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耀眼深度解析⭐
頻道上有分集的情節深度解析,關於時間軸與虛實交錯都有特別解釋,想看懂如此耀眼的觀眾一定要去看唷!
-
不知道大家看完如此耀眼的想法是不是「原來在講阿茲海默症啊!」但這似乎並不是編導最注重的部分,從1-10都深陷在惠子的幻想裡,就像在打造某個幻影,或該說影射某些事情!
"即使...
⭐如此耀眼深度解析⭐
頻道上有分集的情節深度解析,關於時間軸與虛實交錯都有特別解釋,想看懂如此耀眼的觀眾一定要去看唷!
-
不知道大家看完如此耀眼的想法是不是「原來在講阿茲海默症啊!」但這似乎並不是編導最注重的部分,從1-10都深陷在惠子的幻想裡,就像在打造某個幻影,或該說影射某些事情!
"即使「過去」已經無法挽救,
那麼現在更應該拼命記住當時的痛苦"
是我為整個故事下的的註解。
💧 俊河之死 💧
真實世界裡的俊河,在大學時期與惠子在示威遊行中相遇,甚至後來成為一名記者,第一集中也曾和惠子談論過「追求真相」,俊河甚至堅持待在現場才能感受新聞的溫度,可見俊河是一個會為了追求正義而行動的角色。
在第12集中,俊河是因為什麼原因被抓,編導故意不交代,產生了「沒有理由」但俊河必須死的狀況,所以很有可能的是俊河由於暗中調查或社運,因此被抓進牢中無故死亡。
俊河之死更象徵著那個時代的真相、公平、自由已死。
🌕韓國白色恐怖🌕
其實我不確定韓國人會不會稱那個時代是白色恐怖,歡迎知道的觀眾跟我留言。
自從南北韓分裂後,南韓政府為了鞏固政權接連頒發了國家安全法、反共法,前者已經給政府機構相當大的權力,後者更是塑造出白色恐怖的一大利器。
許多學生或社運人士因對政府產生威脅,所以警察會將其帶入牢中,無期限地關押甚至會毆打對方,俊河的經歷便是如此。
1987年讀漢城國立大學(現首爾國立大學)語言學系三年級的朴鍾哲,更因建立反政府組織被拘捕毆打致死,韓國人這才忍無可忍,推翻當權政府。
🌱 阿茲海默症 🌱
惠子在故事前期都非常害怕俊河忘記惠子,但到頭來你會發現,其實是惠子因為得了阿茲海默症,而害怕自己會忘記俊河。
因為在失去俊河後,每當惠子感到絕望想死想逃避,都是因為俊河撐了下來,所以這場幻想真實的目的是――為了「記住」。
如果編導單純地想要寫阿茲海默症,其實根本不用費盡心思逆轉,或是把年代設定在1970左右,韓國有句話很有意思「忘記歷史的民族沒有未來」,如果只是一心想要改變過去也都是徒勞,不如記住過往的傷痛,活在當下。
🥢 孝子宣傳館象徵政府 🥢
會發現故事很多地方都著墨在孝子宣傳館,看似是為了描寫老人容易被哄騙,但當你用白色恐怖視角去看那荒謬的情節時,會發現一切貼和得有些恐怖。
代表>>>當權者
起初對俊河非常照顧,但當俊河可能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時,便對俊河施以暴力,完全可以看做是當權者為自身利益,可以隨意侵害他人。
而代表由於自己債台高築,為了還債(3億)左右,設局將宣傳館裡有買保險的老人,送上遊覽車並製造意外,這樣可以拿下10億左右的保險金。
這情節便可看作,當權者利用自己的權力去圖謀自己的利益,把那些相信自己的人民推出去送死也無所謂。
💊假藥、假保險背後寓意💊
劇情裡宣傳館都用一些非常浮誇的方式賣藥、賣保險,連NASA都搬出來了,最重要的是老人們都會被說服。
這些上當的老人最後還因為買了保險,差點傻傻被代表送上送命快車,這些名義上為了保障老人生命與健康的物件,最後卻成為代表用來圖利的工具。
這樣不就像是那些獨裁政府,頒發一些表面上為人民好的獨裁條款,實際上是為鞏固自身權利的工具,甚至是用這些條款迫害那些不服從的人民嗎?
🩸 受騙的老人象徵著無辜百姓 🩸
劇情中老人們對藥、保險,其實並不是真的全盤接受,買回家後拿回來退的老人家甚至快要十位,但宣傳館還是會出一些招數說服老人們接受。
老人們只要想起自己如果生病,就會造成家人負擔,因此最後來還是會買藥與保險。
人民即便對政府產生質疑,但為了家人或自身安全,最後還是會接受那些不合理的條款。
📍 老人反抗團 📍
劇情的最後惠子發現代表的陰謀
為了保護老人們👉無辜人民
集結那些沒有買保險的老人
👉不接受政府獨裁條款的民運人士
最後在宣傳館的地下室救出俊河
👉解放真相、平等、自由
劇情的演繹非常浮誇不真實,卻又不失幽默,但從白色恐怖視角去看這一段時,會突然發現,為什麼偏偏惠子要找沒有買保險的老人們。
劇情裡乍看是因為代表沒辦法從這些沒買保險的老人身上圖利,但這不就代表者,還是有一群人不願意接受不公不義之事,而政府也只能從那些盲目相信他們的人身上,圖謀不軌。
🔪 白色恐怖並不遙遠 🔪
本篇以白色恐怖的視角去詮釋整個劇情,別有一番意義,你也可以去看看我頻道上的解析,那邊就比較偏向社會關懷的視角。
本劇聚焦在活在當下,不要因為充滿後悔的過去,和對未來的不安感,把現在的日子毀掉,請活在當下,耀眼地活下去。
整部過前段惠子不斷地想要改變過去,但到頭來她發現只能活在當下,過去歷史的痕跡不會沉沒,但接受以及記住傷痛的活著,並且耀眼的活著,就是對過往的那些創傷的一種回報。
另外,台灣返校的影集也快上了,好期待><
-
#如此耀眼 #耀眼 #韓劇 #南柱赫 #金惠子 #韓志旼 #孫浩俊 #白色恐怖 #눈이부시게 #Dazzling #thelightinyoureyes #KimHyeja #HanJimin #NamJoohyuk #SonHojun #kdrama #김혜자 #한지민 #남주혁 #精選劇光燈
南北韓分裂原因 在 男子漢的冒險旅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鐵蔓中的十字架》
在衣索比亞的內戰中,雙方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在戰火中也要保護著信仰,很難想像在這個宗教有高度一致性的地方,打起來的原因居然是因為血統的認同。
為此提格雷州還分裂出來一個新的國家-厄垂利亞,自從後衣索比亞失去了唯一的海港,而厄垂利亞則是在種不出糧食的土地上吃土,兩國就變成像是非洲的南北韓。
說到血統其實都是系出同源,只是阿迪斯阿貝巴哪裡混了一些希伯來人的血。
南北韓分裂原因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去過北韓五十次,你問我答》推薦序
在一個紛亂時代,看見新一代成才,大概是少數令人感欣慰的事。
Rubio 陳成軍 和 張振華 Jamie Cheung 是非常獨特的人,放棄公務員、律師的前途,毅然走去創業,創業途徑卻是最冷門、增長最慢的深度旅遊。認識他們,固然因為有他們一代人的不少common friends,但關鍵還是幾年前,他們走到我的大學辦公室前貼海報,推廣北韓實驗團,就這樣,我們就走在一起。本來一盤無人看好的生意,居然讓他們搞得有聲有色,Rubio 和Jamie也成了坊間著名的北韓達人,「去過北韓五十次」這track record,香港無出其右。雖然看見辦公室的十幾個全職員工,遇上今年疫情,未免令人乾著急,他們卻一片怡然自得,這種氣魄,也是新一代才有的風範。
本書再版,據說原因之一,是疫情期間,以北韓軍人為主角的韓劇《愛的逼降》大熱,令「北韓風」再次掀起。說起來,《愛的逼降》是我第一部完整看完的韓劇,入面細說北韓的種種面貌,都足以成為教材。例如最有神髓的角色「人民班長」,隱藏了整個北韓的基層管理體制;黑市市場的蓬勃,證實了北韓第二經濟之餘,也反映舉國層面的社會主義已經失衡;南北韓之間的統一Vs分裂討論,更是令人有忽然共鳴。要親身論證此劇背後的真相,除了本書,還有誰?
提起北韓,一般人的感覺不是覺得神秘、希望獵奇,就是想到獨裁國度的套版形象,這些,自然都是部份事實,但也只是部份事實。我去過北韓只有兩次,卻也發現那裏的潛能,還有很多。在純學術角度,以北韓作為考察獨裁政體如何成一「體系」的田野調研,已是一個寶庫;在經濟角度而言,北韓總有改革開放的一天,那時候,天然資源豐富的北韓會變成哪模樣,也值得此刻想像。
在新世代,知識傳授早已脫離了19世紀普魯士式由上而下教科書教學,講求的是個人化experiential learning,唯有通過自己最有興趣的內容,問真正感興趣的問題,才能圍繞同心圓,建構一層一層的知識面。《去過北韓五十次,你問我答》,對讀者、團友而言,正是這種由下而上教學相長的活現;對作者、老闆Rubio和Jamie而言,何嘗不是新世代創業來追求個人自主性的self-enrichment?從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悲觀者在逆境防負,樂觀者從中看到未來。
▶️超深度解讀《愛的迫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gOpyRVRo54
⏺國際禁歌開場白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016856
南北韓分裂原因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轉眼,停工數年的大巨蛋也快蓋好了⋯⋯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尾(光復南路口往東望)1982 vs 2018
上圖為1982年往東拍攝的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尾街景,畫面最下方為光復南路口;在忠孝東路南側(畫面右方)有國父紀念館與台北市立光復國小,當年光復國小正在進行「實踐樓」北面走廊建築工程。
下圖由張哲生於2018年1月9日在同地拍攝。今昔對照下可以看到,忠孝東路中間整排的樹都不見了,左邊的行道樹因為大巨蛋建造工程的進行而被砍得所剩無幾,至於右邊的行道樹就幸運多了,長高長壯,非常地茂盛;而國父紀念館以東的信義計畫區,則是冒出了多棟摩天大樓,包括2004年底完工的台灣第一高樓「台北101」。
1982年照片畫面左邊像三明治的建築物是當時的韓國大使館(1977年完工),地址為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345號,據說削成三角形的奇特外型是用以象徵韓國的分裂,含有反共統一的寓意。在1992年8月23日中華民國與韓國斷交之後,這棟建築物便無人使用,到了1998年,觀光局把旅遊服務中心遷到這兒,最後在2005年8月11日,因為此地要興建大巨蛋而遭到拆除。
韓國大使館原本在台北市仁愛路三段,70年代,因兩國經貿往來頻繁,當時的韓國駐華大使金桂元相中松山菸廠旁600坪的用地,便跟菸酒公賣局租地興建新的韓國大使館,並於1977年落成啟用。
當年,嶄新的韓國大使館是忠孝東路四段上的著名景觀,一棟四層樓建築,卻從屋頂上斜削下來,看起來只有半片,常吸引路人的目光。
據了解,前韓國大使館削成半片的奇特造型,象徵韓國分裂成南北韓的事實,有著反共統一的寓意。
依市府建管處資料,大使館是建築師蔡柏鋒的設計,在當時流行的建築形式上,融入東方建築意識。
中華民國與韓國斷交時,韓國政府還欠公賣局203萬元地租;公賣局也要求韓國拆屋還地,但後來房舍未拆,閒置至1998年才由觀光局整修,成為旅遊服務中心新址。
在兩岸未開放前,許多「反共義士」開著軍機、劫持民航機降落韓國,韓國當局若態度曖昧不明,大使館免不了就會有人抗議、丟雞蛋,甚至還有人曾在韓國處理中共魚雷快艇事件時,在大使館前自焚。
1992年8月23日,南韓盧泰愚政府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與自1927年以來對韓半島獨立運動及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給予援助及支持的中華民國政府斷絕自1949年建立的外交關係,除要求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人員於24小時內離境外,原屬中華民國的大使館等資產均被韓國政府接收並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時間之匆促,手段之激烈,使中華民國政府及國民深感被背叛及羞辱,這被認為是導致台灣民間反韓情緒及至今仍影響台韓關係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