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醫宿舍門禁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醫宿舍門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醫宿舍門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醫宿舍門禁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名人堂-洪蘭 時常正面提醒 養成良好品格 (圖為示意) 朋友參加小學畢業六十年的同學會,回來後,跟我們說學校改變太大,完全喚不起兒時回憶。他說以前教室牆上都有「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標語,現在都不見了,取代的是外國的卡通人物;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字,也不見了。他有...

  • 北醫宿舍門禁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13 09:00:37
    有 38 人按讚

    #名人堂-洪蘭
    時常正面提醒 養成良好品格
    (圖為示意)

    朋友參加小學畢業六十年的同學會,回來後,跟我們說學校改變太大,完全喚不起兒時回憶。他說以前教室牆上都有「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標語,現在都不見了,取代的是外國的卡通人物;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字,也不見了。他有點傷感的問:那些教我們勵志的話為什麼全拿掉了?品格不是需要常常被提醒的嗎?

    是的,實驗發現把正確的行為準則內化到小學生心中需要重複提醒,最好是每天耳提面命,直到它變成自動化為止。

    七十年代美國反越戰鬧學潮時,許多大學生都要求學校取消舍監、門禁,把宿舍改為男女合住(coed),成績改為「pass/non pass」,甚至要求榮譽考試制度,不要監考。那時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一個實驗,想知道無人監考時,學生作弊有多嚴重?如果考試時,提醒學生他的榮譽和道德觀會不會減少作弊?

    實驗者把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考卷上印著「In God We Trust」提醒學生考試不可作弊;第二組的考卷上印著MIT的校徽和校訓,提醒他們作為MIT一份子的榮譽感;第三組是控制組,考卷上什麼都沒印。結果發現被提醒自己是MIT一份子的榮譽感成功阻止作弊,其次是小時候去教堂養成的道德觀,最差的是第三組,作弊最多。

    所以品格養成除了父母的教誨、宗教的信仰之外,還需要時時提醒。因為人是健忘的,也是投機的,要暗室不欺心是少數聖人才能做到,但人性本善,一旦良知被喚醒了,善良就戰勝了邪惡。有個實驗甚至發現不需用到文字,只要畫個眼睛也有同樣的提醒效果。

    這個實驗是在茶水間牆上貼一張眼睛圖片,雖然一杯咖啡才二毛五,還是有人不投錢就拿走咖啡。但是貼了眼睛後,投幣罐中零錢立刻增加了許多,表示只要潛意識感到有人在看,正確行為就會出現。品德的確需要常常提醒。

    一個站在旁邊的朋友聽見我們在談標語,嗤之以鼻的說,那是威權時代的洗腦,你們居然還在懷念洗腦!

    其實洗腦和價值觀內化,是一體兩面,只是前者是負面的語言,後者是正面的語言。研究發現用詞遣字很重要,它會改變我們的情緒:好的詞會聯想出其他好的詞句而導致愉快的情緒;負面的詞會引出更多負面的情緒,而使臉色陰沈。印歐語系中,有些語言的名詞有「性別」(gender),例如德文的太陽是陰性,月亮是陽性,而西班牙文則正好相反。研究發現這兩個國家小學生寫作文時,對太陽和月亮所用形容詞很不同:德國學生的太陽陰柔女性化,西班牙的太陽就很陽剛。

    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和掌管思想的前額葉皮質有神經通道直接連接,所以文字會影響情緒。不知道現在為什麼會流行「報復性旅遊」這個名詞?當人因為疫情被關了好久,終於可以出去玩時,應該是很快樂的出遊,為什麼要報復?報復誰呢?自己的荷包嗎?

    (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