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藝大美術系教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藝大美術系教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藝大美術系教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89的網紅四寶媽咪的教師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真的沒辦法接受嗎? 我覺得當李安導演的學妹也不錯啊⋯⋯ 何必糾結在那個學校呢? 媽媽一直都覺得女兒充滿才華 或許台藝大比北藝大更加適合..... 我好緊張😓女兒的選擇哦⋯⋯ 我看見北藝大的榜單上面很多人的成績 在台藝大的成績反而不如她 是不是台藝大更加適合她呢? 畢竟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3 21:40:14

【🔥為了下一代請幫我轉分享🙏🙏🙏 #教育撞利益!當政府帶頭忽視 我們還能給孩子什麼美學想像?】 💢台藝大正在使用的教學空間要被土地開發了😠 -- 當家長在討論孩子該學哪項才藝,期待他們未來成為頗具盛名的藝術家時,此刻,臺灣藝術大學突然收到內政部告知,說正在規劃臺藝的第二校區為「社會住宅」,此未經討論...

  •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四寶媽咪的教師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9 14:32:59
    有 19 人按讚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真的沒辦法接受嗎?
    我覺得當李安導演的學妹也不錯啊⋯⋯
    何必糾結在那個學校呢?

    媽媽一直都覺得女兒充滿才華
    或許台藝大比北藝大更加適合.....
    我好緊張😓女兒的選擇哦⋯⋯

    我看見北藝大的榜單上面很多人的成績
    在台藝大的成績反而不如她
    是不是台藝大更加適合她呢?

    畢竟面試結果台藝大的教授
    比起北藝大的教授 更加了解跟欣賞她的才華

    #高三學生媽媽的煩惱

    By 邱子軒

  •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4 23:32:20
    有 120 人按讚


    【🔥為了下一代請幫我轉分享🙏🙏🙏
    #教育撞利益!當政府帶頭忽視
    我們還能給孩子什麼美學想像?】
    💢台藝大正在使用的教學空間要被土地開發了😠

    當家長在討論孩子該學哪項才藝,期待他們未來成為頗具盛名的藝術家時,此刻,臺灣藝術大學突然收到內政部告知,說正在規劃臺藝的第二校區為「社會住宅」,此未經討論的「指示」,讓臺藝師生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尋找陳情資源,要保住正在教學使用的校地,當教育場所對上以「居住正義」為名的土地開發,小蝦米能戰勝大鯨魚嗎?還是再次扼殺台灣的美學教育呢?

    身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常在台灣的商業環境受到挫折,因為台灣人習於精算成本、獲取暴利,並且只把有形的產品跟數字當作績效,忽略其發想創意、設計概念及投入時間,都是無形的經驗灌注與勞務付出,長期積壓於這樣的風氣之下,藝術領域淪為犧牲品,更別說常被人譏笑的「台灣美學就是缺乏美感」了。

    🔰圖文好讀版
    http://www.caramelgreen.com/blog/post/473991236

    我一直不解,為何當音樂系、美術系、電影系的前風雲人物,正困於畢業後找不到相關好出路的為難中,幼童的爸爸媽媽又汲於把小孩送到才藝班,要他們學樂器、學畫畫、學當Youtuber,滿心期待孩子長成那萬中選一的 #李安、#侯孝賢、#吳宗憲、#曾馨瑩、#賴英里、#聶永真…。

    說穿了,這就是歷屆政府對藝術的長期忽略,造就老百姓的錯誤想像,使得台灣的美學教育完全功利導向:不注重自由想像、不認為藝術即生活、不鼓勵資方重視創作價值,使得砸大錢扶植的小小藝術家,到了大四才驚覺自己面對「畢業即失業」的窘況。

    台灣的藝術培養已經很落後了,而政府不積極重視,卻還向校區狹小的臺灣藝術大學爭地?

    臺灣藝術大學位於新北板橋的浮洲地區,來過的人,會覺得這邊是世外桃源,雖然離南雅夜市只有小橋之隔,但浮洲地區充滿藝術氣息,臺藝大歷屆師生的努力,功不可沒!然而,臺藝大是國立藝術大學中,學生人數最多(約5500人)但校地最小的藝大,總面積只有9.67公頃,位於關渡的北藝大,在校學生2000人,校區37公頃,南藝大則有校地57.57公頃,學生人數約1500人。

    這不成比例的校園,是因為臺藝校區的土地,長期被周邊在地居民霸佔,加上藝術人性格不爭搶,一直沒有強制驅離,才導致這些地的收回速度特別慢,還好近年透過法律與師生奔走,已經討回不少。

    但,近日內政部竟然發函給校方,表示已經正在規劃臺藝的第二校區為「社會住宅」,啊~不是教育部說好,這塊地要給臺藝成立文創園區?設計學院的學生,都在那邊弄作品耶!此事搞得臺藝現任校長陳志誠夜不成眠,凌晨近4點發長文,尋求挽回方法,內政部不經校方討論的恣意行事,真的是為了維護居住正義的美好政策嗎?誰又在乎臺藝學生的受教權益呢?

    藝術在台灣永遠都吃悶虧。

    我對臺藝大非常非常有感情,那是我毅然決然砍掉行銷科系,自主追求的第一志願,臺藝的空氣,臺藝的校園,臺藝的同學,臺藝的老師,在在是讓我發掘與探索的肥沃土壤,我們的校地長期被周邊的住民佔據,這些人就算搬家,也要將破舊的老房隔成數間雅房,再回租給臺藝大的學生。

    臺藝大很善良,學生需要許多場地辦展跟實作,但校方一直沒對這些霸王強制驅趕,當初我在校的時候,學校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與通識的外系同學相約取物,甚至可以不用約時間地點,「反正校園超小,怎樣都遇得到!」這麼小的校地,就啟發了許多人的潛能,更別說,這幾年收回的校區,絕對可以讓學弟妹擁有更多選擇的創作展演空間。

    先不談已經建好數年的合宜住宅,以前教授常跟我們說,浮洲地質根本不適合蓋高樓,臺藝的通識大樓已經是極限,我不知道這些年地質是否穩固了?但可以這樣剝奪學生的創作空間嗎?

    孩子懷有藝術天分的家長們啊!我們及下一代需要培養更多的審美意識,需要保護那些無形的創意根基資產,臺藝大是首屈一指的藝術大學,可是我們的校地卻小到比運動公園還不如,政府對美學教育的輕視與欺負可見一斑。

    如果您希望孩子生長在文化氣息裡,如果您盼望孩子擁有一些藝術技能,不要等他們上了相關科系,才發現校地資源根本不夠用,辦成果展、做大型作品都沒有空間,再來後悔感嘆以前沒有聲援一把,現在,請您和我一起重視此事!

    🔰圖文好讀版
    http://www.caramelgreen.com/blog/post/473991236

    💞寫文耗心力,來請玫瑰一杯可可吧💞
    https://goo.gl/Q28YHb

    #幼稚園# #教育# #教養# #焦糖綠玫瑰# #不婚媽媽# #親子# #母嬰# #婦幼# #美學教育# #受教權# #內政部# #教育部# #文化部# #我台藝我驕傲# #臺藝# #台藝#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Arts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學生會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教學研究大樓

  •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18 18:23:03
    有 27 人按讚

    📣 講座@國美館——大數據下的肖像:身分、再現與監控📣
     
    Lightbox與國美館合作的盲點測繪系列講座將進入最後一場,本週六將在國美館舉行!週日還有一場關於監控議題的放映+座談,有興趣的朋友兩場可以一起參加喔!
     

     
    我們每天使用手機、電腦、金融卡等工具查找資料、溝通聯繫、消費購物或移動通勤,留下了各種紀錄。巷弄裡的監視設備、馬路旁的智慧路燈、國道上的ETC與停車場的車牌辨識系統,持續地將你我轉化為影像的一部分。
     
    然而,這些影像與個資流向何方?被怎樣地分析使用、轉移交易,成了比石油更高價的商品?過程中,你我是否知情同意,是否有權要求移除?誰購買了這些資訊?誰正在觀看你我的影像?誰又真正地擁有這些數據?
     
    當代的藝術創作者們,透過作品揭露國家機器與跨國企業無所不在的社會監控,反思政商權力體系對於人們生命的治理以及日常的顛覆。香港的反送中運動,更清楚地揭示了影像與個資的反撲,也讓我們看見人民試圖在全面監控下的抵抗與困境。
     
    9月21日下午2點30分,邀請大家一起來思索大數據時代下你我的個資、影像與社會監控之間的關係;共同探討如何在數位社會中自主,怎樣面對持續流變的日常?
     

     
    ▶ 時間:9/21(六)14:30
    ▶ 地點:國美館數位藝術方舟
     
    ▶ 活動講師:
    黃舒屏 / 國美館展覽組組長
    楊子磊 / 鏡周刊攝影記者
    梁駿樂 / 公視特約記者
     
    ▶ 搶先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rMBx8
    原則為線上報名,若有名額則開放現場報名
     

     
    ▲ 同場加映 ▲
     
    !「Prison Image」放映 x 映前後座談
    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時間:9/22(日)14:00-16:30
    ▶ 地點:國美館1樓演講廳
     
    ▶ 主持:鄭文琦 / 數位藝術基金會「數位荒原」計畫主持人
    ▶ 講者:郭昭蘭 / 北藝大美術系專任副教授
     
    ▶ 簡介:
    《Prison Image》為德國電影導演Harun Farocki專擅影像製作,其錄像與影像的藝術創作已逾百件,遍及各大知名美術館。Farocki的影像內容多為後現代拼貼的編輯影像,突破了視覺單一直視的框架,讓影像跨越界線呈現多視角、多覺知的後設映象。在《Prison Image》中,Farocki運用監獄的監控錄影,從視覺的「竊入點」窺伺,提出 Michel Foucault 全監控議題下「人是如何被規訓的?」的大哉問。
     
    報名網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rMBx8

  •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4-25 23:25:54

    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在做工程的影響,轉而申請了電機相關科系。
      
      就讀泰北電機的期間,內心一直無法忘懷喜愛的藝術;黃得誠遂決定轉考同校的美工科,美工科的修習完成時,因感術科學生的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於是在重考準備了一年後,進入了理想中的台藝大美術系學習。大學生活中,得誠能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滋養裡,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家庭背景的經濟需求,畢業以後卸下了藝術的夢想,也喜愛烹飪的他和家人開了間餐廳共同經營,一轉眼就過了十三年。
      
    回到母校擔任助教 深入版畫創作的開端
      
      經營餐廳這段時間,黃得誠透過恩師鐘有輝教授推薦,重新再次回到台藝大,協助版畫所擔任助教一職,坦誠個性「閒不下來」的他,也曾同時身兼餐廳老闆及版畫所助教雙重身份 ,銜接的時間長達兩、三年。也是經由在版畫所幫忙的過程中,逐步對版畫媒材更深的認識;梅丁衍教授也鼓勵他:「去玩玩看嘛!」,當下猶豫的他也在思考,若以版畫創作為主該如何下手才好?擅長從週遭尋找熟悉題材的黃得誠,因此便聯想到了他的餐廳經營背景—「料理」。
      
      決意要投入版畫創作後,一開始得誠也從木板版印做起;一路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版種,直到他遇見了西方版印的金屬腐蝕版,終於找到了他心中想要追求的中西融合元素!藝術家黃得誠使用銅板加以打磨後,再接著上防腐蝕劑,然後在刻線,這時可以選擇氯化鐵或硝酸來作腐蝕;接續著線刻完了之後,再清洗完後做層次的遮蓋,最後噴上細點就大功告成了。
      
    創作與烹飪的奇想結合 黃得誠繪料理燴出絕佳風味
      
      此次得誠展出的作品,都以料理為主,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問題,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眷戀的味道,無論你是不是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但總有一個是終身難忘的味覺體驗,這個滋味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伴隨著人生重大的事件或情緒轉折,因此將味覺烙印在生命中,藉由本展一起來發掘;關於每個觀賞者內心裡屬於「味道」的故事。
      
      藝術家黃得誠以臺灣辦桌菜餚或庶民小吃為主題,這些隨處可見的菜色,記載了臺灣社會的脈動,並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烙影印下一個重要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重新詮釋而轉化成的圖像,與觀者內心景觀產生連結。以唐朝懷素的食魚帖,從書法的造型概念中喚起作者對文字的情感,將其轉化成圖像表達,創作者對於飲食後的內心景觀這是屬於一種自身對於食物的觀照,也希望經由作品帶領觀者回憶起屬於自身的飲食景觀,追尋原味的體驗。
      
      主打作品「食珍錄」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食物,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紅樓夢的故事結合重新詮釋,讓食物除了給人味覺的滿足外,將內心的感受轉化成為視覺圖像的創作集結。而展出作品之一的「食全大補」,為創作者從臺灣傳統補身觀念為出發,集結民間習俗中對於補身食物的觀察及轉化的成果;每個人都有吃補的經驗,通常第一次吃補的經驗都是來自家庭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這是一種來自家人對自身的期望,而「食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生活,經由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使食物在人體裡被充份的延伸;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作品內容多以呈現食物的功能性,以創作者的角度重新詮釋。
      
    與記憶中的美好道別 啟程前往藝術的康莊大路
      
      對於得誠來說,「餐廳」的完美結束—在回去創作者的身分以前開過一家餐廳,雖然沒有大飯店的規模;卻是人生的轉捩點。那些創作低潮的日子讓他重新思考沈澱,因為餐廳開設在畢業學校的附近,也在每個時期與這些學生建立了共同記憶,十多年間發生了很多的事;當得誠決定再以創作視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業後,毅然結束了餐廳的經營;唯一的遺憾是來不及跟這些朋友說「再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重新烹飪當年餐廳菜色,邀請懷念那些味道的人;並正式地與大家道別,畫下句點—「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這座小小的島嶼,混雜各地的人種;帶來各種料理、不同的味覺感受,食物對於這座小島的人來說,只是建立在人類最基本需求上的「煉金手法」,慢慢失去原有的味覺感受,透過黃得誠的作品讓我們一同來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文:金車文藝中心)
        
        
    黃得誠 簡歷: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畢業
    現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版畫藝術碩士班 行政助教
       奇想文化有限公司 / 奇想畫室 負責人

  • 北藝大美術系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15 14:31:39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呂浴珊專訪 ShanShan Lu
     
    身邊的小東西都擁有記憶,隨著歲月它們慢慢變成小妖怪。
     
    堅持開啟藝術世界的大門
      呂浴珊走上藝術這條路不像其他的藝術工作者般,從小就接受正規的藝術教育。在升大學的那一年,她萌生了一個念頭,就是進入藝術這個多采的世界。但是,當她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時,得到的是反對的聲音──希望她打消念頭,選擇比較有前途的科系就讀。內心卻一直有個聲音跑出來告訴她,堅持畫畫初衷。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她拜託高中美術老師讓她在午休時間練習畫畫,到了報考期間,她也是偷偷的跑去報名術科考試,雖然父母不願意,還是陪著她去應試,而她也得到了進入藝術大學的這張入場券。到了選填寫志願表時,又是另一個拉鋸戰,父母仍然希望她放棄藝術相關科系,直到繳交的最後三天,終於答應讓她填美術系。當年通訊沒現今發達,她身邊也沒有相關的人可以詢問,就直覺地填了離家最近的學校 ──新竹教育大學。父母看到榜單之後也只能接受,至少未來還能當個老師,不至於找不到工作。若不是當初的堅持,呂浴珊又何嘗能徜徉藝術國度呢?
     
    找到一生創作的熱情
      大學期間,呂浴珊對於平面繪畫很不熟悉,應該說完全不會,成績不好是必然之事。直到二年級有了分組課程,有木工、玻璃……等不同創作媒材,她好開心自己可以學習到這些課程,但相較於平面繪畫,立體類媒材的使用卻多了一份危險。學習的過程中也受了很多傷,曾把指甲磨到不見,還割斷手指神經導致一年無法動彈。就算如此,受傷也無法讓阻止她對藝術的熱愛,大家的起跑點也變得更近,讓她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更一頭栽入金工的世界。參加新一代這個藝術設計的盛會裡,她看見其他學校不同驚艷的作品,讓她發現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準備考取研究所的一年期間,她在新竹教育大學當了一年的研究助理,在這年當中,她必須幫忙準備材料,重新學習老師教過的課程,因此讓她補足了原本不熟悉的部分,基礎工也更扎實。
     
    互相交流激盪創作的火花
      研究所時期學風自由,老師不再著眼於技巧,相對的,學校給予相當多的資源,舉辦國外藝術家工作營,在短短的5至7天的時間,呂浴珊跟著藝術家一起創作,她提到當下壓力很大,但結束後回頭看,發現自己竟能如期完成,也從中得到更多的新知識與成就感。校園裡同儕們都來自不同學校,在同好的團體中,大家擁有自己的小撇步,都會互相分享,誰說一定要照本宣科呢。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她發現一件事,就是與一畢業即開始上班,或去當老師的同學最大的差異是,她一直持續走在創作這條路上。儘管當學生無法有足夠的金錢,但是她珍惜人生當中還能有這一段不需為生活煩惱的日子,可以埋頭不斷創作的機會。呂浴珊到日本交換的那段期間,總共有5位交換生,除了她是亞洲學生外,其他都是歐美的學生,在那裡她也看了許多不同的展覽,各國的創作方式都很不一樣,對歐美的學生來說,認為任何東西都能被當成飾品,他們認為日本飲料罐很美,切下來掛在身上也能成為身體配件的一部分,跳脫了大家對飾品本身的刻板印象。
      時代在進步,創作的方法走向更多元,不再侷限於書本上以及以前老師所教授的方式,與同學的互相交流下,常是能以便宜又快速的方式得到等量的結果。畢業後,沒有學校的高級設備,她開始蒐集不同製作方式,光華商場則是她近來最喜歡去挖寶的地方。
     
    創作與生活相輔相成
      「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是呂浴珊最好的寫照。對於立體作品的製作,她很少事先畫好一個完整的草圖,頂多只畫一些基本型體,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她喜歡享受創作的過程,雖然有草圖,但是她不想受草圖侷限住,因為在創作時,往往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靈感,這反而讓她的作品增添了不一樣的趣味與形體。時間因創作而有價值,當呂浴珊創作時間減少,她就會渾身不對勁。
      這次的展覽,她把作品聯結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個作品代表著她所遇到的角色,她把看見的現實形體轉換成她創作的素材,以擬人的方式來呈現每件不同的作品,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她,呂浴珊。在冒險的過程中,她遇見這些角色,第一個作品則是以自己家中狗狗的雛形來製作,體現「創作即生活,生活即創作」的理念;另一作品是由大小不同的機器人所組成的,機器人的形體類似,差別在於高、矮、胖、瘦與零件的不同,機器人有著不同的顏色,不同顏色意涵不同膚色的人種。作品述說著她的經歷與想法,呈現出有趣的思考方式,讓觀者也能栽入她一手創造出來的世界,共同踏上冒險的旅程。
     
    呂浴珊-透過雙手將冰冷的金屬,塑造出人物造型的生命力。
     
     
    呂浴珊簡歷:
    2014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 碩士畢
    2009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學士畢
     
    經歷:
    2016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兼任講師
    2015-16 大漢技術學院珠寶技術系專任講師
    2015 行政院勞委會金銀珠寶飾品加工乙級證照
     
    得獎:
    2015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器物組 佳作
    2013 臺灣工藝競賽 創新設計組 入選
    2013 新北市金屬工藝大賽 首飾組 入選
    2013 台東美展 工藝類 第二名
    2013 Korea Jewelry Design Association 入選
    2012 客藝精神創意神龍大賽 第二名
    2009 新竹美展 工藝類 優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