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千房大阪燒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千房大阪燒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千房大阪燒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千房大阪燒台北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賴粉紅 Pink Lai - FightingBoo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式」你最喜歡吃什麼?__ #高雄美食 https://instagram.com/pinklady0119 我吃東西,很喜歡換新換新😂😂😂 這一次是日本的大阪燒實在是太好吃了! 台灣人很喜歡吃日本料理,這一家是從日本來台灣的, 目前在高雄有兩家店,其他地區現在沒有! 所以來高雄要來吃一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AnJie's Vlo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三、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 https://pse.is/AnJieLife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果子琪與寶貝旦的吃喝玩樂日常。破五千人抽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17:06:55

《吃在高雄》#果子琪 千房大阪燒在高雄開分店很久了,一直沒吃過,因為寶貝對大阪燒還好,結果誰知道他這陣子開始喜歡吃大阪燒,所以帶他來用餐。 豚玉燒230元,這個幾乎都是他吃掉的,結果最主要的餐點我沒吃到😂。 蛋包麵300元,蠻大一份,蛋皮蓋好蓋滿,炒麵很日式風味,還不錯。 燒肉(牛肉)沙拉1...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美食 ❘ 旅遊 - 部落客 ???吃喝玩樂-賴粉紅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09:53:29

👉「日式」你最喜歡吃什麼?__ #高雄美食 我吃東西,很喜歡換新換新😂😂😂 這一次是日本的大阪燒實在是太好吃了! 台灣人很喜歡吃日本料理,這一家是從日本來台灣的, 目前在高雄有兩家店,其他地區現在沒有! 所以來高雄要來吃一下~ 裡面的廚師是日本人, 感覺的出來料理很細膩很注重細節~ 說真的每樣...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賴粉紅 Pink Lai - Fighting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3 17:25:42
    有 2,112 人按讚

    👉「日式」你最喜歡吃什麼?__ #高雄美食
    https://instagram.com/pinklady0119
    我吃東西,很喜歡換新換新😂😂😂
    這一次是日本的大阪燒實在是太好吃了!

    台灣人很喜歡吃日本料理,這一家是從日本來台灣的,
    目前在高雄有兩家店,其他地區現在沒有!
    所以來高雄要來吃一下~

    裡面的廚師是日本人,
    感覺的出來料理很細膩很注重細節~
    說真的每樣都很好吃!
    我很喜歡!但是缺點就是份量太小了😂😂😂
    如果要吃得飽的話可能要點兩樣餐@@
    可能要花個$700左右~

    🔴千房燒 $330
    裡面有大蝦、干貝、牛肉、花枝、豬肉~
    食材很新鮮,每口都吃的到上面這些材料,
    分配非常均勻,外皮煎得很酥脆,裡面很軟嫩~
    醬汁有配合台灣的口味稍微少一點
    比較沒有這麼重口味,
    如果需要在加的話,可以在增添!

    🔴海鮮拼盤定食$380
    (有附沙拉、味增湯、白飯)
    鐵板燒材料有魚肉、花枝、大蝦、干貝、青菜!
    這個我超喜歡的,海鮮很新鮮,
    都可以吃到海鮮的鮮甜,
    夠新鮮吃起來肉質才會很Q彈、肥美~
    連菜都料理的很好吃!味道對我剛好是適中~
    可以感受廚師料理的用心!

    另外我用餐的時候剛好有作活動,
    剛好送了一杯飲料,連飲料都非常好喝!
    整體我覺得很棒~與大家分享!

    📍台灣千房大阪燒CHIBO
    🏡漢神百貨成功店、漢神百貨巨蛋店
    ⏱10:30–22:30

    #千房 #千房大阪燒 #大版燒 #日本料理 #日式料理 #高雄宵夜 #宵夜 #海鮮 #牛肉 #高雄
    #鐵板燒 #台灣美食 #taiwan #taiwantravel
    #taiwanfood #美食 #美食日記 #高雄
    #漢神巨蛋 #台北美食 #燒肉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航空迷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6 14:11:17
    有 1,297 人按讚

    史上最長投稿

    《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by 物流老司機

    [零:前言]

    近一年來,受到疫情的影響,航空客運幾近停擺。人流嘎然停止,四肢癱瘓,物流卻像顆不放棄的心臟,持續跳動朝四面八方輸液,替全世界的經濟保住一線生機。在油價走跌的加持之下,各家航空公司的貨運業務逆勢竄起,成為營收與獲利的重要支柱。全球30大航空公司裡,僅有四家業者有獲利,台灣的華航和長榮就佔了榜單上的兩個名額 ,貨運部門從深夜墊檔節目躍身成熱門八點檔,組員的生活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

    敝公司擁有18架747貨機,數量居全球之冠。這架經典的空中皇后,機艙胃納量大,也因為貨運的榮景,迎來遲暮之年的第二春。以下所提的貨機組員,皆是以747機隊飛行員為例。

    貨機大部分是往美國飛的越洋長程航班,就算是偶爾穿插的區域短班,出發時間也多在半夜。組員晝伏夜出,活動範圍離不開貨機坪,也甚少進入旅客的視線。身處同一間公司,掛著同一個職稱,穿著同一件制服,客機組員也不見得了解貨機機隊的生態。

    若要剖析貨機組員的生活,不外乎從這幾個關鍵字下手:[班表]、[外站]、[安克拉治],還有無可避免的[隔離]。組員背景天南地北,男女老少或有差異,但八九不離十,生活和話題都脫不了這幾個重心打轉。

    [一:班表]

    無論客貨機,無論長短程,每個月的一張班表,主宰了組員30天內的生活。生活兩個字筆畫不多,但鉅細靡遺,包山包海,充滿各種變數。

    如果班表是一道料理,那麼熬夜和時差,就是長程機隊飛行員的主菜,無從替換,也往往是雙品招待。

    同是吞著熬夜配時差,但客機和貨機組員吃的菜色不同,滋味更是南轅北轍。長程客機的派遣,多是單點來回,例如直飛紐約、法蘭克福、雪梨,在當地休息一到三天不等,然後飛回台北。貨機的派遣模式較為複雜,飛往美國內陸的停靠航點較多,天數也拉得較長。舉例來說,貨機組員出門派遣一趟的班表常常是這樣:從台北飛大阪,落地中停2小時,繼續從大阪飛安克拉治,在安克拉治休息40小時,飛去芝加哥中停2小時接著飛西雅圖,在西雅圖休息18小時,然後飛回台北。

    離家飛個長班,以下例子是客貨機的差異,一目瞭然:
    客機:台北-紐約-台北
    貨機:台北-大阪-安克拉治-芝加哥-西雅圖-台北

    疲勞很難量化,不同機隊之間的作息也無從比較,但貨機組員的班表較為複雜,航點也較多,起降比較頻繁,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較高。另外,貨機組員要面對的另一個挑戰,是在美國內陸各航點間的時差。以安克拉治為基準,西雅圖快了1小時,芝加哥快了3小時,紐約快了4小時。組員在多航段執勤後,在不同外站休息後,必然會面臨跨時區的副作用,就是日照時間與生理時鐘的紊亂。

    [二:外站]

    如何在外站調整作息,也算是組員工作的一部分。無論身處東西半球,在外站下班之後,得在或長或短的休息時間內,想方設法讓錯亂的生理時鐘重開機。如何實作,人人自有心得,各憑本事。文的武的方法不拘,只要在下一次上座時,在握住操縱桿之前,能夠撐起眼皮敲醒腦袋進入飛航模式,那就是好方法。

    客機會停靠的外站,無非是觀光勝地,或是人聲鼎沸的都會區。疫情之前,組員在外站能抽空遊歷知名景點,跋山涉水尋幽訪勝,品嚐四方美食,體驗異地風情,這是辛勤工作之餘的福利,一點小小的犒賞。就算只是暫時離開旅館,在市區搭車或鄉間散步,讓風景流轉,也是種調劑與沈澱,好轉換心境迎接下一趟任務。

    對貨機組員來說,常會頻繁飛往美國內陸各大貨運站。最具代表性的外站,就是安克拉治。無論搭配的是紐約、亞特蘭大、芝加哥或邁阿密,安克拉治都是必經的門戶。ANC三個字未曾缺席,按月換個日期烙印在班表上,有時候一個月還得造訪兩次三次。貨機組員的第二個家,就是安克拉治。

    [三:安克拉治]

    飛機航程越遠重量越大,飛行時耗油就越多。以747貨機為例,受限於最大起飛重,在油箱加滿的情況,可以飛到13小時左右,但只能裝進約七成滿的酬載(Payload,賺錢的貨物重量)。若要增加酬載,勢必要減少飛時,不能飛得太遠。簡言之,載得重就飛不遠,要飛遠就得減重。

    因此位在阿拉斯加,離台灣約8個半小時的安克拉治,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停點。安克拉治人口數和新店差不多,機場貨運量卻是全球排名第五大。Fedex和UPS是主場,華航、長榮、大韓、國泰都是常客,AN-124偶爾出沒,運氣好一點還能遇到全球最大運輸機AN-225。飛機從台北出發時可以裝滿酬載,在安克拉治落地補足油料後,接著往美國其他航點移動,例如6個小時外的紐約,7個小時外的邁阿密。除了位在美西的洛杉磯、舊金山、西雅圖,要飛往內陸或東岸的航點,飛機大多以安克拉治當作進出的中停點。

    機坪內偶爾會出現三架自家貨機比鄰的景象,例如左邊的從大阪飛來要再戰芝加哥,中間的要先飛邁阿密再折返跑去西雅圖,右邊的打了一趟紐約來回終於要踏上歸途朝台北前進。此起彼落,你來我走,輪番上陣排隊卸甲,燒肝打拼都是為了把滿機腹的酬載平安送到目的地。

    飛機地停加油,只消數十分鐘後即可再度升空,不曾聽過機器有過半句怨言,但人總得闔著眼伸直腿睡覺。飛機齊聚一堂有多熱鬧,就有為數不少的組員得在此落腳歇息,進出安克拉治皆然。至於能在旅館裡待多久,端看手機螢幕裡那一個小方塊,班表APP來決定。有時是三人派遣的底線,18個鐘的休時。有時則在房內欣賞了兩次晨曦晚霞,待了近48小時才往下一站前進。

    人是動物,籠子關久了難免想伸展筋骨透透氣。由於造訪頻率高,留宿時間比其他外站來得長,若在安克拉治沒有些嗜好,時光肯定特別難消磨。除了日常的上街採買覓食,這裡地廣人稀,往深郊野外跑是再合理不過的。偶遇前輩分享安克拉治的外站生活,說道在這塊景緻優美的自然勝地,登山健行,騎馬滑雪,坐船看冰河,野溪釣鮭魚,戶外活動包羅萬象,聽者常心生嚮往。

    但疫情爆發,世道丕變,一個四季都還沒輪完,這些軼聞趣事突然變得遙不可及,像是曾祖母的兒時照片一樣斑駁難辨。無論哪個外站,所有未曾探訪之勝地,未及體驗之樂趣,未能品嚐之珍饈,一夕之間都封印成旅遊書上的一行行墨漬和一幀幀相片插圖,只剩銅版紙的氣味飄著活著。

    [四:隔離]

    病毒橫空出世,是前所未見的兇猛對手。疫情初始,各國政府只能在節節敗退之際,盡快釐清病毒的底細。有的採取群體免疫想和病毒自然共存,有的端出各項封城管制的措施,期盼在經濟窒息之前能先把病毒悶死。效果不一,但大多數國家的醫療資源和經濟活動都受到病毒重擊。台灣在初期反應迅速,守下第一波攻勢,決戰邊境,把損害控制到最低程度。但若是每個執勤返台的飛行組員,入境後都要隔離14天,航空公司很快地就會面臨無人可調派的窘境。

    幾經波折與轉彎之後,疾管署和航空業者協調出一套模式,在防疫和營運間取得平衡。

    組員從公司勤務報到開始,全程配戴口罩,視客貨機需求著配護目鏡或隔離衣,抵達外站後專車接送,入住旅館期間不得外出,不與當地民眾接觸,僅透過外送或客房服務方式用餐,返台後自行駕車、專車接送返家,或是入住防疫旅館,不得搭乘大眾運輸。貨機組員三天內/客機組員五天內居家檢疫,不可外出或派飛。14天內自主健康管理,不出入人潮眾多景點或參加大型集會。

    概念是這樣的,對疫情互信的國家之間有旅遊泡泡。組員在本站和外站之間,就是個執勤泡泡。若能落實各項防護措施,與疫區的生活圈隔絕,讓染疫的風險能被降到最低,那麼在三天/五天居家檢疫期間渡過之後,組員就能夠離開家門或檢疫旅館,回歸社區生活。

    組員返台後手機沒有被追蹤定位,在外站時也沒有早晚點名確認是否擅自外出。這套模式從春季運行至今,除了公司各單位的後勤支援,仰仗的是客貨機無數班值勤組員的自律,以及對自身工作的責任感。大家有共同的目標,離開國門時保護自己,回到台灣保護我們的家。

    海外各國動輒停班停課,關餐廳封城,確診數不斷攀升第二波第三波。 2020年的台灣,宛若世外桃源,馬照跑舞照跳,除了無法出國旅遊,沒什麼特別。為了保護家園不受侵擾,疾管署、各家業者、頻繁進出疫區的第一線組員,大家都在不同戰線和病毒長期對抗。與此相比,泰山與鴻毛之輕重,被關在外站旅館隔離,失去移動的自由,其實也不足掛齒。

    [五:疫情之後的外站]

    自此開始,組員的外站生活不再立體鮮明,只剩二維空間的兩點一線。機場一點、旅館一點,還有往返接駁的車程拉成一線。對貨機組員來講,就是從安克拉治繼續往外延伸的更多點和線

    疫情嚴重的城市,例如紐約,也取消外站駐防,就改成從安克拉治派遣飛來回,但所需飛時較長,落地之後的休息時間也必須拉長。另外為了減少返台次數,貨機組員也會以安克拉治為出發點,派遣兩次內陸航班後再返台。

    在旅館大廳偶遇時,問候語不外乎是:
    「你是飛來還是回台北?」
    「我接下來飛亞特蘭大,你從芝加哥回來嗎?」
    「你還要在這裡待幾天?」

    一個疫情後的班型如下:
    台北-安克拉治(住)-芝加哥(住)-安克拉治(住)-紐約(中停)-安克拉治(住)-大阪(中停)-台北。

    從台北派遣一趟,出門八天打了七腿,安克拉治住了三次。飛行里程足以繞地球一圈,但除了機場和旅館,哪裡也沒去,哪裡也去不了,哪裡也不該去。

    疫情之後的外站,除了熬夜和時差,還多了COVID-19這個隱形魔王,得矇著眼和他打擂台。從外站落地開始,接過的每一份文件、摸的每一扇門把、送到房間的每一份餐點、頭靠的每一顆枕頭,不用酒精噴霧伺候都覺得心虛,深怕一次疏漏就讓健康和職業生涯同時劃上句點。若聽到遠方傳來隱約的咳嗽聲,隔著口罩都想收著鼻翼抿著嘴。

    自此,所有的外站糊成一個大麵團,形狀全都是一個模子印的,味道全都是一只雜燴鍋煮的。外站就是一個七坪大的房間,一張得噴酒精消毒的床,一扇晨昏顛倒的窗,一具上班前會鈴鈴作響催命符的電話。組員們自力更生,自樂自得,每個人斜槓再斜槓,文組追劇閱讀,武組瑜伽健身,學習與自己相處,學習面對被迫離群索居的孤獨。

    計時結束,服刑期滿,走出這扇門遲早得回頭。往下一站或下兩站移監的車程,反倒是令人期待的旅途,一趟小確幸。

    腳下踩的是安克拉治夾著樹葉的積雪,不是帶著污漬的陳年地毯。屁股坐的是芝加哥霓虹燈光加長禮車,不是硬邦邦的旋轉辦公椅。眼睛看的是高速公路旁的西雅圖楓紅,不是了無生趣的旅館停車場。耳朵聽的是機坪上貨盤車嘎拉作響,不是一片漆黑裡嗚噎整夜的旅館空調。

    進到駕駛艙後就是小小的烏托邦,以金屬蒙皮築牆的理想國。艙門關上,油門一推,飛機離地後跟著把所有的顧忌和擔憂拋在腦後。腳下是病毒統治的塵世,三萬英呎的雲隙還是天空,曬得皮膚發痛的還是陽光,讓人昏昏欲睡的還是黑夜。和過往的2019、2018沒有兩樣,還是起降巡航,還是一桿兩舵,除了臉上多了張口罩,疫情沒有在這裡改變什麼。

    直到,落地開了艙門,COVID-19說,歡迎回家。

    向櫃檯領了鑰匙,房門哐啷一聲關上,換個外站,計時重新開始。熟練地將房間內消毒一遍,確認每個開關按鈕把手都鍍上了酒精,才能寬心摘下口罩呼吸,躺在陌生的又熟悉的床上休息。隔離週而復始,直到班表大人批准返台。如果運氣稍差,班表稍微凶險一點,可能會在返台三天檢疫期滿後,隔沒一天又被派遣安克拉治,然後繼續飛美國內陸班。那麼將會是有整整兩個禮拜,除了勤務派遣時間以外,組員都得在家裡或旅館內隔離。

    一如傳世名言:「我不是在隔離,就是在往隔離的路上。」

    離台灣七千公里外的安克拉治,冬天日照只有六小時,零下十度是家常便飯。旅館內隨時都有三四組貨機飛行員駐防,在客房內或睡或醒或彌留,靠著Ubereat和Line便當群組外送供應三餐。入住時來自四面八方,離去時目的地不一,退房兩天內又拖著行李箱掛著黑眼圈,鬼打牆一樣現身在旅館大廳迎接另一段隔離。

    這就是疫情之後的貨機人生。

    [六:寫在案例765之後]

    和歐美國家不同,17年前的我們經歷過SARS,對於病毒和口罩有著熟悉的共同記憶。戒慎恐懼,是全民防疫成功的關鍵。但蛋殼再密也有縫,身為全台灣唯一頻繁進出疫區的族群,機組員成為防疫的破口,彷彿是種宿命,早破晚破的問題而已。本土0確診的天數拉得越長,破蛋之後,輿論的後座力就越猛烈。

    曾經被譽為天空國家隊,客貨機組員不分彼此,都持續肩負著運送防疫物資的重任。而在嚴峻的疫情之下,貨運同仁依然全年無休,倉庫24小時燈火不滅。機坪上永遠都鋪滿貨櫃,等著一趟趟貨機往返消化。這個海島國家能夠物暢其流,進出口轉運順暢,組員多少也透過操縱桿出了一份力量。

    然而,在案例765-紐籍機師事件發生後,全台灣的機組員,猶如身處中世紀的歐洲,被視為滿街散疫的過街老鼠,避之唯恐不及。如果可以舉辦公投,組員返台後隔離14天的方案,應該會是毫無懸念地高票通過。

    在被輿論的口水戰淹沒之前,必須先理解一個事實。在這253天內,無論是當天來回或是過夜班,無論是載客或送貨,敝公司就有一萬五千個航班飛回台北,全台灣加起來有超過兩萬個架次的組員,在這段期間接觸旅客,進入疫區過夜再返台。

    這麼龐大的航班數量,這麼多的人員反覆進出疫區,返台後並沒有隔離14天,為什麼在過去的253天內,可以維持本土的0確診?

    如果現階段的執勤泡泡,各項防護措施效果不佳,讓組員在執勤時避不了染疫,那麼在這兩萬多個航班內,應該會有一定比例的機組人員中鏢。不會人人都是無症狀感染者,也不會每個人居家檢疫期內就保證痊癒。經過九個多月後,疾管署應該會收到一堆居家檢疫通報有症狀,篩出一堆確診的組員。或是組員染疫而不自覺,經過三天/五天後無論是外出或執勤,再度傳染給其他人。台灣不會保持這麼久的本土0確診紀錄。

    如果在案765之前,台灣的社區是乾淨的0,那麼也是間接證明,過去九個多月以來,這樣的執勤泡泡模式是有足夠的防護力。台灣並沒有來源不明的社區感染,也沒有一堆機組員在居家檢疫時發病確診。組員最有可能染疫的源頭就在國外,與當地生活圈隔絕是最直接的方式。源頭不防堵,就算延長回台後的隔離天數,再補上執勤前的篩檢,也是治標不治本。

    重點是組員執勤時,有沒有確實配戴口罩,落實自我健康管理,以及在外站時各項防護措施是否嚴格執行。

    眾家媒體披露,該位紐籍機師執勤時不願意配戴口罩,也不配合疫調,甚至不是第一次在外站擅自離開旅館,同事通報公司也沒得到積極處理,那為什麼要為了個案改變通則,連坐處罰過去253天戰戰兢兢執勤的無數組員?若是又有組員7天檢疫後確診,是否要上調到14天?若是有旅客檢疫14天後才發病確診,疾管署需不需把旅客入境隔離上調到20天呢?

    現在應該關注的是事件的調查結果,若是紐籍機師在外站沒有離開旅館,執勤時一切合規,結果還是不幸染疫,那麼現行的執勤泡泡得通盤檢討,確認在外站的哪個環節是防護的弱點,接車司機生病、旅館消毒不周、外送餐食人員疏失、病毒變種後傳染力變強,都是可能的原因。找出造成感染的根本原因,才能據此改進。若沒有從源頭防堵漏洞,過一段時間後累積足夠的航班量後,還是有可能再次出現類似的組員染疫案例。

    輿論看到的是253天的0,我們看到的是兩萬多個航班的0。

    沒有人希望看到0變成1,因為我們很清楚,若是疏於防備,幾週之內,1就能變成難以置信的數字。這麼多架次之後維持的0,隱藏的是無數客貨機組員的心理壓力。進入疫區小心翼翼,返台後就算檢疫期滿仍不得鬆懈,時刻注意自己是否有流鼻水、腹瀉、肌肉痠痛等症狀。鎮日精神緊繃,深怕自己已成病毒溫床,不慎將病毒帶進社區造成大規模傳染。居家檢疫期對家庭生活造成的不便,以及反覆陷於隔離的處境,對組員的身心狀況,難免都會有負面且長期的影響。

    熬夜、時差、隔離,就是這一年來組員生活的三元素,在全球航空業如此困難的時刻,能夠換上制服領著班表出勤,已是萬幸。

    檢疫規定也隨著國際國內疫情調整,昔寬鬆今嚴峻。待疾管署一聲令下,公司頒佈細則,組員只有逐條遵循,以免自己成為防疫破口,賠上健康也壞了名聲。但案765的事件,帶來了排山倒海的輿論壓力,風行草偃,組員動彈不得,無力辯駁。明明執勤時很謹慎,返台後都很自律,在規定的檢疫期滿才離開家門用餐採買,卻還是有種莫名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個通緝犯,只是還不曉得犯了什麼罪。一旦確診染疫,馬上回溯14天丟石判刑。

    天下大亂的2020年還沒過完,在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已在2021年埋伏,超前部署蓄勢待發。這是一場寒夜裡的越野馬拉松,疫苗的成功研發,還沒完全帶來曙光,在病毒追擊前,我們得摸黑找到終點存活下來。共體時艱,這四個字只差沒刺在背上,提醒自己沒有退路。在世界恢復平靜之前,能再走多久的0就交給老天爺了。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14 21:00:45
    有 103 人按讚

    不諱言,全球影視產業發展至今,最顯而易見的爭論,就是「傳統院線」以及「新興串流」的角力。尤其今年疫情爆發,人們足不出戶,電影院無限期歇業,加速串流的演進,上週好萊塢兩大龍頭華納兄弟和迪士尼分別出招,就能看出戲院與串流的此消彼長。
     
    前者宣布將 2021 年的 17 部電影,採取「院線」、「串流」同步的方式放映,消息一出,全美電影院龍頭 AMC 等電影院股價一夕暴跌;後者則在12月10日的投資者會議中釋出多個熱門 IP 的影集,且將原先敲定上戲院的《小木偶皮諾丘》、《小飛俠彼得潘》真人電影版轉往「Disney Plus」放映,當然,迪士尼的股價一夕暴漲,可見多數投資人樂見此模式。
     
    串流興盛,對於電影院本格派的導演們來說,自然大為光火。克里斯多夫諾蘭、丹尼維勒納夫等人跳出來抨擊華納,丹尼維勒納夫甚至親筆致信,大聲疾呼「電影院長存」,在迪士尼大舉攻佔媒體版面,股價因「Disney Plus」上漲的彼時此刻,丹尼維勒納夫的這封信,可能更顯得重要。
     
    我贊同丹尼維勒納夫在信中所說的,電影在大銀幕上放映不僅是一項事業,它更是一種藝術形式,是人們僅存的少數藝術之一。某程度來說我是電影院的擁護者,今年我看到最棒的電影,都是在電影院的邂逅。
     
    7 月在台北電影節看了蔡明亮的《日子》,從影片開頭到結尾我幾乎是張大了眼,定神凝視,途中也短暫閉上眼睛,但不是入睡,是為了專注聆聽,想看見、想聽見《日子》。11 月在金馬影展第一個週末,在大銀幕窺見河瀨直美的《萌之朱雀》,現在回想起來,仍舊是當時最幸福的事。
     
    在一個又一個漆黑的盒子中,它們或大或小,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在銀幕上透出來靈光是無法取代的。
     
    但我也想說,守護電影院傳統的人也不需故步自封,串流至今展現的能力消弭很多缺憾,創造更多可能性。簡單舉例,當馬丁史柯西斯的《愛爾蘭人》因為資金和片長關係,走傳統商業院線放映賠本風險極高,苦無片廠接手,這時只有 Netflix 力挺投資 3.5 小時的作品,一部史詩鉅作才得以問世。
     
    再來,《紙房子》起初西班牙播映收視不佳,若在以前或許早就石沈大海,但透過 Netflix 的操作,推向世界。《紙房子》拋開西班牙,精準在寬廣的世界上找到同一群受眾,口碑發酵,演變成現在的規模與聲量。
     
    同樣的案例也適合放在鍾孟宏的《陽光普照》,此片在 Netflix 播映等於是打開了眾多國家的受眾,讓更多觀眾欣賞,《綜藝報》的首席影評 Peter Debruge 就將鍾孟宏的《陽光普照》選進年度十大電影的榜首位置,某程度來說,因為 Netflix 美國人才有機會看見此作品。
     
    因此,串流是能夠打破傳統院線商業規則的利器,少了與電影院分帳的遊戲規則,獲利風險改變,創作者就有了「作者」魂魄,不需要僅是套公式的販賣商品,而許多作品就有更多被看見的機會,這當然是我擁抱串流的主因之一。且串流平台隨選隨看的觀影模式,不同於過往電影院的時刻表、有線電視綁死的時段,觀眾能自由在平台上挑選作品,而非等待電視台定時餵養,等於是將選擇權交還觀眾。
     
    從上述說到金馬影展,每年金馬影展選映破百部電影作品,人人時間有限,都要從片海中做出優先選擇,甚至是搶票手腳比拼之下的敗陣,不免放棄許多想看的作品,今年我則因為工作關係,某些已買好的場次不得不忍痛放棄,如亞倫帕克的《午夜快車》;河瀨直美的《殯之森》、《沙羅雙樹》和葉瑞良的《一時一時的》。對我來說,這些電影現在都有望能透過串流觀看,彌補錯過影展的遺憾。
     
    台灣知名串流平台『Giloo紀實影音』目前正熱推「2020 金馬影展許願池投票」,活動分為「紀錄片」和「非紀錄片」兩大項目,影迷各別有 5 票選擇,候選者則是今年在金馬影展放映的所有電影,透過這樣的機制,讓影迷們以「廣大民意」決定 Giloo 的未來選片。換句話說,無論是想重溫的影展電影,或是因時間或其他私人因素錯過的放映,都有可能讓 Giloo 召喚回小螢幕,不限時間、不拘空間的在觀眾面前展映,這就是串流平台的可能性。
     
    2020 年金馬影展的靜好與遺憾、美麗與哀愁,都能灌注於 Giloo 。投票傳送門:https://bit.ly/2W2Kveh
     
    📝最後,再度分享今年在金馬影展看完《萌之朱雀》的短評,這是我今年影展看到的最佳作品:
     
    河瀨直美相當克制地娓娓道來一段家庭詩篇,故事分拆為上下兩篇,以 15 年為時間跨度。河瀨直美開場將鏡頭對準外婆、舅媽燒飯的身影,似乎宣告以女性為主體的敘事主軸,但隨著劇情展延,外甥榮介的成長情緒,成為《萌之朱雀》關注的對象,因榮介的生母遠居大阪,舅媽成了榮介對於媽媽的想像,上半段結束時凝視舅媽的背影,無論榮介是對母愛的依戀,亦或是對女人的幻想,都成了不可言說的禁忌,這份隱隱流動的情愫,也成了這個家的暗湧核心之一。
     
    15 年後,寄居在山林間的一家五口,興衰全繫緊在林業發展上,但產業沒落,人口外移,父親孝三對於家鄉的愛成了徒勞,幻化成荒廢的綠光隧道,而一家人的經濟重任,則落在已經成年的外甥榮介的肩膀。經濟結構的轉移,直接造成父權的旁落,成為壓垮孝三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生活消散的重量,推動了死亡。
     
    然而,孝三之死似也和外甥榮介對舅媽(孝三的老婆)的愛意有關。自古以來,經濟與父權間息息相關,經濟重任轉移於外甥榮介,讓孝三無力抵擋父權的空轉,造成孝三的無用及對妻子和外甥情感上的困惑,兩者彼此作用,或許成為必然的死亡。但河瀨直美也毋須將孝三死亡的原因道明,讓觀眾有自我解讀的想像空間,對角色的想像,對敘事的留白,能說清楚的,不能講明的,皆是《萌之朱雀》散落一地的巧妙。
     
    例如,暗戀榮介的表妹美智在離別前夜,大聲傾瀉對表哥的愛意,青春的直接,是為不留遺憾,這是《萌之朱雀》能說白的情感。而榮介與美智終能敞開胸懷,在屋頂共賞滿天星斗,此處河瀨直美刻意不拍星空,定神凝視於角色,就留給觀眾對於「美」的想像,這幕就成了觀眾與角色間難以忘懷的共同記憶。
     
    再來,另一層的想像與不能直言的,則是榮介對舅媽的愛意。如上文提及,榮介之於舅媽,無論是對母愛的依戀,亦或是對女人的幻想,都是幾十年的積累,並非單一情緒與事件能解釋通徹,這份情感的複雜性河瀨直美看見了,就留給觀眾想像 15 年的空白。最終,河瀨直美在片尾讓榮介與舅媽握手道別,僅用一場戲,便釋放 15 年的幽微情緒,而這份壓抑的情感千迴百轉,終能轉進觀眾心頭。
     
    說到底,河瀨直美並無意張牙舞抓地透過榮介的愛意,挑釁日本社會的倫理綱常,於是更大膽的舅媽與外甥之情,就埋藏在想像之中,與表妹的告白拉開距離。而河瀨直美不以獵奇式的眼界捕捉,反倒輕輕撿拾起這份情緒,留給角色最後一抹溫柔,這份不能言說的複雜情緒,握手、道別,成了《萌之朱雀》片尾氣質的底蘊,繚繞於心,後勁久未散去,觀眾的眼淚輕彈,幽幽流轉在 15 年前後的夏天,終歸被奈良樹海療癒。
     
    最終,孝三的死亡鬆動裹足不前的家,能說的、不能說的通通裹藏於山林間,河瀨直美游刃有餘地拿捏精準,處理起來毫不笨重,賦予嚴肅議題其輕盈特質,《萌之朱雀》全片緊扣奈良縣樹海,遲暮中年的悲劇傷痛、少年少女成長的喜悅與失戀,全融於樹景,人性的酸甜與苦辣,終能被大自然輕撫。
     
    《萌之朱雀》遊走於紀實與虛構之間,河瀨直美更以省略敘事的手法,看似什麼都沒說,實則道盡情愫的流動與生活的滄桑,裹藏動人的美麗與哀愁。節制的筆觸、純粹的靈動,成了河瀨直美難以忽視的作者印記,長成令人驚豔的首部長片,也奠定河瀨直美未來劇情長片的走向。

    #Giloo紀實影音 #金馬影展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AnJie's Vlo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8 20:00:20

    /

    💘你的訂閱、喜歡和留言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https://pse.is/AnJieTaiwan
    📌影片每周三、六 晚上8點 準時播出!
    記得訂閱開啟小鈴鐺的全部通知才不會漏掉影片唷😘


    /

    📌更多我的日常生活
    https://pse.is/AnJieLife

    📌安J的街頭美食紀錄!幫我訂閱一下😍
    https://pse.is/AnJieASMR

    📌21天搭火車勇闖西伯利亞
    https://pse.is/SiberiaAngela

    📌更多關於我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gelaLeeTaiwan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gelaleeta...

    /

    逐家好,我是安J啦!
    從俄國留學回來之後,決定還是要待在台灣工作,
    於是畢業後便在台北租了一間小房子,展開了我在台北的打拼人生。

    專心煮飯時,能靜下來和自我對話,所以我喜歡在下班後自己下廚。
    雖然我不是個料理高手,但還是喜歡跟大家分享我的煮飯日常。

    在這裡會和你們分享我在台北生活的喜怒哀樂,
    希望能讓一起在台北打拼的你,有個歸屬的地方。

    /

    🎵Music:Epidemic Sound
    📩業務邀約:angelaleetaiwan@gmail.com

    #台北生活 #台北日常 #日常Vlog #生活VLOG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找蔬食Travegg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16 21:10:37

    「天貝」是素食者一定要知道的食材!
    除了擁有豐富蛋白質(大約是等量豆漿的10倍),發酵的過程會釋放非常多種營養素,還會讓這些分子變小、讓營養更好吸收、也不容易造成脹氣!鵝之心是台灣在地品牌,發酵天貝的技術跟品質真的沒話說,口感也是我吃過這麼多家最喜歡的(大推鷹嘴豆天貝💛),趁著這次團購優惠,買來在廚房試試看吧~~~

    【獨 家 團 購 優 惠】
    🔸找蔬食的獨家折扣碼: TP2019
    🔸團購日期:2019/11/16 - 2019/12/16
    🔸團購優惠:
    1.產品全面8折
    2.加碼滿千免運
    3.再加碼滿千送百(可累送🔥)

    🔸馬上訂購:https://www.swanhearts.com.tw/
    🔸更多天貝種類選擇👉https://bit.ly/3bNdjgl


    第1⃣️道:煙燻天貝三明治
    Step1 製作煙燻天貝
    天貝 100g、醃醬(煙燻紅椒粉 1t、醬油 2T、蕃茄糊 1T、油 2T、糖 1t、水 1T)
    作法:醃醬材料混合均勻➡️將切片的天貝均勻浸潤在醃醬中➡️冷藏隔夜
    Step2 製作三明治
    煙燻天貝3-4片、吐司、牛蕃茄、美乃滋、生菜


    第2⃣️道:醬燒天貝佛陀碗
    Step1 製作醬燒天貝
    天貝 100g、油、薑末、蕃茄糊 1t、水 2T、醬油 2T、糖 1T、玉米粉水
    作法:先將天貝切塊煎至焦脆金黃 起鍋備用➡️重新下油依序加入以上食材➡️將天貝倒入鍋中均勻沾滿醬燒醬汁即可
    Step2 製作佛陀碗
    玉米筍、甜椒、花椰菜、南瓜
    醬燒天貝灑芝麻、糙米飯


    第3⃣️道:三杯天貝炒時蔬
    天貝 100g、三色甜椒、香菇、花椰菜
    薑、麻油2T、醬油2T、米酒2T、糖1t、九層塔
    作法:先將天貝切塊煎至焦脆金黃 起鍋備用➡️重新下油煸薑➡️下花椰菜.甜椒.香菇➡️下天貝➡️加入醬油.米酒.糖➡️起鍋前丟一把九層塔悶20秒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VEGAN小廚娘養成計劃」系列

    5種蔬菜自製酥脆卡茲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MuZ_Esipg0&list=PLnoKqCiTQn0cXojBmP1RaKvs4242E4KTb
    清冰箱料理!3步驟完成大阪燒|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Clf8AOi_8&list=PLnoKqCiTQn0cXojBmP1RaKvs4242E4KTb&index=4
    3分鐘完成!4款自製植物奶|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x00cI6NVDk&list=PLnoKqCiTQn0cXojBmP1RaKvs4242E4KTb&index=3
    居然都是豆腐做的?純素炒旦、莓果果昔、可可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cHCuuw6b0&list=PLnoKqCiTQn0cXojBmP1RaKvs4242E4KTb&index=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邀約 | CONTACT
    traveggo@gmail.com

    ▋追蹤找蔬食 | FOLLOW TRAVEGGO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raveggo/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eggo
    Taipei Vegan Map 台北捷運純素地圖 https://reurl.cc/rlLp8N

    #素食 #蔬食 #找蔬食

  • 千房大阪燒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3-22 15:51:41

    本集主題:「小小小生活:袖珍,貓,致消逝的年代與記憶」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西樹(中國袖珍藝術家)
      
    內容簡介:
    ★第一本袖珍圖文集‧21萬粉絲心動關注★
    當世界被縮小,呼吸都會慢下來。
      
    「沒有人看得清瓷缽上的裂紋,我燒得太細了,
    即使光線明亮也要湊得極近才能發現。
    不過我很安心。
    就像我知道,風燈裡的蠟燭是可以點亮的,雖然只有一瞬。」──〈相見已過千山〉
      
    我漸漸明白,我做的,都是我所懷念的……
    經年累月的痕跡,是來自時光的禮物;看似消逝的情感,其實未曾走遠。
    本書集結37篇袖珍創作故事、300張作品圖,在西樹的袖珍世界裡,時光彷彿凝結在最動人的一幕。你我珍藏多年的記憶,也在縮小千倍的作品中,逐一被喚醒。
      
    本書特色:
    一、西樹藉溫潤、飽富情感的文字描述每件袖珍作品背後的故事,召喚你我的童年記憶,投入令人沉醉的景色與故事。
      
    二、全彩印刷,圖片多達300張。在家貓、野貓的「亂入」下,畫面趣味討喜,又讓人忍不住捏把冷汗。這些小夥伴們既是最佳模特兒,也是渾然天成的比例尺!
         
    作者簡介:西樹
      中國廈門人,專職袖珍創作者。已完成作品有《寮房》、《山寺廚房》、《霸王別姬》、《老巷舊夢》、《夏》、《虎歲》。其作品曾在東京、大阪、台北、香港、北京、上海等城市展覽,在微博等媒體上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2017年其作品紀錄片《細刻神工》在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頻道《手藝》第七季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