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文|最後一疫,最後一役
-
回想這半年來的努力,還是覺得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就誕生了這篇文~
-
〔指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
1.指考過程中我遇到最大的難題應該是情緒問題,心情起伏真的非常大,對未知的將來感到害怕與緊張,不過幸好那時候有男友跟朋友的陪伴,跟他們聊聊天後心情...
合作文|最後一疫,最後一役
-
回想這半年來的努力,還是覺得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所以就誕生了這篇文~
-
〔指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
1.指考過程中我遇到最大的難題應該是情緒問題,心情起伏真的非常大,對未知的將來感到害怕與緊張,不過幸好那時候有男友跟朋友的陪伴,跟他們聊聊天後心情都會好很多。
2.家人的不諒解與不認同,「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這句話超常從父母口中聽到,覺得努力不被認同,解決方法就是很老套的⋯好好溝通,跟他們說為什麼決定指考並且希望他們可以給我鼓勵,一定很多人都覺得父母很煩所以常對父母惡言相向(我高三就是這樣),但經過無數次溝通後,我跟父母的感情比之前更好了!(但需要非常多耐心)
〔讀書時舒壓的方式〕
我吃飯的時候都會追劇,或看YouTube的影片舒壓,下午也常常會出去運動,放鬆心情順便活動筋骨
〔如何規劃每日清單〕
睡前會大致想一想明天的代辦事項
我習慣讀兩個小時休息20分鐘
行程安排如下:
6:30-8:30數學
8:50-10:50化學
10:50-12:00吃飯
12:00-14:00物理
14:20-16:20國文
16:40-18:40英文
通常都是這個流程,中間也可能會彈性調整一下(出去運動或睡覺)
晚上的時間會拿來做錯題本或問問題
〔會不會後悔選擇指考這條路〕
不會,雖然真的很累很辛苦也常常懷疑自己是否可以做得到,但我覺得努力了這麼多個月,不管結局如何我覺得都已經問心無愧了,至少已經盡力了。
更重要的是我在指考這條道路上,認識了更多很值得我學習的人,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我很喜歡,也謝謝一路上有這些人的陪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事情
〔宣布延期後心態轉變〕
我是開心的,如果沒有多出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可能真的讀不完,而且我也是在延期後才更進入指考備戰狀態
〔如何在家讀書/對自己的影響〕
我之前都是在圖書館跟咖啡廳讀書,在家真的完全靜不下來,後來我想想我的目標和我未來想要的生活,告訴自己只剩下這個機會可以拼了,所以我就嘗試在家裡讀書,書桌不行就換到客廳讀,然後讀書的時候把手機收在很遠的地方,就比較不會滑手機滑太久
而且晚上我媽下班回家都會坐在客廳看電視,我就會戴耳機坐在他前面讀書(背對電視),那時候還蠻專心的,效果不錯
〔指考對一個人的轉變(能力/心理素質)〕
能力:讀了很多書當然也會學習到更多知識,我的指考成績雖然還是不夠好,但很多我用學測成績無法申請上的學校,用指考成績都可以上,所以說指考應該考得比學測好很多
心理素質:抗壓力明顯提升很多,也學會謙虛向他人學習。
〔指考成績公布後心態調整〕
指考成績公布前我情緒超低落(發了一篇很黑暗的限動),我崩潰完後就覺得,我已經盡力了,我覺得我沒有對不起自己(但分數對不起我),反正都已經努力過了,能考上什麼學校都是命運的安排(好豁達)
〔填志願諮詢與家庭革命〕
成績公布後我就和補習班老師或學校老師,還有一些正在讀大學的學長姐討論,告訴他們我猶豫的點是什麼然後統整大家的意見,我那時候也做了很多落點分析(在此聲明落點分析真的超爛⋯)
填志願的部分想在這邊提供一些資訊,那時候我補習班的老師是幫我查大學洗上四大研究所(台、成、清、交)的比例,來決定志願排序,這種方式我之前還真的沒有聽過,但還蠻有參考價值的!
我也去了解了雙主修、轉系考、轉學考等等方式,後來才排出我的志願!
家庭革命是還好啦,父母都蠻支持我喜歡的科系,他們都覺得我開開心心讀大學就好(好感動根本天使)
-
指考結束了,在這邊跟大家說我考上中正大學,但系就不方便公布了,因為不是我想要的科系,以後會用轉系考的方式轉化學系或化工系,說真的我的學測成績可能只能到私立大學,指考能上中字輩我已經很開心了
謝謝看到這邊的各位,希望大家大學都可以過得很精彩充實!預祝大學生活愉快!
-
合作主辦帳號
@benson_study_life
合作夥伴
@110study__elina
@_solitary_study
@ccstudy_110
@chinnn_7770
@roxannestudii
@ast_study_ntu
@ntnu_mango
@oozzztt_
@hsuan0408_study
@bella._.study_daily
化學系學測分數 在 learnwithe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一直相信檢定存在時為了檢驗、呈現我們當下的英文程度,所以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把英文變好,而不是想辦法在英文很爛的情況下衝高分數,畢竟那樣能提高的幅度真的很有限啦。
推薦閲讀網站:
breakingnewsenglish.com/
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程度版本,可以依照自己的程度選讀,還有各樣練習題搭配服用!
newsforkids.net
相對簡單的兒童新聞,對初學者容易入手,還能順便補充時事哦!
每天抄一篇文章,英文一定會進步~
更多關於學習的內容
➡️ #𝒆𝒎𝒊學英文 #怎麽學好英文
⠀
如果想認識更多優質學習資源、免費營隊活動、學習的技巧,別忘了追蹤𝑬𝒎𝒊𝒍𝒚 @learnwithemily 唷
喜歡的話也幫我按個讚分享出去吧♥️⠀
#英檢 #多益 #雅思 #全民英檢 #托福 #學英文 #背單字 #英文文法 #英文 #聽力 #英文聽力 #考試 #升學 #學測就上 #學測倒數 #學測生 #大學 #大一 #台大 #台灣大學 #大學生 #升學 #台大化學 #化學系 #台大化學系 #台大財金 #台大財金系
化學系學測分數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6趴水量地瓜簽大麵包
#德國的高中十年級以後是不一樣的學習
記得小時候我阿公一定要吃清粥當早餐. 所以每天早上都是固定吃粥配菜. 清粥裡加地瓜塊或地瓜簽是很常見的. 我阿罵喜歡在地瓜粥剛煮好時加糖然後放一點水.讓熱粥變成溫的. 呼嚕呼嚕地喝一碗....那時不懂. 現在覺得阿罵應該是有歐洲胃. 我們家大人小孩很喜歡早上的麵包加果醬或是拿出玉米榖片來加牛奶. 昨天他們的早餐是這樣的!!!
巧克力玉米榖片加一碗龍眼紫米糕XD
然後你可以看看我女兒今天的早餐怎麼塗抹巧克力醬. 那些洞幾乎都被填滿了!!!
我對於地瓜真的有很多的回憶... 炕窯翻出來的地瓜最甜. 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準備工作等很久. 回台灣或是去日本的那次. 看到超市賣的烤地瓜都會忍不住買. 沒有機會再一群人約炕窯. 過過乾癮也不錯....
這個大麵包是昨天冷藏後發總共約16小時完成的.
這幾天天熱我的野酵發酵很快. 所以食材是這樣的
1. 15% 水量100%酸種
2. 2.3% 鹽
3. 70% 超高筋麵粉
4. 30% 瑞士高礦物質麵粉( Ruchmehl)
5. 85% 水
6. 一個小尖塔的地瓜簽( 沒有量重量的意思XD )
這樣算下來總水量是86%
我兒子不喜歡太硬的厚皮. 所以最近都朝比較高水量的大麵包走. 這樣才有銷路...
最近一直在儲糧. 因為老爺要下周末才會回來. 兒子下周是10年級的畢業旅行要到黑森林去...
德國的10年級相等於我們的高一. 我兒子這所學校. 因為當初考試招收入學的人數每年只有72個人. 加上不斷地淘汰. 到十年級時大家都會有革命情感. 但是為了之後的Abitur( 很像我們的學測. 但是考試非常靈活) 的大學申請成績. 我兒子班上有幾個同學準備轉學. 因為這個學校給的平時分數不高. 而且. 一般Abitur會有規定幾個主科給你選. 你可以選你拿手的. 而這個學校卻規定一定要選數學這一個項目. 如果你的數學在平時沒有特別好. 那就有點不利於申請大學. 例如兒子班上有位女同學父母都是外科醫生. 她也要當醫生. 雖然可以鐵定她有醫學院讀. 但是醫學院的申請各校的標準不同. 所以為了要有那個小數點後的競爭. 她要轉到普通高中去讀.
但也有人是為了不要在11, 12年級時有太多的功課壓力. 所以要轉學還有時間去騎馬... 不過我想那位女同學騎馬也不是騎好玩的. 因為她自小就學. 會馬術對於一些學校的申請也很有利.
兒子班上也有兩個男同學要去做交換學生. 交換一年後回來再讀11.12年級壓力會比較小. 不過我要三姑六婆一下. 去紐約交換的那位男同學身高跟我兒子差不多. 但是頭應該比我兒子小一半XD 他是金髮碧眼長得很帥( 不假) 的游泳選手. 我覺得有可能就被星探抓去當模特兒了. 🤣🤣🤣
老爺不喜歡這種" 節外生枝" 的學習方式. 所以他沒想過要讓兒子去交換.
11年級開始這個邦有一個所謂的Besondere Lernleistung( BeLL) 的選擇. 你可以以你的平常表現及興趣去找一個你喜歡的學術機構申請類似學習及工作的性質, 這個計畫必須持續一年. 一年後你要上台報告這一年的學習成果. 然後這會列入你的成績裡. 德國的高中. 11, 12年時是沒有導師的. 也是在學校上課. 但不再是主科與以前的同班同學一起上課. 而是跟其他班與你有選擇同樣學科的同學一起上. 我兒子已經找好萊比錫大學化學系的一位教授要跟他一起學習. 我想之後在家的機會應該會更少了....
感覺有點失落. 是小孩長大的失落感, 他們都不是當年黏著我的小孩了. 很可惜的是因為我們住得遠. 所以沒有辦法跟家長們有很好的聯繫. 但我想他和同學的情誼一定會很深遠. 因為這個班聽老師們都說是有史以來最稀奇古怪的班級. 上課吵得無法無天. 但是功課卻常創紀錄的優秀. 我女兒說曾經有一次看到圖書館張貼告示請兒子那一班的同學不能在圖書館停留太久😅😅😅
小孩都會長大的. 我也覺得自己的階段性任務得慢慢學習收尾. 人生很長. 沒有所謂的退休. 如果事前有規劃. 我想這樣的人生會過得更有意義.
化學系學測分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 #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來跟風講點例行公事,每年學測結果出來後,照例的瘋狂迷顛聯考症候群。
因為每年都講,實在很煩,所以把幾個常見的用問答來回。
1. 教改三十年害死小孩。
A:沒有意義的廢言。十年前我聽到的是教改十年,後來馬上任後變成教改二十年,理由都很簡單,要牽拖特定人,扁時代要牽拖李遠哲,馬時代除了牽拖李遠哲,還要把李登輝拖下水。
12年國教的啟動時間,是九年國教實施後的隔年,只不過每年開會都做個樣子,根本沒在推。但不代表研究沒有做,直到大概是30年前,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會議,黃武雄老師他們推動教改,那已算是當時教育界有研究的人的共識,然後嫌改太慢對國家發展不利。
2. 教改急就章,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貿然實施把學生當白老鼠。
A:一樣是廢言。當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是死人就對了,數十年來領乾薪混吃等死。研究一直有,配套一直做,而且任何影響大的政策,都會先在試驗學校去推,確定影響還好,才會推到全國。
大概是因為希望教改更快的團體聲音太大,才會讓人以為教育界沒有人在推教改。
3.教改的題目難度沒有鑑別度...
答:逼逼,別靠邀了啦。說這話的人有幾個把三十年來的題目看過一次?題目難度不是逐年下降,是平均起來逐年下降,會下降的理由是因為教材修訂,你總不能考教綱裡面沒出過的吧。
為何要變簡單?常態編班下一個班只有3隻貓聽的懂的課程,叫哪門子教育。你覺得你家小孩天賦異稟,麻煩自己請家教加強,不要叫國家出錢幫你兒子在學校補習。
4. 教改之後,弱勢家庭更難翻身,階級無法翻轉。
答:把報紙丟掉,講這話的專家打X。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階級翻轉,更不是讓弱勢家庭翻身,那個叫做教育的副作用。
真要依靠教育達成階級翻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後義務教育根據職業與收入做差別性收費,公立學校依照過去的志願序反過來收學生,家境越窮處境越悲慘的,優先且免費還給補助金讓他進建中北一女,越有錢跟社經地位越高的,強制去念5C的職校。
大家說,好不好啊?
5.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答:能不能去問問大學教授,他們看不看這些才藝跟科展成績?物理化學系教授,比較相信大安區菁英國中的科展第一名,還是山上不知名的學校某個用竹子做出科展佳作的人是真貨。少把教授當溫室花朵的智障好嗎。
個人跟統計不能混為一談,就像我個人接觸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跟報紙雜誌那些「磚家」說的不一樣,但我可不會拿個案去證明制度的錯誤。多錢入學的盲點在於,你根本沒有統計資料可以證明,多錢跟零元一定是多錢的優先。
6. 努力被證明是無用的。
答:我以前有同學家裡很窮低收入,弟妹念私立高職學費沉重,可以貸款但收入低,做哥哥的打工養家養弟妹,白天拖著沉重的眼皮念書,連個研究所都沒辦法考。
然後我們現在聽著一堆補習到大,不愁吃穿的人說他家小孩的努力被否定。我想,我教出去那些背景不夠硬,想辦法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學生,應該會幹字連連。(不過他們會連這些憂心的文字都看不到就是了)
7. 醫科有酋長效應,這是很明顯的。
答:是啦,所以台灣只有醫科需要注意就是了,為何我就沒聽過理學院有啥酋長效應,物理系主任堅持他家小孩要念物理系,化學系大老逼他孫子去讀化學?為何只有醫學系會被拿來說嘴,動腦想想不就知道了。
再說,真的這麼擔憂,那不如規定凡醫學系就獨立招生,不看學測指考,自己考自己的,如何?信不信酋長之子一樣考得比較好。真的擔心酋長世襲,希望考試解決。
你好安安,聽過波波回來接院長嗎。
8. 公平是唯一的...
答:那以後用磅秤來分流好了,越胖越有福氣越可以念醫科。
最公平的就是抽籤,給上帝決定,要不要?不然學我聽過的提議,把台大這些指標科系,開放大家競標,價高者得,我們來看看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價錢,買到一個入學資格(不是畢業資格)。
公平必須要有依據,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公平。答到最後如果就是依照分數決定,那不過就回到之前講的聯考病。大學挑人是教授在挑,還是分數在挑?為何教授不能依照自己的偏好挑人,憑什麼「我才是對的」。
9. 教改跟多元入學加重負擔...
答:你不要送小孩去學才藝不就得了,不要去先修啥作文班不就好了,不要送去科學班補就沒壓力了啊。然後又要罵不要才藝拚成績就好,直到20年前,南陽街那邊依然是抽籤繳大錢補習的,說的好像我那年代不需要補習人人上台大一樣。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
如一些教授所說學測成績已經大致把學校分流了,我可以補充一些。國中會考也把學生做了一次分流,5A跟1A的學校,可以把家長背景都拿出來統計看看,教育部為何不敢公布這種會讓人瞎眼的資料?
做了兩次分流,到了教授手上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備審資料作多細,決定的通常是個人特質跟適性,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騙過教授,一個中學生透過演講訓練,就可以矇騙混了這行幾十年的教授,家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要我來看,我會看的是成長幅度,以及他本質的優劣,而不是最終成績。很殘酷的現實,人是有聰明才智的差異,還有個性的適才適所,想要透過一套單純的分數來決定未來,這種想法絕對錯誤。
目前的制度不完善,可以修正,增加各科系的辛勞,但絕對不是走回頭路。走回頭路,對中產的上層最有利,他們最有資源透過反覆操作跟練習,操練到考試高手。
不相信?去把階級理論念通啦,真的會煩死
每個人都在我覺得、我認為、我三叔公的小孩花錢準備資料上大學制度好壞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