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匯流排規範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匯流排規範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匯流排規範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嵌入式系統 #家電觸控 #微控制器MCU #IEC60730 【整合式觸控 MCU,自檢診斷避免走火】 美國消防協會 (NFPA) 數據顯示,美國各地平均每天應對 466 起家庭烹飪火災,尤其,無人看管的烹飪是烹飪火災和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現今家電製造商的當務之急是設計能偵測故障和危險狀...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
匯流排規範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32:42
#20200422📰 打造環保新「垃」園 政府拆五股違章 「五股垃圾山」時常飄散異味影響市容,長年困擾當地居民。為解決垃圾山的問題,新北市政府於2019年推動「擴大五股都市計畫案發布前試辦計畫(以下簡稱五股試辦計畫)」盼能從違章建築著手處理。目前已陸續拆除並且美化成環保藝術公園,成功展現市府整頓五股...
-
匯流排規範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03 19:00:21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勇者動畫系列」立場。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9 「勇者動畫系列」廣告段落
02:29 《蘋果日報》是怎樣的報紙?
03:28 蘋果日報的特別之處
05:05 蘋果最風光的時候
06:14 蘋果面對的困境 - 台灣
07:12 蘋果面對的困境 - 香港
08:44 我們的觀點
10:04 提問
10:20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羊羊
|腳本:羊羊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果籽與果實:「蘋果副刊」如何令香港生活「好靚」,好「香港」?:https://bit.ly/2URgfFG
→《蘋果日報》,香港最後一份異議報紙的終結:https://bit.ly/3yjjvrJ
→廿六載《蘋果日報》恐畫句號,四個壹傳媒人記憶中的瘋狂與自由:https://bit.ly/2UcLwTf
→最後一份台灣《蘋果日報》,今日上架:https://bit.ly/2Tvtiwj
→維基百科:黎智英:https://bit.ly/3Aw6uNI
→維基百科:蘋果日報 (香港):https://bit.ly/2UVDGO9
→維基百科:壹傳媒:https://bit.ly/3qFzcqN
→維基百科:蘋果化:https://bit.ly/36bw64t
→香港《蘋果日報》停刊:這意味著什麼?:https://bbc.in/3hIO57R
→香港蘋果日報在網路世界徹底消失,連總部大樓都要被收回?日媒產經頭版隔海喊話:朋友、等你復活:https://bit.ly/3htYzYh
→陳耀宗,〈傳統紙媒邁向數位匯流過程的經歷與困境-以《聯合報》與《蘋果日報》為例〉
→紙媒巨變,蘋果日報 紙本最終回!蘋果日報未來怎麼走?:https://bit.ly/3h7BSua
→言論自由的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https://bit.ly/3xcgtpn
→黎智英等人非法集結案開審 前議員梁耀忠、區諾軒認罪:https://bit.ly/3AkBfVv
→港人漏夜排隊買最終回《蘋果日報》 中國網友:了不起:https://bit.ly/2TtKUbJ
→香港《蘋果日報》最終回售清100萬份破紀錄 民眾漏夜搶買珍藏:https://bit.ly/2UZl5Rs
→缺乏勾結外國勢力的證據,以《港區國安法》對蘋果日報下手合理嗎?:https://bit.ly/3qERfgV
→今夜印刷機不停:被指報導觸國安法,《蘋果》趕印50萬份:https://bit.ly/3qIJR4c
→【港版國安法】黎智英接受NHK專訪 「不會因國安法噤聲」:https://bit.ly/2TtL1nF
→專訪黎智英:北京以國安法敲響香港的喪鐘:https://bit.ly/2SFCP3k
50萬份報紙的反擊:香港蘋果日報的「七一抄家危機」?:https://bit.ly/3jzfyeq
【港蘋被迫收攤】100萬份《蘋果日報》全數售罄 創香港報章單日銷售紀錄:https://bit.ly/3hpmYOR
→廣告損8億 黎智英:打不倒《蘋果》
→《港蘋》遭中資打壓 手中媒體「都不賣」:https://bit.ly/3wgTQyt
→《台灣蘋果日報》給讀者的一封信:忍痛決定本月18日起停刊:https://bit.ly/3jIs9Mm
→【濫押黎智英】遭控「請求外國制裁香港或中國」 他講了甚麼話惹禍?:https://bit.ly/36bwno1
→史上最沒有新聞道德但是最好看的報紙——香港蘋果日報:https://bit.ly/3yfGUdU
→蘋果新聞備份:https://bit.ly/2UlpQUR
→網民備份《蘋果》報道 IT界倡開放CC授權:https://bit.ly/3dDOFlM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匯流排規範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20 21:27:49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死前總是可以說真話吧?台電工程師多年以來在沒有專業背景的迫害下每天都在被迫洗地,綠營還有臉指控 #台電 ?
這是台電官派董事長寫給員工的信:【台電二萬多名員工遍布在台灣各地,平時或許沒有人注意,但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是支撐全台民眾能夠享受穩定電力、舒適生活的依靠;現在疫情當前,全台灣的民眾充滿著不安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我們多一分努力,就能減少一分民眾的不安,我想跟各位同仁說,大家千萬不要因為遭遇一時的挫折,就失去了鬥志和信心。】
但問題就是台電員工至今背負的都是歷代做官高層曲意奉承執政黨的包袱,說要廢核就廢核,說要非核家園就要非核家園,文組畫完梗圖寫完口號之後沒有任何解決方案,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政治人物都把工程師當煉金術師,卻沒有賢者之石,這是要怎麼辦到全世界都辦不到的事情?用愛鍊金嗎?
最近媒體還報導有綠營民代質疑是不是台電基層刻意弄壞系統,要讓執政黨難堪,更北七的還有說這是擁核派反撲,講得好像全台灣都有很多擁核恐怖分子會偷偷的攻擊電廠一樣,這世界真的這麼北七嗎?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近來一周內全台二度大停電,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在臉書表示,517大停電主因是台電電廠的歲修排程,未考量用電高峰5月提前大增所致,因應之道是要大幅提高電力系統因應風險能力,而核電應變升降速度最慢,無法成為救援應變的選項。】然後他就被幹爆了,王廠長可不可以講一下到底無知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錯在哪裡?
說到 #核四 到底可不可以用的問題,當年主持核四總體檢的安檢總顧問,曾任美國芝加哥最大電力公司的部門經理及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核能法規委員會主席的蔡維綱博士,今年四月在信中是這樣寫的:【在2013-2014年期間,安檢小組成功的完成了所有系統複審和運轉前測試以及重新驗證。安檢小組執行的所有任務均由經過全面培訓合格的人員執行,並按照經批准的國際和台電品質保證標準進行。測試程序書均由系統供應廠商和台電審查和批准。所有測試結果全部符合驗收標準,確認了系統功能和跨系統交互功能以滿足所有設計規範。這也證明了龍門已依據美國相關核能法規要求的建廠初始測試計畫(如 10CFR50.34,10CFR52.79,10CFR50 Appendix B 及 RG 1.68 等)。
基於我近40年的美國和國際核能經驗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根據龍門「系統複審」和「運轉前測試和重新驗證」的結果。
我的結論是:龍門系統符合所有設計要求,可以保證在正常或異常情況下為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提供全面保護。這給龍門法律和技術基礎去申請台灣原能會的批准做燃料裝載,啟動測試和商業運轉。】但最後政治決定還是不准運轉,你說政客機歪不機歪?
好啦,最近這兩天又全台灣大 #停電 ,根據鏡周刊的報導是這樣的,請王廠長看看是真的嗎:【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明,513大停電,源於人為疏失:台電一名工作人員進行輸電擴充工程測試時,誤開隔離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匯流排是乘載電力輸配的關鍵設備。發電機組發電後,電力會傳輸到匯流排經變壓,再分配至電力配送線路。匯流排故障時,為避免接地故障產生的高熱波及發電機組造成更大的危險,會自動開啟保護設施,自動斷電、發電機組也會自動跳機。4部機組共影響約220萬瓩電力、占尖峰負載6%。至於17日的事件,張廷抒指出,當天下午2時9分的尖峰負載達到3,744.3萬瓩,「比預期多了64萬瓩、打破歷史5月用電紀錄,供電高峰比往年提早到來;入夜後至晚間19時30分,負載仍接近3,500萬瓩。如果歲修機組歸隊,供電是可運作的,可惜沒有,才會用電吃緊。」】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
匯流排規範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29 10:38:18口頭質詢─
▶通傳會正在進行匯流五法新法的立法大工程,這是一次結構性的改變,但整個工程是舊政府期間才定案的。各位通傳會委員被提名人對於新版本的內容是否完全贊同?有需經過重新修正或提案的流程?涉及整個產業環境包括媒體、通訊重大改變時應審慎。因為立法的過程中,有許多業者自認沒有充分參與和了解程序,例如,匯流五法提出人人皆可架設網路的概念,其中的自由化與解除管制固然有其價值,尤其對於創新與新產業的整合與擴大化有益,然而現行電信法規範中的通信技術人員卻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長期以來雖有證照檢驗、鑑定該專業體系培訓過程,在新法中卻沒有看到這類專業證照制度的存在,也沒有加以承認,更沒有提到它所扮演的角色,對於這些從業人員,我們就完全沒有考慮到,所以,本席希望未來在重新檢視的過程中,不只是參與的業者,各界學者、專家,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利害團體,也都能充分參與整個重新檢視與修正的過程。再者,要如何透過新型態的媒體,適度呈現社會上的多元文化以及弱勢文化,同時又能因應社會需要,讓這些不會被認為過度主流或商業化的資訊更為普及,也是我們在整個修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價值。
詹婷怡女士:匯流五法的立意是為了因應環境的挑戰與機會,問題出在立法技術上。現在的立法方式是以電子傳輸的基本架構,也就是納入網際網路的概念,其他部分就現行電信法與廣電三法加以拆解,這樣的拆解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加上廣電三法日前甫修正通過,匯流五法能否對應到未來融合數位匯流的環境待查,同時,5部法之間的關聯性與融合度確實還有一些可以加強的部分。而且,是不是一定要用5部法來處理,以及電信和有線電視的處理,包括未來有線電視和電信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在歐盟或其他國家,是以「通訊傳播」的概念來看這件事,我認為通傳會可以再做充分討論,另外,對於業界在程序上有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回應也可以再加以探討。
▶為了避免過度自由化及鬆綁,導致資訊安全的問題,因此如何確保排不該進入整個資訊系統的不正當要素,不論是政府、敵對勢力,甚至是國內基於商業利益而進行的各種對資訊安全,尤其是隱私保障的介入等等,檢視新法的過程中也要重視。
詹婷怡女士:其實internet governance在國際上是包括網路政策白皮書cyberspace的概念,是從整個政府架構延伸到資訊治理跟資安,其實是相連的。資通安全中心廢止,現在希望提高它的層級去做更好的架構安排,通傳會也有應該扮演的角色。
▶過去4G的推動過程中各界有所批評,擔心資源過度投入4G的基礎設施,致使延誤或影響國家整體對5G的基礎建設的發展,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裡面,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相關的國際標準,但各國已經投入相當得多。如果現行的4G政策可能會成為未來5G發展的障礙或降低的誘因,我認為這是要去正視的問題,有沒有任何調整的空間,或者我們可以提出其它誘因。IoT被列為5大產業之一,我們要以最高的priority來看待。
▶最後,現在4G業者都推動吃到飽方案,也都設有期限,國人平均每月4G用量大概是10GB左右,將來吃到飽方案到期之後,以現在業者的平均費率來精算,大概是2千到3千元的帳單,這個費用對年輕人負擔大,尤其是已經簽訂相關合約的年輕用戶,他們對數位資訊的使用量反而是更大的,未來恐怕會形成消費者跟使用權益保障的糾紛。雖然大多數4G業者從開辦到現在,多數人還沒有進入以量計價的方式,但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現行的這個政策確實會衍生後續相關的問題。
詹婷怡女士:無線通訊相關的政策要更明確。通傳會內部已經在研議IoT,看要如何support物聯網的發展。
匯流排規範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嵌入式系統 #家電觸控 #微控制器MCU #IEC60730
【整合式觸控 MCU,自檢診斷避免走火】
美國消防協會 (NFPA) 數據顯示,美國各地平均每天應對 466 起家庭烹飪火災,尤其,無人看管的烹飪是烹飪火災和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現今家電製造商的當務之急是設計能偵測故障和危險狀況的產品,進而減少潛在威脅;但將這些功能安全措施添加到現代家電中可能很複雜,尤其是在考慮到對基於觸控的用戶介面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
無論大型或小型觸控設備,都需滿足 IEC 60730 及其所轄之 B 類功能安全規範。預先經過安全認證的整合式觸控微控制器 (MCU) 可減少設計時間系統材料成本且降低專為家用電器領域設計的整體設計複雜度。特別的是,具有開機自檢和定期內置自檢診斷功能,可確保 CPU 定時器的預期操作和功能、通訊匯流排、記憶體和觸控類比前端 (AFE) 正確運行。
演示影片:
《Appliance Touchscreen Solutions for Hazard Preven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_DiXQjIA&t=8s
#微芯科技Microchip #maxTouch #MXT112UD-HA #MXT228UD-HA #MXT336UD-HA
P.S.《COMPOTECHAsia 電子與電腦》在 YouTube 也有專屬頻道哦!歡迎各位朋友訂閱+開啟小鈴鐺。
https://www.youtube.com/user/compotechasia/videos
匯流排規範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玉山火燒心,開放山林要配套』記者會
週五(7/2)虹安與黨團幹事長蔡壁如委員、山林教育與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鄭廷斌、台師大公領系副教授陳永龍,共同召開線上記者會,討論開放山林政策後,配套措施與法規嚴重不足。日前NCC專委登山造成火燒山意外,這一把火不只燒掉珍貴的山林生態資源,也燒出登山活動的許多問題,檢視目前的法律規範,並沒有跟上開放山林的政策,一昧地開放而無完整的配套措施,只會造成更多的災難。
『尊重與謙卑,而非征服的精神』
與會的專家指出一個觀念,虹安覺得很重要,面對山林,我們要存著尊重與謙卑的精神,而非以征服的角度去登山,學會尊重與敬畏山林,才能體驗山林帶來的美好,如果只是以舒壓玩樂的態度去面對,容易輕忽許多該注意的事情,造成憾事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目前根據內政部內政部營建署統計,109年1至12月申請核准進入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區共有29萬5731人,與108年同期相比多7萬1854人、增加32.1%。在國家公園發生的山域意外事故共有186件,較108年同期多71件,增加了61.74%。顯示在開放山林的政策後,民眾入山比例激增,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山難意外的激增。
『山域意外兩個結構性因素』
第一是山林教育的缺乏,一般民眾對於山林的認識與知識普遍不足,導致進入山林時沒有足夠的素養尊重環境,只是把登山當作休閒旅遊,讓許多山林因為開放政策後,增加了許多垃圾污染。而登山知識的不足則會輕忽大自然的無情變化,往往就會造成意外的發生。
第二是網路興起的登山揪團問題多,根據報導指出,網路揪團性質佔登山意外的七成四,是造成山域意外的主因,問題出在這種網路登山團只注重費用的分攤,彼此之間根本不熟悉,而且彼此登山能力參差不齊,常常造成有人員落單,沒有團進團出犯了登山大忌,落單的民眾往往就是意外的開端。
因此在開放山林的政策後,我們必需有以下三個配套性的措施需要努力:
1️⃣ 第一,以長期而言,將山林教育納入國民體育法等,落實全民山林教育普及,配合十二年國教的精神,讓我們的下一代有足夠的素養與知識去面對山林。
2️⃣ 第二是針對揪團入山應有管制措施,具體如擬定持有相關認證者才能帶團上山的規範,或是審核入山時,領隊申請者需要有相關證照的規定,加速讓登山愛好者取得證照認證,納入登山專法的管理。
3️⃣ 第三,針對商業登山團的管理不能模糊,例如很受傳統登山愛好者詬病的商業登山團,在發展觀光條例 裡規定非旅行業者不得經營旅行業務,也就是替旅客安排行程、食宿、領隊人員等,不過觀光局卻認為登山團並沒有完全具備以上要件,因此並不算是旅行業業務,致使不需要旅行社也可以出團,產生許多大型商業團亂象,例如惡意迫降搶佔山屋、領隊及登山客比例失衡等等。
平時閒暇之餘,虹安也喜歡親近自然,開放山林的政策讓全民親近自然,我非常支持,但是相關的立法與管理配套措施卻不能少。開放不等於隨便,面對山林我們要以嚴謹且敬畏的精神去尊重它。
#感謝媒體報導 👉🏻👉🏻👉🏻
聯合新聞網-登山意外頻傳 民眾黨團:應強化山林、用火教育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573043
公視新聞網-政院前年提出「向山致敬」政策 民眾經驗、知識仍不足致意外頻傳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65
匯流新聞網-NCC高官釀玉山大火 民眾黨:未假扣押 若脫產國家將無法求償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ncc%E9%AB%98%E5%AE%98%E9%87%80%E7%8E%89%E5%B1%B1%E5%A4%A7%E7%81%AB-%E6%B0%91%E7%9C%BE%E9%BB%A8-%E6%9C%AA%E5%81%87%E6%89%A3%E6%8A%BC-%E8%8B%A5%E8%84%AB%E7%94%A2%E5%9C%8B%E5%AE%B6%E5%B0%87%E7%84%A1%E6%B3%95%E6%B1%82%E5%84%9F-063016774.html
匯流排規範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瀕失控邊緣,防疫戰略應對危機速調整!
根據《彭博社》發布的全球新冠疫情防疫韌性排名(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台灣從去年11月一度高居第2、後面幾個月掉到第5,如今掉到第15,主因正是近期疫情升溫以及僅0.6%的疫苗接種率,甚至已經落後疫苗大幅接種後上升至第13名的美國,儼然淪為 #龜兔賽跑。
近來每日發布之新增確診人數多為200至300多人,今(5/27)日新增405確診;校正回歸病例266人,在連日「回歸」之後,5月17日以來每日累積回歸都已超過百人,回歸後之每日確診人數已突破500甚至超過600人之譜,奮戰多日的北市聯醫工會更發出醫療崩壞的求援急報。這都說明上週迄今的疫情,都比原本以為的嚴峻許多,接下來疫情發展恐也不樂觀,我們的防疫戰略需要加速調整。
疫情失控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習慣了防堵成功的安逸,過去一年台灣的防疫重心幾乎放在邊境管制上,對於境內的後備動員與調度卻沒有相對應的準備。現在破口出現、病毒殺進來了,大家才發現,我們沒想過怎麼打 #登陸戰。
過去我們的政府口口聲聲說『有政府會做事』,但對比這兩個禮拜的處境,就會發現過去一年多琅琅上口的超前部署口號,就真的只是口號!我們防疫韌性每況愈下,三大危機一一浮現,疫苗施打率低、採檢量能不足、醫療資源緊繃。
#PCR檢驗量能問題如何解❓
如果觀察虹安辦公室整理的圖表,可以看到現在PCR檢測的「#累積未判讀」數量是一路走高,到26日已累積48,159筆,等於是一路塞車、越積越多。單日判讀量能雖然也有提升,但迄今最高僅達19,336筆,追不上每日新增的通報件數。
由於PCR核酸採檢到通報確診程序塞車,還沒有校正回歸的數量,可能還有幾百例,確診案例在這段延遲被通報的期間,被放回社區最長可達9-10天以上,甚至也發生於確診時地方衛生局找不到個案失聯的情況,造成疫情無法早期被察覺、封鎖、控制,而擴散第二波、第三波,這都造成我們防疫極大的風險破口!
篩檢判讀塞車的主因,在於我們的「PCR檢驗量能不足」。快篩只能初步判斷是否可能陽性,後續是要依靠PCR核酸檢測才能百分百確定是否確診。因此,目前指揮中心針對PCR檢驗量能不足的問題提出方案,包括補助指定機構每家最高500萬購買高通量檢驗儀,讓自動化程序多的機器減少人工程序、增加效率。此外,國內許多科研、學術機構甚至民間檢測公司其實也有可以做PCR檢測的機器,這些單位都有能力協助緩解PCR檢測分析塞車的困境。當前的疫情嚴峻,是否需要放寬對這些PCR機器的檢驗規定與人力規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納入?這些也都需要中央購買或給予補助,相關經費應從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支出。這是衛福部必須盡快思考決定的方向,畢竟檢驗量能不足是我們現在遇到的瓶頸,應該要儘速排除!
#前線醫護同仁檢測防護要加強❗️
現在隔離病房數已經嚴重不足,許多輕症確診病患只能在家休養,也因此出現幾例因在家病情突然惡化,救治不及而不幸死亡之案例發生。且為確保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安全,以及避免醫院陷入院內感染,造成醫療機構癱瘓的危機,政府應以「高頻率低敏性快篩方式」對專責醫院之醫護人員進行每日快篩或甚至定期做PCR檢測。根據Michael J. Mina等學者研究研究,若以密集、簡單具立即性的實施快篩,雖然敏感度較低,但對比以低頻率做昂貴而須專家判讀的較高敏感度檢驗模式,反而較能在病毒有傳染力期間,篩出受感染的群眾。虹安要建議對專責醫院或是長照機構、快篩站等較具感染風險場域的工作人員定期實施低敏感度但高頻率的篩檢,以確保他們不會因為實施檢測的間隔過長,錯過及早察覺群聚感染的徵兆,而造成醫療能量的損耗。
#疫苗獲取率與接種率超低的台灣
最後是疫苗,疫情發展至今情勢非常清楚,只有大規模施打疫苗,達成至少70%甚至85%以上人口接種的目標,才能獲得所謂「群體免疫」的保護效果。但台灣現在連取得疫苗都困難重重,去年政府就拍胸脯掛保證疫苗取得沒問題,蘇貞昌院長更是在國會專案報告說已經採買兩千萬劑的疫苗,可在第一季起陸續供應,可是都五月底了,我們需要的疫苗在哪裡?蔡英文總統也在二月份時發文說『有疫苗,請安心』,現在的情況卻是『沒疫苗,好擔心』!
昨日蔡總統又說,將在六月、八月陸續獲取共計1200萬劑的疫苗,但在三級防疫警戒的措施下,經濟停頓、民生凋敝與失業潮的隱憂已經浮現,每日確診的死亡數字也越來越高,產業和民眾跟我們的醫療量能有能耐等到八月嗎?
近日民間要求開放地方政府自購疫苗的浪潮高漲,正是對中央決策不信任的證明。政府應該盡快採取有力措施對外獲得足量、有效、安全的疫苗,以守護國人生命與健康為先!
🔗參考資料:
1.〈The Covid Resilience Ranking:U.S., Europe Rise in Best Places to Be in Covid; Asia Suffers〉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covid-resilience-ranking/
2.〈專家:普遍施打疫苗前,拉大檢測量能針對高風險族群進行「廣篩」有其必要性〉,20210524,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63
3. Coronavirus (COVID-19) Vaccinations
https://ourworldindata.org/covid-vaccinations?country=OWID_WRL
4.Daniel B. Larremore and others, 〈Test sensitivity is secondary to frequency and turnaround time for COVID-19 surveilla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325181/
🙏感謝媒體報導➡️➡️➡️➡️
匯流新聞網--新冠疫苗施打率低 高虹安:推估需6年才能達到施打75%群體保護
https://cnews.com.tw/181210527a02/
聯合報--台灣防疫韌性跌出前段班 高虹安點出三大危機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5488590?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中時新聞網--抗疫韌性排行台灣跌到15名 高虹安提出三大危機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527001927-260407?chdtv
中央廣播電台--立委指防疫三大危機 籲加速疫苗施打、篩檢判讀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100861
中國廣播公司--篩檢大塞車釀破口 高虹安怒轟「校正回歸」越歸越遠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6244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