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rreads
Edward Bellamy《百年回首》
「每五到十年就會發生商業危機,損害國內的工業,打垮弱勢企業並摧殘強勢公司,隨之而來的則是為期數年的黯淡時期。這段期間,資本家緩緩地找回之前四散的力量,而勞動階級則捱餓並掀起暴動。」
貝拉米在1888年出版所謂「烏托邦定...
#purrreads
Edward Bellamy《百年回首》
「每五到十年就會發生商業危機,損害國內的工業,打垮弱勢企業並摧殘強勢公司,隨之而來的則是為期數年的黯淡時期。這段期間,資本家緩緩地找回之前四散的力量,而勞動階級則捱餓並掀起暴動。」
貝拉米在1888年出版所謂「烏托邦定錨之作」的《百年回首》,綜觀來看一百多年後,我們雖擁有書中描繪的舒適娛樂享受,階級概念卻沒有被推翻,而是以巧妙的形象讓社會分裂與人性脫鉤。對比 Huxley,繼《美麗新世界》震懾人心的文明地獄之後,在1960年代完成的《島》相較起來像是一種精神上的逃逸路線,承接了那個年代風行的冥想與靈性實踐。
《百年回首》提出不少方法論,縱然在現代全球化的殘骸下顯得天真樂觀,但若與 Erik Olin Wright 《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對照便顯得有趣:Wright 所代表的西方左派視角,隨著時代演進也不斷校正自己的方法論,《如何在二十一世紀反對資本主義》所提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合作式市場經濟」、「社會與團結經濟」、「資本主義公司的民主化」與「銀行轉為公用事業」等解法,與《百年回首》的終極想像不謀而合。
但我們也可以這麼說,即便是現代民主社會主義,都更像是未竟之志。芬蘭的無條件基本收入實驗在為期三年後結束,具爭議的瑕疵讓這個實驗雖具領頭羊的角色,卻不足以代表實質社會研究結果。實驗結論是有助改善人類心理狀況與生活滿意度,但對於就業沒有實質幫助。Wright 所主張的方針有其脈絡可言,既使落地執行勢必存在著巨大阻礙,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習慣於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囹圄的人們一個想像的可能性。
說得更白些,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將不會是絕對互斥的對立面,更像是共生而流動的經濟體,若我們肯放下嘲諷、偏見去細細探究,並與部分大政府國家(例如歐洲、北歐或是加拿大)做比較,或許對《百年回首》抑或 Wright 口中的烏托邦社能有更明確的聚焦方向,細思其理念與政策部分或全部執行的可能性(甚或早已執行)。
「讓工業受到不負責任的人們們——這些人缺乏共識,也不願合作——管控後,主要出現了四種浪費:第一,錯誤的工作造成的浪費;第二,工業內人士之間的競爭與敵意造成的浪費;第三,週期性的供應過剩與危機造成的浪費,加上工業經常碰到的後續中斷情況;第四,隨時被閒置的資本與勞力所造成的浪費。」
書寫於十九世紀的現狀至今依然沒有改善,甚至在全球化與快速工業發展下引發更多問題,擠壓生存的不再只有貧窮線和勞工問題而已,中間偏左與中間偏右在極右派迅速擴張之下不得不取得妥協,而左派更把焦點從勞工問題移轉到身分政治的光譜上。
身份認同成為左派多元文化論述下的主幹,但同樣也被極右派挪用為擴張權力與劃分敵我的政治語彙。可惜的是,人類一起走過了無數戰爭與焦土,卻依然走不到一個共識的光譜區間。區域性結盟或是區域性戰爭都在眼前,國家與國家之間無法取得共識之外,國內的社會撕裂歧見也愈發嚴重。
不論是《百年回首》或《島》,指出的都像是一劑打給垂死之人的強心針:雖讚嘆作者的精神逃逸或是社會想像,但卻也同時看見現實生活中無可取代的社會性撕裂。Huxley 若還活著便可親眼見到《美麗新世界》在監控演算法與政治娛樂化下成了可悲的現實,超越了歐威爾式老大哥的勝利,更是民粹的驕傲。
我想我必須重讀 Lasch 在《菁英的反叛》中對民主提出的悲觀與質疑,並再次思索為何福山在近年論述中不斷強調國家認同,這樣在我眼中的右派論述,從過去的排斥,到近年的重新思索其脈絡,民主有其脆弱性,而那脆弱性是來自人性的軟弱與無知,我們理當記得亞里斯多德對無知行動之批判,同等的必須理解智性上永懷無知之道德。
然而兩千年後的我們,卻在政治命題上回到哲學譜系之中,民主的源頭一開始就建立在奴隸制度的不公義之上,西方如何地吹捧民主價值,卻同時將教育商品化,於是無知(道德上或行動上皆然、蘇式與亞式之主張皆然)成了各自對立光譜的口號,理應用來追求自由平等的手段成了既得利益者操弄的無恥技法。
相較起民主制度,貝拉米更相信菁英領導下的開明專制。普世認為偉大絕倫的美國憲法,也並未將「人民」明確定義,且至今依然以相對菁英政策的代議民主為執行方針。當群眾陷入民粹激情中,台灣也經歷過中國用錢買下民主的危機;所以 Bryan Caplan 認為民主缺陷實則為人性缺陷的論述也其來有自。
捫心自問,我曾有過多少次「票票等值」的不甘與憤怒?自認為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真的會願意與社經地位存在著落差的人們同桌討論而不帶著自傲的批判嗎?我們眼中的群眾是誰?我們又願意為了維繫民主制度付出多少努力?當我們說著平等時,我們真正能夠相信、並做到平等嗎?
《百年回首》的收穫不在文學閱讀中,畢竟這是一本行文簡樸、劇情單一的作品;但卻讓我想要重讀、重新思考很多過去不太認同的觀點。所謂定錨之作的未來想像並無引起我的共鳴,但卻成為奇妙的錨點,讓我在 mind map 中重新搜尋導航,然後又多加了幾本書到我的待閱清單中。
#EdwardBellamy #貝拉米 #百年回首 #堡壘文化 #閱讀 #翻譯文學 #烏托邦 #政治 #讀書筆記 #閱讀筆記 #心得 #閱讀日常 #書蟲 #讀後感 #讀書 #日常
北歐社會民主主義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3673北歐社會民主主義
代議制 參與民主 收入再分配
社會經濟 含藏著正義均等
春風吹著斯堪地那維亞 維京族群
宏觀調控 只為服應全國百姓利益
福利國度 有時稅賦高達八成
減低資本主義 全球托拉斯威力
北歐模型 歐羅巴人 半島上
北方而來 牢牢扼住波羅的海
圖片取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