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北北基前三志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北基前三志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北基前三志願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陳安儀的窩心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天朋友的孩子、還有我的姪女、學生都在參加會考。讓我忍不住想起兒子去年準備考試的過程。 前幾天和電視通告在討論錄影內容時,對方好奇的問我:「孩子準備考試時,你有沒有給他下過指導棋?」 我說,兒子、女兒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說過一次「快去讀書」;也沒有說過任何一次「不准再玩電動」。我能...
北北基前三志願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天朋友的孩子、還有我的姪女、學生都在參加會考。讓我忍不住想起兒子去年準備考試的過程。
前幾天和電視通告在討論錄影內容時,對方好奇的問我:「孩子準備考試時,你有沒有給他下過指導棋?」
我說,兒子、女兒在準備考試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說過一次「快去讀書」;也沒有說過任何一次「不准再玩電動」。我能做的事,只有盡力營造一個愉快的讀書環境、做好吃的食物、提醒他要適當的休息、睡覺。
兒子前年暑假決定報考北北基會考之後,爸爸陪他試聽了幾家補習班,最後決定補數學、社會、自然三科,國文、英文自己讀。因為補習時間都集中在週末,所以我們週五、週六帶他回台北上課,週日他踢完足球、或是上完我旗下老師的作文課,再回宜蘭。
說實話剛開始我並不怎麼看好他,從四年級轉到體制外,他很多東西都沒學過,連9*8=72都會背錯;寫作文時超過一半的國字都忘了怎麼寫。因此雖然我一面跟他說,花了補習費至少要考上台北家附近的公立高中,不過心中暗自做好準備,真的不行就去念宜蘭的私中。
準備考試那八個月,他每天從學校回來,吃點點心就會先去睡一覺,七點起來吃晚餐,然後從8點讀到半夜12點。隔壁的同學也會來一起加入,因此我每天晚上都會準備宵夜給他們吃,一邊改作文、一邊陪他們讀書。
一開始補習班的複習課程他聽不懂,我必須把數學的每一個章節給他講一次;我們娘倆埋頭算數學,常常解題至深夜。漸漸的我只要負責國文解題就好,英文則交給阿宏。
那段時間,我發現他讀書壓力越大,打電動打得越兇。放春假和過年時,他常玩到半夜三更不睡覺。不過,我計算了上課、補習、讀書的時間之後,其實蠻同情他的——真難為他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讀那些枯燥乏味的科目。
所以,通常我盡可能在晚上陪伴他們,盡可能的讓讀書時間愉快一點,弄點好吃的冰淇淋、雞湯麵、滷味、草莓奶昔......一起讀書,說說笑笑;早上準備他愛吃的排骨粥;給他們講點文史典故,然後.......對他的電動視而不見。
只有幾次實在太誇張,玩了超過四、五個鐘頭,我提醒他:「眼睛休息一下,去做點別的事好嗎?」他便放下電動去看看小說、畫畫動漫,或是出去走走。考前一週他花了一個下午拍了100多張連續照片,做了兩支小動畫。
會考結果出爐,他國文考了A++,總共22分多、作文四級,上了我家附近的南湖高中。這個成績我們都很滿意,人家唸三年,他只花了八個月。只是我不免也有點擔心他上了高中之後,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體制內,能不能繼續自主的讀書?
沒想到,他在高中成績竟然名列前矛,第一學期結束是全班第四名。導師前一陣子幫他寫了一封推薦信,把他誇上了天,大意是說他「耀眼但不刺眼」,不但PPT、報告做得一級棒,在多元課程常自動帶領同學討論新聞,而且出老師意料之外的上課認真、成績優異。
此外,他到處去聽演講,參加自學同學發起的活動,還有學校的社團,讓自己的高中生活多采多姿。
這果真應證了我「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看法。其實我覺得以兒子的資質,或許三年體制內的努力,他也能考上前三志願,不過要在前三志願保持名列前茅就真的很難;而花了很多精神唸枯燥的書,卻老是拼不過別人,難免容易自暴自棄(當年我就是如此......)。所以我覺得現在這樣很好—-只要努力就能得到成就感,而成就感就能激發他繼續努力。
我一直認為學習是一個終身的歷程,要均衡、要持續,不必為考試特別停下來。所以當我的學生會考前兩天照常來上寫作課時,我幫她拍拍手;我兒子也是在考前照常踢足球、閱讀。
女兒前個月跟我說:「媽,我覺得我最近花在手機的時間太多了,我決定坐車、等車時繼續保持閱讀習慣。」她辦了捷運圖書館的借書證,常常跟我分享她最近看的書,我也推薦一些我大學時喜歡的書。我更常常告訴她,上大學後功課只是一部分,要去社團、要選幹部、要談戀愛、要交朋友、要打工.....最重要的是,繼續閱讀。
當兒子在背誦歷史或是什麼「李商隱、杜牧是唯美詩派....」時我也總是提醒他,其實你只要讀幾首唐朝詩人的代表作品,就不用死記什麼詩派啦!歷史也一樣,看一本慈禧太后傳、毛澤東傳,比你背一下午課本還記得清楚。而且讀書本不應當只限於課本啊!現在的考試很活絡,否則你連國中國文課本都沒讀過幾課,是如何考出A++的成績呢?
總之,無論考得好不好,人不是為了考試而存在的;人的一生都在學習,所以也無需為了某一次的考試成功或失敗而縈懷。希望所有家長、考生都能放寬心,過去的讓它且過去,以平常心面對結果喔!
圖文不符之「今日去逛建國花市」
北北基前三志願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覺得她講得真好!
「那些曾經看不起你的人,有一天他們都會在划臉書的時候,忌妒你,仰望你。而那時的你,已經是跟他們不同檔次的人了。」
一開始我成立這個粉絲頁只是希望分享更多Durham的資訊給大家,畢竟在台灣大家申請學校也只想申請什麼曼大、UCL、LSE之類的那種名聲大的學校,而漸漸到最後變成好多人來問我,到底該不該出國留學、該不該來英國工作、該不該申請留學貸款。
我想說的是,我自己並不是台灣什麼名校出來的,從小也不是成績特別好的學生或念什麼前三志願的明星高中,還記得考高中的時候我也曾經很認真的想說要念前三志願,畢竟我們北北基啊! 當然我自己很混可能是一個原因,另外,到最後我們班沒一個人上台北的明星高中,即使我們班的第一名也是留在基隆。
很多時候、很多人之所以會成功,也是因為他們有資源。因為家裡提供了那個環境、那個背景。這邊併不是在批鬥家庭經濟背景比較好的人或怎樣,只是之前看到有人提到,他們舉辦檢定考試讓低收入戶學生免費來參加,而有些人卻不來參加擺爛,甚至批評很多學生就是不用功,家裡窮還不努力。我想說的只是,在英國也是一樣的,私立學校的小孩往往批評免費公立學校(State School) 不用功,很糟糕,所以他們升學率這麼差,裡面大家整天在耍流氓、打架鬧事、吸毒、未婚懷孕。但那些可以進入私立學校的學生,並不知道那些他們眼裡所謂不用功的學生的家庭背景是怎麼樣的。 就像晉惠帝,「沒有飯吃為何不吃肉?」是一樣的。
老實說,自從來英國念書以後,我遇見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台灣人。很多人雖然都說在英國的生活很辛苦,要自己煮飯,要念書很辛苦,每天都在熬夜做論文,準備考試,要自己洗衣服,要自己學習獨立。但至少這些人不用擔心家裡的人餓死,不用擔心生活費不夠,不用畢業以後馬上就得工作還貸款等等。當很多人從小在家裡的支持下,認真念書,認真考上好學校,甚至認真念英文出國留學,他們最後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就變成有點,「我很努力啊!所以我會成功,那些不成功的人,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當他們成名以後,他們的努力也被大家看到,但全世界有多少人,想努力可是也不會成功?因為他們沒有資源,因為他們沒有那個環境。
我一直覺得環境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自從我去韓國交換學生以後,我的想法改變了很多,而後來到海運界工作,到英國留學,現在成為軟體工程師。我的想法跟思考模式都改變了非常多。以前的我,不會去想到階級複製問題、貧富差距問題、劍橋分析問題、現在越想越多。就像文中她說的「事實是,公司付你薪水不是請你來上課的」公司努力的壓榨人這件事情,一直到我到英國工作以後,才發現原來以前在課本上念的人力資源管理是真的。自從我on board 起,主管告訴我「這兩年,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而公司也真的在這段期間,給了我很多的課程,很多工具,包PluralSight, RosettaStone, SpringBoard, Discover Insight, Agile Course, C# Course, AWS Course, Angular Course, OutwardBond etc. 光是上課的天數零零總總大概也超過一個多月。但說真的,以前在台灣被壓榨的時候,根本不相信什麼管理方法,不相信公司會真心訓練你,也是那個環境造就了我們有那些想法。在日本、韓國,大家也只是想找一份可以待一輩子的好工作,想要安穩,希望不要被裁員。台灣也是大家做得要死,當時的想法完全不一樣,我甚至不會覺得自己要成為什麼偉大的人,只是覺得自己一直被上級看不起,被國外留學回來的幹部看不起,所以才想出國。而到現在,我已經覺得那些都不重要了。重點是自己的未來。
講這些只是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也給大家參考。當你經歷很多事情的時候,可能覺得很痛苦,覺得自己好像看不見希望,覺得好像要成為壞人,成為那些奸詐的人,努力把別人擠下去才可以爬得上去。可是其實,到頭來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很多人也私訊問我,不知道要不要離職來念書,要不要離職考雅思,又深怕自己得罪同事、得罪公司,或被人家說話。但就像她說的「只要你夠強大的話,別人就要聽你的」。商業上大家也是現實的,如果你能力夠好的話,不用擔心沒有公司要你,即使他們討厭你,如果你可以為他們賺錢,他們怎樣都會拜託你去上班的。這也是為何當初我要不顧一切的來英國。以前當我還是海運OP的時候,每間公司只會問我願不願意加班,然後開個少少的薪水給你,因為反正你取代性很高。但當你有個專業以後,當我真的成為一名工程師以後,即使我很菜、即使我會的東西很少,打開104還是很多人主動邀請我去面試,當然不是要鼓勵大家要成為工程師什麼的。只是想說,找到符合自己興趣或自己想做的工作,並不是不可能。即使追逐夢想這件事情在台灣會被大家笑,但給自己一個圓夢的機會,也不是太差吧!
#來英國留學後的我
北北基前三志願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文輕理,大家都要愛上寫八股文?】/彭菊仙
大家都知道,這次國中會考的比序,作文是最大關鍵。一位朋友的孩子拿了四個A++及一個A+,但是作文只拿了四級分(其實不錯了,滿級是六級分,也過半了,代表有一定文字表達能力),平時在校名列前茅的他,這一「筆戰」下來,志願得從第四、第五考慮起。三年苦讀的孩子,如同突然被戳破的氣球一般,全然洩氣,不發一語,愁雲慘霧。
另一位執教理化多年的老師私下跟我抱怨,特色招生只考閱讀理解能力與數學能力,他理解到不少志在考前三志願特色招生的孩子,早就開始跟著考試風向球,大膽重文輕理,暫把物理化學科學放在末節。
第一個案例將製造出來的新現象,必定是:作文班林立;大量父母開始送孩子去補作文。喜愛研究科學理工但是天生不喜文字操作或語文藝術的孩子,開始把親近理工、研究科學的時間挪給練習寫「結構式作文」。
第二個案例則更強化了所謂人人稱呼的菁英分子為求在制度上勝出,即使天性偏愛理化科學,也不得不跟著特招方向球,立拚閱讀理解的提升,並且花費大量時間來搜尋見識各類數學難題。
不論是會考或是特招,綜而觀之,似乎透出一個考試人才篩選主軸---文字表達力與理解力。
我國教育一向是考試主導教學,然而考試的目的是什麼?不正在於篩選與分類適當且有用的人才?國中會考以作文為標竿,特色招生亦輕略理科,這主導的出來的教學方向與學習方針必定有所變化,而此衍生而來的人才發展側重方向也跟著轉折。這個大力扭轉產生的結果非同小可,必定影響未來我國國力的偏廢。
不要忘了,我國是科技島國;更不要忘了,中國近代之所以殞落在列強之中,就是太過於著重虛幻的文體表現。翻翻儒林外史對科舉制度八股文的諷刺,看看當時西方在工業大革命中如何藉由具體的實業主義大躍進,再回頭看看當時中國的菁英分子如何鑽進八股文的死胡同裡而浪費天分,就可以知道,具有清晰的表達能力、具體的思想能力雖是人才的基本條件,但是進一步懂得以漂亮華美的文字來包裝想法,絕不是競爭力與進步力的首要條件。
但是六級分的作文,勢必不只有思想、內容,勢必要懂的文字操作與語文藝術,那是文學人才要雕琢的方向,不是人人都有興趣,也不是行行都有需要。但是考試方向球就是會侵蝕每個孩子的學習方向,而每個孩子學習項目的輕重緩急,的確影響國力的發展方向與強弱。
我要說,以作文作為評比首要關鍵,大錯特錯!真正需要的能力,一輩子都用得上的能力,可不是人人都需要熱愛文字操作、享受文字藝術。
當大部分的孩子把心力放在學習寫一篇文情並茂、修辭精確的結構式作文時,依據時間排擠效應,對理工科學有深厚興趣的孩子膽敢不把時間花費在練習寫結構式作文(不就是八股文嗎?)之上嗎?
當特色招生完全棄理化於不顧時,想爭取優良資源的上進孩子不會願意把更多的時間放在繼續研究物理化學科學之上。
我們的科學人才怎麼辦?我國以科技立國的基礎何以繼續雄厚?
再來,我要大力批判所有被稱為明星學校的前幾志願,特別是北北基名聲響叮噹的學校,即使我自己是北一女畢業,我也要說,你們在這次會考投入的誠意與孩子們辛苦付出的心血完全不成正比。
這就是為什麼一堆用功上進的孩子到頭來一場空的原因,因為你們釋出的名額實在太小氣,格局太小器。
我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媒體站出來好好剖析明星學校的怪異心態,既然十二年國教要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但是主角人物卻一點也不配合,這個目標終究就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明星學校只釋出少的可憐的名額給免試升學(哪是免試入學?會考大家都考的膽戰心驚),但是誰來同情孩子們已傾全力殫精竭慮日以繼夜地、付出所心力與誠意!
這不正像是花了大鈔卻買不到等價貨品,完完全全受騙上當的感覺,誰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