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北極海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極海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極海英文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
北極海英文 在 公視|公共電視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1:20:27
【科學怪人原本其實是鬼故事?】 1816年夏天,印尼的火山爆炸,火山灰蔓延全世界,阻擋太陽光照射地球,造成全球異常低溫。那時瑪麗雪萊與當時未婚夫和文青朋友們一起去瑞士度假,卻冷到無法外出,只能和朋友待在別莊裡聊天。朋友之一拜倫(唐璜的作者)提議來場鬼故事創作大賽,瑪麗將自己的夢境作為故事靈感,將這...
北極海英文 在 ✨蔡芮郁 ✨ • ࡇ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14:20:28
被這本書『與時間的河約定 來自極地的永恆呼喚』吸引的原因我很喜歡鹿,另外是在某晚上班無事做隨手翻閱,發現拍攝手法很美如畫般,而且對阿拉斯加這沒生之地產生好奇心,讀前幾頁就很愛這位攝影家。 星野道夫在拍攝棕熊時,遭棕熊襲擊不幸喪生享年44歲。他勇於實現自己夢想,不會因為任何懼怕而退縮。在他大學一年...
北極海英文 在 Hi there, it’s Nin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7:49:45
模聯好難所以我要努力加強英文了!北極海荷蘭代表🌟 公關特約要開始衝了 I'm so busy. 朝著副會前進啦!#un#arctic#netherlands#student...
北極海英文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類導致氣候危機已殆無疑義
長久以來,有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仍然不願面對「氣候變遷是人類造成」的事實,這次IPCC的AR6報告則徹底敲醒了仍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們。
#極端氣候 的主要肇因,是人類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了200萬年以來的最高濃度,甲烷的濃度也達到80萬年新高。
AR6報告指出,從1990年代以來的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層減少的現象,有高達90%的可能性是來自人類行為所致。報告結論更指出,「毫無疑問,人類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It is unequivocal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warmed the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 極端氣候已經來臨,「明天過後」就是現在
自從1970年代以來,極端氣候已越來越頻繁,這50年中以來的升溫超過了過往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段,過去五年更是1850年以來最熱的五年。此刻全球均溫與跟1850年代相比,已經升溫了1.07度。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科學家也在世界各地觀察到越來越頻繁的熱浪、災難性降雨、乾旱,以及海洋酸化等。
報告也指出,原本每十年才會發生1次的極端高溫事件,在升溫1度的此刻,頻率已提升到每十年發生2.8次,原本「五十年一遇」的事件,現在頻率則提高為約五十年5次。倘若升溫持續且來到4度,那麼「十年一遇」的高溫將成為「每年一遇」,此外包括旱災、水災,也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種種證據顯示:電影《明天過後》裡的末日景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氣候危機下的極端氣候如野火、熱浪、旱災、水災、颶風等,早已經在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傷害。
🔴 抑制升溫1.5度目標日益急迫,但仍然有可能
本次IPCC報告的路徑預測採用「共享經濟路徑(Share Social-economy Pathway, #SSP)」,根據未來GDP、人口成長與都市化程度的不同,IPCC報告中共列出了SSP1到SSP5的五種情境。
不論在何種情境之下,在未來20年內,地球升溫都將突破1.5C。倘若我們的經濟仍持續地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驅力,那麼SSP5情境下的升溫甚至會在世紀末來到4.4度。
在諸多情境之中,強調教育普及、人口成長趨緩、低物質消費成長、化石燃料轉移的「永續性路徑」SSP1,是最有可能抑制升溫的路徑。SSP1-1.9情境,雖然同樣會在2040年前達到1.5升溫,但也有機會可以在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快速大量減少排放,達成淨零碳排,是唯一出路
雖然此次IPCC報告的結論不容樂觀,五個預估情境都會在2040年前突破升溫1.5度的大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已經毫無希望,更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
這份報告雖然沒有針對未來的能源配比有多著墨,但毫無疑義地,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且快速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份報告強調,「倘若不進行立即性、快速與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那麼要守住升溫1.5度甚至是2度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此刻的暖化趨勢是由過去人類活動所排放的 #溫室氣體 累積所造成,雖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程度仍然決定了未來的升溫趨勢。就如同SSP1永續路徑所呈現的,一個致力於更為公平的永續發展、#淘汰化石燃料 的情境,即使仍未能阻止地球在2040年前升溫1.5度,但最終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世紀末抑制升溫的目標。
🔴 當冬季漸暖,台灣升溫已1.6度
報告中也指出,在東南亞區域觀察到日益增多的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上述這些現象,台灣的民眾也絕對不陌生,過去一年來我們除了迎來史上最高溫,更遭遇了極為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亮起了紅燈,嚴重衝擊農業與農民生計。此外,不下雨則已,一下雨便豪雨成災。
根據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氣象局、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國家災防中心所共同發布的資料,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之間上升了1.6度,且台灣的冬天長度已由90天縮減至20到40天,夏天長度則是延長至120天到150天。
假如升溫趨勢延續,在碳排最高的SSP5路徑下,台灣在本世紀末的升溫將來到3.8度,且增加48天的36度以上極端高溫天數,世紀末的夏天將長達210,而冬天的天數更將在2060年後歸零。此外,颱風數量將可能在世紀末減少55%,但強颱比例提升50%。
🔴 氣候危機進行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種種證據皆顯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台灣毫無置身事外的本錢與藉口。
自從去年開始,各界紛紛提出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呼籲,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也已與立法委員洪申翰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的草案,幾乎所有主要在野黨也都各自提出相對應的版本,甚至連產業部門也都呼籲加速修法,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宣示「淨零排放也是台灣的目標」。這顯示「強化台灣氣候治理政策」已經是跨政黨乃至於跨公私部門的共識。
在此難得的高度社會共識之下,綠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以利民間氣候法版本以及各黨團修法版本可以盡速在立法院審議與通過。今年年底在英國舉行的巴黎協定締約國大會 #COP26,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帶著一部具有明確 #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善治理架構、有效管制工具與調適策略的氣候變遷行動法共襄盛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承諾與決心。
北極海英文 在 AMC 空中美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2015年起,❄北極區域融化的冰比起過去任何一個5年週期都還要多。也因為如此,俄國海軍去年在北極地帶發現5座原先被冰層覆蓋的島嶼。隨著冰層的融化,北極海的貨運航班線也隨之開放,這可能會造成俄羅斯、美國及加拿大在此地區爭奪資源。還想知道更多的Hot News請看本期A+2月號雜誌~
❄ the Arctic 北極地帶
❄ the Northern Lights 極光
❄ The Northern Lights are dancing in the skies. 極光在天空中舞動著
🎞想看更多A+影片,歡迎來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AmcAplus
👉 1月號的A+要送你魔擦印章,1月一到就趕緊去填寫讀者意見調查表~傳送門:https://www.english4u.net/magazine.aspx?mag=aplus
📢限量瘋搶空中美語雜誌📢 12期雜誌原價$2,640,現在只要$1,680‼ https://www.english4u.net/edm/2019/20190101_FavorablePrice/index.aspx
💟 A+ English榮獲「文化部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選介」推薦👍
#跟定AMC搞定ABC #空中美語 #美語教學 #英文學習
北極海英文 在 多益達人 林立英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rump Shows Interest in Buying Greenlan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earlier confirmed he was keen ( ) to buy Greenland, an autonomous ( ) Danish territory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of increasing geopolitical relevance as the Arctic ice sheet ( ) melts.
Trump’s bid ( ) for Greenland was not a first for the US. In 1867, the State Department expressed interest in the island, and in 1946 former US president Harry Truman offered US$100 million in gold, or parts of Alaska, in exchange for Greenland.
But last week Denmark, a NATO ally ( ), swiftly retorted ( ) that the island, located between the North Atlantic and Arctic oceans, is not for sale, prompting ( ) Trump to cancel a planned state visit.
The name “Greenland” is misleading as the 2 million square km island, the world’s largest island that is not a continent ( ), has three quarters bordering ( ) the Arctic Ocean and is 85 percent covered in ice. Greenland was a Danish colony ( ) until 1953, when it became part of the Danish realm ( ). In 1979, it gained “autonomous territory” status. Today, the island’s economy depends heavily on subsidies ( ) from Copenhagen.
Greenland has been essential to US defense since World War II, when it was a base for monitoring ( ) Nazi ships and submarines passing through the Arctic on their way to the north Atlantic. In 1943, the US Air Force built its farthest-north air base at Thule, crucial during the Cold War as a first line of monitoring against a potential Russian attack.
As the polar ice sheet melts, opening up potentially major shipping routes, other global powers have moved in.
Russia has become more active, and, while it has no geographical claim to the region, China has also begun to show interest in the region. China’s massive commercial shipping industry would benefit from the new polar routes.
This massive territory is also on the front line of melting Arctic ice in a region that is warming twice as fast as the rest of the planet.
According to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Greenland’s ocean levels are rising by about 3.3mm per year.
If Greenland’s ice sheet were to disappear completely, it would raise ( ) the ocean level by 7m.
Nonetheless, Greenland’s melting ice has a silver lining ( ). Greenland’s subsoil ( ) is rich in gold, rubies and uranium, as well as iron, aluminium, nickel, platinum, tungsten, titanium, and copper, which could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lthough Trump failed to buy Greenland, the US government is opening a consulate ( ) in Nuuk, the capital of Greenland, next year; the last time the US had a consulate in Greenland was from 1940 to 1953.
相中豐富天然資源 川普打算買格陵蘭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明白表示他亟欲買下格陵蘭。該島為丹麥的自治區,自然資源豐富;隨著北極冰蓋逐漸融化,格陵蘭在地緣政治上也愈顯重要。
川普此次開口,並非美國第一次想買下格陵蘭。一八六七年,美國國務院便表達了對該島的興趣;一九四六年,美國前總統哈利.杜魯門為取得格陵蘭島,出價等值一億美元的黃金,也提出以阿拉斯加的部分地區為交換。
但在上週,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盟國丹麥旋即反駁川普說,格陵蘭這座位於北大西洋和北極海之間的島嶼是非賣品,這讓川普憤而取消原訂訪問丹麥的計畫。
「Greenland」(「格陵蘭」,字面意義為「綠色的土地」)這個名稱很容易讓人誤解,因為它是個面積有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島嶼,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大陸島嶼,有四分之三的海岸線臨北極海、百分之八十五的面積覆蓋著冰。格陵蘭在一九五三年之前是丹麥的殖民地,之後才成為丹麥領土。一九七九年,格陵蘭取得「自治區」的地位。現今,該島的經濟極度仰賴哥本哈根的補助。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格陵蘭一直是美國國防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是二戰時期美國在北極的基地,以監視納粹借道北極、駛向北大西洋的船隻和潛艇。一九四三年,美國在格陵蘭的圖勒建立了美國空軍最北的基地,在第一線監測俄羅斯可能發動的攻擊,這在冷戰時期至關重要。
隨著極地冰蓋融化,有潛力成為主要航運路線的水路也開闢出來,全球其他強權紛紛湧入。
俄羅斯變得更加積極,新崛起的中國也開始對北極地區表示興趣,雖然中國對該地區並無主張領土。新的北極航線將會讓中國龐大的航運業受益。
北極的暖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方的兩倍,冰凍的北極正逐漸融化。而格陵蘭這片巨大的土地,正位於北極的最前線。
世界氣象組織的報告指出,格陵蘭的海平面每年持續上升約三點三公釐。
如果格陵蘭的冰蓋完全融化,將會使海平面升高七公尺。
儘管如此,格陵蘭冰層的融化還是有那麼一點好處。格陵蘭的底土富含金、紅寶石和鈾,以及鐵、鋁、鎳、鉑、鎢、鈦和銅,這些都可以吸引外國投資。
雖然川普購買格陵蘭未果,但美國政府計畫明年在格陵蘭首府努克設立領事館;上次美國在格陵蘭設有領事館,是在一九四○年至一九五三年之間。
#高雄人 #學習英文 請找 #多益達人林立英文
#高中英文 #成人英文
#多益家教班 #商用英文
#國立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