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io【生意經】創辦人曾為拉客Cold Call過千次,網購平台Goxip兩年營業額過億元!⠀
·⠀
Goxip共同創辦人詹明月(Juliette Gimenez)受訪時說:「如果你推銷一樣東西一次兩次不行的話,你其實都要繼續去推銷, 一次不行就兩次,...
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io【生意經】創辦人曾為拉客Cold Call過千次,網購平台Goxip兩年營業額過億元!⠀
·⠀
Goxip共同創辦人詹明月(Juliette Gimenez)受訪時說:「如果你推銷一樣東西一次兩次不行的話,你其實都要繼續去推銷,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5次,5次不行就50次。你一定要比自己想像之中厚臉皮和不要怕困難。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他們(投資者)信的東西可能就是你的信心!」⠀
.⠀
Juliette雖然有著一副西方人的臉孔,但她卻能說得一口頗為流利的廣東話,因為法國出生的她其實在香港長大。後來,她在英國的大學修讀經濟,畢業後在英國的投資銀行工作,工作幾年後卻感到投行工作沒有滿足感,決定回流香港,並且薪酬減半加入餐飲集團Caffe Habitu學習做生意。開始了,Juliette發現自己很喜歡做生意,完全是停不了。⠀
.⠀
一年多兩年後,她就加入了Ubuyibuy,公司後來被Groupon收購,再之後,她輾轉在Living Social和CDiscount工作,主要發展東南亞的電商市場。到2016年,她與高登討論區投資者柳宇澄一起創辦由大眾化到高端時裝都有的時尚網購平台Goxip。⠀
.⠀
「創辦Goxip其實挺個人的,從小到大衣著搭配都不是很好,現在都不行。自己很喜歡看雜誌,很喜歡看人的穿搭。學他們穿搭,去哪裡買是很困難的。上網看到的款式跟雜誌上那人穿的有出入,去找都要一兩個小時,仍未計格價。我便想用圖像識別技術,讓用戶或顧客容易地找到想要的衣服。」⠀
.⠀
圖像識別技術是一個幾創新的網購方法,不過背後需要有大商戶來提供貨源,因此Juliette開始了長達一年的「cold call」工作。⠀
.⠀
Juliette說:「只有三個人的時候我就cold call,可能(打了)過千個(電話)都有,有時打電話,有電話已經很好,因為連找品牌可能都要靠Linkedin,也問時裝界的朋友幫忙。而且要半夜三更打電話,因為我大部份的商戶都是來自英美,總部不在香港,所以時差起碼是7至12個小時。」⠀
.⠀
Juliette的堅持亦最終獲得成功,現在Goxip的平台已經有超過600萬件貨品,3萬個品牌和500幾個商戶。不過Juliette亦坦言,創業難題是接二連三,初期摸索Goxip的定位都遇上困難,自以為滿意的圖像識別技術推出首半年,就算外界反應好,都沒有人在Goxip購買。⠀
.⠀
Juliette說:「營運了半年很多人下載,7、80萬人下載但沒有營業額,一元都沒有,有個訂單整組人都去慶祝,不明白為何搞不好,後來把心一橫試試不用這個做介面,而是用上傳統的介面,告訴他們這幾件衣服有很多人搜尋,很多人有興趣,再告訴他們哪裡買最便宜,轉了介面後銷售額直線上升。⠀
.⠀
Goxip在上年還推出了RewardSnap,KOL可以在平台貼圖分享「襯衫貼士」,如果成功賣掉衣服,KOL就可以分帳,希望透過KOL的人氣來促銷,實現雙贏。Goxip成立至今融資約8百萬美元,業務發展至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過去兩年的生意額加起超過一億港元。⠀
.⠀
Juliette希望Goxip成為一個入屋的品牌,在東南亞強勁增長,並希望RewardSnap推廣至全世界。⠀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生意經⠀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follow4follow#like4like #igers #instafollow #followforfollowback
千與千尋線上看廣東話 在 花疫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謝謝 HK Florists 香港花藝師 的採訪,
一直以來我們都希望能傳達與感染
讓每個人都能接收到我們的溫度以及浪漫
謝謝Rita親切的來訪
並寫出這麼美好的文字
.
即便下著雨
也不再那麼讓人煩悶了
人物專訪系列12 - 專訪台灣「花疫室」創辦人 - 李濟章Kris
花的瘟疫。心靈療癒空間
這天台北沒有下雨, 有點微風, 很舒服。從捷運科技大樓站走出來, 用Google Map很快就知道方向。沿著和平東路一直走, 終於走到了107號, 卻發現這兒沒有花店, 只是一個路口。再細看地址, 原來我要繼續找尋23弄10號這個地方。從繁華喧鬧的和平東路鑽進內街, 氛圍有很強烈的對比。剛才汽車的聲音、交通燈的聲音漸漸消失。兩旁是清幽的民宅, 和一些似乎是與藝術工作相關的空間或工作室。「花疫室」不難找, 那是一幢兩三層高的小房子。門外沒有大型花品佈置, 有一份安靜的感覺。從窗戶探視, 沒能看清內裡乾坤, 卻能感受到這兒以花和植物為主的鮮明主題。終於來到了, 終於可以寫第一篇在香港境外的花藝師人物專訪了。
「花疫室」由李濟章Kris創辦, 以花、植物結合咖啡室及花藝教室。 曾與大品牌如LV等合作, 店子開業兩年以來成為台北的打卡熱點, 網上粉絲超過三萬五千。Kris 說她最希望可以提供一個舒適愜意的空間, 讓人在花和植物之中找到心靈上的平靜。
『顧名思義即花的瘟疫培養所在,美好的疫情就此開始傳播。』 - 花疫室的自我介紹。
花疫室一開頭吸引我的, 是她在facebook上面的文字, 很浪漫。我在想, 怎麼樣的人才可以寫得出這樣的文句? 及後就是很期待有機會去看看那個結合花和咖啡的空間, 進一步感受這個人的知性細胞。
因為帶著女兒, 又怕找不到路遲到, 所以我們比約定時間早了半小時到達。那時候Kris沒到, 可是我們就遇上了她的媽媽。
我們到達的時候, 有導師正在二樓授課。我們怕打擾課堂, 可是導師非常親切, 歡迎我們參觀。及後我介紹自己來自香港, 今天約了Kris做一個訪問。這時候導師說她是Kris的媽媽。然後伯母轉台用廣東話跟我聊天, 原來她們的上一輩早年由香港移民台灣, 落地生根。
做這個專訪前, 我有做功課, 看過很多關於「花疫室」的報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Kris以前得過躁鬱症, 有過酗酒, 也算是一個叛逆少女。可是這幾年之間, 「花疫室」不斷茁壯成長, 由小店搬大店, 也有自己的團隊, 這是認認真真努力過才會看得見的成績。由有情緒困擾的叛逆少女, 到接觸花藝, 到開自己的店, 她是怎樣一路走來的呢?
Kris說, 她以前做過很多種類的工作, 但似乎都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最後還是覺得花是最適合自己的。因為花很賞心悅目, 也可以讓我感覺平靜。」
為什麼會想到用花結合咖啡室?
「我以前也在咖啡室工作過, 學過那方面的技巧。我就是想提供一個舒適愜意的空間, 然後覺得花跟咖啡室很相配, 就這樣發展出來。」
那你的花藝是跟你媽媽學的嗎?
「沒有, 因為我比較叛逆, 就沒有跟她學, 是跟別的老師學的。」
以我觀察, 其實一家花店要發展的最大困難, 是建立團隊, 以至於企業化。在花疫室, 我看到雛型, 不過, 花藝設計最重要的是保持風格, 團隊擴大了, 作品的質量是怎樣得以標準化?
「設計都是我想好的, 然後會訓練我的員工。」
Kris也坦然開店其實壓力是頗大的, 租金、工資都是關鍵。現在團隊大概有十幾個人, 咖啡室的跟花店是分開兩個團隊的。我想, 跟香港花藝工作者面對的困難都相當吧。
看看花疫室的所有佈置, 大部份是乾花, 而且不乏架構性設計, 在在顯示著花藝師的功夫。Kris說其實他們什麼樣的花品都有做, 鮮花、乾花、保鮮花都有。而她所有類型的花品都很喜歡。
為什麼會把店開在這一區?
「這一區有很多學校, 也有大學, 所以學生會比較多, 就選擇了這一區。」
其實這兒跟旺區忠孝復興站都很近, 大約兩個地鐵站的距離。但這邊的租金應該比忠孝復興站那邊便宜, 所以我覺得Kris在選址方面也做得挺好。
那來學花藝的人大部份都是學生嗎?
「不, 什麼類型的人都有。」
到此, 我想起Kris在Facebook的一段文句, 感覺特別有意思:
學生們有著不同領域的工作,年紀也都不相仿, 有些已經步入家庭好幾個年頭,也有才剛升上大一的小朋友, 不可能交集的線, 卻因為這個學習而有連結。我們常說, 這真的是緣份。『 因為花而結識。』想想這也是一種浪漫, 關於人與人之間。
後話:
我那兩歲半的女兒一走進花疫室, 就說「媽媽, 好好味呀!」其實這豆丁的意思是「很香!」一室花香, 連腦筍都未生埋的黃毛丫頭都被感染而心情大好。
離開的時候, 覺得花疫室這個地方, 成功地營造了一個空間。讓不同背景的人, 到來休息。充電過後, 再回到自己的行車線上, 努力走自己的路。常說上天給予每個人的才能, 也得找到適合的舞台才可以盡情發揮。自言叛逆的Kris, 或許仍然叛逆。不過今天的她已經找到自己的舞台, 而且努力不懈地奮鬥。中途或有荊棘, 但我確信花兒會一直為她提供養份, 讓她內裡的藝術因子繼續發揮, 在療癒她自己的同時, 為更多的人們提供心靈的療癒。 花疫室
更多人物專訪 https://www.hkflorists.net/pages/featuring
花材回收 https://goo.gl/TPeBCw
發掘有意思的奮鬥故事, 展示出色的花藝作品。
歡迎合作 / 廣告查詢
www.hkflorists.net
#台灣花疫室 #花疫室 #台灣花店 #花藝達人 #台北花咖啡 #台北打卡聖地 #德國花藝 #走訪台灣花店 #花藝師專訪 #訪問花藝師 #人物專訪 #香港花藝師雜誌 #hkflorist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