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勤億血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勤億血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勤億血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勤億血汗產品中有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邱顯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勞基法與基本工資,是保障勞工權益的最低標準。只要在這片土地工作,任何人都應該領取基本工資以上的薪資,受到相關法令的保障。 然而,為台灣的重大公共工程--捷運三鶯線--付出勞力的印尼移工,卻得到遠低於法令規定的對待。 所以,今天我與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還有印尼移工朋友,召開「血汗捷運三...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我給台灣民眾的心內話。 台灣重開機不是選舉口號,而是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我是柯文哲、柯P、柯醫師、柯市長、柯阿北,也是台灣民眾黨的黨主席。 這些日子很多網軍攻擊說,我變了,我變得不像2014年的柯文哲。 但其實我都沒有變。 從過去到現在,我的身份或許不同,但對台灣的熱...

勤億血汗 在 柯文哲 Ko Wen-J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3:38:56

這是我給台灣民眾的心內話: 台灣重開機不是選舉口號,而是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我是柯文哲、柯P、柯醫師、柯市長、柯阿北,也是台灣民眾黨的黨主席。 這些日子很多網軍攻擊說,我變了,我變得不像2014年的柯文哲。 但其實我都沒有變。 從過去到現在,我的身份或許不同,但對台灣的熱情,對信...

  • 勤億血汗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15:36:46
    有 1,342 人按讚

    勞基法與基本工資,是保障勞工權益的最低標準。只要在這片土地工作,任何人都應該領取基本工資以上的薪資,受到相關法令的保障。
     
    然而,為台灣的重大公共工程--捷運三鶯線--付出勞力的印尼移工,卻得到遠低於法令規定的對待。
     
    所以,今天我與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還有印尼移工朋友,召開「血汗捷運三鶯線,揭發榮工工程與印尼國營營造業者聯手剝削印尼勞工」記者會。
     
    1⃣誰承包捷運三鶯線的重大公共工程?
     
    在三鶯線捷運系統計畫統包工程中,預算金額共為340億台幣,共有三間廠商共同得標,分別為義大利ANSALDO STS S.p.A.公司、台灣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榮工公司)以及日本株式會社日立製作所。
     
    在榮工部分,據行政院公共工程員會的文件及媒體雅加達專電訊,印尼國營營造業者維卡(PT. Wijaya Karya,下稱印尼維卡)與榮工公司合作承攬台北捷運三鶯線的建造。
     
    2⃣捷運三鶯線的印尼移工,受到怎麼樣的對待?
     
    根據移工在印尼與印尼維卡簽署的勞動契約,該份勞動契約載明:
    每月薪資為印尼盾「5條」,約台幣一萬元
    每週正常工作六天
    每小時的加班費為22,000印尼盾,約台幣47元 
     
    根據移工的實際薪資單:
    每月本薪只有9,677元台幣
    每小時加班費僅有47元台幣加班費
    每月加班時數最高達176小時
     
    薪資及加班費遠低於基本工資,加班時數更大幅超過法令規定的每月46小時上限。
      
    3⃣印尼維卡與榮工公司是否合謀剝削移工?
     
    根據台灣引進移工的規定,榮工公司必須簽署一份符合台灣《勞動基準法》規定的勞動契約,才能獲得勞動部核發的聘僱許可,印尼移工才能取得台灣的簽證來台。
     
    為什麼移工來台後,移工反而依照與印尼維卡在印尼簽署的契約,來執行勞動條件?而非依照榮工公司的勞動契約?
     
    這兩份契約的勞動條件落差,就是原本應該屬於印尼移工,現在卻憑空消失的血汗錢。
     
    榮工公司與印尼維卡,以合作承攬的模式,共同負責台北捷運三鶯線的建造。
     
    但是,兩家公司具體的合作模式為何?榮工公司是否作為印尼維卡的人頭公司,幫印尼維卡違反法令引進印尼移工,合謀血汗剝削移工?
     
    4⃣受害印尼移工的心聲:
     
    我來台灣工作將近兩年,在三鶯線捷運工程工作。
     
    在台灣工作期間,我的底薪只有4,500,000印尼盾,約9,000塊台幣,直接匯到印尼的帳戶,每個月僅留在台生活費約2,000至4,000塊台幣。
     
    我和其他同事忽然被仲介告知我們必須要回國,因為引進我們的台灣公司和印尼的公司合作關係結束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回國。
     
    有很多我們的同事,因為還想在台灣工作而被迫選擇逃跑,我希望我們可以繼續在台灣工作,我們的薪資和權利,應該和台灣的勞基法一樣。
     
    5⃣勞動力發展署的回應
     
    今天在記者會現場,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胡欣野專門委員表示,知悉相關案件,目前地方政府正在處理當中,目前看起來會涉及到未達基本工資、加班超時、沒有依照應有的加班費進行給付。
     
    再者,依照就業服務法相關法規,特別是公共工程,依照法規雇主事實上就是榮工,應負相關責任。又依照勞基法第22條,必須依照法定通用貨幣作給付,也就是新台幣,使用印尼盾與規定不合。在地方政府裁罰後,用一比一的比例,廢止聘僱許可,並協助移工進行轉出。而移工宿舍若違反規定也會有相關處分。
     
    種種離譜的狀況,既讓人憤怒,也讓人為台灣的雇主感到羞愧。請勞動部負起責任,做到下列幾件事情:
     
    1⃣對榮工公司聘用移工的所有工程標案進行全面性的勞動檢查,包括勞工出勤紀錄、薪資給付方式、聘用移工的相關程序與規定是否符合《就業服務法》。
    2⃣並積極協助受害移工討回基本薪資差額,同步要求榮工公司符合勞動法令最低標準。
    3⃣若有廢止其聘僱許可之狀況,積極協助移工工於需要轉換雇主時在程序給予最大協助。

  • 勤億血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2 12:37:15
    有 4,261 人按讚

    #鄉親要的是真相
    #民眾的血汗錢究竟在哪裡
    #我會一直追到底

    這兩天,我的手機跑馬燈一直跑出來一個訊息:永齡、台積電已經簽訂1000萬劑新冠疫,首批150萬劑的BNT疫苗可望來台;此外,包括慈濟在內共1500萬劑的疫苗,都會在2022年2月前到位。

    昨天,同時也有屏東的鄉親跟我說:委員,妳在立法院一定要幫我們問:過去一年半我們政府到底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疫苗?為什麼疫苗到現在還沒買到?

    鄉親說,這些都是我們的血汗錢,我們有權利知道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花到哪裡去?!我們只是要一個真相,這些錢到底花去哪裡了?政府一直跟我們說,有買、有買,但疫苗這麼少,根本不夠打,我們已經不相信這個說謊的政府了!

    是的,從今年2月,我在立法院就一直問:我國的疫苗政策究竟是什麼?有沒有把疫苗的購買當作國安問題?蘇貞昌院長說「第一季到貨2000萬劑進口疫苗」,是第50次跳票!

    一直跳票的政府不值得民眾的信任!為了幫助民眾度過這波疫情,大家生活都很辛苦,紓困的預算,我們立法委員不敢刪,從之前編列的4200億元,已經增加到現在的8400億元;其中,購買疫苗和研發經費是339.5億元。

    這些,都是民眾的血汗錢,辛勤工作的台灣人,每年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按照稅率級距一毛不少的上繳國庫,為的是有朝一日,需要政府的協助時,可以得到補助、可以得到保障,不會擔心朝不保夕…

    但如今,原本要拿來保命的疫苗錢,卻交待得不清不楚,只給個數字,有多少錢拿去買哪個廠牌的疫苗?買了多少?單價又是多少?有多少錢拿去補助國產疫疫苗的研發?有沒有相對應的回饋機制?

    全部都沒有寫!都沒有!

    疫苗到貨量嚴重不足,維持社會運作的中堅層,特別是30歲到49歲的這群人,最為憤怒,他們是社會的中堅階層。有小孩和老人要養,這不是藍綠的問題,是生存的問題,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對照今天新出爐的民調結果:這波疫情下來,中間選民爆增至48.2%「宛如造山運動」,我認為,這是真實發生在你我周遭的情形。

    政府一年半的超前佈署,破功!
    民眾的健康平等權、為求生計的經濟權,因為相對剝奪感,無存!

    我是立法委員蔡壁如,為了鄉親,我會追到底!

    #同島一命先打一劑

  • 勤億血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8 20:28:23
    有 429 人按讚

    今天是立法院黨團協商紓困條例的第2天,同時也是進入三級警戒的第14天,確診數量不斷攀升,行政院急著丟出各項紓困方案,今日民進黨團更提出新的修正動議,將紓困經費上限提高到8400億元。
     
    但是,很明顯在這波疫情之中,政府的應變措施犯了幾個錯誤。
     
    💥第一,大撒幣的紓困預算,根本沒有把錢花在刀口上。
     
    教育部宣布停課到6月14日,並說家長可以請防疫照顧假,但是無薪的防疫照顧假,根本是忽略的家長的經濟需求。更離譜的是,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天居然說,#防疫照顧假沒有造成經濟損失,所以不列入紓困考慮。
     
    請問,停課一停就是四周,家長能一次請到四個星期的防疫照顧假嗎?沒有薪水,這不是經濟損失是什麼?三大在野黨都提出,防疫照顧假由政府補助部分薪資的訴求,民進黨不同意也就罷了,龔明鑫這番風涼話,看在照顧小孩焦頭爛額的家長眼裡,更是火上澆油。
     
    於是,今天蘇貞昌趕緊拋出,12歲以下家長,每人一萬的家庭防疫補貼,一次性定額發放。
     
    這就更怪了,
      
    有防疫照顧需求的家長,這一波薪資減損下來可能不只一萬塊;而自己帶小孩、沒有請假問題的家長,卻因此收到補貼。
     
    這波政策撒幣,很難令人不聯想到,是因應龔明鑫失言,為了平息家長怒火而來的封口費,但國家財政就這樣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另外一點,交通部在這一波的紓困預算裡面,完全沒有提到機場地勤業員工的薪資補貼。去年在紓困3.0的時候,尚有將免稅店跟空廚員工的薪資補貼納入,但到了紓困4.0,卻看不到交通部對機場地勤勞工的照顧。
     
    該紓困的看不到影,卻在別的地方大撒幣。
     
    💥第二,關鍵部門人力不能再被壓榨
     
    為了處理疫情,醫護人力與消防救護人力都瀕臨崩潰。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直接用「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的標題,對外求救:「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整體的醫療崩壞。」
     
    而面對如此困境,衛福部在5月21日發函給各大醫療業工會,希望可以鬆綁勞基法第34條第2項,讓醫療人員可以僅間隔8小時就上工,遭到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以及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的反對。
     
    雙北市的消防救護人力也非常吃緊,確診的民眾多到已經無法用救護車一對一救援,而必須使用公車巴士,但公車巴士的設備並非針對疫情運輸,讓消防員跟疑似病患都處在相當大的感染風險,台北市甚至曾經想要針對高級救護隊實施勤二休一,遭到消防員反對才改回勤一休一。
     
    事實上,因為疫情而導致人力緊繃的不僅是醫療人員,還有物流人員,終結血汗物流-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分別在5月24日以及5月27日到勞動部跟疾管署前抗議,表示勞動部對於勞基法第32條第4項以及第40條的函釋,會使得物流人員的過勞更為加劇。
     
    換言之,只要通報工會或當地主管機關,雇主就可以停止員工的假期、讓員工工作超過12小時。
     
    在這一波疫情底下,台灣嘗到了人力緊繃所導致疫情應變不及的苦果。關鍵部門的人力,是珍貴的人才資產,面對病毒的傳播所導致的持久戰,我們不能在此刻就無限制的壓榨關鍵人力,反而應該謹慎地進行調度,
     
    一開始就用上勞基法的後門條款,那後續我們該何以為繼?
     
    💥第三,停止大內宣,認清作戰目標
     
    王定宇的「認知作戰」和林瑋豐的「反串秀」,讓台灣民眾不經感到荒謬:政治人物思考的不是打擊無情的病毒,與民進黨友好的網路意見人物,還在自導自演的劇本裡沾沾自喜。
     
    這些,都在破壞公民社會的理性討論空間。
     
    事實上,我自己本人也經常遭到惡意的抹黑誹謗,甚至波及我過去及現在所服務的單位。有側翼粉專連發三篇文章,指稱我及我所服務的邱顯智委員,必須要對3+11的政策負責、縱容華航員工違規、是防疫的破口、是疫情無法控制的始作俑者。
     
    然而,事實是,我及我所服務的邱顯智委員國會辦公室,從來沒有經手過機師工會任何關於縮短檢疫時間的陳情,更遑論施壓指揮中心。
     
    甚至,這一年多來,我們處理過的航空業陳情,全部都是聚焦在 #防疫設備跟措施上!
     
    去年在交通委員會質詢,要求華航公司應該比照長榮公司,給予機組人員防護衣以及防疫旅館;今年初邀集疾管署及民航局開會,為了完備防疫,機上應該禁止提供熱餐選擇以及非一次性的包裝飲料。
     
    (而民航局的回覆令人失望透頂,這是另外一個故事,日後我會完整地公布給各位)
      
    在3+11的事件中,民航局的角色突然不見了,然而,民航局曾經建議過比3+11 #更為驚悚的方案。
     
    3月30日時,民航局曾經發文給指揮中心,要求豁免居家檢疫以及第五天採檢陰性即可。這麼離譜的方案,當然最後被指揮中心打回票。
     
    今天是黨團協商特別預算條例的第二天,10點開會,游錫堃院長希望各位委員可以同意,讓陳時中部長11點就請假離開,準備下午記者會,邱顯智委員對此回應:
     
    「你說,你要再回去戰場,這個也應該要支持,但是,我真的要提醒部長,#那個戰場不是開記者會,民眾更關心政府團隊,就是你,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確診案例增加、疫苗缺乏,立法委員作為監督機關,有太多問題想要請教衛福部了,尤其這一次2100億元中,衛福部佔了680億元,堪稱所有部會第一名,難道不該好好檢視一下嗎?
     
    大家都願意團結抗疫,該面對的問題也不會只是指揮官的責任,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好好檢視這陣子以來的各種指揮中心決策,還有實際所面對的困境。
     
    防疫作戰,目標是病毒,部分人士搞大內宣、搞政治操作,就是不把死去的人命當一回事。
     
    【延伸閱讀】
     
    ✅2021-05-28黨團協商紓困條例邱顯智發言:
    https://reurl.cc/qgdY7g
     
    ✅北市聯醫工會聲明:【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https://reurl.cc/4aRNVj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聲明:【反對縮短輪班間隔】
    https://reurl.cc/W3dO9O
     
    ✅消防員協會聲明:【消防員職安問題與勤務負荷過重 】
    https://reurl.cc/4aRN0v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聲明:
    https://reurl.cc/xGZ3mb
     
    ✅台灣貨運倉儲產業工會聲明:
    https://reurl.cc/7rXVgd

    #佳瑋的立法院觀察日記

  • 勤億血汗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23 22:27:55

    這是我給台灣民眾的心內話。
     
    台灣重開機不是選舉口號,而是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我是柯文哲、柯P、柯醫師、柯市長、柯阿北,也是台灣民眾黨的黨主席。

    這些日子很多網軍攻擊說,我變了,我變得不像2014年的柯文哲。
     
    但其實我都沒有變。
     
    從過去到現在,我的身份或許不同,但對台灣的熱情,對信念的堅持,從我脫下醫師袍,離開台大醫院那一刻到現在,我都沒有改變。
     
    要改變台灣,就必須讓台灣的國家治理走在對的道路上,這是我的堅持。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那些老舊的傳統市場,包括環南市場、大龍市場、成功市場、南門市場等等,永遠都不會改建。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台北市的社會住宅,還在紙上作業。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東區門戶計畫、西區門戶計畫不會成功,軸線翻轉也永遠是一個選舉口號。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公共化幼稚園還在討論的階段,「我們的孩子、我們一起養」也還是選舉口號。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公開透明不會實現,BOT案永遠疑雲重重,永遠謠言滿天飛,公務機關的行政效率也不會提高。
     
    如果沒有我們的堅持,財政紀律不會建立,台北市政府也沒辦法在五年內
    還債570億,政府會繼續債留子孫。
     
    只是,當台北進步了,那台灣呢?
     
    台灣人民給過國民黨機會,給過民進黨機會,但這兩個政黨完全執政,卻完全不負責,只看到統獨爭論不休,政治分贓,國會亂成一團。
     
    藍綠兩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操作統獨對立,甚至黨同伐異,把不同意見的人貼上「台獨份子」、 「共匪同路人」的標籤,開始分誰是「台灣派」,誰是「中國派」。努力的在自己的國民裡面製造虛擬的敵人,卻不花時間實際的面對問題 。
     
    每次選舉台灣人民只能在統獨之間,繼續含淚投票、含恨投票,結果是藍綠繼續執政,而台灣也繼續停留在藍綠的泥潦之中。
     
    於是我們成立台灣民眾黨,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要把立法院還給人民 ,給大家一個真正討論政策的空間,讓理性務實專業的討論,要從立法院開始,慢慢的影響全台灣各地。
     
    台灣不能只是高喊發大財,更不能只是高喊芒果乾,而是要解決問題。
     
    我們重視居住正義,所以藍綠兩黨長年來不敢碰的稅制問題、實價登錄,就讓民眾黨來做。
     
    我們堅持公開透明,所以打破藍綠兩黨的密室政治、還政於民,讓18歲的青年享有參政權利,就讓台灣民眾黨來做。
     
    我們守護勞動權益,所以法令跟不上科技跟時代的進步,勞工不能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不能獲得保障,那就讓台灣民眾黨來做。
     
    更重要的我們嚴守財政紀律,為人民看守每一分血汗錢,要終結大撒幣政策 ,讓台北經驗可以在中央實現,讓台灣可以永續發展、不會債留子孫,那就讓台灣民眾黨來做。
     
    台灣主權要彰顯,不是靠嘴巴講,而是要動手做,台灣需要的不是義和團,而是明治維新。認真務實,是台灣民眾黨守護台灣這塊土地的核心價值,這才是真正的台灣價值。
     
    整天文青體、喊口號,不是台灣價值。
     
    民眾黨向天下徵才,透過海選讓多元專業的聲音可以進入國會,我們沒有五府千歲,沒有派系分贓,沒有和主流民意脫節的人,我們只有專業、熱情,和台灣人民的支持。
     
    選戰已經進入倒數階段,藍綠兩黨激化統獨對立大打泥巴戰,
     
    但,我希望你們理性思考、冷靜的思考。
     
    從過去到現在,二十幾年間,幾次的藍綠政黨輪替,台灣沒有進步,甚至這些政黨本身也沒有進步,只是帶給台灣人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所以,超越藍綠、台灣重開機是這次選戰最大的目標,台灣重開機,需要大家一起幫忙,超越藍綠不是消滅藍綠,而是讓不同的政黨,讓不同的聲音,都可以在台灣社會和諧共存。
     
    請支持台灣民眾黨,讓台灣走出藍綠惡鬥。
    請支持台灣民眾黨,讓理性務實清廉勤政,成為台灣的主流價值。
    請支持台灣民眾黨,終結政黨派系分贓。
    請支持台灣民眾黨,一起消滅國會亂象。
    請支持台灣民眾黨,讓台灣重開機,給台灣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我是柯文哲,2020請支持台灣民眾黨。
     
    台灣重開機、政治大革新,
    區域立委、政黨票,請唯一支持 ⑮台灣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 #票投15民眾作主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一起幫我揪Line友:https://line.me/R/ti/p/@kpteam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 勤億血汗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3-20 17:29:38

    護理師的付出和薪資嚴重不成正比,菜鳥護理師的平均薪資為32,000,元至35,000元,扣掉勞保、健保、醫療互助金等費用後,換算成時薪竟然只剩121元,比時薪150元的工讀生還低!不僅如此,前幾天還有診所用月薪25,000元的「高薪」徵聘全職護理師,請問勞動部和衛福部可有關愛過這群辛勤勞累的護理人員?

    根據勞動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護理師在106年的平均月薪為40,707元,10年來成長幅度僅12.6%,相較於醫師薪資漲幅33.4%、社工心理人員31.7%、藥事人員17.3%,護理師的薪資漲幅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中最低,跟國外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在美國,護理師的平均月薪為124,495元到534,539元,澳洲則為108,675元到328,613元,高出我國好幾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才表示要開放引入外籍醫療看護人力,在起薪低和環境差的狀況下,我國有什麼競爭力可以挽留這群護理人才?

    雖然衛福部健保署在2016年投入了約104億元來提高醫院及診所共145個服務項目的支付點數,並稱此舉能「為醫護人員加薪」,但只要沒有將給付給醫院和醫護人員的經費分開,實質分配的權利還是在醫院與資方手中,就如同健保署在2008年至2014年投入91.6億元來推行「提升住院護理照護品質計畫」,就有不少醫院未將款項用在提升護理人力上,反而濫用於旅遊、餐會等吃喝玩樂項目。

    此外,不僅月薪少,護理人員的血汗工作環境更是眾所皆知。護理師愛喝珍奶是因為沒時間吃飯、生病不敢請假是因為怕工作會落在其他同事身上,甚至還要面臨醫療暴力、背負人命關天等壓力。諷刺的是,政府近年不斷提倡長照2.0政策需要護理人力,然而在執業環境不改善、薪資低落的情況下,哪裡還找得到人力去執行呢?

    在執業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台灣每年都會流失約2%的護理人力。國健署在調查台灣100家醫院23,123名全職臨床護理人員後發現,有轉業意念的護理人員竟然高達74.66%。勞動部勞安研究所在103年發布的資料也顯示,薪資、晉升、職業壓力是影響國內護理人員離職的最主要三個原因,而領照後不執業的原因則為輪三班、職業壓力大等健康問題,還有專業不受尊重、工作繁重、薪資低、福利制度不佳等因素。

    要改善執業環境,調整薪資為必要手段之一,政府應研擬提升護理人員薪資的具體可行方案,並調查護理人員在納入勞基法後,是否有縮減福利措施、降低實質薪資等情形發生,並建議輔導護理人員籌組工會,讓護理人員有與資方抗衡的空間。

    最後,護理人員的職場留任的比率為全球最低,僅有7年,原因多為輪三班、無法兼顧家庭,故政府也應提撥補助獎勵,鼓勵機構設置全日托兒方案,各醫療機構也應附設托兒所或與托兒機構簽訂合約,才能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解決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