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南北雜貨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南北雜貨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北雜貨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北雜貨小說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也是這幾天感到極為興奮的消息之一呀,近年來讀到相當喜歡的小說,同時也是 2016 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同情者》The Sympathizer,作者阮越清前日親自在網路上宣佈,自己的作品確定將由享譽國際的南韓名導《原罪犯》、《下女的誘惑》朴贊郁執導,為品質保證的 A24 獨立電影公司改編成電...

南北雜貨小說 在 在新疆的路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6-04 13:26:31

▍書籍推薦:轉場  楊奮,新疆阿勒泰人,是作家,也是編劇,善用敘事手法描述身邊的故事,文字樸實無華,卻細膩,字字流露出自身真實情感。  因為是新疆人,故書寫了許多新疆人的故事,在那些真實的故事裡,看見不同世代的新疆人的樣貌。  2010年獲得天涯雜談“十大牛人”稱號;2011年出版小說《對...

  • 南北雜貨小說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09 09:55:03
    有 547 人按讚

    這也是這幾天感到極為興奮的消息之一呀,近年來讀到相當喜歡的小說,同時也是 2016 年普立茲文學獎得主 ——《#同情者》The Sympathizer,作者阮越清前日親自在網路上宣佈,自己的作品確定將由享譽國際的南韓名導《原罪犯》、《下女的誘惑》朴贊郁執導,為品質保證的 A24 獨立電影公司改編成電視影集,書中有不少篇幅以越戰史詩電影《現代啟示錄》為背景,不知是否也會成為影集的一部分,讓人非常期待。
    ⠀⠀⠀⠀⠀
    ▍博客來:https://bit.ly/3t3KcyC
    ⠀⠀⠀⠀⠀
    《同情者》小說在台灣推出約莫是三年前左右,當時一讀之下驚為天人,瞬間成為 2018 年最喜歡的書籍,全書 429 頁是最剛好的迷人厚度,從西貢淪陷開始,透過戰爭的共通性打造出故事格局的時大時小、時遠時近,大到呈現大時代下毫無自主權的國家生存困境,凌駕於歷史、政治與種族之上,小到以一個間諜與私生子的內心自白發出真實而赤裸的疾呼,撼動了當今美國視角所奠定出的荒謬表象。
    ⠀⠀⠀⠀⠀
    現年五十歲的美國作家阮越清 1971 年出生於越南,四歲時面臨了西貢淪陷,舉家遷移至美國賓州特別設立的四個越南難民營之一,搬了幾次家最終定居於加州的聖荷西,後來在當地開設第一間販售越南食品的雜貨店,阮越清也於此處長大成人,於 Berkeley 取得博士學位,最終定居洛杉磯並在南加大授課。《同情者》是他 2015 年一鳴驚人的處女作,以 25 萬字的篇幅撼動世界文壇,大大小小獲獎無數,甚至一舉奪下 2016 年的普立茲小說獎,也被多家權威媒體選為 2015 的年度書籍之一,書評紛紛盛讚其獨一無二的寫作手法,紐約時報稱之為「特技表演 acrobatic ability」,以第一人稱的主觀自述和外來者的旁觀者清平衡了匿名主角的兩個世界,更與多位文學巨擘相提並論。
    ⠀⠀⠀⠀⠀
    「俯視著我自己,我依然能看見大人體內住著一個小孩,小孩體內住著一個大人。我始終都是分裂的,儘管並不完全是我的錯。雖然是我自己選擇過雙重生活並成為有雙重心思的人,但別人老是喊我雜種,不這麼選也很難。我們國家本身也受到詛咒,也分裂為南北變成雜種,如果說我們是自己選擇分裂、選擇死在這場不文明的戰爭中,也只算說對了一部分。我們並未選擇讓法國人貶低我們,讓他們把我們分裂成北中南這不神聖的三位一體,也未選擇被轉手給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大強權,進一步分裂為二,然後又在一盤冷戰棋賽中被分配到戰鬥部隊的角色,這是穿西裝打領帶的白人在有空調的室內下的一盤棋。」
    ⠀⠀⠀⠀⠀
    就如《鬥陣俱樂部》,由一個從未透露出姓名的第一人稱敘述,以倒敘法的方式於第一頁開門見山表示,自己是一名間諜、臥底、特務、雙面人,也是雙心人,受美國教育的法越混血私生子,似乎在這個偌大的世界裡沒有一點容身之處,在美國他始終是外來者,同時身為北越共產黨的特務和南越共和國的軍官,讓他在對錯、是非與黑白的解讀更為複雜,一如各國複雜的政治,一如眼前複雜的世界。
    ⠀⠀⠀⠀⠀
    打從西貢淪陷或西貢解放的那一天開始,他是贏家也是輸家,抓住最後一個機會隨美軍撤離越南,在人人自保的逃亡過程中,即使各自忠於自身的政治理念,彼此誓死不放的永遠都是手掌攤開歃血為盟的結拜兄弟,眼裡看見的是每一個渴求存活的性命,經歷了生離死別,望盡了人間煉獄,費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再度踏上美國的領土,在洛杉磯繼續展開顛沛流離的難民生活。
    ⠀⠀⠀⠀⠀
    這段日子,他謀得了一個差強人意的工作,展開兩段見不得光無法善終的關係,過著只吃冷凍食品度日的陰暗生活,甚至遠赴菲律賓協助名導拍攝好萊塢眼裡的越戰電影,差一點因此丟了性命,但私底下一方面跟隨著將軍,意圖在美國集結一支越南軍隊光復被共產黨吞噬的家園,另一方面也將這項消息不間斷的秘密透露給北越組織的成員。
    ⠀⠀⠀⠀⠀
    「我們的成功或失敗不是因為財富或運氣,我們會成功是因為了解這個世界運作的模式和我們該做的事,失敗則是因為別人比我們更了解。」
    ⠀⠀⠀⠀⠀
    透過主角敏銳又扭曲的解讀,和一丁點的嘲諷,在理解與掙扎之間尋找微乎其微的自我認同,一針見血的拋給世界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重新認識戰爭的悲涼,大膽審視戰爭帶來的雙面影響。他心始終向著越南,卻早已被美國教育得裡外不是人,有時從西方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革命份子的角度看祖國,有時從失根的角度看祖國,夾雜強烈的痛苦與力量,反覆探討自己的過去和現在,深刻透視文化與環境造成的認知差異。
    ⠀⠀⠀⠀⠀
    從獨白認罪的第一人稱巧妙細膩的探討著雙面文化強碰之下的衝突,處處充斥著無語問蒼天的迷惘困惑,與自己思辨同時與讀者對話,精準剖析的字裡行間滿是心酸與痛楚,在環環相扣的縝密佈局與華麗不流於堆砌的筆觸中,蘊藏了文字所能傳遞出的偉大力量,那就是愛與熱情、尊嚴與存活、理解與接受、流血與包容、深度與智慧。
    ⠀⠀⠀⠀⠀
    以歷史事實為縱軸,以虛構人生為橫軸,縱橫交織出世界眼裡的越戰與越南眼裡的越戰。在東方與西方的共生、傳統與新潮的碰撞、民主與共產的撕裂裡,他擅長描繪受混亂與恐懼交雜的心境,經由人的主觀感受為出發點,模糊了道德的底線,平衡了善惡的分野,再從人物之間的激盪推進劇情轉折、加深情緒對立。更驚人的是《同情者》的結局急轉直下,氣勢萬鈞也令人瞠目結舌,更讓凌駕血緣卻生不逢時的友誼徹底貫穿首尾,在滿是偽裝的表象世界裡看見感人至深的真實情感,阮越清書寫戰爭抹不去的殘破,也緊抓時間沖不淡的情與義。
    ⠀⠀⠀⠀⠀
    阮越清特地在台灣出版的《同情者》裡加入一段話,讓人不禁省視自己的定位與國家的定位,在戰爭雙輸與戰爭遺毒的共通性下台灣也曾被殖民被分割,東西方強碰的雙面性矛盾更存在我們血液中汩汩流動,轉頭凝視著現在動盪的政治局勢,過去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賠上的一切豈又合乎人道,我們在面對這些歷史的沈重傷痛時該如何記住與釋懷,如何不讓仇恨持續撕裂國家人民,更是他撰寫《同情者》的初衷,同時屬於這個世代越南與台灣的共同記憶。
    ⠀⠀⠀⠀⠀
    ⠀⠀⠀⠀⠀
    ⠀⠀⠀⠀⠀
    ▍延伸書單推薦:
    ⠀⠀⠀⠀⠀
    《#流亡者》阮越清:https://bit.ly/3t76BuT
    《#沉靜的美國人》格雷安葛林:https://bit.ly/321W8Ff
    《#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王鷗行:https://bit.ly/3rueAB7
    《#維多利亞三部曲》莎拉華特絲:https://bit.ly/2Ra6lNx

  • 南北雜貨小說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7 17:10:21
    有 1 人按讚


    【看得見陽明山的中華商場-1960】
    今日你站在中華路東側中央向北望;
    應該有機會看到一小角的陽明山
    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時
    你站在她的屋頂可以看到美麗的山巒
    分享中華商場興建完工及她先前的模樣
    對於沒有實際到過中華商場的人來講
    若不是有這樣的對照
    不容易將她與現在的中華路關聯起來

    1960年7月1日,
    北市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
    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
    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中華商場原是車道間的空地,
    很多來台軍人在此搭起竹棚;
    後來一場火燒毀部分竹棚。
    政府決定平地起高樓,安置原住戶,
    自1961年到1992年中華商場成為台北的地標,
    於1992年10月拆除。
    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
    南至愛國西路口,由一連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
    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上圖
    日期:1961/3/27
    圖說:北市中華路新建即將完工的中華商場一景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下圖
    日期:1960/7/2
    圖說:中華路東邊違建開始自動拆除及全景
    報別:聯合報

    #如小說家描述魔幻一般的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
    #但看到陽明山又覺得很真實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3-06-03/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何凡】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06-04/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何凡】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

    看更多圖片
    聯合知識庫-中華商場
    https://reurl.cc/vnN20e

  • 南北雜貨小說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7 13:25:21
    有 2,264 人按讚

    【看得見陽明山的中華商場-1960】
    今日你站在中華路東側中央向北望;
    應該有機會看到一小角的陽明山
    1961年中華商場落成時
    你站在她的屋頂可以看到美麗的山巒
    分享中華商場興建完工及她先前的模樣
    對於沒有實際到過中華商場的人來講
    若不是有這樣的對照
    不容易將她與現在的中華路關聯起來

    1960年7月1日,
    北市府拆除中華路鐵路東側的850間雜亂違建,
    隔年改建八棟三層樓的「中華商場」,
    販賣麵食、軍服、南北雜貨及各省小吃。
    中華商場原是車道間的空地,
    很多來台軍人在此搭起竹棚;
    後來一場火燒毀部分竹棚。
    政府決定平地起高樓,安置原住戶,
    自1961年到1992年中華商場成為台北的地標,
    於1992年10月拆除。
    原址位於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
    南至愛國西路口,由一連八座三層樓連棟式的樓座所組成,
    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上圖
    日期:1961/3/27
    圖說:北市中華路新建即將完工的中華商場一景
    報別:聯合報
    作者:陳明輝

    下圖
    日期:1960/7/2
    圖說:中華路東邊違建開始自動拆除及全景
    報別:聯合報

    #如小說家描述魔幻一般的存在 #天橋上的魔術師
    #但看到陽明山又覺得很真實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63-06-03/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上)

    【何凡】民國卅八年初,許多從大陸流亡來台的人,在台北市北門到小南門鐵路兩旁的空地上,開始擺地攤為生。漸漸的由攤而棚而屋,成了一條一公里長,一千六百六十一戶的「違建帶」。這條帶子橫貫台北市,在西門一帶的正面,若干家飲食店裝潢得燈火輝煌,晚上看看還不錯,像是一個閃亮的帶釦。但是帶子的兩端就不行了,尤其是靠近小南門一帶的貧民窟,其污穢與雜亂實在出人意表。坐火車來台北的人,先經過這個地區,其印象之惡劣可想而知。

    五十年四月一日,整建的中華商場落成,化大違建區為合法。而且把竹棚木壁改為鐵筋洋灰,居民不再到鐵道上便溺了,改用抽水廁所。一時群稱這是化腐朽為神奇,為解決違建難題開了一條新路。直到今天,如果晚上站在新生戲院門前看看,像一條火龍,的確很壯觀。

    但是中華商場開幕到現在兩年多,發現經營情形並不全合理想。甚至有非想法馬上改良不可的情勢。這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任何一個新工作,總有考慮欠周之處。市民都希望中華商場改得合乎理想,以鼓勵其他違建區也依式改建。原計劃的中華商場,是祇做生意,並不住人。像外國的小商店一樣,每天老板鎖了門回家。即使是住人,也是單身看店的,而不住家眷。但是原有的店舖多是小本經營的家庭商業,白天是店,晚上是家。還有,二三樓根本無生意可做,住家反是惟一的辦法。據報上統計,八幢大樓的一千六百四十四間店面,實際現在才開了六百八十三個商店。雖然有若干家佔了不止一間店面,但是總有一半閒下來,都做了住宅。

    商店變成公寓,問題就多了。可能有人做生意不興隆,但是生孩子卻不含糊。現在遊中華商場,可以看到成群打夥的毛孩子在各層樓間鑽來鑽去,根本不像「買賣地兒」。孩子們大哭小叫,大人也要跟在裡面抓屎抓尿,排難解紛。在這種環境中,無論買或賣,都意亂心煩,搞不出名堂。

    連帶著,女眷們埋鍋造飯,把新牆都薰黑了。而垃圾也因之增多,那間堵著樓梯口的垃圾室真是「人皆掩鼻而過之」。本來垃圾室設計的就不是地方,現在產量一多,就更增其臭了。同時有家眷就有洗的衣服,於是越是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挑出來的「萬國旗」越熱鬧。

    【1963-06-04/聯合報/08版/聯合副刊】

    玻璃墊上
    中華商場難題(下)

    【何凡】中華商場的「和」「平」兩樓,是全商場較冷僻的地區。因之住宅更多於店面,甚至臨街的第一層也有住戶。這樣,家庭與馬路合一,實在不妥當。連帶著後背的走廊就成了飯廳。菜販推車到走廊上販賣,又成了菜市。總之,買賣做不成,取而代之的是「大雜院」。一座嶄新的樓房,經過兩年工夫,現在從火車上看看後背,煙薰火燎,衣衫招展,已經不成樣子。

    本來當初希望每家商店的主人都另有住宅,設想未免略高。真有那樣財力的店家,也不至於到中華路去開違建小店。事實上,這地方為地勢所限,也開不了大商店。我們看報上的統計,在整個中華商場的六百八十三家商店中,佔第一位的是成衣,共六十六家。以下是:(二)飲食店,六十家(三)西服店,五十八家(四)電器業,五十四家(五)皮鞋,四十四家。都是小本經營,以一兩間門臉的為多。像這類店家,自然以自己的房子自己做生意為最合理想。如果買或租房子做生意,就難賺出房錢了。

    據報上說,中華商場以信樓新生戲院對面的局子為最貴,每間有的貴到五十萬元,租金四千元,押金三萬元,真成了寸金地。最便宜的愛樓三樓有一家住宅,月租二百元,且不要押租。說老實話,像這種市中心的交通方便地段,房子又新又牢,花幾百塊錢住真不貴。所差的是,大雜院的日子嘈雜紊亂,有點兒不堪領教。

    現在一般人的看法是,中華商場住家既不相宜,最好是把商業繁榮起來,仍保持商場的面目。改善的方法包括利用樓頂建娛樂場,但是頂樓是否能容納多人不影響安全?颱風季節來了,露天花園是否相宜?這都是問題。也有人主張修天橋和電梯,以方便遊人。不過這筆錢由誰出恐怕很難決定。更有人認為商店應當分類集中,才好營業。但是這對於一個公營的商場已有困離,何況屬於一千多個房東的中華商場?其實中華商場的二三樓卻無妨提倡出租做寫字間用。寫字間不做門市生意,不怕顧客不上門。而比住家眷又乾淨得多。以此地交通之便利,又是寫字間所必備的條件。以前北市府曾擬租一二十間設自助餐廳,餐廳可以吸收大量食客,對於附近商店是有益的。但是,因為房東意見紛紛,又租不成。中華商場之難弄可想而知。現在商場的房東已經到了該「自覺」的時候,如果再堅持個人利益,恐怕整個商場的繁榮就無法達成了。

    看更多圖片
    聯合知識庫-中華商場
    https://reurl.cc/vnN20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