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十二門徒背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十二門徒背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十二門徒背叛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救主受難始末 福音前歡呼 領: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領:基督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斐 2:8-9)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福音 若望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18:1-1...
十二門徒背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救主受難始末
福音前歡呼
領: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領:基督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的名字。(斐 2:8-9)
眾:基督,光榮的君王,我們讚美你。
福音
若望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 18:1-19:42
(拘捕了耶穌,把他綑綁起來)
敘述:那時候,耶穌和門徒出去,到了克德龍溪的對岸。在那裡,有一個園子,耶穌和門徒便進去了。出賣他的猶達斯也知道那地方,因為耶穌同門徒,曾多次在那裡聚集。
猶達斯便領了一隊兵,和由司祭長及法利塞人派來的差役,帶著火把、燈籠與武器,來到那裡。耶穌既知道要臨於他身上的一切,便上前去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向他們說:
耶穌:「我就是。」
敘述:出賣耶穌的猶達斯,也同他們站在一起。耶穌一對他們說:「我就是」,他們便倒退,跌在地上。於是,耶穌又問他們說:
耶穌:「你們找誰?」
敘述:他們說:
群眾:「納匝肋人耶穌。」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已給你們說了『我就是』;你們既然找我,就讓這些人走吧!」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先前所說過的話:「你賜給我的人,我連一個也沒有喪失。」西滿伯多祿有一把劍,就拔出來,向大司祭的一個僕人砍去,削下了他的右耳;那僕人名叫瑪耳曷。耶穌就對伯多祿說:
耶穌:「把劍收入鞘內!父賜給我的杯,我怎能不喝呢?」
(先解送耶穌到亞納斯那裡)
敘述:於是,兵隊、千夫長和猶太人的差役,拘捕了耶穌,把他綑綁起來,先解送到亞納斯那裡;亞納斯是那一年當大司祭的蓋法的岳父。就是這個蓋法,曾給猶太人出過主意:叫一個人替百姓死,是有利的。那時,西滿伯多祿同另一個門徒,跟著耶穌。那門徒是大司祭所認識的,便同耶穌一起,進了大司祭的庭院;伯多祿卻站在門外。大司祭認識的那個門徒出來,對看門的侍女說了一聲,就領伯多祿進去。那看門的侍女對伯多祿說:
群眾:「你不也是這人的其中一個門徒嗎?」
敘述:伯多祿說:
群眾:「我不是。」
敘述:那時,僕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著烤火取暖;伯多祿也同他們站在一起,烤火取暖。
大司祭審問耶穌,關於他收徒和施教的事。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向來公開對世人講話,我常常在會堂和聖殿內,即眾猶太人所聚集的地方施教;在暗地裡,我並沒有講過什麼。你為什麼問我?你問那些聽過我的人:我給他們講了什麼;他們知道我所說的。」
敘述:耶穌剛說完這話,侍立在旁的一個差役,就打了耶穌一個耳光,說:
群眾:「你就這樣答覆大司祭嗎?」
敘述:耶穌回答他說:
耶穌:「我如果說得不對,你指證那裡不對;如果我說得對,你為什麼打我?」
敘述:亞納斯於是把耶穌綑綁,解送到大司祭蓋法那裡。
(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我不是。)
敘述:西滿伯多祿仍站著烤火取暖。於是,有人向他說:
群眾:「你不也是他門徒中的一個嗎?」
敘述:伯多祿否認說:
群眾:「我不是。」
敘述:有大司祭的一個僕役,是伯多祿削下耳朵的那人的親戚,對伯多祿說:
群眾:「我不是在山園中,看見你同他在一起嗎?」
敘述:伯多祿又否認了,立刻雞就叫了。
(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
敘述:然後,他們從蓋法那裡,把耶穌解往總督府。那時是清晨;他們自己卻沒有進入總督府,怕受了沾污,而不能吃逾越節羔羊。因此,比拉多出來,到外面,向他們說:
群眾:「你們對這人提出什麼控告?」
敘述:他們回答說:
群眾:「如果這人不是作惡的,我們便不會把他交給你。」
敘述:比拉多便對他們說:
群眾:「你們自己把他帶去,按照你們的法律審判他吧!」
敘述:猶太人回答說:
群眾:「我們沒有權力處死任何人!」
敘述:這是為應驗耶穌論及自己將怎樣死去,而說過的話。於是,比拉多又進了總督府,叫耶穌過來,對他說:
群眾:「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這話是你自己說的,或是別人論及我,而對你說的?」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群眾:「莫非我是猶太人?你的民族和司祭長,把你交給我,你做了什麼?」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如果我的國屬於這世界,我的臣民早已反抗了,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但是,我的國不是這世界的。」
敘述:於是,比拉多對耶穌說:
群眾:「那麼,你就是君王了?」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你說的是,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
敘述:比拉多於是說:
群眾:「什麼是真理?」
敘述:說了這話,比拉多再出去,到猶太人那裡,向他們說:
群眾:「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你們有個慣例:在逾越節,我該給你們釋放一人;那麼,你們願意我給你們釋放猶太人的君王嗎?」
敘述:他們就大聲喊說:
群眾:「不要這人,而要巴辣巴!」
敘述:巴辣巴原是個強盜。
(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那時,比拉多命人把耶穌帶去鞭打。然後,兵士們用荊棘,編了個茨冠,放在耶穌頭上,給他披上一件紫紅袍,來到他面前,說:
群眾:「猶太人的君王,萬歲!」
敘述:兵士並打了耶穌耳光。比拉多又出去,到外面,向他們說:
群眾:「看,我帶他出來,為叫你們知道: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於是,耶穌戴著茨冠,披著紫紅袍出來。比拉多就對他們說:
群眾:「看,這個人!」
敘述:司祭長和差役,一看見耶穌,就喊說:
群眾:「釘在十字架上!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群眾:「你們把他帶去,釘在十字架上吧!我在他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
敘述:猶太人回答他說:
群眾:「我們有法律;按法律,他應該死,因為他自命為天主子。」
敘述:比拉多聽了這話,越發害怕,於是又進了總督府,對耶穌說:
群眾:「你到底是那裡的?」
敘述:耶穌卻沒有回答比拉多。於是,比拉多對他說:
群眾:「你對我也不說話嗎?你不知道我有權釋放你,也有權釘你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耶穌回答說:
耶穌:「如果不是上天賜給你,你對我什麼權柄也沒有;為此,把我交給你的人,罪過更大。」
(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從此,比拉多設法要釋放耶穌;猶太人卻喊說:
群眾:「你如果釋放這人,你就不是凱撒的朋友,因為凡自命為王的,就是背叛凱撒。」
敘述:比拉多一聽這話,就把耶穌領出來,到了一個名叫「石舖地」──希伯來話叫「加巴達」的地方,坐在審判座上。時值逾越節的預備日,約莫第六時辰,比拉多對猶太人說:
群眾:「看,你們的君王!」
敘述:他們喊叫說:
群眾:「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
敘述:比拉多對他們說:
群眾:「要我把你們的君王,釘在十字架上嗎?」
敘述:司祭長回答說:
群眾:「除了凱撒,我們沒有君王。」
敘述:於是,比拉多把耶穌交給他們去釘死。
(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
敘述:他們就把耶穌帶走。耶穌自己背著十字架出來,到了一個名叫「髑髏」的地方,希伯來話叫「哥耳哥達」。他們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同耶穌一起被釘的,還有兩個人: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耶穌在中間。比拉多寫了一個牌子,放在十字架上端,寫的是:「納匝肋人耶穌,猶太人的君王。」這牌子有許多猶太人念了,因為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離城很近;字是用希伯來、拉丁和希臘文寫的。於是,猶太人的司祭長,就對比拉多說:
群眾:「不要寫『猶太人的君王』,該寫他自己說:我是猶太人的君王。」
敘述:比拉多回答說:
群眾:「我寫了,就寫了。」
(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
敘述:兵士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後,拿了他的衣服,分成四分,每人一分;又拿了長衣;因那長衣是無縫的,由上到下渾然織成,所以他們彼此說:
群眾:「我們不要把它撕開;我們擲骰,看是誰的。」
敘述:這就應驗了經上的話:『他們瓜分了我的衣服;為我的長衣,他們拈鬮。』士兵果然這樣做了。
(看,你的兒子!看,你的母親!)
敘述:在耶穌的十字架旁,站著他的母親,和他母親的姊妹,還有克羅帕的妻子瑪利亞,和瑪利亞瑪達肋納。耶穌看見母親,又看見他所愛的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
耶穌:「女人,看,你的兒子!」
敘述:然後,又對那門徒說:
耶穌:「看,你的母親!」
敘述:就從那時起,那門徒把她接到自己家裡。
(完成了)
敘述:此後,耶穌因知道一切都完成了,為應驗經上的話,於是說:
耶穌:「我渴。」
敘述:有一個盛滿了醋的器皿,放在那裡;有人便將海綿浸滿了醋,綁在長槍上,送到耶穌口邊。耶穌一嘗了那醋,便說:
耶穌:「完成了。」
敘述:耶穌就低下頭,交付了靈魂。
跪下默禱片刻
(立刻就流出血和水)
敘述:猶太人因那日子是預備日,免得安息日內──那安息日原是個大節日──屍首留在十字架上,就來請求比拉多,打斷他們的腿,把他們拿去。兵士於是前來,把第一個人的,並與耶穌同釘在十字架上的,第二個人的腿,打斷了。可是,及至來到耶穌面前,看見耶穌已經死了,就沒有打斷他的腿;但是,有一個士兵,用槍刺透了他的肋膀,立刻就流出了血和水。那看見的,就作證,而他的見證,是真實的;並且「那位」知道他所說的,是真實的,為叫你們也相信。這些事發生,正應驗了經上的話:「不可將他的骨頭打斷。」經上另一處,又說:「他們要瞻望他們所刺透的。」
(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
敘述:這些事以後,阿黎瑪特雅人若瑟──他因怕猶太人,暗中作了耶穌的門徒──來求比拉多,為領取耶穌的遺體;比拉多允許了。於是,他來把耶穌的遺體領去了。那以前夜間來見耶穌的尼苛德摩,也來了,帶著沒藥及沉香調和的香料,約有一百斤。他們取下了耶穌的遺體,照猶太人埋葬的習俗,用殮布和香料把他裹好。在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地方,有一個園子,在那園子裡,有一座新墳墓,裡面還沒有安葬過人。只因是猶太人的預備日,墳墓又近,就在那裡安葬了耶穌。──上主的話。
十二門徒背叛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後的晚餐〉堪稱經典名畫,畫中呈現了各種肢體語言】#精選書摘
耶穌遭逮捕前夕在耶路撒冷與十二門徒共進晚餐時,突然說出衝擊性的話:「我告訴你們,你們當中有一個人出賣我。」達文西的這幅畫作捕捉了眾門徒聽到這番話的驚慌,從他們的姿態與表情可以讀到驚愕、困惑、猜疑與憤怒等各種情感。
十二門徒以三人為一組,畫面右邊三個人以誇張手勢,議論著「誰是背叛者?」。旁邊三個人當中有一位門徒起身,雙手摀胸,藉以表明自己的清白;另一位年輕門徒則張開雙手,表示自己有多麼哀慟……
#名畫的動作 #西洋美術 #藝術
十二門徒背叛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謹防抵消宣教士氣的消極觀念》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6期(2020年11~12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6.php#imission
宣教的路無疑充滿各樣困難,筆者認為,其中殺傷力最大的,是內部的人。教會每每在推動某項事工的時候,總是會遇到一些人散佈一些負面、消極的觀念和經驗,有意無意之間抵消了宣教事工的整體士氣。
回想筆者二十三年前決定離開家鄉去宣教的時候,有一位老牧師對我說:「門徒為耶穌作見證是從耶路撒冷開始,然後才到猶太全地、撒瑪利亞,再到地極。所以傳福音應該從關心本地的需要開始。現在這裡還有很多人未信主,你怎麼可以說要到外國去呢?」
在一次的教會會議中討論教會對我們夫婦的支持金額的時候,我們被說成好像是不願意在本堂服事,一心想要出國,但是卻伸手向本地教會要錢。在離開會議時之後,我們上了車,就趴在方向盤上大哭一場。
宣教事工,不單是神託付給教會的大使命,也是神按照祂的全能和計劃去達到祂所定最終目標的途徑,本事一件再美好不過的事,但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這讓我想到曠野時期的以色列人,他們領受了神美好的應許,要把流奶與蜜之地賜給他們和他們的子孫永遠為業,卻因為其中十個探子消極的言論使大家士氣全消,向神埋怨,搞到後來全會眾二十歲以上的都死在曠野(除了約書亞和迦勒),並使原本馬上就可以實現的應許拖延了四十年!他們在民數記十四章2至3節的話完全暴露了這種人典型的心態,其中的特徵直到今天仍然成為了宣教向前推動的常見阻力:「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是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們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一、以爲自己的判斷比神更准確
為什麼那十個探子認為不可以進攻迦南?因為他們看到了眼前的困難(民十三31)——他們敵人強壯威武,其中有巨人的亞衲族人,不單如此,他們還有堅固的城牆(十三28~29,32~33)。站在敵人面前,他們感覺到自己就像蚱蜢一樣,他們認為敵人看他們也是如此。換言之,按照他們的判斷,自己完全不可能打勝他們。神的應許呢?已經完全被拋在腦後!儘管神已經應許會將那地賜給他們為業,但是按照他們自己的判斷,要透過打仗去使應許落實,簡直是神太看得起他們了,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種心態在神國事工上也很常見:「宣教事工花費太大了!……這個族群很難信主的!……我們沒有能力支持宣教士!……我們的教會沒經驗、太年輕!……」
當然,我們不應該漠視可能出現的困難,切勿天真地強迫自己相信事工很容易做。然而,儘管我們應當正視實際的狀況,也不應該讓困難阻擾了我們對神應許的盼望,以及我們對神吩咐的順服。
相對於那十個探子,約書亞和迦勒也看到了相同的困難,但他們更相信神的應許:「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那地原是流奶與蜜之地。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也不要怕那地的居民;因為他們是我們的食物,並且蔭庇他們的已經離開他們。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十四7~9)
耶穌的門徒彼得蒙召時的態度值得我們效法:「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打著甚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路五5)按照他的判斷,要捕到魚似乎是不可能,但這沒有攔阻他順服耶穌的話,結果收成完全出乎他們意料之外。
二、有許多負面的聯想
那十個探子拒絕的理由中包含了一些他們自己的想像:「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的妻子和孩子必被擄掠……」其實,這些事根本就還沒有發生,而是從他們認為「不可能」的前提下延伸出來的。從中可看出他們的想像力極豐富,似乎可以看到進入迦南之後出現血腥的畫面,聽到自己妻兒離散時刻的慘叫聲。
面對神國的事業也常是這樣。筆者還在韓國神學院服事的時候,曾經有一個即將從神學院畢業回國服事的神學生找我們夫婦約談。她神色凝重,看得出心中充滿對未來的焦慮,她說:「如果過了多年,老師來探望我們,而我卻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怎麼辦?」
三、不願意付代價
我相信,當時每一個以色列人都很想快點進到神所應許的地業去。值得推想的是,到底在他們的想像中,神會如何使這應許實現呢?難道要神像審判所多瑪、蛾摩拉那樣降火把迦南人都燒滅?還是先降瘟疫擊殺他們?抑或像希西家王時代那樣派使者半夜去擊殺亞述人?無論如何,要他們親自作戰攻取顯然不在他們的預期中。他們的言論反映出他們期待神把一切都預備妥善,他們只需要直接進去住就可以了。
神國的工人應當相信,我們能成就什麼,其實都是神自己做的。然而,另一方面我們要知道,神常常邀請人參與神蹟的發生。例如在神透過摩西所行的神蹟中,祂都要摩西舉杖、敲打磐石等;以色列人過約旦河的時候,祭司的腳也必須踏入水中;攻陷耶利哥城時,以色列人要先繞城七天……。難道他們不這樣做,神就無法行神蹟嗎?絕對不是,因為在人受造以先,神單獨用話語就創造了天和地。對於為何人要有行動,我只想到一個理由,就是神要人信靠祂去參與,將來神終極的目標成就的時候,祂也與我們分享那份榮耀。可見,「代價」是必須付的,而事實上所謂的代價,在真正意義上不過是願意讓自己成為神完成工作的一個管道而已,得益處的是我們。
四、總是認爲以前比較好
以色列人說:「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麼?」這不是他們唯一一次說這話,早在剛出埃及不久他們就說過:「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耶和華的手下;那時我們坐在肉鍋旁邊,吃得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死啊!」(出十六3)
這種話在服事神的領域並不難聽見,尤其當教會準備拓展新事工的時候,總有人說:「我們以前不是這樣做的……以前那樣做反應很好……現在的做法不是我們教會的路線……不要看別人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絕對相信這些話有很大部分是事實,但不代表教會不需要對過去進行反省並尋求現時的更新。留戀於過去不但反映出當事人對眼前境況的不滿,也暴露了他們不願意接受新事物、不願意改變的心態。
五、傳染力驚人
這應該是最可怕的一點。今天回頭看,約書亞和迦勒的表現是更加勵志的,但在當時,這些豪言壯志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影響,反之,那十位探子毫無根據的負能量帶來了極大的反響。聖經說,當下「全會眾」大聲喧嚷(民十四1)。即使這可能是帶著些許誇張的描述,但應該是大部分的會眾都把悲觀消極的言論聽進去了,以致後來神降罰的時候,全民都受波及。
每當筆者一讀到這個故事,心裡就覺得很可惜。本來一件大好事情——神馬上就要實踐祂多年前給他們祖先亞伯拉罕的應許,他們很快就可以結束為奴和漂流的歲月,雖然需要面對強大的敵人,但他們將經歷神的大能帶領他們屢戰屢勝(正如四十年後的以色列人所經歷的).這件大好事就因為幾個人錯誤和消極言論而釀成大悲劇!如果他們當時所聽的,是約書亞和迦勒的勸告,今天我們讀起來豈不是以當時的以色列人為傲、為榜樣嗎?在現實生活中,這些因素又實際上摧毀了多少人的心志和憧憬,阻擾了多少神國事工的發展呢?雖然無法準確估計,但我相信為數極多。
最後,讓我們轉移焦點到約書亞和迦勒身上吧!探子看見的,他們也看見了,但是他們不是把信心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上,而是在神的應許上。他們親眼見證了神所應許之地的美好,他們堅信神所說的不會落空,他們存單純的心順服。儘管他們也受到壞消息的牽累而拖延了四十年,但神仍信實地保守他們直到應許實現。他們跟隨神的精彩事蹟令後人動起來也深受激勵。甚願無論是個人或教會,也能效法他們的信心和勇氣,彼此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民十三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