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動脈抽血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動脈抽血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動脈抽血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動脈抽血原因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BNT疫苗開始接種,現場還是有一些小狀況發生! 先來看幾則新聞 1.惜惜!南投校園BNT開打 女高中生暈針腿軟、痛到哭-自由時報 2.嘉義縣、市校園BNT疫苗開打 少數學生暈針-新頭殼newtalk 3.打疫苗暈針 中彰投15學生送醫-聯合報 我之前的有一篇文章,有談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明就沒有被嚇到,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跳動,有時還會合併胸悶、頭暈,這樣心慌慌的感受是所謂的心悸嗎?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心悸是指在普通、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對自身心臟的搏動感覺到不舒適的一種自覺症狀。 心悸是什麼? 周孫立醫師解釋,心悸是一個概略的稱呼,發生...

動脈抽血原因 在 闕壯理|醫師 Dr. John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21:42:38

「意想不到的併發症」 新冠肺炎會造成各種非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味覺喪失、腹瀉、全身疲倦等等。 除此之外,臨床上偶爾會遇到其它併發症譬如”血栓”,腦部、腹部、肺部、下肢較為常見。 如果血栓跑到某個部位,會讓某些老男人相當開心。 即使是一場短暫的誤會😌 . . . . 2020年法...

動脈抽血原因 在 ???? ??????.????????港愛情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6 10:07:53

[gfmurmur9537] 我哋一齊咗3年,佢對我其實一路都好好,不過係有啲大男人主義,不過我份人一向都冇乜所謂,所以都包容到,但係最近真係有啲攰。 佢大我兩年,爸爸媽媽家姐同佢都係做醫生,而細佬就做消防。我做護士,本身讀護士就快畢業過醫生,加上佢讀書嗰陣因為啲私人原因休學過又retake...

動脈抽血原因 在 李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08:35:37

#車禍後只要走路就會喘? #復健科門診秒轉急診 本週來一位45歲中年男性,他被兩位同事帶來,當診時間已經是晚上九點,他住的地方和我所在的醫院開車要25分鐘,來門診主述是:#兩個月前車禍撞到左胸之後都會喘,我看了他住家地址,問他「為什麼要從那麼遠的地方來,你附近就有一家很大家的教學醫院啊。」他說「因...

  • 動脈抽血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20:20:43
    有 515 人按讚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BNT疫苗開始接種,現場還是有一些小狀況發生!

    先來看幾則新聞

    1.惜惜!南投校園BNT開打 女高中生暈針腿軟、痛到哭-自由時報

    2.嘉義縣、市校園BNT疫苗開打 少數學生暈針-新頭殼newtalk

    3.打疫苗暈針 中彰投15學生送醫-聯合報

    我之前的有一篇文章,有談到暈針,再拿出來複習吧!

    「暈針」有時候是真的嚴重喔 !

    之前我上小兒急診班,遇到一位女同學來急診求診,主訴是打完流感預防針之後,發生暈針。(圖1)

    女同學在兒科急診時,血壓一度降到64/33 mmHg(圖2),我還用了生理食鹽水灌注才讓她血壓穩定到93/63mmHg(圖3)。

    這也讓我再次見識暈針的可怕!

    所以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沒事再回家。

    「暈針」

    又叫做打針恐懼症(needle phobia),是很常見的一個心理疾病。

    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0.4%的人口會暈針;通常發生在青春期之後(因此小baby是不會暈針的)。

    性別差異,台灣研究是男性比女性多(55:45),國外有些則是說女性比男性機率多一些,目前並無定論。

    引起暈針的原因,有人是很怕看到針,有些人很怕痛,也有些人因為過去打針有不好的回憶,還有遺傳的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一個人會暈針。曾經暈針過的人很容易再次發生暈針。

    暈針廣泛發生於於打針、抽血、輸血、捐血、疫苗注射等各方面。

    暈針最普遍的症狀之一,當一個人看到針管,扎在身體上,甚至連扎都還沒有扎,身體立刻產生一連串反應:恐懼感先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先心跳上升,血壓升高→然後進入迷走神經過度的矯正(vasovagal reflex),瞬間心跳變慢,再刺激腦部分泌鬆弛血管的激素,然後血壓降低,進而昏倒。

    青春期青少年血氣方剛,心氣未定,往往情緒較激動,為血管神經性反應暈厥之常見族群。

    大部分的暈針都發生在打針那一剎那的2-3秒鐘之間,然而有報告指出16.7%的人不見得馬上暈倒,可能在餘悸猶存,打完針後5到30分鐘才發生。建議大家打完針在現場休息30分鐘,沒事再回家。

    絕大部分「暈針」的人昏倒後幾秒鐘就醒來了,這可以跟嚴重「過敏性休克」的病人區分,後者不會馬上醒來。不過很困難的是,有很少數的暈針病人經過10到30分鐘才醒來,這時候血壓低,又昏迷不醒,的確與過敏性休克很難區分。

    至於暈針的患者雖然醒來了,血壓不會馬上回到正常,因此不要馬上起身,還是要躺著休息,兩小時內一定可以恢復正常血壓。

    下面是我個人列出了九個可能會引起暈針的因素,

    (1)個人身體衰弱(如貧血)

    (2)神經過敏、緊張過度。

    (3)膽子很小,畏懼情境。

    (4)接種手法的細膩度。

    (5)接種時刺穿動脈引起溢血現象。

    (6)在飢餓或疲倦時打針。

    (7)就是很怕針頭。

    (8)不明原因,就是怕打針。

    (9)就是遺傳。80%的暈針病患者可以找到親戚也有同樣的問題。

  • 動脈抽血原因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1 23:12:45
    有 94 人按讚

    <產前胎兒貧血之診斷>

    大人會貧血,寶寶也會貧血。最近遇到相關case,來整理一下。
    完整文章請看: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8/blog-post.html

    ---
    以下重點整理節錄:

    #胎兒貧血的原因:

    1. 溶血: 最多是血型不合的溶血,在產前以Rh血型較常見,另外比較少見的是Kell、Duffy和Lewis。

    2. 感染: Parvovirus B19會抑制紅血球生成,因此也會造成貧血。如果可以即時進行胎兒輸血來校正,通常撐過去後預後都不錯。

    3. 胎兒母體間出血 (Fetomaternal hemorrhage)

    4. 雙胞胎輸血症候群/twin anemia polycythemia sequence

    #產前要怎麼確定胎兒貧血的狀況?

    1. #超音波!!! (我們最常使用 #非侵入性的工具)
    目前公認的就是16週以後量測 #中大腦動脈的血流流速 (MCA PSV)。
    我們會比較MCA PSV的MOM值(課本或網路都可以查到週數對照的值),MOM>1.25會要開始懷疑有貧血的狀況,如果MOM>1.5則有可能需要進行胎兒輸血了。

    2. 臍帶血
    3. KB test
    另外抽血也可檢驗血型的抗體濃度。當抗體過高超過一定濃度,搭配MCA血流出現變化,會要更密集的追蹤! (大約1-2週就要追蹤中大腦動脈的血流)

    #產前可以做甚麼
    胎兒治療的部分就是進行胎兒輸血。
    1. 臍靜脈: 和臍帶血穿刺的方式一樣,以羊膜穿刺的針目標對準臍靜脈。
    2. 胎兒腹內的肝門靜脈
    3. 腹腔內輸血: 適合週數小,血管較小的案例。

    #胎兒貧血
    #fetalanemia
    #產前超音波
    #產前診斷
    #子宮內輸血
    #IntraUterineTransfusion

  • 動脈抽血原因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20:19:27
    有 260 人按讚

    #急性心肌梗塞 的#定義 與#分類:

    2018 ESC/ACC/AHA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40, 237–269

    第1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1 MI)
    心肌生化標記(cTn)的升高及(或)降低於URL的99百分位值,而且下列五項要件中,至少合乎一項:
    (1) 急性心肌缺氧的症狀
    (2) 心電圖出現新的缺氧變化
    (3)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的Q波(pathological Q waves)
    (4) 影像檢查證實:新損失的活性心肌,或新出現的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合乎缺氧的病因。
    (5) 經由血管攝影或驗屍確認有冠狀動脈內血栓。

    註:URL: 參考值上限 (upper reference limit, URL) 是以正常對照組的 99 百分位值 (the 99th percentile)。

    第2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2 MI)
    心肌生化標記(cTn)的升高及(或)降低於URL的99百分位值,且出現心肌氧供需失衡事實,這種心肌氧供需失衡與冠狀動脈急性硬化血栓無關,而且下列四項要件中,至少合乎一項:
    (1) 急性心肌缺氧的症狀
    (2) 心電圖出現新的缺氧變化
    (3)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的Q波
    (4) 影像檢查證實:新損失的活性心肌,或新出現的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合乎缺氧的病因。
    (註:心肌氧供需失衡的原因如下:已成型的冠狀動脈硬化瘢塊,冠狀動脈硬痙攣,冠狀動脈栓塞,冠狀動脈剝離+/- 血管內壁血腫,持續性心搏過速之心律不整,嚴重高血壓+/-左心室肥大,嚴重心搏過慢之心律不整,呼吸衰竭,嚴重貧血,低血壓/休克。)

    第3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3 MI)
    出現心肌缺氧的症狀,合併心電圖出現新的缺氧變化,或心室纖維顫動,但在尚未抽血檢驗心肌生化標記,或心肌生化標記還未上升之前,就已發生死亡,經由驗屍得知心肌梗塞。

    第4a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4a MI):與PCI有關之心肌梗塞
    如果病人原先cTn值正常,術後48小時內,cTn值大於5倍的URL之99百分位值;如果病人原先cTn值已經升高且穩定(≤20%),或正下降中,術後值上升超過原先的20%。此外,還包括以下四項之一:
    (1) 心電圖出現新的缺氧變化
    (2)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的Q波
    (3) 影像檢查證實:新損失的活性心肌,或新出現的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合乎缺氧的病因。
    (4) 血管攝影證實PCI造成限制血流之併發症,例如冠狀動脈剝離,心肌表面主要血管阻塞,或分支血管阻塞/血栓,側支循衛受阻,或遠端發生栓塞。

    第4b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4b MI):與PCI支架血栓阻塞有關之心肌梗塞
    合乎Type 1 MI的要件,以實施PCI後發生心肌梗塞的時間長短分成:
    急性:0-24小時
    亞急性:超過24小時,少於30天。
    晚期:30天至一年
    很晚期:超過一年

    第4c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4c MI):PCI支架再狹窄(restenosis)有關之心肌梗塞
    裝置支架,或氣球擴張術後,於相關地方發生再狹窄的心肌梗塞,而無其它之阻塞病灶或栓塞。這種狹窄可能是局部性,或擴散性的再狹窄,或者是複雜病灶,合併cTn)的升高及(或)降低於URL的99百分位值的Type 1 MI之要件。

    第5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Type 5 MI):與CABG有關之心肌梗塞
    如果病人原先cTn值正常,術後48小時內,cTn值大於10倍的URL之99百分位值。如果病人原先cTn值已經升高且穩定(≤20%),或正下降中,術後值上升必須超過原先的20%。無論如何,術後cTn值絕對要超過10倍的URL之99百分位值。此外,還包括以下三項之一:
    (1) 心電圖出現病理性的Q波
    (2) 血管攝影證實新移植的血管或原先血管發生新的血栓;
    (3) 影像檢查證實:新損失的活性心肌,或新出現的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

    重要訊息:
    1. 與第三版的心肌梗塞定義之間的主要改變在於,區分心肌梗塞與心肌受傷之差別,並勾畫出MRI與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掃描在心肌梗塞扮演的角色。
    2. 心肌生化標記(cTn)的檢測初質評估,3-6小時後再追蹤檢測。高敏感度的hscTn要提早檢測。臨床症狀與抽血檢測時刻有關,尤其要配合數據的起落之判讀。
    3. 心肌損傷 (Myocardial injury) 的定義:心肌生化標記(cTn)超過URL的99百分位值,因此包括了心肌缺氧或非心肌缺氧所造成的心肌損傷.
    4. 心肌梗塞是特定之心肌缺氧造成的心肌損傷,而且下列四項要件中,至少合乎一項:臨床心肌缺氧症狀,心電圖改變,Q波初現,影像檢查證實:新損失的活性心肌,或新出現的局部心室壁活動異常,合乎缺氧的病因。
    5. 第1型急性心肌梗塞與急性血管硬化栓塞有關;第2型急性心肌梗塞則是由於心肌血氧供需失衡。第3型急性心肌梗塞是因心肌缺氧致死,事後解剖才診斷。
    6. 第4a型及第5型急性心肌梗塞是與PCI 及 CABG有關。

    7. 心肌損傷 (Myocardial injury)可能發生在非血管再通術的心臟手術,如經由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而造成直接傷害或冠狀動脈血栓/栓塞。如果未符合以上第5型急性心肌梗塞要件,就不能歸類為心肌梗塞。
    8. 心肌生化標記(cTn)升高,在以下臨床狀況下,並無特定歸類:急性心衰竭,腎疾病,急重症,或非心臟手術。此類狀況之診斷需視其是否有心肌缺氧,及急性血栓,而給予第1或第2型急性心肌梗塞,或非心肌缺氧之急性心肌損傷。
    9. 在心房顫動合併心室心搏過速 (AF with RVR)合併心肌生化標記(cTn)升高時,不能歸類為第2型急性心肌梗塞,除非出現心肌缺氧的症狀。心肌生化標記(cTn)升高只能視之為心肌損傷 (Myocardial injury)。
    10. 冠狀動脈無阻塞疾病(MINOCA)而發生心肌梗塞,應依其臨床症狀及血管攝影結果歸類為第1型或第2急性心肌梗塞

    註:
    PCI: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冠狀動脈介入術)
    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MINOCA: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冠狀動脈無阻塞疾病)

    References: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18).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40, 237–269
    #Fourth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https://reurl.cc/dV8M8q

    #AMI
    #cTn
    #Ischemic_Chest_Pain

  • 動脈抽血原因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15 18:40:33

    明明就沒有被嚇到,也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但常常莫名感到心跳加速或不規則跳動,有時還會合併胸悶、頭暈,這樣心慌慌的感受是所謂的心悸嗎?立達診所周孫立醫師說明,心悸是指在普通、沒有特別注意的情況下,對自身心臟的搏動感覺到不舒適的一種自覺症狀。

    心悸是什麼?

    周孫立醫師解釋,心悸是一個概略的稱呼,發生時我們會很明顯的感受到心臟跳動,而跳動的感覺遠大於平時能承受,例如:心跳加速、心臟搏動明顯、不規律等,甚至開始感到不舒服,同時可能還會合併手腳冰冷、手心冒汗、全身冒汗等症狀。

    心悸發生時怎麼辦?

    周孫立醫師表示,首先應先檢視自己的狀態及環境,如果在爬樓梯或是跑步等運動中發作,可以先試著停止當下的活動,最重要的是馬上休息。此外,也要保持所處環境的空氣流通,他說明,心臟的血液供應最需要的是充足的氧氣,因此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很重要。

    當我們立刻休息,並確保環境通風,盡量將危險降至最低後,再規劃下一步該怎麼做,例如:去醫院就診或是其他的藥物處置。

    心悸的原因?

    周孫立醫師指出,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很多,分別為下列4種:

    血管性因素
    心臟中的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臟本身的傳導受影響。

    代謝性因素
    周孫立醫師指出,可能與我們身體的電解質有關,包括:鉀、鎂、鈣離子,造成心臟的傳導受到影響。

    全身循環因素
    可能因身體的水分攝取不足,導致脫水;又或是水分過量,導致肺部在與空氣做氧氣交換時出了問題,此時也會心悸。

    飲食因素
    可能與吃進太刺激的食物有關,例如:咖啡、酒精等都有可能。

    有心悸症狀,需要做什麼檢查?

    周孫立醫師說明,首先會先檢視心悸的成因,分別鑑別診斷。首先會從最容易致命的方面開始檢查,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問題。

    因為冠狀動脈阻塞就會造成心肌梗塞,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醫師會看心電圖,另外也會做一些冠狀動脈的檢查。

    另外,也有24小時監測的儀器,檢視患者的心臟在一天的跳動中是否規律、完整;還是偶爾會出現一些惡性的、比較嚴重的心律不整。接下來就是比較容易做得到的,例如抽血,藉此檢測身體是否有代謝性或電解質的問題。

    周孫立醫師強調,代謝性及電解質的問題不會在一般人身上發生,因此若是因心悸去做檢查,發現血管及24小時心電圖監測都沒事,但後來抽血卻發現某個電解質有問題,就要特別當心,因為這可能是某個器官造成的,例如腎臟、肝臟,不見得是心臟本身的問題。

    心律不整的治療方式?

    藥物治療
    周孫立醫師回應,心律不整通常會看其程度及危險性,若是較危險、死亡風險高的,就會考慮用藥物介入治療。

    電燒治療
    然而,對於某些患者而言,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周孫立醫師說明,此時就會用電燒的方式介入,會先檢查患者心臟上頭是否有神經過度增生、過度傳導或有些捷徑的產生,造成傳導異常,再用電燒的方式減少這樣過度興奮的神經活動。

    周孫立醫師也說,當然如果評估危險性沒那麼高,也不見得要吃藥,但一定要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可能的原因,例如:喜歡喝咖啡,又喝得很多很快,或喜歡抽菸,不愛喝水,甚至吸毒等。

    心悸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

    周孫立醫師表示,若是短時間內發作的心悸,經過醫師評估也不願意藉由藥物或電燒等外力介入治療,則會建議患者心悸發作時平躺,並確保空氣流通。

    此外,也建議可以做屈膝的動作,能增加流回心臟的血流量。周孫立醫師指出,當心臟有足夠的血液回流時,就能刺激心臟良好的收縮。

    【精彩文章】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63

    【心臟、心悸相關影片】

    每天手轉60圈,肩頸痛、自律神經失調一次解決!
    https://youtu.be/pXxTloundCE

    這些竟是心臟病徵兆,注意4件事遠離心臟病風險【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rLmTVGgmhY4

    飲食、保暖、冠狀動脈疾病,注意3件事遠離心因性猝死【健康連線/林謂文醫師】
    https://youtu.be/hPABECFlsLc

    【心悸、心律不整相關文章報你知】

    心律不整怎麼辦?按3穴道減少心律不整、預防心悸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369

    心悸怎麼辦?先釐清心悸13種可能原因病症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9064

    莫名心悸是心律失常!數手指操讓心臟永遠年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94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