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十萬伙集上班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十萬伙集上班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十萬伙集上班時間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背景男新海誠的背景心法】#葉郎電影徵信社 一整個世代的日本動畫創作者都註定要活在宮崎駿巨大的的影子裡。 所以每當什麼人有了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比如打破某吉卜力電影票房記錄之類),大家就要趕忙去打擾可能剛好出來倒垃圾的宮崎駿老先生,詢問他對後輩的評語和被超車的心得。 在《鬼滅之刃》之前,上一次被...
十萬伙集上班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背景男新海誠的背景心法】#葉郎電影徵信社
一整個世代的日本動畫創作者都註定要活在宮崎駿巨大的的影子裡。
所以每當什麼人有了什麼突破性的發展(比如打破某吉卜力電影票房記錄之類),大家就要趕忙去打擾可能剛好出來倒垃圾的宮崎駿老先生,詢問他對後輩的評語和被超車的心得。
在《鬼滅之刃》之前,上一次被這樣注目的是《你的名字》。對《你的名字》的導演新海誠來說更倒楣的是,「他」的名字 Shinkai Makoto 偏偏是繼 Hayao Miyazaki 之後唯一廣為西方觀眾熟知的日本動畫創作者姓名。於是「Miyazaki 第二」、「Miyazaki 接班人」、「Miyazaki 的挑戰者」等等標籤紙就緊緊黏在新海誠身上,怎麼撕都撕不完。
事實是新海誠不僅不是宮崎駿第二,而且一點都不想成為宮崎駿第二。和倒楣的細田守不同的是,他的創作事業不僅沒有在宮崎駿的陰影裡待太長時間,還成功走出迥異於宮崎駿所定下來的產業規格以外的一條新道路。
新海誠的秘訣:背景。
▉ 數位革命下的一人樂隊
新海誠的崛起,走的是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沒有吉卜力/德間或是東寶這些片廠的系統作為背後靠山,他從一開始就採取一人樂隊的方式獨力完成作品。他就是自己的背景。
新海誠大學念的是文學,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在遊戲公司沒日沒夜地設計網頁和製作遊戲影片。這時候動畫不是他的職業,而是業外的興趣。
和宮崎駿前輩出身手繪動畫的黃金年代不一樣的是,新海誠非常幸運地活在一個數位革命的奇蹟年代。無所不能的電腦,使專業創作者和業餘創作者的界限變得模糊,因為像新海誠這樣的業餘者也可以在沒有片廠資源當靠山的狀態下,獨力完成他的前幾部短片作品。
另一個美好的奇蹟是可以快速複製的光碟燒錄機以及協助他擴散影片資訊的網站。
「那時候還沒有 YouTube 或是(Facebook 之類)社群網站。我記得當時我們的同事發現有個傢伙在網路上叫賣他自己製作的5分鐘動畫短片。那時候他根本是自己燒光碟,然後拿去漫畫市集自己叫賣。那傢伙正職是在一個電腦遊戲公司上班。從週一到週五天天加班到深夜。然後再趕回家創作自己的動畫短片,並且一張一張慢慢燒光碟來賣。」著名製片兼 CoMix Wave Films 董事角南一城在一次訪談中回顧2001年發掘新海誠的傳奇經歷。
「一個人要幹這麼多活真的是有點太多了,尤其是還得燒光碟。所以我就跑去告訴他說:這樣吧,起碼燒光碟跟賣片子的活兒讓我們來代勞吧!」
新海誠的下一部短片——片長25分鐘的《星之聲》仍然維持一人樂隊模式,在他的Mac G4上一人包辦繪製、剪接、配音(他日後的妻子、當時的女友在配音階段也幫了一點忙)。
事實上2003年開始和 CoMix Wave 籌備第一部長片《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的時候,他原本還打算繼續如法炮製。只是片長慢慢擴充到90分鐘,場景數量也開始突破上千個場景,一人樂隊的模式終於不得不作一些修訂。
CoMix Wave 原本做的是漫畫授權業務,完全不具備動畫製作的人力編制。簡單說就是該公司沒有絲毫接近吉卜力的樣貌。角南一城回顧當時當時公司另一個剛到職的製片伊藤耕一郎(日後成為《你的名字》製片)看完企劃之後,劈頭就問:
「請問電影裡頭的這些背景要誰來畫?這部電影有上千個場景耶~」某個人回答說大概是新海誠自己畫吧。「那他得畫整整十年才畫得完啊!」伊藤難以置信地驚呼。
▉ 新海誠的背景是這麼練成的
2004年的《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是新海誠第一次不用親自下海畫所有背景的動畫作品。為了避免花上十年才畫完,CoMix Wave 殺去東京藝術大學招募人手加入團隊,來分攤這上千個背景的繪製工作。
他們第一個遇到的麻煩是工具。新海誠的背景是完全用電腦畫的(人物仍是手繪),可是當時接受學院訓練出來的學生仍然使用畫筆當成創作工具,所以他們必須從電腦操作重新學起,才有辦法練成新海誠的背景心法。
其實我們也幾乎可以確定宮崎駿本人不太使用電腦。今年吉卜力工作室把所有作品打包授權給串流巨人 Netflix 時,據說負責最後拍板定案的宮崎駿還反問說 Netflix 到底是什麼,「因為我不太用電腦的」他說。
而電腦和數位相機這兩樣新海誠正好趕上的發明,則是他練成著名的華麗背景術的秘密武器。
出身百年建設公司家族的新海誠,小學的時候就用考試考第一名的約定跟爸爸換來一台當時要價70萬日圓的 Sharp 電腦 MZ-2000。有了這種早於同輩許多年的資訊素養,才使文學系畢業的他得以在專業完全不同的遊戲公司工作。
緊接著數位相機的年代來了。
「當時相機開始變得非常便宜,每個人都玩得起。於是我就開始東奔西跑,拿著我的相機拍攝各種都市風光和街景,傳到電腦裡頭之後就用來當成我作畫的基礎。」新海誠在一次訪談中談及他1998年獨力完成《她和她的貓》的經驗,其中大量用相機拍下的照片正是輔助他完成數量繁多的背景繪製的關鍵。
他之所以比其他動畫創作者更早使用而且更廣泛使用電腦,不全然是一個美學的決定。效率和成本才是第一考量。在《你的名字》之前他不可能用吉卜力甚至好萊塢的規格工作。然而新海誠利用相機和電腦完成的這些背景,終究建立了專屬自己的美學。
他說:「吉卜力動畫的最大特徵是裡頭這些角色的動作。他們動起來就像真的人一樣生動。然而我自己的著力點則是在背景上頭。背景對我來說無比重要。所以我們會去現場實地考察,確保盡可能重塑真實。就算是那些前頭沒有人物在的空景,我們也希望做到細緻真實。」
因為電腦繪圖最終仍是繪圖,所以即使成品有相片一般的犀利真實感,它仍會在創作者需要的地方說謊,提供和現實場景不一樣的細節。新海誠的背景就像是經過他的眼光調校過的現實強化版:更飽和的顏色,更劇烈的光線變化,多到可以說故事的畫面訊息量。就有如戀愛中的人看世界的眼光一樣......
▉ 站在和宮崎駿截然不同的時代舞台
新海誠除了不同於宮崎駿用角色動作說故事,而改用背景當成推進故事的主要力量之外,還有另一個根本的差別更使他永遠不會成為宮崎駿第二......
他們身處完全截然不同的時代舞台上:宮崎駿成長於戰後百廢待舉的日本,他的動畫事業則建立在經濟爆炸性成長(以及環境和社會衝突)的年代;新海誠則成長於歌舞昇平的日本,動畫事業則起自經濟泡沫後的平靜死水中。
這樣的時代條件使他們的創作心理出發點有了相差十萬八千里的不同:「他(宮崎駿)更像是父親、老師、校長一樣的人物......一出口就是道德倫理,對人們應該做什麼、要怎麼過活有具體的想法。你可以說他是像權威一般存在的人物」新海誠說。
「我不確定是世代因素或是我個人的因素,我永遠無法告訴青少年他們該做什麼,該怎麼過活。因為我完全清楚記得自己還是青少年時的迷惘狀態,我記得那些挫敗,記得那些男孩向女孩告白的興奮。這些情緒仍然還在。這就是為什麼我跟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成長於和平年代的新海誠,更常在電影中描繪的不是什麼企圖改變世界的革命性議題(比如環保),而是生活經驗、童年回憶和數位時代中人跟人之間的疏離。
文學系畢業的他其實更接近他最鍾愛的作家村上春樹的電影分身,經常從日常生活最簡單的事物出發,在枝微末節中找到故事:
「我總是以文字為出發點。比如《秒速五公分》中的角色台詞『我希望明年櫻花盛開時我們仍可以一起賞櫻』。電影的所有畫面就是從這一句話開始的。」新海誠說。
該片中的主要故事線——被大雪攔阻而延誤赴約的火車橋段,甚至也是新海誠生活中真正發生過的經歷。新海誠電影中那些被吉卜力工作室的鈴木敏夫特別指名讚歎的天空背景,同樣出自新海誠每天在東京的生活經驗,因為就像世界上所有過度擁擠的大都市一樣,東京最美好的一面都必須是抬頭仰角看到的天空和建築天際線。
我們大概無法想像宮崎駿電影中的王蟲追逐或是波妞的海上飛行是改編自個人真實經歷。
有趣的是或許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其實新海誠也曾在2011年推出一部87分像吉卜力電影的《追逐繁星的孩子》。這部失敗之作沒有拉近他和宮崎駿的距離,反而是當年發生的另一起重大事件311大地震觸發了新海誠風格的漂移:
地震當天人在東京的新海誠就像所有人一樣被迫面對東京的街景、大家習以為常的天空和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隨時消失的巨大背景情緒《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就是這個新的背景情緒的產物。
「我們的社會、我們生活的城市並不會永遠存在。在這種氛圍下作為一個動畫創作者,我有義務去寫一個靠自己的力量去主動改變命運的故事」新海誠說。
於是一場空前的天災,非常微妙地讓新海誠和宮崎駿這兩條原本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開始交會......
____________________
到myVideo觀看新海誠所有作品:https://pse.is/3al364
現在加入會員,每天不用四元再送看片金:https://pse.is/387zgu
十萬伙集上班時間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一直是個不喜歡賭博的人,嚴格來說自己就是個輸不起的傢伙,很多人會用「投資」來美化「賭博」這個行為,根據我長久以來血本無歸的慘痛失敗經驗,其實這兩件事根本完全不同。
投資雖然伴隨著風險,但只要事前做好準備、認真用心地持續投入,通常都能帶來符合預期、甚至超乎預期的收獲。
但賭博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當你對一件事情毫無準備、全盤不了解,只想用錢賺錢的時候,那就開始變成了賭。當你對一件事情沒有做好準備、只靠著一股莫名的信心跟熱情就去幹的時候,那也叫做賭。就算當你對一件事情有著十足的把握,卻輕忽怠慢、完全不關注時時刻刻發生的狀況時,那更叫做賭。
投資聽起來很簡單,但執行起來十分不容易,常常不知不覺中就變成了一場賭局。我曾經認真投資過幾次,後來都成了場賭局,沒有一次有好的下場⋯⋯
◆
離開了工作十幾年的大公司時,我領到了一筆獎勵優退的費用,當時覺得是好大一筆錢(後來才明白那根本是提早領的退休金)我把那筆錢全投入了股市,開始每天準時八點半上工,盯著當天的大盤走勢、聽著名嘴的唬爛、看著網路鄉民的名牌,就這樣跟著殺進殺出的過了一段身為專業股民的歲月。後來沒多久後就發生了金融風暴,我心灰意冷地出清了手中所有的持股,心疼地看著戶頭裡所剩不多的數字,決定再也不賭下去了。
那時賣掉的台積電一張不到40塊,如果通通留到現在,我應該就不用煩惱接下來的人生了吧!(已經破400了)
◆
在重新當起了上班族,腳踏實地的工作了幾年後。我決定跟著朋友創業,把家裡的房子拿去貸了款、又跟年邁的母親要了筆錢後,義無反顧地投資了自己,實現當老闆的美夢。當時的我一心想要賺大錢,除了給家人最好的生活、也給自己最無悔的人生!
雖然每天認真地工作著,成天熱血幻想著,最後我還是不幸地賭輸了這場假投資之名的天真賭局。除了什麼都沒有準備好,更把一切都託付給別人,毫無身為經營者的格局跟能力。賭輸了這場,完全是自己咎由自取⋯⋯
如果你想投資自己創業(無論做什麼都行),建議先來找大叔聊聊。如果我聽完後沒勸你打消念頭,那肯定代表有成功的機會!
◆
前晚開獎的大樂透,一家車廠老闆邀我一起包牌「賭」一把。我心裡明白這回不是投資,是單純的賭博。我預支了八月份自己的零用錢,跟著老司機上了車,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共集資了接近六十萬的金額,用包牌的方式進行了一場豪賭!
開獎的結果讓人心碎,我們一共只中了九萬元左右的獎金,換算成比率是「十五趴」。每個人都只能拿回當初自己投入金額的百分之十五,後來大夥兒決定把這筆錢捐做公益,當作人生中美好的一場豪賭回憶。
這次的經驗讓我再次相信,千萬別再用賭博的方式把未來交給別人,實實在在地投資自己才是王道。
雖然沒法幸運成為一夕致富的億萬富翁,但我們依舊可以過著平凡幸福的日子。賭輸了就要認命,接下來這個月我只能吃土過日子了,希望自己能趁機變瘦一點,找工作時看起來也會體面一些。
最後提醒大家,無論是投資或是賭博,都得要量力而為、做好風險的評估,別因結果打亂自己的步調,這樣才能開開心心走過未來的人生。
#大叔轉身日記
十萬伙集上班時間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討厭的自已說再見
開始做一起出來玩行銷講座的時候
我是用錄音的方式
那時候想什麼就說什麼,很沒有系統
後來我想好好重做一整年的講座
希望幫你更有系統的整理行銷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但一段時間之後
從你留的問題來看
這樣一系列的內容介紹
對於解決你實際遇到的困難並無幫助
一來是這些工具與方法離你現實太遠
二來是你遇到的問題很多都不是缺乏方法和技能
我整理了你最可能遇到的問題
第一
是現實環境很困難
眼前的工作無利可圖
又沒有商業機會適合創業或做生意
第二
很多方法其實你都聽過
多多少少也有概念
但是要付諸實行的時候所需要的動力和堅持實在太苦了
其實我們都一樣
我自己離開職場以後我都懶得再工作
更何況是你
一開始我希望參考得到APP裡面老師的作法
因為我覺得他們的內容實在很棒
但是後來仔細想一想
他們大部分是老師、作者或者是專門的管理顧問
很多的內容80%以上也都是總結其他學者的經驗並非獨創
更重要的是
當他們自己去創業的時候也不一定會成功
反而是那些創業的人
他們講的東西都很白話
因為他們創業成功的原因並不是學了一大堆管理知識
而是他有一個非做不可的原因
以前我還在微軟公司上班的時候
我們部門有一句玩笑話
要在微軟成功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一是自幼家貧
二是天性好鬥
剛好當時我都符合這樣的條件
唯一不一樣的是
大部分進入微軟公司的人條件都很好
而我正好是裡邊最差的那一個
所以我在微軟的那三年裡面
幾乎都是在練功
想要補足自己的本職學能
在我花了大量時間學習之後
再離開微軟去創業,果然就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這裡面包含了三個原因
一是我已經學了一身功夫
二是我有非常強的賺錢和成功的動機
三是哪時候非常希望自己打下一個商業基礎
後來為什麼又離開職場呢?
其實也是一樣
一是因為我比較有錢了
懶得再為錢在工作
錢,這個動機就不存在了
第二,大老闆把公司賣了
雖然薪資更高、管理的範圍更大
但是那種一人打天下的樂趣已經沒有了
第三,要處理很多集團的事務
可能是我做事情比較狠
所以最後的兩三年我都在幫老闆處理一些很奇怪的問題
比如說
要我一個人去歐洲的電信搞定他們的執行長
要我一個人搞定美國的最大通路的技術長
最後還要我單槍匹馬去叫電信公司拿錢出來成立公司
總之那時候處理過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問題
難度超級高
雖然處理到後面都有一定的成效
很大程度上也充分滿足我愛挑戰與冒險的性格
但處理過這麼多包含人事、財務、技術、政治跟利益分配的問題
加上處理來處理去都是別人的事
輸了我一世英名付諸東流
成了別人發財我再趕往下一攤
久了也會疲乏
不過這些問題的複雜性
的確有效的加強了我解決問題與斷事能力的功底
也對我後來學習易經有巨大的幫助
許多難解的問題
我看起來都毫無懸念
但畢竟是為別人做事
感覺就越來越差
我當時閒著無聊
開始操作股票
由於自己幫股王公司做過幾乎所有你能想過的職務
所以表面上靠財務分析,實際上靠分析老闆心態
光這樣就賺了很多錢
收入比在上市公司當高管分股票還多
自然就更不想工作了
休息了幾年以後我成一起出來玩
一開始是想協助你成長
卻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
第一、一開始就決定不為錢工作
第二、沒有建立系統
賺錢是所有商業裡面最重要的一環
如果沒有透過賺錢得到有效的反饋
誰知道做的東西是人家真的要的
當時我以為自己有幾個錢,又有產品開發的經驗
只要有人提出,我都認為幫社會服務沒問題
照單全收
現在你到那個平台上去看還可以看到很多歷史的遺跡
沒人用的功能做得十足十
頭殼燒壞的豬頭三
第二是沒有建立系統
如果沒有透過有效的系統放大能量
那做什麼都是事倍功半
缺乏一個有效的系統,也無法讓參與其中的人可以實現他的潛能與利益
為什麼沒做?
一來和不想賺錢有關
二來和我懶得管理行政事務有關
打天下我很愛,橫刀殺敵衝鋒陷陣,最能讓我熱血沸騰
進中軍帳獻策我就覺得隔靴搔癢
元帥無能,軍師再強也有限
幫老闆分配利益、處理一堆爛人的鳥事讓我直接睡死
更不必說每天陪玩帝王術了
這兩個問題
其實也都是我便宜行事的結果
不過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如果沒有經歷過這一遭
我看你問題
感受不會那麼深刻
現在你的問題,和我當時差不多
如果你在賺不賺錢中間掙扎
還沒有錢的時候,想太多關於理想的事
其實只是妄想
如果你連錢都賺不到,你的理想就是不值錢
如果你要靠募資、政府計劃去實踐理想
你還不是要用別人的錢?
說穿了自己賺還比較高尚
就不必在那邊臭美了
很長一段時間我在半公營機構擔任委員
大部分的夥伴來申請前也都是充滿情懷
但受限於計畫的範圍,很難有私人的利益
連獎金都沒有?那誰幫你拼命?
扯皮那麼多,你自己去拼拼看
所以到最後良善的美意反而變成窒礙難行的枷鎖
我知道在系統裡面去講根本都是狗吠火車
學生有學生的困難
官員有官員的無奈
但整個台灣就是這樣一個反商又矛盾的氛圍
所以我決定自己做自己的事就好
很多事業小有基礎的夥伴
也面臨到我當時的問題
說缺錢嗎?不是真的缺
但是業績和成就,又不盡如人意
還有一堆繁瑣的事要做
真要去把商業基礎擴大
等於再創業一次
從0到1
和1到100所需要的技能與能量又是完全不同的
這時候就很難繼續下去
很多台灣的公司就算一路衝到上市櫃
還是面臨同樣的問題
這實在很無奈
因為我們社會的底層文化
和真正資本主義中所需要的商業結構
差異非常大
你想要社會公平、尊重每個人的意願,你就是在強調集體主義
但你又希望得到資本主義的結果
就是過上更好的生活
在真正的資本世界裡
要人人都發財是絕無可能的
因為你要馬有企業家精神
要馬要透過資本來滾動
這樣你才有可能達到資本市場的頂端
如果你兩者皆沒有
那你至少要有專業技能,有機會當個經理人
去分股票和拿高薪酬
如果這個也辦不到
至少你要有做業務的能耐
懂得銷售分獎金
你才有賺錢的可能
但我猜現階段的你
不但沒有足夠的資本
也沒有創業的動力
搞不好還不想當業務
但真要打工
在專業的基礎上
又缺乏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刺激來訓練
在台灣做一個小生意、打個小零工混口飯吃
其實根本不需要有什麼專業技能
因為這個鬼島市場很小挑戰不大
所以要混日子很容易
但要你離開台灣去新加坡攻略亞洲
或要你去大中國去跟戰狼們一較高下
或者遠渡重洋去歐洲大陸美洲大陸開拓你的新視野
去和那些很多台灣人盲目崇拜,骨子裡卻瞧不起你的川普們開幹
你沒門路,有門路又不一定真敢去
最後就只能在這裏鬼混
這怪不了誰,一下難度跳太高
根本辦不到
所以就變成在小市場裡面
矇著眼睛瞎忙
這是誰的錯?
不是誰的錯,是系統性的問題
因為你不是不努力
台灣人喜歡進修,持續學習的比例高的嚇死人
但就算你那麼愛進修
缺乏好的市場來磨練
面對下一量級的挑戰又不敢跨越
最後就變成今天這樣
薪資的低迷、動力的匱乏
就是能耐與市場需求對不上的結果
近來台灣社會非常流行一大堆理財歪風
滿街不知道哪裡跑出來的理財達人
出書要你去存股
一年賺個50、80萬好像就已經得到人生最高成就
姑且不論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本事
老實說你一年能存股拿個幾十萬,請問在台灣社會到底你能幹嘛
你就算加兩個零也不一定買得起一間像樣的房子
更別提他很年輕的時候就把你的志氣消磨光了
所以接下來我的想法很簡單
第一
我不想在花很多時間打磨內容形式
也不想再系統性的整理商業思維
反正你也不愛看
我也做不贏那些得到APP的傢伙
那何必浪費時間
第二
想要實際與你一起解決問題
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你動力不足的問題
動力不足的時候,你需要有一個人很堅定的陪你走
我以前帶團隊的時候,我的夥伴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但真正的精英不是學歷高
而是鬥志強
菁英的鬥志又來自於哪裡?
來自堅忍不拔的心,當然還有我不斷的摧殘,打磨出他的的韌性與厚度
我一向有不完成任務不放棄的決心與狠勁
跟著我,感受我的戰鬥力
你也可以成為真正的將才
再來
讓你了解商業世界的現實與世界的趨勢
所有看不見未來的人
他是不會有動力去花時間好好為未來做準備的
所以我希望為你分析商業趨勢
花時間講講你的東西我會怎麼做
更重要的是,做了以後你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有了以上的覺悟
就可以把那些內容製作的時間大幅縮減
反正那些東西我也做不好
做好了你也用不上
講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我想要幹什麼了
首先我放棄這個課程繼續商業化的可能
如果想靠這個東西賺錢?
那我回去做股票比較快
現在的市場傻瓜那麼多
賺錢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既然不需要擔心課程賣錢或沒人看的問題
那我決定做自己
成為你的教練
好好培養一個真正出色的你
我希望鞭策你一路向前
也讓這個講座,變得更有實用性、更好玩,也更有時代脈動一點
我一開始錄影的時候
覺得自己實在是面目可憎
所以後來花很多心思
希望至少畫面上看起來像個好人
這樣浪費了三個禮拜的時間
今天早上我照了一下鏡子
還是一臉壞人
假裝成好人其實只是自欺欺人
所以我願決定恢復成原來的模樣
當然啦
還是會稍微修飾一下
未來的錄影時間會加長
講得很差的部分透過剪輯修掉
其他後製就不做了
字幕因為太花時間
所以我會用字卡代替
如果你聽得很累,感受那種氣氛就好了
每個字你都看懂
不行動也沒路用
關於同學的建議,使用podcast
podcast上傳也要花時間,我有點不想做
但很多同學希望用聽的,覺得效果更好
所以我一樣會在共用檔案區裡面提供錄音檔
這樣應該就可以兼顧
好了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的內容
我希望你能跟我一起前進
去實現你的潛力
發揮你的影響力
我過去有一個問題
明明想要賺錢,但又假裝自己很清高
最後搞得自己沒有錢又很噁心
希望你不要也有這樣的問題
更不要被我傳染
此外
我也希望你不要又想成長
又畏苦怕難
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自己教授易經
我不敢說自己多厲害,雖然我實際上是非常厲害
但我肯定對天命換人生的格局有深刻的理解
在這個高度上
我可以很清楚的告訴
老天用天命這個東西
來給很多人難以超越的限制
你如果沒有過人的能耐
你就必須接受這一輩子命定的結局
絕大多數人的一生
都是非常平庸
乏善可陳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鳥字
在這樣的人生格局中
你想要怎麼樣恬淡度日
昇華自己
其實都是想太多
老天這樣設計,到底是要嚇唬誰?
老天這個設計
其實是要在多數人中找一人
找一個會突破天命的人
實現他自己
來創造宇宙更好、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你沒法違抗命運
我希望你知道
和你一樣的人很多
你的命運本來就是天註定
所以你也不要自責
你只是和大家一樣蒟蒻一樣沒三小路用
你可以安慰自己
你沒有比較差
只是和別人一樣差而已
但是如果你決定和我一樣違抗天命
成為那個天選之人
自己對自己負責
請你現在就站出來
叫老天給你閃一邊去
當然啦如果你今天沒空
明天也可以
天天都可以
老天永遠在等你
有一天你會死掉
老天可有的是時間
如果你敢這樣做
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
一、你讓我刮目相看
二、老天會在背後為你歡呼
不管你信不信
老天我可是熟的很
當我在說這些事的時候
那些支持我的
另一個世界的智慧
正在嘆息
他們嘆息的是
這不成材的傢伙
終於想通了
以上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會加快速度,希望你跟上
突破自己的天命
實現自己的志願
抓回人生的自主權
順便多賺一點錢
一起出來玩行銷!
我們一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