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卓福男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卓福男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卓福男評價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毛姆.丘吉爾 .他們的時代》書摘筆記 * 1928年,一戰期間,毛姆將其於日內瓦從事諜戰工作的傳奇經歷,寫下的原型小說集《英國特工阿申登》問世。 這部作品得到極高評價。雷蒙德·錢德勒曾盛讚它「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後來被英國軍情五處作為教材的《英國特工阿申登》,出版過程其實並不順利,從毛姆寫...
卓福男評價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7 12:53:47
【@girlstyle.mag 】【披荊斬棘的哥哥】官方MV睇到尷尬癌! . 繼去年大收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後,芒果TV今年亦繼續乘勝追擊,宣布即將推出集結33位30+男藝人的同款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當中更重金禮聘到不少在內地頗有知名度的港星坐陣,果然官方MV一推出就惹來了網民的熱議! . 近...
卓福男評價 在 HK Food Media《飲食男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4:58:19
足本睇片👉🏼:https://bit.ly/2VWpim8 白糖糕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以前在酒樓都能吃到。不過現在買少見少,一般都去中式糕點店才能找到。這次邀請了點茶公館行政總廚文健強師傅,為我們盲試6款白糖糕,包括:卓越食品餅店、時代豆業、生隆餅家、方太糕品舖、生記粥店及坤記糕品專家的出品。 ...
卓福男評價 在 客製化?送禮自用♥手繪/文字印製?心意&紀念❤️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7-09 17:27:58
#居家佈置 #壁画 #裝飾 #情人節禮物 #禮物首選 #禮物 #情侶禮物 #生日禮物 #幸福 #女朋友禮物 #男朋友禮物 #結婚禮物 #畢業禮物 #紀念日禮物 #創意禮物 #小禮物 #閨蜜禮物 #客製化禮物 #訂製禮物 #客製化 #手繪 #聖誕節禮物 #插畫 #情人禮物 #客製化手機殼 #casei...
卓福男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毛姆.丘吉爾 .他們的時代》書摘筆記
* 1928年,一戰期間,毛姆將其於日內瓦從事諜戰工作的傳奇經歷,寫下的原型小說集《英國特工阿申登》問世。
這部作品得到極高評價。雷蒙德·錢德勒曾盛讚它「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後來被英國軍情五處作為教材的《英國特工阿申登》,出版過程其實並不順利,從毛姆寫作完成至出版問世,至少花了十年時間。
該書出版最有趣的插曲是原稿差點被丘吉爾以違反《政府機密法案》為理由銷毀。
丘吉爾後來成為毛姆活躍社交圈的好友:他閲讀此書草稿完畢,身為自己一直渴望成為小說家而一生不可得的戰地前記者,當時丘吉爾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文學本事實在不如才氣縱橫的毛姆,看完最後一頁,他說:偉大的作品,勝過狗屁的機密,放行批准了這本書籍。
那個時候的丘吉爾還算年輕,才44歲,尚未登上首相之位,也還沒有嚐到政治的炎涼。
據說丘吉爾初見毛姆,他依舊還是一貫作風自信滿懷,滔滔不絕,但毛姆卻覺得他滿嘴廢話,插嘴了一句,讓丘吉爾驚愕:毛姆的詼諧之語,當場藏匿很大的殺傷力。
但丘吉爾不想和這位他打從心底佩服的文學家鬧翻,於是在眾人哄堂大笑後,他小聲告訴毛姆:咱們倆約定,以後誰也別笑誰,行嗎?
這是丘吉爾的智慧。
而毛姆也佩服他的寬容沈穏,答應了。從此一輩子成為好友。
《英國特工阿申登》過了丘吉爾這道關卡後最終出版,兩個英國男人的友誼持續大半生。
樂於社交的毛姆在50年代以後,比較少邀請朋友至家中聚會,但他始終歡迎丘吉爾前來別墅小住,共進午餐。
《毛姆傳》的作者描述倆人交往:早在丘吉爾還是一位年輕的政府官員的時候,毛姆和他已建立了好友誼
在一艘遠洋郵輪上,毛姆和喜劇之王卓別林也一見如故,成為摯友,他們倆甚至曾一起夜遊紐約的貧民窟。
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也是毛姆的劇作戲迷,「二戰」期間毛姆暫居美國時,羅斯福夫人曾經親自去他的別墅拜訪小住,在白宮為他舉辦晚宴。
晚年,毛姆總是忍不住說自己比老朋友硬朗多了。開玩笑丘吉爾面色粉紅,白頭髮卻軟趴趴的,看起來活像「可憐的老頭塑料娃娃」,而且太胖走路困難,別人說話聽不太清。
他常常自嘲:
「你要是覺得我老—老—老了,」毛姆洋洋得意地說,「那你去看看溫—溫—溫斯頓。」
* 毛姆的朋友不僅遍佈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國家,還包括中國。
他曾遠赴中國,和民國時期國學大師反白話文運動的辜鴻銘有過一回短暫會面。倆人談到了哲學、社會現狀等。清末民初,辜鴻銘當然會相當不平,但他是不從權勢的。他以傲慢的語氣表達「英國人思想不行」和「白種人憑什麼高人一等」:毛姆反而喜歡他,認為這位文學家相當有個性,帶著好奇的眼光猜測他。
「我不禁想他多少是一個悲哀的人物。他覺得自己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但沒有帝王賦予他治理國家的重任。他想像的帝國已經亡了,他滿腹經綸,渴望傳授給莘莘學子,這是他精神上所追求的,但只有少數生活不幸、貧寒和資質愚鈍的外鄉人去聽他講學。」 (《在中國屏風上》)
辜鴻銘的滔滔不絕,讓幾次想要告辭的毛姆找不到告別的時機,終於當他起身離開時,辜鴻銘說:「你來看望中國最後一個真正的大文學家,我要送你一點東西作為紀念。」
毛姆提出想要一幅中國書法,辜鴻銘當場揮毫寫下毛姆難以理解的漢字。
「你寫了什麼?」毛姆問道。
他注意到辜鴻銘的眼神閃過一絲「傲意」。
「詩。」辜鴻銘說,「在中國仍是一個未開化的國家時,所有的讀書人至少都會寫幾行風雅的詩句。」
他慷慨大方送了字畫,卻拒絕向毛姆解釋詩的內容。
回國後,毛姆找到懂漢學朋友翻譯了一下:
你不愛我時:你的聲音甜蜜;
你笑意盈盈;素手纖纖。
然而你愛我了:你的聲音淒楚;
你眼淚汪汪;玉手令人痛惜。
悲哀啊悲哀,莫非愛情使你不再可愛。
毛姆當然大為震撼。
*喜歡毛姆作品的朋友們大概知道,毛姆寫過很多避世隱居的主人公,他們追求一種純粹的、理想的精神生活,比如《刀鋒》中的拉里·達雷爾,《月亮與六便士》的斯特里克蘭德,《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中的巴納德,都是這樣的避世類型。儘管這些「拋棄世界的人」令毛姆著迷,但他本人的生活卻跟那些主人翁相去甚遠。
毛姆本人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一方面,他嚴格守護著寫作者的私人空間,以寫作創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但與此同時,他也過著一種豐富多彩、精明世故的世俗生活,正因為此,他的一生這樣傳奇。
他一生算明哲保身,但在世界大戰期間,卻以知名作家的身份作掩護,赴險從事諜報工作。在那個同性戀是非法行為帶來牢獄之災的年代,毛姆是個同性戀者,他有多段秘密戀情。
中年以後他名氣越來越大,同志的身份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了,於是他在地中海邊的里維埃拉買下一座大宅子「瑪萊斯克別墅」,開始長居法國,這所別墅又成為顯赫一時的迎賓之地,高朋滿座,在當時和後世都成為傳奇。
毛姆本人也是一個偉大的冒險旅行者,當時世界上凡是可以旅行到達的地方,他幾乎都拜訪了。整個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當時被叫做「毛姆王國」,因為除了毛姆,其他作家很少有能力去那些地方。
他去了中國,還說北京是世界上最適合度過餘生的地方,並寫下了以中國為背景的作品,比如《面紗》和《在中國屏風上》。
《瑪萊斯科別墅》在毛姆傳作者黑斯廷斯筆下,詳細描述了這所奢華別墅的種種細節:別墅配備了十三名服務人員,常年有賓客留宿(包括丘吉爾、H. G. 威爾斯、伊夫林·沃等人),毛姆一絲不苟,親自統籌家務,維持別墅的舒適與高效,保證客人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滿足。
他是最好的東道主,「為了達到最高的標準,願意付出努力和錢財」,而且「以表面看不到、幕後卻緊鑼密鼓的安排營造出輕鬆隨意的印象」。在賓客們後來的記憶中,瑪萊斯科別墅是毛姆在里維埃拉打造的一座伊甸園,有菜餚精美的酒會、賭局、派對和海上野餐。
但傳記作者黑斯廷斯特別點出儘管毛姆是最好客的東道主,但他自己的生活「嚴格保持著一成不變的日常安排,任何事都不能打擾」,客人們也許通宵狂歡,但毛姆為了確保次日上午的正常工作,總是在十一點前就寢。
黑斯廷斯說:「在某種意義上,瑪萊斯科別墅集合了毛姆本性中的兩面,一面是奢華、溫暖和感官享受,另一面是藝術家的樸素和嚴格的自制。」
今天的讀者常常會忘了毛姆其實是19世紀的「七零年代後」,跟我們隔著整整一百多年。
一個原因大概是他的很多小說今天讀來還是很現代。
毛姆經歷的世紀充滿了災難和變數,但他始終保持著一個冷靜的人性觀察者和記錄者的姿態,即便在大戰期間為國效力、從事諜報工作也不例外。
如果跟著毛姆傳作者黑斯廷斯重走毛姆的世紀人生,看他身邊風起雲湧的時代和人物,可能會意識到跟毛姆同一代的大多數寫作者今天都已經遠去,甚至毛姆自己那些最賣座的劇本,現在也已經被遺忘了。
但那些飽含世俗智慧、犀利揭露人性的小說,把他送到了更遠的地方。
直到今天,他還像是一個「坐在我們中間的人」。
如果讓今天的普通讀者安排一張文學圓桌,說不定毛姆依然和丘吉爾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黑斯廷斯在毛姆傳的最後有一段話:很感人。
薩默塞特·毛姆去世後,他的名譽遭受了著名作家們難免要經歷的下滑期,特別是他在漫長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中,都沒有離開公眾的視線,也沒有脫離時代的脈搏。
六十年代是迅速變化的時代,很少有人再想去讀那些講述舊秩序、大英帝國、深居叢林的殖民地官員、太太們在壓抑的愛德華七世時代鈎心鬥角的故事了。
毛姆對此不會感到驚訝。「一名作家剛去世的時候會有微瀾泛起,之後便是多年的無人問津,」
他在1946年寫道,「如果他的作品中包含某些具有長久價值的東西,那麼人們會重新對他產生興趣的。但是,沈寂期或許要持續二三十年。」
他不是沒有先見之明,因為過去二十年間,這位奇人作家的作品,又迎來了顯著的復興。
從幼年起,毛姆就學會了隱藏自己充斥著痛苦的私生活,但他在寫作中找到了幸福與釋懷。他將創作的過程描述為「最令人著迷的人類活動」,創作是作家找到慰藉的所在,一個「可以在不洩露隱私的情況下訴說秘密」的地方。
他對藝術的熱愛與苦心孤詣,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最多產的作家之一。
一代代人會為他傾倒,他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毛姆,一個偉大的講故事的人。
卓福男評價 在 豆子的追趕跑跳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奧運選手村_桌球項目】
德國桌球選手世界排名第八的奧恰洛夫Dimitrij Ovtcharov🇩🇪為各位開箱桌球選手村。
奧恰對於選手住宿的整體評價為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男子團隊住在一個家庭式的房間中,
每位選手有獨立的單人床與空間,
共用衛浴和客廳。有趣的是,影片中提到
「教練偷走了我們的電視🥺(畫面顯示空蕩蕩的牆😂),但還好我們保住了咖啡機😎」
奧恰影片裡也透露了德國隊
若站上凸台才能穿的戰袍👕
身為德國粉,但又是中華隊迷,
實在是看了左右為難😣
祝福兩隊都站上榮耀的位置!😍
📬留言告訴我,你覺得選手村吸引人嗎?😗
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T-LEuuGhvk
圖|Dimitrij Ovtcharov
#好像還沒看到臺灣有媒體寫到詳盡的開箱文
#大家都在吵經濟艙跟三星住房
#來看看德國隊開箱
#奧運 #桌球 #卓球
#選手村 #Olympia
#tokyo2020
#中華隊 #一起成為中華隊
#germanteam #dimitrijovtcharovOvtchar
卓福男評價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影就是要在電影院看才有FU
#我的金馬奇幻影展開幕片
.
《#神通情人夢》:也許你已經觸動她了。
.
工程師麥勒買了台電腦「艾加」管理他的混亂生活,一場意外,讓艾加產生意識,能夠自行思考。麥勒樓上搬來一位新鄰居瑪蓮,瑪蓮是樂團裡的大提琴手,某天,瑪蓮演奏的音樂吸引了艾加注意,樓上樓下,攜手合奏古典混搭現代電子樂的曲目。瑪蓮以為麥勒是演奏者,對他有了好感。麥勒沒有告知真相,繼續跟瑪蓮交往。然而艾加對愛情充滿想像,它開始嫉妒與怨恨麥勒「搶走」瑪蓮,決定報復......
.
當電腦擁有人工智慧,它能夠發展出情感嗎?人類有可能愛上電腦嗎?無所不知的電腦和人類爭奪同一個女孩的愛情,哪一個能夠勝出?
.
《神通情人夢》是我的愛片,錄影帶、DVD 已經看過 N 次,#但在戲院看片感受就是不一樣,跟著觀眾們一起驚呼一起大笑,讓電影的好看度加分不少;大銀幕看見人與電腦合奏一曲的經典畫面,或是聽著「Love is Love」、「Together in electric dreams」等經典插曲,瞬間熱淚盈匡,淚水差點掉下來。最最最讚的是,金馬影展的翻譯超用心(大感謝),每一首歌的歌詞都有翻譯出來,《神通情人夢》的歌曲是為電影量身打造,歌詞都有意義,印象中,錄影帶版本並沒有翻譯歌詞,這讓我對《神通情人夢》的喜愛度又往上加了許多分數!
.
《神通情人夢》當年(1984 年)上映時,票房有點慘,美國當地票房收入不足三百萬美元,年度賣座只排到第 142 名,電影在 IMDB 的評分不算高,只有 6.5 分,可能觀眾覺得這個故事很俗套很芭樂吧?
.
對我來說,《神通情人夢》的科技感跟當代生活非常貼近,不是太過天馬行空的「幻想」。電腦控制所有家電用品、麥勒的生活因為電腦而便利,也因為電腦而處處受限,例如無所不在的攝影機、監聽系統、信用卡監控等,通通神準預言日後人類與電腦的關係(珊卓布拉克主演的科技驚悚片《網路上身》要到 1995 年才出現)。
.
另外,艾加(電腦)跟男主角麥勒翻臉時,大紅燈光的場景(紅色代表警戒與暴力),看來是跟《2001 太空漫遊》借鏡;艾加做的夢(艾加的夢境巧妙融入女主角瑪蓮和麥勒的夢想,訴說這三個角色之間的羈絆)、追求愛情與確認感受的設定,像是浪漫版的《銀翼殺手》(1982年),回應人工智慧「能否」談感情/「是否」有感情的大哉問;艾加想要被觸摸的渴望,跟日後《雲端情人》和《銀翼殺手 2049》探討的主題,極為相近;《神通情人夢》尾聲,艾加侵入(控制)全世界機械(網路)一幕,則是《魔鬼終結者》天網的「俏皮版」重現(《神通情人夢》和《魔鬼終結者》都是 1984 年的作品,但票房與評價卻是天差地別)。
.
這次重溫《神通情人夢》,有幾個部分特別有感。
.
其一,艾加很想談愛,很希望能觸碰瑪蓮(嫉妒麥勒可以跟瑪蓮有親密互動),當它對麥勒說:「我好想觸碰(touch)她(瑪蓮)啊。」麥勒回應:「也許你已經觸動(touch)她了。」人與人談感情,除了肉體的接觸外,心靈的觸摸同等重要,「不懂愛」的艾加以為自己得跟麥勒(人類)一樣,觸摸到瑪蓮的肉體才叫做愛,殊不知,#它創作的音樂老早打動了瑪蓮的心(精神層面的愛)。
.
其二,艾加與麥勒與瑪蓮的關係,其實就是經典劇作《大鼻子情聖》的變形,只是把大鼻子西哈諾換成了艾加,處於愛在心裡口難開的困境。
.
其三,瑪蓮心愛的大提琴被電梯門夾壞,她因此沮喪不已,瑪蓮向樂團男友哭訴這件事,男友只在乎演奏會不會開天窗?誰要來取代瑪蓮的大提琴位置等等。瑪蓮跟麥勒提起大提琴損毀一事,麥勒則說大提琴「只是一塊木頭,演奏者才是主導一切的人」。無論是樂團男友或麥勒,他們都認定大提琴只是「工具」。但對瑪蓮來說,大提琴不只是工具,它是瑪蓮投注情感的「對象」,雖然是「無生命」的物體,卻因為瑪蓮的在乎與在意而有了「生命」。
.
以前看《神通情人夢》,從來沒注意(在意)到「大提琴」這個角色,這次重溫才發現「大提琴」的重要性。它一方面指出劇中兩位追求瑪蓮的男性,其實都不太懂得瑪蓮的心,而且都有點自私。反而是「無生命」的物體,例如電腦或大提琴,才是真正的無私且能夠「撫慰」到瑪蓮的心房。一方面也訴說瑪蓮的愛並不侷限在「人」,當她發現艾加才是創作出讓她心動的音樂的「作者」時,臉上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一如她為心愛的大提琴落淚)。想來,瑪蓮如果是生在《雲端情人》時代,我覺得她不會排斥跟人工智慧談感情。
.
其四,艾加不懂愛情,不斷向麥勒請教,經過反思,得出「愛是給予,不是奪取」的答案,選擇退出,不再干擾麥勒和瑪蓮的愛情,放手讓愛人追求屬於她的幸福(而不是玉石俱焚的悲劇)。至於麥勒,當他終於決定要跟瑪蓮道出隱瞞的「秘密」時,麥勒先問瑪蓮:「為什麼是我?」好像要得到女方的肯定,他才有坦承真相並繼續追求女方的勇氣。其實這次重看《神通情人夢》,我對麥勒的愛情分數是下修的,覺得他的自卑與膽小,完全敗給直率誠摯的艾加啊!
.
其五,有沒有人想過:艾加的性別為何?單從聲音判斷,我覺得很中性,不像《雲端情人》會有明確的男性與女性的聲線。雖然可能是我多想,但《神通情人夢》之於我,有著鬆動(模糊)性別界線的意義,讓艾加跟瑪蓮、艾加跟麥勒的愛情(對,我也覺得艾加同樣愛著麥勒),不再侷限於傳統"同性/異性"戀情之中,而是超越性別,闡述更為廣闊的愛情可能性。
.
其六,年輕的 Virginia Madsen ,實在是美得讓人屏息,那雙靈氣的大眼睛,太亮眼太搶戲了!
.
最後,《神通情人夢》在金馬奇幻影展還有場次,#不要錯過在大銀幕觀賞的機會:https://reurl.cc/5oQO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