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北基桃合併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北基桃合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北基桃合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北基桃合併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2)日上午質詢內政部長李鴻源有關國土規劃、防災系統及首都核心紓壓等問題在其施政報告中皆未提出明確的因應對策及具體主張。 林佳龍委員在議場秀出去年李鴻源接受《科學人》雜誌專訪時的內容:「現在台灣的情況是,所有人都非到台北辦事不可,所有的工作、審查都在台北,所有的重要會議都在...

  • 北北基桃合併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8 20:10:37
    有 2,680 人按讚

    我知道大家都在關心疫情,不過看到一則新聞,覺得要出來講點什麼。

    新竹市長林智堅,日前拋出大新竹市的議題,引發一時議論,當然藍綠各有說法。我原本以為,這只是定期出現的議題戰,畢竟台灣每個地方都吵過要升格嘛,結果不是這樣,連「新竹縣人不夠多就加苗栗」這種講法也出來。

    我說啊,這說法一出爐,林智堅是不是想繼續選新竹?沒人這樣想才奇怪,也很難幫他講話,畢竟歷史並非沒有循此模式者。不過他想不想,這不是我這篇重點,我想提的是升格這件事。

    基本上我反對新竹升格,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人口基數不夠,依照內政部人口110年7月速報,竹竹苗人口如此

    新竹縣573,385,新竹市452,807,苗栗縣540,312
    幫忙加一下,大新竹會有1,026,192,竹竹苗1,566,504

    直轄市門檻125萬,大新竹是甭想了,竹竹苗倒可以。

    若為了新竹所謂的竹科生活圈,刻意切割苗栗,硬擠一個125萬人口出來,那此例一開後患無窮。為何?彰化縣就126萬人欸,人家符合資格的沒得升,然後新竹可以配合升,開玩笑嗎?

    另一個原因,是地理環境不適合,竹苗的丘陵地帶比例高,人口高度集中,其他六都升格後,已經出現偏鄉資源更加缺乏的狀況,新的大新竹市長,選票基礎會更偏向新竹市周邊,苗栗大概會比二等國民更下一等去。

    這不是只有新竹,其他六都除了台北,現象只是嚴重與否。現實而言,選舉要依靠大票倉,除非我們徹底重改選制,不然此題無解。

    第三個原因,就是我根本上反對直轄市的結構,因為直轄市的行政區,區級首長官派,然後沒有區議會,這根本上違反地方自治的原理。我們只看到合併升格後,直轄市因為權力高度集中,大型計劃較易推動,地方反抗力量變小的優點,卻沒看到這就是缺點。

    民主國家,民意要能夠反映,依靠的就是民意代表,立委人數減半後已經很清楚顯示其弊端。一者負責區域太大,難以兼顧立法與選民服務; 另一者,形同承認票票不等值,人口少的選區數千票一名立委,人口多的十萬票一名,兩者在國會的地位相等,實際上等於我們降低了人口密集度的選票價值。第三者,最嚴重的弊端,就是我們讓政治業相關人員,失去基層磨練的機會,人民漸漸放棄自己對選區在地的監督,全數交給較大的市議員、市長,這嚴重違背民主政治的真諦。

    不過,透過大新竹市的概念,我倒認為可以讓大家重新思考,從林全院長開始,到賴清德院長兩任期間,一直都有私下探討國土重劃的合理性,只不過1124讓所有的規劃都成泡影。很多人不解,為何我老講2018,因為1124公投海嘯只是最表面的,許多具有長期性的議題,新產業的開發,全部隨著地方政權更迭,幾乎停擺殆盡,要是當初沒有被公投綁架,今天我們不會整天喊護國神山,而會有更多可以喊的新產業出現。

    算了,講這講不完

    我的意思是,國土重劃,是一條一定要走的路,今天六都直轄市擁有1,600萬人口,但是極端欠缺中間議會組織,像板橋區擁有55萬人口,比苗栗、嘉義縣都還要多,唯一可以代表板橋人民發聲的民意代表,只有2名立委、9名議員,這合理嗎?

    要做,就做得徹底,一條就是把全台組織扁平化,依照人口與地形地勢,切割成適合大小的市,好比說台灣2,300萬人口,就切成11塊,每塊200萬人上下,然後轄下每一區都民選區長,以及用里民數量規劃適當的區議員。

    另一條,乾脆三級到底,台灣省廢掉,回到日本的五洲三廳概念,像是整個北北基區就合併為一個600萬人的直轄市,靠近桃園的三鶯跟林口就依照地理切割給桃園,桃園再去合併北新竹,變回古早的新竹州,或成為桃竹市都可。然後在這之下,基隆、台北港等依照港務需求,部分地區收歸中央,同樣舉辦區長跟區議員選舉。當然,博愛特區也可以擴大,整出一個首都特區。

    換句話講,我不是無條件反對升格,也不是誰執政就挺誰,而是這種茲事體大的,應該是要好好坐下來談。現在這種不上不下,直轄市占了多數人口,然後直選民意代表基數超級大,根本亂七八糟,早該改一改了。

    結論就是,單純升格這件事,我是很反對。

    尾巴來罵幾句,進步派想選舉我沒意見,但自己去從里長、議員開始選可以嗎?2018威脅跟黃白聯合,不然要大家一起死,還想故技重施?我知道林智堅會急,市長連任又正處於衝刺的年紀,想要找新的舞台,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那些從後面出餿主意的,幻想可以藉此撈到提名權的,還是省省吧。

    威脅的戲碼玩一次兩次會有用,但選民不見得會再次買單,別以為耍手段弄到黨內提名,就可以逼選民含淚投票。地方選舉可不是總統,吃這套的人沒那麼多。

  • 北北基桃合併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3 18:12:08
    有 585 人按讚

    今天的基隆,再度+0。

    全體基隆市民,都很努力。

    基隆在北北基桃生活圈裡,雙北的疫情,與基隆就是習習相關、密不可分。

    雙北有好的資源,不一定輪到我們,但若雙北遇到困難時,我們卻往往很難置身事外。

    很多人,包括基隆人自己,都常忘記一件事,基隆是北北基桃四個縣市裡,唯一「不是六都等級」的城市。基隆是過去的「省轄市」,相較於台北市一直以來都是「直轄市」,基隆在市政資源、人力、待遇,都與雙北相差甚遠。

    或許這才是這次疫情中,我們屢次聽到的「區域聯防」這個概念時,針對基隆市的市政與北台灣區域發展,可以開始理性思索的問題。

    這時候不該用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是試著用區域治理,甚至國家在地方治理的權力分配上的問題。

    政治人、政黨,往往要思考「選票」、「選區」這些東西,這當然有它的道理在,因為每個民選的政治人物,都有對選民的承諾與信任。

    但是,這次疫情帶來的,是個不照「人」邏輯思考的「病毒」。

    武汉病毒並不在意基金三路過去,是萬里、新台五路再過去,是汐止、潮境再過去,是瑞濱。

    武汉病毒也不在意在內科、北車、板橋,感染到的人,身份證上是A、F還是 C。是基隆人、台北人,還是新北人。

    而要面對這種挑戰,我們要圍堵、聯防、隔離,甚至最後要學會「與之共處」的基礎,是一個能夠更迅速反應、更有效把行政資源配置正確,在地理空間上、在人群控制上、在醫療、紓困、行政的安排上,都更有效率、順暢的政治體制。

    簡單說,等待這次疫情過後,我認為,我們真的該找個機會,好好討論「北北基重劃」的問題。

    也許未來的基隆市政府、市議會,會與現在我們所知的,非常不一樣。也許我們會與東北角的鄉鎮合併,成立新的城市。這些,只要我們放下選票考量,秉持開放的態度,與「以人民的利益為優先」為原則,都是可以思考與討論的方向。

    基隆市民朋友,大家辛苦了,我們繼續一起努力下去。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 北北基桃合併 在 張之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7 16:38:07
    有 132 人按讚

    2021.6.7 林右昌市長疫情記者會(下午場)重點摘要:

    一、今天CDC公佈全國新增212例,新北82、台北60、苗栗45、基隆3。基隆應有趨向穩定的趨勢,大家繼續加油。

    二、確診3個案足跡。

    三、老人養護中心疫情問題。基隆採預防性作為,全市26家機構感控措施稽查、總共424工作人員,全面預防性快篩,皆為陰性、強化機構「分艙分流」照顧原則,且需設有隔離室、機構第一線工作人員全數完成疫苗接種、立即提升工作人員防護裝備規格(隔離衣、護目鏡)

    四、疫苗接種順序,過去是邊境防守、接觸風險為優先。現在已經進入社區感染,值得重新思考。第一類醫護人員基本上已經完成施打,我提出兩點建議:
    1. 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如北北基桃,以及近期的苗栗。策略性打擊重點熱區,根據英國經驗,施打比例達30~40%,日增病例數會明顯下降得到控制。
    2. 致死率較高的群體,如:65歲以上長者、養護機構以及洗腎患者,可減少致死率。

    五、全國長者人口(65+),嘉義縣20.62%、台北市 19.38%。基隆市65歲以上長者人數65,626人,佔全市比例17.82%。75歲以上長者人數23,487人,站全市比例6.41%。

    六、蘇貞昌院長提到會優先施打75歲以上長者,基隆市會依照中央指示,優先施打75歲以上的23,487人。

    七、宜蘭縣作喊出避免移動造成染疫,建議中央把端午節往後挪與中秋合併,基隆?
    放假為中央權責,尊重中央。

    八、國內已有莫德納、AZ、嬌生先後到台灣,基隆鄉親好奇,第一二三類人員是否施打完畢?接下來誰能施打?接到通知接種民眾能否有選擇權?
    目前AZ有進來,莫德納正在解封籤,嬌生還沒進來,昨天美國的75萬劑其中可能有包括嬌生的,但還沒進來。基隆第一類人員已經施打完畢,日前向中央爭取的2100劑疫苗就是基隆二三類人員的40%,還有6,068人還沒打,包括海關、海巡、港警等。

    一二三打完後誰能打,這要看CDC到時會不會再調整優先順序。如果要熱區重點打擊,基隆算疫情熱區,這中央應該整體考量。再來要看疫苗總量夠不夠大家選擇。目前數量很緊迫,為了防疫需要,最好還是有得打就盡快打,形成保護力。

    九、苗栗發生移工群聚感染,本市六堵、大武崙工業區,有何防疫措施否?
    本市外籍移工總數6085人,製造業只有1314人,多數外籍移工為看護、照顧,製造業比較少。比起新北、桃園動輒十萬以上,我們非常少。目前基隆相關單位以篩選30人以上聘僱規模的製造業(共九間)產發處、衛生局會聯合稽查、輔導,要求廠區內以便當取代供餐,工作、居住場所進行分流。也會持續發送多國文字宣導,外籍移工能懂得自我防疫,也有就醫管道。

    十、中央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基隆市各級學校有否配套規定?
    基隆市的市屬學校,已經完成包括校內期末考試、畢業考評量方式調整、分數計算比例,都已公告在各校官網上,也將通報家長。畢業典禮一律取消。離校手續辦理,分批、分流。結業式一律取消。在校生已不到校為原則,等疫情過後再處理。暑期輔導、活動,全部線上規劃。跨校、跨縣市合辦。

    十一、環保局本部要進行300人的大規模接種疫苗計劃,是否有群聚疑慮?是否考慮改回到醫院接種?
    在環保局設了快速施打點,是為了公共利益而設,讓有風險人施打。防疫有五大原則,第一原則就是社交距離,現場座位1.5公尺間隔,口罩、人流管制、進出動線,醫院為疫苗施打,也常在外部設施打點。

    到醫院施打疫苗,都會在醫院外面搭設疫苗施打空間,這跟到環保局目前施打的狀況是一樣的。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整理

  • 北北基桃合併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2-04-05 18:43:05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2)日上午質詢內政部長李鴻源有關國土規劃、防災系統及首都核心紓壓等問題在其施政報告中皆未提出明確的因應對策及具體主張。

    林佳龍委員在議場秀出去年李鴻源接受《科學人》雜誌專訪時的內容:「現在台灣的情況是,所有人都非到台北辦事不可,所有的工作、審查都在台北,所有的重要會議都在台北,教授、官員、公務員把大部份時間花在高鐵上,完全不符合成本。我們這麼小的國家,要這樣子做事情?其實,只要半個行政院遷到台中,就會有200萬人跟著走,也會有產業跟著過去,台中就會發展起來,台北的房價也會下降,環境跟著變好;南部會跟著台中發展起來,趁這機會把人口與產業平均、分散。」林佳龍質疑李鴻源部長能否落實並堅持自己的理念,執行將半個行政院遷到台中以平衡國家區域發展?李鴻源笑答他會很努力地把這個精神落實在國土規劃法與行政區域規劃法,並與相關部會協調溝通,說服行政院促其完成。

    為配合新北市延後一年選舉的政治目的,當初五都倉促升格,林佳龍批評合併升格在國土規劃上是虛有其表,因為地方制度三法,包括地方制度法、行政區域劃分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根本還未完成修法,缺乏配套措施,升格並未加值,政府著實欠國人一個道歉!現行區域劃分有中央、五都、準直轄市、一般縣市、鄉鎮市及離島等,疊床架屋,致防災體系權責紛亂,多頭馬車,林佳龍認為李鴻源所謂的「區區重組、縣縣合併」理想,根本看不出有任何解決問題的具體主張及達成目標的政策方向。因為新北市已經獨立升格,兩直轄市近在咫尺,北北基合併形同破局,林佳龍要求李鴻源提出具體國土規畫的方向、目標及時程,李鴻源表示,希望行政區劃法在這個會期可以在立法院通過,並在這個會期提出國土規劃法送立院。

    台灣已經進入高鐵一日生活圈,林佳龍質詢李鴻源部長是否贊成區域多核心發展?他認為目前若把台北跟桃園進一步整合是與多核心發展背道而行,如此拉開南北差距,造成「重北輕南、忘中部」,即頭重腳輕、中部很脆弱的情況。李鴻源表示他將積極說服長官與同仁,不會再強調大台北地區的發展,因為這不符合國家利益。林佳龍最後提出,大台北位於核災威脅區域內,如何透過國土規劃進行首都紓壓,可先將國會遷至台中,李鴻源則表示若立院決議遷建,曾在省府擔任水利廳長的他會樂於到台中備詢。

    http://www.citylove.org.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