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勞動事件法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勞動事件法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勞動事件法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勞動事件法庭產品中有25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元照出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商業事件審理之專業分流機制」座談會 ‼本場研討會內容將全程放置#月旦品評家,供讀者閱聽。 http://www.angle.com.tw/post_news/news_view.asp?keydata=7640 活動地點:臺大校友會館4樓會議室 活動時間:2021/10/2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0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LDPS4yUnn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勞動事件法庭 在 政經八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40:32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性騷擾QA #關於性騷擾常見的迷思 〕  相信各位壯士們對最近鄭家純指控翁立友在尾牙場合對其進行性騷擾這件事情並不陌生,也再度開啟台灣社會大眾對於性騷擾討論的一波熱潮。  其中不乏一些帶有嘲諷或甚至攻擊意味的言論,像是「人醜性騷擾」、「平常賣弄性感,被虧一下就喊性...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8:46:40

【長榮罷工不當勞動裁決案出爐:工會一敗,遭解僱空服員無法復職;長榮一敗,向工會求償不當,遭罰9萬元】  長榮空服員去年6月進行長達17天的罷工,完成台灣勞動史上規模最大的全女性罷工,但罷工結束後,工會與長榮資方法律戰持續進行。主導罷工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桃空職工)事後對長榮航空提出多項不當勞...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廖郁賢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23:45:14

不要害怕, 沒有指名說誰有拿工程, 我的團隊合作精神展現我們的專業, 不讓助理發言也是很酷~ 吳蕙蘭議員不要這麼兇~你大喊你是召集人那請問,你做了什麼監督?推動了什麼?我的助理也只是為了不要讓我有太多的情緒,才要代我把要求的承諾說出,ㄧ個理性的發言,沒想到你們的階級之重急跳腳?你不也打斷我的發言?...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8:18:23
    有 11 人按讚

    「商業事件審理之專業分流機制」座談會
    ‼本場研討會內容將全程放置#月旦品評家,供讀者閱聽。
    http://www.angle.com.tw/post_news/news_view.asp?keydata=7640

    活動地點:臺大校友會館4樓會議室
    活動時間:2021/10/2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臺灣法曹協會
    協辦單位:月旦裁判時報、元照出版公司

    ★提供《月旦系列雜誌訂戶》免費參加(限5名),報名成功者會另行通知! ☞https://forms.gle/2xqcmdkns6eWcXut9

    主持人:蘇永欽 (中華民國臺灣法曹協會理事長、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
    與談人:
    李維心 智慧財產法院行政庭庭長
    呂煜仁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
    紀凱峰 臺灣高等法院法官
    邱智宏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王銘勇 大眾聯合法律事務所所長
    陳怡雯 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王立達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

    討論議題:
    壹、商業法院之未來展望
     一、 商業法院之管轄權(與刑事訴訟、勞動事件間之衝突)
     二、 強制律師代理制度(當事人本人陳述權益、律師之權限與義務、列入訴訟費用律師報酬之核定與程序)
     三、 商業調解程序(如何選任跨法域專業調解委員、重大商業訴訟非訟事件一律強制調解之必要性)
     四、 專家證人(適格性、在法庭陳述之程序與法律責任)
     五、 秘密保持命令制度及其他問題
    貳、刑事金融專庭之現況檢討
     一、商業刑事案件(如違反銀行法、證券交易法或其他金融法規刑事案件)偵查程序之困境與改進建議
     二、金融專業人員(專家證人、鑑定人)參與刑事金融專庭審判程序之相關問題
     三、刑事金融專庭對刑事金融案件犯罪所得之扣押與沒收
     四、刑事金融專庭就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事件自行判決之問題與檢討 

    📢訂閱 #月旦雜誌,訂閱享合購優惠:http://qr.angle.tw/gyj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7 20:47:24
    有 28 人按讚

    #月旦法學教室 第227期(2021,9)
      新冠肺炎的疫情已經持續超過一年半多了,然而全世界疫情的發展,似乎沒有趨緩的跡象。去年許多專家所預測的後疫情時期發展,因為疫情現況超乎預期,也都接連失準。世界各國對於其國民是否施打疫苗,因爲國情與文化差異,產生了不同的爭議,且從未平息。我國在疫情爆發後,短時間因為疫苗嚴重短缺的時期,也發生了所謂的疫苗之亂。李惠宗老師於本期「法學教室」欄目中,就疫苗施打本身的法律性質,究竟是權利?抑或是義務?提出了分析與看法。李老師同時也探討了違反國家所訂的疫苗接種計畫,是否有相關法律責任問題。

      同時,本期的法學教室,謝煜偉老師針對釋字第777號解釋,法務部所提出的新修正肇事逃逸罪,提出是否符合解釋意旨的分析。另最新大法官會議解釋第805號解釋文認為,少年法院於少年保護事件處理程序進行中,應傳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到庭,並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並應依此意旨,妥適修正少年事件處理法。最後,本期「大法庭選輯」欄目很精彩。選輯內容包括行政程序法時效規範爭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販賣認定,以及未踐行土地法第34條之1共有人優先購買權通知法律效果等,都非常值得讀者深刻熟悉與了解。

    📕本期內容

    🎯疫苗施打權利乎?義務乎?/李惠宗

    🎯釋字第785號解釋後的公務員救濟/許育典

    🎯變更設計與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徐婉寧

    🎯連帶債務共同訴訟人上訴與撤回上訴之效力/劉明生

    🎯簡評2021年新修肇事逃逸罪/謝煜偉

    🎯勞動派遣/鄭津津

    🎯「世紀判決」──法國一歐元氣候訴訟/許耀明

    【特別連載】
    🔸經濟刑法:第三講
    租稅刑法(下)/柯格鐘

    【法學論述】
    ✒國土保安用地之課稅問題探討/陳清秀

    【實務選編】

    ◾公法類

    ◾民事法類/曾品傑

    ◾刑事法類

    【大法庭選輯】

    📃行政程序法「時效規定」──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大字第4號裁定

    📃部分土地共有人違反通知義務出賣土地之效力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時事直擊】

    ◾被害人到庭陳述意見為憲法上權利──釋字第805號解釋

    ◾疫情肆虐下之股東常會召集

    ◾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過關──保障跟騷受害人之權益

    📕完整介紹: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2810

    📢訂閱 #月旦雜誌,最新優惠:http://qr.angle.tw/gyj

    📢#月旦知識庫 最新購點優惠:http://qr.angle.tw/dzl

    📚#元照新書:http://qr.angle.tw/pp8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6 08:55:00
    有 45 人按讚

    【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0:19:21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5月0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LDPS4yUnn8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1月23日出現本地首宗確診病例,5月1日剛好是抗疫第100天。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史無前例,抗疫工作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回首本港百日抗疫之路,難免跌跌撞撞,有甩漏有錯失,出現險象亂象,可幸總算化險為夷,成功克服兩波疫情,度過驚濤駭浪百日,不少國際傳媒和權威專家亦對本港抗疫表現予以高度肯定,認為香港經驗值得借鑑參考。香港整體抗疫表現,值得港人自豪,然而正如世衛所言,全球疫情仍處於早期階段,最新研究顯示疫情可能持續兩年,香港必須上下一心堅持抗疫,不能自滿鬆懈。

    蘋果頭條
    《蘋果》獨家揭發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及其警長妻子過去六年違法將牌照屋包裝成民宿出租,報道昨日凌晨刊登後,陶輝妻子隨即把社交網站賬戶頭像換成《蘋果》負責報道的小組組長的近照,有「我知你係邊個」的恐嚇意味。《蘋果》總編輯對事件表示憤怒,指此行為或違反《蘋果》去年取得的法庭禁制令,正徵詢法律意見,會研究採取法律行動。學者認為涉事行為或構成威嚇,目的是阻止記者報道真相。
    《蘋果》由多個渠道確認,陶輝的妻子張雅詩亦在警隊任職,職級是警長,2014年與陶輝搬入碧水新村。兩人除了佔用現時的1號屋外,也不時在fb上的群組招租貼文,將同村的61A號屋包裝成民宿放租。

    東方正論
    在一片黑色恐怖的氣氛籠罩下,昨日五一勞動節總算有驚無險,暴徒事先張揚的堵路縱火放炸彈沒有出現,既反映警方強力部署奏效,亦證明黑暴貪生怕死的本色。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反中亂港黑手不甘寂寞,奪權暴亂勢必陸續有來,部分暴徒昨晚轉而搞商場,令奄奄一息的經濟雪上加霜,今年五一更創下零內地團紀錄,偏偏仍有冥頑不靈的市民支持黑暴攬炒香港。黑暴疫情雙鬼拍門,如何走出困局,思之令人惴惴不安。

    星島社論
    香港連續五天錄得零確診後,昨天「斷纜」,再有兩個新冠肺炎病例,兩患者都是由巴基斯坦坐專機返港的乘客,本地感染個案仍保持零紀錄,顯示疫情沒大反覆,雖如此,衞生防護中心張竹君醫生強調危機尚未解除,市民仍不可鬆懈。事實上,香港不僅要繼續奮戰抗疫,未來還須為克服空前逆境而打一場經濟硬仗,在這困難時刻,社會本應合力頂住風浪,但一些人卻唯恐天下不亂,正蠢蠢欲動,計畫再挑起激烈衝突,並持續至立法會選舉,為其政治圖謀造勢。當局對此須高度關注,以及作出有效遏制,不能讓街頭烽煙再起,令香港傷上加傷。

    經濟社評
    香港昨天踏入抗疫100日,衞生署張竹君醫生盛讚港人一直合作。不過本港連續5天零確診的紀錄,昨天戛然中斷,原因是巴基斯坦港人開始回歸後,在強制隔離群中出現2宗確診,不過本港保持過去12天沒有本地感染個案,這卻也正好提醒長假期難免鬆懈的公眾重新警惕,為新一波輸入個案和日趨炎熱的天氣做好準備,跟政府一起打長久防疫戰。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政府做了很多抗疫措施,但全靠市民合作,注重環境衞生,兼汲取沙士經驗,比外國更警覺,也算有耐性,才能捱到現在。惟眼下全港至少有三大風險,不可不察。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10 12:52:05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 勞動事件法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7-12 15:10:51

    「和平之島」是為紀念二戰後至韓戰間濟州島發生「四三事件」,韓國濟州四三研究所所長李圭倍的研究顯示,與台灣二二八事件相似,濟州四三事件也起因於戰後生活困難、官吏貪腐造成民怨,加上警察對示威群眾開火等導火線,同時引發南韓勞動黨以武裝反對當局政府的「單獨政權」,又遇上南北韓局勢一觸即發,導致南韓政府實施戒嚴並武力鎮壓當地居民,造成兩萬多人死亡。2005年,韓國政府提出正式道歉,指定濟州島為和平之島。韓國海軍卻同時提出在濟州島興建軍事基地的計畫,主打「民軍兩用觀光美港」之名,歷經唯美、和順兩村反對,最後落腳汀州村,歷經十年興建已於今年完成。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