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南國哀歌賞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南國哀歌賞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國哀歌賞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國哀歌賞析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 雙囍出版 】 :楊智傑《野狗與青空》 #文末抽獎彩蛋 哀歌 ◎楊智傑 黃昏安葬了黃昏 雪安葬雪 手錶安葬了海浪 時光安葬身體 生活安葬了死亡 死亡 沒有待在它該在的墓地 而你安葬了我們 鬆暖的土丘 下頭,什麼也沒有 而我安葬了你 一生從此 月明星...

  • 南國哀歌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1 18:00:16
    有 439 人按讚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 雙囍出版 】 :楊智傑《野狗與青空》 #文末抽獎彩蛋
       
    哀歌 ◎楊智傑
     
    黃昏安葬了黃昏
    雪安葬雪
     
    手錶安葬了海浪
    時光安葬身體
     
    生活安葬了死亡
    死亡
    沒有待在它該在的墓地
     
    而你安葬了我們
    鬆暖的土丘
    下頭,什麼也沒有
     
    而我安葬了你
     
    一生從此
    月明星稀
     

     
    ◎作者介紹:
     
    楊智傑
     
    一九八五年生於台北,南國孩子,人模狗樣。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優秀青年詩人獎、國藝會創作及出版補助等。有詩集《深深》、《小寧》、《野狗與青空》。
     

     
    ◎泓名賞析:
     
    我們先從認識楊智傑開始吧。
     
    在楊智傑的今年初《小寧》詩集裡面,便用一種相當成功的戰術。「國族」+「愛情史」。其寫作者的關懷的眼睛,就是深深地放在社會的一舉一動的變化上。而如我們(亦或是那些評論者說)所見,這些貼著社會詩標籤的語言,好像都是平白、直接,甚至牴觸了詩的意義本身──
     
    不,
    讓我們看看這個〈去見水怪〉吧:
     

    吃過的孩子全數歸零
    一萬頭溫柔疲憊的巨獸。今晚
    不再迷惑
     
    虛弱的實體、水溶的皮膚
    拖曳著
    幽幽的內臟燃亮森林
     
    審判降臨的秋日,變暗,變美,遍地金藍
    家家戶戶熄去了燈
    懷念水怪       
     
    這不就是那個年代中,世界偉人、民族救星的蔣公逝世的那一晚,曾經有人描述出,家家戶戶熄燈哀悼的日子。而在這本詩裡面,楊智傑將【第一個意象】,描寫到【最後一個意象】時,使用的手法相當高明。
     
    吃過的孩子與溫柔地野獸
    熄去了燈
     
    宛如是一個電影所能出現的所有畫面,經過精挑細選之後,告訴你,沒錯,社會生還能更溫柔,層次還可以更往上。而【看電影】就是這本詩集獨特之處,並非把謎題都解開了,就是一個好詩,相對的,也有一些電影,帶你飛到更遠的地方,或是就只是靜靜地不動。〈眼鏡店〉:
     
    旋轉玻璃門:睡眠的時空
    顧著你
    澄藍的雲、亮白的雨
     
    吻著你。騎樓午後,小規模的閃電
     
    放下
    一枚枚輕巧、劣質的光──
     
    有沒有發現,這個並非謎題。而是更把意象之間的可能性拉開後,努力的填滿。光是前三句就擁有獨特的自我時空:旋轉玻璃門暗示著一個入口,睡眠的時空暗示狀態,顧著你,是電影開頭的第一句話,接著遠景、拉遠景。
     
    像極了以畫面表現的敘述。更獨特的是,卻不似只是填塞無意義的畫面,而是將詩中的所有故事的可能性、鄧做的可能性,精煉挑出。試想看看,如果沒有「吻著你。」,而是單純擺上:「騎樓午後,小規模的閃電」,第二段就會失去了隱隱約約的口氣。
     
    發現了嗎?
    這首的動詞在每個段落只出現一次,但卻一直鉤著而不斷裂。
     
    這樣魔術般的手法,在整本詩集裡面卻一直不停的轉換再轉換。有「使用並聯句產生音樂」、「以小球彈跳的連結」、「很慢拉遠的所有世界哀傷」。好了,回到開頭所講的,前一本(都看到這理了,也把這本訂購吧)《小寧》如果是用愛情史來軟化歷史傷痛的話,將詩的可能性拉出來,這本就是挑戰語言的本身,嘗試要融入這世界的畫面(無處不在的傷痛)。
     
    你寫詩嗎?
    很好,快來看看這本《野狗與青空》,絕對對你的寫作觀念有進步。因為楊智傑把每一首詩的結構守得很穩,幾乎能夠在正確的地方找到這句話的正確意義。(我選用的選詩也有很有趣的手法喔!知道的快來留言分析。)
     
    你讀詩嗎?
    很好,快來讀看看這本每一次重新翻開,都能夠讓你深深著迷的一本詩集。
      
    ---
     
    美術設計:泱泱
    博客來:https://reurl.cc/4gnpDV
    讀冊:https://reurl.cc/5gzpyR
      
    ▎抽獎辦法: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要設公開哦)
    3.在文章下面留言:「_____(可填入任何事物)安葬了我。」
     
    抽獎活動至12/18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兩位幸運讀者,贈送詩集《野狗與青空》。
     
    #楊智傑 #野狗與青空 #雙囍出版 #抽獎 #小寧 #深深 楊智傑 詩

  • 南國哀歌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5-06-10 18:00:01
    有 181 人按讚

    南國哀歌 ◎#賴和
      
    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
    只殘存些婦女小兒,
    這天大的奇變,
    誰敢說是起於一時?
      
    人們最珍重的莫如生命,
    未嘗有人敢自看輕,
    這一舉會使種族滅亡,
    在他們當然早就看明,
    但終於覺悟地走向滅亡,
    這原因就不容妄測。
    誰敢說他們野蠻無知?
    看見鮮紅的血
     便忘卻一切歡躍狂喜,
    但是這一番(註1)啊!
    明明和往日出草有異。
    在和他們同一境遇,
    一樣呻吟於不幸的人們,
     那些怕死偷生的一群,
    在這次血祭壇上,
     意外地竟得生存,
    便說這卑怯的生命,
     神所厭棄本無價值。
    但誰敢相信這事實裡面,
    就尋不出別的原因?
      
    「一樣是歹命人!
    趕快走下山去!」
    這是什麼言語?
    這是什麼含義?
    這是如何地悲悽!
    這是如何地決意!
    是怨是讎?雖則不知,
    是妄是愚?何須非議。
    舉一族自願同赴滅亡,
    到最後亦無一人降志,
    敢(註2)因為蠻性的遺留?
    是怎樣生竟不如其死?
    恍惚有這呼聲,這呼聲,
    在無限空間發生響應,
    一絲絲涼爽秋風,
    忽又急疾地為它傳播,
    好久已無聲響的雷,
    也自隆隆地替他號令。
       
    兄弟們!來!來!
    來和他們一拚!
    憑我們有這一身,
     我們有這雙腕,
    休怕他毒氣、機關槍!
    休怕他飛機、爆裂彈!
    來!和他們一拚!
    兄弟們!
     憑這一身!
    憑這雙腕!
    兄弟們到這樣時候,
    還有我們生的樂趣?
    生的糧食儘管豐富,
    容得我們自由獵取?
    已闢農場已築家室,
    容得我們耕種居住?
    刀鎗是生活上必需的器具,
    現在我們有取得的自由無?
    勞動總說是神聖之事,
    就是牛也只能這樣驅使,
    任打任踢也只自忍痛,
    看我們現在,比狗還輸!
      
    我們婦女竟是消遣品,
    隨他們任意侮弄蹂躪!
    那一個兒童不天真可愛,
    凶惡的他們忍心虐待,
    數一數我們所受痛苦,
    誰都會感到無限悲哀!
      
    兄弟們!來!來!
    捨此一身和他一拚!
    我們處在這樣環境,
    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
    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
    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註1:同今日的「這一次」
    註2:今多做「甘」,「豈是」、「難道」之意
    此為《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新詩讀本摘錄之版本
    --
      
    ◎詩人簡介
      
    賴和,原名賴河,字懶雲,台灣彰化人,清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4月25日出生,1943年辭世,享年50歲。16歲入台北醫學校,21歲畢業,前往嘉義實習,23歲回彰化開設「賴和醫院」,第二年遠赴廈門博愛醫院服務,26歲返台,其後加入「台灣文化協會」,以強烈的民族意識展開社會運動與台灣新文學運動。賴和生卒年代恰巧和日本治台時間大致相符,終其一生賴和都有「我生不幸為縛囚」的感嘆。
       
    賴和不但是台灣新文學的開拓者,也是台灣鄉土文學的先驅。賴和為台灣新文學「打下第一鋤,種下第一粒種籽」,後人尊他為「台灣新文學之父」。林瑞明在他的《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賴和研究論集》(允晨文化公司,1993)中強調:「賴和的新詩,正如同他的小說,都是重大事件的反響,亦詩亦史,具體表現了在高壓統治下,台灣的胎痛。」「勇士當為義鬥爭」正是他描寫受壓迫的台灣農民、凸顯日本政權不義的抗日精神的最佳寫照。
      
    --
      
    美術設計:簡妤安
    攝影提供:陳奕辰
     
    --
     
    ◎小編賞析
     
    此詩作於1935年霧社事件之後,當年刊於《台灣新民報》,但有部份被禁刊,而無法在當年全文刊出。
     
    必須要先說在前面的是,賴和雖然對台灣文學貢獻良多,足以被稱為「台灣新文學之父」,但這首詩如今看來仍然是漢人本位,而無法完全同理於原住民當時的處境。霧社事件的確是因為原住民受日本人欺壓已久而爆發的事件,但並不是每族、每社都有如此反抗之心,更何況之後還發生了第二次霧社事件,那同族不同社之間的屠殺之殘忍、中間關係的複雜,恐怕不是一首詩可以承受的。
     
    也因此,小編會說賴和這首詩是以一種外人想像的角度,將漢人處境及反抗的意念投射於參與這次事件的原住民身上來書寫,並且有浪漫化的傾向。
     
    回歸於這首詩,先討論用字吧!
     
    這首詩的用字和發表時相比,並沒有多少更動,因為賴和當時就是用白話文寫詩了。這是相當困難的,當時知識份子受的教育不是私塾就是日文教育。受私塾教育使他們可以寫舊詩,當時熱門的是「擊缽吟」詩體,熱門到全台從南到北有一堆大大小小的詩社,而賴和本身也有在寫舊詩;而受日本教育使他們能寫日文詩,也因此後來日本時代的台灣新文學裡,許多最傑出的詩都是日文的。
     
    不過賴和走的路數和他們不同,而是當時新文學的另一條道路,也就是當時未完成的「台灣文」文學。賴和和其他部份創作者,引入中國的白話文,改造用字,使其符合台語的用字,甚至沒有對應於台語的文字就造新字使用,希望能讓台灣人能以自身的語言書寫、閱讀。當時的日本政府事實上是相當打壓台語的,不過後來國民黨來台後打壓得更過份,也因此這份未完成的台灣文宏願也就這樣默默被時代遺忘。直到近三十年左右,在鄉土文學的崛起下,重新受到重視。
     
    這首詩的用字簡單、白話,和現今的詩讀起來風格相當不同,然而不損其價值。賴和的功力在第一段便展現,「所有的戰士已都死去/只殘存些婦女小兒,/這天大的奇變,/誰敢說是起於一時?」,直接以震撼的、如電影般的開頭作為整首詩的開場,吸引人繼續往下看。
     
    第二段提到兩次血(「看見鮮紅的血」及「在這次血祭壇上」),讓整首詩在尚未進入主要高潮之前,已經先鋪陳出後面慘烈的氣氛。
     
    第三段就是事件前夕了,前面以數句鋪陳發事者的心情,然而後面,賴和開始使用意象,「恍惚有這呼聲,這呼聲,/在無限空間發生響應,/一絲絲涼爽秋風,/忽又急疾地為它傳播,/好久已無聲響的雷,/也自隆隆地替他號令。」,利用「無限空間」來拉大整首詩內敘述的空間的大小,以秋風從涼爽變成急促、開始打雷等景象,預告了下一段的慘烈。
     
    第四段敘述了戰鬥的慘烈,儘管賴和並沒有真正描寫,而是以「休怕他毒氣、機關槍!/休怕他飛機、爆裂彈!」給我們想像,他真正想寫的是後面「生的糧食儘管豐富」到第五段末句「誰都會感到無限悲哀」的段落,那絕對不只是原住民被欺壓的風景,而是賴和以自身漢人的身份受到壓迫的經驗,藉著想像的原住民之口而說出的反抗話語。
     
    也因為前面幾段把受欺壓的風景都寫出了,所以最後一段的自我犧牲才更加動人:「兄弟們!來!來!/捨此一身和他一拚!/我們處在這樣環境,/只是偷生有什麼路用,/眼前的幸福雖享不到,/也須為著子孫鬥爭。」
     
    這首詩雖然是描寫霧社事件,然而這些殖民壓迫的經驗可以套用在台灣任何一個外來殖民者與本土人士衝突的場景,從二二八、白色恐怖到最近的三一八,時代儘管不同,統治者的嘴臉卻沒多少變化。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_9.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