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
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校擦身而過
任何嫌自己所上校系的話,都千萬不要放到公開空間
原因很簡單,學長姐跟同學是會來搜的
試想,如果有小高一新生,連校門都還沒踏進來一步
就已經在網路上大嫌你的母校,講的你的高中有多差一樣
你的感受如何?
對於真心喜愛這個系的人來說,絕對是會很難過的
這就像當人家面,嫌你喜歡的東西很差一樣
甚至對於把系當家看的人,這會給人當面在羞辱家人的感受
遑論你還正要進去
如果都放榜了
還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念,到底該怎麼走
還弄不清楚自己實力到底是不是可以更好,自己是不是失常
還弄不清楚自己念這個校系是不是被糟蹋了
不用弄清楚了
有些事情,從來不是需要弄清楚,而是需要接受的
只有學會接受,才會面對,也只有面對,問題才會有可能被解決
2.不是學校決定了你的價值,而是你的價值造就了學校
我隨便舉:東吳法律、會計、實踐服設、輔大英語、東海建築等
這些系的分數遠低於眾多公立校系
可你畢業到業界、到研究所去闖看看,亮出來校名更閃耀的多
憑什麼?
學長姐打拼出來的價值阿
人家畢業生願意提攜自己學弟妹,願意把好工作留給學校同學
在實務界拿得出實力表現得夠厲害
這個價值是無數學長姐,用自己的人生,擦亮招牌出來的
與其浪費時間哀怨你上的船不夠好,不如想辦法讓這艘可以變得更好
況且念好學校資源就多,這根本就是迷思
假設第一志願資源有1000,你念的只有200好了
問題在於,能分到你身上有多少啊
資源1000有100個天才級又努力奮鬥的人在搶,200的卻可能只有兩三個人跟你爭
到最後分到你身上的,搞不好還是後者較多
若你考得好,只得更加戰戰兢兢,因為你後面的人正虎視眈眈盯者你
他輸了沒差,贏了就是你丟臉
開罐器比罐頭晚了48年才發明,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晚來本就是種常態
你若沒有耐心等,就只好面對一輩子無盡的挫折
3.從今天起,你學測指考考了多少分,已經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你若考得好,優秀得靠你未來繼續更新來證明
不要去瞧不起繁星、體保、原住民、僑生、離島保送等學生
大學所學跟高中幾乎無關了,基本上是完全重新的開始
你高中科目念得好,從不代表你大學理所當然也會跟著強
實話是,就我個人經驗看過的同學來說
反倒特別是繁星、離島保送等的同學會更拚
因為自覺不如人,一進去對於課業就更重視,相對的表現還特別好
隨意基於偏見小看別人,都是極其愚蠢的
若考得差,就請想辦法面對來解決問題
比起嘴巴喊喊,更重要的是要開始付諸實踐
你若打算轉學考,就開始去研究各校的考科,考試方向
去爬學長姐前人的經驗,上榜的奮鬥歷程,你鎖定學校的重點何在
轉學考聯招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各校自己出題
即使同系,不同學校方向可以差很大,甚至考科完全不同
還有免修規定、每年名額、你們學校有無聯盟、一堆眉眉角角要注意
轉學考即使是私立如輔大,好一點的科系錄取率都在10%以下
你現在都沒有決心要拚,還打算玩到開學在說,那不如乾脆直接放棄這條路吧
起碼玩得心安理得,不會要玩沒玩到,受盡罪惡感折磨,還一事無成
你若打算轉系考,也得開始打聽了
轉系考一般都會看在校成績,而大學的課程是自選的
有很多技巧可以刻意壓低學分換高分,或者部分系可以直接給你全修外系的課
還是以通識課程為主,反正轉了之後還可以抵免,選科系共同可以抵的選修等等
通常來說,大學新生的第一次選課都在開學前,而且你們選的都是學長姊選剩的
你若志在轉系,現在開始研究並不嫌早
總之,關於轉學考、轉系、重考、指考、學測得比較我放在IG自介連結了
有需要的可以再去爬文
其他更詳盡的建議與分析收在《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書的後面
4.每個人的家鄉都是美好的,把無知的偏見收一收
諸如:台北人就是天龍,都很冷漠
花東人都騎山豬,便利超商都很少見
南部女生都不太會化妝,穿著很隨便
馬來西亞人不太會說中文,不懂台灣文化
中國學生都很政治狂熱,玻璃心易碎
韓國同學都不好相處,民族性很強
任何基於各種奇怪傳聞、幻想而來的消息,都直接遺忘吧
拜託,台灣已經夠小了,不需要再自己搞分化,更沒權力歧視別人
管他什麼地方來,都有好人也有壞人,請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對方
開這種家鄉的玩笑都是容易傷人的
他可以嫌他自己家鄉不好,他可以大方自嘲,就是輪不到你來
地方不會決定一個人好壞,你的偏見與否,卻肯定會決定你這個人的素質如何
_______________
樂擎文,其餘建議接下篇
@Luke7459,回饋讀者演講,預定新書及《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詳都可見IG自介連結。
北商轉學考錄取率 在 羅文好公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跟學生聊到教改的議題 但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只知道教改後的現行制度 不知道教改前的情況 所以根本無法比較 我就學的期間大概就是台灣開始推動教改的1990年代 剛好跨在新舊制度之間 可以很準確的講出我觀察的的社會狀態
我國小的時候是完全不知道念書壓力是什麼的 每天放學回家就是看電視跟看漫畫 偶爾會去安親班跟才藝班找同學
我很喜歡去安親班教室 因為那裡有個小圖書館 等他們的時候我可以在裡面看我平常看不到的精美故事書 還有一些科學的百科全書 經常看到忘我
上安親班才藝班的同學羨慕我可以每天放學回家一直玩 他們只有六日可以玩 其實我才羨慕他們可以在安親班才藝班學習才藝 因為我只能每天看電視看漫畫 寒暑假他們去參加各種營隊 我還是只能每天看漫畫看電視...
上了國中後也是一路玩 我當時分到的是公立國中的後段班 在後段班玩得更起勁了 成天跟同學打鬧 放學後留下來打籃球到七八點才回家 我那個時代流行NBA跟灌籃高手 當時的夢想是未來想當NBA的球員(長大後才知道不能看漫畫立夢想
這樣無壓力的生活到了國三後終於有了轉變 國三全校重新編班 我被分到了升學班 人生第一次終於感受到了升學壓力 一開始名次掉到全班30名的感覺讓我嚇到了 以前一直都是前3名的 現在居然變成30名 一時間難以適應
於是乎主動跟媽媽說我想補習 找到了一個很嚴格會打人的數學老師 下課前會考10題 錯一題打一下 一開始有點不習慣 被打了一兩次 後來就都沒被打過了 然後數學成績開始起飛 在班上的名次也進了前10名
在升學班的生活是很充實的 我從不知道跟一群人一起認真讀書是一件這麼熱血的事情 以前都是我一個人念書 現在一大群人一起認真讀書真的是從未有過的經驗
我的國三導師是非常兇狠的嚴師 一開班有發生高壯學生霸凌欺負同學的事件 然後他就被我們導師打飛了(沒開玩笑 是真的打飛 我們導師有練氣功)後來班上氣氛一片祥和 再也沒發生過任何霸凌事件
導師很兇狠有個很大的好處 就是所有人都可以好好上課 而且同學很團結 會相互通報老師來巡堂的消息 感情非常好 至今我的很多好友都是國三認識的 雖然我也很羨慕之前沒編到升學班的同學 他們依然過著每天玩樂的生活 但我這一年雖然壓力大 但卻是最充實的一年
國中畢業後同時考上了嘉義高中跟高雄工專 著實讓我思考了很久 教改前的五專是很厲害的 台北商專 台北工專 台中商專 高雄工專 文藻語專 是業界響噹噹的名校 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搶著要
後來因為多數同學都選擇嘉中 我也選了普通高中來念 高一高二的我徹底放飛了自我 跟著幾個好友進了管樂社 也許是為了彌補我小時候沒能上才藝班的缺憾吧 我幾乎每一天放學還有假日都到管樂社報到 那裡有我最好的朋友 還有我最美好的回憶
就這樣一路玩社團 到了高三 才開始收心專心念書 因為高一高二都在瘋狂玩社團的影響 我的高一高二成績可說是慘不忍睹 這樣的情況沒辦法推薦甄試(就是現在所謂的申請入學 )我記得那時候我那時候是剛開始試辦的第一屆
所以沒法推薦甄選的之下 只能選擇聯考(就是現在的指考)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名額都在聯考 所以對我而言沒什麼影響
但因為太久沒碰書 一開始我採用太極端的方式念書 每天念書到2-3點 常常在書桌上睡到天亮 想要在最短的時間把成績衝起來 但這樣透支體力的我 在最重要的考前兩個月 我的身體累倒了 生了一場大病 完全沒辦法念書的情況下 聯考嚴重失常 但靠著生病前累積的實力 還是考上了東吳政治系
不過當時的大學跟現在的錄取率98%大學不一樣 當時大學錄取率低 所以不管是哪個大學哪個科系 自然組還是社會組 畢業出來都可以找到不錯的工作 那個時候說自己是大學生還會受到尊敬 不像現在還要被追問是那間大學哪個科系
當時候是一個行行出狀元的時代 適合念書的就一路念書到大學 不適合念書的高職畢業後就早出社會當學徒 學了兩三年後出師了 就開始離開師父 自己創業 所以也是個新創事業處處萌芽的時代
我一直都很慶幸 如果我出生在這個時代 這個升學制度之下 也許我就不會有那麼美好的國高中瘋狂玩樂瘋狂念書的生活了
我不是守舊派 好的改革我一定支持 但是越改越糟糕的改革我不能接受 現在的國高中學生的所有日常成績都要被當作升學標準 如何盡情玩樂?!
從苦一年變成苦三年 每科成績都要被量化後加入升學參考 然後說這是要降低學生的壓力?!更不用講很多學生還要被迫去當幹部 當志工 參加各種營隊 進行所謂的多元學習 這種不願意強迫參加的幹部志工跟營隊有任何意義嗎?
更不用講技職專科體系被破壞殆盡 大學文組學生完全供過於求的就業慘況了 廣設大學真的禍國殃民
先分享這麼多 至於後來如何轉學到台大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