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北港農會肥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港農會肥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港農會肥料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走讀台灣-- 【「台灣蔗王」紀長在水林】(上)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水林蔗鄉 位在雲林縣西南一隅的水林鄉,相較於東側北港鎮的響亮名氣,水林可說是一個很少人聽過、到過的地方。但是在日治時期,水林曾經出現一位對台灣糖業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台灣蔗王」紀長。 「台灣蔗王」紀長 水林自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8的網紅張麗善,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利用溫室所栽種的香瓜,一顆只留二粒果實,在農民吳政揚用心照顧之下,每一顆香瓜都做都得白白嫩嫩,大顆、多汁又清甜,讓人看了就好想大嘴咬一口。 最近這幾年食品安全愈來愈受重視,農產品農藥殘留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關鍵之ㄧ,農委會為了讓民眾吃到安全的農產品,積極推動吉園圃認證制度,希望鼓勵農民安全用藥,建立消...
-
北港農會肥料 在 張麗善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3-10-24 18:40:02利用溫室所栽種的香瓜,一顆只留二粒果實,在農民吳政揚用心照顧之下,每一顆香瓜都做都得白白嫩嫩,大顆、多汁又清甜,讓人看了就好想大嘴咬一口。
最近這幾年食品安全愈來愈受重視,農產品農藥殘留是食品安全最重要的關鍵之ㄧ,農委會為了讓民眾吃到安全的農產品,積極推動吉園圃認證制度,希望鼓勵農民安全用藥,建立消費者信心。虎尾鎮農會積極輔導農民以夏菜冬花的種植模式,生產出各種高品質的農作物,並且得到農委會吉園圃認證,讓消費者可以吃得安全有保證。
吉園圃這個名稱是由英文Good Agriculutral Practice所翻譯過來,意思是優良農業操作方式,簡單說就是使用最自然的耕作條件來種農作物,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傷害,合理使用肥料以及農藥來保護農作物,提高農產品品質。尤其對農藥殘留檢驗很嚴格,才可以確保農作物的安全。
一般要通過吉園圃認證並不容易,不過農民還是很積極投入,但是目前農產品拍賣制度還沒針對吉園圃做明確的區別,農民希望未來農政單位可以在拍賣、產銷制度多做輔導,讓用心投入吉園圃認證的農產品,可以賣到較好的價格。
雲林縣日頭花姊妹協會理事長張麗善也專程前往虎尾鎮農會輔導的溫室專區觀摩,對農民用心種植安全農產品,張麗善非常配服,也希望消費者可以多給這些認真打拼的農民鼓勵,共同創造安全的農業環境。
《歡迎來坐》
國會研究室:臺北市中正區濟南路1段3-1號2103室、
青埔服務處:雲林縣虎尾鎮平和里青埔2-23號。
《張麗善 雲林ㄟ日頭花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unlin.lishan/
《張麗善 Youtube頻道 日頭花行腳》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LH...
《張麗善 Instagram官方帳號》
https://www.instagram.com/lishan6970/#
《張麗善 Line@官方帳號》
https://line.me/R/ti/p/%40yunlin.lish...
《財團法人雲林縣青埔教育基金會》
http://hanreporter.blogspot.tw/2012/0...
《懇請支持國民黨提名縣市長參選人》(依徵召提名順序排列)
苗栗縣長徐耀昌、南投縣長林明溱、連江縣長劉增應、彰化縣王惠美、臺東縣饒慶鈴、新竹市許明財、宜蘭縣林姿妙、雲林縣張麗善、花蓮縣徐榛蔚、基隆市謝立功、臺中市盧秀燕、嘉義市黃敏惠、澎湖縣賴峰偉、新北市侯友宜、桃園市陳學聖、嘉義縣吳育仁、屏東縣蘇清泉、臺北市丁守中,金門縣楊鎮浯。
《敬請關注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委員群》
蔣萬安、李彥秀、蔣乃辛、費鴻泰、賴士葆、林德福、羅明才、陳學聖、呂玉玲、顏寬恆、
盧秀燕、江啟臣、林為洲、陳超明、徐志榮、王惠美、馬文君、許淑華、楊鎮浯、陳雪生、鄭天財、廖國棟、孔文吉、簡東明、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嬋、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雲林鄉鎮市》
斗六市、虎尾鎮、斗南鎮、四湖鄉、土庫鎮、 臺西鄉、崙背鄉、水林鄉、二崙鄉、麥寮鄉、口湖鄉、褒忠鄉、大埤、虎尾。
《雲林景點》
劍湖山世界, 北港朝天宮, 蜜蜂故事館, 雲林故事館。
北港農會肥料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走讀台灣--
【「台灣蔗王」紀長在水林】(上)
山陽國小 王派仁校長
水林蔗鄉
位在雲林縣西南一隅的水林鄉,相較於東側北港鎮的響亮名氣,水林可說是一個很少人聽過、到過的地方。但是在日治時期,水林曾經出現一位對台灣糖業有著重要影響的風雲人物:「台灣蔗王」紀長。
「台灣蔗王」紀長
水林自古以來就種植大片面積的甘蔗,世居水林的水北村村長洪茂仁先生告訴筆者:「一百多年前,水林北面的後庄一帶,當時庄內有99 間舊式糖廍,但每每再出現第一百間糖廍,一定會有一間發生火災,真是很神奇。」
紀長出生於清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從小就展現了對於甘蔗栽種過人的興趣和努力。根據紀利男(音樂家,紀長孫子)從他祖母口中描述,紀長小時候在日本糖廠當泡茶小弟,糖廠後面有塊農地,就在那裏忙進忙出種甘蔗,研究甘蔗要怎麼種糖分才會提高。廠長竟然因為他的認真,還撥一甲地給他做實驗。
隨著時間與經驗的累積,紀長研究淡化水林高鹽分的土壤、改良甘蔗種植採深土栽培,並以及改善排水、調整適合的肥料。在日治昭和二年(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4月21日的〈台灣日日新報〉一則〈紀長氏農場栽蔗近況〉新聞中,就詳細報導了紀長在種植甘蔗方面所作的努力與改良的方法。
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西元1925),臺灣新聞社發起全島甘蔗品評會比賽,紀長打敗眾家對手勇奪「一等賞」,並獲邀在臺中公會堂的「糖業演講大會」中發表演說。前述的報紙,也報導他曾獲得臺灣第10任總督伊澤多喜男、大日本農會總裁守正王、台南州松井知事的褒賞。
除了自身所擁有的數百甲田地,紀長還承租一千三百甲土地種植甘蔗,因此總產量非常龐鉅,也成為東洋製糖株式會社北港製糖所(北港糖廠的前身)甘蔗原料採收區內最大的個體戶。這也難怪,北港製糖所原本只有連接北港到嘉義的糖業鐵道,到了大正二年(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再從北港往海邊延伸,從土間厝、水林、萬興、蔡厝,終點站是烏麻園(現在的口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載運紀長在水林週邊栽種的甘蔗。
#走讀台灣
#台灣蔗王
(.....未完待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s://new.lilac.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