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匿名的好友簡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匿名的好友簡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匿名的好友簡譜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一步與下一步 前幾天我的經紀人Michael來到家裡用餐,他是一位加拿大籍,同住於魁北克省,法、英語雙通的藝人經紀 (雖然我不是藝人)。神奇的是他早在20多年前還到過台灣,當時因服務於美國音樂唱片公司,負責某位藝人的音樂版權與宣傳活動,當時到台北是因某位美國歌手在亞洲 (香港、台灣、日本….) ...
匿名的好友簡譜 在 BrianCuis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一步與下一步
前幾天我的經紀人Michael來到家裡用餐,他是一位加拿大籍,同住於魁北克省,法、英語雙通的藝人經紀 (雖然我不是藝人)。神奇的是他早在20多年前還到過台灣,當時因服務於美國音樂唱片公司,負責某位藝人的音樂版權與宣傳活動,當時到台北是因某位美國歌手在亞洲 (香港、台灣、日本….) 的宣傳行程,我們認識、合作了近2年時間,這回他到家裡作客主要是要與我及製作人Pierre,一起聊聊對於BrianCuisine的想法。
我沒敢問Michael在談話後的感想,但隱約可感受到是帶著一點「失落」而離去的!對於一位沒有發展野心如我的【網路素人】他的失望是必然的。Michael是Pierre過去經營電視製作公司時,合作過也算熟識多年的好友。記得我好像跟大家談過這個話題『一位經紀人是如何,或有怎樣的靈敏嗅覺,能夠挖出或察覺到眼前這位新人具有成為明日之星的潛力?』我得到的答案是『真材實料,天生資質與背後的潛力,社會風潮,加上經紀人多年的嗅覺….等,但通常也會將這個人的作品 (如試唱帶、影片…等作品),拿給同行一起看看,聽聽其他經紀人們的看法,然後他心中就會產生一個是否值得經營的定見』大概就是這樣。
回到我的例子,某種程度上我也經歷過他『默默觀察與同行的審核吧!』,2年前我們簽署了正式合作關係,他開始為我負責台灣與香港以外所有市場,其實後來是除了台灣書籍出版以外的合作活動洽談,都會交由負責聯繫,目前已在進行中的,如6月份開始在馬來西亞媒體頻道【Dimsum】,還有懸而未決的中國市場。
或許要能成為一位「明星」,或網路媒體的「網紅」,都必須具備幾項重要特質,如『鏡頭前的表演慾,熱愛並喜愛群眾擁戴的滿足感….』,顯然這些我都缺乏!經紀人要我說說近5年來經營頻道至今,或持續在YOUTUBE上發表影片背後真正想法是什麼,以及自己對日後的規劃又是什麼?我說:「從頭至尾我都只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與能力,做我可以做的、有意義的、所認同與值得分享我所熟知與熱愛的烘焙事,在這個歷程裡,我的心境有著很多次轉折,但最終都是尋求認同不萊嗯的一群《同好》或《知音人》,讓我可以與大家用相同的頻率對話。如果有人在某個時間點,無意間發現了不萊嗯的頻道,且這些教學內容發揮了幫助作用,那就再好也不過了。我沒有表演慾,也不喜愛鏡頭,沒有誇張的肢體語言或表情,站上舞台雖不會讓我緊張,但也不會讓我感到興奮或期待,因此對於一些在網路上尋求綜藝性、話題性、潮流性或有特殊目性的朋友,我自然不會是他們喜愛的頻道類型」
我沒想要大紅大紫或期待受到百萬人喜愛,我只想簡單作我有興趣、願意花時間深究的食譜或去理解食物、飲食文化背後的為什麼,喜愛且能接受我的觀眾會留下,不愛的則自然會離開,如不愛卻又在門口吐口痰的,我更無須費心去在乎,因為我也不可能改變表達,或跟著潮流走,在我眼中那是『虛偽的自己』,我不願變成為了流量、註冊人數而改變心意的人。
還記得COVID-19爆發之初,我的頻道莫名來了很多新網友,幾乎成倍數成長,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愚昧的過路客』,他們來到門口對著裡頭大喊『好囉嗦、甜點看起來很不健康之類的』路人甲乙丙,所以事實上流量大,通常只是帶來一群無腦、無心,四處咆嘯的網民罷了,他們都非因為想要學習某道烘焙食譜而找到我的觀眾,這正是我經營近5年來的心得。
每天都有無盡的網路食譜影片推出、上架,許多的技巧、知識、配方都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或創新之舉,重要的是看完影片後是否做的出來,觀眾是否理解了,且他們選擇了留下來。而影片的風格、表達的方式與內容呈現,自然會把你導向一個他們心目中的樣子,每一位觀眾他們心中關於不萊嗯的樣子!譬如我的頻道就特別容易會被問到「為什麼?」為什麼要放這個,為什麼要這麼加?為什麼不可以,我很少在其它烘焙頻道看到這樣的疑問,雖然我不知要這樣問的背後原因是什麼,其實很多解答在GOOGLE大神那裡,有著更多答案。當然我已知道的,有操作經驗的或手邊可找到解答的,我都會盡可能回覆,前提是我必須感受得到這個提問是善意,而非故意找碴而來,雖然不是所有我能解答的都盡如人意,但卻也算對得起自己的一種「態度」了吧!只是有時候一些問題真的太過天馬行空,面對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容易察覺到他們並不是真的有操作過,或真心想要動手做,如果我認真花了時間逐一回覆,自己反倒沒把時間分配給真正做了、卻遇到障礙卻又想要尋求解惑的朋友們。
不萊嗯之所以是不萊嗯是因為,自己明白知道能做什麼或不願意做什麼,其實很多很多的烘焙基礎問題,我都以用專文寫過,只是某些網友不願意花時間去搜尋閱讀,來到這裡都只是很隨機、速成的把問題丟出來,希望獲得及時速成的解答,這結果只會產生兩種效應,一是我著用心回答了你,把你留了下來,但這樣的觀眾必然會成為我的夢魘,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不自行主動找解答,而是把不萊嗯當成急救站,我想這樣的學習態度不是很負責,另一個發展是我選擇忽略了你,通常網友們會因得不到應有的關注而主動離開這裡。
我幾乎每日都會認真讀過網友們的問題,也樂於回答忠於食譜操作後卻遇到問題的人,如因為我的解答而突破了你的自學盲點,或修正因生疏所造成的失敗,這不就是這個頻道當時成立的最大原因STEP BY STEP 你也可以輕鬆完成它。我就是想要每個人能夠在家也做出一樣成品,有時我也會在一些提問中,發現到一些自己沒留意說清楚的事,至於太甜、太油、太怎樣的,都已不是我會回答的範疇了,會將食譜寫完發表出來,就表示我對這道食譜已經滿意,而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狀態與飲食習慣,鹹淡酸甜感受力不盡相同,自然一道食譜無法面面俱到,現在我以不會用這些評論回來檢視自己,對於來意不善的留言,在還來不及記得網路匿名前,就已經消失於我的滑鼠指尖上了。
出版第一本甜點食譜書那一年,曾經是我痛苦的歷程,拍片、研發、寫書的煎熬,讓我決定只想要當【一書】作者,打從心底就是不願意再經歷相同的痛苦,但我卻在3年後自己決定重新準備,要為我的麵包摸索歷程留下一份完整、也夠科學、夠追根究柢的紀錄,於是答應了出版公司準備著我第二個小孩,另一個關鍵原因也是因為我的網站,不可能無止境留在數位網路平台上,它總有消失的那天,我希望在數位資料消失前,將它變成札實的文字與圖片,將把這些我心中珍貴的知識與經驗,以紙本方式永遠保留下來,所以我與編輯又開始了另一場彼此折磨的歷程,但我相信當它呈現在大家眼前之時,必定是最完美、且歷經了淬鍊後的樣子。如新書發表之祭,且能順利回到台灣宣傳,我會很高興再與大家相見。
以下對於喜愛我影片教學的朋友或許會有些難過,除了已經拍完也完成剪接,或等待剪接的影片之外,其實我只剩下3道準備好的麵包食譜影片等待拍攝了,也就是在今年10月底即將邁入網路上教烘焙5年期滿的日子之前,也藉著麵包書可望在2020年底順利誕生之際,要正式與在銀幕前教大家做烘焙的日子告別了。
雖即將告別螢幕STEP BY STEP 日子的廚房有些傷感,但自去年年底,我與製作人早已不斷思考著,離開烘焙廚房後的不萊嗯,會繼續走下去還是藉由不同面貌與大家見面。總之與【食物】有關的事,就繞著我們的生活打轉,雖我不能說我懂吃或熱愛吃,但我熱衷於箇中種種,如食材、科學觀點、食譜起源、文化、生活方式、地理、風土民情…..等話題,相信我能在其中挖掘出值得與大家探討、分享或交換想法的事,對於這個未來的挑戰,我充滿了期待與興趣,屆時如有新節目上線,希望也能獲得大家的支持。
終於我所說該離開的那一天要來了,提前告訴大家是希望你們不要太過震驚,這也是我與Pierre討論了許久之後的重要決定。
2021年的3月份之後,我與我的合作團隊會認真投入準備小班制,每期約4天的實體課程,地點在加拿大Montreal市區。這會是一個單純烘焙教學的課程,同學們需自行安排飛機、食宿….等,我們只會在烘焙教室等待你的出現,也或許就不定期在不萊嗯的家中廚房,如你就住在加拿大或美國,或屆時國際旅遊已經可行,不妨屆時留意我的官網公告。
謝謝大家讀完了這一長篇文章
不萊嗯
匿名的好友簡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讀者來鴻:
相信很多人對於「中國台商回來投票」這個消息感到十分焦慮。但是,蕪菁雜誌的收件匣裡,有很多在中國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們,其實在中國工作,讓他們看清了很多中國的真實面。正因為很多事情看得比一海之隔待在台灣的人更透徹,他們更渴望為台灣的民主盡一份心力;無論如何,也要回台灣投票,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
有一位讀者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在牆內工作,是我個人的職業選擇。所以我對中國的現況,不會無中生有、滿嘴抱怨。但就像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中國這裡,有美好也有醜惡。藉著這篇投稿,我想公正地分享,習近平上台這六年,中國的轉變。我們不能只被中國『大外宣』華麗的部份矇住了認知,而不知藏在黑暗裡的破碎。」
「這一次選舉,身邊很多外國工作的朋友都拼著回家一趟,因為民主價值很值得我們這麼做!其中不少在中國工作的朋友,也在盤算著如何一步步地搬回台灣。請大家一起加油!我們不希望有一天,我們終於做好回家的準備了,卻無家可歸!一起加油,謝謝你們!」
✩ ✩ ✩
(原作者:在中國製造業工作的匿名版友)
我在中國工作六年,我昨天很想po心得文拉票,但身在牆內,真的不能太高調,會有切身安危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這裡留言,希望你們能最後一刻幫忙多拉票😭
我在中國的這六年,正好和習近平掌權的時期重疊。這六年來,中國真的變化很大。中國共產黨逐漸露出臨不住的野心,和抓權高於法律的做事態度;這使得國際上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提防他們。這變化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得到的。
相較於超過六年前,中國的氣氛還是:「大家都在說中國越來越開放,好棒棒。」現在,真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為什麼中共的野心越來越大?換個角度思考:身為極權執政者,為了家裡的龐大勢力,和已經累積的鉅額財富,他們是不是更需要一些手段,去「大者恆大」,鞏固自己的位置?
這不像台灣藍綠政黨輪替,沒選上,就沈默四年東山再起,四年期間大家還可以上政論節目嘴砲一下。
牆內不是這樣的。就像《飢餓遊戲》,你一旦倒下,就再也無法起身,而且可能是一條命或一整個家族的影響。參考一下近年來,幾個黨高官或紅頂商人的離奇死亡,或「被退休」等事件,豈能不令人恐懼?因為牆內的環境是如此殘酷競爭,他們要不斷地投資在對他們有利的事物上,其中有的是公正公開,但更多的是檯面下的灰色地帶。同時,當權者還要抹滅一切對自身不利的消息。像北京紅黃藍幼稚園性侵、拆廟拆清真寺等宗教干涉事件…當權者控制言論的手腕之深,是台灣人想都想不到的。近幾年來的中國,越來越違背很多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人權及民主良知…你知道有法律,但法律不一定管用,而且還可能被當權者反過來對付庶民。這也是為什麼,香港這樣一個政治冷感的地方,可以百萬人上街「反送中」的初衷。
台灣的所謂「恐龍法官」在這裡,簡直只是小嫩嫩的level🤷🏻♀️
再談談中國經濟吧!三十年快速成長,幾乎每個已開發國家,都有過那麼一段。然而無可避免地,接下來就是經濟遲緩的階段。這是自然循環,不見得是完全停滯,只是沒有那三十年來得快速。但在中國,氣氛就不一樣了。三四年前那陣子,很多中國公司手上閒錢一堆;那陣子經常出現各種初創公司、天使投資…巴拉巴拉的。普通人也因為嚐過高速經濟發展的甜頭,而顯得躁進。
所以我們常聽到一些(我覺得超像詐騙的)私募基金,他們覺得「很正常啊,這些(對台灣人來說高得離譜的)獲利率沒有很奇怪呀,投資一下不會怎樣吧?」聽起來就超像被詐騙的啊啊啊啊啊啊。不過這兩年多來,這些龐氏騙局爆的爆、收的收、賠的賠,越是虛浮的東西,就越容易像泡沫一般猛烈消失,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才會穩定💪🏻
我身處在製造業,最近往印度和東南亞遷廠的,不在少數。這一時一刻還不會馬上拖垮中國的製造業,畢竟建組裝線很快、要培養研發還需要累積人才和實力。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基礎的一環,養了很多基層的老百姓,老百姓又號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人」。一環扣著一環,如果製造業流失越來越多,基層老百姓就沒飯吃。有飯吃的時候會安居樂業,沒飯吃的時候就興風作浪…中國政府應該也很憂心ing🤭
中國經濟還多多少少有在發展,但已經比過去遲緩,更潛藏有很多未爆彈。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優於台灣水準的高收入,但那只是少數一線城市的高層職員。很多二、三線城市,或一線城市的基層人員,領的根本不到23K。
不要再唱衰鬼島了,我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幸福,我現在每次下飛機聞到台灣的空氣,都眼眶泛紅很感動。因為語言一樣、因為歷史文化有一大部份重疊,所以更清楚地知道,我的家鄉和中國,哪裡不一樣。我很愛我在中國相遇的同事好友們;他們之中,也不乏非常善良正直的可愛的人。但這不會改變兩個事實:中共的執政方式有它極大的缺陷和危機,以及更重要的,我對台灣家鄉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一定要守護台灣,親共的都不能投!我們好幾個同溫層都回來了,因為民主價值很值得!一起加油💪🏻
✩ ✩ ✩
如果對大家來說,講法治、講經濟太遙遠的話,剛好有個比較貼身的經歷。有個中國同事,最近才坦白她被家暴了十年,終於下定決心要離婚。
在台灣,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她卻在煩惱能不能「和平離婚」。原因是,如果不能和平離婚,就算她得到撫養權,男方如果不答應把孩子掛在他戶口下,小孩就不能就讀當地的公立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
女方如果回到老家,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水平。也因此,儘管家暴的情況糟到,女方完全不敢和男方獨處密閉空間,這樣一名在大企業就職,又經濟獨立的女性,卻因為中國不合理的戶籍政策,因為小孩的就學權和未來性沒有保障,而不敢脫離精神不穩定的丈夫。
在台灣的您,能想像這樣的兩難嗎?
匿名的好友簡譜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讀者來鴻:
相信很多人對於「中國台商回來投票」這個消息感到十分焦慮。但是,蕪菁雜誌的收件匣裡,有很多在中國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們,其實在中國工作,讓他們看清了很多中國的真實面。正因為很多事情看得比一海之隔待在台灣的人更透徹,他們更渴望為台灣的民主盡一份心力;無論如何,也要回台灣投票,守護台灣的自由民主。
有一位讀者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在牆內工作,是我個人的職業選擇。所以我對中國的現況,不會無中生有、滿嘴抱怨。但就像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中國這裡,有美好也有醜惡。藉著這篇投稿,我想公正地分享,習近平上台這六年,中國的轉變。我們不能只被中國『大外宣』華麗的部份矇住了認知,而不知藏在黑暗裡的破碎。」
「這一次選舉,身邊很多外國工作的朋友都拼著回家一趟,因為民主價值很值得我們這麼做!其中不少在中國工作的朋友,也在盤算著如何一步步地搬回台灣。請大家一起加油!我們不希望有一天,我們終於做好回家的準備了,卻無家可歸!一起加油,謝謝你們!」
✩ ✩ ✩
(原作者:在中國製造業工作的匿名版友)
我在中國工作六年,我昨天很想po心得文拉票,但身在牆內,真的不能太高調,會有切身安危的問題。所以我只能這裡留言,希望你們能最後一刻幫忙多拉票😭
我在中國的這六年,正好和習近平掌權的時期重疊。這六年來,中國真的變化很大。中國共產黨逐漸露出臨不住的野心,和抓權高於法律的做事態度;這使得國際上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提防他們。這變化是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得到的。
相較於超過六年前,中國的氣氛還是:「大家都在說中國越來越開放,好棒棒。」現在,真的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為什麼中共的野心越來越大?換個角度思考:身為極權執政者,為了家裡的龐大勢力,和已經累積的鉅額財富,他們是不是更需要一些手段,去「大者恆大」,鞏固自己的位置?
這不像台灣藍綠政黨輪替,沒選上,就沈默四年東山再起,四年期間大家還可以上政論節目嘴砲一下。
牆內不是這樣的。就像《飢餓遊戲》,你一旦倒下,就再也無法起身,而且可能是一條命或一整個家族的影響。參考一下近年來,幾個黨高官或紅頂商人的離奇死亡,或「被退休」等事件,豈能不令人恐懼?因為牆內的環境是如此殘酷競爭,他們要不斷地投資在對他們有利的事物上,其中有的是公正公開,但更多的是檯面下的灰色地帶。同時,當權者還要抹滅一切對自身不利的消息。像北京紅黃藍幼稚園性侵、拆廟拆清真寺等宗教干涉事件…當權者控制言論的手腕之深,是台灣人想都想不到的。近幾年來的中國,越來越違背很多台灣人習以為常的人權及民主良知…你知道有法律,但法律不一定管用,而且還可能被當權者反過來對付庶民。這也是為什麼,香港這樣一個政治冷感的地方,可以百萬人上街「反送中」的初衷。
台灣的所謂「恐龍法官」在這裡,簡直只是小嫩嫩的level🤷🏻♀️
再談談中國經濟吧!三十年快速成長,幾乎每個已開發國家,都有過那麼一段。然而無可避免地,接下來就是經濟遲緩的階段。這是自然循環,不見得是完全停滯,只是沒有那三十年來得快速。但在中國,氣氛就不一樣了。三四年前那陣子,很多中國公司手上閒錢一堆;那陣子經常出現各種初創公司、天使投資…巴拉巴拉的。普通人也因為嚐過高速經濟發展的甜頭,而顯得躁進。
所以我們常聽到一些(我覺得超像詐騙的)私募基金,他們覺得「很正常啊,這些(對台灣人來說高得離譜的)獲利率沒有很奇怪呀,投資一下不會怎樣吧?」聽起來就超像被詐騙的啊啊啊啊啊啊。不過這兩年多來,這些龐氏騙局爆的爆、收的收、賠的賠,越是虛浮的東西,就越容易像泡沫一般猛烈消失,只有腳踏實地的努力,才會穩定💪🏻
我身處在製造業,最近往印度和東南亞遷廠的,不在少數。這一時一刻還不會馬上拖垮中國的製造業,畢竟建組裝線很快、要培養研發還需要累積人才和實力。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基礎的一環,養了很多基層的老百姓,老百姓又號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人」。一環扣著一環,如果製造業流失越來越多,基層老百姓就沒飯吃。有飯吃的時候會安居樂業,沒飯吃的時候就興風作浪…中國政府應該也很憂心ing🤭
中國經濟還多多少少有在發展,但已經比過去遲緩,更潛藏有很多未爆彈。我們常在媒體上看到優於台灣水準的高收入,但那只是少數一線城市的高層職員。很多二、三線城市,或一線城市的基層人員,領的根本不到23K。
不要再唱衰鬼島了,我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幸福,我現在每次下飛機聞到台灣的空氣,都眼眶泛紅很感動。因為語言一樣、因為歷史文化有一大部份重疊,所以更清楚地知道,我的家鄉和中國,哪裡不一樣。我很愛我在中國相遇的同事好友們;他們之中,也不乏非常善良正直的可愛的人。但這不會改變兩個事實:中共的執政方式有它極大的缺陷和危機,以及更重要的,我對台灣家鄉濃得化不開的情感。
一定要守護台灣,親共的都不能投!我們好幾個同溫層都回來了,因為民主價值很值得!一起加油💪🏻
✩ ✩ ✩
如果對大家來說,講法治、講經濟太遙遠的話,剛好有個比較貼身的經歷。有個中國同事,最近才坦白她被家暴了十年,終於下定決心要離婚。
在台灣,這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她卻在煩惱能不能「和平離婚」。原因是,如果不能和平離婚,就算她得到撫養權,男方如果不答應把孩子掛在他戶口下,小孩就不能就讀當地的公立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
女方如果回到老家,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水平。也因此,儘管家暴的情況糟到,女方完全不敢和男方獨處密閉空間,這樣一名在大企業就職,又經濟獨立的女性,卻因為中國不合理的戶籍政策,因為小孩的就學權和未來性沒有保障,而不敢脫離精神不穩定的丈夫。
在台灣的您,能想像這樣的兩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