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南壽山步道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壽山步道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壽山步道地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12的網紅Alex艾尼,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南投。『合歡西峰』 - ⚠️雜項放限時精華 華岡-合歡溪步道-合歡西峰 6點47起登下午3點51回到停車點 總時長7小時11分,行走距離15.7k 排名:83 / 標高:3145公尺 前天才決定行程 就因為想去合歡溪步道 也想順便挑戰冷門路線 於是走了華岡上合歡西路線 步道跟鮭魚拍半小時 離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Pei Chi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的最後一個旅行就獻給我們高雄了! 主要目的是來探訪親手爸媽~不良跟麗茵, 還有新成員品鴻鮮肉! 同一年辦婚禮又生子, 進度也是超前部署!恭喜他們~ 高雄一日遊玩好玩滿!...
南壽山步道地圖 在 Alex艾尼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投。『合歡西峰』
-
⚠️雜項放限時精華
華岡-合歡溪步道-合歡西峰
6點47起登下午3點51回到停車點
總時長7小時11分,行走距離15.7k
排名:83 / 標高:3145公尺
前天才決定行程
就因為想去合歡溪步道
也想順便挑戰冷門路線
於是走了華岡上合歡西路線
步道跟鮭魚拍半小時
離開了像極仙境的溪流
我們拉了幾段繩找到了登山口
兩小時過了
望著緩慢移動的地圖
無時無刻都是放棄念頭
終於再次踏上了平地
迎接我們的卻是低溫與濃霧
在交叉路口重新燃起希望
淋著雨後採著溼泥向下攀
我們努力在山頂大叫奔跑著
在最後半小時抵達合歡西峰
後續就是我掉進溪裡的故事了🥲
一個人快失溫
另一個膝蓋痛
雙雙抵達終點
-
你有找到喜歡自己的方式嗎?
至少今年我很喜歡現在的自己
With/ @yang_.0711
⚠️
清境-武嶺轉梨山福壽山農場
導航『華崗奇來谷民宿』左轉
直直開10分鐘就抵達圓環停車點(約停10台車)
-�▫️華崗奇來谷民宿:南投縣仁愛鄉翠華村華崗80-1號
▫️合歡溪:24.1748050, 121.2247304 @ 合歡西峰
南壽山步道地圖 在 葉壽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屏東的極品咖啡豆,哇,太棒了!
收到朋友寄給壽山的咖啡豆,上面寫著:來自屏東的好豆子,喝喝看,超級品!
標籤上面註明:北大武山---甜花
國家:台灣,產區:屏東大武山
處理方式:蜜處理,小農批次
風味敘述:清香明亮香氣、細緻紅茶味、尾韻麥芽奶油優雅風味
朋友的咖啡豆是購自台中清水的烘豆達人推薦的「大武山甜花」,是這位咖啡奇人的獨有專賣,因為契作,所以全省賣「大武山甜花」莊園級咖啡豆的都是出自他手,沖開後的甜美醇香味果然迷人極了,這種單純真實美味,不是三合一咖啡包可比擬的。
屏東有名的咖啡產區包括德文、三地門和屏北大武山的泰武咖啡,高雅品質受到市場相當重視,真是令人高興。北大武是海拔3092公尺純淨無汙染的南台灣第一高峰,也是排灣、魯凱和卑南的發源地,從北大武山國家步道上去,即可看見兩旁整排的咖啡樹,濕度、土壤和日夜溫差大,培育出世界級獨特的美味,國際評價超越古坑,台灣咖啡因此聞名。
壽山認為,台灣咖啡栽培因人工精緻而異軍突起,口味已受肯定,如果在咖啡豆的栽種管理、後製處理和品牌行銷再專業強化,未來在世界咖啡賞味地圖上,屏東的咖啡豆也會有獨特的一席之地,絕對會和台灣茶並駕齊驅。
休息時來一杯香醇的台灣咖啡,幸福感會環繞相隨。壽山立刻沖一杯產自屏東的咖啡豆,啟動幸福模式。哇,真的太棒了,你一定要嚐一嚐!
💁🏽♂️歡迎加入阿山哥官方LINE@:
https://goo.gl/Hfhu43
南壽山步道地圖 在 王傑的繪畫天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德山莊的水文。
我們利用這張大約是1895~1896左右日本人以現代製圖技術繪製的七堵庄地圖來跟各位詳細的介紹七堵平原上的傳統水文,而這個水文歷史跟明德山莊本身的地理價值,以及明德國中後面的【水溝】深刻關係,藉此也將可以明確的釐清。
圖1. 十九世紀末的七堵庄,稀微的庄頭,是汐止以上基隆河谷最大片的河階平原,但是當時反而是瑪陵因為礦業發展,比七堵熱鬧。
圖2.圖中標示出基隆河,車路,以及明德國中基隆商工的校地位置所在,在整個平原東南角的邊陲地區。
圖3. 平原因為左方的基隆河河谷切割極深,位於平原上的農作灌溉幾乎只能靠學校後山長壽山的泉水,圖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右上角有一個大的埤塘(1968年因為蓋調車場填平)以及沿長壽山麓流過的小溪,這個溪水貫穿七堵平原南部,在現在的陽明海運大廈前方入基隆河,是七堵庄灌溉的大動脈,而明德山莊正好位在這個溪流右側山麓,山莊本身就有四條從長壽山溢出的水道,匯流進入這條灌溉動脈。而長壽山後方屬羌子寮山水系的溪流則與七堵庄的灌溉系統無涉。
圖4. 咖啡色的部分代表的是廿世紀中期之後,七堵地區因為調車場的建立(1968年),七堵市區的擴張,上游埤塘周邊成立社區等等現代化作為,將這個七堵區傳統農業時代的地理紋路覆蓋調約百分之九十,而剩下的開放式河道就只有明德國中後方這一段約六十公尺長的河道。
老市立一中的校友都還有在溪水裡摸蜆仔的回憶,我則是在溪流裡追逐過泥鰍,不過最奇特的記憶是看過養鴨先生趕著鴨群過河,一整群白色的鴨子,拿著一枝竹桿戴著斗笠的趕鴨人,那是傳統農業還活著的最後一撇身影,就倒映在這條小溪的水中。
至於明德國中,他們的校長昨天跟七堵區的教育同業再次說明了學校要把這最後一段加蓋眼不見為淨的旺盛企圖(顯示為我的監視器很多),這跟該校來參加文資審議委員會的輔導室主任在會中矢口否認(堅定異常的否認)學校會將溪流加蓋的態度完全不同調,學校的總體明確態度應該是竭盡所能把想要執行的事情達成,至於我們苦心耙疏出來的歷史,生態,環境,地理,農業等等最活潑最獨特的地方價值,完全不在學校的計畫之中。
以上這些我好事去找出來的歷史的豐富程度,足以成為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也可以是社區開始面對汙水處理的動機,也可以是學生關懷環境清掃環境的動機,是讓整個學校與社區結合的一條活水,讓大家對環境保護產生願景的一個美好的起點,這,才是讓學校的歷史跟地理活起來的教育的核心,而不是把這條充滿歷史與回憶的溪流上了水泥封蓋,粘上一個【人文步道】,所有的髒水還是從底下流過,只是我們都不要看到這樣就沒事了!作點文明人會做的事情吧明德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