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勞動力下降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勞動力下降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勞動力下降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勞動力下降英文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534的網紅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放假看看比爾蓋茲】 近日比爾蓋茲出席了核能學會舉辦的核能大會,內容提及他剛出的那本書以及最近很紅的先進反應爐Natrium,我們需要核能解決共同氣候變遷以及貧窮的問題,而創新能讓核能得以有更多的突破與前景。 當然,比爾蓋茲未否認現行核電技術的存在,認為既有核電應繼續運行。 ● 相關書單: 如何...

勞動力下降英文 在 小世界新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32:42

#20200402📰 經濟蓬勃發展、醫療持續進步,再加上結婚年齡向後推延,亞洲各國邁入少子化與高齡化的時代,少子化在近幾年成為各國政府改善的重點,總統蔡英文更是以「國安問題」來形容少子化浪潮的嚴重與影響性,亞洲各國也逐漸重視到少子化這個問題。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提供資料指出,平均每婦女一生中生育...

  • 勞動力下降英文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3 20:05:49
    有 121 人按讚

    【放假看看比爾蓋茲】
    近日比爾蓋茲出席了核能學會舉辦的核能大會,內容提及他剛出的那本書以及最近很紅的先進反應爐Natrium,我們需要核能解決共同氣候變遷以及貧窮的問題,而創新能讓核能得以有更多的突破與前景。

    當然,比爾蓋茲未否認現行核電技術的存在,認為既有核電應繼續運行。

    ● 相關書單: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https://www.facebook.com/talkthatenergy/photos/2844738859083501

    ● 推薦影片:
    Bill Gates talks about new Wyoming nuclear power project
    https://youtu.be/WXAK9yYmZa8
    Joe Scott 的頻道
    https://youtu.be/laGuOleeeNg
    Finland Might Have Solved Nuclear Power’s Biggest Problem
    https://youtu.be/kYpiK3W-g_0

    *******以下為演講翻譯全文*********

    《為何我投資核能創新》

    顯然,正如我們無法同處一室所現,過去一年半中,我們面臨著歷史性的全球公衛危機。COVID-19 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摧毀了經濟,也干擾了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活。

    要說我們已經控制住了大流行,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那些無法完全獲得疫苗的國家。但我要說的是,我們現有的這些疫苗,它們是在首例確診出現後的一年內創造出的,這一點證明了人類透過創新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科學家們透過共享數據與合作實驗研究疫苗,我們才有終結大流行的工具。

    如你所知,世界同時面臨著氣候變遷的歷史性全球危機,如果我們不即刻採取行動,以減輕它的威脅,它將摧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目前,世界每年排放大約 510 億噸溫室氣體。我們需要在未來 30 年內將這個數字變為淨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我們將使用現有的每一個工具,以及...一些我們還沒有的。與疫苗一樣,許多中低收入國家還沒有像富裕國家般那樣獲得能源。這種不平等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因此,在實現淨零排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提升更多能源的可取得性。

    十五年前,我與一群專家坐在一起,探索解決全球能源貧窮及氣候變遷雙重威脅所需的技術。很明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工具是先進的核能。核能是唯一一種可以在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晝夜不停地在每個季節提供電力的無碳能源。它已被證明可以大規模地工作。很難想像未來我們可以在不使用更多核能又可負擔的達成電網脫碳的情況。

    2018 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近千種讓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情境,所有最便宜的途徑都涉及使用清潔、可調度用的能源,如核能。這就是為什麼,在我 2006 年的學習之後,我共同創立了 TerraPower。從那以後,我一直是董事長和最大的投資者,因為我相信這項工作對於解決氣候變遷和為每個人提供潔淨、可靠和負擔得起的能源至關重要(SDG7and13)。

    今天,核電正處於十字路口。美國有將近 20% 的電力來自核能,它仍是美國最大的無碳電力來源。但是,縱使美國核電廠的表現良好,計劃關閉的反應爐仍遠多於新建的機組。坦白說,如果我們認真看待氣候變遷,我們也必須如此,我們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這些反應爐繼續的安全運轉。而即便如此,僅維持現狀尚不足夠,我們需要更多的核能來實現美國的淨零排放並阻止氣候災難。

    我一生都在快速發展的市場和依靠創新保持競爭力的公司工作。幾十年來,能源市場和(核能)技術變化非常緩慢,我們需要做得更好。任何技術都可能發生變化,正如我們在太陽能和鋰電池等技術中看到的那樣,成本的改善令人印象深刻。如同電腦產業,不創新的公司和行業將被拋在後面。這就是我推動 TerraPower 作為科技公司而不是能源公司的原因。這就是 TerraPower 的 Natrium 能源系統重新定義核電的設計方式並提供不同價值的原因。

    Natrium 是由 TerraPower 和 GE Hitachi 合作設計的,我們的設計與眾不同。Natrium 並非使用反應爐的熱量產生蒸汽旋轉渦輪機,而是使用它來運行一個巨大的熔鹽儲能系統,該系統比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存儲系統大一個數量級。這意味著 Natrium 可以在需要時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也可以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等變動再生技術的發電量下降提供支援。此外,Natrium 的設計降低了核電廠的建設成本和時間,同時提高了調度彈性,使核電廠對公用事業更有價值。

    上週,我們宣布與能源部合作,作為先進反應爐示範計劃的一部分,TerraPower 將在懷俄明州一家即將退役的燃煤電廠所在地建造第一座 Natrium 電廠。我們將利用現有的電網基礎設施和那裡熟練的勞動力來建造和運營新電廠。我們希望除了能源效益之外,先進核能還可以為全球專業勞動力提供工作機會。

    TerraPower 並非唯一一家考慮核電先進設計和應用的公司。這就是讓我對核能的未來感到樂觀的原因。我們看到對能夠實現脫碳的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許多創新公司正致力於將新的核技術推向市場,執政與立法者也認識到需要這些技術來解決氣候變遷並保持美國在核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我們有良好的基礎,但僅靠這些並不能確保美國核工業的成功。市場將繼續發展,其他能源技術將繼續創新。為了發揮其潛力,核工業需要擁抱創新和變革。我們還需要聯邦政府兌現其為先進反應爐示範計劃等項目提供資助的承諾,我們需要像 NEI 這樣的組織繼續推動重視潔淨電力的政策,並鼓勵管制機關對新技術更新他們的政策。

    我藉由TerraPower付出行動 ,因為我堅信核能必定在淨零排放的世界中發揮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正如病毒學家共同努力以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速度研發出 COVID 疫苗一樣。從技術專家到公共事業單位,我們對核能在電網中的角色有著共同的願景,跨領域合作的趨勢從未如現在這般強烈。我期待著與你們所有人合作,讓這個未來得以實現。

    ▼英文逐字稿可看
    https://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Speech-Why-I-invest-in-nuclear-innovation

    圖片取自:路透社

  • 勞動力下降英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7 07:30:00
    有 221 人按讚

    〈美股盤後〉非農數據遜預期 道瓊漲近180點 周線連二紅

    週五 (4 日) 美國 5 月非農就業數據遜預期,市場料聯準會維持觀望態度,美元急墜,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大跌,黃金走高,美股有所喘息,AMC 續跌,特斯拉反彈,科技股領軍下,四大指數齊揚,費半漲逾 2%,道瓊漲近 180 點。

    本週美股主指走勢溫和,道瓊、標普週漲幅分別約 0.7% 和 0.6%,週線連二紅,那指本週漲近 0.5%,連續第三週上揚。

    聚焦政經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取消企業稅上調計畫作為讓步,期望換取兩黨達成基建協議。週五拜登拒絕共和黨提出的基建提議,並將於週一再度共和黨持續磋商。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週五 (4 日) 公布最新報告,5 月非農新增就業近 56 萬人,雖較前值回升,仍遜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則降至 5.8%,優於預期。拜登稱,失業率下降,薪資上漲,證明經濟刺激計畫正在奏效,而這些成功絕非偶然或單憑運氣。

    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 (Loretta Mester) 週五回應,就業報告穩健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但勞動力市場仍有更大的復甦空間,目前數據仍不足改變 Fed 貨幣政策。

    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發展,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72 億例,死亡數突破 370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33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9.6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85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680 萬例。

    日本週五將 124 萬劑 AZ 疫苗運抵台灣,台灣總統蔡英文以日文感謝台日的深厚友誼,日台交流協會以《鬼滅之刃》稱,團結一致,終能迎來正義。此外,美韓也展現好情誼,美國國務院週五宣布,向南韓送出 100 萬劑嬌生疫苗。

    週五 (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79.35 點,或 0.52%,收 34,756.39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7.04 點,或 0.88%,收 4,229.89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99.98 點,或 1.47%,收 13,814.49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74.95 點,或 2.39%,收 3,214.1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公用事業收黑,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板塊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齊揚。蘋果 (AAPL-US) 上漲 1.90%;臉書 (FB-US) 上漲 1.32%;Alphabet (GOOGL-US) 上漲 1.96%;亞馬遜 (AMZN-US) 漲 0.60%;微軟 (MSFT-US) 上漲 2.07%。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salesforce (CRM-US) 上漲 2.88%;思科 (CSCO-US) 上漲 1.39%;IBM (IBM-US) 上漲 1.28%;陶氏化學 (DOW-US) 下跌 0.34%;旅行家 (TRV-US) 下跌 0.62%。

    費半成分股連袂收紅。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2.54%;美光 (MU-US) 上漲 2.11%;AMD (AMD-US) 上漲 1.62%;英特爾 (INTC-US) 上漲 2.01%;NVIDIA (NVDA-US) 上漲 3.59%;高通 (QCOM-US) 上漲 1.94%。

    台股 ADR 全面揚升。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30%;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2.48%;聯電 ADR (UMC-US) 上漲 1.66%;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53%。

    個股消息

    全球院線龍頭 AMC 娛樂 (AMC-US) 收黑 6.64% 至每股 47.91 美元。AMC 本週股價大起大落,週五盤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監管文件顯示,AMC 董事會成員、和眾多公司高層於本週相繼賣股套現。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4.58% 至每股 599.05 美元。特斯拉正加快推動進軍印度市場的籌備作業,開始在印度招聘管理人員,還將在 7、8 月在印度測試 Model 3,預計年底前正式開賣。

    Square (SQ-US) 上漲 1.07% 至每股 213.69 美元。Square 執行長 Jack Dorsey 表示,該公司可能會開發比特幣硬體錢包。

    生物科技公司 Biogen (BIIB-US) 上漲 4.99% 至每股 286.14 美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下週一將作出 Biogen 旗下的阿茲海默症藥物決定,華爾街分析師稱,若 FDA 批准銷售該藥,Biogen 股價有望躍升至每股 450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5 月非農就業新增 55.9 萬人,預期增加 66.3 萬人,前值自 26.6 萬人上調至 27.8 萬人
    美國 5 月失業率報 5.8%,預期 5.9%,前值 6.1%
    美國 5 月平均每週工時報 34.9 小時,預期 34.9 小時,前值 35.0 小時
    美國 5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報 1.98%,預期 1.6%,前值 0.3%
    美國 5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報 0.5%,預期 0.2%,前值 0.7%
    美國 5 月勞動參與率報 61.6%,前值 61.7%

    華爾街分析

    迷因股狂歡打破近期市場的平靜,但一些策略師擔心這是股市泡沫形成的跡象。Wedbush Securities 董事總經理 Steve Massocca 表示,迷因股是他對市場更加謹慎的原因之一,過高估值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美最新非農報告穩健回升,但遜市場預期。NatWest Markets 全球戰略主管 John Briggs 表示,這這幾乎是一個金髮女孩式的場景,沒有過熱到需要聯準會介入,也不會冷到讓人擔心經濟。

    Allianz investment Management 資深投資策略師 Charlie Ripley 表示,雖然就業人數增長相對於預期而言有些溫和,但好消息是,該數據已從上個月令人失望的失誤中反彈,顯示經濟確實在正確方向取得進展。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6093?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6-05(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 勞動力下降英文 在 宜蘭縣議會議員陳文昌服務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9 09:20:51
    有 1 人按讚


    這兩天最熱門的新聞,便是台積電的股價市值創新高的消息。對於台灣的企業能達到這樣的成就,一方面是感到敬佩,一方面也會擔憂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這裡說到的資源包含了政府政策的焦點、台灣資通訊人才的群聚而無法進入其他產業。
     
    最近在看一份文件,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教育領域的副總裁 Evan A. Feigenbaum 所撰寫的報告,裡面內容很完善的討論到台灣過去的成功以及目前的窘況,包括少子化導致整體人力的萎縮、基礎科學及統計資工人才的不足、缺乏雙語環境及海外市場的企圖心,這都影響了下一世代新創產業誕生的可能。
     
    另外除了問題面外,這份報告也列舉了幾項我們能思考突並作突破的部分,包含以色列整合軍事及產業的人才培育策略、APEC及美國印太平洋計畫旗下能讓台灣產生更多槓桿的子計畫、GDPR個資政策與重視未來人工智慧資安的方向,又或是台灣善用資通訊的高等教育吸納東南亞甚至全球的學生等(以目前台灣疫情的控制我個人認為有可能)。
     
    可以看到,要營造整個有利創新的環境,不單單只是經濟部的科專或科技部的計畫等,甚至要連內政部、國防部、外交部、教育部也一起,統整出一個綿密的策略。
     
    以下是我看了整本報告的筆記,單就翻譯品質上絕對不足的,但想說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一同討論,一起想想台灣該如何營造有利的制度,讓創新產業能踏穩及在全球有所突破。
     
    以下筆記:
     
    「台灣新創未來該如何突破?」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Evan A. Feigenbaum
    VICE PRESIDENT FOR STUDIES
    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experts/719
     
    原文連結: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assuring-taiwan-s-innovatio…
     
    一、台灣五大未來創新上會面對的挑戰:
    (一)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二)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三)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四)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五)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二、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台灣必須加強STEM的人才訓練,特別是新創者的數學、統計、資工、資料科學的技能。
    (二)在PWC 2018年的新創調查中,僅13% 工程背景、 7% 科學背景、13% 資訊背景,六成的創辦人為文學及商業背景。
    (三)因為過去資通訊的成功,也磁吸了大部分相關人才到TSMC跟MTK。
    (四)台灣少子化非常嚴重(全球最低),總體勞動力人口也不斷在萎縮,連帶的影響各種專業人力的總量,以及投入到科技領域的人數。
    (五)台灣越來越少科學及工程的畢業生,從2007到 2014,每年相關的畢業生減少了快一萬名(從92167到83394)。
    (六)綜上,每年透過教育體系產出的人才庫越來越萎縮恐會供給不足。
    (七)台灣到美國就學的畢業生及在學生也都在萎縮,以2000跟2017來比較,在學生總數從10668到7003,畢業生從15022到9236 。
    (八)出國留學者越來越少比例的人願意回台灣,2004到2007約65%留在美國,2012到2015約75%留在美國。
    (九)留學美國者回台灣的重要性是在,過去80、90年代會形成一個美國跟台灣間的「腦力連結」,而塑造一個學術及業界的台美連結機制,對下一代人才的塑造是重要的。留學回國的數目下降,對形成前述的機制是不易的。
    (七)人數減少,長期來說也會影響下一代重要技術,例如AI的競爭力。
    (八)此外,台灣的學程所教授的內容通常距離最新的科技相隔三到五年。
    (九)來自北京的人才競爭也不可小覷,它能透過薪資及市場的誘因來吸引台灣人才。
    (十)台灣應思考如何透過生活品質及民主政體來吸引留住人才。
     
    三、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人口萎縮也持續影響市場規模。
    (二)即使本國市場小,還是有機會成為較大規模市場的服務跟平台,例如、來自瑞典的spotify,但這也關乎了台灣在前個主題的人才庫的養成。
    (三)因為產業西進及人力成本的提升,目前台灣已經無法單一區域就完成一個完整的製造生態系。就連富士康及和碩,仍要跟中國的製造商合作。
    (四)台灣的VC資源仍強壯,但也有VC反應近十年來台灣缺乏足夠的可成為投資標的新創團隊。也因此,有些投資單位也會開始物色中國的新創團隊。
    (五)一大挑戰,便是吸引美國及國際的投資人,且過往台灣的市場資本曾經有被高估過,也是加深了這挑戰的原因。(這句得求證)
    (六)另外一個台灣的大挑戰是,如何創造對投資人有誘因的下世代科技,然而台灣也面臨這部分的問題,包括AI領域的資料不足,或是量子計算的人才不足等。
    (七)目前有許多中國的AI研究人員在美國的單位工作,這帶來兩個層面的影響:在八零九零年代台灣跟矽谷間的連結,取而代之的是中國跟矽谷的連結。未來美國諸多領域的AI的形塑方向,也會與中國有關。另外,基於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趨勢,也將有許多在美國的AI人才回流到北京。
    (八)如果未來華盛頓跟北京的競爭加劇,世界將會分成兩大陣營。而北京也會持續運用各種方面的壓力來影響台灣、吸收台灣人才。
     
    四、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台灣另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是,過往硬體製造的成功經驗,也影響了下一代台灣的軟體硬體整合的發展可能。
    (二)以中國大疆無人機為例,無人機算是軟硬整合的成慣例,除硬體外,有必須搭載不斷突破的演算法,同時,透過無人機拍攝的資料,又能持續改善演算法。這解決方案也吸引了許多全球跟美國的單位,包括美國,運用大疆的無人機再開發更新的軟體技術。
    (三)台灣的切入點仍存在的,考量有些國家,包括美國,可能會對中國打造的AI科技有所疑慮,在這部分台灣應有潛力來取代服務。
    (四)但即使要做到前述這點,用過往硬體生態系的思維來面對也並不合適,得直接有軟硬整合的思維基礎來面對。
    (五)台灣必須找到基於硬體及軟體的優勢來發展,像是以色列及愛沙尼雅的做法。
    (六)以生物晶片作為基礎建設發展的生物科技,並整合硬體、韌體及軟體,也是可考慮發展的方向。
    (七)要如何用硬體優勢、結合軟體,以彈性的工程概念迅速打造下一世代的高科技的基礎建設,對台灣來說是必須發展及規劃的。
    五、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東亞的製造供應鏈正迅速在轉變,,從中國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或印尼,因為中國的工資成本也在上漲。2017年爆發的美中貿易戰也正加速此進程。
    (二)有些供應鏈的轉移並不容易,例如廣東富士康的微電子零組件生態系,而泰國或越南也難以吸收這樣的產業移入。而富士康的印度基地是轉移的其中一個例子,同時製造印度人口所需的手機已經小米的機體。
    (三)台灣的挑戰包含了:
    A.必須瞄準新科技(AI及量子技術)的其中一部分製造鏈,而這些新科技的廠商包含雅馬遜、GOOGLE或是中國的百度、阿里巴巴等。
    B.台灣可以尋找一些目前平台大廠尚未提供服務的領域,而這服務是針對消費者市場的。包括醫療、教育、資安的部分,都仍有發展軟體、人工智慧的空間。
    (四)在台灣,雖然礙因於資料量,較難發展大量資料所產生的人工智慧企業,但有許有機會發展少資料型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五)除了ICT跟半導體,大部分產業過去都聚焦在低毛利的製造,也造成未來轉移至高值化的障礙。
    (六)台灣必須綜合國際趨勢、尖端科技及研發能量,找到對台灣來說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發展。也能參考美國未來市場所需的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來發展。
     
    六、政府政策的幫助
    (一)許多台灣政府的政策或計畫停留在陳述的階段,即使有加強對人工智慧的投資力道,但並沒有有效地針對特定領域訂定策略。相對來說,美國及歐洲都有進行規劃策略,以日本發展AI醫療為例,政府便有計畫建立十處以AI為基礎的醫院來發展AI醫療,投入金額將在2025達到100 million美元。中國也發展人工智慧人臉辨識,進而誕生出獨角獸Megvil,此公司最近也沒加入美國商務部的Entity list。
    (二)這說明了,過往台灣在硬體的成就,難以讓台灣在未來的科技競爭上穩穩站足。
    (三)政府應引導整個台灣發展市場上有興趣的項目,讓國外的投資者能不斷投注資源,並且不讓法規或稅制造成這類投資的障礙。
     
    七、台灣應針對上述五點問題進行解決,並且也在國際間找到能一同解決的合作夥伴。像是過去台灣跟矽谷的合作,應該與美方產生一種新世代的合作模式來解決前述問題。
     
    以下是討論建議參考的解決策略:
     
    八、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跟人力的資本問題:
    (一)雙語經濟是能加強的方向,透過英語的加強來征服區域及全球的國際化挑戰。
    (二)台灣可做為一個區亞洲域型的高等英文工程相關課程(電機、機械)的中心,吸引東南亞學生,以相較於美國及歐洲、澳洲更低價的課程來吸引東南亞電機人才,並透過策略留住這些學生在台灣電機相關領域。
    (三)從此刻,為了往後十年到二十年的STEM人才庫做努力,同時這樣的人才庫得累積包括科技、商業、軟硬整合,讓台灣能發展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及資安等領域。
    (四)針對5+2產業,應在大學建立相關的新創加速器。先從政府資源挹注,後續再由業界資源銜接。這些加速器應扶植跟聚焦的技術,並不是短期投資市場所關注的,反而應關注長期有潛力發展的技術。
    (五)政府應鼓勵學校,引導商學院學生加強科技的應用技術,同時也加強理工、電資學院學生商業及金融的知識,培養綜合型人才。
    (六)台灣在各方面都有人才,然而國際交流型的人才還是太薄弱。
    (七)按照PWC 2019新創的調查,60%的新創團隊並沒有聘用能推展國際化的人才 ; 54%的團隊沒進行投遞或參加國際的展演及投案 ; 只有30%有針對國際市場進行評估。
    (八)即使台灣團隊嘗試培養很前端的科技技術,然而終究會因為缺乏國際的管理者,而導致難以開發台灣以外的市場。
    (九)以色列模式:
    A.瞄準遠期尖端科技,特別是數年後才會帶來收益的科技。
    B.策略並不會雨露均霑,而是選擇有足以作為特色及槓桿的項目,像是基礎科學及資工便是投入好幾年資源的項目。
    C.透過政策及策略銜接軍事單位、軍種及業界,讓好的人才在當兵時能得到更完整的培訓及成為業界能善用的人才。
    D.許多以色列人能流暢的使用英文,因此台灣也能考慮雙語政策,同時許多以色列的企業會企圖發展更國際化的市場(美國及歐洲),及具備有國際化的眼界。
    (十)台灣能持續推動的國家政策:
    A.有利國際創新的簽證
    B.引入國際的產業導師制度,用公私協力的方式,引入國外特訂領域的導師,來觀察及督考台灣各領域的發展,可能的領域包含量子計算、資安、生物科技。
    C.擴充gAsia Pass的應用情境(再研究)
    D.建立一個跨太平洋的諮詢平台,把投資、需求、選題及台灣的研發能量對接起來。
    E.承上面諮詢平台的建立,也同步在教育層面建立,將學術能量引入。
     
    九、市場規模太小的問題
    (一)三種策略: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以及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二)台灣做為一個中繼站(hub)
    A.不只資料數量重要,資料的處理、資料的合成、資料的部署同樣重要。也可從以色列跟愛沙尼雅的案例看到,如何善用各政府單位及民間單位的能力及優先緒,來增進工業的價值鏈。
    B.政府可作為高品質資料的提供方。此外,台灣也能善用法治基礎,來加強資料保護及個資保護的標準。
    C.作為APEC中的領導角色,目前APEC中有在討論物聯網跟數位經濟的資安標準,台灣應扮演主導角色來引導框架及提供處理上的案例。
    D.成為GDPR標準在亞洲施行的最佳案例。
    E.美國的印太平洋策略中包含資安環節,台灣及華盛頓應保持交流溝通管道,在全球及APEC上一同推動。
    (三)台灣作為一個值得信任的供應商
    A.政府應針對5+2產業旗下的各創新計畫進行TVCP(trusted vendor certification program)認證,加強這些計劃的品質及可信任度,活用優勢,與國外的合作單位共同開創新科技的標準。
    B.作為美國的新科技產品的場域實測基地。
    (四)台灣作為一個高效能的導管
    A.美國團隊也同樣對東南亞快速擴張的市場感到興趣,台灣能成為比中國更信任的夥伴,連結美國進入東南亞市場。
    B.美國目前有 New Southbound Policy及 U.S. Indo-Pacific strategy,加入旗下的數位及資安相關的計畫,目前南韓已有加入。
     
    十、硬體至上思維如何改變?
    (一)應挑選前瞻的重點軟體科技領域,進入扮演重要的角色(AI、IoT)。
    (二)台灣在量子運算上仍未有具規模的使用者,然而學界目前有美國IBM合作的計畫。
     
    十一、如何為台灣增加附加價值?
    (一)美國正調整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並尋找下一階段科技上的夥伴,特別是在AI及物聯網、生物科技技術上無資安疑慮的合作夥伴。而這是台灣的機會,台灣應盡可能在這些領域的安全技術標準上佔有一席之地。
     
    十二、政府政策該如何幫助產業?
    (一)從半導體的經驗來看,政府政策的投放必須是長期持續、且眼光放遠、針對先進科技的。
    (二)台灣在研發上的投入資金比例上越來越少。
    (三)調整政策讓基礎研究能成功商業化非常有必要。
    (四)接下來三年到五年有些美中的合作計畫有可能停止,台灣必須成為有潛力的取代對象。
    (五)台灣目前有加入APEC Cross-Border Privacy Rules,目前該組織的方向趨向歐盟的標準,台灣可先針對GDPR系統預作準備。
    (六)台灣應該更積極加入更多科技業標準的制定,特別是接下重要的科技如物聯網、資安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