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千尋盒子破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千尋盒子破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千尋盒子破解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12的網紅四十.實驗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爬山涉水瘋藏寶,別錯過當地理藏寶的獵人》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地理藏寶 https://www.geocaching.com/play 後疫情時代,爬山健行是我們家獨有保平安的平安符,避開人潮又能遠離電腦,於是我們每週一次的郊遊家庭日,一週海邊一週健行,似乎調整到某個人人都好的平衡狀態。如常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要來跟 @旅行YJ @諾斯Nox @後撤步 一起來玩密室逃脫桌遊《大搜查》! 真的是被這個遊戲搞到腦細胞死一堆啦! 以下介紹來自https://kknews.cc/zh-tw/news/oane6rp.html 謎題,從人類文明誕生之際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經典的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
-
千尋盒子破解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3-08 20:00:11這次要來跟 @旅行YJ @諾斯Nox @後撤步 一起來玩密室逃脫桌遊《大搜查》! 真的是被這個遊戲搞到腦細胞死一堆啦!
以下介紹來自https://kknews.cc/zh-tw/news/oane6rp.html
謎題,從人類文明誕生之際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經典的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腿最多的時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從公元前400年左右被創作出來至今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到了21世紀,這個人類最為傳統的興趣愛好也與時俱進的以遊戲的姿態再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在當代,解謎遊戲一直是遊戲中的一個重要分類。從網際網路萌芽時代的《逃離紅色房間》,到剛推出不久的《銹湖》系列遊戲,雖然表現的形式稍有改變,但一直占有自己的角落,靜靜的發出璀璨的光輝。
在桌遊的世界當然也不會缺少解謎遊戲的身影。比如最近在摩點大熱並籌得了超過兩千萬人民幣的話題作品《迷宮·如意琳琅圖籍》就是一個圖書的形式將謎題呈獻到玩家眼前的桌遊。不過他並不是今天筆者要介紹的遊戲(畢竟還沒正式發貨並沒有辦法介紹)。今天真正要介紹的桌遊是另一個頗受推崇的解謎遊戲,也就是近期剛剛推出中文版的《大搜查(Unlock)》
《大搜查》是一個推出於2017年的系列作品,遊戲由一系列的卡牌組成。玩家在遊戲中的最終目標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得出一個四位數的密碼逃離「密室」。在不同的劇本中密室所代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個封閉住的房間也可能是一個荒島。這根據劇本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個劇本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目前推出了中文版的是大搜查的第一季。打開遊戲外盒就可以看到作為劇本象徵的整整齊齊的三刀牌,但這其實還並不全部的遊戲配件。
《大搜查》在實際的遊戲進行中,除了需要這些卡牌之外,還有一個不在遊戲盒子中,但地位舉足輕重的額外配件,也就是APP,大搜查的遊戲無法脫離這個APP來完成。APP在這個遊戲中扮演的角色遠遠大於一個單純的計時器,他除了用於記錄一個小時的時間經過了多少之外,還負責驗證密碼正確與否,機關的破解方法是否正確,玩家錯誤嘗試扣除時間以及玩家提示。
這個提醒的作用要比想像中大很多,解謎遊戲中出現卡關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只是需要時間還好,但很多時候玩家卡關的原因是與設計師的腦迴路對不上,或者說沒有理解到設計師的用意,因為這種原因而造成的卡關往往無法通過時間來解決。比如《時間守望》基礎劇本的最終謎題筆者就因為這層原因卡了一個多小時,如果不是看了網上大神的攻略恐怕就要強行開門了。但在《大搜查》遊戲中,因為有了這個提示功能,雖然失去了些許懸念,但至少遊戲能順利的進行下去。
遊戲規則
遊戲中的主要卡牌分為四類:地點,物品,機關,密碼。
地點即是遊戲中的我們所處在的密室,在遊戲中起始卡背面必然是地點卡,地點卡上會有許多數字和字母代表著在遊戲中我們可以調查的事物(當然有些會隱藏起來,如果不仔細觀察是找不到的)。物品卡就很直接的是遊戲中我們獲得的物品了。物品的頂端通常會分為紅藍兩種,如果你覺得兩件物品組合在一起可能會發生奇妙的效果時,可以將這兩張卡的編號相加並打開對應的卡牌。機關卡意味著一個機關,我們需要在APP中輸入對應的號碼來開始挑戰機關,機關的正確解法可能就在機關自身之中,但也可能是需要在其他卡牌上尋找線索。密碼卡的意義就簡單了,它代表了這個地方有一道鎖,當玩家獲得了正確的密碼之後輸入APP,就會得到相對應的內容,如果這就是最終要打開的門的話,玩家也就通關了,遊戲會根據玩家在遊戲中的表現(耗時,錯誤嘗試,尋求提示次數等)給玩家得出一個最終得分,當然對於筆者這樣的體驗向玩家來說,只要能通關就好了(笑)
遊戲劇本
遊戲的第一季里包含了四個劇本,一個教學劇本和三個正式劇本。教學劇本由十張卡組成,但包含了正式遊戲中的所有內容,它會手把手帶著玩家了解這個遊戲如何進行,實際上可以起到一個代替說明書的作用——當然正式的說明書還是存在的。
遊戲的其他三個劇本就是正式的遊戲內容了,他們分別出自三個作者之手,每個作品的風格各不相同,劇情上也沒有什麼連貫性,應該算是獨立的。因為作者不同的原因,謎題的傾向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二個劇本「香腸鼠俠」就和其他兩個劇本迥然不同,不僅畫風無厘頭,很多謎題也十分的無厘頭。不過為了保證玩家的體驗我就不多講了,此間真意就留給玩家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吧。
作為一款A社漢化的劇本類遊戲,就不得不順便聊一聊它的翻譯,畢竟A社再翻譯上有著很多不光彩的過去。不過這次A社的翻譯還是做的不錯的,至少在筆者遊玩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嚴重影響遊戲進行的BUG,大家可以安心購買。不過倒是有一個非翻譯問題帶來的BUG嚴重影響了遊戲。那就是教學任務中的67指的實際上是69,這個問題是英文一版就有的,並且在二版進行了糾正。而A社在推出中文版時是根據英文一版來的,這個錯誤並沒有糾正,而是完美的繼承了下來,讓大家可以體驗「原汁原味的錯誤冒險」。大家在進行遊戲的時候千萬要多留意一下。
小結
《大搜查》是我目前玩過的最好的劇情向遊戲之一,他在遊戲體驗上十分靠近電子遊戲的解謎遊戲和真人的密室逃脫。和電腦上的解謎遊戲相比在一些設定上還是有不同的,比如隱藏數字。在卡片上沒找到就是沒找到,可不存在靠亂點矇混過關的可能性哦(笑)。另一個不同在於可以和小夥伴們互動,小夥伴們群策群力逃出生天的感覺是電子遊戲里無法獲得的。
而且在《大搜查》的後期一些劇本中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需要兩組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謎題,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電子遊戲的能力範圍里,充分發揮了桌遊的優勢(雖然這個劇本真的很難)。而相比與真人的密室逃脫相比,《大搜查》的最大特點就在於體量,遊戲的本體只是一刀牌,攜帶方便,開局也方便。不過這三類遊戲體驗各不相同,難分伯仲,各種取捨還是要看玩家自己的傾向了。
《大搜查》比較創新的採用了APP來輔助遊戲,這個模式曾經很少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漸漸變的多了起來,比如《瘋狂詭宅》第二版就也採用了APP輔助遊戲的這個模式。不過實際上最初看到這個模式筆者是不太喜歡的,畢竟桌遊的一大特點在於可以不插電的進行遊玩,用插電的設備來輔助本應不插電的桌遊讓人不由得覺得有些失去本心。但是實際體驗下來,APP的表現確實非常好,讓筆者不由得說一句真香。APP的加入能提供很多一般桌遊配件很難給予玩家的東西,比如時限步步逼近的緊張感,比如說用聲畫和遊戲的配合,不採用這種模式的話是絕難做到的。另一方面還可以封印一個玩家的手機讓他專心投入到桌遊當中,更是妙不可言(笑)。
《大搜查》的外文版目前總共推出了五個季度十五個劇本,這對於一個2017年推出的遊戲來說算是比較誇張了,不過作為一個以劇情為賣點的遊戲,擴展多意味著玩家可以體驗到的內容多,實際上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目前中文只推出了第一季度的中文版,但是開坑的畢竟是A社,至少應該不會出現挖坑不填的現象。如果你是一個密室愛好者,又或者是一個愛好思考愛好解謎的玩家,這都是極為合適的遊戲,不妨趕快去入手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ane6rp.html
Unlock! is a cooperative card game inspired by escape rooms that uses a simple system which allows you to search scenes, combine objects, and solve riddles. Play Unlock! to embark on great adventures, while seated at a table using only cards and a companion app that can provide clues, check codes, monitor time remaining, etc.
Unlock! Escape Adventures includes three separate scenarios for you to explore:
In The Formula, you enter a secret laboratory to recover a mysterious serum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y a scientist. Will you solve all the riddles and get out in less than an hour?
In Squeek & Sausage, you need to thwart the plans of the despicable Professor Noside!
In The Island of Doctor Goorse, you must visit the island of an eccentric antique collector billionaire and overcome its traps!
An included ten-card tutorial allows you to learn how to play without reading the game rules.
Use the link below in order to download the Tutorial and a demonstration scenario, both in print-and-play!
This box is not distributed in the U.S
Note: Unlock! requires a free application to be downloaded from the App Store or Google Play. Once downloaded, an internet connection is not required during game play. -
千尋盒子破解 在 YooYo TV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1-12 18:11:09订阅我的频道观看更多影片(免费的哦~) : https://goo.gl/iosjtx
Subscribe for more videos! ( Its Free !) : https://goo.gl/iosjtx
我的facebook 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YooYoTv/
欢迎大家收看世界怪谈,我是今天的主播Yooyo,世界那么大,无奇不有
有些的事与物你不一定知道!也不一定看过!
今天世界怪谈要和大家探讨的主题就是 世界5大最恐怖的地點
1.墨西哥娃娃島
墨西哥的娃娃島這個世界是最恐怖的地方,是一個讓人連骨頭都感到恐懼的禁地,因為停说有一個人花了幾十年的時間!驗證了這個說法。
有一天有位叫巴雷拉的人離開了他的妻子和家人,去了位於墨西哥Teshuilo湖的島嶼居住,據說他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姑娘,
而這個姑娘曾淹死在湖中。雖然有可能是他想像了整個事情,但是後來他發現了一個屬於這個姑娘的布娃娃,於是將這個布娃娃掛
在樹上以示對她的尊重,由此便開始了長達50年的痴迷。
巴雷拉在他能找到的任何地方拼湊布娃娃,並將這些布娃娃掛滿了整個小島,以悼念死去的女孩。這令人恐怖的娃娃有些已經分解了,
沒有眼睛和手臂的娃娃在你的身邊到處懸掛著。島上多的數不勝數的恐怖娃娃,讓娃娃島排列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首位。
2、巴黎地下墓穴
誰能想到繁華浪漫之都的巴黎地下,既然是恐怖的萬人墳場,這裡由6至700萬死亡巴黎人的骨頭塑造而成。
藏屍骨罐子本身就已經令人毛骨悚然了,然而這些藏屍骨罐子卻嘗試建造一個盒子或建於骨頭之上。
當你在一個光線昏暗的地下迷宮閱讀,牆壁都是由頭骨所構成的,那麼你一定會患上幽閉恐慌症。
事實上,巴黎的地下墓穴的真實目是這樣的,這裡是2004年法國警方發現的一個秘密電影院和儲備充足的酒吧,
雖然這裡成為了一個熱門的旅遊景點,但是你絕對不會想自己獨自一人在那裡,因為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地方。
3、日本三宅島
如果成千上萬的人,佩戴著防毒面具這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圖像,不能讓你感到害怕,那麼你一定要去三宅島,因為要在這片陸地上生活,你必須很勇敢才行。
早在2000年,島上的主火山歐亞馬火山噴發,有毒氣體到處瀰漫,迫使居住在這裡的人們轉移,從而三宅島變成了一座無人居住的空城。
當2005年,允許人們返回三宅島時,居民也要在任何時候都佩戴防毒面具,因為島上有毒氣體的上升出乎人們的意料。
除了活火山和帶著防毒面具到處奔跑的孩子,這樣一幅可怕的景象,更致命的是不斷從山脈和地下滲出的有毒硫磺氣體,使得整個島充滿臭味。
4、非洲洛美市集
如果你一路旅行、走過多各西非國家,你會發現一種特別類型的文化體驗,這種體驗不同於歐洲熱門景點旅遊帶給你的感受。
這種文化體驗的核心,則是前往首都,洛美的洛美大集市。
雖然洛美市集,被人們貼上巫術迷信市場的標籤,但是,當地人認為洛美市集的巫術藥房,可以治愈你的任何疾病。
洛美市集賣的東西相當詭異,他們的品牌藥,可能引起遊客的嘔吐。在他們的醫療實踐中,動物祭祀佔著很大比例。
將大象的腳和人頭磨成細粉,撒在你胸部的傷口上,是治療任何疾病的有效療法。如此驚人的儀式,在洛美是司空見慣的,
這裡,是巫毒教的發源地。由於無數動物——狗、蛇、豹、人類——腐爛的屍體,這裡瀰漫著死亡的氣息。當地醫士,賦予直接
與神,交流的能力,可以確定您的疾病,及其治療的方法。
5、自殺森林
Aokighara,又稱為樹之海洋,或自殺森林,是世界範圍內,繼舊金山,金門大橋之後,第二個最流行的自殺地方。據說日本人想要自殺都會選者去這個自殺森林
這裡是每年成千上萬的日本公民的最後安息地,以至於政府已經淡化統計,以免致使其他更多的模仿者在此地自殺,
並在森林中放置了許多的警示牌,勸告人們不要自殺。但樹林的浩瀚和他們怪誕的安靜依然誘惑很多人,在他們最終絕望的
時刻漫步到森林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由於幾十年中,不斷的有人在森林中自殺身亡,聲稱森林鬧鬼,就不足為奇了。日本的民間傳說聲稱,獨自留下一個人,是非常倒霉的,
這會讓人的靈魂,長久的徘徊在他死去的地方。因此,護林員的職責,就是尋找,並為那些可憐的靈魂,安排最後的儀式。但是在自殺森林
大規模的自殺中,只有少數的屍體被找到了。
(世界怪談)#3馬來西亞的都市傳說!!!飛頭鬼!!Hantu Penanggal!!!-yooyo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lrt3EJACM
都市傳說-查理遊戲他回答了?!?! l YooYo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8Z_MkJ8sw
(世界怪談 1) 馬來西亞都市傳說 !!!雲頂高原啃人頭女鬼 (karak 鬼魂之路)-yooyo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x4KSCAQHw
馬來西亞人中元節的禁忌!!!七月鬼門開如果你觸犯了這些禁忌你就後悔了!!!-yooyo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G7oIWgXTc
七月十四鬼門開!!!中元节到底是在拜祭谁?!七月鬼節!!中元節的由來你知道嗎?目連救母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cTuE5EwYfU
(世界怪談)#2 馬來西亞的都市傳說!!!油鬼仔必須強奸44個處女?!!-yooyo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oBqw2CB0k
關鍵字Keywords:
世界怪談,yooyo tv,马来西亚飛頭鬼!!Hantu Penanggal油鬼仔,黑巫術,馬來人,OrangMinyak,馬來西亞都市傳說,中元節,鬼門開,七月鬼節,目連救母,都市傳說 , 都市传说,恐怖,靈異 ,鬼怪 , 靈異事件, 恐怖片 ,都市傳說破解 ,都市恐怖,厲陰宅2,厲陰宅,靈異故事,靈異影片,靈異現場,恐怖電影,恐怖影像,恐怖故事,恐怖映像,恐怖之森,鬼片,鬼節,鬼故事,農曆七月,分裂人 ,邪惡 ,查理遊戲,墨西哥娃娃島,巴黎地下墓穴,日本三宅島,非洲洛美市集,自殺森林,世界最恐怖的地方
千尋盒子破解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爬山涉水瘋藏寶,別錯過當地理藏寶的獵人》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地理藏寶
https://www.geocaching.com/play
後疫情時代,爬山健行是我們家獨有保平安的平安符,避開人潮又能遠離電腦,於是我們每週一次的郊遊家庭日,一週海邊一週健行,似乎調整到某個人人都好的平衡狀態。如常青春正好組的正要開啟抱怨模式,她們突然靈光一現,下載地理藏寶的應用程式,開啟我們的地理藏寶的初體驗。爬山健行加上地理藏寶,根本是所向無敵的後疫情保健康利器。
「拿上你的GPS,找到一個有趣的地方,把你的寶藏藏起來,然後告訴大家,讓她們來分享你的快樂。」在地理藏寶的首頁下,寫著這樣的隻字片語,勾起我們的好奇心。目前地理藏寶盒跨越七大洲,遍佈一百個國家,超過三百萬個藏寶盒在世界各地,想到可以邊旅行邊當尋寶獵人,就覺得好有意思。
地理藏寶是在2000年5月2號,一位住在美國俄洛岡州德居民名叫大衛的男子,為了慶祝GPS選擇性可用干擾被去除,讓藏寶盒可以很精準被定位,所以將塑膠桶裡藏著錄影帶、錢、彈弓等物,發送線索給GPS用戶,鼓勵她們來獵藏寶。2010年俄洛岡電視台的採訪,也拜訪了十年前當初藏匿寶物的地點,後來豎立金屬紀念碑。開啟了地理藏寶的紀錄。
我們地理藏寶的初體驗,是在Bear Creek Redwoods Open Space Preserve健行的日子。這個點的藏寶起源是原來在這個地方的寶盒遺失,藏寶人覺得這是開啟他第一次玩地理尋寶的地點,心裡覺得很可惜,於是決定回家拿一個藏寶盒和寶物,放置在同一個地方,延續自己的回憶。寶物主人有給一些小提示,描述寶物盒是個小的盒子,上面有木頭的提把,藏在停車場附近。
於是我們打開地理藏寶應用程式(Geocaching APP),先登錄帳號,登錄地圖模式,搜尋Bear Redwoods Open Space Preserve,立刻可以顯示附近的藏寶盒綠色盒子圖式,然後按上開啟後就會開始導航,我們從停車場開始,往藏寶盒前進,我們看到目標已經在方圓六英哩內,但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繞著三棵紅木不知好多圈,連路人都覺得我們很奇怪,但我們彎下腰抬頭看,在應用程式(APP)參考大家的回應,試圖在蛛絲馬跡裡找到藏寶盒,於是在某個角落發現某個盒子,打開驚呼找到了的開心轉圈圈,這是地理藏寶的樂趣,老少皆宜,千萬不要錯過。最後找到記得留言感謝藏寶人的用心,在找到寶物的地點也會變成一個笑臉,達陣第一個地理藏寶初體驗。
我們找到的藏寶盒,裡面有幾個配備。
1.防水盒:由於盒子會在外面餐風露宿,所以藏寶盒的防水性非常重要,才能保護裡面的寶物,不會受損。像底片盒子、塑膠密封盒、彈藥盒、木頭盒子或金屬盒子。
2.簽到日誌:可以讓每個找到寶藏的人簽名和時間,可以知道何時找到,看看歷史的痕跡,長長一串,好有意思。
3.鉛筆:鉛筆比原子筆好,原因是原子筆遇到水會暈開。有些會註明裡面沒有筆,可能要自己帶。
4.藏寶物:最壓軸的地理藏寶遊戲,就是寶物,通常是小玩具、小貝殼、小松果或小羽毛,這些不貴重的東西,可以選擇拿走,但一定要記得放東西進去,也可以選擇不帶走。我們這次拿到的是兩隻蜥蜴跟一個飛機,我們用酒精消毒準備帶走的寶物,放入小樂高玩具作為交換,希望下個發現的人會喜歡。
有些更有趣的是旅行蟲徽章,上面有個數字,可以上網查主人的目的,可能需要幫忙傳送到其他地點,做得到可以幫忙,做不到就放回原盒子裡。
在留言裡常常看到一些地圖藏寶的縮寫術語,一定要學起來才知其所以然。
最常用的是:
1. TFTC : thanks for the cache 謝謝藏寶主人
2. Geo muggle: 麻瓜是哈利波特粉絲一定知道的暗語,就是不知道魔法的凡人。在這邊指得就是不知道這個遊戲卻發現藏寶盒的人。在地理尋寶的過程中,讓這個遊戲可以繼續玩下去的重點就是,不要讓不知情的人發現盒子,把東西帶走或丟掉,破壞這樣的美意。所以尋寶過程盡量避開人群,找到後放回去也不要讓別人看見,才是這個遊戲可以長長久久的秘訣。
3. TNLN: take nothing,left nothing。可以在留言裡,讓大家知道目前寶物的狀態是否有更新。
除了傳統藏寶盒利用GPS定位,來找寶物之外,還有更多不同種類地理藏寶等你來探索。
1.謎題式 (mystery):不在地圖標示的地方,要解謎題拿座標,這個聽起來非常有挑戰性。
2.複合式 (multi)多個寶藏/地點:連在一起,需要按順序破解。主要可以透過地理尋寶,間接認識這個地方的風景、歷史和文化。
3.地理式 (earth) :通常在不允許藏寶的國家公園或特殊歷史自然保護區,透過觀察、學習和回答一堆問題,像上一堂大自然定位課,才能算找到。我覺得很類似junior ranger的形式。
4.虛擬式 (virtual):通常在特殊地點,藏寶人想跟大家分享這個景點,拍照或回答問題就可以達陣。
5.影像式 (webcam) :在公開的監視錄影機上留下行蹤,就可達陣,沒有藏寶盒可以搜尋。
6.信箱式 (letterbox) :類似我們在復活節或萬聖節小鎮會提供的尋寶活動,藉由一步一步的指示,抵達藏寶地箱內,提供印章可以蓋在活動表上。
7.活動式 (event) :同好會發起不定時各式不同主題的活動,可以認識朋友跟交換情報。例如CITO( cache in , trash out)撿海灘或步道垃圾,保護環境的活動。
地理藏寶在加州有名的66號公路可以見到蹤跡,它橫跨洛杉磯到芝加哥,全場長2,448英哩,共有800個藏寶盒,享受66號地理藏寶公路之旅,記得車速不要太快,帶足夠的水,記得在這一片沙漠裡,享受野花、仙人掌、岩石、日出和夕陽的美麗,這樣的公路之旅,一定印象深刻且回味無窮。
「你,喜歡解碼嗎?只要解開這裡的謎題,全世界的書櫃都將為你敞開!」
在《獵書遊戲》這本書裡,二手書出版商透過玩家藏書在某個地點,然後在網站上公布線索,讓書流通,這個結合實境跟虛擬的遊戲,讓我真心希望可以化身主角艾蜜莉玩上一回。想想把書藏在一個地方,接著在獵書遊戲網站上提供密語,不知道哪個獵書人可以找到自己藏得書?自己的書將旅遊到哪個城市?也可以靠著解密碼找書的能力,增加積分點數跟升級,是好有成就且有趣的活動。
改成「你,喜歡尋寶嗎?只要尋覓這裡的寶藏,全世界的風景都將為你敞開!」也恰如其分。
地理藏寶滿足每個藏寶獵人這個夢想,垂手可得,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走在山林裡,騎著腳踏車、旅行在陌生的城市裡,或是廢棄的火車或水泥船上,有更多期待的未知驚奇,等著獵人去發現。
還有結合地方公園自然生態的地理藏寶,值得一試。
https://www.openspace.org/what-to-do/geocaching/preserve-geocaching
千尋盒子破解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去年暑假,我審訂台文作品,幾乎精神分裂。
因為我除了審訂昨天分享過的《小王子》臺語版,還同時幫台灣好色 的「黃音出古」色情黑膠復刻計畫審訂逐字稿。兩樣作品都是審訂臺語文字,內容卻天差地遠;整個夏天都沉浸在這兩件作品中,還能保持人格完整,已是奇蹟。
語言本來就有俗有雅,雅的和俗的詞彙都留存下來,才是完整的語言。因此我固然願意驕傲宣告我是台文版《小王子》的審訂者之一,然而我也自豪「黃音出古」這批色情黑膠的逐字稿出自我的手,毫不羞赧,得意洋洋。
--
〈不只是黑膠,更是語言的黑盒子〉
我們對語言有很多想像。
人們說愛斯基摩人有上千種關於雪的詞語、日語沒有髒話、德語字典裡沒有「插隊」這個詞等等,用語言來定義該使用族群的民族性;於是我們就可以貼上標籤:愛斯基摩人比世界任何民族都了解冰雪、日本人都彬彬有禮、德國人沒有插隊的概念。
但是很可惜這些都只是都市傳說。在正統語言學界的觀念,語言就是語言,沒有雅俗之分,沒有高級低等的差別,更無法用語言來定義民族的特殊性。在人類學的觀點,任何族群的人類,感知都是相同的,並不因為語言詞彙的多寡而造成感知的差異;例如世界上有些語言「藍」「綠」不分(在此並無指涉政治之意),但這些嘴上不分藍綠的人,卻一樣能辨別藍綠的不同。(再次強調,在此並無指涉政治之意)
流言破解。真掃興,不是嗎?其實我們臺語復興運動初期,也曾經陷入這個圈套。解嚴初期,終於可以光明正大推行臺語,推廣者誓要把臺語從長年被壓制、輕視的地位來個絕地大反攻,於是宣稱臺語才是最高尚的語言,是孔子講的話,是李白吟詩的腔調等等。對於臺語較為粗俗的詞彙,推行者也想盡辦法替它粉飾,例如「哭爸」解釋為「考妣」、「揬𡳞」(俗寫成「肚爛」)解釋為「觸怒」云云。
其實臺語就是臺語,它當然有古雅的一面,但是跟世界任何語言一樣,也有低俗的一面,只是我們不太願意正視罷了。
或許以外人的眼光來檢視,反而比較容易。臺灣人輕視或忽略了的語詞,在日本人眼裡可是有趣得如同頑童打開玩具箱。片岡巖的《臺灣風俗志》用了足足兩頁紀錄了臺灣人嘴裡的詈語;山根勇藏的《臺灣民族性百談》也寫了一篇專文討論臺灣的「罵話」,並「讚譽」臺灣這方面是世界第一的。這些資料,保留到七八十年後的今日,竟成為化石一般為我們展示古老語言地層的樣貌,更顯得珍貴。
因此我認為,這次「黃音出古」的黑膠復刻企劃,其實真正能影響久遠的要素,並不是獵奇或娛樂性質,而是語料的保存功能。這批黑膠用廣播劇的方式,表達男女性愛的過程,也就是「用聽的A片」;因為只能用聲音表現,來讓收聽者腦海裡產生畫面,所以男女主角得把每個動作講得鉅細靡遺,各種器官與各種感官的形容都不能打折,是連豬哥亮聽了都會臉紅的尺度。
我不想假道學,硬說這些東西文雅高尚、老少咸宜或適合闔家收聽,那是不可能的。這批黑膠收錄的語言,確實代表了語言最低俗的部份,但是只要是人,總會有發這些聲音、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若不是這批老黑膠,我們無法在任何臺語字典、教科書或者田野調查的訪談中,知道阿公阿媽年輕的時候,行房時會叫些什麼。
這是一個文化中最不被大眾承認、最邊緣、最角落的語言時光膠囊。
雖小道,亦有可觀者焉。殷登國寫《民俗後窗》,專門考證古人性愛、如廁之事;稀見理都寫《成人漫畫表現史》,將日本A漫的各種表現技法做了進化史一般的文化研究。誰說臺灣早期的情慾語言,就應該葬送在社會的矜持裡?
然而在審定逐字稿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不少困難,必須向四方高人求教。例如「十八金全諞」,初聽時完全不解其意,經前輩解說才知道,古早銀樓常用18K金冒充純金騙人,因此留下這句俗語。其他還有用「狗鯊」指稱陰部的系列語詞:狗鯊穎(káu-sua-ínn/iúnn陰蒂)、狗鯊耳(káu-sua-jí/gí/lí陰唇)、狗鯊洞(káu-sua-tōng陰道)、狗鯊喙(káu-sua-tshuì陰道口)、狗鯊膩(káu-sua-jī/gī/lī陰道前庭)、狗鯊稜(káu-sua-līng/jīng/gīng陰道皺褶)等等,也是我在查找資料時,經由前輩指點才得知的。不過,也有些語詞,怎麼搜尋資料或詢問前輩也求不到答案的,例如一句「貼底是麒麟的孫仔」,反覆聽數十次,無論怎麼推敲也只能是這八個字,但「貼底」為何是「麒麟的孫仔」,殊為難解。我曾經懷疑是「饕餮是麒麟的孫仔」,音和義勉強稍微擦得到邊,但仍屬硬掰,只好宣告投降。
民間底層的語言,本就是在文明的巨輪下最容易被碾碎的犧牲品,更何況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床笫密語,由於少了親子間的傳授(媽媽不可能教女兒叫床吧),更容易消逝在時光之流中。幸好我們有這一套「黃音出古」,它是潘朵拉的黑盒子,語言系統中大人最不想讓你聽到的禁忌字眼都在裡面;也是飛機失事的黑盒子,讓我們在本土語言面臨滅亡之際,至少可以讓後人清晰地聽見它依然生猛有力的叫喊聲。
千尋盒子破解 在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脆弱的力量|
由於蔡依林訪談中的推薦,於是在出版好幾年後又重新回到熱銷排行榜的一本書。
從蔡依林近期的作品中,都能看見鼓勵大家擺脫世俗觀點,接納不完美自己的寓意。
而關於完美如何帶領我們走向自卑及自我毀滅,在此書中有大篇幅的探討,也許就是她會喜歡這本書了的原因之一了吧!
「榮耀不屬於批評的人,也不屬於那指責落難勇士或挑剔別人哪裡該做得更好的人。
榮耀是屬於站在競技場上的勇者,屬於臉上沾滿塵土與血汗而英勇奮戰的人。他有時會犯錯,甚至一錯再錯,畢竟錯誤與缺失在所難免。
但他知道要奮戰不懈,滿腔熱血,全力以赴,投身崇高志業。
他知道最好的結果是功成名就,即使不幸落敗,至少他放膽去做了⋯⋯」
本書以羅斯福演說中留名青史的這一段話做為開頭。
作者說,這就是所謂「脆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無關勝負,而是瞭解勝負皆有其必要,是積極投入,然後全力以赴。
勇於展現,站出去,讓大家看見真正的你。
讀完這段,我腦中立刻跳出了上海好友Z小姐的身影。
對我而言,她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斷走上不同競技場的勇士,而且越挫越勇的最佳示範。
我們兩個如同赤道與北極的差異,在熱情如火的她面前,我大概就要被歸類為冷若冰霜吧!〈澄清一下,我只是外冷內熱啦!〉
她把生活演繹得如同跳格子般,剛剛才在這格玩得很開心,某一瞬間覺得無趣了,就會立刻往下一格跳進,有時甚至轉身朝另一個方向自己畫個格子跳進去,在不同的方向來回穿梭,時而單腳時而雙腳,用自己的勇敢跳躍飛舞。
而我則像是在玩著跳繩,穩穩地在原地依照節奏跳著又跳著,直到雙腿已全然熟悉韻律,才會轉換另一種跳法再度練習,在自成一格的範圍裡,讓跳動成為身體自然的擺盪。
我們就是以如此截然不同的方式在詮釋生命的樣貌。
在時隔一、兩個月的碰面時,多半是她把事業、感情、生活發生的大小事一股腦地傾洩而出,即使通常我只是默默地聆聽,內心也往往為她勇於嘗試的不死精神而感嘆不已。
對我而言,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在與人的互動中願意主動先伸出手的勇氣,不畏懼對方的反應,總是率先釋出善意與表達情感。
因此,我深知她展現出面對脆弱的那份力量,正是我要學習的。
好了,突如其來的告白結束,也該言歸正傳回到這本書上。
許多人誤以為脆弱就等於軟弱,於是極盡可能的逃避脆弱,緊抓著那些熟悉且可預期的一切,戴上厚重的盔甲,以防別人看見自己的不完美。
事實上,脆弱只是代表可能受傷,充滿不確定性、沒把握又冒險的感覺和一種情緒衝擊。
而展現脆弱並非軟弱無力的,反而充滿力量,且會讓人感受到無比的勇氣。
很多時候,我們避免自己太過投入,因為那會感到脆弱,自卑、不安、焦慮也可能隨之而來,於是就對每個人、每件事保持安全距離,以確保自己能隨時抽身。
隨著年紀增長,逃避脆弱的技能也就越發的爐火純青,如果認真較量一下,說不定會發現已經可以榮登生命中技術類的冠軍了啊!
我想起有次與某朋友的對話,忘記她問了我什麼,我把自己觀察到的誠實以告,我發現好像每件事情她都有所保留,沒有真的願意百分百投入,所以這也是她常常會覺得「沒有不好,但也談不上很好」的原因了。
說也奇妙,這似乎就是許多人的現狀,害怕脆弱的感覺,於是不敢全心投入,當然結果也就無法如己所望,進而更加的否定自我,所以只能把可掌控的範圍縮得更小,如此的惡性循環,最終劃地自限,把自己困在上了鎖的盒子裡。
我也不例外,往往要確保自己準備周全了才敢出擊,因為會擔心別人的評論或眼光,無法確保完美的不安全感會令我下意識地退縮,說白了就是無法面對自己不夠好的感受。
又或者該說,我們都很容易把不完美跟「不值得被愛」畫上等號了。
平心而論,即便準備充足,仍然不能掌控別人如何看待,但總是浪費好多力氣用來對抗脆弱。
作者寫道,依據多年來超過千人的研究,她最確定的一件事是,人生在世就是為了彼此連結和產生歸屬感。
然而,「匱乏文化」常常讓我覺得自己不夠好,而不願意接納自己的脆弱和不安,失去參與世界的自信。
永遠都不夠,讓我們感受到自卑、比較與抽離,於是就不敢放膽展現自己的脆弱,深怕失去愛與連結,但反而把自己推得離愛更遠了。
匱乏的相反並非是充足「給得更多」,而是自足與知足,或是作者口中的「全心投入」。
有趣的是,從作者的研究中分析,區分擁有強烈愛與歸屬感,以及苦求不得,這兩組人,最大的差異便是,願意「去相信」自己值得擁有愛與歸屬感。
擁有強烈愛與歸屬感的那組人不見得生活過得很好或愜意,而是每次面對困難及挑戰,他們都選擇相信自己已經夠好了,值得被愛,值得擁有快樂。
我對此描述非常有感,單親自己帶著孩子並非沒有壓力或辛苦,但我卻比過去生命中的任何時刻更感到有安全感及自在,就是因為這一路的歷練,讓我開始學會有覺知的一次又一次告訴自己:「我是被愛的,我值得擁有我要的,不需再多做什麼我就已經夠好了。」
不是因為我做得很好,也不是因為我很完美,而是當我就只是我時,已值得被愛。
本自俱足是底層強烈的信念,使我在經歷每次震盪時,依然穩穩地支撐著我。
能走到此時此刻的位置,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而選擇相信「我值得」絕對是一大功臣。
作者收集了許多人感到脆弱的時刻,例如:
開口求別人幫忙、挺身為自己或朋友辯解、向伴侶求歡、先開口說愛,但不確定對方是否也愛自己、主動關心經歷傷痛的親友、連續失敗之後再次挑戰、提出不受歡迎的意見、宣傳自己的產品等等
這些時刻都不陌生對吧?
都時常在生活中發生著,而我們可以選擇被脆弱擊倒,也可以把這些不安的感覺拋之腦後,選擇展現真實的自己,做那些真正想做的事情。
事實上,愛,就已經足夠讓我們感到脆弱了。
我們深深愛著,卻無法確保愛的人一輩子都愛自己,也無法確保愛的人每天平安,願意去愛本身就充滿冒險。
但偏偏人人都渴望愛與被愛,所以逃避脆弱也就等同於逃避愛,如果下次脆弱湧現快要無法負荷時,也許想想擁抱脆弱等於擁抱愛,就會多一點勇氣跨出那一步了。
書中列出好幾項防禦脆弱的武器(圖中有一一列出),其中「打預防針」和「完美主義」這兩項尤其令我感同身受。
打預防針是指,事先預期可能發生的最慘狀況,讓自己在「預先排演悲劇」到「處於徹底絕望」之間尋求落點,以減少脆弱感。
相信身為媽媽的許多人,都曾看著熟睡的孩子感覺溢滿著愛,但突然恐懼湧現,腦中跑出各種情景,忍不住手就往鼻前探去,直到確認還有呼吸才感安心。(我相信自己絕對不是特例喔,請各位媽媽勇於跳出來承認!)
所以可以發現,脆弱與喜樂一直暗通款曲啊!
當我們擔心喜樂無法持久,害怕往後陷入失望,這種脆弱的感受,會令我們無法全然享受喜樂的當下,而下意識的為自己打預防針。
根據資料顯示,感恩,是破解打預防針心態的方式。
如果說「我值得」是帶著我走到現在的功臣,那「感恩」絕對也是不可或缺的戰將。
其實許多書或文章,都會教導我們寫感恩日記是想要轉變的很好方式,聽起來沒那麼神奇,但當真的可以用感謝的角度去看待生命中的一切發生時,那讓我體驗到無比的有力量,我知道只要我願意,所有都可以是生命的禮物。
完美主義,就像前面提到的,想要把一切做得盡善盡美,用來避免自卑,但事實上,完美主義只會創造更多自卑。
我過去常常會說,要馬就不做,要做就做好。
現在看來,這就是變相完美主義的陷阱,因為極度沒把握所以逃避不做,以為只要做好看起來完美,就能減少自卑、批評帶來的痛苦。
我自己體驗到,完美主義也會讓我們拖延不行動,因為尚未完成時還能有藉口說服自己,一旦真正做了就要接受自我評斷和外界的眼光。
「我們在什麼領域深受完美主義所苦,就是出自我們對那個領域的不安全感。」
書中這一句話是個深刻的提醒,讓我們可以用這個角度檢視自己。
展現脆弱的一個關鍵,明白自卑與脆弱階是常態,人人都曾有過。
當不再覺得自己不同於別人時,我們便能放心的談論自卑。
當我看完這本書,我突然發現自己就是個常人,一切都有跡可尋沒什麼大不了,也就更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與脆弱的時刻了。
如何在永遠不夠的文化中教養孩子?
最重要的當然是,父母先勇於展示脆弱的力量。
在女兒兩歲以前,我也曾經是一個緊張兮兮,翻閱各式育兒文章和書籍,深怕錯過孩子黃金發展時期的媽媽。
看著看著,盡是對自己的責怪與羞愧,又或是暗自竊喜的幸好。
擔心自己少做了什麼,孩子缺乏安全感、獨立性或是發展跟不上等等⋯⋯
也害怕自己多做了什麼,孩子缺乏安全感、獨立性或是發展跟不上等等⋯⋯
沒錯,就是這麼弔詭,做與不做都充滿不確定和焦慮。
而後我慢慢發現,那是由於一切的出發點都源自恐懼,恐懼讓我失去力量,不斷地要找尋更多資料以確保自己不會出錯,但即便筋疲力盡了,依然充滿不安。
於是我醒悟了,我沒有要當所謂的好媽媽或完美的媽媽,我只想當一個愛孩子的媽媽,我相信由「愛」出發,一切便已足夠了。
書中有一段,寫得很棒,
「如果因為其他家長的教養方式而羞辱他們,就沒資格宣稱孩子的福利。當我們對自己的選擇感到放心,並且自信投入世界,才不會想要批判與攻擊他人。」
如果深入去看,當對自己的教養方式充滿不確定,便容易出於比較去看見他人做不好的部分,也就會在內心回過頭批評自己的不足。
因此,當我們能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教養方式自信地投入,自然不會抱持「永遠不夠」的心態想要指責別人的方式。
這是一個很棒的提醒,當下一次我又不由自主的看別人教養方式不順眼時,就要記得回頭問問自己,在哪個部份我沒有相信自己已經做得夠好了。
另外,作者做了一個很好的區分:
可以讓孩子感到內疚〈我的行為不好〉,而非讓孩子感到自卑〈我不好〉。
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在與孩子互動時,時刻留心的。
即便在怒火高漲時,我也總是抱著女兒,不厭其煩地對她說:「生氣就只是情緒,我生氣是因為你的行為,不代表你不好,不用擔心,我還是很愛你。」
雖然她現在都會回答:「是你自己選擇要生氣的!」〈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繼續生氣,還是該欣喜孩子如此清明的見解〉
女兒也都會在我氣消之後告訴我:「媽咪,我知道妳生氣還是愛我。」
這時候,我都深感安慰,感謝自己讓她對愛的體驗如此豐足。
總之,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脆弱研究的詳細細節,可以好好的去把這本書讀一遍,相信會有屬於你自己不同的看見。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於是我嘗試畫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張心智圖,拍照完一看,我立刻可以挑出大概八百個不完美的地方,但我選擇放膽展現脆弱的力量,還是分享出來,就請大家加減看一下啦!
雖不完美,但已是我此刻最美。
#不完美其實很美
#與不完美對話
#蔡依林
#脆弱的力量
#親子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