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十一奉獻蒙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十一奉獻蒙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十一奉獻蒙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十一奉獻蒙福產品中有1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Damian Lillard再展忠誠!仍將扛起捍衛他的撕裂之城。 - 稍早前Damian Lillard在他的IG上PO文寫著: "Back for more" "RipCity is my city" 在這個時間點霸氣的說著上述的話語,應該多少能代表新賽季Damian Lillard是不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

十一奉獻蒙福 在 HBK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19:57:56

Damian Lillard再展忠誠!仍將扛起捍衛他的撕裂之城。 - 稍早前Damian Lillard在他的IG上PO文寫著: "Back for more" "RipCity is my city" 在這個時間點霸氣的說著上述的話語,應該多少能代表新賽季Damian Lillard是不會...

十一奉獻蒙福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10 18:16:59

【@businessfocus.io】「世界變得更好,從第一個說不的人開始」 梅琳達‧蓋茨——巾幗不讓鬚眉 . 在美國這個崇尚精英主義的社會,不少政商界夫婦都是旗鼓相當的事業伴侶,在工作中相輔相成,幫助雙方將事業推上一個又一個高峰。除了最廣為人知的奧巴馬夫婦,另外亦有一對夫婦深受大眾矚目。這位女子作...

十一奉獻蒙福 在 心理師的歡樂之旅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6 23:24:35

剛剛看了一下自己去年的十一奉獻袋,1-4月北衛,5月到8月開始認真的決定轉換教會,9月開始正式委身在FK! 說實在的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離開一個從小到大成長的家,離開那些我帶的孩子們。(哭) 自己在5-8月中經歷了很多的掙扎,心中很明確的知道是時刻去fk了,但面對未知和很多說不清的阻礙,充...

  • 十一奉獻蒙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9 12:33:24
    有 7,620 人按讚

    Damian Lillard再展忠誠!仍將扛起捍衛他的撕裂之城。

    -

    稍早前Damian Lillard在他的IG上PO文寫著:

    "Back for more"
    "RipCity is my city"

    在這個時間點霸氣的說著上述的話語,應該多少能代表新賽季Damian Lillard是不會離開波特蘭拓荒者了,將要繼續扛起與捍衛著他的撕裂之城。

    -

    從東京奧運前就一直傳出Lillard可能 #申請離隊的謠言,如今在他這發言後暫時是可以先平靜下來了,至少2022賽季我們球迷還是可以看到他身穿拓荒者的球衣。

    🙏我自己真的很欣賞Lillard這種 #一人一城的風範!

    🏀2022賽季將是他在拓荒者 #第十年的賽季,他也幾乎將自己巔峰的奉獻於此,且還一度在 #先發隊友四名都離開 的情況下撐起了球隊,始終讓拓荒者保持不墜的狀態,已經連續8年闖進季後賽,這已是隊史第二長的季後賽旅程。

    -

    現在在聯盟裡,『#忠誠與誠意已經不值錢了』!不管是球員對城市忠誠,或者是球隊對球員的誠意。

    假使想忠誠,還不是你想留就能留下,可能球隊會賣掉你或不給你應得的合約,又或者球隊陷入重建的考量會送你走,這都是商業操作,也不能說球團不對,差別在於在處理這些事情中,有散發出多少人情味?

    當然也有好的案例,譬如湖人晚年對待Kobe、Cuban如何對Dirk、勇士高層怎樣給Curry最高待遇,這都是讓球迷難忘的事情,也是球員與球團一同建立的美談。

    -

    且球員現在 #掌控更多主導權(申請交易、拒絕報到),未來一座城市能夠看到球員一人一城,能創造出撐起球隊偉大圖騰的當家巨星,這機會肯定只會越來越少。

    Damian Lillard願意留在拓荒者真的是件好事,也是這時代少數還能堅持住的球星,但也得很誠實地說,留在這想拿冠軍的可能性也在逐漸縮小,#成為無冕王 的機率很大,新賽季在陣容上並沒有太多升級。

    -

    💪不過拓荒者明年陣容的關鍵人物就是Larry Nance Jr.。

    如果Larry Nance能夠健康出賽,能發揮他在克里夫蘭騎士 #做為防守樞紐的能力和影響力,那或許這支球隊會有好的質變發生,會終於補足防守的弱點。

    只是靠Larry Nance就想讓拓荒者在西區出線,我想那難度是很大的,仍是老話一句,把CJ McCollum做為交易籌碼來使用,去換一個合適的戰力進來,才可能真正改變拓荒者的整體競爭力。

    🏀譬如我認為CJ McCollum與Ben Simmons的交易案是雙方最互蒙其利的,拓荒者能得到防守與組織,而七六人則可以得到他們欠缺的持球進攻者去搭配JoJo,只可惜這操作沒有發生,且Simmons這種不成熟的處理方式會令人卻步。

    -

    Damian Lillard未來還是很有可能會離開拓荒者去追求冠軍,但這也不損他在RipCity的偉大,畢竟除了在這奮鬥十年外,帶領球隊闖進8次季後賽(只有新人年沒做到)。

    🏀在隊史總得分也來到隊史第2高,只輸給Clyde Drexler,還遠遠將第3與第4的Terry Porter和LaMarcus Aldridge拋在後頭,我想Lillard在拓荒者的生涯也算是非常精彩了。

    希望2022賽季拓荒者能打出好成績,能不要有傷病,#沒冠軍至少也要有突破(譬如防守強化很多),而不是每年感覺都一樣的方式被淘汰,那Lillard就還有留下的可能。

    -

    對我自己來說,#偉大一直都不是只用冠軍來衡量,假使Lillard能夠一人一城待在拓荒者,即使是無冕王他也會令我格外尊敬,但假如他為了冠軍去加入強隊,我想大部分球迷也會祝福他的,畢竟這就是現在聯盟的風向、人之常情,沒有誰對誰錯。

    💪加油了!我湖的出產的Larry Nance Jr.。

    2022賽季你真有可能是拓荒者的關鍵人物!

    #Lillard #RipCity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 十一奉獻蒙福 在 中華福音神學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7 10:00:53
    有 54 人按讚

    【八德建校數算主恩】 ◎副院長╱陳志宏

    在華神第三期八德建校的過程中,包括購地費用一億零八百萬元、設立辦學基金五千萬元,以及建設經費預算八億二千萬元,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支出,遠遠超過華神的能力所能夠負擔的。感謝上帝的恩典,祂感動世界各地許多弟兄姊妹、教會、機構、基督徒的企業家為八德建校奉獻,截至2021年7月31日止,我們總共收到為華神三期建校奉獻的總金額約為新台幣六億八千萬元。不論每筆金額奉獻的數字是大是小,我們相信每筆奉獻都帶著極美的香氣,都是蒙上帝所收納、所喜悅的祭物。

    截至2021年7月31日止,華神三期建校的奉獻收入與實際支出尚缺新台幣一億四千萬左右,不過隨著台北汀州校區福音大樓建物的出售,預估十月華神可以有新台幣四億八千萬左右的資金挹注,我們便可補足三期建校的財務缺口,三期建校募款奉獻正式結束,榮耀都歸於施恩的主。接下來新台幣三億四千萬的款項,約有新台幣二億二千萬可以支付華神大樓土地過戶的土增稅。剩餘的款項將作為汀州校區華神大樓未來改建的基金。

    ▪️更多閱讀:https://wp.ces.org.tw/newsletter202109-1/

  • 十一奉獻蒙福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0 13:13:12
    有 382 人按讚

    《你沒有被呼召嗎?》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季刊第69期
    華傳網誌: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69.php
    華傳雜誌PDF:https://www.gointl.org/magazine-pdf-download.php

    在神國事業裡(如,宣教),「呼召」似乎等同「護照」,沒有它就沒有人能投身在其中。

    呼召意味著,在神國裡工作的人,沒有一個是出於「自願」,而是神的揀選。正如耶穌在地上服事年間,曾經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5~38)工人會出去收割,是因為莊稼的主打發他們。若莊稼的主沒有打發,就沒有工人能有權柄去做這事。

    因著呼召這個觀念,基督徒曉得且深信宣教使命和地上任何一個地上的事業不同——它是榮耀的、有價值的、是永恆的,參與在其中的人也應當在心態上決然不同。然而,在現實教會生活中,許多人對「呼召」的認識卻是很片面的。這不僅僅影響他們對宣教事業的理解,也深深主導著他們對宣教事業的投入程度和態度,所以筆者決定撰寫此文,再思呼召這神聖課題,希望有助認清人對呼召常有的成見,建立更健全的呼召觀,並啟發讀者追求活出與呼召相稱的生命。

    1. 共同的呼召 VS 個別的呼召

    從得救的順序來看,在人蒙召去擔起某項任務之前,他先被召悔改、接受神的恩典。耶穌提到自己的使命的時候說道:「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五32)此話的意思不是帶罪人進行特定的宗教儀式(如決志禱告、受洗等),而是呼召人去過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這包括成為聖潔(帖前四7;彼前一15),過有盼望的人生(弗一18,四4),去祝福別人(彼前三9),並且要為主受苦(彼前二21),最終要的獎賞(腓三14)。關於事奉的呼召,可謂悔改之呼召的延續,兩者既不可分、也不應該分開。沒有一個人是蒙召悔改,卻沒有被召去事奉的。委身於使命就是我們被召去過的新生活項目之一。得救不單改變了一個人行事為人的準則,也改變了他人生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人生資源和自身才華的運用,以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與掌管歷史之主所定的最終目標有關。

    以上是每一個神子民共同擁有的呼召,從微觀的角度而言,我們相信神對個人也有個別的呼召。個別的呼召是神宏觀呼召的一部分,好讓各人在神的大計劃中扮演獨特的角色。例如,神呼召亞伯拉罕去成為所有神子民的祖宗,神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神呼召士師起來拯救被祂交在外邦人手裡的百姓,神呼召先知起來向特定的國家傳講信息,神呼召保羅去向外邦人傳福音等。每一個人都是在同一個大使命裡,卻不失個人的特色。可見,神國的事業不限於特定的職業和任務,它能以各種形式呈現。宏觀的呼召是神清楚在聖經中啟示的,個別的呼召則需要人自行尋求和判斷,包括評估神給各人的恩賜、經驗、裝備以及機會等等。

    無論如何,所有的呼召都包含了神要人去完成特定的任務,而這任務也必定與神永恆的計劃有關。這個觀念顯示,從事神國事工主權完全在神,唯有祂所揀選的人有資格和權柄去做屬天的工作,也因為這樣,服事是一項神聖的使命。

    2. 過度狹隘的呼召觀

    筆者發現一般信徒對呼召常見的迷思有兩種,一是過度狹隘的呼召觀。上週末,在筆者參加的一個小組聚會中,主持人帶領著大家進行討論:「你認為什麼是呼召。」隨即,便有一位組員回答:「呼召就去要人去讀神學、當傳道人。」在一些信仰較初潛的信徒當中,這個觀念蠻普遍的。對他們而言,「呼召」就是神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召喚特定的人去做特定的事,而所謂「特定的事」往往就是指全職服事。

    無疑,全職服事確實需要呼召。神學院在面談報讀者的時候,通常也會問:「你有神的呼召嗎?」一個全職服事者若不清楚呼召,很容易就被所遇見的困難、挑戰擊退,或因工作沒果效而灰心喪志。然而,將呼召局限於全職事奉是非常狹隘的觀念,這觀點走到極端,便很容易將神國事業和一般事業聖俗分化。難道那些帶著使命去職場工作的人也算「世俗」嗎?

    3. 過度廣泛的呼召觀

    另一些人則嘗試將呼召放大。大家一定聽過「信徒皆祭司」這句話,它不單強調信主的人不需要透過特定的媒介(如神職人員)才能與神連結,也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有權柄服事神,不管他是不是「神職人員」。因此,除了一些違背聖經道德原則以及與信仰抵觸的職業(如異教有關的)之外,任何職業都可以是事奉神。神不只是宗教領域的主,更是創造和掌管宇宙萬有的主,就好像在創造萬物之後,神就把亞當安置在伊甸園,並要他修理看守(創二15)。

    此外,一些看似偶然的遭遇,背後也有神無法即時測透的計畫。約瑟被哥哥們無辜陷害,被賣到埃及,後來神使他成為宰相,為挽救多年後面臨飢荒的雅各家作了準備(創四十五5~8)。在被擄回歸時期,身在異鄉的以斯帖被選為波斯皇后,這看似一個與信仰無關的身份,當以色列人面對滅族危機的時候,末底改便看出其中有神的旨意(斯四14)。因此,持此觀點的基督徒常強調,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有神的呼召。

    有這種覺悟無非是好事,可是,在一般的職場上,有呼召和沒有呼召又有什麼差別?這會不會讓呼召淪為純粹一個抽象的概念和口號,而沒有任何實質的意義?

    4. 活出有呼召的人生

    上述討論可見,我們不應該過度將呼召狹窄化,但也不能讓它廣泛到一個程度,把任何一種形式的工作或態度,只要是基督徒做的,都冠上「呼召」的名堂。我們應當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但也必須將呼召的特質注入其中,切勿僅有名而無實。以下是筆者認為一個真正有呼召的人必有的表現。

    首先,雖然一個視人生為呼召的人可能和世人從事相同的工作,但他們在動機及目標上和世人有別。世人工作為賺錢、或為理想、或為屬世的其它目的(其中有一些也是善的,如服務人群),神子民終極的目標卻是榮耀神。既是如此,當他所做的無法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他就會檢討和改進。同樣的,在這個過程中他若發現任何事物阻擾了他去達到這個目標,他也會去克服,必要時甚至改換跑道。

    其次,一個視所做一切為呼召的人會以聖經的道德與信仰為行事原則,他們拒絕進行任何有違真理的要求和做法,即使那在社會上不被視為有錯。

    第三,呼召的觀念應該影響著基督徒生活每個領域,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金錢、以及如何面對他的同事及所接獲的任務。一個視所做的一切為呼召的人,會努力按照神對人的設計去經營生活——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該給家人的時間,他也會分別出來,因為知道我們不僅僅是靠工作的成就和業績來榮耀神,而是以自己的生命來榮耀神。在金錢的管理方面,有呼召者不會以積攢財富的方式來理財,他也不會將所賺得的全部金錢用於提升自己的物質(即便他有權利這樣做),反之,他會按照神在聖經啟示的心意來理財。在工作上,他曉得自己「受差」不只是把工作做好,也是受差去服事身邊的人。

    第四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視所做的為呼召,我們應該勇於作出新的嘗試,這包括在工作的內容上,以及在待人處世上,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實踐使命。

    最後,讓我簡單回應一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我感覺到『被呼召』去做某件事,我怎麼知道那是出於神還是我個人的衝動?如果去做了而實際上那不是神的感動怎麼辦?」⋯⋯我認為,如果這個感動是關乎比較重大、需要做各種準備、或牽涉廣大的人與事的決定(如,舉家去國外宣教、開拓新的教會等),那確實要需要更多深入的考慮和印證。但如果有感動去做的事,是隨即可以做到的(如,向某人傳福音、或奉獻支持某個事工、或看見需要而想一行動幫助某人),那大可隨即感動去行動,說不定猶豫一下就錯過了服事的機會。神所要我們去做的事,絕不限於神秘的「感動」,祂早已在聖經清楚指示了。

    依以上看,你所做的一切是一個普通的工作?還是神聖的呼召?

  • 十一奉獻蒙福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29 21:15:27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隔離 #卡謬
    ─────
    瘟疫來襲,你被隔離了嗎?或者很宅又沒朋友(?)的你,其實已經「自我隔離」很久了呢?
    你知道即使沒有瘟疫,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宅,其實也等於長期自我隔離嗎?
    你知道世界文學史上眾多名著都是以「孤獨」為核心的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你聽過英國間諜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嗎?事實上,「間諜」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隔離」的職業之一。
    我們今天要讀的倒不是勒卡雷的小說,而是他的自傳《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
    沒錯,勒卡雷自己就曾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柏林當過間諜。
    當間諜都在幹嘛?每天都跟007電影一樣飛簷走壁、殺來殺去嗎?當然不是;這是完全錯誤的印象。伊格言這樣寫:

    勒卡雷當然是位大師,你不會懷疑這件事──如果你看得下他的小說的話。這其實是種恭維,因為正是他的博學、精密、旁徵博引、拒絕簡化,遂令我們得以一窺一個隱遁於煙硝之外的,間諜的真實世界。是的,你以為間諜成天都在殺人或被殺嗎?當然不。幹嘛殺人呢?殺人多麻煩,屍體難以收拾,要是在他國領土殺人,還得去「按捺」別人的治安機關和情報組織;稍一不慎,還可能引爆外交危機或戰爭。對,非不得已,間諜當然不殺人──他們的大宗日常工作,也就是在蒐集情報、傳遞情報而已。

    有道理吧?說穿了,驚險、血腥能免則免;我們對情報工作的誤解,其實來多數自於電影的誇大戲劇化效果。
    真正的「間諜日常」,其實非常寂寞,近乎自我隔離,因為那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資訊蒐集作業──
    沒錯,當然是「近乎一個人」,難不成你還能酒後對好友吐露心事說你正在當間諜,蒐集情報很辛苦嗎?

    所以間諜當然是孤獨的──情報員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勒卡雷的回憶錄《此生如鴿》英文題名原為「鴿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是什麼?
    那是蒙地卡羅賭場的娛樂設施。還是個青少年的勒卡雷有一次被他不成材的父親帶去賭場開眼界;那裡養了一群鴿子,配置了隧道。
    鴿子們依序由隧道飛出,此生唯一目的是讓賭累了想活動筋骨的紳士們舉槍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權充娛樂。伊格言如此述寫:

    你覺得鴿子很可憐是嗎?是的,勒卡雷說,許多他尚未定名的小說檔案,在電腦裡都先叫做「鴿子隧道」。為什麼呢?讀者們可以自己想想看:若有一日,大自然或上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以病毒對人類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你覺得人類像什麼?

    這是作家勒卡雷的悲觀;也幾乎是所有他小說的共同主題──愛國的疲憊,間諜的虛無。
    為國熱血奉獻的情報員,在過了大半輩子提心吊膽的生活之後,也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值得吧?

    問題是,人真能有選擇嗎?或者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像那些依序飛出隧道的鴿子一樣,徒勞且別無選擇呢?
    講到這,伊格言說,我們也該來讀讀法國作家卡謬的名作《異鄉人》了。
    對,此刻我們可能更容易聯想到他的另一本書《瘟疫》;但提到孤獨與隔離,最令人難以忘卻的卻是《異鄉人》。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殺人犯莫梭的故事。
    對,莫梭沒什麼朋友,無疑是個孤獨的人;但我們要問的是,在日常中,你難道沒有「不太清楚為什麼」而做了一件錯事的經驗嗎?
    比如,被老闆訓話時,突然覺得自己站在這裡聽訓似乎有點可笑;於是你福至心靈,笑了那麼一下──其實並沒有強烈對上司不敬的意思,但你卻因此被開除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