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西區-赤坂屋日式燒肉店🍖
經營30年以上老饕才知道的隱藏日本道地燒肉!
一進門就發現赤坂屋櫃台上擺滿裱框證書✒
那些都是購買最頂級的肉肉才有的證明❗
店家堅持用炭火燒烤、進口原肉保持肉的最佳狀態✨
所以來這裡吃到的肉都很棒= ̄ω ̄=
還有提供貼心的代烤服務💖
如果不是烤肉小高手還是建議請專業的...
🌙台中西區-赤坂屋日式燒肉店🍖
經營30年以上老饕才知道的隱藏日本道地燒肉!
一進門就發現赤坂屋櫃台上擺滿裱框證書✒
那些都是購買最頂級的肉肉才有的證明❗
店家堅持用炭火燒烤、進口原肉保持肉的最佳狀態✨
所以來這裡吃到的肉都很棒= ̄ω ̄=
還有提供貼心的代烤服務💖
如果不是烤肉小高手還是建議請專業的來幫忙🙈
這篇沒有附上菜單,忘記拍了抱歉嗚嗚嗚QQ
🉐
一、每月29日定期推出優惠活動
活動是取自於日文中「肉(NIKU)」與「數字29(NIKU)」諧音相近,因此許多餐廳都會在每月29日(肉之日)這一天,為客人送上各種折扣優惠
而平、假日或特定節日也都有小活動
二、當日壽星招待壺漬牛肋條或台灣豬松阪一份(單桌限一份)
(可關注官網,查看活動內容) ⠀⠀⠀
⠀⠀⠀
💟 #A5日和腿三角肉 💲980⠀
👑它是含油質的A5(佐賀牛) BMs11
本身油花很漂亮💕
烤完先浸泡半熟蛋液~
因此充滿著濃稠感與微熟的牛肉的完美口感👍
有點脂肪吃起來更有油香,入口即化😻 ⠀⠀
⠀⠀
💟 #澳洲橫隔膜(片) 💲680
使用飽滿多汁的外橫膈膜部位
吃起來真的好軟嫩、帶有嚼勁😍
(我覺得比安格斯軟) ⠀⠀
⠀⠀⠀
💟 #無骨牛小排 💲480
美國安格斯PR級
咬到會出汁的鮮嫩牛肉,一口吃很幸福👅💘 ⠀
⠀⠀⠀
💟 #特選厚切牛舌 💲380
第一次看到這麼厚切的牛舌😜
肉真的Q彈、不難咬👍 ⠀⠀
⠀⠀⠀
💟 #伊比利松阪豬 💲380
吃橡樹仔長大的豬🐷
是豬肉裡最高等級“Bellota”
唯一能不吃全熟跟牛肉吃七分熟🆒
肉質很嫩,很鮮甜的味道😚
沒有豬腥味! ⠀⠀
⠀⠀
💟 #去骨雞腿肉 💲180
醃漬過後的雞腿肉🐔
軟嫩肉質,烤後香氣十足🔥 ⠀
⠀⠀
💟 #廣島生蠔(2入)💲180
是能直接生吃的新鮮程度😳
很多汁超大一顆,不會有海鹹味👍 ⠀⠀⠀
⠀⠀
【小菜】⠀
💟 韓式泡菜💲80
💟 包肉生菜💲30
•微辣泡菜,很是開胃😛
•把烤後的肉肉夾在裡頭一起吃
健康清爽又解油膩😈 ⠀⠀⠀
⠀⠀⠀
【酒】🔞未成年請勿飲酒
💟 #和歌山梅沙瓦 💲120
💟 #紫蘇梅金賓嗨 💲130
💟 #三得利生啤酒 💲130
•梅子味➕淡淡燒酒香氣(基底燒酒)
•清爽有檸檬的味道,酒味較濃一些(基底威士忌)
•來居酒屋絕不能錯過的啤酒🍻
很綿密的泡沫,喝起來不澀😙
P.S.以上價格不含10%服務費
—————————————————————————⠀
🌐Google 評分:4.4
🌟:#赤坂屋日式燒肉店
🆔:@akasakaya
💰:10%服務費|✖低消|✖限時
🈶:✔🚻|✔座位|✔寶寶椅
📦:✖ APP外送
⏰:11:30~14:00,17:30~23:00
📞:(04)2301-7848
💬:Line ID ➡ ✖
🏠:台中市西區公益路79號
⠀⠀⠀
專屬分類標籤♥
•縣市:#sailormoonc台中
•地區:#sailormoonc台中西區
•類型:#sailormoonc正餐⠀ ⠀⠀ ⠀ ⠀ ⠀ ⠀ ⠀ ⠀ ⠀⠀ ⠀⠀⠀⠀#sailormoonc日系料理
⠀ ⠀⠀⠀ #sailormoonc燒肉🍢
•回訪:✖
•日期:#✏20191127
------------------------------------------------------------------------------
⠀
🅿
•市民廣場停車場🚶70m(1分鐘)
•大和路停車場🚶150m(2分鐘)
•公益路停車場🚶160m(2分鐘)
•TIMRS台中大和路🚶280m(4分鐘)
•草悟道地下停車場🚶350m(5分鐘)
🚍
•搭48.48區.323.323區.324.325.326號公車
到「台灣大道民權路口」站下車🚶220m(3分鐘)
•搭11.27.81.107號公車
到「草悟道(市民廣場)」站下車🚶270m(3分鐘)
------------------------------------------------------------------------------
#台中#台中美食#台中居酒屋#台中西區#台中燒肉#台中美食推薦#居酒屋#勤美#勤美美食#佐賀牛#燒酒#taichungfood#popyummy台中
勿忘草日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趁著現在心中的感動還很鮮明,再放一張今天淺草寺的雪景出來🥰更多照片跟影片可以到我 IG 看喔!
很多年前,過去公司的同事曾冒雪來到淺草寺,拍下夜間的夢幻雪景,那些照片我至今都忘不了。剛剛我又把當時為公司寫的文章翻了出來,頓時心中又是滿滿回憶。
記得那個時候,主管總是用一套「給我賣命」的標準要求我們,當時無法理解的我,大部分時間都很痛苦,但自己開始經營後,就慢慢懂得他所要求的,都是出自以這份工作為傲的立場。
現在的我也很以自己的工作為榮,希望能往更專業的路上邁進💪🏻
⚠️ 請善用臉書分享功能並尊重著作權
⚠️ 請勿私存照片放頭貼或封面甚至拿來發文
⚠️ 決不寬貸任何侵權行為請自重
 ̄ ̄ ̄ ̄ ̄ ̄ ̄ ̄ ̄ ̄ ̄ ̄ ̄ ̄ ̄ ̄ ̄ ̄
跟著瓶顆的腳步,每日線上遊日本!
💗 IG 的分享跟臉書不一樣 💗
https://www.instagram.com/yunique.cc/
↑↑ 限時動態活躍中
我有畫中日文 GIF,在 IG 可以用~
(最近新增了牛年祝賀詞🐮🎉)
🔍 yuniquecc or 9901
__________________
✧ 淺草寺
勿忘草日文 在 陽光小築鄉村木藝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年夏天…☀️
提前安排好繁忙的工作
終於讓我的北海道之旅順利成行✌
還記得….
在那時台灣的七月酷暑
讓我直呼受不了
在札幌機場ㄧ出關後
涼爽的氣溫讓人心情愉悅了起來❤
心裡期許這段旅程
一定會有好事發生
因為友人盡地主之誼
讓我們如願的坐車從道央的富良野薰衣草花田
一路再拜訪到氣溫更低的道北
早聽聞北海道的蝦夷鹿數量多
所以路上不時都會看到
注意"🦌出現”的警示牌
但是這不怕生的鹿群
可還真讓我們開了眼界
友人說道東一帶數量更是誇張😬
真希望有機會可去看看
這次我們目的地是稚內
全日本唯一的馴鹿🦌觀光牧場
這可愛馴鹿是農場主人
30年前從芬蘭引進的品種
再從牆上的照片看來
真讓人後悔怎不是在大雪紛飛時來訪
不然就可以如願的坐上馴鹿拉的雪橇啦☃️
午餐過後透過友人安排
我們拜訪了在地的木工職人鈴木さん
推開樸實的小門
小屋內充斥著大自然的芬多精
一件一件的手工木製品
掛滿整個牆面
讓我們看得意猶未盡🤤
鈴木さん有著50幾年的木工資歷
滿頭白髮訴說著那悠久的歲月
從年少時的建造木屋全盛時期
到現在只為興趣的敲敲打打⚒
我想只有那深入骨子裡堅韌的手作魂
才會固執的不肯放下那炙愛的刀具
而功成身退
來到這裡怎能空手而回?
這時吸入眼簾的是那可愛的木作馴鹿🦌
一看到時我就知道:就是它了😍
那獨特的手作刀痕
縱橫切面交錯形成的各個角度
讓打在燈光上的作品
有著像鑽石般的閃耀光澤💎
我想這就是一見鍾情吧!
😍
鈴木さん說其他地區
也曾有人雕刻過類似的木作鹿作品
畢竟鹿是北海道的特產
但是都是以蝦夷鹿為範本
(蝦夷鹿:梅花鹿的一種,特徵是身上有圓點)
而馴鹿(我們俗稱的麋鹿)
只有這裏買得到喔
那天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難忘的午後
木頭的天然香氣
夾雜著中日文交談的歡笑聲此起彼落
這樣的難忘經歷
讓我人生願望清單之一順利解鎖
這次北海道夢幻之旅
除了充滿感恩的木工職人交流🙏
更是心滿意足帶回了這可愛馴鹿🦌
現在回想起來
那噗通噗通炙熱的心❤
一直提醒我有機會一定要再去啊
.........................
日後幾次商品拍照
這麋鹿就偶爾當了配角
可能是光芒太耀了🤣
私下有超多人詢問我可以買嗎?
這讓我真的哭笑不得…
所以早在去年時我就有透過友人
詢問過鈴木さん
是否可為了我們的粉絲接單製作呢?
但是因為鈴木さん年事已高
關節炎再犯
並打算在近期退休了
所以這件事情也就只能作罷😭
殊不知可能是因為是不想放棄的精神
所以這些一年多來
念頭不時在腦中徘徊🙄
但即使取得鈴木さん同意
☝可是我們曾為了研究可輕鬆量產方式
和師傅花了數月討論
絞盡腦汁
每種方式都研究過
師傅都說困難度非常高
主要是因不想放棄那表面上
縱橫切面交錯形成的特色
和鹿角上不規則的型態
對我們來說這就是這麋鹿最與眾不同之處啊😭
#所以最後結論還是只能純手工
好了~
看完落落長的故事
☝就是要跟大家說
手工製作的難度之高…
需要大家的鼓勵啦😅
讓我們更有動力可以造福大家嘿
#喜歡不要忘了按讚
#想要記得留言讓我們知道喔
謝謝大家行注目禮🙋♀️
PS:相片下勿留言會漏訊喔
勿忘草日文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 ◎陳秀喜
形如搖籃的華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恒的懷抱
傲骨的祖先們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搖籃曲的歌詞是
他們再三的叮嚀
稻 草
榕 樹
香 蕉
玉蘭花
飄逸著吸不盡的奶香
海峽的波浪衝來多高
颱風旋來多強烈
切勿忘記誠懇的叮嚀
只要我們的腳步整齊
搖籃是堅固的
搖籃是永恒的
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註:首刊於《文壇》290期(1973.12),由梁景峰改成歌詞,李雙澤譜曲,風行於校園,後被禁唱。收入詩集《樹的哀樂》。選入《美麗島詩集》,笠詩社,一九七九年六月;《中華現代文學大系》,九歌出版社,一九八九月五月;《混聲合唱》,文學台灣雜誌社,一九九二年九月初。
--
作者簡介:
陳秀喜(1921-1991),新竹人。早期以日文寫作,包括日本傳統詩俳句和短歌,乃至現代詩。1967年加入笠詩社,自1971年開始擔任笠詩社社長直到去世,為同社尊稱為「姑媽」。其日文短歌集《斗室》出版以後,發現自己的兒女都無法欣賞,因此,又努力使用中文來創作現代詩。陳秀喜的詩創清朗易懂,意象鮮明,情感充沛,大部分主題以自然草木或日常生活為素材,詩句內容則直接表現出作者情感的真摯與民族意識的強烈。
(改編自「拾藏:臺灣文學物語」,〈跨越語言的一代,沒有跨過的那些〉:https://vocus.cc/@nmtltrans/5bad9f70fd89780001fc36fc )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如果要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好的詩,那恐怕多少會起爭議,但如果說〈臺灣〉是陳秀喜最具代表的詩作之一,相信就沒什麼爭議。這首詩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得到的「待遇」,也幾乎可說是那時代罕見。
先就詩本身來說,〈臺灣〉並不是一首難解的詩。詩人將台灣比喻成母親,將台灣豐饒的物產比喻為奶香,詩的第一段用簡單的手法將台灣與母性連結,期望給予讀者溫暖的感覺。
有溫暖,當然就要拉出殘酷的場景,才能使殘酷的場景更顯殘酷。第二段拉出海峽、颱風的意義便在於此。然而,面對殘酷的生活,只要走著與祖先一樣傲骨的腳步,記得祖先傲骨的叮嚀,那搖籃便是堅固永恆的。而最後,詩人再次提醒我們對母土的愛:「誰不愛戀母親留給我們的搖籃」
這首詩可以看到某種程度上陳秀喜受到日本時代的影響。「華麗島」一詞第一次被發揚光大,是日本時代詩人西川滿在各種場合中使用。戰後,《華麗島詩集》於1970年由笠詩社出版,這名詞便逐漸由擁有日本時代記憶的本土文人繼續使用。但沿用的原因大概不是殖民,而是因為臺灣的確美麗而華麗,物產豐饒吧。
與一般讚頌母土的詩相比,〈臺灣〉的特殊性在於其背後的某種性別意識。陳秀喜是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最具性別意識的詩人之一。陳秀喜本身歷經過幸福的童年時光,卻遇上不幸的婚姻。雖然她與兒女關係良好(長女張瑛瑛在她去世後以其名義舉辦了十屆「陳秀喜詩獎」),但失敗的婚姻生活仍讓她對女性所處的社會痛苦相當有自覺,其詩作時常處理這方面的議題。而當其他男性詩人通常以血的歷史來召喚認同時,陳秀喜卻是以母性的溫情來召喚大家的情感。這背後不只有女性意識,更有陳秀喜詩作最大的主題:愛。
(第一代笠詩社詩人中,另一位在詩中特別能展現性別意識者是與陳秀喜同為女性詩人的杜潘芳格,我們也曾經賞析過她的〈中元節〉,雖然那首賞析主要是以母語詩歌的角度來寫的。杜潘芳格亦為第一屆陳秀喜詩獎得主,其得獎作品《遠千湖》是台灣文學極少數中、英、日三語合刊的特殊詩集)
陳秀喜本身便已是台灣詩壇的傳奇,雖然他年輕時曾以日語寫過詩,但停筆三十多年年後,卻在1967年重新開始創作詩作,從日語的短歌,到中文的現代詩,最終成為笠詩社的社長長達二十年之久,直到去世為止。她敢於反抗傳統,兩次結婚、兩次離婚。然而,〈臺灣〉這首詩,讓陳秀喜又與臺灣音樂史上的傳奇交會,讓陳秀喜的生命增添故事。
那傳奇,要從1976年開始,一名民歌歌手在淡江文理學院(淡江大學前身)的舞台上彈著吉他,唱了臺灣的民謠,但台下沒人呼應;當他唱完聞名遐爾的Bob Dylan〈Blowin' in the Wind〉後,詢問台下為什麼要花錢聽中國人唱洋歌。這提問從淡江開始,引發全台藝文界的討論,也才有後來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
而那歌手,便是這波「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最重要的推手,李雙澤。
李雙澤的一生充滿傳奇,他不只改變了臺灣的歌壇生態,其小說〈終戰的賠償〉還拿到吳濁流文學獎。他與梁景峰合作,改編了數首台灣文人的作品變成歌,如蔣勳〈少年中國〉、陳秀喜〈臺灣〉、楊逵〈愚公移山〉等。然而,在白色恐怖時代,創作必須要被審查,〈少年中國〉與〈美麗島〉都沒有通過行政院新聞局的審查。〈美麗島〉被認為有台獨意識,而〈少年中國〉則被統派人士傳唱後被判定親共。一個人能同時又左統又台獨,這也是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荒謬政治局勢。
李雙澤為什麼會選擇陳秀喜這首詩來改編,由於鋼筆人手頭資料不足而無從得知。但應該是陳秀喜詩作中那對母土單純的熱愛感動了他吧。李雙澤對鄉土文學相關作家一直有所接觸,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改編楊逵的〈愚公移山〉變成歌曲。
然而,李雙澤生前並沒有機會發表由陳秀喜〈臺灣〉所改編的〈美麗島〉。他在引發「唱自己的歌」的運動後,隔年居然就因為在海邊救援外國旅客而溺水身亡,年僅28歲。在李雙澤去世後,其淡江學妹楊祖珺與民歌手胡德夫閱讀李雙澤的手稿後連夜錄製,於李雙澤的喪禮上第一次播放。
那是1977年的事情。如果熟知台灣文學史的人,會知道一波動盪正在展開,時值人稱「鄉土文學論戰」的特殊時刻,討論臺灣當時由王拓、黃春明等人撰寫的、以臺灣中下階級的現實生活為主的在地小說屬性的論戰。這場論戰後來變成討論這群鄉土文學作家是否有「分離主義」、「台獨」、「共產黨思想」等的論戰(尤其是余光中那惡名昭彰的〈狼來了〉一文),在白色恐怖時代,這幾乎可以致命。但也可以看到,在1947年那被我們當代名為「二二八事件」的創傷的三十年後,從保釣事件(1970)、臺灣退出聯合國(1971)、中日斷交(1972)開始的一連串國際事件,國民黨已經開始無法壓下被統治者的憤怒。儘管反抗僅是地下的伏流,但隨著時間過去,這伏流終將流出地表。
而在〈美麗島〉這首歌第一次被播放的兩年後,1979年,楊祖珺發行了她生平第一張專輯《楊祖珺》,〈美麗島〉正收錄在其中。
同一年,「美麗島雜誌社」於高雄成立,而同一年12月10日,他們在高雄舉辦世界人權日的遊行,卻由於警方安插的內奸引爆警民衝突,使雜誌社成員被大舉逮捕,許多人甚至被軍法叛亂罪判處死刑,人稱「美麗島事件」。
而這首〈美麗島〉,也從一首讚揚臺灣母土之美,期盼人們固守家園的美好歌曲,變成那地下隱隱的伏流中,那代表反抗政府的臺灣獨立者的精神象徵,而受到政府的禁唱。
現在,距離美麗島事件爆發40年過去,我們也能重新檢視陳秀喜〈臺灣〉,以及楊祖珺〈美麗島〉。這首歌的禁唱顯示白色恐怖時代,政府如何恐懼所有的捕風捉影,一首單純的詩、單純的歌,就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成為了某種符碼,擁有了政治意識。如今,我們或許可以重新看待這首詩,這首歌,聽聽張懸對〈美麗島〉的翻唱與詮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9KLHKqxxmU
參考資料:
陳秀喜,詩路網站資料:http://faculty.ndhu.edu.tw/~e-poem/poemroad/chen-shioushi/
楊祖珺/李雙澤逝世40週年──〈再.見 美麗島〉: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li-shuangze-40th-death…
陳秀喜,《台灣詩人選集・陳秀喜集》(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12),頁66-67。
李雙澤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9D%8E%E9%9B%99%E6%BE%A4
美麗島事件wiki條目:https://zh.wikipedia.org/…/%E7%BE%8E%E9%BA%97%E5%B3%B6%E4%B…
--
美編: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陳秀喜 #樹的哀樂 #美麗島詩集 #美麗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2019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