對年輕人說一些重話:很多人即使讀到大學,拿到碩士、博士,也是白讀,因為並非自己的天賦所在、天命歸屬,因為他們並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潛力與熱情,結果只在職場與生活得過且過,浪費生命。
.
沒有主見、受媒體盲目影響
有一次,我受邀到某技職大學演講,這所大學由專科升格成大學時,放棄了一些本職學能很扎實的科系,例如:他們關掉機械科,校長說,因為沒人想讀,年輕人覺得讀機械就是「黑手」,大家都崇拜高科技,要念應用電子、應用××科、應用××工程,這樣才顯得自己有「出脫」(台語,出息),家長介紹起來也才有面子。
.
其實,與那些名稱聽來很時髦、但所學不知為何的科系相比,「機械科」不管在什麼社會,永遠都會有需求,不管我們生活型態怎麼變,各行各業的專精技術工人,都絕對不過時。這種只看表象、不探索本質的心理,其實代表一大群深受媒體影響、盲從主流的年輕人。
.
我看到很多民意調查,問大學生最崇拜的企業家,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全是台灣最會「賺錢」的企業家;而媒體報導最多、最頻繁登上雜誌封面的,也全是富豪名流或企業家。但媒體常常只報導最表層的一面。最終,年輕人離開學校,最嚮往加入的企業,不外乎是獎金最多、薪水最高、聽來最體面的大公司。但是,這些企業是否製造公害?是否剝削勞工?有沒有官商勾結?有沒有善盡社會責任?類似探索,鮮少有媒體報導。
.
觀察力淺薄,只看得見表象
我也看到,在我當亞都飯店總裁的那些年,有些年輕人因為讀了我的書,一心想到亞都實習,結果往往耐不住幾個月,就離開了。倒茶、端水、伺候客人,這些服務業最普通的工作,很多人的腰是彎不下來的;處在飯店的第一線,直接面對面接觸來自各方的客人,第一次挫折可以忍受,第二次挫折咬牙硬撐,到了第三次挫折,就提出「我不幹了!」
.
在淺薄的觀察力下,不少年輕人看到的都是表象。例如:只看到待遇跟環境是否「夠好」,卻看不到理想;看到旅館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看不到服務別人背後的辛苦,當然也無法體會「顧客的飲食顧問」(當時我為亞都飯店第一線服務人員所下的定義:熱愛飲食藝術的專業人員),以不亢不卑的態度提供客人各項專業建議,所得到的成就感。
.
過去在各種場合演講,我不斷強調:年輕人要懂得傾聽自己,清楚自己的天賦何在;也要學會觀察,下精準判斷;面對世俗潮流,要有勇氣提出主見;更重要的是勇於嘗試,甚至挑戰自己的極限,為生命創下更大格局。對我來說,這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年輕人,都必須具備的五大基礎能力。
.
【能力一:「傾聽」自己的內心】
如果你有興趣,又有能力,兩項優勢相輔相成,也許可以達到最適天賦的最佳結果。但在這之前,你要學會傾聽你的內心,到底你真正喜愛的是什麼?哪方面是你真正可以施展、發揮的領域?
.
【能力二:「判斷」未來的價值】
好比在很多職業學校,「調酒」變成很熱門的選課,年輕人大都覺得,花式調酒可以將酒瓶往上甩,把手伸到背後接瓶子,非常酷帥,幻想著「調酒師」未來應該也是搶手工作。
.
但如果有位年輕小伙子帶著這項技藝到職場,我想除了幾個以酷為號召的PUB外,在真正的餐飲行業中,可能一點用處都沒有。因為如果他只學會A瓶酒加幾盎司、B瓶酒加幾滴之類的小伎倆,一直停留在「求其技,沒有深思其藝」的層次,可能連真正的品酒能力都付之闕如。
.
【能力三:拿出「主見」找到「真愛」】
現在,國際品酒教學的基本條件,是舌頭能分辨千百種味覺層次,味蕾具有精準品味的能力,以及培養對於所有酒類產區、製作流程有深入了解的「侍酒師」(sommelier)。法國的侍酒師屬於國家級考試,日本也有「日本侍酒師協會」,是一門值得傾注精神鑽研的領域。
.
因此,年輕人要有能力判斷哪些能力是真金不怕火煉,能夠保證你的未來,不怕被潮流起落淘汰;也要了解,工作能力不等於生活能力,更不是每個人都要爭第一名,而是要在心中建立一套明晰的價值觀。
.
【能力四:「實踐」與「學習」】
七○年代初期,我因為工作關係,開始頻繁出入歐洲,我看過一大堆歐美的學生,用非常低廉的五塊美元過一天,到歐洲自助旅遊;我也曾看過,許多年輕學生,在歐洲各大美術館裡,或靜坐幾小時畫素描,或對各項展覽記錄心得。就像呼吸有深有淺,這些年輕人從傳統的教室走出來,拋開書本,展開他們自發性的「深學習」。
.
八○年代,我看到經濟成長後的許多日本青年,做同樣的事情,甚至到了九○年代,我看到很多韓國、新加坡青年學生走同樣的路。
.
綜合過去幾年在世界各地的觀察,我發現,每個國家到了一定階段,都有求知若渴的年輕人,背包一背,帶著滿腹的好奇心,走上探索世界(自己)之路。可是,同樣在經濟成長的過程中,在旅遊的路上,我卻很少看到台灣青年。台灣年輕人彷彿缺席在這場探索世界的旅程中。
.
當然,在交通旅遊這麼便捷的今天,台灣也有不少年輕人出國體驗人生,有人休學旅遊,有人到各國民宿體驗生活,甚至這幾年還流行打工渡假(working holiday),去紐西蘭摘奇異果、剪羊毛,這些磨練也許讓語言流利一些、生活能力更強,但這種打工渡假,跟之前我在巴黎、倫敦、慕尼黑的美術館、博物館,看到年輕人大規模深入學習,是有差別的。
.
【能力五:對世界「好奇」】
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台灣年輕人對世界沒有好奇心。沒有好奇心的原因,出在我們的學校及社會教育,非常缺乏「世界公民」的觀念,也就是對整個世界現勢概不關心。
.
從遠的政治面說起,一九七一年,中美斷交,台灣失去聯合國席位後,長達四十多年的孤立與被排斥,使得多數台灣人民對國際社會感到嚴重的疏離。
.
照理說,有視野的政府,在國際政治處處碰壁、走不出去時,更要積極運用不同管道接觸世界、了解世界,尤其重要的是,讓青年學習與世界同步。但台灣正好相反,我們整個教育系統對於國民世界觀的養成付之闕如,當然,也無法教導出對自己以外世界產生好奇心的年輕人。
.
國際觀是種心態,不僅要有能力接觸國際資訊,還要能與世界連貫,才不會只用狹窄心態看問題。
.
我有一位曾長居德國的朋友,他的小孩告訴我:「我們班上大半同學,高二時都曾在學校政策配合下,出國當交換學生。」德國的學校和社會提供年輕人很充裕的管道,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因為跳到別人的環境,經過多元的試誤碰撞,最終才會更了解自己的選擇。
.
金魚缸裡養不出鯨魚,所以我要對年輕人說一句重話:如果你沒有自信、沒有希望、不想離開自已的舒適圈,只要待在游泳池裡划船,而不願挑戰大海冒險,你等於在二十幾歲就斷送自己的未來了。
.
文/嚴長壽
=======================================
.
你找尋自己的方向了嗎?
你了解自己的天賦嗎?
什麼工作,能引起你的熱情呢?
.
如果你正在探索自己,正在尋找方向,
我會非常的推薦你來體驗睿光老師的一日天賦工作坊。
.
在工作坊中,除了透過塔羅、色彩去看見你深心內處的渴望,老師還會透過星盤,點出你這輩子的天賦所在⭐️
.
這麼棒的課程,一起來參加吧。
👉愈早知道自己的天賦,就愈能活出你的生命與色彩!
.
3/21(六) 天賦工作坊
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vrFmhDaoszi3Vr47
.
#3/22(日) 阿卡西工坊坊
#連報2場還有優惠喔!
.
文章來自:https://futureparenting.cwgv.com.tw/family/content/index/2194
南實踐選課 在 林伟贤老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偉賢老師和您一起複習M&Y》創業的風潮,在全球越來越熱,在中國大陸更是風起雲湧!《全球創業觀察2002—中國報告》是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參加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GEM)研究項目後的首份報告,它第一次系統地對中國創業活動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統計,北京每一萬人中有107家民營企業,上海每一萬人中有134家民營企業;中國每百人中有12.3人想要或正在創業,全國創業總人數達到1億。
創業的趨勢,在中國大陸日益強大,根據新華網報導「有形基礎設施、內部市場活力以及文化和社會規範,是中國創業環境中具有優勢的方面。」,這是2019年10月22日在海南省三亞市發佈的《全球創業觀察2018/2019中國報告》,提出的報告。
清華經管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清華大學二十國集團創業研究中心主任高建在會上發佈報告表示,中國創業環境的綜合評價在G20經濟體中排名第6,處於靠前位置。中國創業群體中的高成長企業比例,高達兩成左右。報告認為中國創業活動的創新能力和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10年間,創業企業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被顧客認為在市場上沒有或只有較少競爭對手的比例由20.2%增長到33.6%,銷售收入四分之一來自海外市場的企業比例,從1.4%增長到11.3%。
報告也指出,中國創業活動的產業分布主要集中在以批發、零售為主的客戶服務業,佔全部創業活動比例的60%以上。雖然創業活動中以專業服務業、金融、管理服務為代表的商業服務業創業比例,10年間由2.5%提高到14.3%,但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此外,中國創業環境中的相對短板是學校創業教育、研發轉移,以及商業和法律基礎設施,亟待加以改善。
根據中國大陸統計局2019年的報告指出,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活力迸發。近年來,中國大陸上下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集眾智、聚眾力、匯眾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湧動。2019年,每天新登記企業約2萬家,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了13.3件。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19.3%,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智能經濟在中國大陸蓬勃興起。
不僅在都市,農村也是如此,《新華社》2019年11月20日報道,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統計,中國大陸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已達850萬,在鄉創業創新人員達3100萬。
據中國大陸教育部統計,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自創辦以來,累計有947萬名大學生、230萬個大學生團隊參賽,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在大賽的帶動下,全國高校著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線上線下「金課」,目前全中國累計開課2.8萬餘門,其中200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開設2800餘門線上線下課程、選課人數近630萬人次。52門創新創業教育精品慕課推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斷健全。目前,全中國共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近2.8萬人、兼職導師9.3萬餘人。教育部還專門組建了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首批入庫4492位導師。
整合上述各報告可以看出,從政策支持、教育體系到社會實踐,中國大陸創業的大潮已經勢不可擋!在全球性商業競爭的大局中,面對這麼多強大的競爭者,我們惟有不斷的自我提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加油!(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