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京大学中文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京大学中文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京大学中文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民傑(奸的好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了此文是有不少感概的。 這篇文章是有點長,我沒有細讀和精讀此文,我衹是快速讀了兩次。 從第二印象說起(我讀了兩篇),此文是分三個結構而論述的。 第一個論述是説整理古籍编辑古籍之技術問題。 作者談技術是相當全面的,從電腦輸入軟件病毒都有一一論及,其中有一段我是印象很深很多感概的。 如作者説的,他...

  • 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 李民傑(奸的好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28 22:02:55
    有 11 人按讚

    看了此文是有不少感概的。
    這篇文章是有點長,我沒有細讀和精讀此文,我衹是快速讀了兩次。

    從第二印象說起(我讀了兩篇),此文是分三個結構而論述的。

    第一個論述是説整理古籍编辑古籍之技術問題。
    作者談技術是相當全面的,從電腦輸入軟件病毒都有一一論及,其中有一段我是印象很深很多感概的。
    如作者説的,他在一次討論整理古籍的會議中,論及由中學老師整理,他就離場了。
    作者提不同版本等深入問題都是很技術性的,這是處理古籍的難度,嚴格來說,某個資訊領域或許真的需要有一個博學的專業專業顧問的。
    譬如手抄本,這些都需要很專業的知識的。
    這裡我是很感概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整理古籍不能衹是有學歷就足夠的。

    第二個是談到行政管理(保存的問題)。收藏和保存古籍是有難度的,如古籍不是每翻閱一次就壽命短一次,你不翻閱不見光一樣是不斷減短古籍的壽命,他提出古人晒書的典故,簡單來說,不翻會死,亂翻也會死……

    第三個論述其實是跟行政管理有關的,那就是古籍和閱讀者的關係……
    用我做例子,我不是孤本書的收藏家,也不會聽到孤本就亂花錢,我重視的是稀有性同時又寶貴的資訊。
    有時候當你知道有一個古籍抄本是藏在ABC國圖的古籍部,古籍是文物,不可能外借的,也不容許你隨便翻閲的,這是需要有文物保存的意識,但是要在寬嚴之間的拿捏。
    譬如一個讀者萬里飛行過來想閱讀古籍,你不拿出來,這對閱讀者而言可能就是他夢寐以求的資訊,不識貨就不會來找,既然碰到識貨人,行政管理上確實是需要有一套寬嚴之尺度的,太嚴此古籍永遠被密封,古籍祇不過是一堆廢紙文物 ,一樣會有夀終正寢之日的,擺在永被密封處,又有什麼用?
    這樣何必收藏在圖書館呢?
    以上就是讀此文的感想。
    https://mp.weixin.qq.com/s/yuAPBS3W99W_Al0EGmj9nA

  • 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1-15 08:52:45
    有 1 人按讚


    先讲一个故事……

      如果你来找我,站在我面前,信任我,你问我:给我推荐一本书吧!

      好。我也知道你的习性,你喜欢外国小说,内心幽暗,生活低微。你需要一本新书,我扒开书堆,翻出今年刚刚译到中国的"文痞"布考斯基的小说《苦水音乐》,拿给你。

      就是这本了,它适合你。

      你也相信我。你回去的路上给我发来短信:嘿,哥们,这小说,真好看!

      事实就是如此。

      就在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编得一手好书,来打听今年的凤凰网年度好书。我秘而不宣。他说,张先生的书,上半年好评如潮,下半年他们却一边倒地留下几句批评,没了!

      他很生气,我也理解。媒体的好书榜年年有,开书单的却总是那几位老面孔,何况媒体的朋友们有时还没有耐性,像根怕疼的触角,碰到一点,便退缩了。

      可那边瑞典文学院,也是那几把旧椅子。有什么办法?

      好书那么多,我只选十本。

      现在开始闲话正题。

      "凤凰好书榜"自2008年开始评选"年度好书"。当年,我们推荐九本书,网上可以查到,其中有爱伦堡的名作《人·岁月·生活》,一本叫做《长路漫漫--一个童兵的自述》的战争小说。现在看来,那是一份蛮片面的榜单。

      2008年,我们没有推荐鹿桥的《未央歌》、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沈昌文的《知道》。

      转述当年一位读书人的话讲,"由南方一家报业选出的年度十大好书出台了,仔细看一眼书单,除了几本附庸风雅的随笔,余下的皆是政论财经之类的读物,竟然没有一本诗集和小说,感觉是老干局推荐给街道办的社会资料。殊觉怪异。据说,这些书是记者和学者推荐的……"

      一位读书细致、较真的读者,他拒绝接受一份"不合我意"的书单。好比一张肉食菜单之于素食者,好看而无用。

      书单有没有用?依我的个人经验,是有用的。它不一定是一份正式的"书单",每本书前面标好"一二三四……",等着你与它相遇,接受它的奉赠。

      比如追溯我的读书史,直接的起点是余某人的自传性书信体爱情小说《香草山》。这位世纪之交以《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风行中国校园的北大怪才,有一份近乎完美、令读书人垂涎的爱情。《香草山》不仅极尽爱情之浪漫,更以他和他那情投意合的爱人的博学,鸿来雁往间提供了一份不小的书单。

      记得它的开篇引有当年红到妓女荷包的余秋雨的散文所引罗素的话。它提到《沉沦的圣殿——中国20世纪70年代地下诗歌遗照》,为我打开一份灰色年代的秘密书单。那个时代,那些人,那些书和文,军队一般冲进我的身体,成为我实际意义上的阅读启蒙。

      就是这般。读者和书,仿佛恋爱的双方,未相爱前互相寻找甚至互相等待。读者等一本好书,一本好书等它的读者:他/它们各自将心愿写在书单上,等着相遇。也像恋爱的双方,读者和书必须是合适的,缺了一方的欢喜,都不行。

      书单有很多种,新华书店的书单,万圣书园的书单,张老师的书单,作家王二的书单,好书单,烂书单,历史书单,文学书单……我们出好书单:"凤凰好书榜"。

      所谓"好书",需要界定,读者不明白,开书单者是要清楚的。以凤凰网读书频道对好书的评价标准:所谓好书,一要读得舒服,文章要好;二要读来有所收获,言之有物。用写在我们页头上的话说:文字之美,精神之渊。

      多年下来,我们有自己的偏爱,也有偏爱我们的读者。我们只通文学、文化、历史、政治、生活,抱有人文情怀,偏好思想之书,不对类型小说、童书、教科书等说三道四。

      有了标准,来看开书单之人。这里头也有讲究。比如梁先生读书很多,却不爱给人开书单;李先生读书精深,半辈子只向人推荐两本书。只有书店老板、先生教授和书评人等十分辛苦,日复一日地读,读不好书,不敢提荐书的事。

      我们所邀请的年度好书评委,二十一位开书单的人,包括大学教授、研究所专家、作家、书评人、读书媒体人、书店老板、出版家。他们是: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念群;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周濂;

      《中国图书评论》执行主编、南开大学教授周志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

      学者杨早;

      作家刀尔登;

      《世界文学》主编余中先;

      《读书》杂志执行主编郑勇;

      上海书评主编张明扬;

      新京报书评周刊主编萧三郎;

      资深媒体人胡洪侠;

      北京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

      立人图书馆总干事李英强;

      知名出版人俞晓群;

      书评人止庵;

      凤凰网读书频道主编严彬;

      凤凰网读书频道图书责编何可人;

      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责编陈爽。

      2013年中国所出版图书不下三十万种,我们提供一份100种年度好书候选书单。这份书单所选的书,来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出"凤凰好书榜"。

    凤凰好书榜也有来历。每周有榜评,每月出榜单;一年四季,有四份季度榜单;到年底,评选一份年度榜单。凤凰好书榜的榜单评选标准为以上"好书"的标准,基础的书籍,来自凤凰网读书频道每年发表并推荐的约2000种图书,以及包括三联韬奋书店、单向街书店、南京先锋书店、上海季风书店等全国十余家独立书店的月度销售榜。在"凤凰好书榜"入选书单之外,我们还有补遗——虽则眼力有限,我们也不愿遗漏好书。

      有了以上的评选规则、评委、候选书单,这样一份"年度好书"就有了基本的保证。最后我们奉上 "2013凤凰网年度好书"书单:

      阎连科长篇小说:《炸裂志》;

      沈浩波诗集:《命令我沉默:沈浩波1998-2012年诗歌选》;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长篇小说:《爱达与爱欲》;

      木心文学笔记:《文学回忆录》;

      王鼎钧"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昨天的云》、《关山夺路》、《怒目少年》、《文学江湖》);

      陆键东传记作品:《陈寅恪的最后20年》;

      傅高义传记作品:《邓小平时代》;

      安妮·阿普尔鲍姆纪实作品:《古拉格:一部历史》;

      梁鸿纪实作品:《出梁庄记》;

      秦晖政治论文集:《共同的底线》。

      爱上读书的人对书的欲望是贪婪的,你我若是此中人,十本好书怎么够?我们"巧立名目",再选十种好书,作为"2013凤凰网年度好书提名书":

    贾平凹《带灯》、金宇澄《繁花》、欧阳江河《如此博学的饥饿 欧阳江河集 1983-2012》、沈博爱《蹉跎坡旧事》、陈冠中《我这一代香港人》、刘瑜《观念的水位》、乔治•维加埃罗《身体的历史》、陈徒手《故国人民有所思》、唐宝林《陈独秀全传》、吴稼祥《公天下》。

      每一本好书有它的故事。也说是:

      只道文章皆闲话,应惜好书不寻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