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勞保調薪幅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勞保調薪幅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勞保調薪幅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勞保調薪幅度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軍公教網路之聲直播電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完沒了的改革 --從勞保年金改革談軍公教退撫費率調整】 勞保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勞工都剉著等,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表示感同身受,強調他從來都沒有反對軍公教退撫制度的改革,但改革要溫和漸進。他認為軍公教退撫基金費率明年起調高1%是「早該做的事」「不能寅吃卯糧,該調要調」,用增加少許的保費...

  • 勞保調薪幅度 在 軍公教網路之聲直播電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09:02:01
    有 645 人按讚

    【沒完沒了的改革 --從勞保年金改革談軍公教退撫費率調整】

    勞保年金改革勢在必行,勞工都剉著等,全國公務人員協會前理事長李來希表示感同身受,強調他從來都沒有反對軍公教退撫制度的改革,但改革要溫和漸進。他認為軍公教退撫基金費率明年起調高1%是「早該做的事」「不能寅吃卯糧,該調要調」,用增加少許的保費換取基金流量充沛的注入,將可望順勢帶動調薪,弭平保費支出。

    新任考試院長黃榮村一上任便說要為民國112年7月1日以後初任公務員設計新的退撫制度,以及針對目前年改案實施5年後的財務再檢討。銓敘部在4日表示,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提撥費率將自明年1月1日起,每年調高1%,從現行12%,分3年調整,至112年調高至15%,消息一出,也引起現職及退休軍公教人員譁然。

    李來希語重心長的說,今天的改革為何沒完沒了,就是因為國民黨與民進黨政府都「鄉愿」,制度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決心魄力和方向,「如果今天費率不調整,已經改了兩年的軍公教退撫制度,三年後恐怕又將再面對新一波的改革,基金流量不增加,下一波的改革,它一樣像這一波粗暴,你承擔得起,受得了嗎?」

    李來希解釋,為何「今天不改明天會後悔」,因為退撫基金費率調整1%,可增加73億收入,3%可增加219億基金。三年後累計10年,基金可增加金額加上收益可超過2500億元,如果再加上未來可能調薪幅度,收益更高,足可緩和未來再度粗暴改革的壓力。

    他也指出,調整費率最大的反對者不是規範對象的被保險人,真正的阻力其實是雇主,也就是保費負擔最大的政府及資本家。軍公教退撫費率調升的1%中,軍公教人員薪資實際上增加的只有0.35%,其餘0.65%是由政府負擔。勞工部分也一樣,勞保費是由雇主負擔7成,政府負擔1成,勞工負擔2成,所以勞保費率調整,負擔最大的是雇主。這就說明為什麼自民國100年法律已經賦予權力,政府卻遲遲不做,「你以為政府是傻瓜嗎?因為主計處告訴行政院國家沒有錢,預算有限,所以能拖就拖。搞到今天,才有粗暴性的改革。」

    李來希說,過去軍公教反對馬政府退撫基金的改革,是因為關中主張第一年直接調升3%,的確會造成軍公教負擔。如今逐年調整1%是可接受的範圍。可是從國民黨政府到民進黨政府都犯了同樣的錯誤,費率該調整不調整,才導致基金不足,而且「凡是管過政府基金的人,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人負過責任」。

    李來希批評,民進黨執政以來沒做什麼好事,蔡英文2016上台後,以為取得政權是改革主張獲得支持,結果軍公教改革造成2018地方選舉大挫敗,如今終於面臨到不得不處理她「心中最軟的一塊」勞工的勞保年金改革,影響人數比軍公教人數更鉅。目前有133萬的退休勞工在領取勞保退休給付,其中有產業工人與職業工人,有職業工人向他反映,做了一輩子工,每月領取的退休金僅三、四千元,比一我錢都不要交的農民還要低,這也是造成今天勞保制度改革的困境之一。

    對於勞動部提出勞保改革四個方向「多繳、少領、晚拿、基金投資運用管理妥適」,李來希笑稱這都是常識,是你懂我懂感同身受的事,沒什麼高深的學問,根本不需要專家學者搞座談會發表談話,從事退休制度改革就是一個方向和決心的問題,重要的是內容而非先講先贏,手段溫和漸進負責任,拿定主意,不脫離合理範圍,都是可以做的。

    由於對外說明支持費率調整,讓李來希接收到不少夥伴質疑的壓力,他說自己向來不支持民進黨政權,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感慨退休制度或年金制度本就是世代互助的制度,「我不在乎敵人對我的批判,但我在乎夥伴對我的批評,因為我珍惜我們的友情,我珍惜曾經共同奮鬥過」,今天在職的軍公教人員若不明事理,也反過來鬥退休老人,或反譏將要被改革的勞工,這跟民進黨有什麼兩樣!

  • 勞保調薪幅度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8-18 10:48:34
    有 1,165 人按讚

    勞動部開會協商調整基本工資,金額衝破23K,事後總統蔡英文驕傲的在臉書說,「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22K,送入歷史了」。

    這樣的結果,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嗎?會後企業資方表示,因為人力成本提高,可能反要縮減聘用的專職人力,並且宣稱物價上漲迫在眉睫,而勞方代表則在九小時冗長的協商會議結尾,生氣拍案離開會場。政府最後落得兩面不是人。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一點都不值得任何人高興。尤其蔡總統更要警惕,如果不能奮力拚經濟,23K將會變成另一個新的低薪代名詞,蔡總統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不管是誰執政,每年我們都在玩這樣的協商遊戲,每年最後大家都不高興,我們難道沒有擺脫這魔咒的方法嗎?

    在毛治國院長任內要調整基本工資時,他問了一個好問題:「有追蹤過去調整基本工資的效果嗎?」當時我以副院長身兼政府資訊長,負責推動數據開放應用,真的很想跳下去做這個分析。但是因為協調會議在即,已經沒有時間。

    現在蔡政府如果有一點點「資料經濟」的觀念,其實大有空間去改進基本工資的調整,擺脫三輸局面。怎麼做呢?就是從下面的問題出發:
    1. 歷年調整基本工資後,因為低於門檻而拉高薪資,或水漲船高效應間接調薪的低薪階級,有多少人?
    2. 這些調薪的勞工,都是在哪一些行業?
    3. 主要調薪行業的專、兼職就業人口,如何變化?
    4. 整體來說,勞工有因此拿到更多的薪資嗎?幅度如何?
    5. 調整薪資的主要行業,後來銷售與服務漲價幅度與營收影響如何?
    6. 工資調整後,在貧窮線下的勞工人數有變少嗎?

    這些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只要有系統的將政府手上資料加以整理,其實並不困難回答。例如:勞保資料、勞工報所得稅資料、企業營業額與稅收資料、物價變動等,政府都已掌握,只要跨部會一起合作,就可以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所以理想的未來,是有一個分析工具,幫我們機動計算在不同調整幅度的假設情境下,上面問題的答案。與會的勞資雙方,或就可以依據這些客觀資訊衡量最適合的調整幅度,脫離討價還價的情況。

    這兩年蔡政府已經有太多的案例,自認聰明睿智的政務官以一己的智慧做了許多決定或發言,事後都被打臉或髮夾彎。現在是回歸專業與理性,用數據資料做客觀事前政策評估的時候了。

    不知我對政府這樣的要求與期待,有過份了嗎?

  • 勞保調薪幅度 在 張善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8-17 08:00:00
    有 1,100 人按讚


    勞動部開會協商調整基本工資,金額衝破23K,事後總統蔡英文驕傲的在臉書說,「我們終於把曾經是低薪代名詞的22K,送入歷史了」。

    這樣的結果,是值得大家高興的事嗎?會後企業資方表示,因為人力成本提高,可能反要縮減聘用的專職人力,並且宣稱物價上漲迫在眉睫,而勞方代表則在九小時冗長的協商會議結尾,生氣拍案離開會場。政府最後落得兩面不是人。這是一個三輸的局面,一點都不值得任何人高興。尤其蔡總統更要警惕,如果不能奮力拚經濟,23K將會變成另一個新的低薪代名詞,蔡總統也沒什麼好驕傲的。

    不管是誰執政,每年我們都在玩這樣的協商遊戲,每年最後大家都不高興,我們難道沒有擺脫這魔咒的方法嗎?

    在毛治國院長任內要調整基本工資時,他問了一個好問題:「有追蹤過去調整基本工資的效果嗎?」當時我以副院長身兼政府資訊長,負責推動數據開放應用,真的很想跳下去做這個分析。但是因為協調會議在即,已經沒有時間。

    現在蔡政府如果有一點點「資料經濟」的觀念,其實大有空間去改進基本工資的調整,擺脫三輸局面。怎麼做呢?就是從下面的問題出發:
    1. 歷年調整基本工資後,因為低於門檻而拉高薪資,或水漲船高效應間接調薪的低薪階級,有多少人?
    2. 這些調薪的勞工,都是在哪一些行業?
    3. 主要調薪行業的專、兼職就業人口,如何變化?
    4. 整體來說,勞工有因此拿到更多的薪資嗎?幅度如何?
    5. 調整薪資的主要行業,後來銷售與服務漲價幅度與營收影響如何?
    6. 工資調整後,在貧窮線下的勞工人數有變少嗎?

    這些問題在大數據時代,只要有系統的將政府手上資料加以整理,其實並不困難回答。例如:勞保資料、勞工報所得稅資料、企業營業額與稅收資料、物價變動等,政府都已掌握,只要跨部會一起合作,就可以跨出歷史性的一步。

    所以理想的未來,是有一個分析工具,幫我們機動計算在不同調整幅度的假設情境下,上面問題的答案。與會的勞資雙方,或就可以依據這些客觀資訊衡量最適合的調整幅度,脫離討價還價的情況。

    這兩年蔡政府已經有太多的案例,自認聰明睿智的政務官以一己的智慧做了許多決定或發言,事後都被打臉或髮夾彎。現在是回歸專業與理性,用數據資料做客觀事前政策評估的時候了。

    不知我對政府這樣的要求與期待,有過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